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数学说课稿【优秀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数学说课稿,快回答整理分享了5篇数学说课稿。

数学说课稿 篇一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说出总数。

2.学习按照数量进行匹配,体验5以内的数序。

活动准备

教具动物卡片5张(数量为3~5,4,5各2张。),教育挂图5。

学具第一组:人手1个计算盒(按1~5的顺序将动物卡插在计算盒上,见图一。),同色花片1盘(16片),操作卡片12;第二组:人手1个计算盒(按1~5、的`顺序将点卡插在计算盒上,见图二。),同种木珠每人l盘(16粒),操作卡片11;第三、四组:人手1套小玩具(3种,数量分别为3~5。),圆点印章每人1个,计算盒每人1个,印泥2盒,制卡纸若干张;第五组:人手1张涂色材料纸(见图三、四),彩色笔若干支,操作卡片14。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出示五张动物卡片,“绒板上有什么?每种有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手指动物逐一点数,说出总数。“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数一数,每张卡片上有几只动物?”教师带领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说出总数。“这五张卡片中有哪几张卡片上的动物数目是老师以前没有和小朋友一起点数过的?(4、5)今天,我们学习了点数数量是4和5的动物卡片。”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给卡片送玩具。

“先从前到后地说一说卡片是怎样排的,再给卡片上的动物、圆点送花片、送木珠,一只动物送一个花片,一个圆点送一粒木珠。最后还要说一说:几只动物送你几个花片或者几个圆点送你几粒木珠。”

第三、四组:给玩具做点卡。

“把盘子里相同的玩具放在一个格子里,数数有多少,给每种玩具做一张点卡表示它的数目,圆点要印得圆圆的,不要挤在一起,最后说说:几个玩具用几的点卡来表示?”

第五组,按点数涂色。

“这组活动是给水果涂色,材料纸上印了几个圆点就给几只水果涂色。最后还要说一说;几个点,给几只水果涂色。”

3.活动评价。

展示一份第一、二活动小组幼儿的活动材料,请幼儿说说卡片是怎样排的?(体验1~5排列顺序)怎样给卡片送玩具的?(按卡片上的数目匹配相应的数量)

数学说课稿 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科学活动《排一排》。

下面,我将从说幼儿、说教材、说目标、说准备、说教法、说学法、说过程、说延伸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说幼儿

科学活动的内容具有启蒙性、探索性和生活性。它重在操作,以实物吸引幼儿的兴趣,在学习中显得更加轻松,幼儿更加愿意主动探索,让整个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在整个过程中学习排一排,让幼儿在积极主动地体验过程中享受参与活动的乐趣。为发挥排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设计了此活动。

二、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能够按照形状特征进行分类与排列,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不仅使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的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很适应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三、说目标

首先要对幼儿进行兴趣的培养,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因此,我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有二点尝试。

1、运用变“魔术”的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用看不见的瓶子引起幼儿的兴趣,用串好的扣子逐渐引导幼儿注意珠子的排序。

2、让幼儿通过观察,自己动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它们都是图形宝宝,并能细细地,有顺序地操作。所以该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总结,对此活动起着向导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以下该活动的目标;

(1)、初步感知图形排列的规律,并进行ABAB间隔模式的排列。

(2)、能仔细观察排列的规律,清晰的进行表达。

(3)、对排序活动感兴趣,愿意并积极的参加操作活动。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3个目标,幼儿能够按形状特征进行分类与排列,能积极参加到操作活动中。

四、说准备

穿好的扣子教具不同颜色图片(小动物图片)

各种图形若干(圆形)

重点:在教师引导下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难点:按一定顺序排序。

五、说教法

(一)、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之外,还从中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示范法

通过示范把各种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排成一横排,引导幼儿观察说出他们都是怎么排列的。

2、游戏法:

以游戏的形式引出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把几何图形按形状分类。

六、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角,要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更多的探索活动,这不仅提高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七、说过程

1、游戏“开火车”

在游戏中,让幼儿观察说出它们都是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并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巩固学习三种几何图形。

2、幼儿操作

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圆形图形分类排一排。

八、说延伸

益智区中,提供木珠,各种塑料雪花片,图形片,可供{色、形状、大小进行ABAB间隔模式的排列。

《数学》说课稿 篇三

一、教材分析

数学活动的内容具有生活性,这是指数学教育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些内容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哪些物体上有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例如:房屋上的门牌号码、书上的页码、汽车和汽车站上的数字、日历上的日期等等,它们分别表示着不同的意义。若能通过与幼儿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活动,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是熟悉的,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是很有用的,并能激发幼儿更加注意,发现周围与数学有关的事务和现象。大班数学活动《设计门牌号码》就是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引导幼儿体验生活中数字的作用。

二、活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

2)、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3)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难点分析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也是此次活动的主要目标,通过观看录像、及在生活中观察记录门牌号码,幼儿讨论等形式让幼儿明确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即:前面一个数字表示楼层,后面一个数字表示楼层中的第几间房。难点是幼儿尝试给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门牌号并不陌生,通过幼儿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以故事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激发幼儿那种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意识。

四、活动准备

课前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自己家、姥姥家、奶奶家、哥哥、姐姐等亲属家的门牌号码。为给幼儿以视觉方面的直觉感知,准备录像或课件。教学挂图一幅,小熊指偶,信封一个。幼儿人手一份的设计门牌号码材料纸、铅笔等。

五、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以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出现,恰当的使用教学方法,引领幼儿在已有生活中的序数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情景法、迁移法、观察法、比较法、尝试操作法理解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并为小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六、教学活动分析

这次教育活动我试讲过,通过以上的教法和学法的恰当使用,幼儿通过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观看录像,加之观察比较楼上楼下和楼层间的关系,幼儿能够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小动物设计门牌号码,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说课稿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内容。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单元安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联的。我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把教学重点确定为体验事情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难点是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理解随机思想。从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出发,通过设计各种活动,在课堂上使得孩子们每一次游戏活动都富有深刻的数学内涵,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二、目标分析: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操作,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对简单事件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理由。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方法目标

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验证试验结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体会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3)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重视数学素养和学生公平、公正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三、学生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容易接受,但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于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直观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五年级学生对“可能性”有一定的了解,能用“经常、一定、偶尔、可能、不可能”来表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四、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数学问题教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打算从现实生活情景引入,让学生经历“生活问题——实验探索——科学验证——实际运用”的过程,选择“探究研讨法”,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让其在游戏、观察、猜测、验证与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学法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动手实践,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知

课件演示教科书第99页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决定哪个队先开球的?以抛硬币为例,重点引导学生活动、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揭示课题:可能性(板书)

设计理念:由足球比赛开球前的情境引出游戏公平性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初步渗透公平规则的重要性。

(二)分组实践,探索体验

1、分组实验,获取数据:首先课件出示实验要求,然后请各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2、分析数据,初步体验: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是非常接近的。

3、阅读材料,加深体会:课件出示几位数学家的实验结果,让学生观察数

据,发现抛的总次数越多正面朝上次数和反面朝上次数越接近。

4、分数表示,科学验证:引导学生用来表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板书)然后问:你们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公平吗?为什么?

设计理念::让学生从实际参与的活动中去学习,即“从做中学”,学生才能真正从教学活动中形成自己的感受和经验。

(三)实际运用,智力冲浪

1、转盘转转转:

课件出示99页做一做:引导学生发现不公平的地方,并提出修改方案。然后把全班分成三组,采用“转动转盘获答题机会”的方式,完成教科书练习二十的1、2、3题。

2、课件出示“幸运摸奖”:假如你是摸奖者,认为这样设计公平吗?并说明理由。(最后强调指出:凡摸奖活动,都是组织者得利,参与者受骗,所以严禁学生参与。)

3、智力冲浪:教师准备1个黄球、6个绿球放在盒中。

(1)猜猜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为什么不能确定?必须知道什么?

(2)告诉数量,说说摸出黄、绿球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3)要使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变成,应怎么办?

(4)要使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变成绿球的,又应怎么办?

设计理念:让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中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体现知识的价值,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

(四)回顾新知,归纳概括:

引出概率定义,指名说说生活中的可能性实例。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因此我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给每个学生活动、讨论、合作、表达的机会,尽量让学生表现,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中学习的快乐。

数学说课稿 篇五

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课题是“吨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前,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质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教材例6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故事,引出关于吨的话题。然后,围绕“能同时过桥吗?”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展现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具体的问题中,明确1吨=1000千克,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例7是利用刚才所学的1吨=1000千克进行吨与千克的有关化聚,化聚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可以从千克与克的化聚中得到正迁移。学习吨的认识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是保持质量单位体系知识完整性的需要,因此要切实学习好。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设想学生要达成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估计大宗物体的质量,在观察、比较、猜测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计大宗物体的质量时,培养学生养成利用生活经验,通过合理推理进行估计的习惯,并养成在不要求精确值能自觉进行估计的习惯。

由于利用吨与千克的进率进行化聚,1吨的观念在今后学习中经常遇到,1吨是比较大的质量单位,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只能通过推理来建立观念,而强调质量单位观念建立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因此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用它进行简单的化聚。教学难点是通过推算想象并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教法学法:

教法

本课的教学时,我拟采用以下二种教学方法为主。

1、引导发现法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本课教学中我并不是告诉学生1吨=1000千克这个现成的结论,从而让学生经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去获得知识,通过利用生活经验来推算1吨质量、感受1吨质量有多重。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教师所起的作用只是相互诱导。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尝试教学法

从哲学角度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要求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尝试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本课例7吨与千克的互化,完全可以迁移千克与克的化聚,因此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尝试结果就能达到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的要求,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统一起来,引起了教学过程中一系列的变化,

学法

以这二种教学方法为主要方法的课堂,对学生以下方面能力的培养更为突出。

1、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本课采用尝试教学,它运用了心理学中的迁移规律,重视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新知识学习中的作用,使先前的知识千克与克的化聚,结合新学得的知识1吨=1000千克,迁移到吨与千克的化聚,使学生形成能容纳新知识的更高一级的新知识结构。

2、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材对1吨的认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以多种方法进行比较,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问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知识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体现对教材的理解,实践教法和学法的精神,我是这样设计本课教学过程的。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学过的计量物体质量的单位有哪些?你能不能说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克?哪些物体的质量刚好是1千克?

(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质量,是今天学习的基础,通过复习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新课学习作好准备)[1][1]。

2、出示书上小动物过桥的情境图

提问:观察主题图,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教师在当学生讲到小桥限重1吨时,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探索新知。顺利进入新课展开环节)

二、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教学1吨=1000千克。

①提问:谁知道1吨有多重?是多少千克?

预计学生有生活说出吨是一个较大的单位,1吨=1000千克。若学生不能说出,教师就指出1吨=1000千克。

②交流:那这些小动物能一起过桥吗?说说不能过桥的理由,你是怎么想的?

③接着教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它们可以怎样过桥?”

小结:过桥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每次过桥时动物重量和不能超过多少?(进一步强调1吨=1000千克)

(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二层次,建立1吨的观念。

1、1吨到底有多少重?

师: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师生共同探索:我们班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个同学的体重是()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是()千克?也就是()吨?(40个同学的体重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师强调:40个同学的体重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你感觉1吨怎么样?

2、利用经验帮助建立观念。

出示:一桶饮用水20千克,()桶饮用水重1吨。一头熊重500千克,()头熊重1吨。

填写后: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约重1吨?

(吨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又是较大的单位,学生无法象千克和克那样直接体验,只能通过熟悉的例子推算1吨,有利帮助学生建立1吨观念)

3、研究何时用“吨”作单位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要用吨来作单位?为什么?(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教师出示汽车载重限重图,桥梁限重图……让学生感受较大宗物品用吨来作单位。同时指出用字母T表示吨。

接下去出示填空题: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节火车皮的限定运输量为60();一辆小皮卡车的载重量是500()

(这二题提示学生要考虑前面的数据,结合生活经验,综合各方面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提高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在1吨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熟悉的物体的质量,通过背一背、看一看、算一算让学生想象、感悟1吨有多重,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使抽象化的概念变得具体化,从而突破难点,并培养了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第三层次,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出示例7:3吨=()千克6000千克=()吨

这题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交流思考过程。(给学生尝试的机会,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给学生利用知识迁移去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是形成技能不可或缺的环节,这节课的练习,我就直接应用练习三中的题目。

(这样的练习兼顾形象性和抽象性,层次分明有一定梯度,并且针对性,围绕本课所学的新知识展示巩固,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事半功倍)

四、课外拓展

回家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用方法?写一篇数学日记。

(课外拓展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并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5篇数学说课稿,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数学说课稿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