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高中化学教案【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快回答为大家整理了10篇高中化学教案,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化学教案。

化学教学教案 篇一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碱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来解释它们的性质上的异同及其递变规律,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二)能力目标

1、充分利用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掌握学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物理与化学性质递变规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量变到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跟其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讲解、实验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展示一瓶金属钠,设问:金属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

展示一瓶金属钾,设问:金属钾保存在什么物质中?为什么?

[引入]这说明钾和钠以及锂、铷、铯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它们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等方面来进行探讨。由于钫是放射性元素,暂不讨论。

[板书]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板书]一、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6表2-1,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并加以总结。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导电、导热、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

①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锂能否放在煤油中?)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提问]推测钫的密度和熔点沸点比铯高还是底?

[板书]二、原子结构

请学生看P36表2-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由学生小结。

[板书]

1、相同点: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

2、递变规律:从锂到铯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讲述]:碱金属元素有原子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而结构决定性质,因此我们推测它们在性质上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元素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结构决定,请同学们根据原子结构的相似点和递变性推出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学生小结]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可以推测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它们都与钠相似,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以及水等起反应。但由于从锂到铯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也存在递变规律。

[板书]三、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讲述]同学们的推测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和事实进行论证。

[板书]1.碱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学生实验]用镊子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煤油后,放在石棉网上稍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观察到哪些现象?比较与钠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差异?

(钾熔化成小球,剧烈燃烧,钾比钠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提问]从上述现象比较钠与钾失电子能力强弱和金属性。

点燃

(钾比钠更易失去电子,金属性更强。)

点燃

[板书]

4Li+O22Li2O

2Na+O2Na2O2

[讲述]钾燃烧后生成的是比过氧化钾更复杂的氧化物,由于大纲和教材不要求,我们就不讨论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学习。下面我们观察钾与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

[板书]2.碱金属与水的反应

[演示实验]教材[实验2-10]。

[讨论](1)在上述实验中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2)钾、钠分别与水反应,何者更剧烈?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2R+2H2O=2ROH+H2↑

(1)锂到钾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生成的碱的碱性越来越强。

(2)锂到钾金属性逐渐增强。

[叙述]从上面的实验及大量事实证明,同学们前面根据原子结构所作的推论是合理的,也是正确的,今后我们在学习中要学会这种方法。由于碱金属的化学性质都非常活泼,因此,它们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碱金属的单质都由人工制得。实验室保存碱金属时,都要密封保存,如把K、Na保存在煤油中。

作业:P40:三、四、五

化学教学案例 篇二

一、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化学就会主动。“兴趣”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突破口,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作为义务教育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有教的一面,教与学都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教法与学同样重要,因此,义务大纲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只有关心自然才能爱护自然,只有关心社会才能立足于社会,因此义务教育化学大纲又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见大纲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通过这句话可见新大纲在能力方面的要求有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是应用的更高一个层次,这是以往大纲所没有的、

3、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现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思想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是普遍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提出非常明确。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执、

二、知识方面

(一)

1、掌握金属化学性质、

3、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掌握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

4、掌握常见酸和碱的性质、

5、掌握常见盐的性质、

(二)

1、理解溶液的形成、

2、理解溶液的溶解度、

3、理解常见的化学肥料、

4、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的健康及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三)

1、了解常见金属的材料及用途、

2、了解金属资源的利用及用途、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

4、了解有机合成材料、

化学教学教案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2.使学生了解酯的水解,并了解乙酸的酯化与乙酸乙酯的水解是一对可逆反应;

3.使学生了解羧酸的简单分类、主要性质和用途;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

5.通过酯化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乙酸的酸性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

1.酯化反应的概念、特点及本质;

2.酯化与酯的水解的条件差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采用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展示及实物展示,进一步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

2.采用复习回忆法及实验验证法学习乙酸的酸性;

3.利用实验探究、设疑、启发、诱导、讲述等方法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及酯的水解反应;

4.利用类推法学习酯、羧酸的结构与性质。

●教学用具

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投影仪;

冰醋酸、乙酸水溶液、乙醇、浓H2SO4、水垢、饱和Na2CO3溶液、乙酸乙酯、稀H2SO4、稀NaOH溶液、蒸馏水、冰水混合物;

试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

●教学过程

[引言]

为何在醋中加少许白酒,醋的味道就会变得芳香且不易变质?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为何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特别鲜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便会知道其中的奥妙。

[板书]第六节 乙酸 羧酸

一、乙酸

[师]乙酸是乙醛的氧化产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饮用的食醋,其主要成分就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普通醋含醋酸3%~5%,山西陈醋含醋酸7%。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板书]1.分子结构

[师]展示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要求学生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官能团。

[生]分子式:C2H4O2

结构简式:CH3COOH

官能团:—COOH(羧基)

[过渡] 是由羰基和羟基结合构成的官能团,但与酮、醇性质上却有很大差别。下面我们先看其物理性质。

[师]展示乙酸样品,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结合初中所学知识概括出乙酸的重要物理性质及用途。

[板书]2.物理性质及用途

[生]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是117.9℃,熔点是16.6℃,易溶于水和乙醇。

乙酸是醋的主要成分之一,醋是用得较多的一种酸性调味品,它能改善和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师]将一瓶纯乙酸和一瓶乙酸的水溶液同时放入冰水浴中,片刻后同时取出,让学生观察现象。

[现象]纯乙酸立即变为冰状固体,而醋酸的水溶液无明显变化。

[师]乙酸的熔点是16.6℃,当温度低于16.6℃时,乙酸就凝结成像冰一样的固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

[过渡]乙酸的官能团是—COOH,其化学性质主要由羧基(—COOH)决定。

[板书]3.化学性质

[师]初中学过乙酸有什么重要的化学性质?

[生]具有酸的通性。

[板书](1)酸的通性

CH3COOH CH3COO-+H+

[师]醋酸是一元弱酸,在水中部分电离生成CH3COO-和H+,那么酸性有哪几方面的表现呢?

[生]

①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②和活动性顺序表中H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

③和碱、碱性氧化物反应。

④和盐反应。

[师]下面我们用实验证明醋酸是否具有这些性质。

[演示]

1.取一支试管,加入1 mL冰醋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振荡后观察现象。

2.取一块水垢,用吸管吸取醋酸滴在水垢上,观察现象。(水垢溶解,有气泡)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生]醋酸显酸性,根据以上反应确定CH3COOH酸性比H2CO3强。

[师]根据此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家中铝壶内的水垢用食醋浸泡可以除去。那么水垢的成分是什么?请大家写出反应方程式。

[生]Mg(OH)2和CaCO3

Mg(OH)2+2CH3COOH====(CH3COO)2Mg+2H2O

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

[师]请大家写出下列方程式

[投影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乙酸溶液与Cu(OH)2反应

2.乙酸与CaO反应

3.将锌粒投入到乙酸溶液中

4.用乙酸除水垢

答案:

1.2CH3COOH+Cu(OH)2====2CH3COO-+Cu2++2H2O

2.2CH3COOH+CaO====Ca2++2CH3COO-+H2O

3.2CH3COOH+Zn====Zn2++H2↑+2CH3COO-

4.2CH3COOH+CaCO3====Ca2++2CH3COO-+CO2↑+H2O

2CH3COOH+Mg(OH)2====Mg2++2CH3COO-+2H2O

[过渡]乙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板书](2)酯化反应

[演示实验]P168 实验6—10

[现象]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

[结论]在有浓H2SO4存在、加热的条件下,乙酸与乙醇发生反应,生成无色、透明、不溶于水、有香味的油状液体。

[师]这种有香味的油状液体就是乙酸乙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师]像这种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根据本实验,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选代表回答投影中的问题。

[投影显示]

1.浓H2SO4在酯化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2.加热的目的是什么?

3.为什么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

4.醇和羧酸酯化时,羧酸是提供H+还是羟基?即下面二式哪个正确?用什么方法证明?

5.酯化反应属于哪一类有机反应类型?

[生]

1.浓H2SO4起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作催化剂,可提高反应速率;作吸水剂,可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2.加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3.因为:

①乙酸乙酯在无机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容易分层析出;

②除去挥发出的乙酸,生成无气味的乙酸钠,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气味;

③溶解挥发出的乙醇。

4.采用同位素示踪法确定产物H2O中的氧原子的来源对象。根据:

CH3COOH+H18OC2H5 CH3CO18OC2H5+H2O,确定出酯化反应一般是羧酸分子里的羟基与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

5.酯化反应又属于取代反应。

[师]指出:酯化反应是有机酸和醇均具有的化学性质。不光有机酸和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无机含氧酸也可以和醇酯化。例如:

[投影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师]请根据乙酸的结构简式,概括羧酸的概念及乙酸的同系物的通式。

[板书]

二、羧酸

1.概念及通式

[生]烃基跟羧基直接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叫羧酸。通式为:R—COOH

[师]乙酸的同系物又叫饱和一元羧酸,写出其通式。

[生]CnH2nO2(n≥1)

[师]羧酸是如何分类的?

[板书]2.分类

[生甲]据—COOH数目可分为: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及多元羧酸。

[生乙]据烃基不同可分为:脂肪酸和芳香酸。饱和酸和不饱和酸。

[师]说明:硬脂酸(C17H35COOH)、软脂酸(C15H31COOH)、油酸(C17H33COOH)等一元脂肪酸,由于烃基含有较多的碳原子,又叫高级脂肪酸。硬脂酸、软脂酸为饱和酸,常为固体,不溶于水。油酸是不饱和酸,常为液体,不溶于水。

[师]羧酸的官能团都是—COOH,其化学性质是否相似?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

[生]相似,都有酸性,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板书]3.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 酯化反应

[师]请同学们写出最简单的饱和一元羧酸甲酸的结构式,并分析其结构特点,说出其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生]

由于甲酸中有醛基,又有羧基,所以甲酸既具有羧酸的性质,也具有醛的性质。

[投影练习]只用一种试剂鉴别下列物质的水溶液

CH3CH2OH CH3CHO HCOOH CH3COOH

答案:新制的Cu(OH)2悬浊液

[过渡]酯化反应生成的有机产物均是酯,那么酯有什么结构特点?有什么重要的化学性质呢?

[板书]

三、酯

[师]根据酯化反应概括酯的概念。

[板书]1.概念

[生]醇跟含氧酸起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叫做酯。

[师]根据生成酯的酸不同,酯可分为有机酸酯和无机酸酯,通常所说的是有机酸酯。请同学们写出有机酸酯的官能团及通式。

[师]当R和R′均为饱和烷基时,且只有一个 的酯叫饱和一元酯,写出其通式。

[生]CnH2nO2(n≥2)

[师]饱和一元酯的通式和哪类有机物的通式相同?说明了什么?

[生]饱和一元酯和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相同,说明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是同分异构体的关系,两者互为官能团的类别异构。

[过渡]酯有什么重要的化学性质呢?

[板书]2.化学性质

[演示]P168实验6—11

[师]请大家根据实验现象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显示]

1.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有何关系?

2.酯的水解反应中,加热、加酸、加碱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为什么酸或碱存在时,酯水解程度不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

1.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互为可逆反应。

2.加热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加酸或碱均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3.加酸,酸只起催化剂的作用,可以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而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即不能增加酯水解的程度。加碱,碱不仅起催化剂的作用,还可以中和水解生成的酸,促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使酯水解完全。

[板书]水解反应

[师]酯化和水解反应有哪些不同之处呢?下面我们列表比较一下。

[投影显示]

酯化反应与酯水解反应的比较

酯化 水解

反应关系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催化剂 浓H2SO4 稀H2SO4或NaOH溶液

催化剂的其他作用 吸水,提高CH3COOH和C2H5OH的转化率 NaOH中和酯水解生成的CH3COOH,提高酯的水解率

加热方式 酒精灯火焰加热 热水浴加热

反应类型 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水解反应,取代反应

[问]甲酸酯( )有什么重要的化学性质?

[生]除具有酯的化学性质外,还有醛类的化学性质。因甲酸酯中既有酯的官能团 ,又有醛的官能团 。

[师]根据教材P175的相关内容概括出酯的重要物理性质、存在及用途。

[板书]3.物理性质、存在及用途

[生]物理性质:密度一般比水小,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

存在:酯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低级酯是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

用途:作溶剂,作制备饮料和糖果的香料。

[学生质疑]老师:羧酸和酯中都有 ,它们也能像醛一样和H2发生加成反应吗?

[师]不能。当 以 或单官能团的形式出现时可以和H2加成,但以 或 形式出现时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酸和醇的酯化与酯的水解是一对可逆反应。在酯化反应中,新生成的化学键是 中的C—O键;在酯的水解反应中断裂的化学键也是 中的C—O键。即“形成的是哪个键,断开的就是哪个键。”

[作业]

1.阅读P170选学内容

2.P172 四、五、六、七

●板书设计

第六节 乙酸 羧酸

一、乙酸

1.分子结构

2.物理性质及用途

3.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2)酯化反应

二、羧酸

1.概念及通式

2.分类

3.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 酯化反应

三、酯

1.概念

2.化学性质

水解反应

RCOOR′+H2O RCOOH+R′OH

3.物理性质、存在及用途

●教学说明

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食醋的主要成分,还是乙醇和乙醛的氧化产物,因此紧接乙醇、乙醛之后,作为羧酸的代表物,单列一节讲授。这样既与前面的乙醇、乙醛形成一条知识主线,又通过乙酸的性质——酯化反应引出乙酸乙酯,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做了铺垫。所以本节总结时可进一步补充这个知识网络。

●参考练习

1.下列各组有机物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但最简式相同的是

A.甲醛和乙酸 B.乙酸和甲酸甲酯

C.乙炔和苯 D.硝基苯和TNT

答案:C

2.确定乙酸是弱酸的依据是

A.乙酸可以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B.乙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C.乙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D.Na2CO3中加入乙酸产生CO2

答案:B

3.当 与CH3CH218OH反应时,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C. H218O D. H2O

答案:BD

4.下列有机物,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还能发生催化氧化的是

A. CH3COOH B. BrCH2CH2COOH

答案:CD

5.某有机物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且氧化后与还原后的产物能发生酯化反应,所生成的酯又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该有机物是

A.CH3OH B.HCHO C.HCOOH D.CH3CH2CHO

答案:B

化学教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酸的分类方法和命名。

2.了解酸的通性,能熟练书写一些典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并记住金属活动顺序表,并能用它来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发生置换反 应。

二、科学素养目标:

从电离角度了解酸的通性,使学生逐渐懂得从个别到一般认识事物的 过程。

教学重点:酸的通性及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比较归纳法、讨论法、练习法。

实验与电教:[实验8-19、8-20] 投影仪、胶片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叫酸,写出已学过的酸的化学式。

[引入新课]略

[讲授新课]

一、出示教学目标(投影)

二、酸的分类和命名

引学生阅读课文P161,相应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酸有几种分类方法?根据是什么?

2.酸是如何命名的?

3.硫酸和氢硫酸是不是同一种酸?为什么?

(由学生代表总结,教师归纳并板书)

练习:说出下列各种酸所属类别和名称:

HF、HBr、HCl、HClO3、H3BO3

三、酸的通性

(小组讨论)根据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归纳,酸具有哪些相似的化 学性质?

学生回答后小结(投影)

石蕊:变红

指示剂─→使

│ 酚酞:不变色

金属 金属氧化物 碱 盐

↓ ↓ ↓ ↓

(提问)酸为什么会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请写出HCl、H2SO4、 HNO3 的电离方程式,并找出它们电离产物的共同点。

(小结)酸的水溶液中都存在相同的阳离子──H+,故它们有相似的化学 性质,我们称之为酸的通性。

以下由学生阅读,师生共同总结出酸的通性

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

2.活泼金属+酸→盐+H2

(提问)为何要强调活泼二字? 是否有些金属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8-19] 结论:铜及银跟酸不反应

小结:并非所有的金属都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能否与酸反 应与金属本身的活动性有关。

(投影)金属活动性顺序并分析

K Ca Na Mg Al,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失电子能力 强─────→弱

活动性 强─────→弱

(讲解)①金属跟酸反应的条件: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 中的氢。②硝酸及浓硫酸跟金属反应一般不生成H2而生成H2O(它们有 很强的氧化性)

化学教学教案 篇五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氨及铵盐的性质和用途,了解液氨和氨水的区别;

2.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认识到科学使用化肥的意义;

3.学习观察法、探究法、类比法等科学方法;

4.知道氮肥的应用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享受发现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氨气和铵盐的性质;

教学难点:“喷泉”实验的原理,氨水的弱碱性。

三、设计思路

氮肥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是解决人类吃饭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雷雨发庄稼”(自然固氮)知识的复习和生物固氮方式缺点的讨论,从而将本节内容的重点引入人工固氮(合成氮)过程的教学中来。氮肥生产的基础是氨的合成,即可引入本节课教学重点——氨气性质的教学。其中,氨气与水和酸的反应是教学的重点。再通过氨的挥发性、刺激性气味等性质,引导学生讨论氨水作为化肥的缺点,在此基础上引入固态铵盐和氮肥知识的教学。在学习铵盐知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科学使用化肥的方法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回忆“雷雨发庄稼”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图片] 人类已知的三类基本固氮方式。

[讨论] 三种固氮方式的优缺点。强调人工固氮的重要意义,引出本节内容的教学。

[化学史话]氮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须元素,大气中游离的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通过生物固氮和自然固氮获得的氮元素远远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科学家们苦苦探索了几百年。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哈伯首次用氢气和氮气合成了氨,奠定了大规模工业合成化肥的基础。从此,人类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氮肥,缓解了地球上有限的耕地资源与庞大的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他也因此获得了1918年化学诺贝尔奖。

[知识链接] 1. 合成氨反应条件苛刻的原因;

2. 哈伯的功与过。

[板书]一、工业合成氨

N2+3H2 2NH3

[过渡] 氨的成功合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类的吃饭问题。要让这种重要的气体氮化合物更好地人类服务,我们必须研究它的性质。

[板书] 二、氨气

1.氨的物理性质

[展示]展示一瓶NH3,观察其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注意闻气味的方法)。

[小结]氨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氨液化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迅速变冷(常用作致冷剂)。极易溶于水(体积比1:700)。

[实验探究1] 喷泉实验。

[观察与思考]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现象: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喷入烧瓶,变成红色喷泉。

结论: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讨论]上述产生喷泉的原理是什么?

[小结]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大量氨气溶于水使烧杯中气压急剧降低,水被吸入烧瓶形成喷泉。

[实验探究2] 氨水的不稳定性

现象: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

结论:

氨水易挥发,氨气的水溶液具有碱性。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

[小结](1)氨气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3 H2O NH4++OH-

[讨论]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并与液氨进行比较。

液氨 氨水

物质种类

粒子种类

[实验探究3] NH3与HCl的反应

现象:

烧杯中出现白烟。

解释:

浓氨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NH3与HCl结合,有固体NH4Cl生成。

(2)氨气与酸的反应

NH3+HCl= NH4Cl(白烟)

[思考]将实验3中浓盐酸换成浓硝酸或浓硫酸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

NH3 + HNO3 = NH4NO3(白烟)

2NH3 + H2SO4 =(NH4)2 SO4

[过渡提问] 其实,氨水也可以作为化肥,但现在人们很少用它,大家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回答] 氨水中的NH3 H2O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氨气,而挥发掉促进植物生长的有效成分,降低了肥效。同时,会发出来的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给使用带来很大的不方便。

[追问] 从前面的探究活动中,我们来思考一下,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回答] 可以将氨气与酸反应转化成固态铵盐加以使用。

[过渡] 回答得很好!铵盐就是目前我们使用最多的固态氮肥的主要成分,对铵盐的性质的了解,是科学使用化肥的基础。

[板书] 三、铵盐的性质

1.受热分解

[实验探究4]①进行实验,②描述实验现象,③写出化学方程式。

现象:加热,试管中产生白烟,试管口重新生成白色固体。

NH4Cl = NH3 ↑ + HCl ↑

NH3 + HCl = NH4Cl

NH4HCO3= NH3↑+H2O + CO2↑

[拓展视野] 由上述反应式可以看出, NH4Cl 、NH4HCO3受热都能分解,都有NH3产生,但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都能产生NH3。

例如NH4NO3的分解:2NH4NO3 = 2N2↑+O2↑+ 4H2O

[板书] 2.与碱共热放出氨气

[实验探究5]①进行实验,②描述实验现象,③写出化学方程式。

现象: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NH4Cl+Ca(OH)2 = CaCl2+2H2O+2NH3↑

[思考与交流]根据上述性质,分析讨论此性质有何应用?

(1)铵根离子的检验;

(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3)避免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

[板书] 3.氮肥简介

(1)铵态氮肥: NH4Cl(氯铵)、NH4HCO3(碳铵)、(NH4)2SO4(硫铵)、NH4NO3(硝铵)。

(2)其他氮肥:硝态氮肥。如:KNO3。

有机态氮肥。如:CO(NH2)2。

[问题思考]

1.检验氨气是否充满试管的方法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能否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答案:1.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到管口 试纸变蓝

2.不能 因为氨气能与硫酸反应

化学教学设计教案 篇六

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一章微观结构与物质多样性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二、设计思想

本节的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内容,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本节课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基本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比较抽象,应用多媒体课件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及概念。在学生深入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知识后,很自然的引出了化学键的概念,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以及氢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以及氢键,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离子键、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化学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2)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四、教学重点

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概念,分子间作用力以及氢键的应用。

五、教学难点

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认识化学键的涵义和氢键的应用。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氯化钠固体,液态水和酒精。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氯化钠固体和水的样品。

[设问]

1.食盐是由哪几个元素组成的?水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

2.氯原子和钠原子为什么能自动结合成氯化钠?氢原子和氧原子为什么能自动结合成水分子?

思考、讨论、回答

问题导思,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人在地球上生活而不能自动脱离地球,是因为地球对人有吸引力。同样的原子之间能自动结合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化学键,由于有化学键使得一百多种元素构构成了世界的万事万物。

[板书]第二节 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

下面我们就以NaCl和HCl 为例,研究存在于它们中的相互作用力。

阅读教材,思考:钠原子和氯原子是以怎样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作用力?

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Na+

课件演示: 形成过程

观看,倾听,思考。

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离子键

1、概念

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提问:定义中的静电仅指阴阳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吗?离子可以无限接近吗?

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对概念深入理解

2、实质

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

记录

提问: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那么HCl 的形成和NaCl一样吗?

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件演示:HCl的形成过程

观看,倾听,思考。

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来思考问题。

板书:

二、共价键:

1、概念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

共用电子对就像双面胶一样将两原子联系在一起。

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提问: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是否都正好处于两原子正中间,不偏不倚?

思考,回答:不是,成键两原子如果相同,两者吸引电子能力相同,则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如果成键原子不同则吸引电子能力也不同,电子对将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小结:共用电子对不偏移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称为极性键。

板书:2、类型:

1极性键:电子对偏向于成键原子其中一方;(X--Y)

2非极性键:电子对处于在成键原子中间。(X--X)

理解、记忆总结:

NaCl和HCl是通过两种不同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们把这种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

倾听、体会、正确认识

归纳抽象出概念。

板书:

三、化学键: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称为化学键。

练习:下列物质中哪些含有离子键?哪些含有共价键?哪些是极性键?哪些是非极性键?

KCl、NH4Cl、H2、N2、Na2S、MgBr2、KOH、CO2、CH4、NH3、CaO、Na2O2

运用刚才的抽象概念,从电子式角度判断、比较、回答:(1)只含有离子键的式KCl、Na2S、MgBr2、CaO。

(2)只含有共价键的是:H2、N2、CO2、CH4、NH3

(3)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NH4Cl、KOH、Na2O2

(4)含有极性键的是:CO2、CH4、NH3、NH4Cl、KOH。

(5)含非极性键的是:H2、N2、Na2O2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如何判断物质中含有离子键还是共价键?

讨论、思考、归纳:

从成键的元素判断:一般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培养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1、离子键的成键条件:

活泼的金属元素(IA,IIA)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VIA,VIIA)

(1)活泼金属元素:Na、K、Ca、Mg……

活泼非金属元素:O、S、F、Cl……

(2)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酸根阴离子(SO42-,NO3-)及OH-

(3)铵根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或活泼非金属元素)

(4)很活泼的金属与氢气反应生成的氢化物如 Na、K、Ca与H。

2、非金属元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1)非金属单质:H2、X2 、N2等(稀有气体除外)

(2)共价化合物:H2O、 CO2 、SiO2、 H2S

(3)复杂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

理解、记忆

巩固概念,加深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初中我们学过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物质,从化学键的角度应该如何解释呢?以H2和Cl2反应为例,思考。

思考并回答:H2分子中H-H键和Cl2分子中Cl-Cl键断裂成H原子和Cl原子结合成HCl,形成了化学键H-Cl键,所以,从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板书:四、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存在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第二课时)

了解、预习

本节课解决内容:

1、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和非极性)的形成过程。

2、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判断。

3、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之间的区别。

五、作业布置:

1、有下列物质:1Na2O、2Na2O2、3NaOH、4NH4Cl、5CH4、6H2O、7CO2、8N2、9H2SO4、10Ar。

其中只存在离子键的是 ,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 ,存在非极性键的是 ,不存在化学键的是 ,只存在共价键的是__.

2、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物质的化学式

(1)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2)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是

(3)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具体的例子——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进行对比,找出它们成键的差异,让学生自己发现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评价、补充,由学生归纳出离子键、共价键、化学键的概念,从微观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宏观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全 篇七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醇、酚、醛、羧酸等极为重要的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相互转化关系;

2、在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挖掘题给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讲解】

一、官能团:基团指化合物分失去某种原子或原子团剩余部分,而官能团是一类特殊的基团,通常指主要决定有机物分子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常见官能团有:—X、

O O

—NO2、—OH、—CHO、—C—OH、—NH2、 C=C 、—CC —、[R—C—(酰基)、R—

O

C—O—(酰氧基)、R—O—(烃氧基)]等。

O O O

思考:1、H—C—OH应有几种官能团?(4种、 —C— 、—OH、—C—OH、—CHO)

OH

2、 —CHO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常见)

CH=CH—COOH

(提示:属于酚类、醛类、羧酸类、烯烃类)

二、卤代烃(R—X)

1、取代(水解)反应 R— X+H2O NaOH R—OH+HX 来源:Z__k.Com]

这两个反应均可用于检验卤代烃中卤素原子,检验时一定要用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

三、乙 醇

H H

1、分子结构 H—C—C—O—H 用经典测定乙醇分子结构的实验证明

④ H ③ H ② ①

2、化学性质:(1)活泼金属(Na、Mg、Al等)反应。根据其分子结构,哪个化学键断裂?反应的基本类型?Na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哪个更剧烈?乙醇钠水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

(2)与氢卤酸反应——制卤代烃 (分析乙醇分子中几号键断裂)

NaBr+H2SO4+C2H5OH △ CH3CH2Br+NaHSO4+H2O

思考:该反应用浓还是较浓的H2SO4?产物中NaHSO4能否写成Na2SO4?为什么?

(较浓,不能,都有是因为浓H2SO4的强氧化性,浓度不能太大,温度不能太高)

(3)氧化反应:①燃烧——现象?耗氧量与什么烃燃烧耗氧量相同?

②催化氧化(脱氢):CH3CH2OH —H2 CH2CHO +O2 CH3COOH

(式量46) (式量44) (式量60)

即有一个—CH2OH最终氧化为—COOH式量增大14

③强氧化剂氧化——KMnO4/H+褪色

(4)脱水反应:①分子间脱水——浓H2SO4、140℃(取代反应)

②分子内脱水——浓H2SO4、170℃(消去反应)

以上两种情况是几号键断裂?

思考: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消去反应:

A、CH2=CH→CHCH+HX B、CH2—CH—COOH→CH2=C—COOH+NH3

X O NH2 CH3 CH3

C、CH3—C—O—CH2—C H— →CH2=CH— +CH3COOH

(以上均为消去反应)

(4)酯化反应:断裂几号键?用什么事实证明?(同位素示踪法)

例:R—CH=CH—R’+R—CH=CH—R’ →R—CH=CH—R+R’—CH=CH—R’对于该反应

① ② ② ③

有两种解释:一是两分子分别断裂①③键重新结合成新分子,二是分别断②键再两两结合成新分子。请用简单方法证明哪种 解释正确。

解:用R—CD=CH—R’的烯烃进行实验,若生成R’—CD=CH—R’和R—CD=CH—R第一种解释正确。若生成R—CD=CD—R和R’CH=CHR’第 二种解释正确。

例: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可用如下过程表示:

OH

即酯化反应实质经过中间体CH3—C—O—C2H5再转化为酯和水,以上6个反应均为可

OH

逆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8O

(1)用CH—C—OH进行该实验,18O可存在于哪些物质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若用CH3—CH2—18O—H进行该实验,结果又如何?

(2)请分别指出①~⑥反应的基本类型。

解析:(1)根据信息:酯化反应实质是C¬2H5—O—H分子中O—H共价键断裂,H原子加

18O O

到乙酸—C—氧上,C2H5O—加到—C—碳原子上。即③为加成反应,形成中间体

18OH

CH3—C—O—C2H5,根据同一碳原子连两个—OH是不稳定的,脱水形成酯,在脱水时,

OH

可以由—18OH提供羟基与另一羟基上的H或由—OH提供羟基和—18OH上的H脱水,

O

且机会是均等的,因此,CH3—C— O—C2H5和水中均含有18O,而反应②实质是酯的水

O O

解,水解时,酯中断裂的一定是—C—O—,因此—C—一定上结合水中的—OH,所以,在反应物中只有CH3C OOH存在18O。

(2) ①②均为取代反应,③⑥均为加成反应,④和⑤均为消去反应。

3、乙醇制法 传统方法——发酵法 (C6H10O5)n →C6H12O6→C2H5OH+CO2

乙烯水化法 CH2=CH2+H2O CH3CH2OH[

思考:已知有机物C9H10O2有如下转化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C____ ______F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9H10O2→A+B

D→A

O

(答:(1)A:CH3COOH、C:CH3—C—O—CH=CH2 F

O OH CH3

(2)CH3— —O—C—CH3+H2O→ +CH3COOH

CH3

CH3CHO+2Cu(OH)2 △ CH3COOH+Cu2O↓+2H2O)

四、苯酚:

1、定义:现有CH3—CH2—、 —CH2—、C6H5—、 —、CH3— —等烃基连接—OH,哪些属于酚类?

2、化学性质(要从—OH与苯环相互影响的角度去理解)

(1)活泼金属反应:请比较Na分别与水、 —OH、CH3CH2OH反应剧烈程度,并解释原因。最剧烈为水,最慢为乙醇,主要原因是: —对—OH影响使—OH更易(比乙醇)电离出H+。

思考:通常认为 —为 吸电子基,而CH3CH2—为斥电子基、由此请你分析HO—NO2中—NO2,为吸电子基还是斥电子基?

(吸电子基、HNO3为强酸、即—OH完全电离出H+)

(2)强碱溶液反应——表现苯酚具有一定的酸性——俗称石炭酸。

注意:①苯酚虽具有酸性,但不能称为有机酸因它属于酚类。

②苯酚的酸性很弱,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以上两个性质均为取代反应,但均为侧链取代

(3)与浓溴水的反应

OH OH

+3Br2→Br— —Br↓+3HBr

Br

该反应不需要特殊条件,但须浓溴水,可用于定性检验或定量测定苯酚,同时说明—OH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的邻、对位的H原子变得较活泼。

(4)显色反应—— —OH与Fe3+互相检验。

6C6H5OH+Fe3+ [Fe(C6H5O)6]3-+6H+

(5)氧化反应 久置于空气中变质(粉红色)

能使KMnO4/H+褪色 OH

(6)缩聚反应:n —OH+nHCHO [ —CH2]n+nH2O

OH

例:HO— —CH=CH— 1mol与足量Br2或H2反应,需Br2和H2的量

OH

分别是多少?

解析:—C=C—需1molBr2加成,而酚—OH的邻对位H能被Br2取代左侧的酚只有邻位2个H原子,而右侧为二元酚,3个H原子均为邻 、对位又需(2+3)molBr2,而1mol

需3molH2,则Br2为6mol,H2为7mol。

五、乙醛

与H2加成——还原反应

1、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 HCN加成CH3CHO+HCN→CH3—CH—CN

OH

自身加成 CH3CHO+CH2—CHO→CH3—CH—CH2—CHO

H OH

(2)氧化反应

①燃烧

②银镜反应

③新制Cu(OH)2反应

④KMnO4/H+褪色

乙醇催化氧化法

2、制法 乙烯催化氧化法

乙炔水化法

例:醛可以和NaHSO3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水溶性 α—羟基磺酸钠:

O OH

R—C—H+NaHSO3 R—CH—SO3Na

该反应是可逆的,通常70%~90%向正方向转化

(1)若溴苯中混有甲醛,要全部除去杂质,可采用的试剂是____ _____,分离方法是_______

(2)若在CH—CHSO3Na水溶液中分离出乙醛,可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分离方法是

OH

________。

解析:(1)溴苯相当于有机溶剂,甲醛溶解在其中,要除去甲醛,既要利用信息,又要用到溴苯是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这一性质。由于醛能与NaHSO3加成,形成水溶性的离子化合物α—羟基磺酸钠(显然不能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加入的试剂为饱和NaHSO3溶液,采用分液 方法除去杂质。

(2)根据信息,醛与NaHSO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应明确:

CH3—CHSO3Na CH3CHO+NaSO3,要转化为乙醛显然促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OH

只有减小NaHSO3浓度,只要利用NaHSO3的性质即可。因此向溶液中加入稀H2SO4(不能加盐酸,为什么?)或NaOH,进行蒸馏即得乙醛。

六、乙酸

1、化学性质:(1)酸的通性——弱酸,但酸性比碳酸强。

与醇形成酯

(2)酯化反应 与酚(严格讲应是乙酸酐)形成酯

与纤维素形成酯(醋酸纤维)

注意: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实验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加入试剂顺序(密度大的加入到密度小的试剂中)

②浓H2SO4的作用(催化、吸水)

③加碎瓷片(防暴沸)

④长导管作用(兼起冷凝器作用)

⑤吸收乙酸乙酯试剂(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吸收酯中的酸和醇,使于闻酯的气味,减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2、羧酸

低级脂肪酸

(1)乙酸的同系物 CnH2nO2 如HCOOH、CH3CH2COOH

高级 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

(2)烯酸的同系物:最简单的烯酸CH2=CH—COOH,高级脂肪酸:油酸

(3)芳香酸,如 —COOH

(4)二元酸,如:COOH、HCOO— —COOH等,注意二元酸形成的酸式盐溶解[

COOH

度比正盐小,类似于NaHCO3和Na2CO3的溶解度。

O O O O[

思考:CH3—C—OH+HO—C—CH3→CH3—C—O—C—CH3+H2O

O

CH3—C O

O 称之为乙酸酐,H—C —OH CO↑+H2O,CO能否称为甲酸酐?

CH3—C

O

O

为什么?由此请你写出硝酸酸酐的形成过程(HNO3的结构式HO—N O )

(由乙酸酐的形成可以看出:必须是—OH与—OH之间脱水形成的物质才能称为酸酐,

O

而CO是由H—C— OH中—OH和C原子直接相连的H原子脱水,因此,不能称为酸

O O

酐,甲酸酐应为:H—C—O—C—H。同理硝酸酐的形成为:

O O O O

N—OH+H—O—N = N—O—N (N2O5)+H2O

O O O O

七、酯

无机酸酯 (CH3CH2ONO2)

1、分类 低级酯(CH3COOC2H5)

有机酸酯 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油脂

2、化学性质——水解反应(取代反应)

(1)条件无机酸或碱作催化剂;(2)水浴加热;(3)可逆反应;(4)碱性条件水解程度大(为什么?)

O O

例:写出CH—C—O— —C—OH与足量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该有机物既属于酯类,又属于羧酸类,该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形成乙酸与酚,因此1mol需3molNaOH。

O O

CH3—C—O— —C—OH+3NaOH→CH3COONa+NaO— —COONa+2H2O

例:某式量不超过300的高级脂肪酸与乙酸完全酯化后其式量为原来的1.14倍,若与足量溴 水反应后 其式量为原来的1.54倍,请确定该有机物的化学式[用 R(OH)nCOOH形式表示]

解析:由于能与乙酸酯化,证明为羟基酸如何确定羟基数目?抓住M≤300和酯化后式

O

量为原来的1.14倍,设含 一个醇—OH,则R—OH+CH3COOH→M—O—C—CH3+H2O

(式量M) (式量M+42)

M=300 假设成立。

再设烃基含y个不饱和度则 y=1

则该酸的化学式应为CnH2n-2O3 得出n=18

为C17H32(OH)COOH.

思考:式量为300以下的某脂肪酸1.0g与2.7g碘完全加成,也可被0.2gKOH完全中和,推测其准确的式量。(提示: x=3,即有3个不饱和度, 其通式为CnH2n-6O2,14n—6+32≈280,n=18,准确式量就为278)

【能力训练】

1、化合物A[ ]的同分异构体B中无甲基,但有酚羟基符合此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种,从结构上看,这些同分异构体可属于________类,写出每类同分异构体中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 _____________。

2、有机物A的分子量为128,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1)写出A的可能分子式5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能与纯碱溶液反应,分子结构有含一个六 元碳环,环上的一个H原子被—NH2取代所得产物为B的同分异构体甚多 ,其中含有一个六元碳环和一个—NO2的同分异构有(写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链烃 [ CnHm]属烷、烯或炔烃中的一种,使若干克该烃在足量O2中完全燃 烧,生成xLCO2和1L水蒸气(120℃ 1.03×105Pa)试根据x的不同取值范围来确定该烃所属类型及其分子内所含碳原子n值。

【能力训练答案】

1、27种,烯酚或环酚类。

2、(1) C10H8、C9H20、C8H16O、C7H12O2、C6H8O3

(2)

3、当 ≤x<1为烷烃,当x=1为烯烃,当1

化学教学设计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探究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

2.通过学生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在浓硝酸和稀硝酸的对比学习中,渗透“量变和质变”的辨证规律。

4.通过介绍化学家的故事,使学生树立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教学难点】

硝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玻尔巧藏诺贝尔金奖章

丹麦有位叫玻尔的科学家,37岁时他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玻尔被迫离开即将被德军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奖章留在实验室。玻尔把金奖章溶解在盛有王水试剂瓶里。后来,纳粹分子窜入玻尔实验室,那个试剂瓶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战争结束后,玻尔从王水中把金还原出来,并重新铸成奖章。而玻尔配制王水的主要组成之一是“硝酸”。

一、硝酸的强氧化性

[设疑]硝酸有酸性,能否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演示]浓硝酸与Cu反应

[讲解]从实验现象“红棕色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物中是N02而非H2进一步从氧化还原反应说明反应的本质是+5价的氮得电子能力比H+1强。

[学生实验]比较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Cu反应

[记录并讨论]

反应现象

产物

浓硝酸+Cu

1.Cu片:有大量气泡产生

2.溶液颜色:无色变为绿色

3.气体颜色:红棕色

4.反应剧烈程度:剧烈

5.触摸容器外壁:很热

Cu(NO3)2、NO2和H20

稀硝酸+Cu

1.Cu片:有气泡产生

2.溶液颜色:无色变为蓝色

3.气体颜色:无色

(打开止水夹后)无色变为红棕色

4.反应剧烈程度:缓慢

5.触摸容器外壁:温热

Cu(NO3)2、NO和H20

1.与金属反应:

Cu +4HN03(浓)=Cu(NO3)2+ 2NO2↑+2H20

3Cu +8HN03(稀)3Cu(NO3)2+ 2NO↑+ 4H20

[讲述]除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能与所有金属反应;当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为1:3混合时,就配制成玻尔的“王水”溶液,王水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可以溶解金。铂等不溶于硝酸的金属。

[设问]比较浓硫酸的性质,浓硝酸能否与非金属反应?

[练习]与非金属反应:C+HNO3(浓)S+HNO3(浓)P+HNO3(浓)

2.与非金属反应:

C+4HNO3(浓)=CO2↑+4NO2↑+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P+5HNO3(浓)=H3PO4↑+5NO2↑+H2O

[提问]硝酸与哪些金属及非金属反应?产物是什么?硝酸浓度与还原产物有什么关系?

[小结]反应规律:

①除Au、Pt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可能氧化所有的金属。

②常温下Fe、Al等金属在浓HNO3中发生“纯化”。

③硝酸越浓,其氧化性越强。如稀HNO3可使石蕊试变红,而浓HNO3可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④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HNO3反应不生成H2,浓HNO3的还原产物为NO2,稀HNO3的还原产物为NO。活泼金属与极稀HNO3反应时,还原产物复杂,可为NO、N2O、NH4NO3等。

⑤非金属单质可被HNO3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含氧酸。

⑥王水(浓HNO3和浓HCl按体积比1:3配制)具有更强的氧化性,能溶解Au、Pt。

[强调]反应物或条件不同,硝酸产物发生变化:NO2、HNO2、NO、N2O、N2、NH3 。

如:4Zn+10HNO3=4Zn(NO3)2+N20+5H2O

注意:4Zn+10HNO3(稀)=4Zn(NO3)2+N20+5H2O

[设疑]浓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是否也剧烈?

[学生实验]浓硝酸十铝片

[讲解]钝化原理:铁、铝与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表面被氧化为牢固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酸与内层金属进一步反应。

3.铁、铝与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常温下发生钝化。

[提问]浓硝酸的运输和贮存可用何种物质制的容器?

[展示]一瓶呈黄色的浓硝酸,问为什么呈黄色?

4.不稳定性

4HN03 == 2H20+ 4NO2↑+02↑

[提问]硝酸应如何贮存?

[设疑]有人认为,“比较浓硝酸和稀硝酸的还原产物的化合价,浓HN03中的氮从+5降为+4而稀HN03,中的氮从+5价降为+2,从化合价变化可以判断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从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Cu反应的反应条件。剧烈程度分析。

[讲述]硝酸用途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等;在实验室里,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篇九

1、初步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2、掌握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的氧化反应,跟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够分析比较铁与镁、锌、铜等金属的活动性大小,能够判断铁分别与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变化。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初步知道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的主要原因及防锈的主要方法;

4、进一步学会对比、比较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和假设验证探究的思维方式,辩证的认识外因条件对化学变化的影响;

5、参与试验探究认识铁的化学性质活动,观察铁生锈的过程,体会动手试验自己获得铁的性质的知识的成功愉悦,保持学习的兴趣;

6、初步知道钢铁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和我国钢铁生产的发展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1、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2、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的认识。

展示课件1:《钢铁的广泛应用》

钢(steel)并不等于铁(iron),人体里也含有铁元素,组成血红蛋白、细胞色素,人体含铁元素约0.0004%。

展示实物:电磁铁中的铁心、铁片、铁丝、铁块、弯曲铁丝,磁铁吸引铁片。

学生观察回答: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良好延展性、铁能被磁铁吸引。

阅读教材p120:密度7.86g/cm3、熔点(m.p)1535℃、沸点(b.p)2750℃、电和热的导体。

回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演示实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回答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板书:1.铁跟氧气的反应

分析:3fe+2o2fe3o4氧化反应

讨论: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

设问:铁在空气中能否发生反应呢?(同学们经常可以看到铁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为什么?)

展示课件2:

先假设:①常温下,铁钉与氧气发生反应生锈。

②常温下,铁钉与水发生反应生锈。

③常温下,铁钉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生锈。

演示探索实验:

学生汇报观察现象:

验证:(3)试管铁钉5天仍未见生锈假设①不成立。

(2)试管铁钉5天仍未见明显变化假设②不成立。

(1)试管中刚接触水面的那部分先生锈假设③成立。

阅读p120,学生得出结论:

1、常温下,在干燥的空气中,纯净的铁很难和氧气发生反应。

2、常温下,在潮湿的空气中,铁能跟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铁锈。

展示课件3:

铁生锈:主要是铁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

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棕褐色、疏松、易吸水(不除锈,会加快生锈)。

解释钢铁制品因生锈损失巨大,每年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追问: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

学生讨论:由生锈的条件去分析,隔绝空气和水……

展示课件4:钢铁的防锈

防锈: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干燥,再采用一些常用的下述方法。

展示:归纳:

小结:

展示课件5:

(相同反应物,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2、铁跟酸的反应:

学习实验室制氢气时,已经知道了铁可以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学生实验:向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镁、锌、铁、铜四种金属(已放在试管中),一、三组的同学分别加入3ml稀h2so4,观察现象,解释原因。

二、四组的同学分别加入3mlhcl,观察现象,解释原因。

用手捂住铁与硫酸反应的试管一会儿,并小心点燃产生的气体。

展示课件6:结论

(1)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可与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硫酸亚铁。

(2)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镁、锌的活泼性大于铁,铜最不活泼。

展示课件7:练习一

(1)铁丝与盐酸反应中,铁()进入溶液中,()从溶液中逸出。铁丝取出后,质量(),溶液质量()。

3、铁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学生实验:向试管中放入小铁钉(5根),加入3ml硫酸铜的溶液(或向硫酸铜溶液中放入铁丝或小刀等)。

学生:

观察、回答:

说明、解释:铁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将铜置换出来。

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

讨论:质量比5663.5

再次说明:铁比铜活泼(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而铜却不能把硫酸亚铁中的铁置换出来)。

(2)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被溶解进入溶液,()从溶液中被置换出来,覆盖在()表面,使铁丝的质量(),溶液质量()。

阅读p121:古代“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师生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置换反应等。

讲述:相同物质的铁与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不同,如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铁跟稀硫酸、硫酸铜溶液反应,均生成硫酸亚铁,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如右图所示,在一盛有水的试管中放入一根洁净的铁钉,请问:在a、b、c三处,哪一处最容易生锈?

(2)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到平衡,各注入相同质量的稀硫酸,然后在左边烧杯中放入一块铁,右边烧杯中放入同样质量的锌。铁和锌全部溶解,问:在溶解过程中至完全溶解后,天平的指针有何变化?为什么?

评价反馈题:(另附)

1、继续观察、研究“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索”,根据记录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什么结论,对如何防锈提出建议。(2周后交)

2.p122(1)填在书上。(2)(3)(4)做在练习本上。

化学教学教案 篇十

【学习目标】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掌握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目标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 里溶质B的 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符号: 单位:

溶质B的物质的量(nB)、溶液的体积(V)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B)之间的关系:

cB= 或 cB=

2.含义:在1L溶液中含有1l溶质,这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1 l·L-1

【说明】① 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也不等于溶质和溶剂体积的简单加和。

② “溶质”是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指化合物,也可以指离子,如c(Na+)

③ 由于溶液是均一的,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与原来溶液相同,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则因体积不同而不同。

④ 除完全相同的两份溶液相混合时,混合后的总体积等于原来两份液体的体积之和外,其余情况下两份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都不等于原来体积之和

⑤ 当往液体中加入固体或通入气体,发生反应或溶解后所得溶液体积也不等于原来液体体积,得按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和密度来算溶液的体积。

【目标二】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⑴ 各量的关系:

n= n= n = V=

⑵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间的关系:

公式:c= 在饱和溶液中,ω=

⑶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公式:c浓·V浓=c稀·V稀

⑷ 电解质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跟离子浓度间的关系:

在Ba(OH)2溶液中:c[Ba(OH)2] = c(Ba2+) = c(OH-)

在Fe2(SO4)3溶液中:c(Fe3+) = c(SO42-)

【目标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实验1-5】

1.实验步骤及仪器: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冷却→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步骤

2.注意事项

① 根据所配溶液的体积选取相应规格的容量瓶。如配950L某浓度溶液应选1000L的容量瓶,

确定溶质时,不能按照950L计算,要按照1000L计算。

② 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方法:a.加水→倒立→观察→正立。

b.瓶塞旋转1800→倒立→观察。

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使用前必须把容量瓶洗涤干净,但不必干燥。

③ 容量瓶中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溶解或稀释,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用来长期贮存溶液。

④ 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至室温。向容量瓶里转移溶液或加入蒸馏水时,都要用玻璃棒引流。

⑤ 当容量瓶中液体占容积2/3左右时应进行摇匀。

⑥ 在容量瓶的使用过程中,移动容量瓶,手应握在瓶颈刻度线以上部位,以免瓶内溶液受热而发生体积变化,使溶液浓度不准确。

⑦ 在读取容量瓶内液体体积时,要使眼睛的视线与容量瓶的刻度线平行。当液体凹液面与容量瓶的刻度线恰好相切时,立即停止滴加蒸馏水。

⑧ 实验结束后及时洗净容量瓶。

【目标四】误差分析(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根据c==, 判断所配溶液的误差可能由n、V或、V引起

步骤

A.1l/L B.2l/L C.0.1l/L D.0.2l/L

3.将50L0.1l/L的NaCl溶液与50L0.5l/L的CaCl2溶液混合后,若溶液的体积变成二者体积之和,则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1l/L B.0.55l/L C.0.67l/L D.2l/L

4. 将30 L0.5 l/L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 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03 l/L B.0.3 l/L C.0.05 l/L D.0.04 l/L

5.下列各溶液中,Na+浓度最大的是( )

A.4L 0.5 l/L NaCl溶液 B.1L 0.3 l/L Na2SO4溶液

C.0.8L 0.4 l/L NaOH溶液 D.2L 0.15 l/L Na3PO4溶液

6.MgSO4和Al2(SO4)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Al3+浓度为0.1l/L,SO42-浓度为0.3l/L,则混合溶液中Mg2+浓度为( )

A.0.15l/L B.0.3l/L C.0.45l/L D.0.2l/L

7.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g/L ,5﹪氨水的密度为0.98g/L,若将上述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估算

8.下列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与50 L 1l/L 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

A.150L1l/L氯化钾 B.75L2l/L氯化钙

C.150L3l/L氯化钾 D.150L1l/L氯化铁

9.按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要求的是( )

A.托盘天平称量25.20g NaCl固体 B. 用量筒量出11.4L 0.1l/L的盐酸

C.用100L量筒量取2.50L稀盐酸 D.用250L容量瓶配制0.1l/L 150L盐酸

10.用已准确称量过的NaOH固体配置1.00l/L的NaOH溶液0.5L,要用到的仪器是( )

①坩埚 ②分液漏斗 ③容量瓶 ④烧瓶 ⑤胶头滴管 ⑥烧杯 ⑦玻璃棒 ⑧托盘天平 ⑨药匙

A.③④⑤⑦ B.①②⑤⑥⑧ C.③⑤⑥⑦ D.①③⑤⑥⑦

11.标况下,g气体A和ng气体B的分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时,同体积的气体A和气体B的质量比为︰n

B.25℃时,1g气体A和1g气体B的分子数比为︰n

C.同温同压时气体A和气体B的密度比为n︰

D.标况时,等质量的A和B气体的体积比为n︰

12.体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一个充满HCl,另一个充满H2和Cl2的混合气体。同温同压下,两个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A.原子总数 B.分子总数 C.质量 D.密度

13.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1l·L-1的是( )

A.将40g NaOH溶解于1L水中 B.将22.4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C.将1L 10l·L-1的浓盐酸与9L水混合 D.10g NaOH溶解在水中配成250L溶液

14.10g 10%的NaOH溶液稀释成50L,所得稀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02l·L-1 B.0.05l·L-1 C.0.25l·L-1 D.0.5l·L-1

15.50 L H2SO4的质量分数为35%、密度为1.24 g/c3的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044l/L B.0.44 l/L C.4.4 l/L D.44l/L

16.将4g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250L溶液,此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取出10L此溶液,其中含有NaOH g。将取出的溶液加水稀释到100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17.配制200 L1.0l/LH2SO4溶液,需要18l/L H2SO4溶液的体积是 。

18.用等体积0.1 l·L-1氯化钡溶液,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钠、硫酸镁和硫酸铝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9.在标况下,将V L A气体(摩尔质量为M g·l-1)溶于0.1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

为d g·L-1,求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0.现有0.270 g质量分数为10%的CuCl2溶液,计算:

⑴溶液中CuCl2的物质的量;

⑵溶液中Cu2+和Cl-的物质的量。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以上这10篇高中化学教案是来自于快回答的化学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