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的3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篇一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0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规律的过程,掌握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栽)”的特征,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操作纸条 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

1、手指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来做个手指游戏好不好?

(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明白间隔的含义,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2、导入新课

师:通过手指游戏,我们知道两根手指一个间隔,五根手指四个间隔,四根手指三个间隔,看似简单的几根手指和几个间隔就存在着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生活当中随处可见,比如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植树问题!(出示课题)

2、动手种树,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 课件出示例题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 理解题意。

A、指名读题,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B、理解“一边、每隔5米、两端都栽”是什么意思?

③ 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 反馈答案。预设: 方法一:100÷5=20(棵)

方法二:100÷5=20(棵)20+2=22(棵)

方法三:100÷5=20(棵)20+1=21(棵)师:现在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这就需要我们共同研究,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的纸条。

2、共同探究,发现规律 ① 教师明确要求,学生画图 ②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③ 观察数据,发现规律。

3、应用规律,验证问题。

师:得出这个规律,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刚开始的问题(出示刚才的例题),到底需要多少棵树苗呢?

4、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师:解决了刚才的问题,这道题又应该怎样解决呢?(课件出示习题)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其实植树问题不只是与植树有关,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巩固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做的这两道题都是生活中和植树问题相似的现象,除了这些还有许多现象和植树问题相似,比如我们刚上课时说的手指与间隔之间的关系,这些现象在数学上,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

4、精彩回放,全课总结1、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仅仅是两端都要栽时的情况,如果一端栽,一端不栽,或者两端都不栽,又有怎样的规律呢?我们以后会继续学习,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研究一下!

5、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小路一边,两端都栽

植树棵树=间隔数+1

100÷5=20(个)……间隔数

20+1=21(棵)……植树棵树

间隔数

=植树棵树-1

答:一共需要21棵树苗。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篇二

近几年,多次参与“植树问题”的集体备课,以及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剖析,下面就“植树问题”多位教师不同的例题选择和不同设计思路,谈一谈教学理念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影响。

案例1:在全长1 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买多少棵树苗?

这里没有给学生提示解决方法,直接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答案偏多,但正确率不算高。而后的习题是以“已知路长、棵距,求棵树”为基础练习;进而进行变式练习“已知路长和棵树,求棵距;已知棵距和棵树,求路长”。

案例2:教学楼的旁边有一段小路全长20米,学校打算在小路一边植树,计划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栽 ),这条小路须要栽几棵树呢?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多数学生直接计算,探究很少,但正确率较高,进而研究棵数与段数之间的关系,练习题设计与所讲例题基本相同,解法以公式为依据,进行变式练习。

案例3: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须要买多少棵树苗?

教师在借鉴了以上两种设计的基础上,选用100米这个适中的长度,学生进行多种方法探究。教师给学生提供多种学具,有小棒、小圆片、小三角、小正方形、小五角星、纸条等多种学具。让学生通过摆、画来找到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学生出现很多摆法,有把纸条当成路,把小棒当成树、把小圆片当成间隔表示等距离植树。有的把小棒当成树、两根小棒中间用小棒隔开,表示等距离植树。还有的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学生出现的摆法很多。大部分学生都得到了正确的结论。习题主要以两端植树、一端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封闭线上植树为主要内容。这样设计探究气氛浓郁,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案例4:在学校图书馆前的一条120米的小路一侧,每隔5米种一棵小树,要4年级3个班来种,每班种40米,一班先种,2班接着一班种,3班最后种到图书馆,问每班要种几棵树?

对3个班的不同植树要求,暗含着植树路线两端的3种植树方式。在设计中将问题全盘托出,3种植树要求融于一个情境之中,让学生自主解决,对比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比能力,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深入理解一一对应、转化等思想方法。

案例5:在学校图书馆前的一条120米的小路一侧,每隔5米种一棵小树,要4年级3个班来种,每班种40米,问每班要种几棵树?

假设以此为例题,条件比较开放,学生将会如何解决,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会发现解法和结论多样。作为例题不合适,但作为学生解决问题和发展思维的训练题在使用时多提供思维的空间,而且不应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由此可见,同一数学知识,有多种多样的教学设计方案。这引发我诸多的思考,促使我在实践和探究中寻答案、找支点。

思考一: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样的教学设计思路?

支点一:多样的教学设计源于教者教学理念的支撑,教学理念的不同,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设计是对传统的数学备课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恰当的教学设计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保障,教师的教育理念归根结底就是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要通过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师从事教学的“看家本领”!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上面的4位数学教师,在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目标不再停留在以往仅仅关注知识技能等结果性目标上,而是全面考查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他们更关注以下几个要点:—是关注学生的起点;二是关注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三是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四是研究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特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简析各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主要体现的教育理念。

案例1的设计着重在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教者把例题作了一个调整,把例题的100米换成了1 000米,把例题数据变大以后再让学生尝试练习。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2的设计注重面向全体,数据比较小,创设探究空间,更关注后进生的发展,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案例3的设计关注了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方式,数据适中,便于学生主动探究,寻求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同时也渗透了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一对应、化归等数学思想。

案例4的设计突出了几何直观、问题意识的培养。设计的问题开放,对3个班的不同植树要求,暗含着植树路线两端的三种植树方式。借助直观模型,利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比能力,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深入理解一一对应、转化等思想方法。找到另外两种植树方法的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课程基本理念指出:“数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不同设计的产生,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性发展。也要紧紧把握培养目标和学情,依据教材,创设情境,使用和选编例题,构建流程和习题。课堂教学是呈动态的,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教学设计的多样化,源于教者对教材理解和教学理念的支撑,没有对错之分,优劣之分。

思考二:由“植树问题”想到如何理解教材、定位教学目标?数学广角承载着怎样的教育任务?

支点二:教师要在对教材的研读和理解基础上,定位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在这里,教师们不仅考虑到学科自身的特点,更遵循学生学科学习的心理规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教材是一个极具宏观性的蓝本,覆盖着极其广阔的时空,主要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起到指向作用。教材仅仅是教师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素材,使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平台。新理念下的教材给教师留下了比较大的创造空间,进行任务分析,就必须改变以教本为本处理教材的现象,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和当地实际,模拟教材,重组教材,编制教材,削减技巧性训练,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现实性的成分,为实施开放式、活动式的探究、合作、参与等新型学习方式创造条件。4位数学教师,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基于学生“学情”进行教学设计,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可口的“美味佳肴”。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各种情境,让他们以一种积极的状态,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逐步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让学生能够运用这种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植树问题”这一课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首先,植树问题是借助生活情境探究数学问题,通过多种方式教学体,如运用小棒、图形、直尺等学习用具,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找一找,发现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但要注意的是,教学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淡化直接死记公式解决问题。其次,植树问题是一种情况较为复杂的问题解决,这一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同时我们感到,教材中设计数学广角这部分内容,为《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由双基变四基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它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在探究过程中将一一对应、转化、归纳、迁移等数学思想内化成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转化为学生探究的方法。这种思想的渗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寻求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方法,即从简单问题、简单事例入手,寻求规律,通过规律的得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决。

思考三:如何才能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更有效、更精彩?

支点三: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教学内容,借鉴多版本教材、加强多学科联系、调动多感官参与、注重多媒体运用,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多元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材仅仅是一个固定的载体,而知识是开放的、活跃的,无处不在的,提倡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进行教学。教师有必要对现行教材创造性地处理,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经历再创造过程。

1.注重借鉴多版本教材,深化课堂。不同教材有它自身局限性,但重组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会为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奠定基础服务。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一线教师,可以从不同版本教材里寻找相关主题的文本,吸收不同教材的长处,博采众长,优化教学内容。

2. 加强多学科联系,丰富教学内容。不同学科间的知识是相关联的,彼中有我,我中有你,用一条主线可以将彼此串联起来,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启迪、引导作用。如: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将植树问题与科学学科、美术学科、综合实践学科等其他学科知识与数学知识相联系,充分整合不同学科间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效果。

3. 调动多感官参与,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手指分别表示树与间隔。课堂上可以用手势回答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小肌肉群,开发了右脑,又可以轻松地实现全员反馈建立植树问题的模型。

4. 注重多媒体运用,提高教学实效。如:“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给学生利用小棒、小圆片、笔等多种学具,也有的学生画线段进行探究,同时配以课件揭示规律、建立棵树与间隔的关系。

此外,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篇三

植物是园林的“衣饰”。在绿化中,以植物为园林的主角是达到自然美的唯一途径,是符合人类要求的生态环境。园林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就是它必须以植物为主要成分。

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在我国传统园林和文人、画家的作品中有着不少讴歌咏叹和描绘抒情的美妙篇章。从其中表述出其人其时的审美心理和赏析标准。表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把大自然融合于心中形成典型的自然,表现出内在的气质风韵。关于植物配置课题是比较复杂的。植物的孤植、对植、丛植、树林、树丛等只是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和形式,要如何达到植物配置的更高水平,就必须继承和发扬园林配置艺术传统基础上善于创新。结合经济发达国家园林植物配置的成功例子和我国发展较快城市中园林绿化的成功经验及本人的实践探索,通过对某校园绿化配置进行调查研究,指出其在植物配置、绿地布局、绿化风格和形式、绿化功能、交往空间等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校园绿化提出建议,包括与总体规划协调、创造人性化空间、突显生态与自然、体现场地的特征和提高公众参与性等,进而达到对校园的绿化配置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了解的目的。

校园绿化配置的基本情况

校园绿化配置的方法、功能

校园绿化的方法

校园美化绿化方法一般可以分六个方向完成。

(1)大自然之母的树木:选择较适合校园土壤、光线、风力气候的乔木、灌木、常绿树、落叶树和阔叶树,可单植、三植、列植、整型式列植和群植。

(2)绿化大地的草坪:有水土保持、降温、净化空气的功能,可选择台湾草、大叶油草、南美花生、沿阶草、银线麦冬和冷水花等。

(3)色彩缤纷的花坛: 种植各类简单大方的花草,花坛不宜过多,以免减少活动空间。

(4)充满艺术感的绿篱: 矮小的灌木,有引界、分界及美观、净化、降温、挡风遮蔽的作用。

(5)连接大自然的园路:有引导连接交通及活动功能,有干道、侧干道、支道、人行道等。

(6)点缀校园的其它设施: 小桥、水池、凉亭、桌椅、雕塑灯饰和大型壁画等。

校园绿化的功能

校园绿化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生态系统的主角。一直以来,绿色植物都被人们称为“有生命的建筑材料”,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湿度、调节温度、减弱光照、减轻污染、吸收有毒气体、降低噪声、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和消除疲劳等功效。

校园绿化配置的现状及评价

本次调查的某校的绿化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瞩目点。绿化是简单大方的,恰似大家闺秀; 校园一般可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各个区域的绿化设计各有不同。

教学区绿化

校园教学区的绿化规划以烘托区内的建筑环境,给师生创造一个规整有序、宽松怡人的教学空间为目标。设计手法一般采用规则式或混合式。绿化树种的选择以常绿植物为主,采用孤植、对植、环植和列植等规则式的手法,运用绿蓠、草地、树丛和整形等形式,结合广场、道路、雕塑、塑石和花坛组成一个规整开敞、严肃活泼的校园绿化空间。另外,教学区绿化应在建筑及道路周围,设置一些开敞式或半封闭式的休闲空间,如广场、草坪、疏林,结合步道、桌椅、水池、铺装等小品设施,供师生在课余休息、读书、活动之用[2]。

生活区绿化

校园生活区的绿化规划以方便日常生活起居,给师生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休憩环境为目标。绿地形式应在考虑防护、通风、日照的前提下,采用混合式或自由式的手法,设计出一个个尺度怡人极具生活化的绿地空间。

运动区绿化

校园运动区的绿化规划以美观实用,便于师生开展各种体育运动为目标。绿地形式宜采用规则式或混合式的设计手法,并以运动草坪及疏林草地的形式为主。疏林草地可供师生健身锻炼,故在其中设置一些健身器械及桌椅供师生使用。

大学校园绿化植物品种的选择

校园绿化工作区别于社会其它场所,有着自身的内涵和特殊要求,既要考虑美观、和谐和生态,又要兼顾校园文化的需求和树种的生长习性和特点,更是为了更好地改善和美化校园的自然环境,保护好校园的生物多样性,为广大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出色的校园绿化不单表现在景观上,还表现在功能上。因此,如何选择植物品种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探讨。

在校园绿化树种选择及配植过程中,在全面分析校园所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点的同时,应本着科学性、艺术性和规范性的原则,运用生态学原理来进行规划和设计,做到树种合理选择和搭配,以期达到校园绿化的特定目标和标准。

树种配置应遵守的原则

(1)常绿品种和落叶品种相结合。

(2)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相结合。

(3)地面、空中、墙面绿化相结合。

(4)花木与绿球相结合。

(5)花香和花色品种相结合。

(6)春夏秋冬与枝叶花果的季相变化相结合。

(7)池岸和水面的绿化、美化相结合。

(8)针叶树和阔叶树相结合。

植物品种的适地适树问题

树种有着较强的乡土特性,其生长态势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等密切相关。如果忽略这些自然因素,单凭主观臆断,贸然引进未经驯化的外地树种,是难以确保其成活的。只有选择和引进当地原有树种,或是外地树种经过多年栽培和驯化,证明已经非常适应本地区气候、湿度和土壤等因素的树种,才适宜选择和配植。

2、绿化现存的问题及对策

在绿化配置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共性或个性方面的问题。校园规划设计理论的不成熟导致现实的绿化建设中这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的产生。

2.1、存在的问题

2.1.1.校园内大树数量少,绿荫不足

由于在初期种植时,一般是以景观苗和袋苗为主。就算是大树移植,因为要确保其成活率,移植后的大树也会是枝叶稀疏的,构不成浓密的树阴。故在夏天时分,走在校园的园路上,会觉得热气逼人,难以满足季节性人们活动的要求。另外,道路旁树木由于种植时间不长,显得有些单薄。

2.1.2.植物色彩单一

虽然校园内的勒杜鹃、朱槿、毛杜鹃等开花时的花色艳丽,搭配绿叶可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美景。但当花期过后,就会变回一片深浅不一的绿,或者是黄中带绿的景色。植物色彩单一,难以达到在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植物景观色彩。

2.1.3.绿化养护管理缺失,特别是草坪方面

所谓绿化养护就是指对绿地、植被等植物所进行的管理与维护。这是为保证园林植物在种植后生长良好的必不可少的保养措施。乔木、灌木和花卉等基本上都养护得很好,除了部分草坪上的地被植物,如台湾草、南美花生等。由于很多人为走捷径而践踏草坪,以致人为破坏严重。而且草坪植物大多黄黄绿绿的,干燥稀疏的,没有形成一片茂密的绿草。

2.2.大学校园绿化配置的发展趋势

校园绿化配置的发展趋势正随着人们绿化观念的转变、高校教育方式的改革、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为使之能更贴近师生工作、学习的需要,校园绿化配置的方式和思路都有了转变。

2.2.1以人为本

为使校园绿化配置符合师生使用的需要,其设计越来越人性化,除了达到一定的观赏性外,还使其具有相应的园林绿化功能,调节小气候,放松心情,满足视觉效果灯,以符合人们活动的需要。

2.2.2.设计源于师生,贴近师生

校园绿化的设计上不再由设计师个人决定,而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征询老师学生的意见,以得知使用者需要的是可以达到什么效果的绿化配置,以便能设计出大部分师生都满意的景观效果和使用功能的绿化配置,使校园绿化从真正意义上为师生所用,而不是单纯的一个观赏景观。

2.3.对策和措施

2.3.1.建造小型植物园

经过调查、访谈等形式,发现除了少部分的师生可以认得常用的大多数植物外,其实很多学生都不认得一些常用的华南植物。由此可见,不少人在植物方面的知识是较为缺失的。如果校园内的园林植物都有挂上名牌,并作简要的说明,就可以使更多的人认识和记得更多的植物,不过分追求使用园林植物品种多,配置的树丛多,而要求主题突出,重点明确,丰富而不杂乱,错落而不繁复,作到取舍得当。对于园林绿地,要求每块绿地都有它的特色,不主张每块绿地都繁花似锦,也不要求每块绿地四季有花,否则在植物配置上容易造成重复和雷同。例如:某区政府庭园绿化设计时,就考虑到该庭园是一个政府的办公地,所以在庭园绿化上作自然式的布置,富于自然气息,并使两侧绿地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整体,而不追求环境的庄严感,体现政府官员平易近人的作风。

2.3.2.远近结合

从空间布局与植物的选择等方面充分考虑校区绿化的分期建设和动态发展, 近期建设应以快速高效为目标, 以植物造景为主体。植物选择应该以优良、速生树种,如桑科榕属的小叶榕、大叶榕等, 尽可能种植适龄树、壮龄树以及全冠树,以营造良好的绿荫环境,满足人们活动的季节性要求。考虑远期绿化目标, 要做好绿化规划, 速生树与慢生树要搭配种植, 预留发展的空间, 为校园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3.加强绿化养护管理

绿化养护管理是为保证园林植物成活率和观赏效果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措施。根据管养规范可知,园林植物管养规范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植物分类为草坪、灌木和花卉、乔木等。

2.3.4 应用彩色的园林植物

为使植物配图色彩丰富而不单调,应该选择多种颜色的园林植物互相搭配。

绿色是最普通的颜色,正因为如此,也最容易被忽视。植物的叶子变化多端,五彩缤纷。浅绿草绿浓绿是大多数叶色,浓绿色尤其是红色调花色的完美陪衬色。

色彩配置不是独立的,必须与周围的环境色彩相协调,与季节相吻合。还必须注意依地被大小选择色彩,过多的色彩反而产生杂乱感。

2.3.5.创造人性化空间

为了创造人性化的绿色空间, 校园绿化配置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要考虑绿地使用者的多种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 创造多层次的户外活动空间, 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并结合使用者审美要求, 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

植物配置不管怎样变化,其内部树木组合必须符合生态要求。在外貌上应注意季节变化。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3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