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优秀的教学案例【通用4篇】

这里快回答为大家分享了4篇优秀的教学案例,希望在教学案例范文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教学案例 篇一

案例库是案例的集成,是知识与经验的载体。案例库作为教学的配套资料服务于教学,它应有一定的数量并涵盖所有知识点。基础会计教学用案例通常短小精悍,既适用于教师课堂讲授,又适用于学生课后阅读。课题研究要让这些素材变成有效的资源,取用方便,又能及时维护更新。因此建设好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库具有重大意义。经过分析,课题组把基础会计的知识点分为三个模块:会计入门知识、七种会计核算方法及尾声。会计入门知识模块集中了大量会计专门术语,介绍了会计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是初学者学习难度较大的部分。七种会计核算方法的介绍涉及具体实践操作,会计规范要求学生必须理论指导实践。最后的尾声是综合模块式,是前面知识的总结和提高。针对基础会计知识点多但归类明确的特点,课题组在案例库建设中将知识点与相应的案例清晰对照,案例使用者能很快搜索到所需资料。

二、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流程与方法

案例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一系列紧密衔接的工作环节组成。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库建设包括计划分工、甄选汇总、完善修改及建库维护等四个阶段。

(一)计划分工、准确定位

如前所述,课题组首先针对课程特点,对现行教材进行分析。现行教材均按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模块,包括会计入门知识、七种核算形式、尾声三部分。其中会计入门知识包括会计的概念、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基础以及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等;七种核算形式包括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凭证、账簿、报表、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等;尾声除会计档案外,就是以会计核算形式为主要学习内容的综合阐述。课题组成员根据模块具体分工,分组研究某一部分的案例。在时间安排上,严格遵循课题研究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递交研究成果。为了使案例库科学实用,课题组特别研究了教学对象。本课题组的教学对象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在学习基础会计时缺乏生活阅历,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均不强,但活泼好动、可塑性强。基于他们的认知水平,我们建设的案例库内容浅显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当然,这样的“基础性”案例即使对年龄稍大的其他初学者也是很有帮助的。

(二)收集甄选、加工汇总

计划分工后就是具体案例的甄选汇总过程。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很分散,教辅书上、网络上均有,更多的存在于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仅用拿来主义是不行的,有些案例显然更适用于高校学生或作为拓展知识介绍。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选择案例的原则是源于生活、来自实践、浅显易懂、生动活泼。在案例的收集甄选过程中发现,有些案例很好,只是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或者太繁复,教学运用不方便。于是我们对案例进行二次加工,突出案例短小精悍、浅显易懂的特点。作为一个方便实用的资源库,案例编写要采用统一的格式。我们对各自模块下的基本理论进行细分,采用理论与案例对照形式编写文本,每个案例针对哪条理论一目了然。基于课堂教学的需要,我们还专门设计了课堂导入语,设想了课堂教学情境。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得案例的表现形式生动活泼,为了使文本集阅读起来赏心悦目,也为便于后续教学光盘的制作,案例采用文字加图案的彩页形式。在各自分模块工作进行初步完成之后,课题组全体成员对每一案例进行具体研讨,统一意见,形成满意的案例,使汇总的成果可读可用且科学完整。在文本资料形成的基础上,课题组着手制作案例光盘。光盘不只是简单的文本复制,而是将文本中只能静态展示的案例动态地表现出来。最突出的表现形式是制作flash,效果很好。

(三)实践运用、完善修改

在拥有了一定数量的案例(包括文本和多媒体形式)后,课题组携手会计专业教师进课堂运用实践,及时记录每次案例的课堂反馈情况,根据学生课堂反馈进行调整。我们得到的最直接的反馈是:教师备课方便了,特别是青年教师能准确把握重难点;学生爱听课了,认为会计很枯燥的人数少了。应教师要求,课题组把已经设计好的案例制作成校本教材,除供教师使用,还发放到学生手中,以便学生课后阅读,同样受到学生的欢迎。案例经过实践运用,得到了润色升华。俗话说“教学相长”,课题组又汲取了任课教师及学生在知识点理解方面的精华,案例资料得到进一步扩充。课题组利用平行班的重复教学,对案例反复修饰补充,精益求精。案例数量和质量变化的同时,表现形式也更上一层楼。除了制作flash,课题组又将某些案例改编成微型剧本,指导师生将其变为课堂情景剧或真人秀,这部分教学录像也成为教学光盘的主要内容。基础会计中的实践案例部分在经过一轮课堂运用后有了学生作品,真实反映学生理解掌握的情况,我们把学生成果也添加到光盘中,进一步体现了案例库的实用性。案例的完善修改始终是伴随着实践运用开展的,凝结了集体智慧,是众多一线教师的教学精华。我们做到一条理论至少对应一个案例,有些理论设计制作了不同内容或形式的案例,有些理论对照考点还做了细分。

(四)建库维护、推广提高

教学案例分析 篇二

【关键词】初中政治;案例教学;实践;研究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在教学期间,利用案例来开展教学工作的一种有效性教学方法,运用此方法的关键点在于合理化选择及设计案例。所以,在开展初中政治教学工作时,教师应根据政治教学主要内容及目标,选择最为适合的案例,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理解相关的政治知识,同时也能够在此期间,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以及实践水平。可见,在初中政治教学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极为必要。

一、根据教学需求合理设计案例

根据教学需求合理设计案例是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之必要前提,所以对初中政治教师来说,应通过研读初中政治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的主要需求及最终目的,来合理化设计教学案例,确保此案例内容和实际教学内容的契合性,让其能够真正做到服务政治教学工作的开展。另外,在设计教学案例的过程中,还应做到联系现实生活的某些元素,确保案例内容能够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身心需求,如此也可增强初中生对案例内容的共鸣感,让学生能够更为迫切的根据案例中的内容来进行有效的政治知识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政治学习素养,促进初中政治教学工作开展目标的达成。例如,在进行《竞争与合作》一课的初中政治教学时,教师需根据教学需求,合理化设计教学案例,对此,教师可以从我国的乒乓球以及跳水比赛,和生活中某些大型超市间的促销竞争等来联系政治教学内容,这样所设计出的教学案例,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可深入理解“竞争与合作”的本质内涵,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也能够进行公平性的竞争,以及与他人之间的合作,如此能够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的日后发展之路能够更为顺利。

二、针对性选择案例内容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本质目标,在于促使初中生充分掌握复杂性的政治知识,加深学生的知识学习记忆,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利用案例时还务必要确保案例内容具备明显的针对性及科学性,以通过针对性选择案例内容,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一方面,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真实情况来针对性选择案例内容,这样才能够利用教学案例来促使学生明晰自身在思想及行为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促使学生积极改正问题。另一方面,还应确保案例内容具备正确的立场,能够做到传递正向能量,这样才更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与信赖。例如,当前不少学生存在早恋的现象,对此教师可针对性选择反面案例,这是由于对初中生而言,若其处在早恋状态,那么对其所产生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教师通过反面案例,使学生了解到在早恋后不但会影响自身的学习成绩,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自身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在明晰于此之后,尽可能不要踏入早恋的队伍,能够专心学习知识。这样能够发挥出案例教学法运用至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有效作用,也可彰显出初中政治教学工作开展之现实价值。

三、营造良好的案例探讨氛围

案例探讨为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内容,在展现相应案例之后,教师能够以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和解答,这样利于营造出良好的案例探讨氛围,使学生可更乐于在此氛围之中充分学习政治知识,更为关键的是,在这种探讨氛围下,也利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在课堂中均能够阐述出自身的想法及看法,最终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也能够深化学生解读政治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但由于初中生之间的性格有所差异,有的学生较为活泼,有的学生较为内向,而内向的学生则怯于发言表述自身想法。所以,针对此情况,若想营造良好的案例探究氛围,那么教师还应做到充分关注每名初中生,了解初中生的性格特征,特别是针对内向的初中生来说,教师更是要多加对其进行鼓励,让其也能够充分阐述自身的想法及看法,如此则能够真正活跃初中政治课堂的案例教学氛围,从而更为有效的实施案例教学法,推动初中政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进行《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一课的政治教学时,那么教师则应充分发挥出案例教学法所具备的作用,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案例探究氛围,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性格特征等,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小组,并让这两个小组以“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是优势更多,还是劣势更多?”这一话题进行辩论,而在辩论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网络上人际交往的优势和劣势,也能够明确自身应以何种方式及姿态进行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且在此过程中也能够进一步凸显出案例教学法的效用,从而保证初中政治教学工作的开展质量。

四、强化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以往在开展初中政治教学工作时,虽说不少教师运用了案例教学法,然却未能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案例本身具备着一定的故事性,利于促进学生理解复杂性的政治知识,还有不少案例具备着一定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虽能够吸引学生在政治课堂中的注意力,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会使得学生只将案例当作故事去倾听,而未能切实凸显出案例教学法所具备的优点,更甚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政治教学的成效。因此说,若想防范上述问题的发生,那么在现阶段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务必要注重强化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性互动及交流,如此不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政治课堂中的专注力,也可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以更为主动的状态去高效性学习政治知识,提高学生掌握政治知识的程度,进而也能够以扎实的知识学习作为基础,充盈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开展《丰富多样的情绪》一课的教学时,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选择适合的案例,分析当前初中学生所易于产生的情绪,在结束分析后,教师还需让学生主动探析和思考问题,如你在现实生活中时常会产生何种情绪?是以怎样的方式来调节自身情绪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和学生间加以良好的互动和沟通,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在政治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也可在极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相应能力。

五、重视案例分析这一环节

将案例教学法运用至初中政治教学中,要求教师不单要为初中生提前准备好教学案例,认真讲述案例内容,也应重视案例分析这一环节,指引学生自主分析和探讨案例内容,让学生能够成为一名课堂“小老师”,切实投身至课堂案例分析中,而在此期间则能够逐步提高其理解水平以及学科思维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分析案例的正确思路及方向,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分析的方式,深化理解复杂性的政治知识,这样不仅可降低学生的政治学习难度,也可强化学生对于案例分析以及政治学习本身的喜爱程度,进而显著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维护社会公平》的政治教学时,教师可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对于本节课内容,教师先为初中生提供关于维护社会公平的案例,让学生可根据此案例内容,解读维护社会公平的本质意义,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维护社会公平的积极性和意识,并在其平日的学习与生活中加以表现,如此也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多样化展现案例内容

在初中政治教学工作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除却要重视合理选择教学案例,还需注重多样化表现出教学案例内容,如此才可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在政治课堂中的注意力,切实燃起学生对于政治知识本身的探究欲望,反之,若仅运用枯燥性、乏味性的形式开展案例教学工作,会致使初中生厌倦于此种方式,所以说,务必要做到多样化呈现案例内容。伴随我国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不同学科的教师均已运用了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以此来大力创新教学形式,且也能够增强教学工作开展的新颖性。如,为学生放映相关视频或幻灯片等,使学生处在愉悦性的学习状态中,更为主动的学习政治知识,解读学科的本质内涵。因此,对初中政治教师来说,其在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也能够辅助运用多媒体技术,以便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保障初中政治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开展。例如,在进行《我们维持正义》一课的政治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开展教学工作,如,先为学生放映某段视频:此视频的内容为两名初中学生欺负某名小学生,向此名小学生勒索钱财,而放映至此时教师则需暂停,让学生去思考这名小学生被两名初中生欺负时,你会如何做?让学生充分表述出自身的想法,而后再接着放映此视频,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其他学生是如何做的,进而使学生针对自身的回答来加以反思,再由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在运用上述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极为显著的课堂教学成效,彰显出十分积极的教学意义。

结语

总之,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有效利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明显激发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也利于活跃政治课堂的氛围,提升政治教学工作开展的效率及质量。但以当前情况来看,个别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也不乏会产生某些消极问题,所以要求初中政治教师在运用此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还务必要强化自身的教学素质、能力,注重于创新与完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更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案例教学法,对于初中生政治学习的重要作用及价值,最终则可使初中生在政治学习过程中获得丰硕的政治知识果实。

【参考文献】

[1]葛红云.初中政治课堂的案例教学法[J].内蒙古教育,2014(8).

[2]魏向东.案例教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研版),2014(4).

教学优秀典型案例模板 篇三

化学教育教学案例

摘要在化学课堂中更好的处理好“知识点的落实”与“充分运用探究手段”的关系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化学总体教学目标。

关键词:氯气;教学案例,化学

一、主题内涵

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科学观念与能力的最关键的途径,也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设计力求突出科学素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所喜爱,并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发。因此,怎样在化学课堂中更好的处理好“知识点的落实”与“充分运用探究手段”的关系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化学总体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

二 案例描述

《氯气》是人教版化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个教材中氯气与水的反应,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如何用探究的形式来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也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价值所在。我做了三次教学尝试,理念不同,方法不同,效果各异。

第一种教法:

1、思考:氯气能否溶于水?溶于水的部分有无与水发生反应?请设计实验来对这点性质进行探究。

2、因为问题较空泛,因此学生较难着手讨论。对于氯气的水溶性,学生作如下实验设计。方法一:将少量水滴入装有氯气的试管内,看颜色有无变淡;方法二:将一支充满氯气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看看试管中液面有无上升。

3、对于溶于水的部分有无与水发生反应,因为学生对这个反应还没有什么概念,因此无从下手,讨论很难展开。最后个别学生通过书上潮湿氯气漂白实验的启发,提出这个实验。

4、教师做了氯水的漂白性实验后,推测出结论一一氯气与水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并且这种物质有漂白性。从而引出了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接着根据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总结出氯水的其它性质。

第二种教法:

1、对氯气的水溶性经过讨论后,学生总结出上述几种方案,马上通过实验验证。

2,实验验证后,指出氯气溶于水后的溶液叫氯水。给学生三种药品:新制氯水,硝酸银和紫色石蕊试液。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氯水中的可能成分。

3、学生四人一组实验:将氯水分别与硝酸银和紫色石蕊试液反应,发现硝酸银中产生白色沉淀,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总结出氯水中有C1一和H+,还有漂白性。

4,教师再提问:漂白性是干燥的氯气就有的性质,还是别的物质有的性质呢?怎么证明?

5、学生想到将红纸条分别放入干燥氯气中和氯水中,将这两个实验作比较就可得出结论。

第三种教法:

1、教师提问:氯气与水有无反应?如果有反应,可以得出结论一一氯气可以溶于水。

2、教师指出:我们暂时假设氯气与水的混合物叫氯水。现在利用现有试剂:镁条、NaHC03(aq)、AgNO,(aq)、HN0,(aq)、红纸、pH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氯水。通过实验验证你们自己的推测。

3、学生四人一组相互合作设计实验推测成分,并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然后将实验过程记录在《学生实验报告》上,填写内容包括:实验内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和解释三部分。最后由学生发言,得出结论――氯气与水有反应,并且产生了Cl一和H+,有个别组的`学生提出氯水还可能有漂白性,因为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4、教师将红纸打湿一小部分后放入氯气中,证明了氯气是与水发生了反应,并且氯水具有漂白性,再结合前面的结论,总结出氯水还具有酸性。

三、案例分析

第一种教法具有探究的目标,也初步进行了一定的探究,但没有为探究的深入培植肥沃的土壤,也忽视了学生的能力限制,因此使得探究的过程中途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最后还是有那么一点照本宣科的味道,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二种教法已初步形成了探究的理念,给了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且亲自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局限性在于:1、把问题探究过于简单化、具体化了,没有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思考空间,学生一般都能轻而易举得出结论。2、实验设计上存在不严密性,比如只给出硝酸银,却没有给出对应的稀硝酸,这些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及思维的严谨性都不是很有帮助。第三种教法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思考空间,而且还在实验操作中强调了观察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比较有利于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比较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

把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活动作比较: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关心教学流程的程式化、细节化,有时为了赶进度,不惜牺牲学生领会、理解教学内容的时间,从而以教师对教材、教案的认知过程代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过程,使“双边活动”变成了“单项传递”,丧失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应有的情感性。新课程强调“把思考还给学生”,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交往、互动,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从而经过丰富、生动的思考探索过程中通过感受、领悟而获得积极的情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师生双方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学生思考、体验这些心理过程,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衡量人的发展的最深层的指标,使教学过程从一种简单的传输、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成为一种伴随着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思考和获得的同时,也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垒面发展的体验过程。

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觉得教师要尽快转变自己的“意识”,虽然要立足于教材,但也要避免照本宣科,而要将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媒介之一,要从“施工图纸”式的教案向“探究”式的教学设计转变,要从知识性的备课向发展性的教学设计转变。比如在实验教学中,可将实验“观看”改为实验“观察”,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演示性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课内实验改为课外实验,封闭的实验室管理改为开放式管理,变实验知识为实践能力等多种教学处理方法。

四 问题的争议

1、传统教学是否真的应该摈弃?但传统教学确实有这么一个优点:课堂知识点容量大,可以缓和化学课课时紧张的特点。

2、新课程改革是否适合于所有学校、所有教师和所有学生,会不会有时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整体氛围.探究性的课在时间方面和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驾驭方面会比较难掌握,从而影响知识点的落实?

3、如何把握“探究程度”与“知识点落实”两垒齐美的度?教师引导探究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5、化学学科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感染熏陶”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6、如何恰到好处的指导学生实验,使他们既不会由于讲解太泛而无从下手,也不会由于讲解太细而产生预习的惰性?

教学案例 篇四

在信息时代,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财富来源,知识管理已经成为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和战略。所谓知识管理是在组织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相结合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达到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使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得以永不间断的累积,为组织带来可持续的价值、优势和利益[6-7]。学校是知识创造与传播的重要场所,加强知识管理有利于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8]。以知识管理思想为指导,按照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教学的要求,采集物流领域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件,从中提取知识元素,将其设计成为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利用计算机和程序开发技术,将这些案例集成在一起,建设物流工程专业课程案例库和物流专业知识库,最终可建成物流专业知识库系统。用户通过关键词搜索可实现对物流知识的访问,通过知识分享和内化,可产生新的知识,进一步更新物流知识库。

2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的构建途径

2.1从企业实践和日常生活汲取素材

唯物主义哲学观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和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从实践到认识,可以看作是思维归纳的过程,而从认识到实践可以看作是思维推演的过程。企业物流实践是构建物流案例库最重要的素材来源。物流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已经深入到企业各个层面。众多企业围绕物流战略规划、运作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实践,积累了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选取典型的企业物流实践事例,将其改编为教学案例,能够增强物流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应积极加强与物流运作良好的企业的联系,拓宽校企实践教学合作的渠道。专业课程里涉及的某些知识由于概括性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往往不容易使学生接受,形成所谓难点。对于这些难点,如果设计恰当的案例,在其产生的情景中理解其产生原因,可能就比较容易掌握了。知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都可以成为非常好的教学案例。举个例子,ERP的逻辑流程初看上去很复杂,不好理解,但是其与举行家庭晚宴的过程其实非常贴近(见表1),以此为例进行教学,既富有生活情趣,又易于使学生接受。

2.2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资源

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更加便捷,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对人们的思想、行为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和快速掌握知识的良好途径。一些重要的物流门户网站,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网、万联网、itpub技术论坛、物流沙龙logclub,汇聚了大量的非常有价值的物流资源,包括物流设施规划报告、物流运作案例、物流书籍、物流软件等,这些资源大多为会员提供,并可免费下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从最初的电子邮件、BBS,发展到即时通信、博客、微博,再到专门的社交网站如facebook、人人网、豆瓣等,已成为覆盖用户最广、传播最快速、影响最大、商业价值最高的web2.0业务。社交网络也得到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青睐,逐渐成为专业知识交流和分享的平台,成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很多物流专业人士注册了博客、微博,交流物流行业发展时事动态,分析物流管理及运作实例,传递物流理念和观点。对这些资源进行搜集,分类整理,归纳提炼,将有力地促进物流专业案例库甚至知识库的建设。

2.3重视科研成果案例化

教学与科研都属于大学的主体性工作。教学是基础,科研是支撑,二者应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科研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如果将其以案例的形式转化为教学内容,必能够有力提升教学内涵。一项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分为预研、立项、实施及结题等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会涉及一些理论、方法或工具的应用,将其改编为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系统和深刻地掌握该领域的专业知识,提高其专业素养。比如交通运输规划类项目一般包括交通调查、数据分析、规划模型、方案形成等阶段。交通调查涉及到交通数据采集工具的运用,数据分析涉及数据处理、预测方法的运用,规划模型涉及到优化理论、方法和软件工具的运用,而方案设计则体现了归纳、决策能力。将这些项目执行中的典型事例穿插在教学中,将会起到良好的示范性效果。项目在开展的过程中,也会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成果,比如新思路、新观点、新模型、新理论或新方法等。对此类成果进行提炼,使其语义化、模型化、数字化,并将其融合在教学中,将丰富学科和专业知识体系,提升教学质量。以供应链管理课程为例,可以结合专业课程的某一章节内容,扩充讲解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鼓励学生自行阅读综述文献,促其掌握必要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其次,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适当增加难度,选择某些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重点讲解,在供应链类型与构建章节,引入再制造供应链设计研究;在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章节,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供应链风险管理章节,引入供应链网络鲁棒性概念;第三,将自己研究的阶段性想法或成果在教学中与学生讨论和分享,比如可拓性评价方法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在供应链网络建模中的应用等。此外,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都可以从项目中寻取素材。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快地掌握项目任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而且有利于其获得初步的项目管理经验。

3实证研究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4篇优秀的教学案例就到这里了,希望在教学案例范文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