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灿烂的宋元文化相关内容,快回答精心整理了5篇灿烂的宋元文化的教学设计,欢迎查阅与参考。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一
课题名称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能力目标探究三大发明的过程。情感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重点、难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过程和方法阅读指导法,分组讨论法、制表格教学媒体投影
教学程序
a教学风向标、 四大发明的应用及其给我们今天带来的影响。 发扬古代劳动人民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b板书设计 第13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 毕生发明印刷术 2、 活字材料的改进 3、 套色印刷术和转论排字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 战国时期司南道北宋指南针 2、 火药的发明 三、四大发明个传播及其意义 四、沈括、郭守敬 1、北宋沈括 成就:《梦溪笔谈》、“十二气历” “石油”名称 2、元代郭受敬 成就:《授时历》(365.2425天)开凿通惠河 课时小结: 思考: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取得丰硕的科技成果? a、政治、经济、文化等 b、隋唐文化的影响,外来文化 c、各族人民聪明 教师活动 1、 指导复习、提出问题。温故引新 2、 展示:(投影) 文明的勃兴(先秦)----昌盛文化(秦汉)---承上启下(三国南北朝)-----文化高峰隋唐)---灿烂繁荣(宋元) 3、 引导阅读、分析课文 4、 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学生展示查阅的资料。讲故事 5、 指导探究: 6、 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有什么不同?今天的印刷业有了什么发展? 7、 课时反馈 8、 小结:学生活动 1、 探究印刷术,回答雕版印刷术的不足,和不便的地方? 例:一本书需要,XX年,13万块版《大藏经》 2、思考、回答: 活字印刷术有那几道工序? 宋元时期印刷术还有那些发明? 3、讨论、回答: 四大有那些?它们的影响有那些? 4、其它科技发明: 阅读、回答、讨论 5、参与课堂自制表格 6、布置作业、完成课标 7课堂反馈 8试一试: 自己刻字(肥皂、木板、土豆、胶泥等)课后记本课知识零乱,复杂。利用表格授课效果较好。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二
点击::第一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讨比较分析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性,认识此项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通过阅读了解指南针的发明、改进、应用、传播情况,认识指南针对中国及欧洲航海业的促进作用。
回忆已学有关火药的知识,了解火药、火器的改进,应用情况,及其对中国作战技术的影响,对欧洲社会的巨大的震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沈括、郭守敬等人的科技成就,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
设计思路
1、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
本课的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图书馆、网上多渠道获取信息,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及向世界的传播,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课的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四大发明的传播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影响,但初一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内容知之甚少,对这一问题难以产生联想和分析。结合马克思、培根的话,让学生感知世界面貌的改变,建立其历史的纵横联系,会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2、教法选择
教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阅读指导法
学法:阅读、讲述、归纳、动手实践、分组讨论法
3、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的准备:
(1)自制活字印刷品、指南针的材料。
(2)复习本章前面四节课和第一章第七节、第八节隋唐文化的内容,尝试探究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3)布置学生搜集与沈括、郭守敬有关的故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15世纪世界航海史上有两大壮举,其中之一就是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欧洲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远洋航行,1497年-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从欧洲通往印度的新航路,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519年-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欧洲的环球航行。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这些航海家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会不会迷失方向?为什么?” 2、“指南针是哪国人民发明的?” 3、“指南针是我国人民在什么时候发明并应用到航海上的?又是在什么时候传到欧洲的?”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和北宋时期,我国人民分别发明了什么印刷术?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67页第二段并回答问题。
2、想想看,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活字印刷“既经济,又省时”?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毕升的画像,阅读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建议把课文70页“动动手”的活动在此时进行,既可以亲身感受活字印刷的过程,又可以体验发明创造的艰辛,并有助于理解学习的内容。
3、后来活字印刷术又有什么发展?王桢还有什么贡献?今天的印刷业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进一步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以后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状况。并引导学生联想到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
4、请同学们概括活字印刷术发明和推广的情况。
5、想一想,印刷术在技术上的不断改进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是什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68页第一段并回答。
2、司南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它有哪些缺点?
多媒体演示司南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识图的能力。
3、指南针是何时出现的?有何优势?除用于航海外,还可用于哪些方面?它是怎样传入欧洲的?
多媒体演示指南针的模型及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学习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取信息、学习历史的方法。。
4、中国是火药发明的故乡,古人是如何发明火药的?火药有哪些用途?它是怎样传人欧洲的?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68页第二段并观察与思考题相关的插图回答问题。
5、宋元时期,主要有哪些火药武器?
多媒体演示“突火枪、火箭、火炮”。
教师补充:突火枪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是步枪、火炮的鼻祖。火器的发明开始了军事方面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战术革命。它首次把化学力量和单兵战斗结合起来,在战争中显示出强大威力。
6、想想看,金元时期的火箭和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相同?
引导学生观察、阅读导入框中的发射图和文字材料分析问题。
7、三大发明是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
标志性的成就,但它们都是在宋元时期发明的吗?
教师补充:三大发明有一个历史过程,宋代只是最后完成和发展。
三、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其意义
多媒体演示培根、马克思有关四大发明的观点,以便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四、沈括和郭守敬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与沈括、郭守敬有关的故事,课上由2~3人讲述,并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归纳出沈括、郭守敬的科学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师小结:“为什么说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科技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引导学生回忆宋元的历史发展,得出: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承继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等等,都是宋元时期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从中体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巩固练习:多媒体显示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问题1并回答:不会,因为船上装了指南针。
回答问题2:中国人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掌握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等基础知识。
学生根据课件提示尝试自制活字印刷的过程,然后分组讨论研究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得出答案。
雕版印刷的缺点:费工、费时、雕好的版片需精心存放,占大量房舍,发现错别字需整版重新雕刻,这些缺点促成了印刷术的改进,所以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历史的需要。
活字印刷的优点:突出两个“变”字—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
学生回答:木活字、套色印刷以及王祯发明的转轮排字盘等;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
学生回答: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传播极广,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回答:战国时期我国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回答:由铜盘和磁勺两部分组成;根据磁石指南的原理制成的;缺点:体积大,磁性小,转动不灵活,没能广泛使用。
学生在阅读观察的基础上回答: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运用于航海事业;其优势是体积小,磁性大,转动灵活,便于广泛使用。
指南针的其它使用方法:军事、生产、生活、地形测量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比如:航空、探险、勘探、旅游等。南宋时,与中国在海上频繁贸易的阿拉伯人把指南针带到近东地区,约十二世纪下半叶指南针传入欧洲,促成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北宋广泛用于军事,南宋管形火器的出现。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火药的用途:制造鞭炮、制作武器弹药、开山修路、开采矿山等等。但最重要的作用是在军事应用中显示出来的。
学生回答:突火枪、火箭、火炮
回答:金元时期的火箭和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来推动火箭向前、升空。
学生回答:不是,此前还有雕版印刷、司南。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学生活动:课上由2~3人讲述沈括、郭守敬的故事,并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归纳出沈括、郭守敬的科学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预期效果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传播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影响,但初一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内容知之甚少,对这一问题难以产生联想和分析,以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影响为突破点,将中国史融入世界史中,让学生感知世界面貌的改变,建立起历史的纵横联系,会有助于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体验自制泥活字、排版、印刷工序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亲身感受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学以致用。
指导学生观察本课中的有关插图,阅读相关的历史材料,提示一些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学习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取信息、学习历史的方法。
大家动脑筋,观察、阅读导入框中的发射图和文字材料,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提炼知识,并形成准确的历史概念。
引导学生结合马克思、培根的话,从教科书、材料中多渠道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以有效的突破难点。
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回忆已学知识,便于学生从前几课中提取有效信息,把握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三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课程目标 :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沈括和《梦溪笔谈》、郭守敬和《授时历》。探究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传播,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形象思维能力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⑴制作泥活字,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
⑵分析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思索的能力。
⑶指导学生观察本课中的有关插图、阅读有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学习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得历史信息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对四大发明的介绍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⑵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活字印发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课前准备
⑴师生收集、查阅、整理、宋元时期科技信息。
⑵制作powepoint课件。
⑶准备印章一枚。
教学过程
导入:中华文明悠久绵长,提问: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是什么?(学生答略)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正文部分:
一、 活字印刷的发明和传播
师:四大文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的问题解决了,大家知道我们手中的课本是怎么印刷的吗?(学生思考)
生:(扫描、静电复印、胶印、油印)
师:这是现代印刷手段,那么一千多年前人们是用什么方法来传播文化呢?(学生思考)
生:手抄。
师:对,那么手抄有什么缺点呢?(学生思考并作答)
归纳:费时、效率低、易抄错漏抄。随着文化不断发展,抄书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要,这为印刷发明提供了客观要求。
师:请同学们拿出印章,沾上墨,在纸上印出汉字。
师:印章和石刻长期使用又给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启示。雕版印刷应运而生。(有条件地方可播放录像)提问: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学生思考)
生:唐朝《金刚经》。
师:雕版印刷比手抄方便许多,一次可印几百上千本。但大家知道它有什么缺点吗?(学生思考并作答)
生:费时费工,发现错别字需整版重新雕刻。
师:对,如宋太祖时刻印《大藏经》,花了XX年,雕版达13万块,因此,印刷术的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北宋时平民毕升在世界上首先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出示毕升画像)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体会发明创造性的艰辛。然后提问:活字印刷有哪几道工序?和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的“创新”表现在哪里?
生:刻字—排版—印刷—拆版。“创新”表现在突出两个变:⑴变死字为活字,⑵变死版式为活版。
师:活字印刷是印刷品史上的一次革命,它提高了印刷效率,,但由于泥活字易损坏,难着墨,未能大力推广。直到元朝时王桢发明了木活字才大力推广。
师:结合地图讲述活字印刷传播情况,十四世纪传入朝鲜、日本。十五世纪传入欧洲,这里突出1456年用活字印成第一部活字印本《圣经》比中国晚了四百年,关于意义可联系世界史进行讲述。然后师生一起总结活字印刷发展经历:手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木活字—铜、铅、锡活字。
二、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
师:说到指南针,先讲一个小小的故事。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修阿房宫时,宫中有一座门是用磁石做成,如果有人身穿盔甲,暗藏兵器,入宫行刺,就会被磁石门吸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学知识。人们除了知道磁石吸铁,还知道磁石能够指示方向。早在战国时,人们就制成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叫做“司南”。然后教师可提出如下思考题:⑴司南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样原理制成的?⑵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这种导航仪为什么会在北宋很快应用?它的广泛应用对中国和世界航海事业有何作用?(然后指导学生看书,共同完成上述问题。第一个问题由学生答,第二问在学生答后教师进行归纳。)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航海业迫切需要一种准确可靠的导航仪器,于是指南针应用于海上。北宋时还只是“阴晦则观指南针”。到了南宋,则是“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可见,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
指南针被人们赞誉为“水上之友”,它在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
古代中国不但有纷呈异彩的冷兵器,而且也最先跨入火器国家行列。
三、 火药的应用和传播
师:火药是怎样发明的?它有哪些作用?
生:道士在炼丹的过程中发现的,它用来制造鞭炮、弹药、开山、采矿。
师:中国是火药的故乡,火药在唐朝末年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指导学生看图突火枪(说明它的原理),指出突火枪是古代的一种用火药发射弹药的竹管射击器,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是火枪、火炮的鼻祖。
活动与探究:金元时期火箭发射与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相同?(学生答后教师归纳,略)
师:火药是怎样向世界传播的?
生:13—14世纪随成吉思汗西征传入阿拉伯国家,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师:思考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贡献?
(建议:和学生共同探讨四大文明对人类贡献后,打出英国科学家培根的精辟论述,以激起民族自豪感,再联系当前实际,阐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师: 大家知道活字印刷是怎能样流传下来的吗?(如学生不知,教师告诉学生:活字被沈括的侄子辈所得,引起沈括的注意并记录下来。)
四 、沈括和郭守敬
师:指导学生看书,同时注意归纳他们的主要成就。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补充)最后
思考 :宋元时期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宋元文化是在隋唐文化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继续发展;第二,宋元时期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小结
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已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又一高峰。四大发明是中国的先民以罕见的聪明才智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千古的足迹,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象征。
评价策略
个人档案法 自我评价法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四
点击::第一范文课件附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
通过此期文化成就的介绍,引导学生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初步分析历史现象的初步能力;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过程与方法
截取《上下五千年》宋元文化部分史学、文学、艺术等资料片,丰富与充实课堂教学内容;采用自学法、师生讨论法、比较法、歌诀法等完成教与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其他文化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祖国灿烂文化的骄傲感。
●设计思路
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
↘重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与元曲”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在“司马光和《资治通鉴》”这一重点内容上,教师搜集有关司马光的小故事,充实教学内容;同时分析该作品出现的背景、注意与《史记》的纵向比较,突出编年体的特点。
在“宋词与元曲”这一重点内容上,加大学生对这些作品的感知能力,强调学生对作品要多读,通过朗读原作,领会作品风格。
↘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教师将反映此时代特征的相关作品加以综合比较,帮助学生感性认识这一观点。以此突破这一难点。
●教与学方法
↘提问法
↘答疑法
↘讨论法
↘歌诀法
●教学资源
↘光碟《上下五千年》宋元部分:史学、宋词、元曲、《清明上河图》。
↘资料司马光小故事、部分宋词等。
●板书设计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司马光,战国五代编年忙。
二、宋词和元曲
1、辛弃疾、李清照;宋苏轼,三词佼。
2、元关汉卿《窦娥冤》,斥地又骂天。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末东京繁荣景。
●--
教学过程
提示或建议
↘复习提问
宋元时期我国科技成就
↘导入新课
宋元时期,我国不仅科技成就突
出,史学、文学、艺术等成就也
光彩夺目。
↘讲授新课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板书)
(问题)1、《资治通鉴》的作
者?生活的时代?
2、《资治通鉴》的内容?
3、《资治通鉴》的体裁、
特点及价值。
(板书)《资治通鉴》司马光,
战国五代编年忙
同学们对司马光应该非常熟悉,
谁能讲讲他的小故事?
我们前面还学习了司马迁,(问
题)这两人如何区分?
(教师补充)纪传体是以人物为
中心编写;编年体是以年、月、
日等时间顺序编写,就象我们的
历史课本编写体例一样。
(教师讲述)《资治通鉴》是一
部继《史记》以后我国著名的史
学巨著
(问题)为何在北宋时期出现这
一巨著?
(教师讲述)北宋王朝与少数民
族长期的冲突中,多数处于劣
势。加之北宋国内出现的一系列
困难,促使北宋的政治家们积极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他们
把目光投向历史,通过总结历史
上的经验教训,以为当世统治者
借鉴。这是《资治通鉴》问世的
根本原因。
(教师讲述)司马光写作《资治
通鉴》态度非常严谨,(举例)
他40多岁时开始编写《资治通
鉴》,为了尽快完成编写工作,
他取来一块圆木,用工具把圆木
刮得光光亮亮,当枕头用,每当
疲倦极了的时候,他就在木枕上
小睡一会儿。如果一翻身,头便
会从木枕上滑下来而惊醒。只要
一醒,司马光又马上开始编写工
作。
司马光给这这个木枕取了一个
名,叫“警枕”,意思是:警惕
自己,加紧编写《资治通
鉴》,终于在司马光去世的前
两年,一部贯穿古今的编年体通
史巨著《资治通鉴》完成了。司
马光死后,人们发现《资治通
鉴》的部分残稿整整堆满了两间
房子,有人翻阅其中的篇章,竟
没有看到一个写得潦草的字。
(问题)从中你可以看出司马光
的哪些品质呢?
(教师讲述)《史记》、《资治
通鉴》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
作品,主要是因为他们都能秉笔
直书,客观地记述和评价历史,
如司马迁,能够直言汉武帝好大
喜功的过失,能将陈胜放在世家
的高位,司马光能客观评价历朝
皇帝,不因他是宋孝武帝而对他
的昏庸腐朽避而不谈,正因为如
此,他们的作品才能够熠熠生
辉,成为史学界典范作品。
(练习)
1、同学们使用的历史教科书是按
照年代先后顺序编写的,这叫
“编年体”,下列在编写体例上
与历史教科书类似的是( )
a《资治通鉴》b《史记》c《梦溪
笔谈》d《诗经》
2、某校初一年级的同学正在正在
编排历史剧《唐太宗》,下列书
籍可供他们参考的是( )
a《史记》b《汉书》c《资治通
鉴》d《三国志》
3、《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
重合的历史时期是( )
a从黄帝到汉武帝b从战国到五代c
从战国到汉武帝d从汉武帝到宋神宗
4、判断题:《资治通鉴》是按
年月日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
代的历史,将近500卷。( )
(教师讲述)宋元时期,不仅史
学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也是
一个璀璨时期。
二、宋词和元曲(板书)
1、辛弃疾、李清照;宋苏轼,三
词佼。(板书)
2、元关汉卿《窦娥冤》,斥地又骂天(板书)
(问题)请对比分析辛弃疾、李
清照、苏轼三人在词的风格上的
异同?
(练习)请仔细品位下面三首南
宋时期的诗词,请你谈谈,这三
首诗词的共同主题是什么?由
此,你发现文学作品与社会有什
么关系?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
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
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西江造
口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
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
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
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
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
阙。”
──岳飞《满江红》
(教师讲述)这三首诗词,都体
现出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毛泽东
曾讲过“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
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
头脑中的产物”。因此,文学、
艺术的发展的确是以经济和政治
为基础的,没有宋金对峙和金兵
南下,就不会有辛弃疾、陆游、
岳飞诗词中对祖国山河分裂悲痛
等内容,如果没有元朝封建统治
者的黑暗,就不会有《窦娥冤》
剧本,没有北宋东京的繁华,便
不可能出现张择端《清明上河
图》这幅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
品,所以,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
繁荣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密
切相关。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板
书)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
末东京繁荣景(板书)
(练习)
1、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邓
小平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的祖
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
名画应是:( )
a《天王送子图》b《洛神赋图》c
《清明上河图》d《步辇图》
2、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
以一位元朝最著名的书法家的名
字命名了水星环行山,以纪念他
对人类文化史上的贡献,这位元
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 )
a黄庭坚 b柳公权 c赵孟頫
d颜真卿
↘巩固小结:
(教师讲述)宋元时期创造了继
隋唐之后的中华文明史的又一个
高峰,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一时期
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果呢?之
一:此期政治、经济的发展、繁
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
的交流加强。之二:继承了隋唐
文化之三:吸收了外来文化之
四:各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
勤劳动等。之四:各民族人民的
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等。
学生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学生观看资料片《资治通鉴》
学生回答:1、司马光,生活在北
宋。
2、这部书按年代顺序,
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将近
300卷。
3、《资治通鉴》是一部
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全书取材广
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
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学生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教师提示,从两人所处时代、所著
作品、作品内容、作品特点等加以
区分。
生答:
人物
司马迁
司马光
时代
西汉
北宋
著作
《史记》
《资治通
鉴》
著作内容
从传说中的
黄帝到汉武
帝
战国到五代
著作体裁
纪传体通史
编年体通史
著作特点
文笔简洁、
语言生动
取材广泛,
叙事明晰,
文笔生动
生答:勤奋、持之以恒、严谨
生答:1、a 2、c3、c4、╳
这四道练习题从《资治通鉴》的体
裁、内容、与《史记》的比较、卷
数等基础知识着手,着重训练学生
的快速反映能力及基础知识的灵活
掌握能力。
生看资料片《宋词、元曲》
生→www.kuaihuida.com←朗读教材p72页词《念奴娇·赤
壁怀古》
教师提示:从三人生活的时代、经
历、来理解三人词的风格与特点。
生答:
姓名
时代
经历
特点
苏轼
北宋
经济繁
荣,家
境优裕
气势豪
迈、雄
健奔放
李清照
两
宋之交
开始生
活稳
定;后
流落南
方
风格委
婉、感
情真
挚、清
新自
然;后
期渗透
了忧伤
感情
辛弃疾
南宋
曾参加
抗金斗
争,立
志恢复
中原
风格豪
迈,倾
吐了对
山河分
裂
的悲痛
生答:爱国,收复河山
学生讲述《窦娥冤》故事梗概。
生看资料片《清明上河图》
学生对照《清明上河图》摹本想象
口头作文,北宋东京一日游之感
学生概述宋四家:苏轼、黄庭坚、
米芾、蔡襄,教师强调书写正误。
学生概述元朝最著名的画家及书法
家:赵孟頫
生答:1、c 2、c
生熟读4句歌诀:
《资治通鉴》司马光,战国五代编年忙
辛弃疾、李清照;宋苏轼,三词佼
元关汉卿《窦娥冤》,斥地又骂天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末东京繁
荣景
灿烂的宋元文化 篇五
【课程导入】
西方人常说中华民族是一个聪慧的民族,是他们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并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你能一一说出我国古代的这些文明吗?其中又有哪些是发生在宋元时期?
扶风纸
灞桥纸
纸
图1 造纸术
缕悬法指南针
罗盘针
指南针
司南
图2 指南针
火箭
火龙
突火枪
火铳
图3 火药的应用
陶活字印版
木活字
转轮排字
图4 活字印刷术
你知道上面这些辉煌的文明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吗?能用你自己的语言把这些创造过程表述一下吗?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将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纸张的主要原料是木浆,当今造纸业不仅正在吞噬着我们赖以生存的森林,而且也是最易引发污染的产业之一。对于这一问题,你有好的解决办法吗?
2.我国不但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指南针的国家,而且也是最早把指南针用于航海的国家。你会自制指南针吗?取一根缝衣针,用磁铁一极在钢针上沿着一个方向摩擦几十次,钢针就变成了磁针,然后用细线拴在针的中间部位,挂在一个支架上,它就可以指示南北方向了。
3.以5~6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分工合作,收集有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自编一份小报,展示出来,向大家介绍更多有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知识。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按照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
②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③④② d.②④③①
2.下面哪一位是发明活字印刷的毕升?( )
a
b
c
d
二、判断题
1.宋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 )
2.郭守敬的《授时历》不是科学论著。( )
3.“石油”一词是中国人首创的。( )
4.沈括的《梦溪笔谈》一书,最早记录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
【资料:】
在火药发明之前,古代军事家常采用火攻这一战术克敌制胜。在当时的火攻中,有一种武器叫火箭,它是在箭头上附着像油脂、松香、硫黄之类易燃物质,点燃后射出去,燃烧敌方军械、人员和营房。但是这种火箭燃烧慢,火力小,容易扑灭。如果用火药代替一般的易燃物,燃烧比较快,火力也大。所以,在唐末宋初,人们已经采用火药箭了。这是火药应用于战争的最初形式。随后,人们又在石炮的基础上创造了火炮。火炮就是把火药装成容易发射的形状,点燃引线后,由原来抛射石头的抛石机射出。火药运用在武器上,是武器史上的一大进步。在战争中,火药武器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威力,这使它很快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火药武器相继出现。10XX年时,有个叫唐福的人,把他所制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献给宋朝廷。10XX年,石普也制得火球、火箭,宋真宗把他召来,并且让他当众作了表演。
宋代由于战争不断,对火器的需求日益增加。宋神宗熙宁年间,北宋政府设置了军器监,总管军器的制造。据记载,当时的军器监规模宏大,分工比较细,雇佣工人曾经达到四万多人。监下分有火药作、青窑作、猛火油作、火作(生产火箭、火炮、火蒺藜等)等十一个大作坊。而火药的生产放在第一位,可见火药、火器在兵器中的地位。史料还记下了“同日出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药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万支”,清楚地表明了当时火器生产的规模。
【思维拓展】
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根据自己对培根这段话的理解,试评价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这5篇灿烂的宋元文化的教学设计是来自于快回答的灿烂的宋元文化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