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学课件优秀9篇

下面快回答为大家整理了9篇学课件,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学课件。

学课件 篇一

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孙悟空有一件神奇的宝贝,金箍棒,能神能缩,下面就请同学们看看,孙悟空是怎样用他的金箍棒降妖除魔的。(多媒体)

妖:猴头,交出唐僧!

孙:休想,看我金箍棒!(0.009米)

妖:什么金箍棒,还不如一根绣花针呢!

孙:变! (0.09米)

妖:小样儿,这点儿金箍还想与我交战,哈哈哈!

孙:金箍棒,再变(0. 9米)

妖:哈哈,这么点长也只够给我捞痒痒

孙:变(9米)

妖:啊。…

教学时将主题图采用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丰富了学生对内容、情节的认知,最大限度唤起和运用它们的已有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孙悟空和妖怪的精彩对话以及金箍棒在孙悟空的命令下下逐渐变大,从而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0.009、0.09、0. 9、9这些数字变化过程深深刻在学生头脑中。这种以动促思,给课堂带来勃勃生机,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愉快探究实践活动。然后提问:你们对0.009米、0.09米、0. 9米、9米这些数量有什么感知?这样设计问题情景,使学生在接触到数学知识和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形成和谐,学生自然自然引起注意,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解决问题中。学生在情景中就能很好的进行信息筛选,寻求信息之间的联系,使他们能够有理有序的思考,真正的理解数学问题。

在学生感到好奇,情绪高涨时,于是便问:从上往下观察,②,③,④式与①式比较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从下往上③,②,①式与④式比较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缩小的规律。这种直截了当提出问题,迫使学生注意力和思维全部集中在观察①,②,③,④式,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问在此而意在此”尽可能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师:0.09与0.009相比有什么不同?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讨论,再交流)

a:三位小数变成两位小数

b: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板书)

c:0.09比0.009变长了。

师:金箍棒变长了,0.09一定比0.009大,大多少呢?(扩大到原数的10倍)(板书)

师: 你怎么知道扩大到原数的10倍,是怎么想到的?(小组讨论后回答)

孙悟空第二次喊“变”,金箍棒这回变多长?(0.9米) 0.9米又有多长呢?请用手势比划。

0.9米与刚从耳朵里取出的0.009比又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交流后板书: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看样子0.9米的金箍棒打妖怪还是不够,于是孙悟空又喊了第三次“变”,这下把妖怪打倒了,这回金箍棒有多长呢?(板书:9米)

9米有多长?请形容一下。

9米与0.009米比,小数点怎么移?是原数的多少倍呢?

从上往下观察,把你发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完整地说一遍?

师:下往上观察,小数点如何移动?与小数的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

在教学中借助教具直观演示,让小数点“动”了起来,使学生很清楚看到小数点的移动的过程,从而明白小数点怎样移动,也会根据要求把小数点往任意方向移动几格。既方便又直观形象,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个小问题,能引申出学生的积极思考,一句句追问,能释出学生心中的疑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究金箍棒逐渐变大的过程中,体验新知生成的过程,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学生们在富于节奏的激情演绎中韵味学习……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思考常常显得浮于表面,缺乏深度。恰当的追问帮助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开拓思路,活跃思维。

师: 0.009怎么变成0.09?

生:00.09

于是引导学生理解整数部分如果一个也没有没有,只能用一个“0”占位。

生: 9连小数点都没有,你怎么知道向右移了三位呢?

师:如果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呢?五位呢?…请在草稿纸上移一移0.009的小数点向右移四位是几?

追问:那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五位呢?请在草稿纸上移一移9的小数点向左移四位是几?(解决“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及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这个问题。)

学做课件 篇二

这样主次不分的语文课真让人无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语文老师应该非常清楚:我们所采用的所有教学手段及器材,都是为顺利、有效地实现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在上语文课所采用的多媒体课件是为完成当堂语文课而服务的,是属于从属地位,不是课堂的主要任务,这一点在做课件的时候就应该清楚,不要让课件冲淡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二、把握好时机,使课件变为一种教学的需要

经常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同仁们都有这样的感觉,课件做得好,不如用得好。有时候,我们在做教学设计或是上课的时候,觉得这篇课文的内容用传统的讲授方式是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或是给学生的影响不如可见那样深刻,比如一个惨痛的场面,你用话语说出来学生觉得平淡无奇,不会提起神来,如果你用课件的方式把那些画面一幅幅呈现出来,那种用色彩勾画出来的惨烈画面,会让学生感到触目惊心的,这远远比语言描述效果好多少倍呢?你讲黄河颂的时候,当你讲到“掀起万丈巨浪的时候”用课件展示出黄河波涛汹涌的场景,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理解效果肯定最佳。

三、随文而用,莫让课件破坏了文章的良好语境

什么样的课堂使用课件,使用什么样的课件,使用的时间和时机该如何把握,这都是由教材所安排的课文所决定的,而不是由老师随心所欲决定的。有些课文的教学,比如,散文和一些诗歌,你采用课件来上,课堂时空大大增加,知识容量大了,情景再现了,授课效率高了;而有些文章,比如文言文,作文课和一些本身用传统方式来上效果比较好的课文,你牵强附会,硬要用大量的课件辅助你的教学,这样势必会成蹩脚的厨子———做不出席的。所以,在课件的运用上,一定要注意根据文章内容随文而用,切莫让课件起了反作用,那就违背了教学设计的本意了。

四、贴近课文,切忌课件的使用只是哗众取宠

学做课件 篇三

一、课件的终极目的是为课堂教学服务

误区一:音乐动画的热闹。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课题“乘加乘减”,教师在大屏上利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教师通过甩引题、提出问题、学生活动三个环节贯穿课堂教学,引题新颖,提问巧妙,学生活动是“做题”大屏展示题目,“动画米老鼠”手指(小兔子的筐子里有多少个萝卜)习题,教师让学生在作业本上用不同算法完成,限时10分钟,随之欢快的音乐响起。

此案例中的第三个环节“学生活动”,结果令讲课教师非常尴尬,学生年龄小,不能控制自己,看到大屏上的“米老鼠”动画还添加了音乐,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动画和音乐上,抛锚了做题的程序,经教师再三引导强调,还是有不少同学不时看动画。教师制作课件的目的是很好地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而不是考评本课的重点。有的数学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害怕课堂气氛太沉静,不利于活跃新课改课堂气氛,所以在课件制作上不分科目、不分年龄段,插入动画音乐,目的不是课堂教学,而是迎合评课教师的打分心理。其实数学教学中,“一心二用、一心三用”的做法一直是不推广的。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具有集中精力过程长,受外界干扰强烈等特点。在学生做习题的时候,应尽量保持安静,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环境,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特别数学课件讲究“逻辑性思维紧密”,不像语文课件图文并茂,讲究意境、情境。该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候就安静,安静并不代表课堂活动死板。两者不能混淆,案例一中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用动画音乐弥补,反而画蛇添足,起不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设计制作数学课件时,教师要深入反思,同时也应引起考评教师的反省。

二、课件使用过多过滥

误区二:环节太多。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课题“角的认识“,这堂数学课教师采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分八个环节“找一找、认一认、辨一辨、做一做、折一折、比一比、数一数、看一看”,八个环节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充分体现了教师在设计“活动教学”方面下了大工夫。

本课从课件看,制作得是非常有创意,教学过程完整。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就出现了许多疑难,首先日常一堂课40分钟,又是小学低年段,设八个环节明显超多。学生活动有重复现象,如“做一做”和“折一折”完全是同一类内容,可以综合为一个活动。其次教师在充分的准备过程中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时间。听课时最明显的感觉是教师在赶课,为了上完“课件”的课,给学生活动时间太短、太仓促。例如:在“折一折”中,教师让学生用纸学折角,学生正在动手动脑的兴趣上,80%的学生还没有折完,老师为了赶课却用了一句“你们回家自己再折吧”,就强硬地进行下一步。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对角的实际折法,根本没有掌握。新课改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老师一句“回家折”匆匆了事,这不就是传统教学中强灌的教学模式吗?再者就是老师应变能力不强,在学生活动中应循循善诱,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增长知识,由于时间原因,哪怕后面课件的内容不讲,数学课件切忌面面俱到。要做到数学课程目标有弹性,“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三、课件风格与教学方式不协调

误区三:背课件。

五年级数学公开课,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堂数学课教师采用课件进行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复习、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割补三角形、做一做、想一想五个环节。本课教学中老师给学生的开放时间和空间比较好,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平台。

学课件 篇四

教材分析:

1.本课是一节综合练习课,主要是以折纸为主,另外用剪、撕、贴,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制作小动物的练习。

2.以启发帮助学生抓住动物特点和形体比例折出动物成为本课的要点。

3.折出小动物之后,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剪、撕、贴,画等方法进行完善,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添加。)

4.教材给予的制作方法较简单,难度不是很大,留给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空间很大。另外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精神。

教学目的:

1.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

2.学会把握动物的特点和比例结构进行制作。

3.能基本运用剪、撕、贴,画等方法进行完善,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添加。

4.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5.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基本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

2.学会利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制作和添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基本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的能力。

教学用具:动物娃娃、范画、课件、折纸作品、各色蜡光纸、音乐带、水彩笔、黄色塑板、双面胶,若干树叶和花布头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学生分两排席地而坐,。

2.教师将若干个动物娃娃挂在教室里,并将一张淡黄色塑板放置幻灯幕布下。

3.展示课件。

一、导入

1.老师手拿一只纸折的千纸鹤入场。(用千纸鹤引出一个小故事)。

2.课件展示:(动物王国中的选美大赛。)

3.老师提问:“动物王国中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回答)

4.投影仪展示:范画(天空、陆地,水中的小动物代表比美)。

5.老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哪个小动物最美?为什么?”(学生回答)

6.深入:“小朋友,你们还认为什么小动物的体形和颜色很美?为什么?”(学生回答)

7.学生站出来,学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和动态。(学生进行声音和肢体模仿练习。)

8.课件展示:(天上、陆地,水中的小动物图片。)

9.老师提问:“图片中的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身体各个部分互相有什么比例特点?”(学生分小组讨论之后回答。)

二、新授

1.故事接下去:“动物王国里这么热闹,我们的纸动物也想来凑凑热闹。”(再次提起学生的兴趣。)

2.投影仪展示:出示不同颜色、形状、动态和种类的纸折小动物。

3.每出示一个后提问:“这个小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它的身体比例关系怎么样?”(学生回答,并进行鼓掌表扬。)

4.开始引导比赛:(学生准备动手制作折纸小动物)。

5.按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天上动物、陆地动物和水中动物),三组学生分别将自己的小组围成一个圆圈。

6.老师讲解折剪小动物的三大要领:( 1 )要按照折纸的规律来折。( 2 )可以在折纸的基础上,用撕、剪、贴等方法进行完善作品。( 3 )用画笔添加小动物的各个部分。

三、练习

1.开始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折纸练习。(老师发放各色蜡光纸给学生。)

2.老师坐在地上和学生一起动手折纸,并轮流带学生做折纸小动物)(折纸过程中穿插音乐)

3.在折剪过程中,老师提醒学生可用多种方法进行制作。(老师发放小树叶和花布头给学生,让学生对折纸进行添加,并让学生对自己的折纸作品进行添画。)(老师提示学生可以采用合作和互助的方式进行创作。)(学生自由创作。)(老师将双面胶贴在学生作品后面。)

四、评议

1.老师随堂进行评画,请折得快的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投影仪展示作品,讲出自己的想法和采用的方法),然后大家一起评议。(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老师将双面胶贴在所有学生的作品后。)

2.学生将自己好的作品按种类贴在黄色塑板上进行展示。

3.老师在三组中抽出最好的作品,描述作品的形状和特点,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学生猜答)

4.老师请作者上来讲评自己的作品(特点和制作方法),其他学生也评议。

5.老师奖励学生,学生去拿自己喜欢的动物小娃娃,大家鼓掌表扬。

五、活动:

比赛结束,老师带学生放松小手。老师和学生一起跳舞。(音乐带《我有一双小小手》伴舞)。

六、延伸:

1.学生将自己的折纸作品贴在黄色塑板上,将作品全面展示。

2.老师提问:“小动物这么美,周围好象缺了什么?”(学生回答)

3.老师和学生一起用水彩笔将折纸小动物四周美丽的风景进行添加。(天上、陆地和水中的风景)。

4.老师坐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欣赏美丽的动物王国。(放音乐)

八、尾声:

1.课件展示:(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向小朋友们说再见。)

学做课件 篇五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课件;五“不”原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已经被教师和学生接受和喜爱。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正在成为探究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核心

环节。在物理课件应用中,教师遇到了许多困惑、许多问题,尤其是新旧教学方式交织所产生的难以突破的问题。要走出困境,解决问题,提高课件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教师要敢于向课件

说“不”。

一、不要用动画和视频代替教材上的演示实验,以防喧宾夺主

CAI技术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这定义就已经明确了计算机是为教学服务的工具,它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辅的。新课程更加强调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不能打破这种师生关系,而要巩固这种关系。

有些教师在课件的设计过程中夸大了课件的作用,用动画和视频代替一切。例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省时间、追求高效,对一些演示实验不亲自演示,而是用动画或视频替代。诚然用动画模拟更加生动、细致,但它是虚拟的,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失去了可信度。教师把现象和结果通过动画硬塞给了学生,学生会对此抱有怀疑态度。视频实验替代了教师的操作演示实验,课堂就失去了趣味和活力,没有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不能得到锻炼,学生那种疑惑期待的、惊心动魄的经历也没有了。

这样的课堂教学改变了学生、教师和课件应有的关系,把课件推上了主体的地位,而将学生放在了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教师在课件设计时要从思想上认清课件是为课堂教学而服务的,教师也只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课件制作和使用时要处理好三者的关系,让课件发挥应有的辅作用,以防喧宾夺主。

二、不要违背科学性和规范性原则,以防混淆视听

在物理课件制作时,要保证内容呈现的客观正确性,即遵从科学性的原则。例如,在用动画模拟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时,动画中的行星做的是速度大小不变的椭圆运动。学生通过模拟动画直观地“看到”了行星的运动轨迹,学习了开普勒第一定律。但在学习开普勒第二定律时,发现前面的动画有问题,因为第二定律说明了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是离太阳越近越快,越远越慢。导致错误的原因可能是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疏忽了,或者不会制作。假如有学生提出来,教师最好的托词是电脑做错了。实际上,这个错误是教师的错误,而这却给学生一个错误的信息,导致对物理规律理解上的不

准确。

在课件中使用不规范的物理符号,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课件的制作中使用的物理符号和单位,必须和现行的教材一致,不能随意地使用旧的符号。有些教师习惯了旧教材中的表示方法,比如,把弹力用N表示,把拉力用T表示,把摩擦力用f表示;把Km说成公里,把cm说成公分,把Kg说成公斤;把电压表叫做伏特表,把电流表叫安培表。虽然这样使用没有错误,但是不规范,会使学生产生混乱,影响学习效果。

教师在课件制作和使用时应遵从科学规范的原则,对定义、概念、规律的表述要准确,不能出现错误,不能乱用物理符号,以防混淆视听。

三、不要盲目使用别人的课件,以防邯郸学步

课件的使用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要制作一节课件却很费时

间,要经历设计、搜集资料、制作和调试等过程。教师的工作量很大,这样就出现了课件共享现象:一种情况是采用同教研组其他教师制作的课件,另一种是在网络上下载课件。但要注意,如果把别人的课件直接用来上课,那是很别扭的,使教师上课时无所适从,只能被课件牵着走。不是别人的课件做得不好,而是这课件不符合自己教学的个性、风格。因此,教师在使用别人的课件之前,要结合自己的个性做局部的调整和修改,以便在课堂上驾驭课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课件的辅助作用。网络课件更是良莠不齐,教师下载后要甄别使用,大幅度修改,切忌直接使用。

因此,教师在使用其他老师或网络上的课件时,不能盲目使用,以防邯郸学步。

四、不要冷落了黑板,以防照屏宣科

课件是CAI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

式。但使用它并不是完全否定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过度地强调课件的功能,黑板已经淡出了课堂。一堂课下来黑板基本上不用,传统教学中的板书全部由课件展示,教师只是站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做讲解说明。例如,画受力图,课件可以直接展示,也可以模拟教师分步作图。如果结合传统方法,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然后教师在黑板上边作图,边做讲解,效果更佳。这样的教学更加真实,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又如,在讲解例题时,教师可以用课件把解析过程播放出来,照着屏幕讲解,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看解题过程。如果教师先用课件把题目展示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边分析例题,边在黑板上写出解题的过程,就能发挥教师解题的示范性作用,提课堂教学效率。

课件使教师抛弃了黑板这块宝贵的阵地,而抛弃黑板就等于

否定了传统的教学工具。传统的教学工具也有它的优势,黑板也有它无可替代的作用。要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先进的教学技术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记住,不要冷落了黑板,以防“照屏宣科”。

五、不要过分追求大容量的课堂,以防“满堂电”

在使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无形的加大课堂容量。这是因为在课件中,像板书、作图、例题的过程示范等都可以在课件中预先做好,这样一来,一节课的容量就大幅度地增加。由于课堂容量大,在教学时教师导学很仓促,节奏很快,学生也像看电影一样。这样不仅没有发挥课件教学的优势,反而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大量地灌输知识,学生只有机械地接受,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性课堂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要遵从物理教材的章节安排,不要随意添加内容。用PPT制作的课件幻灯片一般十五张左右为宜,学生答题的内容没必要在课件中展示,选练习题不要贪多,力求课件简洁、美观、实用。

在用课件教学时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的容量,把使用课件节省下来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思考与讨论,做好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做好课堂练习。不要过分追求大容量的课堂,以防掉入高科技的“满堂电”。

人是有情感的,教师的美好情感是支持学生学习的最大精神源泉。课件永远不可能代替教师。教师在使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时,要认清课件在教学中的辅助功能,不要用课件完全代替一切,把握好物理课件制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处理好课件的个性化和共享性的关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还要不断地反思,总结教学的成败,敢于对自己的错误说“不”,让错误和失败成就自己。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提高制作课件的技能,发挥课件教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走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沿。

学做课件 篇六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学前教育;信息技术;幼儿园;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5-0071-02

人们常说“注意是学习的大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然而幼儿的兴趣和动机并非与生俱来, 而是要通过新颖独特的教学表现方式来激发的。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集于一体,不仅具有化静为动、声像并茂、信息刺激性强等特点[1],还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活跃幼儿思维、引发幼儿学习的动力、优化教育过程。

本文基于以上考虑,结合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内容,以《美丽的小鱼》为例,进行了幼儿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在职幼儿教师提供明确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开发、制作的步骤和流程。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的一般流程

多媒体课件既是一种软件产品, 也是一个教学系统过程的体现[2]。因此,它的设计、开发与制作既要按照软件开发的一般规范来进行,也要符合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往往需要满足优学、优教两个基本条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下面简要陈述多媒体课件开发的一般流程(如图1)。

图 1 多媒体课件开发与制作的一般流程

图1表明,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教学设计、课件系统设计和开发制作。其中,教学设计阶段更注重对课程教学内容与过程的整体设计[3]。系统设计是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得出课件设计整体思路,再以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为表现形式,对课件的整体结构、界面构成、交互方式、导航策略、超文本结构等做具体规划。开发制作阶段主要任务是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素材的采集处理[4],根据脚本要求和设计意图将各种媒体素材集成起来,制作成交互性强、操作灵活、视听效果好的多媒体课件。

二、大班艺术领域活动课程《美丽的小鱼》内容、学情与目标分析

活动内容:本课件根据幼儿园大班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课堂上帮助他们认识各种鱼、了解鱼的结构、感知鱼类的不同造型。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点、线、面组合的方式表现各种鱼的特征,绘画小鱼并体验运用一次性纸杯、纸盘、废旧彩纸等废旧物品组合创意的快乐。

学情分析:幼儿园大班的儿童纯真、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他们凭经验和直觉认识周围事物,尚缺乏细致、深入的观察。在美术学习方面,点和线条是他们最常用、最喜欢的表现方式,他们喜欢把一些复杂的事物用简单的线条来概括、来表现[5]。

活动目标:(1)绘画小鱼;(2)用废旧物品制作小鱼;(3)幼儿想象能力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三、《美丽的小鱼》多媒体课件的系统设计

1.课件结构及设计思路

教师、幼儿、活动过程、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本课的活动设计思路就是通过对活动过程和资源的系统安排,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成活动目标。

在活动设计思路的指导下,本课的课件结构设计思路是:课件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认识各种各样的鱼”、“海底世界”、“鱼的结构”、“鱼的画法”、“废旧物品做小鱼”“实践指导”、“作品展示”。各部分之间的活动要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合理转折,有机联系。其设计思路与具体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美丽的小鱼》多媒体课件结构及设计思路

[\&课件结构名称\&设计意图\&1\&认识各种

各样的鱼\&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鱼,能说出各种鱼的名称。\&2\&海底世界\&通过flas及“海底总动员”电影片段,让幼儿感知、了解海底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3\&鱼的结构\&将鱼分解成鱼头、鱼身、鱼尾、腹鳍、背鳍五个部分,通过动画让幼儿知道鱼的基本构成结构。\&4\&鱼的画法\&通过动画让幼儿感知绘画圆形、正方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多种形状简易小鱼的方法(教师讲解为主,课件辅助)。\&5\&废旧物品

做小鱼\&通过实物照片的展示,让幼儿感知废旧物品做成的小鱼,提供多个样例(教师讲解为主,课件辅助)。\&6\&实践指导\&提炼绘画小鱼和废旧物品制作小鱼的重要步骤和注意事项。\&7\&作品展示\&将幼儿绘制的小鱼和用废旧物品做出来的小鱼拍照,将图片放入课件这一部分中,展示作品,让幼儿讲解自己的作品和制作过程。\&]

2.课件界面设计

多媒体课件的界面是实现人机交互的重要手段[6],课件最终是要通过界面和学习者进行交互的。因此,界面设计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尤为重要。不论课件的前期工作做的如何,如果界面设计得很糟糕,那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要做出美观的多媒体课件要从版面、图标、文本、图形及动画、色彩、配音、交互等方面着手。

四、《美丽的小鱼》多媒体课件的集成与制作

根据已经编制好的脚本,准备好素材后,就可以开始进行集成制作了。对于大多数幼儿教师而言,最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有Word(文字)、Photoshop(图片)、Adobe Audition(声音)、Adobe Premier(视频)、 Flash及Powerponit。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熟悉的其他软件来制作课件。

需要注意的是,系统集成工作不是几种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把所需素材合理地进行整合,它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在制作过程中,如果发现稿本的某些设计不太理想,还需要对课件进行反复地调试和修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使课件符合教学的要求。图2所示为《美丽的小鱼》课件完成后总览。

图2 《美丽的小鱼》多媒体课件总览

五、多媒体课件应用、评价、修改与更新

作为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最后过程,此阶段主要包括课件的应用、调试、修改、维护、更新等。课件的好与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出结论[7]。因此,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反应及自身的使用体验,不断地对课件进行评价和修改,使其达到最优,保证教学质量。

维护与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改正课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又要修改课件以适应软、硬件环境的变化;还要根据自己的使用要求改进或扩充课件,使其功能更完善,素材和内容更富丰。

六、总结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操作、演示要靠教师来完成。教学活动中激趣、导学、训练、评价、反馈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更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安排,因此,多媒体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利用多媒体资源,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操作,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的同时,还能够关注学生个体个性化的发展,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美凤。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贾居坚,秦旭芳。《现代教育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黄革成。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3,(03).

[5] 胡海燕。利用多媒体优化幼儿美术教学[J].中小学电教,2010,(11).

[6] 胡翠丽。多媒体课件设计的灵魂――界面设计[J].网友世界,2013,(10).

学课件 篇七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凭借对课文的朗读理解感悟文中重点语句。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交流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的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理解阅读中加深对大自然和谐社会的向往,加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加深感悟文中重点句。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师板书课题问: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师:“我”和雪儿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指导

自学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不会的字可以解决;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

初步懂得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自学。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分组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指导掌握文中生字

重点指导写好:剩鸽捡线哀?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按“盼望―――渴望―――快慰”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说说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分组自学讨论

3、指名汇报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我为什么一个人在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

2、指导读“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五、再读课文

1、分组练读评价

2、指名汇报读,师生评价。

3、生分组有感情读文,师生评价。

六、作业练习

1、抄写课文中生字。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课题

1、师:“雪儿”是一个多么好听的名字,当你听到这个名字会怎么想?

2、师小结:“雪儿”是“我”细心抚养的一只白鸽,它和我之间发生了一件感人的故事。到底我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二、总体感知

1、师出示课件,生欣赏。

2、师: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我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3、指名说

4、分组练习讲述故事情节。

5、指名讲述故事,师生评价。

6、师:文中的“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它的呢?又是怎么做的呢?当“雪儿“的伤好后,“我”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7、师出示课件指名回答。

8、指名读文中重点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9、师小结:看到“雪儿”在“我”的精心喂养下伤终于好了,心里一非常高兴,看着“雪儿”展开翅膀飞起来了,“我”是多么惊喜。谁能想象此刻“我”惊喜的会怎样做?

四、讨论探究

1、师:“我”这样喜欢“雪儿”,“雪儿”也与“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课“我”为什么却要放掉它?

2、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指名汇报。

4、师:“雪儿”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我”此时的心情怎样?失去了什么但得到了什么?

五、角色表演

1、师:假如你就是作者,当你有这只可爱的“雪儿”并和你发生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看着“雪儿”要离开你,你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2、生分组进行角色表演,师巡视。

3、指名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六、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篇课文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谈收获并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七、作业设计

学做课件 篇八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课件 原则 注意事项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与迅猛发展,中职学校各类课程均已展开计算机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利用计算机课件进行直观性、形象性、交互性和针对性进行课堂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化的必备知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要制作计算机课件,计算机课件是为了课堂教学而服务的,而且制作优质课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写理论教案要多。那么如何制作计算机课件及其注意事项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计算机课件如何制作

(一)突显教育目的

计算机课件制作时应该充分考虑它的教育性,课件主题得当,课件内容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大纲。课件中要体现整个授课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总结和反思。计算机课件能够突现出计算机教学的辅、直观形象性、启发性等特点,其表现形式要合理、灵活、新颖,符合学生普遍认知学习规律。课件要适应教学需要,教学效果明确,能够起到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做到的功能,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二)彰显科学方法

计算机课件制作内容要正确,结构逻辑严谨,条理清楚,层次清晰。背景、模板设置,多媒体素材选用,专业术语应用及操作等都要进行精心设计,能站在观赏者的角度去考虑和制作课件。课件展示时机恰当,展示时间适中,课件制作要科学并符合学生认知心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讲究技术要求

计算机课件界面设计要交互、人性化,课件整体操作应方便灵活,不应出现链接、跳转等明显错误。操作对象的启动、链接跳转时间要短,还要保证课件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能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技术,并具有相应的控制技术,计算机课件总体框架结构比较完整、规范、合理。

(四)具备艺术效果

充分考虑课件界面整体布局和风格,做到布局整体合理,风格统一,色彩搭配协调,界面及界面内容简洁、美观,符合视觉心理。其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搭配恰当,符合课件主题。课件整体制作要精美细致,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能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

二、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计算机课件制作有很多技巧,只有常做常学才能将它的制作方法融会贯通,从而做到熟能生巧。制作课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精选多媒体素材

制作课件之前要搜集好多媒体素材,边做边添加,少做返工,提高课件制作的效率。另外,要对多媒体素材进行必要的挑选,像素低、质量差的图片、音乐最好不用,避免影响整个课件的观赏效果。

1.文本材料。不易太多,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照搬到课件中,要做到精、少。避免文本多、长、细、繁、杂、乱,避免多个问题挤用一页,避免超边距显示,避免同页文本使用多个字体字号,避免标题过小正文偏大,避免文字颜色多而零乱……总而言之,课件要主题鲜明、详略得当、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2.图片素材。图片的合理使用,可以使课件更生动形象、新颖趣味,还可以更清晰明了地阐明主题。在教学课件中使用的图片,多数可以从网上搜索下载,但是应该注意图片素材的像素,对图片要做适当的专业的调整修改,在不影响观看清晰度的情况下,要选用文件容量较小的图片,降低课件的容量大小,提高课件的运行速度。

3.影像资料。影像资料在课件中的使用相对较少,但是对阐明课件的主题有用,使用影像文件效果就特别好,更能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

(二)注意制作方法

1.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不将传统教案变为单纯的电子课件教案。课件教学应该是对课堂教学的提升,它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苦学为乐学等作用,不能牵强附会,使效果适得其反。

2.图文混排布局结构合理。混排时注意重点对象要突出,文字最好不要覆盖在图片上。一个页面里需要有较多的图片同时出现时,图片和图片之间最好不要有重叠,要进行合理布局,或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序,相对位置要得当。如果图片较多可以放在多页幻灯片中,也可给每张图片添加出入动画,而不影响观看效果。

3.背景做到素雅。不在幻灯片中随意加入GIF动画而影响观赏者的注意力,没有必要的对象不随意加入到幻灯片中。整个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背景一致,素雅清淡而不花哨,给人清新的感受。

4.颜色搭配合理。前后景颜色反差要大,字体和背景颜色不要太相近。不能在幻灯片的制作过程中,只强调界面的好看美观,字体颜色和背景颜色无太多的反差,在计算机屏幕上观看时看不出效果,当演示文稿放映时,坐在后面的人就看不清。一般而言,字体的色彩要与背景的颜色是互补色,这样观看起来才相对容易。不用纯度很高的颜色。没有经过与其他颜色调配的颜色,当在演示文稿上使用时,虽然很醒目,但是很刺眼,观赏者看起来会很不舒服。幻灯片颜色搭配应该清新漂亮,背景颜色、文本颜色、标题颜色、超级链接文本颜色等要搭配适度、清新亮丽,要合理。

学做课件 篇九

关键词:Powerpoint 几何画板 数学课件

随着社会的进步,多媒体的使用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资源空间和先进的教学技术,但它的使用效率普遍不高,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没找到适合教学需要的教学软件。其实,现已开发了许多软件,但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在繁忙的教学之余,还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学习软件知识,这个不太现实。因此,在制作课件时,最好选用易学易懂的软件,Powerpoint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可能有人认为Powerpoint只能制作出幻灯片,用它来做的课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这是对Powerpoint的误解。Powerpoint是制作演示幻灯片的软件,能够作出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以及视频剪辑等多媒体元素于一体的演示文稿,把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组织在一组图文并茂的画面中。同时,它是Office产品系列的一个,能够与很多其他软件兼容,比如可以在Powerpoint与Word之间互相进行复制与粘贴,为文稿的制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对于数学老师来说,仅用Powerpoint很难制作出反映真实规律的数学图像或动画。

而几何画板刚好弥补了Powerpoint这方面的欠缺。它有强大的专业作图功能,能满足日常数学教学的需要。它是一个简单易学的软件,对于稍有基础的老师,不需经过培训,只要看一下简明教程就可以上手。但是几何画板的编辑功能较差,如果要想在它上直接编辑数学公式,需要使用一些数学格式的编辑命令,对于大量数学公式的编辑显然是极为不方便的。如果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相得益彰,制作出几乎完美的课件。

在Powerpoint中插入几何画板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利用动画按钮进行链接。具体方法如下:1.在PowerPoint中打开绘图工具栏中的“自选图形―动作按钮”,选择“开始”按钮。2.在PowerPoint适当的位置插入这个动作按钮后,系统会自动打开“动作设置”对话框,在“单击鼠标”选项卡中的“超链接到”下拉框中选择“其他文件”。

在“超级链接到其他文件”对话框中找到设计的几何画板文件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这样,在幻灯片放映过程中,单击添加的按钮便可以马上打开几何画板显示几何画板文件,而关闭几何画板后便立即返回到刚才的幻灯片中。(提示:用户在幻灯片中所链接的几何画板文件的默认打开方式必须是几何画板,否则按下幻灯片中的按钮后,将不会打开几何画板程序。)第二种方法是控件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把几何画板无缝嵌入到PowerPoint中。具体方法如下:1.需要在网上下载几何画板的控件(文件名为及VB6运行程序(文件名为Vb6dll)。2.安装VB6的运行程序,在电脑上仅须安装一次。3.把几何画板的控件解压到你想放的文件夹中。4.单击“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其他控件”。5.在“其他控件”最下方找到“注册自定义控件”;然后选择你存放控件的文件夹中的控件。6.再在“其他控件”中找到“Active X几何画板。gsp”命令,单击它后在幻灯片上绘制该控件。如果要调节动画尺寸,可以拖动尺寸柄来调节大小。7.右击画好的“控件”出现“属性”按钮,单击打开属性对话框。8.在sfilename中,单击打开选项卡,按“选择”按钮,选择文件名。并选择“显示滚动条”“显示菜单”“显示工具箱”等,确定。但必须要注意两点:1.电脑已装有VB6的运行程序才能成功嵌入几何画板,否则就不能打开属性对话框。2.每一次打开PPT文档时,都要重新注册一次控件,否则就不能运行,这可能是软件设计的一个不足。

下面来比较一下两种方法。按钮链接法,在单击按钮时就可以马上找到几何画板,并全屏显示文件,而关闭几何画板后便立即返回到刚才的幻灯片中。但不能把题目与图形对照起来分析,如果在两个窗口之间调来调去的话,又很不方便。但控件法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能够把几何画板的窗口嵌入到Powerpoint的窗口中,能够同时打开两个窗口,随时在两个窗口之间进行调用,就能做到边读题边分析,实现分析与解题过程同步进行,比前一种方法更为灵活。但同时控件法也有一些不足,把几何画板嵌入PPT中会受空间的限制,窗口较小,图形展现不够清晰。但按钮链接法调用几何画板时,就能清晰地全屏显示图像。因此,要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制作的方法。一般,例题讲评的设计适用控件法,而练习题或思考题的设计就适用按钮链接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这9篇学课件就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学课件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