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高二数学期中总结【10篇】

下面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10篇高二数学期中总结,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辽宁职业学院aic的写作思路。

高二数学期中总结范文 篇一

【关键词】最小二乘法 多项式拟合 相关系数 消费品零售总额

一、最小二乘法的定义

二、最小二乘拟合的误差分析

由于在数据采集时出现观测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常设想所寻求的曲线与实验数据之间的误差在某种度量意义最小,令

其中i代表拟合值;代表观测值的平均值;yi代表观测值。Se,R2,s分别代表残差平方和,相关系数和剩余标准差。其中残差表示描述的是预测值(估计值)的期望与真实值之间的差距。残差越大,越偏离真实数据。当R2越大,说明残差越小,回归曲线拟合程度也就越好。当s越小,说明残差越小,也可以说明曲线的拟合程度越好。相关系数,剩余标准差都与残差,取决标准是一致的,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可以利用上述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三、最小二乘法的应用

经济走向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一个社会的良好发展取决于经济的总体发展,这个是取决于消费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如若供给大于需求,会有产品闲置,间接导致失业的结果;如若需求大于供给,增大对进口的需求,导致资金外流。所以,对于供求关系的把控是需要一定的估计,那么最小二乘法就提供了这样的方法,将损失最小化,将社会发展最大化。经调查和数据收集,某地区2015年3~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期值(亿元)如下表格所示:

对应的拟合函数图像:

计算出来的3个对应残差平方和。s1=215.61,s2=194.30,s3=194.02,C合以上结果,三次拟合偏差最小,即经过3次拟合得到的拟合效果是相对较好的拟合方程,其方程为:

Y=104(2.2562-0.0198x+0.0083x2-0.0002x3),x∈(1,26)

代入x=13,得到y=29621即2016年一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期值为29621(亿元)

代入x=14,得到y=31070即2016年二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期值为31070(亿元)

代入x=15,得到y=31517即2016年三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期值为31517(亿元)

可见,如果销售品较为稳定,可以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趋势预测。

以2016年1月份为例,经过计算,y的残差为1968.6,相关系数R2=0.9147,剩余标准差s=69601,我们知道,当R2越大,证明残差越小,回归曲线拟合程度也就越好。当s越小,说明残差越小,也可以说明曲线的拟合成都越好。与其它拟合曲线相比,该拟合曲线的残差平方和最小,相关系数最大,剩余标准差最小,三者统一,共同说明拟合的效果最佳,所以我们的解决方法对我们运用于实际中来分析问题是有参考价值的。

通过得出的结果,我们可以预估未来年份的当期值,对应这个我们可以生产相应的产品来满足,就避免了过大的供求差异关系,即2016年一月份、二月份及三月份社会消费品总额分别约为29621亿元、31070亿元及31517亿元,根据各消费品的比例分布,生产相应的产品,使得供求基本一致,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总结

在处理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对在一定时期内,较为稳定的数据进行最小二乘进行趋势预测,分别对问题运用了一次、二次和三次三种不同的多项式拟合,通过得出的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在一定范围内,当拟合的多项式次数较高时,多项式拟合的误差平方和小,则拟合的效果会较好。相关系数能够揭示生活问题两组数据间的关系,再通过选取好的拟合函数,得到预测结果更加准确,从而更好制定方案。

参考文献

[1]宣明主编。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刘玲。王正盛。数值计算方法[M].科学出版社,2010.

[3]陈秋玲。最小二乘法在汽车销售量预测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0:82-83.

[4]陈利萍。最小二乘法在出院人数预测中的应用[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13-15.

[5]彭新宽。最小二乘法的应用。智富时代[J].2016(第三期),242.

高二数学期中总结范文 篇二

关键词:人力资本;水平;结构

对人力资本的估算一般分为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基于人力资本积累的考虑,认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类似,也是由积累形成的,积累生成人力资本;另一种思路是基于人力资本贡献的考虑,这是一种基于收入的做法,认为工资收入中含有人力资本的信息,高人力资本意味着高工资收入,不同的工资收入水平对应着不同的人力资本,工资的相对差异反映了人力资本的相对差异。

一、黑龙江省的人力资本状况分析

本文从人力资本的两个维度,即水平视角下的人力资本和结构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来分析黑龙江省人力资本状况。

(一)人力资本水平

结合人力资本积累的形成机制,区域人力资本结构主要从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类别和各行业就业类别来分析。本文选取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来衡量区域人力资本结构及水平。从统计数据来看,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的职工占就业人员总数的7.5%,中学教育程度的占67.9%,小学及未上小学的占24.6%(见表1)。2007年全国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的职工占就业人员总数的6.6%,中学教育程度的占59.1%,小学及未上小学的占34.3%。同年在东部经济发达省份,这3个指标分别是6.4%、62.4%和31.2%。由此可见,黑龙江省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从整体上看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和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同期平均水平。但是,从东北地区看,2007年辽宁省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的职工占就业人员总数的9.7%,中学教育程度的占66.4%,小学及未上小学的占23.9%;2007年吉林省这3个指标分别为7.5%、64.6%和27.9%。黑龙江省就业人员的教育程度与吉林省较为接近,而与辽宁省相比,却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在大学及以上的教育程度上,二者相差2.2个百分点。

尽管黑龙江省2006年就业人员的教育程度在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和高中这3个层次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黑龙江在研究生学历劳动者占就业人员的比例上却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黑龙江省研究生学历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数的0.086%。而2007年全国研究生学历占就业人员总数的0.197%,黑龙江的比例仅为全国平均比例的不足半数(见表2)。从东北地区看,同年辽宁、吉林研究生学历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分别为0.304%和0.159%,是黑龙江省该指标的3.5倍和1.8倍。2007年黑龙江大学本科学历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为1.881%。同年辽宁和吉林两省分别为3.368%和2.564%,高于黑龙江1.487和0.683个百分点。可见,在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层次上,就业人员占总数的比例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在东北地区内部也处于较低水平。黑龙江省就业人员的教育程度具有学历层次偏低的特点。

(二)人力资本结构

下文从人力资本就业所属的产业结构分析黑龙江省人力资本的就业结构。1998-2004年,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变化不大;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总数比例下降幅度为1.6%,这与国有企业改组、下岗职工分流存在密切联系;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比例由1998年的28.6%上升至2004年的30.5%,上升了1.9%(见表3)。同期,吉林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下降,辽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例略有上升;吉林、辽宁两省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分别下降1.7%和7.0%,高于黑龙江省的下降幅度1.6%;吉林、辽宁两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上升较快,增长幅度分别为3.5%和6.2%。可见,在此期间,黑龙江省在第一、二产业上的就业状况与邻近两省差别不大,而在第三产业就业发展上,无论是就业人员比例数,还是第三产业就业增长速度,都落后于吉林、辽宁两省。

从2007年的统计数据看,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数的比例为43.7%,从2004年以来下降速度加快;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得到回升,由2004年的21.2%上升至2007年的21,6%;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上升速度加快,2004-2007年增幅为4.2个百分点,为1998-2004年增长幅度的2倍多。尽管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长加快,但是与吉林、辽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比例仍然低于吉林1.5个百分点、低于辽宁5.4个百分点。从1998-2007年,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增长幅度为6.1%,而第一、二产业就业比例均逐年下降,可见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非常明显。

1998-2007年黑龙江省第一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由15.5%下降至13.0%;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化不大,长期在53%左右徘徊;第三产业产值比例由31.1%上升至34.7%,增幅4.6个百分点(见表4)。从截面数据看,2007年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分别为52.3%、46.8%和53.1%,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分别为34.7%、38.4%和36.6%。从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例和就业比例对照中(见表5)发现,产业产值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一定偏差,第一产业就业结构滞后于产值结构,第二、三产业产值结构则超前于就业结构。这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错位是与各次产业内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剩余劳动力造成和区域产业引导政策有密切关联的,这不仅表明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于第二、三产业,而且反映出我国的三次产业之间长期以来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二元结构现象。

二、人力资本投资强度是解释人力资本状况的关键因素

影响人力资本的主要因素有人力资本投入、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劳动者接受培训、劳动者工作经验等。决定区域人力资本状况的关键因素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总量和投资速度,而人力资本的存量是人力资本投资强度的反映。因此,我们通过对黑龙江省人力资本存量的考察来分析黑龙江人力资本现状的特点。

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来看,自1998年以来,黑龙江省从业人员比重一直低于全国同期水平。2001年黑龙江省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是41.8%,为近年来最低水平。2007年该指标上升至47.8%。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黑龙江省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仍然偏低。2001年黑龙江省从业人员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低15.4%,2003年为15.3%,2007年缩减为10.5%,差距呈现缩小趋势。

从每千人在校学生数看,黑龙江省每千人在校中小学生数一直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这主要是由人口结构分布导致。从每千人在校大学生数方面,黑龙江省每千人在校大学生人数由1998年的13人上升至2007年的64人,增长了4.9倍。同期全国每千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增长了5.3倍。1998年黑龙江省每千人在校大学生人数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4人;2007年二者相差79人。可见,黑龙江省在校大学生人数与全国水平的差距在逐渐拉大。

从职工平均工资看,职工平均工资不仅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基础,而且是区域吸进人才流入的关键因素之一。1998年黑龙江省职工平均工资为6328元,相当于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84.6%;2007年黑龙江省职工平均工资为19386元,相当于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77.8%。黑龙江省职工平均工资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加大,一方面说明黑龙江省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原因,另一方面解释了黑龙江省新增劳动人员中省外高级人才的比例偏低。

从医疗卫生水平看,1998年至2007年黑龙江省万人平均拥有床位数平均为32张,每万人拥有医生及卫生技术人员数平均为42人。全国同期水平分别为24张和35人。显然,在医疗卫生方面,黑龙江省要走在全国的前列。以上分析表明,除医疗卫生水平外,黑龙江省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教育经费支出看,1998-2007年黑龙江省人均教育经费支出由1998年的人均115.3元增长至2007年的人均522.4元,增长了4.5倍。这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是提高政府人力资本投资的基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支出越多。

从人们享受人力资本外部性方面看,2004-2007年黑龙江省人均移动电话数增长最快,2007年人均移动电话数每百人近38部;2007年人均电信业务量为12.6万元,是2004年的1.8倍。而人均国际互联网数和人均电话机数目增长速度较慢。这些数据反映了近年来人们之间的联系程度越来越密集,人们享受人力资本外部性的程度在不断增强。

经济欠发达地区引进先进技术能否形成高效的生产力取决于本地区的劳动力素质及其知识吸收能力,也即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与引进技术的匹配程度。引进的技术水平越高,技术对人力资本水平的要求就越高。而知识吸收能力取决于其人力资本水平和结构,因此,黑龙江省只有尽快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并依据产业结构特征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才能获得与发达地区相当的技术创新机会和能力,从而通过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技术吸收能力与再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邹薇,代谦。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赶超[J].中国社会科学,2003(5).

2、岳书敬,刘朝明。人力资本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2006(4).

高二数学期中总结范文 篇三

2002年教育部印发《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纲要》(简称《纲要》)(教体}: [2002] ,要求个全国高等院校依据纲要精神推进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应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个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字【2016】184号)文件中提出,高等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认典研究本地本校师资、课时、场地等条件,科学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要根据学校和专业实际,为学生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和学分,开好体育必修课和选修课,逐步过渡成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由于各高校的发展不同,造成体育课程结构模式也齐具特色。区内和国内部分高校课改的相关资料一显示,目前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类刑大致有普修课、选项课、保健课、运动训练课几种。而其中,体育必修课程设置的主要形式,是传统的体育普修课模式,二是普修课加体育选项课模式,即年级普修、二年级选项或者第学期普修、第二至四学期选项的选课模式但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普修加专选的教学模式内容杂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收益差,但很多高校傲仍在沿用究其原囚,大多是囚为受到场地、师资等现实条件的局限,而不能实现完个的体育选项课模式而选课制的建立对开设课程的类刑、数量、场地设施、及师资等课程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况下,如币弹吉合本地、本校师资、课时、场地等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置课程模式,有效推进二自主选课改革,提告学生学习的兴趣,处理好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使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有效有着现实的意义。

2包头医学院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几年来,包头医学院体育部H.致力于探讨研究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体育选项课模式我院体育基础性师资较多、而专项水平更高的专业化师资不足。受此现实条件的限制,我校体育工作一直也受到“年级递进应伴随专项水平递进”这一思路上的困扰而陷于想改革但难以运作的局。而这也是处于发展期的很多高校师资的现实情况2014年9月,包头医学院体育部经过多方调研,跳出了递进刑的体育选项课设置思路,在自治区很多高校还同于师资条件、场地的限制而沿用旧的普修加专选模式的情况下,包头医学院体育部在公共体育课中试行了二年级“}听于选课,实现了个校体育必修课个部开设选项课的课程改革,成功突破了长期以来制约我院课程改革进程的囚索,顺利完成了体育课程模式的初步改革截至目前,公共体育课完个选项化模式已运行三年

2.1包头医学院体育课程改革的具体运行方法

在选课周期的第学期,二年级开课17周,囚大一的学生入学较晚,故一年级开课14周。一二年级以年级为单位齐自独立开课,主要教学内容相同,只是年级的教学时数略少

在个选课周期的第二学期采用打破年级界限、二年级棍合选课模式,实现二年级同班同步授课二年级的网上选课工作提前进行,在上学年的学期末结束,开学H.接叫以按选项班上课新生在入学的军训期间进行选课选课工作叫进行两到二轮,J}x大限度保证学生的选课自主在选课制、弹性学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下,现行公共体育课的修学方式上学生有权决定自己学什么内容。并按自己的修学计划安排选修的时间,修学时间有伸缩性如果课余时间较多,个学生每学期叫以选择多个项目进行学习在毕业前完成两个项目的学习。

2.2课改效果的问卷结果

2016年5月,为了了解学生对我院齐项体育工作的意见,包头医学院体育部对)开设体育课的15, 16级本专科学生展开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50份,收回724份按参与选项的84个班(年级44个班二年级40个班)每班40个人计算,调查人数样本量为总人数21.500属有效问卷。

其中,涉及到体育课程设置及与选项课相关的问题有}项调查结果如下:

在关于一体育选项课是否提i},}了你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了你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一的问卷调查中,持肯定态度的473人,}},一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65.30 0 ;回答一效果般一的为220人,一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34.4%;持否定态度的31人,占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0.42%.

在“你通过体育选项课的学习,是否能够做到运用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进行日常体育锻炼”的问卷调查中,持肯定态度的611人,占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84.4%;持否定态度的110人,占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15.2%.

这两项的调查数据表明,体育必修课全部实现选项模式后,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有明显积极的变化。学生对实行“下行选课后的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效果是认可的,认为通过一年的体育选项课的学习达到了提高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能力、掌握一项体育锻炼方法的目的。学生对体育选项课效果满意度较高。

在关于目前我院实行的体育选项课模式中,本专科和一二年级混介选课上课,是否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交和、介作等综介素质的发展调查问卷中,持肯定态度的562人,占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77.6%;持不积极态度的有146人,占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20.2%.

结论:我院体育选项课本专科和一二年级混介选课上课的课程模式,不仅有利于网上选课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环境、交流、交和等方而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3平行选课模式的缺点和应对措施

平行选课是相对于提高性选课而言的。一学年为一个学习周期,大一学习一个专项内容,大二换项目学习。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通过两年的体育课较为系统地学习到两个体育项目。但仅就教学模式的层次性而言,缺点是没有分级教学,即缺少专项的提高性学习阶段。这就需要提高性质的选课制作为补充。

我校在关于你及你周围的同学在经过一年体育选项课学习之后,是否愿意在该项目上进一步提高技战术水平”的调查中,持肯定态度的615人,占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84.9%;持否定态度的56人,占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0.08%;持无所谓态度的53人,占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0.07%.

在关于“在经过一年体育选项课学习之后,如果学校准备开设体育选项提高课,你觉得采用何种形式好”的调查中,490人选择体育选修课形式,占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67.7%; 234人选择为学生体育社团活动提供体育指导,占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32.3%.

这两项问卷的调查结果表明:高达84.9%的学生在经过一年体育选项课学习之后,希望在该项目上进一步提高技战术水平;其中,三分之二(67.7%)的学生希望选择体育选修课的形式,另外三分之一学生希望通过体育教师对体育社团提供技术指导的途径来提高。

据此,包头医学院体育部确立了通过公共体育选修课作为选项课提高模式的设置思路。此种方式一方而可以解决平行开课模式缺少专项的提高性学习阶段的问题,另一方而,可以与体育社团活动产生联系和影响,形成体育课内外一体化运作,同时在解决计算教师工作量的问题上也有了介理的渠道。

2.4我校体育课程改革后的课程设置特点

我校体育课程在过去旧的模式中,只有普修、选项、体育保健课三种类型。通过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做到了关注学生体质和能力差异,进一步体现了区别对待的层次性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我院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特点,一是立足本校实际,在全校体育必修课中全部采用选项课模式,教学收益较高;二是为残疾学生和有特殊疾病或者不适宜剧烈运动的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教学内容山体育保健理论和低强度体育保健类活动两方而构成;三是通过体育公共选修课的形式提高学生专项运动能力;四是为具有较高专项水平的学生开设运动训练课,完成了课余训练的课程化。使各层次学生有适介自己水平的学习模式。

2.5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是破旧立新的过程。在我院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2.5.1 课改运行初期,因网络支撑不足,选课难的问题突出

去年我校投资改善了校园网络环境,该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和缓解。

2.5.2 教学管理的工作量及工作难度大大增加

学分制下,学生自主选课的自山度加大,出现很多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和交叉选课等新情况,给排课、选课、成绩管理等很多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不少新的问题和挑战,教学管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因此要注意做好教学管理人员和各级教学部门的分工协作,做到科学安排和配介协调工作,及时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选课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在校园网上进行教学管理。

2.5.3 学生因选不到课而造成学习过程中断的问题

学习周期为一学年的选课模式存在的一个大的问题是,如果学生在学校规定的选课时间内未选到课程的,只能在下一学年再参与选课。如果以一学期为一个学习周期,可以有效解决这种情况的发生。但一学期为一个学习周期,会影响选项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影响学习效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更科学介理的选课模式提出了新的课题。

2.5.4 选项课可选性一般

山于场地设施、班容量限制、选课时间紧张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不能选到满意的课程,不能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介理保证课时、场地和师资的需求。要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介理安排课程,开展各类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体育课程和活动,利用学校周边的公共体育设施,分段分区利用场地,多种途径解决场地不足的问题。

2.5.5 选课竞争负面影响

选课制的实施一方而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对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选课制的实施,加大了同行竟争尤其是对于专业项目较为陈旧、已适应传统模式的老教师造成了定的心理冲,易出现不良情绪,给管理工作带来定的影nh}学校方而要通过建立竟争机制激发教师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积极性和主动性,另方而要加强对教师专业丙发展}=} I'}J 5 I :}和关II=.,增强教师N身的竟争力,完成好转刑期师资的顺利过渡。

高二数学期中总结范文 篇四

[关键词]FDI;进出口贸易;VAR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

[中图分类号]F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1-0027-03

[作者简介]易晨晨(1990-),女,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产业管理;梁绮琪(1988-),女,广东肇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产业管理。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使得贸易和投资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自我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总体上看,我国对外贸易和FDI之间的积极影响持续增强。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扩大,市场准入逐渐放开,部分金融、电信、交通等国家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也逐步开放准许外资进入。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趋于饱和、人力成本的大幅上升,人力成本低廉、物产丰富的中西部省份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商直接投资。

本文通过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的方法研究中国FDI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得出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期对我国经济政策调整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二、中国FDI与对外贸易概况

自1983年以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呈逐年增长的趋势。1983―2011年,FDI投资额从916亿美元上升至116011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数由1983年的638个上升至2011年的27712个。据统计,外商合资经营企业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由2002年14992亿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21415亿美元;外商合作经营企业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由2002年的5058亿美元降至2011年的1757亿美元。

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由1983年的4362亿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3641938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由2139亿美元(1983年)升至1743342亿美元(2011年);出口总额由2223亿美元(1983年)升至1898595亿美元(2011年)。出口规模略大于进口规模,贸易逆差有缩小的趋势。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与FDI皆呈上升趋势。下面进行计量分析来进一步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VAR模型构建

向量自回归模型简称VAR模型,非常适用于中小规模时间序列变量集的数据生成过程。VAR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来建立模型,考察多个变量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又可以解决模型构建时方程联立导致的内外生变量混淆问题[1]。

在VAR模型设定中,本文选取1983―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FDI与进出口总额的数据,并设定变量TRA、FDI分别表示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额。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异方差性的影响,并使数据趋势线性化,将变量TRA和FDI均取对数化为LNTRA、LNFDI;根据AIC信息选择滞后期,设定滞后期为2期。

(二)单位根检验

为避免出现“伪回归”问题,首先对原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原序列在各个水平下检验结果非平稳,但一阶差分后,在5%的显著水平之下,序列LNTRA、LNFDI的一阶差分皆平稳,可以建立VAR方程模型。

(三)平稳性检验

对于滞后期长度为M且有K个内生变量的VAR模型,特征根多项式有M*K个特征根。本模型中有2个内生变量且滞后长度为2,因此有4个特征根。当VAR模型中所有的特征根的倒数的模小于1(位于单位圆内)时,表示VAR模型是稳定的,否则,模型需要重新设定[2]。

(四)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

由于VAR模型无需对变量做任何先验性约束,因此在分析VAR模型时常常分析的是当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这种分析方法称为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差分解法是通过分析每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化产生影响的程度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研究FDI与进出口总额之间的关系,需要在已建立的VAR模型基础上,利用脉冲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分析冲击后的反应形态及影响程度[3]。利用Eviews60可以得到如下脉冲反应和方差分解结果:

图1表明FDI与进出口总额之间的脉冲响应结果,其中左上及右下方分别表示进出口总额对自身的脉冲响应函数图、FDI对自身的脉冲响应函数图。进出口总量、FDI受到自身的一个正冲击后下降较快,分别在第三期、第五期到达最低之后慢慢回升,末期均趋于0值。右上方和左下方分别表示进出口总额对FDI的脉冲响应、FDI对进出口总额的脉冲响应。

右上方,表示进出口总额变动一个标准差对FDI的影响。FDI受到来自进出口的一个正冲击后,第一期开始小幅下降,第二期后小幅回升,最后各期均趋于0值。

左下方,表示FDI变动一个标准差对进出口总额的影响。进出口受到来自FDI的一个正冲击后,第一期开始下降,第三期到达最低值后回升,第六期上升至正值后,各期趋于0值。图1脉冲响应函数结果

表3表明进出口总额、FDI之间的方差分解结果。

对于进出口总额的方差分解,进出口总额在第一期只受自身的影响,第二期开始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并不大,末期仍维持在99%的水平,而FDI对其的影响未超过1%。对于FDI的方差分解,FDI在第一期受到来自自身90%影响,进出口对其影响不到10%;随着滞后期的增加,进出口影响逐渐增大,末期上升至125%。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平稳性检验表明,进出口总额和FDI这两个时间序列都是较为平稳的,表示它们之间存在一个长期均衡稳定的互动关系。

脉冲响应函数表明FDI对进出口的影响比进出口对其自身的影响稍大,但总体来看二者之间的影响并不大。这可能受投资环境、政策法规以及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未能充分发挥外资的全部效果。

方差分解表明二者相互影响程度都不是很大,这说明外资未得到充分利用。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过快,而外商投资反应迟缓,会使得FDI对贸易的影响弱化。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给出以下对策建议:

继续充分利用FDI,应健全市场机制,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有效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使得FDI的影响可以传递到其他产业部门;同时积极推动外贸结构的优化升级[4]。此外,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使得FDI得到有效利用。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法规,规范FDI引进程序,适当简化其引进流程,提高外商投资利用效率。

从全国范围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特别是西部地区,外资对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国家应针对本地区的经济结构及发展状况制定与其相适应的产业指导。如东部地区应引进科技含量较高的外商投资,以保持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西部利用外资应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最大限度解决西部人口就业问题。

由于短期内,FDI对对外贸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长期作用并不大。所以,在适度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更要注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合理调控外资规模,提高进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更加高效地利用外资。

[参考文献]

[1] 李敏,陈胜可Eviews统计分析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 孙敬水计量经济学(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高二数学期中总结范文 篇五

工作中要和同事搞好团结协调工作,爱岗敬业,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争取做一名称职合格的好职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总结范文,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总结范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5、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全班师生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在教学工作中,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学有所得,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现将本期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虚心请教,提高教学水平。

做好备课、上课。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生活更加贴近,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讲课时加入生活元素,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方法,习惯。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结合二年级孩子们的年龄和思维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引导。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不但重视基本算理、基本概念的教学,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还要有意识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训练和指导,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使用学具的习惯等。

4、加强计算题训练。

学生平时就要多下功夫,经过多种活动形式反复训练才能提高认知水平,要养成思维严谨,步骤完整的解题习惯;要形成不单求会,而且求对、求好的解题标准。

5、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6、积极参加听课、评课和教研工作,虚心向老教师和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课后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

1、孩子的成绩不仅仅依靠老师的交,更离不开家长的帮,在下个学期,我争取多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在家的学习情况,让家长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关注。

2、从每次单元测验和期末考试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如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应用题的能力还是很差,学生做题不够认真,检查不仔细。这就要求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审题、分析、计算的能力和做事认真踏实的好习惯。还要加强个别生的指导工作。

3、课堂氛围还不够活跃,应调动学生更大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进一步的做到精讲多练,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在多样一些。

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的!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总结范文2本学期我担任了二(1)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潜心从事与研究教学,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工作,对本班的学情深有了解,我采取了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比较顺利,学生的学习成绩也稳中有进,教学效果显著。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上好每堂课,精批细改作业。

1、认真钻研课标,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目标、教学要求,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作出总结。为此,我除了读好教师用书之外,经常上网搜索有关数学方面的知识,包括课例,反思,经验,课件,试题和知识材料等等。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紧抓课堂教学不放松,向40分钟要质量。

采用多种方法(谜语、诗歌、谚语、小故事、顺口溜等)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能感受到数学是鲜活的,就在身边。

3、强化读题、析题、解题的能力训练。

强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善于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重点掌握最基本的读题、析题、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读解题的技巧,将所学知识落实到生活实践中,深刻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精批细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纠错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5、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

三、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我积极进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运用,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在教学上,有疑必问。虚心征求老师们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他们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有效的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四、取得的成绩。

本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我班级的数学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的学习成绩也稳中有进,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对学好数学充满信心。

五、几点体会。

1、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组、删减和补充,避免“教”教材。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力求全面,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分层教学,重视中等以下学生的学习,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到“精、细”,教师备课要精,知识点要抓细。为此,“精导”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实学”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根本。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

3、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

教学工作须夯实基础,注重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反馈落到实处。同时尽量创设情景,融基础知识于生活实际问题之中,多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

总之,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与教学,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反思。我将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总结范文3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教学工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聪明灵活,想象力丰富,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习成绩比较理想。但也有少数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作业脏乱,思考速度慢、对新知的理解也比较慢。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现将本人对这学期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一个学生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塞满,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智力活动的时间,而缺少了智力生活,学生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计算、操作等基本技能对孩子的后期学习非常重要,如何让孩子既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又不会负担过重呢?本学期,我作了一下几点尝试:

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第二、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第三、作业布置与批改。本学期我准备了多套教辅资料,精选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习起到的效果。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做到有的放矢。

二、关注全体,尽可能兼顾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最难兼顾的是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因此,我努力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关注他们的成长: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困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学优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习中,对学优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学困生掉队。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同时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知识上补缺补差,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其次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增强学习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加强家校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成为个性化教育的有力支持。

三、边教边研,取得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本学期,我们班每天的数学作业,中等学生基本都能轻松地独立完成。在作业批改中,很少有集体性错误。

(二)在课后辅导时发现,几个学困生学习成绩进步很大。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总结范文4转眼间,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就要结束了,在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也有过收获,现一并总结如下:

一、注重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分物的实际操作活动并将操作和思想结合,具体来说:

第一,通过平均分的操作活动引入对除法的认识。教材首先用准备春游食品的活动,由“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让学生认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接着,通过例2|和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实际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除法的含义。

第二,以前我总认为操作活动是比较“低级的”的,因此让学生尽可能脱离操作,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实践,我才深刻体会到借助实际操作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如果能将思考和操作有机结合的话,操作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同时操作也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落实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大数的估计能力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一些数目较小的事物进行了估计,如抓一把小棒估计有多少根等。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估计出体育馆里大约能坐多少人,二年级学生对这种数量较多的事物估计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结合现实生活安排一些生活中需要估计的素材,按由易到难的坡度进行设计,引导学生逐步体会的方法,也使学生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三、提高“百以内加减法”运算技能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及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册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提高百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技能呢?通过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向同级教师讨教,在教学中,主要来用以下方法:

首先让学生在已经掌握百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索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法,理解运算的道理,结合教材创设的“买电器”、“收集的矿泉水瓶”等情境,鼓励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学生进行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时所使用的方法不同。

第二,三位数加减法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认真做题的习惯

第三,设计“森林医生“趣味游戏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计算。

第四,合理的安排练习阶段,对于新学习的内容及时练、及时反馈,因为遗忘是先快后慢的,注意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相结合,在后面单位的学习中,也适当地穿插了有关的练习。

反思:

1、本班上课时候大部分学生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多的学生,学习上有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怕分数低而抄别人的。

2、有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一道题讲过两三遍以后,有的学生还是不知道怎么做。

3、学生的审题能力,认真程度不高。

如计算时容易看错符号,抄错数字等,特别是估算时。

努力方向:

1、狠抓学风,在班里提倡一种你追我赶的风气。

2、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经常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弥补自己数学工作中的不足。

3、在课题研究方面,要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总之,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总结过去是为了让未来更有经验可循。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学期,我们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不断的提高自己让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我坚信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总结范文5岁月匆匆,转眼间本学期工作即将接近尾声。这一学期我继续贯彻北二教学理念,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小结如下:

一、备课

学期初,我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二、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我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我都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三、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由我面批,指出个别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四、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高二数学期中总结范文 篇六

关键词:PKPM;设计;学习;应用

Abstract: a series of PKPM developed by the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Analysis hospital software is now the most widely used domestic structure calculation software one, most domestic design institute structural design is completed after the software has become a structural designer must correctly grasp the skilledapplication of basic skills. But when in actual applications, often because of the lack of practice and practice, resulting in a lot of analysis of differential leakage brought trouble to the engineering parameters and quality of the project, this article on PKPM Series software learning the essentials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analysis, intended to illustrate the engineering staff to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constantly test exercises based on learning, and the gradual consolidation of the learning content and make good use of what they learn.Keywords: PKPM; design; learning;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 J9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PKPM是一套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及概预算、施工软件等于一体的大型建筑工程综合CAD系统,这个系统的特点就是不断根据专业和实际需要进行取舍,因此没有必要介绍PKPM所有的功能和命令。

一、回顾PKPM课程的学习

1. PKPM课程的针对性

针对建筑工程设计专业,在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四大课程教学内容是:(1):结构平面计算机帮助设计(PMCAD);(2):框排架计算机帮助设计(PK);(3):结构空间有限元研究设计软件(SAT-8);(4):基础工程计算机帮助设计(JCCAD)。在PKPM实践教学这一阶段,可以以不一样种类的工程项目为载体,如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等,学习应用PMCAD进行结建立模,然后接力SAT-8进行有限元计算,再把上部结构模型数据传到JCCAD进行基础设计,最后采用施工图设计模块对智能化生成的施工图进行后处理并转换为AutoCAD图形进行编辑,从而完成一套工程项目的结构施工图。

2. PKPM课程的实践练习性

在学习过程中,参照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要求,以实际数据为依据来对本身所做项目的设计参数进行选取,如对结构的抗震等级、结构体系的部署方式、不一样用途房间的活荷载、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的强度等级、钢筋的强度等级和采用的直径等的选取。并采用正确的检查方法以包管结构设计信息、计算信息等输入的正确性。如经过对整楼模型的仔细观察,检查构件部署是否正确;经过平面荷载表现校核这一模块中的荷载图,来研究荷载输入的正确性等。验证这些提前定的参数经过计算后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和经济。

经过这个反复试算的整个过程,掌握模型优化的具体方法和操纵本领。结构模型优化完成后,在进行施工图绘图的时候,正确选择和应用结构施工图的绘图软件,可以快速准确地绘出施工图。并强调施工图绘制与结构制图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的联合,避免在绘制结构施工图时出现很多不规范绘图难题,从而包管施工图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和图面质量。在这个实践教学整个过程中会全面运用到大量以前所学的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地基基础、工程制图等知识,处理实际难题的本领,都会觉得本身的专业技能。

3. PKPM课程的有效考核

我们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快速完成相应的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能比力客观的考查总体知识和技能(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联系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的掌握情况,能更好地刺激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平时作业的要求方面,可适当放宽时间,但一定要求本人动手去做,不可以眼高手低,真正应用时才发现不会操纵。并且在今后的课程里面要增设计算机帮助设计(PKPM)的课程设计(指拟订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也作为整个课程考核中的一部分。

二、PKPM结构设计软件应用

1.抗震分析

抗震分析,更是作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设计人员在运用软件进行结构计算时,对软的功能要有切实的了解,才能正确运用,并且对计算结果要进行判别,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能在设计中使用,千万不可盲目依赖于计算软件。随着软件功能的日益完善,相当一部分结构设计人员应用软件时不够重视其技术条件与相关规范、标准规定的相符性。PKPM 系软件在结构设计中应用较广泛。

2.结构计算振型数的确定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 《抗规》 第 5. 2. 2 条规定: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的结构,确定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可只取前2~3 个振型,当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15 s 或房屋高宽比大于 5 时,振型个数应适当增加。《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以下简称《高规》 )第 3. 3. 10 条规定:对于不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结构,结构计算振型数规则结构可取 3 ;当建筑较高、结构沿竖向刚度不均匀时,可取 5~6。上述规范的条文说明均要求振型个数一般可以取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 90 %所需的振型数。

结构抗震计算时,考虑平扭耦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应小于 15 ;对多塔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数的 9 倍 ,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 90 %。TAT 在 TAT -4. out 文件、SATWE 在WZQ. out 文件、PMSAP 在工程名- TB. RPT 文件中查看 X , Y 向的有效质量系数。我们都知道,结构计算振型数增加,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增大,即内力和变形增大;振型数如取少了,后续振型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未能计入,导致计算结果不安全,所以,振型数要尽量取得多。但对大型结构,过多的振型数,导致运算时间过长,并对计算机的内存也要求大,而最后的那些高振型对结构地震作用贡献也不大,因此,也不必所有的振型都计算,当有效质量系数超过 0. 9,就意味着计算振型数够了;如果小于0. 9,说明后续振型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不能忽略,应增加振型数重算。需要注意的是,振型数也不能超过结构固有振型总数,否则,会引起计算的混乱,以致造成严重的分析错误。结构固有振型总个数等于结构自由度总数。对于有 n 个独立的水平块刚性楼板的结构,独立于刚性楼板的弹性节点数为m ,则结构的自由度数为(3 n + 2 m)。所以,当结构存在大量弹性楼板、越层柱、大开洞错层时如空旷的错层工业厂房、体育馆等 ,按常规的以楼层数为基数来确定振型数 ,有时很可能远不够。所以,检查计算结果时,有效质量系数是否超过 0. 9,是必须检查项目之一。

3.周期比控制及调整方法

《高规》 第 4. 3. 5 条对结构位移比、 周期比作出了具体控制要求。在实际工作中, 位移比可以从输出文件中直接检查,而周期比需要先根据振型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区分各振型是平动振型还是扭转振型 ,然后从中分别找出周期最长的扭转振振型,得到对应的第一扭转周期Tt,第一侧振周期 T1,计算出 Tt/ T1,看其是否符合规程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周期比针对的是高层建筑整体振动效应,要在“刚性楼板假定”前提下来分析,多层建筑不必控制周期比。多塔结构验算周期比时,不是在同一结构中定义多塔,而是按塔分成多个结构分别验算。周期比主要控制的是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相对关系,即抗侧力构件平面布置的合理性 ,避免结构出现过大的扭转效应。当周期比不满足求时,说明结构扭转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偏小,这时单纯增加结构尺寸,往往收效甚微,通应通过整体调整结构布置,来获取良好的改善效果。如加强外圈结构刚度、增设抗震墙、增加连梁的高度、削弱内筒的刚度等措施。

4.进行位移比、位移角验算时关联选项的确定

判断结构是否属扭转不规则时,楼盖计算,即对结构位移比、位移角的控制要求均为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的计算值。《抗规》第 3. 4. 2 条的条文说明已明确应按刚性《抗规》表 3. 4. 2 -1 规定: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 ,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112 倍为扭转不规则。扭转不规则结构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应计及扭转影响。《高规》第3. 3. 3 条规定:“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抗规》第 5. 2. 3 条第 1 款规定:“规则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时,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 2 个边榀其地震作用效应应乘以增大系……”因此,在应用软件验算位移比时,总是要考虑偶然偏心。一般偶偏心对位移比的影响还比较明显。《高规》第 4. 6. 3 条规定:层间位移角的计算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因此,程序操作时应分 2 次进行。

5.结构整体性能控制

1)位移控制:新高规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3倍。

2)周期控制:新高规的4.3.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0。

3)层刚度比控制:新抗震规范附录E2.1规定,筒体结构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新高规的4.4.3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临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新高规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新高规的10.2.6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应符合高规附录D的规定。

4)、框剪结构中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计算;新抗震规范第6.1.3条、高规8.1.3条规定,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柱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采用。

6.结构构件设计计算

1)柱轴压比计算:新抗震规范6.3.7条、高规的6.4.2条和混凝土规范的11.4.16条,都规定了柱轴压比的限值,并规定建造于IV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降低。柱轴压比指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可不进行地震计算的结构,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

2)剪力墙轴压比计算:新抗震规范6.4.6条、高规的7.2.14条和混凝土规范的11.7.13条,都规定了剪力墙轴压比的限值。目前新规范程序给出各个墙肢的轴压比。

3)剪力墙强区:底部加新抗震规范和新高规对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定义略有不同,分别定义如下:新抗震规范6.1.10条规定,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上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l/8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其它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二层高度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新高规的7.1.9条规定,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l/8和底部二层高度二者的较大值,当剪力墙高度超过150m时,其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10。新高规的10.2.5条规定,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可取框支层加上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墙肢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

4)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新高规的7.2.15条规定,抗震设计时,一、二级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及以上一层的墙肢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一、二级剪力墙的其它部位以及三、四级和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墙肢均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5结论

相比操纵性强的PKPM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合理的选择教学主要内容,运用综合的考试考核方式,掌握计算机帮助设计的真本事,努力应用好PKPM结构设计,协助工程建设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娜,靳元峻。PKPM建筑结构设计软件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5):46—47.

高二数学期中总结范文 篇七

一、常规管理,重在落实;常抓不懈,效果突出。

本学期在原来基础上,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增强反馈。

一方面:加强课堂常规管理。做到每节课都检查课堂纪律,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而且对课堂检查进行及时反馈。反馈方式1,每半个月对一轮的课堂以班级为单位,将减分情况和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为校长在班主任会上进行的总结和点评准备了第一手数据。反馈方式2,将检查问题及时反馈给年级主任、班主任和相关任课教师。所以,从年级主任到班主任、任课老师都很重视,各班学生也很重视,保证了良好的课堂纪律。尤其是第三节晚自习初二、初三年级的课堂秩序有质的变化,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反馈及时,引起值班老师的高度重视,他们巡视认真,教育到位。从四月份三位年级主任上岗,他们很快投入状态,对年级的全方位管理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尤其徐洪祺老师在初二二班的课堂管理方面卓有成效。

另一方面:解决了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对大屏幕教室、微机室的公务保护和卫生维护。每个班的安全委员上课前到教务处领取《教学设施使用报告单》,课前、课后由安全委员协助任课教师检查教学设施情况,监督上个班,提醒本班,凡出现问题的在本班或上个班进行量化减分。初一一班开始连续减分,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有了变化,没有再减分。公务的维护很好。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三方面:从本学期开始,初一、初二年级建立文化墙,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由教务处组织,坚持检查量化,每一期都有主题,较好的发挥了教育作用。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有事做,有兴趣做,为了本班的荣誉愿意做。初一年级比较重视,初一三班的质量高,版面和谐统一。初二年级班主任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五月份运动会举行之后,由于有期中考试和运动会等大量素材,初二年级的文化墙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六月份的文化墙,初二四班以期末考试动员和感恩学校为主题,思想鲜明,教育意义深刻。

二、有效组织教学教研工作。

本学期的教学教研活动是:学洋思,学永威,听课、评课,学生学习效果有了明显变化。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开学至三月中旬是推门课。

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所听课程共同学习河南沁阳永威学校材料,共同探讨。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学生学会什么”的问题,“怎样学”的问题,“老师明确掌握学生是否学会”的问题。

第二阶段:从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是赛课阶段。

人人参与,经过近一个月的赛课,评课,老师们有了很大提高。依据评分标准得分如下:

80分以上的有7人,60--70分以上的有5人,70—80分以上的有10人。通过赛课更坚信:教学基本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教师的基本功过硬,就能够驾驭教材,驾驭课堂,就能准确把握知识点,有效突破难点、有效学习重点。老师们对“学习目标”、“自学指导”有了观念上的变化和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尝到了甜头。

第三阶段:从五月下旬到六月中旬为研讨展示课。

老师们精心准备,学生学习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而且老师们的教学手段呈现多样化,对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学生活动进行了大胆尝试,且能够根据课堂情况进行调整,重视课堂的实效性。

各教研组的特点:英语、语文组优势:采取小组活动,量化计分等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性。数学、理化生组:老师大量的时间在学生中“帮助、辅导”学生,解决一层问题,再解决一层问题,不仅是堂堂清,而且是层层清。史地政组:在赛课阶段面临如何把知识点转化为应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在展示阶段米慧娟老师课上有了比较大的进步,教学效果突出。

每个阶段都认真组织学习和评课,每次评课都是一次深入的探讨。贾校长每次亲自参加,她作为教育专家,为老师们提出了很多非常有见地的建议,老师们受益匪浅。 相关专题:第二学期工作总结教务处工作总结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三、本学期教学成绩突出、教学活动形式多样。

本学期组织中考、高考、会考;期中、毕业班模拟、期末考试;三、五月考等各级各类考试合计十次。每次考试教务处都认真、科学的组织安排,严格考试中出卷、阅卷、评卷等过程管理。在考场设置、考生编座、监考等每一个环节中正规化,和中考、高考接轨。统一出卷,统一登分,考后都有成绩统计分析,及时召开各级各类教师会议,寻找问题,商量应对措施,要求教师及时讲评,对学生实行个别面谈,帮助学生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这样一来,既严肃了考纪,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又训练了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应试心理。每次考试都有总结表彰大会,对成绩优异和取得进步的同学颁发奖状进行鼓励。初一、初二年级的表彰会共进行了四次,让学生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形成“学习最重要”的舆论氛围。

在四月份期中考试,我校初中部取得了突出成绩。

初一年级刘博、丁萌萌同学在区名列第一、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1)

以下内容与本文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

查看更多>>

初一年级的重点班,七科三率21项有17项名列区第一,达标率是81%,英语特色班,21项有16项达标,达标率是76.2%。初一的政治、语文、生物达标率较高,分别为:政治,达标率是100%,语文,12项11项达标,达标率是91.7%;初一生物,达标率是91.7%。

初二年级英语特色班八科24项有20项在区名列第一,达标率是83.3%,初二、三班进步很大,达标率是79.2%。

初三全市模拟考试文综、理综成绩突出,北市区排名第一。英语特色班三班的数学、文综、理综成绩突出。二模中,全年级的整体成绩提高,总分平均分名列区第二。

期末考试成绩与期中相比,大部分学科又有了提高。其中初一、初二年级达标率为100%的有7位老师。达标率最高的是初二四班,除了地理优秀率为第三,其他各科均为区第一名。初一三班、四班达标率分别是90.5%。,各班达标率都有提高。

期末考试中,初一年级总分平均分为573.48分,北市区第一名,高出第二名18.46分;初二年级总分平均分为651.87分,北市区第一名,高出第二名35.41分。初一年级丁萌萌、聂玉洋、刘博三位同学成绩优异,总分分别在区名列前茅。

《保定晚报》2010年7月9日记者唐靖茹报道:在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全市统测中,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均以绝对优势夺得市区第一,十多年来扎实而严谨的办学历程,已将保定东方双语学校打磨成一颗具有国际化气魄的教育“明珠”——一所国际化学校在古城崛起。

成绩的取得与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是息息相关的。初一年级坚持每天中午加半小时的午自习,四位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张丽丽老师中间接的二班和四班的英语课,为了让学生们提高成绩,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为学生补课,学生英语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还有冯艳茹、杨占全等很多老师利用中午或回宿舍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辅导课程。初二一班自觉上好午自习。

初二四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强,学习主动性高。在班主任的科学管理下,每天中午,第三节晚自习都能自主学习,学习效率高。

老师们采取了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激励、鞭策学生学习。初一年级的语文、英语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走在了前面,这些老师做了很多有效地探索和尝试,产生一定的效果。

本届初一有刘博、丁萌萌、聂玉洋等一大批很有实力的学生。为了提高优秀生的综合素质,初一年级本学期组建了“向保定市前一百名冲刺”提高班。利用活动课时间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的提高课,目前有43名同学入选。这项活动受到家长的广泛欢迎。

语文教研组每次大考有一本作文专辑,学生自己设计封面,而且参加了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初一一班李倩文、初一三班聂玉洋、杨颖、初二一班张苗、初二四班董文伟、李松六名同学荣获铜奖。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励学生拿起手中的笔记录成长历程。

为了鼓励先进,督促后进,我校于暑假放假日举行2010-2010学年度奖学金颁发仪式。初中共有30人荣获奖学金,初一年级获得年级一、二、三等奖学金的同学分别是丁萌萌、聂玉洋、刘博;初二年级获得年级一、二、三等学金奖的同学分别是孔还庆、董文伟、杨碧兰;另外韩笑、杨柳等24人分别获得班级一、二、三等奖学金。高中有6人获得班级奖学金,他们是高二综合班李同乐、刘亚楠、高源,高二美术班马威、赵丽娜、安静。奖学金的颁发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烘托“谁学习最棒,谁进步最大,谁最光荣”的学校氛围。阿克毛、巴哈顿两位俄罗斯留学生分别获得成绩优秀奖和热爱集体奖。两位留学生也异常激动。 相关专题:第二学期工作总结教务处工作总结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学习。

推门课阶段,对于青年教师,听课之后立即评课,逐字逐段学习相关的材料,交流体会,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之后再听,再评,通过反复的听评课,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管理组织能力在不断提高。如:冯艳茹老师、张立老师、杨占全老师等。

市教科所和区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和统一评卷等活动,我校老师积极参加。六月初,教务处把市教科所语文组两位语文教研员请到学校,为全体语文老师分析今年的中考形势,指导教学方式,为语文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的培训课。

六月份,各教研组推出五节展示研讨课,当时没有上课的全体老师参加听课。目的就是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五、本学期,初中教师教学业务档案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性提高。

教师业务档案的完善,是教学管理精细化的直观体现。考核内容的丰富性避免了内容单一带来的偏颇;根据统一标准进行的量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通过增加检查次数,克服偶然性带来的不平等因素,从而使各项数据公平、公正、合理。这些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变压力为动力。真正爱岗敬业,成绩优秀的老师凸显出来。

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仍需要加强。学生活动的有效方式还需探讨,有的班级学生有睡觉、趴桌等现象,个别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 (2) 以下内容与本文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

查看更多>>

2、教研组、备课组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活动还要落到实处。

3、,部分学科的考试成绩与期望值相比差距较大,还需进一步加强。

4、微机老师经过与联通的多次沟通,下学期对全校各部门的网络使用情况还需加强监控和管理。马庚明、张珊老师对联通建议“重新铺设一条光线线路到综合楼,以解决旧线路网络不稳定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认为此建议可行,可在搬迁机房时一并实施。

高二数学期中总结范文 篇八

关键词:生育政策调整;人口预测;人口结构

中图分类号:C9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7)01-0089-08

收稿日期:20160405DOI:10.13968/ki.1009-9107.2017.01.13

基金项目:安徽大学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2014年度公开招标课题(ADNY201415)

作者简介:马芒(1957-),男,安徽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经济学。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广泛实施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迅速下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经从1987年的23.33‰、16.61‰降至2013年的12.08‰和4.92‰,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规模得到迅速控制,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然而,在该政策执行30多年后,中国人口结构失衡问题逐步显现,2010年“六普”数据显示出生性别比高达117.95,且持续偏高态势明显;由于出生人口锐减,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占比升至9.7%,年轻人口亏损加重,人口的结构性矛盾已经严重威胁着国家的人口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强制“一孩化”政策带来的人口后果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思考,王金营等认为需放宽二胎政策,严格控制三胎[1];翟振武认为应当审慎、分阶段、分步骤、分区域逐步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不能踩急刹车[2]。基于我国的人口发展现实和学者的理论观点,国家将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作为国家政策改革的重中之重,2013年、2015年相继通过“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的调整方案,并逐步执行。

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必然会改变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由于目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时间不长,学者们主要通过人口预测对生育政策调整的人口效应进行分析。孟令国等采用人口-发展-环境模型(PDE)在“六普”数据的基础上对我国2015-2050年人口结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3];阮雅婕借助AnyLogic7.0、SPSS等软件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对“单独二孩”和“完全放开”两种政策下我国的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变化进行预测[4];翟振武等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通过推算2012年独生子女规模对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学后果进行了分析[5];易富贤等利用队列组元方法对人口政策调整后中国2015-2080年的人口形势进行了展望[6];乔晓春利用“六普”数据和国家卫计委的生育意愿抽查数据,采用队列分要素方法以及PADISINT人口预测软件进行未来人口预测[7];袁磊等通过设定总和生育率(TFR)在1.1~2.1的6个方案来预测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情况[8]。不难发现,人口预测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涵盖的人口预测方法主要有数学模型方法、数据统计推算方法和人口学方法,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由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时间较短,多数研究基本还只关注到“单独二孩”生育政策实施对人口结构的影响,且部分研究在利用模型进行人口预测时设定的参数并不完备,或设定的生育率值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出生育政策调整的变化,估计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全国层面的人口预测居多,而关于生育政策调整对农村人口结构影响的研究则是寥寥无几,也就没有将人口迁移、人口城镇化等因素引入人口预测模型当中。

已有研究的不足给本文的研究留下了空间,本文设定三种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方案,依据队列分要素法的基本原理建立农村人口预测模型,并测算出不同方案下的生育、死亡、迁移等参数,以对2014-2035年农村人口结构发展形势进行预测。“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的调整政策是计划生育政策不断完善的重要步骤,在政策调整初期进行农村人口结构的初步预测,既能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初步评估,为未来继续完善生育政策提供理论指导,也能为农村地区做好教育、医疗、养老等各方面的准备提供一个参考,以规避未来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风险,保证生育政策调整后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及可持续发展。

一、生育政策调整方案

鉴于国家在2014年和2016年开始执行“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的生育政策,本文的预测区间设定为2014―2035年,时间范围具有一定的政策敏感性,且因政策调整而新增加的“二孩”到2035年会陆续进入劳动力市场,也能够反映生育政策调整的人口结构效应。

生育政策的调整实质就是生育率的调整,本文将政策调整与妇女生育水平的波动联系起来,以确定生育政策调整后不同生育水平下的人口发展状态。根据2000年的“五普”数据、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数据以及2010年的“六普”数据,2000年、2005年、2010年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22、1.33和1.18,农村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43、1.64和1.44,农村的总和生育率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2~0.3个百分点。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在2007年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全国总和生育率应该保持在1.8左右。翟振武认为受“单独二孩”政策的影响,我国总和生育率可能会回升到1.8,但不会超过2.0,且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带来的妇女时期生育水平的波动也只是暂时的,在数年内将会回落稳定,维持在1.8左右[8]。此外,由于我国人口总量基数较大,受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在人口数量达到峰值前完全放开生育限制使生育率超过2.1的更替水平是不可行的,因此,生育政策调整后,全国的总和生育率会维持在1.8左右,而农村则为2.0~2.1。

结合近年来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变动的实际,设定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三种方案及各方案下的总和生育率走势。由于本文以2010年数据为基期数据,2010-2013年的生育政策及总和生育率保持2010年的不变,2014-2035年的生育政策实行三种方案,总和生育率也依据生育政策调整而发生变动,具体设定如下:

方案一:假设在预测期内,保持2010年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继续维持低生育水平。由此,可以假定2010-2035年间生育率的变化幅度较小,并且远低于更替水平,可以设定2035年农村的总和生育率为1.60。设定方案一主要考虑到目前政策调整的时间较短,可以作为参照方案来反映政策调整后农村未来的人口发展变化。

方案二:若在2014年实行“单独二孩”政策,在2020年全面放开二孩。生育率分为3个区间,2010-2013年维持方案一的生育率不变,2014-2020年农村总和生育率会有所提升,而2020-2035年后进一步升高,并逐步稳定。从而可以设定农村的总和生育率在2020年上升至1.8,全面放开二孩后,逐步提升到2035年的2.0,并稳定。

方案三:若在2014年实行“单独二孩”政策,在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即当前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方案。2010-2013保持“一孩政策”生育率不变,2014-2015保持“单独二孩”生育率一致,2016年以后总和生育率迅速提升,农村总和生育率在2020年会逐步达到2.0,并在2035年达到2.1的更替水平。

由此,得到三种方案下农村总和生育率在2014-2035年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三、模型参数设定

(一)生育模式

生育模式为15~49岁各年龄组妇女的生育率。本文假设在预测期内生育系数即15~49岁各年龄组育龄妇女生育率占总和生育率的比例是稳定的,因此,总和生育率的变化所引起的各年龄组育龄妇女生育率的变动趋势是相同的。生育系数的具体公式可以表示为:

gi,t=bi,t TFRt i∈[15,49](9)

将(9)式变形,则有:bi,t=gi,t×TFRt i∈[15,49](10)

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中15~49岁各年龄的育龄妇女生育率为基准,根据(9)式测算出生育系数,进而根据已设定的总和生育率变动趋势和(10)式来估算出2014-2035年农村15~49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

(二)出生性别比

与我国有相似历史文化背景的韩国,在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80年代中后期出生性别比开始超出107,1990年达到最高,为116.5。随后,在1996年韩国政府取消了控制人口数量的生育政策并鼓励生育,但出生性别比仍然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理,在2007年才逐步恢复平衡,韩国用了27年的时间让出生性别比从最高恢复到正常,降低10个比值左右[9]。根据经验事实可以发现,即使全面放开二孩,甚至完全放开生育,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也无法很快消除,恢复性别结构平衡的关键在于综合治理。

据此,本文设定在2035年,方案一的出生性别比达到107,方案二的出生性别比为108,方案三则为109。而根据2000、2005、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或抽查数据,全国出生性别比分别为117.79、118.88、117.96,农村为119.30、121.20、119.09,出生性别比下降速度较缓,尤其是农村地区,并且按照出生性别比的发展趋势,农村出生性别比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个比值左右。据此,设定在2035年方案一、二、三中的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9、109.5、110,中间年份按逐步下降趋势进行线性插值(见表1)。

(三)死亡参数

1.平均预期寿命。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1岁一组的分性别分年龄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编制出2010年农村人口完全生命表,得到农村地区0岁人口的预期寿命为75.84岁,其中男性人口预期寿命73.18岁,女性人口预期寿命78.50岁。以此为基础,结合联合国期望寿命增加值预测方案,对我国农村地区分性别0岁预期寿命的变动趋势进行推测,但由于其给出的是每5年的增长值,其他年份的预期寿命则通过线性内插法获得(见表2)。由于人口预期寿命与计划生政策调整的联系甚微,最终假设三种生育政策方案的平均预期寿命一致。

2.死亡模式。未来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会逐步提升,但不同年龄人口的死亡水平肯定不同,其变化趋势或下降程度也不相同,这就形成了一个地区的人口死亡模式。人口学家通过大量的人口数据发现相邻年龄组的死亡概率之间以及不同人口的同一年龄组的死亡概率之间存在着规律的联系,据此编制出模型生命表,主要包括联合国模型生命表、科尔和德曼区域模型生命表、莱德曼模型生命表等,而我国比较适用于联合国模型生命表中的一般模式。本文根据联合国模型生命表一般模式中各年龄性别死亡概率与预期寿命之间的经验关系,测算出上述相应预期寿命下的年龄性别死亡概率,一般来讲,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越高,则其各年龄的死亡概率会随之下降。

(四)迁移参数

1.迁移水平。陈彦光研究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过程呈“S”型曲线,可以运用Logistic模型对城镇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索[1]。为此,本文基于《中国统计年鉴》的2000-2013年城镇化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预测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Logistic模型的表达式为:

U=A1+ea・b・t (11)

式(11)中,U表示城镇化水平;A表示城镇化发展极限值;a表示积分常数;b表示增长参数;t表示时间。为便于确定模型回归参数,令a=lnA・c,b=lnd,其中c为模型回归结果中的常数,d为系数。

则有:U=A1+A・c・elnd・t (12)

本文参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城镇化-前景战略与政策(2010)》的预测数据,设定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极限值A为80%。借助SPSS软件中的Logistic曲线估计方法,进行参数c和d的估计以及未来人口城镇化水平的预测。模型估计结果为:

U=801+222.4・eln0.933・t (13)

据此,可计算得2014-2035年城镇化率变化趋势,见表3。

2.迁移模式。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会直接影响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也会对农村的人口生育水平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在对农村人口的预测时需要对城镇化过程中的城镇化模式即分性别、年龄的人口迁移率进行测算。

本文以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分城乡、分性别、分年龄的人口数据为基础,参照王金营提出的“乡-城”人口转移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1]对分性别“乡-城”转移人口年龄别转移率进行了测算,结果如图2所示。鉴于预测时间较短,本文假定各年龄组乡城迁移人数占乡城迁移总数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在预测期内保持2010年的分性别年龄别乡城人口转移率不变。

四、人口预测结果及分析

(一)人口总量预测结果分析

不论是“单独二孩”还是“全面二孩”的生育政策调整,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妇女二孩生育能力的累积释放,从而增加出生人口数量和人口总量。根据上述预测模型和参数值,可以测算出三种方案下2014-2035年农村出生人口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

结果显示:在预测期内,方案一中农村的出生人口规模会持续下降,而方案二、方案三的出生人口数会出现阶段性增加,然后平缓下降。在2021年,三种方案的出生人口数出现最大差值,分别为658.89万人、790.40万人和879.22万人,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要比政策不变多出生220.33万人。但是由于育龄妇女人数的下降和农村居民生育意愿的变化,2016年“全面二孩”的实施并不会带来农村出生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在2021年达到生育峰值后,预测期内农村的出生人口规模开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因此不会给农村地区造成人口压力,且出生人口增加的人口效果是长期的,能使人口发展更加符合人口发展自身的规律,有利于农村人口结构的长期均衡。

出生人口规模的变化必然会导致人口总量的变化,在维持2010年严格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的方案一中,农村人口总量在2027年达到最高值,为67 384.97万人,之后便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在2035年为66 913.06万人。而生育政策调整后,农村人口总量在预测期内均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且因生育政策调整时间和幅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方案二的预测结果显示,农村人口总量在2035年将增至69 304.49万人,方案三中2035年的农村人口总量为70 371.10万人,比方案二多1 066.61万人(见表4)。可见,生育政策的调整能够在预测期内扭转严格计划生育政策下农村人口日益衰减的趋势,促进农村人口总量的增加。

(二)人口结构演变趋势分析

方案一中,农村0~14岁的少年儿童比重从2014年降至2035年的13.54%,变化率为-4.5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则迅速上升,2035年达到24.08%,变化率为-12.26%,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态势严重,且进程加快。方案二中,2014-2035年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的变化幅度稍小,变化率为-2.08%,2035年为15.9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则上升至23.24%,变化率为-11.42%,人口的老龄化进程有所缓解,但依旧严重。方案三中,2014-2035年0~14岁少儿人口比重的变化率为-1.02%,2035年为17.05%,下降幅度最小,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上升至22.89%,变化率为-11.07%,人口结构较方案一、二又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见表5)。

图4~7的人口结构金字塔直观地显示出2010年和2035年三种方案下的人口结构状态。2010年,少儿人口要明显少于劳动人口,金字塔呈现出中间宽上下窄的“中”字形态,显现出农村未来劳动力人口的缩减以及人口日趋老化的态势(见图4)。方案一中,相比2010年,2035年人口金字塔中间突出的部分已经逐步上移,上端变宽,底端变窄,人口金字塔逐渐呈现出“倒三角”形态,意味着2035年农村少儿人口的进一步减少,老年人口进一步增加,人口结构严重老化,整个人口发展呈衰退趋势(见图5)。方案二中,2035年的人口金字塔底端要比方案一的人口金字塔宽,表示少儿人口数较方案一有所增加,各年龄的人口数也变得较为均衡,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得到缓解(见图6)。方案三中,2035年少儿人口数量较其他方案有了更大的提升,人口金字塔底端进一步变宽,且上端和低端的宽度较为一致,上端在塔尖处才渐渐收缩,人口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人口发展变得更加稳定(见图7)。

但由于人们生育意愿的转变,生育率已经难以恢复到较高水平,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出,以及农村人口的机械性老化,三种方案下,农村65岁以及上的老年人口均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生育政策的放宽并不能扭转或遏止农村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的局面,农村的人口结构问题依旧日益严峻。

参考文献:

[1] 王金营,赵贝宁。 论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与调整――基于公共政策视角[J].人口学刊,2012(4):8189.

[2]翟振武,赵梦晗。 “单独二孩”政策的前因与后果[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4(3):1012.

[3]孟令国,李超令,胡广。 基于PDE模型的中国人口结构预测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132141.

[4]阮雅婕,司晓悦,宋丽滢,等。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单独二孩”政策仿真研究[J].人口学刊,2015(5):517.

[5]翟振武,张现苓,靳永爱。 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学后果分析[J].人口研究,2014(2):317.

[6]易富贤,苏剑。 从单独二孩实践看生育意愿和人口政策 2015-2080年中国人口形势展望[J].中国发展观察,2014(12):5874.

[7]乔晓春。 “单独二孩”政策下新增人口测算方法及监测系统构建[J].人口与发展,2014(1):212.

[8]袁磊,王冬冬,尹玉琳。 “单独二孩”背景下生育率假设、人口演进与劳动力供给[J].经济体制改革,2015(3):194200.

[9]李海荣。 韩国性别比失衡治理探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7479.

高二数学期中总结范文 篇九

总结要求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弄虚作假的总结对个人、事业、单位、国家都是没有好处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三数学教师工作总结,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高三数学教师工作总结1

在本学期中,本人担任了高三(23)班和(2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还记得当初学校通知我连任高三的时候,觉得压力还是挺大的。作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高考的把握始终不够。特别又是高三(23)和(24)班都是文科班,学生的基础普遍是偏差的。高考数学试卷的特点是难度大,区分度大,高考所占权重大,数学也是高三学生最重视的学科。高三数学的教学直接关系着考生高考的成绩,数学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下面是我对这学期的具体做法与体会。

一。时间进度的安排。

在高一、高二时完成了整个高中数学的新课教学工作,所以高三从前一年的7月就开始复习,这样的安排是完全合理的,我们第一遍复习用了高三的整个第一学期,应该是比较充分的,效果也比较显著的。第二学期前一个月作专题复习,主要是知识专题,实际上是第二遍的知识的复习,是对前一学期第一轮复习的补充与提高。从第二学期刚开学时的第一次考试和一个月后全市第一次模拟的考试成绩对比来看进步是显著的。4月初第一次模拟考试后我们安排做综合练习,我们安排就做前一年即2009年的高考数学试卷,这也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最后一个月,从四月底到五月中有2到3周的时间,这段时间很关键,我们安排解答题的专门练习,针对高考要考的6道解答题我们分6个单元做练习,分别为①三角函数,②概率统计,③立体几何,④解析几何,⑤数列不等式,⑥导数及其应用。该部分的习题的都是自己组卷,这样针对性较强,难度适当,学生反映也较好。最后在学生自主复习的两周,学生自主复习时我们要求学生做一些做今年当年的模拟试题,主要是今年安徽省省各地市的模拟试卷,这些试题的水平比较高,高考的方向掌握的比较准,难度不大,正适合这时的需要。

二。复习一定要把握好高考的方向。

我省的高考命题水平逐年提升,质量逐年提高。而他们命题的样板就是前一年考试中心的试卷,他们也在努力学习考试中心的命题思想,所以只要充分研读前一二年考试中心的试卷就能摸准当年高考命题的脉搏。实际情况也是如此,高考试卷的型式:21道试题,10道选择题,5道填空题,6道解答题,各题的得分比例都与去年的考试中心的命题试卷雷同。各章考查知识点在试卷中的比率与6个解答题的考查方向,都与去年考试中心的试卷的相似。我就是以这样的思想来指导高考复习。也就是说以去年的考试中心的6道解答题主要考查方向是我们复习的主攻方向。

三。重点内容重点复习。

前面已经提到6个解答题是我们高考复习的重点,所以尤其要重点复习,在第一轮复习时,函数部分不要花费过多时间,集合与简易逻辑,向量部分,连续与极限,统计部分都不是重点,不必做过多过难的题。在第二年的5月份,也就是高考的最后阶段,这时的时间最宝贵,我们针对高考的6个解答题安排了6个专题复习。现在看这样的安排是完全正确的。在具体复习中教师要对习题试题进行指导性的选择。

在过去这一学期里,我们努力了,我们奋斗了,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工作成绩得到了学校的肯定。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以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无限负责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建设多作贡献。

高三数学教师工作总结2

回顾高三复习的全过程,总结经验与教训,我们得到以下的点滴感悟,以期对未来的高三复习提供借鉴。

注重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健康的复习空间是成功复习的基础

教育改革的首要目的就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高三数学教学当然也不例外。

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实行分层教学。进入高三,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努力学习,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考取一个理想大学的美好愿望。这是我们高考复习成功的有利因素。如何因势利导,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要关爱学生,了解学生,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分层次要求,分层设置问题。在课堂上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每天的学习都有所感悟。这样就会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

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数学学学习中,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心理素质是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注意学生的心理调节,是高考复习的重要环节。

首先应注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心理的耐压力。由于数学的抽象性,数学的学习会经常伴随着困难,数学为磨练意志,提高耐挫力提供绝好的平台。在高三数学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教育学生勇于面对失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轻易解答,而是要帮助他们探索。同时要淡漠学生的考试成绩,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只有经历磨练,才会真正体会成功的快乐,自信心才会得到加强。这有易于提高考生的心理应变能力。

其次是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在钻研数学中品质得到发展与健全。高考的另一个重点则是对学生严谨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考察。所以在高三数学复习中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注重“双基”教学,夯实基础是成功复习的保证

重视课本,狠抓基础知识的教学,建构学生的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数学基础知识是培养能力、提高数学素质的载体,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纵观高考试题,许多试题源于课本,是课本例题、习题的组合、加工和拓展,充分表现出课本教材的基本作用。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是成功复习保证。

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确保学生能力水平的发挥。高考数学命题注重能力立意,数学的核心能力是思维能力,它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和运算求解等诸多方面。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们力争做到精讲题,练得法,重过程,讲到位。选题要注意典型性、目的性、针对性。训练题不在“多”而在“精”。要精选一些在多个知识层面交汇且综合性较高的题型进行训练,注重解题过程,通过解题搞清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破解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在不同情景下的知识迁移能力。

以上是我的工作总结和点滴体会,希望能给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

高三数学教师工作总结3

这是我第一年任教高三年级,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深知肩上的责任,一直以来我努力的工作学习,我以及我们数学备课组经常积极交流,团结协作,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有效的进行改正,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些教学方案。由于工作比较有成效,所以在今年的高考中,我校考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想这与校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重视是分不开的,为我们高三教学工作提供了准确的,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当然这也与我们高三数学组全体教师的团结协作和奋力拼搏是分不开的。回顾一年的教学工作,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发现了不足之处。下面就我上学期的具体做法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总结如下:

一、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新的高考形势下,高三数学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去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针对这一问题备课组在学校和年级部的领导下,在姚老师和高老师以及笪老师的的具体指导下,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集体备课,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几位数学老师团结协作,发挥集体力量。高三数学备课组,在资料的征订,测试题的命题,改卷中发现的问题交流,学生学习数学的状态等方面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各班实际情况,既有"学生容易错误"地方的交流又有典型例子的讨论,既有课例的探讨又有信息的交流。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有我们探讨,争议,交流的声音。集体备课后,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和重新精心备课,这样,总体上,集体备课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和统一了教学进度,对于各位教师来讲,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材施教。

二、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复习,立足课本,夯实基础。复习时要求全面周到,注重教材的科学体系,打好"双基",准确掌握考试内容,做到复习不超纲,不做无用功,使复习更有针对性,细心推敲对高考内容四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那些内容是要求了解的,那些内容是要求理解的,那些内容是要求掌握的,那些内容是要求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的;细心推敲要考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展现教师的分析思维,还要充分展现学生的思考思维,把教学活动体现为思维活动;同时还适当增加难度,教学起点总体要高,注重提优补差,新高考将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适当增加教学的难度,为更多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有利于优秀的学生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差生充分利用辅导课的时间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他们勇于迎接挑战,不断挖掘潜力,限度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三、因材施教,全面提高

我今年带得是一个文科,一个理科班。因此学生的整体情况不一样,同一班级的学生,层次差别也较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又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这样,对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课后的辅导的内容也就因人而异,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上也要分层次,基础题一般由学生来做,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把知识点扩展开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的布置,既有全体学生的必做题也有针对较强能力的学生的思考题,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辅导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掌握学情,做到有的放矢。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堂容量,提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做到了有的放矢,让每一位同学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收益。

四、优化练习,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首先,练习题要精选,题量要适度,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练习要全批全改,做好学生的错题统计,对于错的较多的题目,找出错的原因。练习的讲评是高三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的讲评要科学化,要注重教学的效果,不该讲的就不讲,该点拨的要点拨,该讲的内容一定要讲透;对于典型问题,要让学生板演,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多做练习,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加强应试指导,培养非智力因素

充分利用每一次练习,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对选择题,填空题,要注意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经,要力争"保准求快",对解答题要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减少无谓失分,指导学生经常总结临场时的审题答题顺序,技巧,总结考前和考场上心理调节的做法与经验,力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和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纠正不良的答题习惯,优化答题策略,强化一些注意事项。注重"三点",培养学习习惯。高三复习注意到低起点,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时,还注重抓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信息点,易错点,得分点,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养成规范作答,不容失分的习惯。

以上是我们备课组在上学期的一些具体做法,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一些有益的经验。

高三数学教师工作总结4

新年将至,一学期就要过去,因为带的是高三学生,真正觉得紧张忙碌。总体看,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我校“两课七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大学生自主和探究的步伐,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方面

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不迟到早退,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和活动,并认真做好笔记,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标准,学习其新的教学理念,使自己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新形势。在教学中,我始终能以满腔的热情去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不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使他们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

我担任高三文科数学教学,文科生普遍数学能力差。为此,我平时认真备课,努力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班级中成绩较好的学生,我尽量出一些思考题,以便他们积极思维,开拓他们的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对于差生,我从不气馁,总是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课余时间,耐心的帮他们补课,不厌其烦地教,鼓励学生不懂就问,端正其学习态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教学中,遇到难题,我总是及时的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学习其优秀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始终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形成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学生知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向45分钟要效益;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总之今年我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今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励,把工作搞得更好。

高三数学教师工作总结5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与班主任团结合作,结合本班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出勤出力,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指导思想。

教材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认真备好课,突出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三、注重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四、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认真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二数学期中总结范文 篇十

摘 要 本文利用1978-2007年湖南省的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商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数据建立起无约束VAR模型,并通过Granger非因果性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等分析手段,实证分析了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对湖南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结论认为湖南的经济增长是投资拉动型,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小。

关键词经济增长 投资 消费 无约束VAR模型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总体势态,但同时涌现出的“高投资低消费”等一系列结构性问题也十分严重。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投资、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刘向农(2002)认为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但要保证经济增长的质量并保持今后经济长期、快速、健康发展,仅仅依靠投资的增长是不够的,还必须要保证消费需求的协调增长。卢中原(2003)通过对我国纵向数据和国际横向数据的分析比较,发现我国投资率上升和消费率的下降的趋势虽然逐渐缓和,但在国际比较中,投资率仍然偏高而消费率偏低,其中居民消费率偏低的程度更为明显。战明华、许月丽、宋洋(2006)在对Ramsey-Cass-Koopmans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对转轨时期中国经济在高投资、低消费的条件仍能保持高增长率的现象进行了解释,认为资本边际产出的非递减特征与渐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保证中国高投资、低消费条件下仍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增长的两个必要条件,而更新改造投资、非国有与集体投资占总投资比重以及政府的非消费性支出都是导致资本边际产出非递减的因素。贺铿(2006)在对我国宏观经济进行历史比较、国际比较和投资效率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在当前条件下,将我国投资率控制在30%-35%之间、消费率控制在60%-65%之间是合理的,这样在较长时间内GDP有可能保持8.5%左右的增速。根据统计年鉴,2008年我国投资率为43.5%,消费率为48.6%,这说明我国仍有对投资和消费进行结构调整的余地。邹卫星、房林(2008)从高积累的形成机制、高积累的循环加深机制和政府调控机制3个方面对中国投资消费失衡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表明中国投资消费失衡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由于整体经济一系列特征所共同决定的,其中最根本的特征就是资本在效用中权重过大。孙国锋、王家新(2008)在对1980-2006年江苏省宏观经济数据的分析中,发现消费对GDP的贡献及贡献率呈下降趋势,而投资对GDP的贡献及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投资的贡献率波动较大。这些基本符合之前学者的研究结论和中国的实际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的经济也持续快速增长,人均GDP从1978年的286元增加到2007年的14492元,增加了约50倍。另一方面,全省全社会固定投资、商品零售总额、对外进出口总额1978年分别为20.15亿元人民币、53.73亿元人民币和1.5918亿美元,到2007年增加到分别为4294.36亿元人民币、3356.49亿元人民币和96.8987亿美元,分别增加了约200倍、60倍和60倍。由此可见,湖南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可能存在投资和消费失衡的问题。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Granger非因果性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来进一步研究湖南省经济增长和投资、消费、进出口之间的关系。

二、数据选取和模型建立

(一)数据和指标选取

本文拟选取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商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四个指标来进行分析,并分别用GDPt、IVt、CSt和IEt来表示,均采用年度数据,选取的样本区间为1978-2007年。数据均来自于各年《湖南省统计年鉴》。进出口总额已根据每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换算成以人民币为单位。为消除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和避免因数据变化带来的剧烈波动,对各变量进行对数变换,分别记为LnGDPt、LnIVt、LnCSt和LnIEt。

(二)平稳性检验

在对时间序列进行计量分析时,首先要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否则直接对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将导致伪回归现象。本文采用ADF(Augment Dickey-Fuller)单位根检验来确定各变量的平稳性,方法如下:如果序列的ADF统计量大于某一显著水平(这里取5%)的临界值,则说明序列存在单位根,为非平稳序列。此时需要对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再对差分后的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如果序列仍为非平稳序列,则需要继续进行二阶差分。一般情况下,一个序列经过二次差分以后都能成为平稳序列。

关于进行单位根检验时截距项c、趋势项t和滞后阶数p的确定,我们遵循以下原则:原序列包含c和t,一次差分后的序列只包含c,二次差分后的序列既无c也无t;滞后阶数p的选取以AIC值和SC值最小为准则。根据以上原则对LnGDPt、LnIVt、LnCSt和LnIEt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1。

根据检验结果,我们发现LnGDPt、LnIVt、LnCSt和LnIEt均是非平稳的,他们的一阶差分中DLnIVt、DLnCSt和DLnIEt是平稳的,而LnGDPt的二阶差分D2LnGDPt是平稳的,由此我们得到LnIVt、LnCSt和LnIEt序列是一阶单整的,LnGDPt是二阶单整的,即LnIVt-I(1),LnCSt-I(1),LnIEt-I(1),LnGDPt-I(2)。由于各序列的单整阶数不同,因此它们无法协整,故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VAR模型的建立

利用平稳后的序列D2LnGDPt、DLnIVt、DLnCSt和DLnIEt建立无约束的VAR模型。根据滞后期长度选择准则确定滞后期为3,并判定模型中含有常数项,因此我们建立VAR(3)模型。对VAR(3)模型的残差进行JB正态性检验、LM自相关检验和White异方差检验,结果显示残差服从正态分布、无自相关、不存在异方差,且所有特征根根模的倒数都小于1,说明VAR(3)模型的结构是稳定的。故我们可以利用此模型进行Granger非因果性检验、脉冲响应和预测方差分解来分析投资、消费、进出口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三、模型分析

(一)Granger非因果性检验

为确定投资、消费、进出口与湖南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进行Granger非因果性检验。由于对非平稳的序列进行检验可能会产生虚假的因果关系,因此检验对象为D2LnGDPt、DLnIVt、DLnCSt和DLnIEt,也即建立VAR模型的序列。滞后期同模型一致为3,那么卡方分布的自由度为3,显著性水平取10%。检验结果见表2。

由结果看出,在10%显著性水平下,DLnIVt、DLnCSt、DLnIEt不能Granger引起D2LnGDPt的原假设均被拒绝,这说明在该显著性水平下,可以认为投资、消费、进出口均是湖南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这同时表明湖南的经济增长是“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的结果,这基本符合经济学一般原理和湖南省的实际情况。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投资、消费、进出口如何影响湖南经济增长以及三者对湖南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问题。

(二)脉冲响应函数

脉冲响应函数是用来衡量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其他变量短期和长期取值的影响轨迹,它能够比较直观地刻画出变量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及效应。图1给出了GDP对各变量冲击的响应。横轴代表追溯期数,这里取15,纵轴表示GDP对各个变量冲击的响应大小,横轴以上为正响应,以下为负响应,实线表示响应函数曲线,两条虚线代表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带。

图1-A表示GDP对来自自身冲击的响应,该响应在第一期达到正的最大,这是由于第一期GDP只受到来自自身的冲击,随后在第二期达到负的最大,之后在正负响应之间反复震荡,但震荡的幅度逐渐减小,最终趋于缓和。

图1-B表示GDP对来自投资冲击的响应,由于GDP第一期只受自身冲击影响,因此GDP对来自投资冲击的响应第一期为零,随后开始反复波动,并在第三期达到正的最大,在第五期达到负的最大,从第十期开始波动逐渐趋于平缓。总的来看,GDP对来自投资冲击的响应在短期内是比较剧烈的。

图1-C表示GDP对来自消费冲击的响应,同GDP对投资冲击的响应一样,GDP对消费冲击的响应第一期也为零,并在第二期达到负的最大,在第六期达到正的最大,随后基本趋于平稳。总的来看,GDP对来自消费冲击的响应虽然也在正负响应之间反复波动,但波动幅度较投资相比较小。

图1-D表示GDP对来自进出口冲击的响应,该响应在第一期为零,在第二期达到正的最大,随后小幅波动,并在第六期达到负的最大,之后响应逐渐减弱。GDP对来自进出口冲击的响应的剧烈程度介于投资和消费之间。

对四个图进行整体考察,我们发现,无论给哪一个变量一个冲击之后,GDP短期内均会在正响应和负相应之间频繁波动,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响应会逐渐弱化,最后基本趋于平缓。这说明短期内GDP对来自自身、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的反应是比较强烈的,但这种反应不具有长期效用。另外,从图中可以看到GDP对投资冲击的响应明显要强于对消费冲击的响应。这说明投资对GDP的影响程度可能比消费要高。

(三)预测方差分解

本文利用方差分解来分析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这里,预测的对象为GDP,影响因素为GDP自身、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追溯期取10,利用EViews处理的结果见表3。

从结果可以看出,GDP对其自身的解释程度第一期为100%,这是因为第一期GDP只受其自身影响,随后影响程度逐渐减小,最终稳定在40%左右。投资对GDP的贡献度第一期为0,随后逐渐增大,虽然中间有一期小幅降低,但总体趋势是不断增大的,且最终稳定在40%左右。消费对GDP的解释程度第一期为0,第二期增长至3%左右,随后基本保持此水平。进出口对GDP的贡献度第一期为0,第二期增长至12%左右,随后逐渐微弱减小,到第五期再次开始增长,第六期达到18%左右,之后基本维持该水平。

长期来看,对湖南经济的增长,其自身可以解释40%,投资也可以解释40%,进出口可以解释约17%,而消费仅能解释3%不到,这可以较充分地表明投资对湖南经济增长的影响远大于消费的影响。这个结果与前面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四、小结

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可以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湖南省的经济增长轨迹与我国的总体情况是一致的,即高速增长下的投资消费失衡,也即“高投资、低消费、高增速”。并且该趋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该结论与湖南省的实际情况以及之前学者的研究结论也是基本一致的。基于该结论,笔者认为未来湖南的经济发展战略应该遵循以下思路:投资上以优化投资结构为主,适当控制投资的总量规模,而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刺激消费,特别是刺激省内居民生活消费需求上,使得经济的增长能真正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刘向农。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协调增长。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2.

[2]卢中原。关于投资和消费若干比例关系的探讨。财贸经济。2003.4.

[3]战明华,许月丽,宋洋。转轨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条件及其转换路径:中国高投资、低消费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解释框架。世界经济。2006.8.

[4]贺铿。中国投资、消费比例与经济发展政策。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5.

[5]邹卫星,房林。为什么中国会发生投资消费失衡。管理世界。2008.12.

[6.]孙国锋,王家新。消费、投资、净出口与经济增长――基于江苏省数据的实证分析。财贸经济。2008.12.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上面的10篇高二数学期中总结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辽宁职业学院aic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