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10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村居教案的写作思路。
《村居》教学设计 篇一
【教材简说】
《村居》是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4课的两首古诗之一,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它描写的是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良辰美景配上快乐的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意境多么悠远。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古筝曲《高山流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⑴ 学生练读。
⑵ 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烟”前鼻音,“醉”“散”是平舌音,“忙”“童”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⑴ (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⑵ 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板书:?)
我们一会儿再解决这个问题。
⑶ 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⑷ 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⑸ 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⑹ 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
⑺ 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⑻ 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⑼ 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3、学习三、四句:
⑴ 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⑵ (多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
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指导写“忙”字。
⑶ 请你谈谈自己放风筝时的心情,把自己想象成图中那几个刚散学归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读三、四句,读出心中的喜悦。
⑷ 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练习朗读全诗,然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准备比赛读。
2、比赛读,其余同学当评委。
3、配乐背诵,边背边想象在美丽的春天里快乐的生活。
五、解疑
1、这首诗我们先读到这里。还有一个小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呢?
(老师指板书)
“草长莺飞二月天”为什么不说“二月天草长莺飞”?
2、请同学们按“草长莺飞二月天”读一遍,再按“二月天草长莺飞”读一遍,看看怎样读更好听。
3、让学生写出“天”“烟”“鸢”的拼音,然后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
(韵母都是 ān)
4、小结:
你们说得真好!他们的韵母都一样,这样写诗,听起来特别好听,特别有味道。如果换成了“飞”字味道就差了。
六、扩展活动
1、(配乐)自由动手绘画。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
2、评析学生作品:
(实物投影打出)
【板书设计】
村居
草长/鸟飞/二月天,? tiān
拂堤/杨柳/醉/春烟。 yān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yuān
《村居》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这首古诗,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抓住诗中重点的词句,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知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古诗说明
1、诗意描述
《村居》写的是诗人在农村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2、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诗人,以写自然景物见长。
二、要在学生自学生字的基础上,用生字卡片检查指导,使所有学生读准字音。
指导学生读准“莺”“拂”“鸢”“长”
“长”是多音字,此处读“zhǎng”
三、释义,
这首诗的意思是:阳春二月,小草长出了新芽,黄莺鸟在天上飞舞,春烟轻轻擦过河堤边的杨柳,真让人陶醉;读书的孩童放学后早早把家回,赶快凭借东风放风筝。
四、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古诗诵读 村居
小草——新芽
黄莺鸟——飞舞真让人陶醉
春烟——擦过——杨柳
读书的孩童——回家——放风筝。
教学反思:
《村居》的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前准备:
CAI课件、版画
学生画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一、情景渲染。
1.导语引入,播放CAI课件,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唤起感知。
2.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说说感受。
3.在这么美丽、这么可爱的春天里你最想干什么?
4.听老师的范读,说说古代的小朋友在春天里最想干什么。
二、目标展示。
1.简单介绍作者和释题。
2.这节课我们就来读读、背背、说说这首古诗。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生字。
2.检测读音。(多种形式检测)
3.自由读、同位读正音。
4.汇报、检测。
四、悟读古诗。
1.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你会用怎么样的心情来读呢?(配乐)自己在座位上练读。
2.汇报。(在学生的汇报中,教师说说自己仿佛看到的景象,鼓励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3.生生交流。(鼓励学生离开座位找别人读,交流感受)
4.汇报。
5.这么美的一幅春景图、这么美的一首诗,能把它背下来吗?
五、扩展。(时间不允许的话,留到下节课)
1.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到大自然去观察了我们身边的春天,请你把自己的收获拿出来吧。
2.教师拿一位学生的画打出大屏幕,即席作诗。鼓励学生也进行创作。
(因为是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只要学生能抒发自己的感受就行,不作诗体、压韵等各方面的要求,能写一行的写一行、能写一句的就写一句,不作限制。)
《村居》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读完诗后,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再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烟”前鼻音,“醉”“散”是平舌音,“忙”“童”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一)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学生自学)
(二)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拂、醉 (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5、指导读。(拂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美)(让学生充分地说)
7、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8、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9、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三)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指导写“忙”字。
3、请你谈谈自己放风筝时的心情,把自己想象成图中那几个刚散学归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读三、四句,读出心中的喜悦。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四)放飞想象,发散思维。
师:早春二月,鸟语花香,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边读一边想,你的脑海里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我好像看见了,放学的钟声响了,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生:我仿佛看见了烟雾里,柳树舒展枝条轻轻拂着长堤。
生:我好像也在那放风筝。
师:这是春的气息,这是春的脚步。让我们在美美的读一读。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练习朗读全诗,然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准备比赛读。
2、比赛读。其余同学当评委。
3、背诵,边背边想象在美丽的春天里快乐的生活。
五、注重拓宽教学内容
师:春天这么美好,有多少诗人曾经赞美过它呀把你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好吗?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六、注重读写结合
师:春天的景色如此令人陶醉,就让我们以《村居》为題把春天早晨的景象写下来或画下来吧(生有的写话,有的画画,忙得不亦乐乎。)
师: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春天在我们的笔下诞生了。让我们一起欣赏。
《村居》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生字,理解生词;理解并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法学法
1、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教学法”。
2、学法:
首先,“边读、边看、边想”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其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一、情景导入,理解课题
1、出示课文的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让学生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
2、告诉学生,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词人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画的。板书课题,指出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过渡:辛弃疾在这首词中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读读这首词。
(设计意图:教学以画导入,伴以琴声,创设了恬静的田园氛围,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然后以起名作引,并说出理由,可谓‘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兴趣,较好地完成了对课题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读出韵味
1、听说学校电视台要招几位主持人,今天我就来选一选,然后推荐给学校电视台。大家有信心吗?然后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学生评价、打分。
2、告诉学生窍门(假装只告诉刚才指名读的学生一人,其实大家都听到),古诗词的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有感情,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词的节奏。比如第一句“茅檐/低小”,停顿的地方,读时要做到“停而不断”(老师范读),而不能……(举反例)学生再次自由读,再指名刚才那名学生读,学生再评价、打分。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可以自己读,同桌互读,找自己的好朋友读。)
(设计意图:诗词具有音律美,读来抑扬顿挫。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以及吟咏的指导,使学生能读出词的韵味。)
三、合作探究,质疑探索
1、通过刚才的朗读,对这首词你理解了多少,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
2、学生交流:
着重理解:
⑴“醉”字的似醉未醉,“吴音”的伲哝细软,想象“翁媪”会谈些什么?
⑵“无赖”一词的意思,感受古今词义的区别和小儿的天真可爱。其他地方则相机点拨,一带而过。
(设计意图: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是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的。因此,教师不多作讲解,而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着力感受吴音的特点,白发翁媪的亲密、浪漫,小儿的调皮、可爱。教学节奏张弛结合,从而实现了能力和情感目标。)
四、感悟词境,熟读成诵
1、教师范读,配乐,学生想象,问:
你好象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学生准备后,指名学生说。此刻学生仅会简单翻译一下。
2、教师点拨:
古诗词语言含蓄,有许多想象的余地。你能不能通过想象,使它变得更加具体呢?比如“几杯酒下了肚,老俩口的话也多了起来,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当然,你也可以描述乡村的景色,还可以说说大儿,中儿,小儿……
学生边低声吟诵,边想象。再次指名学生说说好像看到了什么。
3、配乐背诵。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因此,教师结合课文插图再现诗境,让学生在积累体验中,进一步体会到田园的恬静、和谐,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交流辛弃疾其人其作,推荐学生课外阅读。
结束语:
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对宋词有了新的感受,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宋词中尽情遨游,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以一课引一串,以本课为突破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打开学生的诗词的认识之门,树立大语文观。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村居》的教案 小学语文《村居》教案 篇六
1、认识后7个生字,会写“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村居》,背诵《村居》。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 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春、烟、散、学、忙、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
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6、学习全诗:
⑴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
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⑵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
(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指导朗读:
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7、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村居》的教案 篇七
《村居》课文原文
村居
【作者】高鼎【朝代】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词语的含义,学会会读会写生字。
★能通畅的背诵,熟练的读古诗。
★读古诗想象诗中情景,学会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几日呀?那是什么季节了?我们学过描写几首春天美景的古诗了,谁来背一背?(指名背《咏柳》等)
2、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解题:“村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农村居住。)
5、介绍作者:高鼎,清朝人。他的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过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
二、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看……(放课件)
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所见。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你们喜欢这美丽的春景吗?同样,诗人陶醉了,他写下了这首有名的《村居》。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意
1、出示要求:借助拼音分组自由读诗句,划出生字词,给生字找几个词语,再讨论诗句意思。
2、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识字。莺:后鼻音,中间是秃宝盖儿;趁:前鼻音。鸢:上面没有一撇。给生字找词语。
3、指名读诗句,如有不正确的读音及时纠正。
4、齐读。再练读。
5、请同学们马上描生字。注意每一笔写在哪儿。
四、借助课件,加强朗读,感悟诗意
1、学习古诗一、二两行诗句
(1)师:同学们,春天到底在哪呢?其实就在我们的眼睛里。仔细看看图,再读读这两行诗句,从哪些字词可以找到春天呢?
(从“草长”、“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可找到春天;从图上杨柳长出绿芽也可找到春天。)
“草长”是什么意思?“醉”呢?
师:谁能把这句诗读一读?
(指名读,如读得不理想,老师范读后再指名读)
师:读得太棒了。让我们看着图轻轻地、有感情地再读一读。
(生齐读一、二句)
谁能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美景呢?(学生发言,说诗意)
(2)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诗人描绘的景物具体化。(如“草”是什么样的草?“莺”是什么样的莺?“柳”是什么样的柳?怎样地拂?
学生自由发言
(春光明媚,小草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吐出一点点被春风染绿的嫩芽,自由地长呀长;刚过冬的黄莺展开柔嫩的翅膀,无忧无虑地飞翔着,仿佛在赞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梳理着自己细长的秀发,沉醉在春天的美丽中。)
师:诗人用“长”、“飞”、“拂”、“醉”把明媚的春天写活了,沉醉在这美好的春光里。突然,“噢——”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春天的宁静,原来是——————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四人一小组读这两行诗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之后,讨论:孩子们是怎样放风筝的?
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男女比赛读。
小组派代表说说。
(欢快的孩子们跑着、跳着,露出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快!快!”一个扎小辫的孩子高高地举着一只五颜六色的鹰形风筝,跳着、叫着,一边跑一边放线。只见风筝在孩子的牵引下越飞越高, www.kuaihuida.com 快回答…在蔚蓝的天空中舞动,似乎在与云朵比高。不一会儿,天空中陆续飞起了许多纸风筝。在高高的云层中,各式各样的风筝似乎活了,纷纷炫耀着自己的美丽。)
3、请同学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朗读,再背诵。
五、解“醉”,总结全诗
同学们,诗人看到这么迷人的春光,这么欢快生动的儿童竞放风筝的场面,他怎样?可用诗中的一个字来代表他这时的心情?(醉)
那诗中到底谁醉?
1、杨柳醉,醉在蒙蒙的春烟里。
2、堤岸醉,醉在柳枝的轻柔的抚摸里。
3、草儿醉,醉在痛痛快快的生长里。
4、黄莺醉,醉在自由自在的飞翔里。
5、儿童醉,醉在快快乐乐的放飞里。
6、诗人醉,醉在迷人的春光里,醉在孩童的欢乐里。
六、作业
同学们,你们能把这迷人的春景,儿童竞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写出来吗?赶快动笔吧,看谁写得生动,谁写出了诗人的“醉”。
《村居》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首先从古诗的题目入手,让学生理解《村居》的含意,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农村居住时亲眼看到的春天的情景。那么诗人看到了什么呢?通过课件演示一组与诗词有关的春天的景物动画,如:小草、黄莺、杨柳、儿童、纸鸢等画面,借助这些画面来学习诗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出示古诗,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学生自主探究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识字写字和理解诗意两个方面。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阶段学习的重点。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两种方法相结合。但是,在教学的时候,对于集中识字的'把握比较的好,但在随文识字的时候,因为怕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教学时,基础打的不够扎实,没有采取多种的形式让孩子反复读,反复认。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诗词的内容的环节。这个环节包括:1、学生自由朗读。2、个别学生朗读,分行读,比赛读,表演读。3、展示读,教师点评,并穿插自己的示范读。4、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背诵。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间、生生间互评,取长补短,以达到最好的朗读效果,再通过肢体的配合增强语感并加深对课文的感知。
遗憾的是学生个别朗读不够到位,初次学习朗诵古诗,抑扬顿挫把握不住。背诵有部分学生还不能在课堂完成。诗句的感悟没有及时让学生谈谈想法,从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没有让学生从品读中感受诗歌的美。在今后的古诗教学中还要加强朗诵训练,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诗词的语言、音韵、意境的美。
《村居》课文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村居》教案 篇八
平常的古诗文教学,似乎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揭题——释题——读文——理解——背诵”。这其中的重头戏压在了理解诗文上,而教学的效果却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这样的教学,使我联想起我小时候学习古诗文的情形来。那时,在我的记忆里,我的老师也是这么教我的,但到现在我真正记住的可以说没有几首古诗。为什么我们尽心尽职地帮学生理解、理解、再理解,教学效果却这么低下?我想,这大概可能与我们教学古诗文的方法有关,是它“惹的祸”吧?
从学生习得语言的规律来看,语言积累是学生自己的事,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解也仅仅起到帮助的作用,即便是我们采用强压灌输的方式,学生真正领悟的却寥寥无几。
因此,改革古诗文的教学势在必行。
在教学中,我尝试从学生已掌握的古诗文入手,调动学生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搭建与新知的有效通道,建构起新旧之间的联系,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在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关于“春”的古诗文吧,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学生兴趣盎然,因为这也是我布置的预习作业,现在学生有了施展的空间)
接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两首古诗,他们是《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跟老师一起板写课题。通过预习,大家知道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哪个季节的?(整体感知)
师:对于这两首古诗,相信同学们一定都熟读了吧?谁能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成果?
师:古诗写的美吗?愿意把它们背下来吗?说说,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快速地把它们背下来?
师:让我们用各自喜欢的方式来背背这两首诗吧!
以上教学设想:古诗文的教学安排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它们的精髓,用词的简洁、凝练,而不是让学生去理解它们。当然,适当的理解也是有必要的,对学生的记忆是有帮助的。对于这两首古诗,通过我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背下来了,让学生们交流它们背书的方法是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多一些的方法,也是让大家交流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因此,我先让他们把这些诗文背下来,再慢慢地反刍。
接着,我放弃了一般的教学“套数“,从品悟这两首诗的共同点入手,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品评、发现。
师:同学们,在备课时,老师总有个小问题弄不明白,谁能帮助老师解开这个疙瘩?能帮我解决的就是我的小老师!
师:编者为什么把这两首诗编在一起?写春天的诗不是很多吗?
学生没有随即举手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埋下头去认真地品读。过了一会儿,学生纷纷举起了手。
生:我发现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景色,还写了春天的儿童那天真活泼的样子!
生:我还发现这两首诗不光写了儿童,还写了作者渴望自己也变成儿童,与他们一起放风筝、追蝴蝶!
生:我发现,过去的儿童真的很快乐,没有那么多的作业,那么早就放学了,玩的真开心!我好羡慕哟!
生:我发现,在读这两首诗的时候,要读出作者看到春天这样的美景快乐的心情,还要读出儿童在放风筝和追蝴蝶时那种愉悦的心情!
生:我发现这两首诗都是写儿童在找春天的!
没有过多的解释,学生领悟的又是那么的深刻,我真不敢想象我平时教的这些孩子今天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灵感!
这是我们通过理解、分析所得不来的!
村居教案 篇九
一、 教材简析:
《村居》是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三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醉”意。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运用课件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具体场景和氛围,愉悦学生心理,开发学生情感世界,诱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及书面表达。
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几日呀?那是什么季节了?我们学过描写几首春天美景的古诗了,谁来背一背?(指名背《咏柳》等)
2.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解题:“村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农村居住。)
5介绍作者:高鼎,清朝人。他的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过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
(二) 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看……(放课件)
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所见。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你们喜欢这美丽的春景吗?同样,诗人陶醉了,他写下了这首有名的《村居》。
(三)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意
1. 出示要求:借助拼音分组自由读诗句,划出生字词,给生字找几个词语,再讨论诗句意思。
2.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识字。莺:后鼻音,中间是秃宝盖儿;趁:前鼻音。鸢:上面没有一撇。给生字找词语。
3.指名读诗句,如有不正确的读音及时纠正。
4.齐读。再练读。
5请同学们马上描生字。注意每一笔写在哪儿。
(四) 借助课件,加强朗读,感悟诗意
1.学习古诗一、二两行诗句
1)师:同学们,春天到底在哪呢?其实就在我们的眼睛里。仔细看看图,再读读这两行诗句,从哪些字词可以找到春天呢?
(从 “草长”、“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可找到春天;从图上杨柳长出绿芽也可找到春天。)
“草长”是什么意思?“醉”呢?
师:谁能把这句诗读一读?
(指名读,如读得不理想,老师范读后再指名读)
师:读得太棒了。让我们看着图轻轻地、有感情地再读一读。
(生齐读一、二句)
谁能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美景呢?(学生发言,说诗意)
2)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诗人描绘的景物具体化。(如“草”是什么样的草?“莺”是什么样的莺?“柳”是什么样的柳?怎样地拂?
学生自由发言
(春光明媚,小草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吐出一点点被春风染绿的嫩芽,自由地长呀长;刚过冬的黄莺展开柔嫩的翅膀,无忧无虑地飞翔着,仿佛在赞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梳理着自己细长的秀发,沉醉在春天的美丽中。)
师:诗人用“长”、“飞”、“拂”、“醉”把明媚的春天写活了,沉醉在这美好的春光里。突然,“噢——”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春天的宁静,原来是------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四人一小组读这两行诗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之后,讨论:孩子们是怎样放风筝的?
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男女比赛读。
小组派代表说说。
(欢快的孩子们跑着、跳着,露出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快!快!”一个扎小辫的孩子高高地举着一只五颜六色的鹰形风筝,跳着、叫着,一边跑一边放线。只见风筝在孩子的牵引下越飞越高,在蔚蓝的天空中舞动,似乎在与云朵比高。不一会儿,天空中陆续飞起了许多纸风筝。在高高的云层中,各式各样的风筝似乎活了,纷纷炫耀着自己的美丽。)
3请同学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朗读,再背诵。
(五)解“醉”,总结全诗
同学们,诗人看到这么迷人的春光,这么欢快生动的儿童竞放风筝的场面,他怎样?可用诗中的一个字来代表他这时的心情?(醉)
那诗中到底谁醉?
一、杨柳醉,醉在蒙蒙的春烟里。二、堤岸醉,醉在柳枝的轻柔的抚摸里。
三、草儿醉,醉在痛痛快快的生长里。四、黄莺醉,醉在自由自在的飞翔里。
五、儿童醉,醉在快快乐乐的放飞里。
六、诗人醉,醉在迷人的春光里,醉在孩童的欢乐里。
(六)作业:同学们,你们能把这迷人的春景,儿童竞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写出来吗?赶快动笔吧,看谁写得生动,谁写出了诗人的“醉”。
板书: 村居
迷人的春光
醉
儿童的快乐放飞
设计二是把“醉”字提前。在学生欣赏美景并初步了解句意后即引导学生找到作者当时的情态“醉”字,再围绕这个字深入体会诗情。最后再引导学生填写醉在( )里。就是有些难度。这教案还没设计好。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村居》教学设计 篇十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韵味。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居”,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有了房子,有了家,心里才安稳,才能安居乐业。
二、认识词牌名
词是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课件出示《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词中“破阵子”是词牌名,想一想该如何读好这个词牌名?
1.教师范读词牌名后,让学生跟读
2.词牌名有时表示一种节奏,一种情境。
师放音乐(一段描绘古战场厮杀的音乐)。
从音乐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感受到了什么?再读词牌名——“破阵子”
下面我们再听一首乐曲(一段舒缓,轻柔的乐曲)。谈谈你的感受。这可能是那一种词牌名?(“清平乐”)指导学生读好这个词牌名。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音乐的欣赏对比,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了词牌名的作用,它表现了整首词的意境。)
三、初读词,体会韵味
1.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诗,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谁给我们背背这首诗?(学生背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孩子们天真无邪放风筝的情景,那么辛弃疾给我们带来的《村居》这首词描绘的又是一番什么情景呢?
2.出示课件 <<清平乐村居>>.
教师讲述:词一般分上阕和下阕两部分,我们有时候也叫上片、下片。上阕和下阕之间,老师以空行为标志,这就相当于我们平时文章中段与段之间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一样,读的时候要稍微停顿一下。
(设计意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词的教学以前很少接触,这里一方面介绍了词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对下面的指导朗读做了铺垫。)
3.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师对重点字句作相应指导。
理解“吴音”、“翁媪”;读好“媪”、“剥”
1.指导朗读。(古人吟诗,往往加上动作,上阕拍手读,下阕踏足读,师范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双人齐读)
(设计意图:采取形式活泼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出词的节奏,体会词的韵味。)
三、细细品味,理解词的意境
1.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这首词,在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学生自由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视频画面,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⑴.“大儿锄豆溪东”读到“锄”字,你想到了那首诗?你想到了什么?把你的感觉带到词中读读。
⑵.“中儿正织鸡笼”师引导学生看图,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织鸡笼的样子。(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一丝不苟……)
⑶.“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重点理解什么叫“相媚好”。
他们可能在说什么?他们是如何夸赞对方的呢?
出示句式“翁对媪说( ),媪对翁说( )”学生自由练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想象,一方面更进一步了解了“相媚好”的意思,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⑷.“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卧”可以改成什么字?(体会“卧”字的妙处。)你是如何理解小儿是如何卧的?(写出了小儿天真烂漫的特点)
理解“无赖”的意思。
⑸.“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指导读好“低小”
引导学生想象“溪上青青草”的样子。
2.把几幅画面拼成一幅完整的画(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再仔细看看画中缺少了什么?(师放课件“溪水的声音”)引导学生想象这溪水是怎样流的。在水声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全词。
3.古人用字讲究不重复,可这首词中却用了三个“溪”字,重复吗?为什么?
4.看图,谁能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的感受?(美、醉)
5.假如你就是词人,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
四、介绍词人及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写作意图。
1.介绍辛弃疾。(爱国词人,早年上过战场,后因小人陷害,回到江苏上饶,看到了这样一个画面,看到了这样一个让人羡慕的家庭,他不禁又想到了战火纷飞的北方战场。)
2.此时此刻,辛弃疾最渴望的是什么?
(安定的生活,幸福的家庭……)
3.再读《破阵子》,作者征战沙场,最渴望的仍是什么?(国泰民安,安居乐业)
4.国泰民安,安居乐业,“醉“在村居,这才是所有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板书
23.清平乐 村居
醉里吴音…… 安居乐业
醉
醉里看剑…… 居危思安
教材简析:
《清平乐 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词的开头两句是环境描写,接下去便写人。6个短句,共描写了5个人。先写老俩口,接下去以轻快的笔锋,勾勒了大儿、二儿的劳动情景,最后是一个生动的农家小儿的特写镜头。全词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风貌都鲜明地勾勒出来,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家生活画面。整首词以白描的艺术手法,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语言浅显易懂,可供开发的文本资源非常丰富。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以如何教为重点,转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为重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教学理念。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华,并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的策源地,通过激活教材,使教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确立的新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还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从“三维目标”出发,是“新课标”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10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村居教案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