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教学案例反思范文大全推荐【优秀8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为了加深您对于教学案例反思的写作认知,下面快回答给大家整理了8篇教学案例反思范文大全推荐,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幼儿园教学反思案例 篇一

关键词:教育案例 反思能力 教研水平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4.019

随着幼儿园新《纲要》的颁布,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幼儿园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于是,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成为了当今我国幼儿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些年来,人们的关注点放置于如何建立“基于行动的幼儿园园本教研”着力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一年多来,通过承担市级课题“立足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本人认为教育教学案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方法,它不仅可以帮助老师领会《规程》、《纲要》的精神,而且能促进教师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一、案例—帮助教师领会《纲要》精神,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念,从而改进自己教育教学行为

近几年来,在贯彻新《纲要》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但是仍然存在实际的教育行为与先进理念脱节现象。就以“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这个案例为例,如《纲要》中提出:“要创设与幼儿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老师们已意识到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在开学初,许多幼儿园的老师总是提前一个星期到园,费劲心机地把班级布置的“称心如意”,有国画、有油画,有各种挂图,还有老师亲手制作精美的少数民族娃娃等等,班级布置绝对美观。开学初幼儿来到幼儿园看着老师的“佳作”眉开眼笑,但过了几天幼儿就视而不见了。大家知道,一个再好的玩具,如果不知其玩法,也如同废品一样。一个再好的环境,如果不会正确运用,也起不到真正的作用。幼儿园环境创设只是成了一种花俏的摆设,没有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这一案例在现实教育中实实存在,老师们也深有体会,但许多幼儿园的老师们总是重复犯同样的“错”。在期初幼儿园教学常规检查时,针对这一现象,我与老师们共同探讨:为什么这么“漂亮”的环境孩子会视而不见呢;为什么要创设环境;如何创设促进幼儿发展的环境。我举例 “地球妈妈”墙饰案例——老师为了使孩子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让孩子设计一幅保护环境的宣传画,孩子们经过商量用泡沫塑料做了一个立体的“地球妈妈”,并且剪出许多大树、小花和小鸟,贴在“地球妈妈”上说是保护地球妈妈。老师看到孩子有浓厚的兴趣,又提出一个新的主题:“地球妈妈生病了,我们应该怎样做?”启发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有关“地球妈妈”生病的原因和为地球妈妈治病的方法。家长纷纷带领孩子到大街上、公园里、小河边寻找有关资料,如河里各种漂浮物,小草被踩的惨状等等 ,并把资料编成了连环画,如照料受伤的小鸽子;不在墙上乱画等。通过案例研究,使老师们知道墙饰不断的丰富过程也就是幼儿不断收集、储存、整理、交流与分享环保信息的过程。老师们不仅要创设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而且应将环境视为课程。老师还应注意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环境的活动,真正帮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使老师领会环境创设的真正意义。

再如《纲要》中提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孩子、关注孩子、关注过程、认识和理解儿童的行为。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需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被我们的教师“丢失”了。为了让老师领会《纲要》精神。我选择了中班的一个音乐活动案例,这个音乐活动其中的一个目标是分别轻音、重音。游戏开始,幼儿随音乐围成一个圆圈,教师提出:“老师随音乐来敲鼓,你听到重音时,要举双手;听到轻音时,要举单手。举错的小朋友,每错一次,你的胸前的彩带就少一根。”随后,教师随音乐击鼓,一位女孩举错了,胸前的彩带被老师收走一根。第二轮开始,女孩又错了,胸前的彩带又被老师收走一根。第三轮开始了,女孩不再跟着老师一起做,而是双手捂着胸前的彩带,惟恐被老师收走。教师在活动前设计了“彩带”这一材料,目的是帮助教师了解每位幼儿对轻重音掌握的情况,而教师恰恰没有考虑孩子们的感受。孩子每做错一次,就会失去一根彩带。女孩那惟恐的神情告诉了我们什么?老师们分析案例后认为:设计这一材料时,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哪个小朋友做对了,老师给他贴上一根彩带来奖励,将“惩罚”变为“奖励”鼓励幼儿积极投入活动中去;只要关注每一个孩子,才能发现,了解每个孩子不同的发展需要;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每个个体的感受。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帮助老师们领会“尊重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发展需要”的重要性,从而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

二、案例—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大胆反思,从而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新课程改革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反思能力,而现实教育工作中老师反思能力有待于提高。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老师对于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形成习惯性的理解与机械性反应。教学活动随着课结束而结束,老师根本没有课后反思意识,造成他们的专业水平只是从经验少到经验多,专业水平难于提高。一个不懂的反思的老师,永远成不了名教师。由此可见作为一个教师学会反思很重要。为了让老师们学会反思,我利用幼教刊物上优秀的教学案例,组织老师反思,指导老师反思的方法和程序。如:反思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性,反思教师教育手段的适宜性及反思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有效性等等,这样使老师反思时有具体的目标。经过多次的教学案例研究分析,老师就会逐渐学会反思。

仅仅学会反思还是不够,还应当鼓励教师们大胆的反思,我在现场教学观摩课后的研讨活动反思中发现,有的教师对授课老师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时有所顾虑,认为这是揭别人短,不敢去反思去评价,针对这一情况,我先选择幼教刊物上的典型教育案例,组织老师进行交流、研讨,就可以解除教师们的顾虑,让他们可以大胆,毫无顾及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质疑。由刊物上的案例再过渡到实际的教学,让教师们懂得大胆反思不仅是帮助别人同时也是帮助自己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是促进幼儿的发展。从而也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三、案例—增进交流、研讨,从而提高教师教研水平

当前有些幼儿园教研活动常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幼儿园教研成了形式,教研活动是为了完成教研计划而开展的;二是教研研讨氛围不浓厚,主要表现在:老师不会反思、不愿反思、不敢反思。

教研“起点”成了“终点”,以教代研,教研常伴随着开放活动结束而结束,其实,长期以来幼儿园一直存在“听课”的传统,但这种“听课”活动通常只听不议、或只有他评而没有自评,因为它更多在于展示和观摩。其实,有的教师课上的还是很成功,却不懂的反思、总结。这种教研活动原本是一个极好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机会,却没有很好的把握,使教研失去了实效性。在教研活动中,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老师们常常只听不议,许多老师不会反思、不愿反思、不敢反思。研讨时大多数由主持人讲评。

为了发挥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使听课的老师真正融入教学研讨中,我选择现场教研活动中典型的教学案例,组织老师研讨。研讨分为四个环节,开课老师反思;小组讨论,形成共识;会上发言,全员交流;组织者总结归纳提升。首先让开课老师反思,为什么自己要这样组织教学?成功之处?为什么?有待于改进的地方是什么?怎样改?为什么?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然后请中、青、老教师分别反思,鼓励不同水平的老师进行反思、发言。以带动、引领式组织研讨,实现引领、同伴互助作用。在研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互相讲述、共同反思等形式,在不断的进行价值澄清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开拓思路,取长补短,增进老师间的交流,从而使教师之间有效地进行互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讨水平。

每个教师都是不同的个体、背景不同、经验不同,因而在成长过程中必然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尝试反思的愿望也不同,教育教学案例研究为教师间的思想沟通、经验交流和分享提供了共同经验背景。因此,我还常常利用下乡听课期间与教师们共同研究、反思教学案例,针对教师的实际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策略,不断实践,促进教师反思水平的提高,从而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育教学案例反思 篇二

新的课程标准的实行需要我们用新的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数学课堂如何体现新理念呢?我们从课堂教学的时间、地点、人物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时间:是否一定要按固定的程序进行

现象:数学课我们经常沿袭的时间结构是复习(5分钟)、新授(20分钟)、巩固(10分钟)、作业(7分钟)、小结(3分钟)。举行教研活动时,在上课前有经验的老教师常千叮咛万嘱咐年轻教师要“卡”好节奏,千万别拖堂。

分析与反思:

现行的教材都是分课时编写,通常每课时的任务必须在一节课内完成。多数教师对每节课的内容、任务、进程都具体以时间顺序来分解,有时怕完不成任务,学生在关键处及易混易错处发生分歧时,不敢花过多的时间让学生争辩交流,生怕“节外生枝”,过分讲究课堂教学环节的丝丝入扣,教师往往在一节课的各个阶段,按“套路”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去“走教案”就行了。这种课看上去紧凑,但缺少一种动态生成,往往以牺牲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代价,弊病很多。

我们认为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在于课上讲了多少,而要看学生学得如何。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学生发展,固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结构可以打破,无需每个环节都要安排。只要课堂上学生学得活泼、主动,重点思路掌握了,不会的问题解决了,即使设计的教学内容或书上的练习没完成,或由于学生对某个内容探究的欲望很强,教师打破教材课时的限制,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地处理教学结构而拖堂了,都不能以时间把握不准而一律认为不是一节好课。

二、地点: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难道仅在教室

现象:九年级上每四章_视图与投影的教学中,对投影这部分内容,教师往往也只在教室中,画出基本图形后,利用光学的基本知识,传授学生如何得到影子,或者根据影子得到实物及寻找光源等。例:一个正方形的纸片在阳光下的影子是什么形状?教师往往怕麻烦,只在教室作讲解,最多提醒学生课后自己试验。实际上,这样的问题实际操作一下,可能能够起到更多更好的效果…说的小一点,可能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永生难忘;说的大一点,可能就此引起了一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科学甚至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分析与反思:

受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过分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的影响,加上现在的考试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动手操作、社会调查能力难以考查,我们有些老师还很难将课堂真正开放。他们认为数学学习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解答数学习题,因而学生学习的空间往往局限在教室里。

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知识、思维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同时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要树立一种“大数学”教学观,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的空间要开放,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时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应用与推广”基本流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应安排多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如课前的调查和实验,课后的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写数学日记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数学、探究数学、体验数学及掌握数学。

三、人物:究竟谁应是课堂的主角

现象:课上学生讨论交流得最热烈时,教师提高嗓门喊道:请大家安静,听我来讲。学生极不情愿地正襟危坐,恭听教师教诲。

课间办公室里教师在互相诉苦:现在学生越来越不听讲了,你讲得口干舌燥,他们在下面却是叽叽喳喳,充耳不闻。

分析与反思:

教学反思案例范文 篇三

它用诗意的语言叙述着两棵树的相守,为孩子们讲述了友爱与梦想,让幼儿学会感受友谊的珍贵。让幼儿从故事中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颗树教学案例及反思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两颗树教学案例及反思一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喜欢交朋友,愿意和朋友一起玩,但是他们也常常闹矛盾,但通常他们过一会儿就会和好如初。孩子间的这种淳朴的感情,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绘本《两棵树》是一个纯美温馨的小故事,它用诗意的语言叙述着两棵树的相守,为孩子们讲述了友爱与梦想,让幼儿学会感受友谊的珍贵。让幼儿从故事中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

活动目标:

1.理解两棵树的纯洁友谊,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2.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述绘本故事的情节内容。

3.懂得正确对待身边的好朋友,珍惜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宝贵友谊。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

1.音乐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呢?”

2.小朋友,你们找到好朋友了吗?你的好朋友是谁呀?和好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快乐吗?

二、故事导入,认识两棵树

1.认识这三个字宝宝吗?(好朋友)

2.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关于一对好朋友的故事,那这对好朋友会是谁呢?

3.讲述:是的,在花园里,有两棵树,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4.这两棵树长得一样吗?(大树高、鼻子长;小树矮、鼻子短)

5.看!这对好朋友在打招呼呢,猜猜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6.师幼扮演“大树”和“小树”,说说“好朋友”的话。

三、两棵树的友好与争吵

1.一天又一天,大树和小树之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究竟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们和好朋友看着图片说一说。

2.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好朋友”演一演,感受两棵树的纯洁友谊。

3.为了比赛,大树和小树这样吵架,你们觉得它们对吗?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呀?

四、两棵树的离别

1.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呀?(大树和小树被分开了)

2.为什么大树的叶子会枯黄呢?(想念小树)

3.咦!这片绿叶会是谁的呢?

五、两棵树的重逢

1.哇,大树和小树见面了吗?

2.小朋友,现在大树和小树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呀?为什么开心、快乐呢?

六、“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1.小结:是的,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要相亲相爱,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宝贵友谊。现在,老师想对我的好朋友***说一句甜蜜的话:“***,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看!听了甜蜜的话,小鸟开心地飞来了!

2.你们想对好朋友说一句什么甜蜜的话呢?

3.现在让我们大声地喊出甜蜜的话:“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让更多的小鸟、蝴蝶、花儿都来和大树、小树做好朋友,好吗?

4.大树和小树好开心啊,这对好朋友的故事就在这本绘本书里,书的名字叫《两棵树》,现在我们和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吧!

延伸活动:

到图书区去看绘本《两棵树》

附绘本故事:两棵树

有这么两棵树,是那么友好。一棵长得很高大,一棵很矮小。但是,小树并不认输,他努力地生长,什么都要跟大树比一比。然而,有一天,人们在它们中间竖起了一堵高墙,它们看不见对方了。大树很落寞,日子是那么孤独无聊,大树的树叶开始枯黄。但小树在另一边安慰大树,说:振作点!我们一定会长得超过高墙!

终于有一天,大树看见了一片绿叶,从高墙那边攀伸过来,就像小树的问候。----------等一会儿!我快来了!大树兴奋地对小树说,它在春天结束前也长高了许多,它盼望着早日能和小树会合。它们幸福地重逢了,尽管岁月改变了彼此的容颜,大树比以前更加高大,小树也不再是那么矮小。

它们又在比赛谁的枝上绿叶更多鸟儿更多。它们是多么珍惜这重逢的。欢乐。它们都在努力地把手臂伸向对方,只为了那友爱的会合。终于,它们的树枝互相交叠,谁也不能使它们再次分离。人们经过时,也许以为听到了风声,其实,那是两棵树在低声倾诉秘密。

活动反思:

《两棵树》是个充满温馨,贴近幼儿生活的绘本故事,在故事中讲述了两棵树之间美好纯洁的友谊,其中大树与小树经历了“相处”——“分离”——“重逢”的过程后,真正感受到它们之间浓浓的友情,调动了幼儿表达的欲望,感受两棵树的心情,感受只要相互陪伴,不管是在春天一起盛放鲜花还是在冬天身上落满雪花两棵树都会感到温暖幸福的心理,其次在活动中我配了背景音乐情境,和在讲述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情绪、语调来帮助孩子体验、把握故事的情感线,来营造出温馨、难过、孤独、激动、兴奋等心理环境,感受两棵树相处、离别、重逢时的心理变化,在感受了故事的基础上,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体验情感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细节的处理上,我也有很多的问题,在向孩子抛出问题的时候,孩子给我的答案会是各种各样的,而我缺少经验对于孩子的回答不知道给如何给予回应,这是我需要思考的地方,如果孩子的回答合理我要及时的赞扬,但是如果回答的不合理也要直接提出改正,不能让小问题过去,而且对于孩子回答的答案进行深挖,来引导孩子真正理解,同时敢于正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才是语言活动的目标,最后我觉得经历了两次的磨课,我也有进步成长的地方,比如在对绘本感情的渲染上,我有感情的讲述,把孩子们带入了故事之中,他们听得很投入,同时环节上条理清楚,孩子慢慢感知理解故事内容,从而获得情感体验。

经过以上的反思,我也不断的思考,将一些小的缺点再次改进,教师的语言和身教继续提高,希望我在组织下一次活动时能扬长避短,做得更好,也让孩子们觉得更加精彩。

两颗树教学案例及反思二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学会正确对待身边的小朋友。

2、学会观察画面试着看图表述故事内容。

3、会找反义词:高大------矮小。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看图表述故事。

活动准备

多媒体以及ppt课件、图画本

活动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出示课件)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两棵树》

二、学会看图,理解故事内容:

1、请幼儿打开绘本,要求身体坐正,书平放在桌面,按图的顺序看,

2、老师引导幼儿看图:第一幅图上画了什么?这两棵树在干吗?为什么大树的叶子一天天的枯黄了?后来怎么样了?

3、看图理解故事;师分别播放PPT,鼓励幼儿回答以上问题,后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述故事内容。

4、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发现反义词:高大-——矮小,并鼓励幼儿说出知道的反义词。

5引导幼儿表演故事;

6、小结,引导幼儿明白:好朋友之间要谦让,意见不一致时要商量,要珍惜友谊。

7、对阅读习惯好的和积极发言的幼儿给与及时评价。

三、活动延伸:播放歌曲《拉勾勾》,请全班小朋友一起用图画的形式续编故事,并在小组内互相讲一讲。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可以再配合一些小活动来缓解幼儿注意上的疲劳,以便更好地达到活动的目的。

两颗树教学案例及反思三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内容,理解两棵树争吵—离别——重逢的过程。

2、幼儿能自主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述绘本情节内容。

3、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懂得正确对待身边的好朋友,珍惜好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宝贵友谊。

活动准备:

1、 幻灯片《两棵树》

2、自制小图画书(人手一份)

3、《两棵树》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主题

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它就藏在一本书里,想不想看?

二、结合幻灯片,利用观察讲述法,边欣赏边理解绘本内容,初步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1.出示绘本封面观察讲述

这是这本书的封面,封面上有什么?故事的名字就叫《两棵树》,两棵树长的一样吗?(理解反义词:高大和矮小)你还知道有哪些反义词?

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反义词,只要你认真观察,注重比较就会发现。

2.他们会在比赛什么?为什么大树并不总是占先?

3.你有没有和好朋友互不相让的时候?谁能用简短的话说一说?心里什么感觉?这种争吵可以避免吗?怎样避免?

小结:好朋友之间要谦让,意见不一致时要商量。两棵树发生争吵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猜猜看。

4.看,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每天都见面的两棵树,现在还能见面吗?如果你和好朋友不能见面了,心情会怎样?两棵树的心情会怎样?

小结:原来分开了才懂得在一起的美好!

5.大树的叶子为什么枯黄?看到大树的叶子一天天枯黄,小树的心情会怎样?小树是怎样安慰大树的?我们一起来安慰安慰他:“振作点啊!我们一定会长的超过高墙。”听了小树的安慰,大树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小结:好朋友的话总会让我们感觉到温暖,让我们在失望的时候充满信心,这就是好朋友的力量。

6.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孤零零的树叶和灰色的背景给你什么感觉?你看到两幅图的颜色感觉怎样?

7.两棵树的容颜都改变了吗?没改变的是什么?他们重逢后的心情怎样?他们是多么珍惜这重逢的欢乐,努力的将手臂伸向对方只为了那友爱的会合。我们也来拥抱感受一下(好朋友之间要互相珍惜哦

8.你们看两棵树的表情怎样?看小鸟都来为他们的重逢感到兴奋,我们也为他们鼓掌吧。

9.两个好朋友终于再次重逢了,他们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要说,我们不要打扰他们了,故事讲到这里结束了吗?看看,原来还有一小段呀。

三、配乐完整欣赏绘本录音,进一步体验两棵树之间的宝贵友谊。

四、引导幼儿自主阅读自制绘本,深刻领会绘本内涵。

教学反思案例范文 篇四

论文关键词:管理学;案例教学;对策

1案例教学法:管理学课程教学的一大法宝

案例教学法,就是把案例呈现在受教育者面前,请受教育者进入被描述企业的情景现场,进入管理角色,以这个企业当事人的身份,一起探寻企业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案例教学法,提高受教育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管理艺术的升华。积沙成塔,使受教育者培育出智慧的灵性,提高经营理事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初被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用于管理学教育以来,已为多年的职业学校管理学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管理学案例教学实践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解决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真正掌握知识,必须把管理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管理实践, 从实践中升华、提高。而管理案例教学实质上为学生提供了把学到的管理理论知识用于管理实践的一个绝好的机会,有效地缓解了学生接触管理实践难的矛盾。

其次,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同于 其他教学方式的是,案例教学改变通常的教学活动过程, 学生成为了教学中的主角, 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举。由于案例讨论可以大胆假设,可以从多个方面寻找答案,这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老师布置案例讨论的内容后,学生们就立刻认真阅读案例的背景资料,认真思考、分析,这样就大大调动了原本较为懒散的、学习动力不足的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提高了学生管理实践的本领和艺术。通常,管理的艺术性在于管理科学的实践性。实践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在企业管理中,在一定的科学管理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如何管,没有统一的固定的管理模式。任何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管理的本领是通过学习管理的科学知识得来的,是通过长期管理的操作实践培养得来的。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而案例教学就以其较强的实践性很好地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

2 当前管理学案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

(1)案例本身不尽丰富和合理,针对性和实用性还不强。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本土的企业管理的经典案例为数不多因而难以搜集,结果在选取案例时只能借鉴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案例或者是国内知名企业的案例,但是这些案例往往负载着浓厚的文化色彩,而且要么综合性强,学生因缺乏实践经验而难以正确分析,要么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差,不适应企业现实发展的需要。 转贴于

基此,为了增强案例分析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尽可能选择贴近生活的案例。如来自校园生活的案例,由于学生和教师对于校园情况都比较熟悉,因此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开展讨论,教师也容易引导,通常比采用社会上的案例和国外的案例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深入地方企业,进行企业管理实践过程的考察和调研,把企业的经营实例引入课堂,丰富其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大多数教师缺乏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企业管理本身感性认识不足,难以适应案例教学的要求。说得多,做得少,纸上谈兵,对于整个教学活动的掌控能力严重不足,选材不精当、分析不透彻、点评不到位的现象较为普遍。为此,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简略地说,以下思路当可借鉴:一是加强教师下基层、下企业,将“双师型”队伍建设的进一覆盖面步扩大到企业管理、经济管理这一领域,而不只是工业制造等技术类教师。因此,就要和企业主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定期分批组织教师到这些企业进行实践实习,提高教师实际工作能力。二是教师本身注重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诸如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内外举办的案例教学研讨会;或者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或者聘请知名教授传授案例教学经验和体会。三是系统的案例教学培训。对教师的的案例教学培训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实施。

(3)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尚还存在较多的局限。案例教学绝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它还是学生展示、锻炼自己思维和辩才的“舞台”。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学会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引导台上台下学生的思路,同时要注意控制整个过程的节奏;要不失时机地做一些精彩的点评,以调动全场气氛,必要时还可顺势展开一场课堂辩论或者情景模拟表演。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还是停留在“教师举例讲解”的阶段,与学生充分参与的“案例实践场景”还相去甚远,这就需要多方努力:

第一,做好管理学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针对课程内容, 确定案例的层次和数量;精心分析案例, 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讨论的问题;布置教学案例, 提出明确要求。

教学案例反思 篇五

在“秋天的童话” 主题活动中,我带领幼儿外出散步,一路上幼儿对地上的落叶十分感兴趣,有的幼儿捡起树叶当扇子扇,有的幼儿说:“我要把树叶带回去送给姐姐,让她夹在书里当书签。”有的幼儿干脆把树叶丢进河里,兴奋的说:“你们看,树叶小船。”……原来,树叶会给幼儿带来如此丰富的想象力,而散文诗“落叶”文虽短小,却充满趣味,想象力丰富而美丽、动态感强。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奥妙。诗中语句简短而有重复,也是仿编的好教材。

活动《落叶》是我们很少接触到的诗歌欣赏。由于最近都在上有关树叶的主题活动,小朋友们对身边的落叶都很熟悉,所以孩子们对活动比较感兴趣。特别是最后的仿编诗歌,我发现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很仔细,袁帅说:“树叶落在草地上,七星瓢虫爬过来,躺在上面,把它当做摇篮。”、汪涵说:“树叶落在草地上,小猪拿起来,把它当做扇子。”等等,小朋友好象对仿编诗歌很感兴趣,于是我就把他们编的句子合起来编到诗歌里,小朋友听到是自己编的句子,都非常兴奋,编的就更起劲了。

虽说到最后活动将近半个小时,但时间好象还是太短。于是,我就请小朋友活动后找个好朋友一起编,或编给老师听。活动后我想,孩子对仿编诗歌的兴趣这么高,何不请他们把编好的句子让爸爸妈妈写好带到幼儿园来,再编成新的诗歌,贴在班级里,孩子们肯定会更开心的。

教育教学案例反思 篇六

[论文摘要] 案例教学是高师法律基础课堂教学常用的手段,只有坚持案例的准确性,强化案例的针对性,注意案例的趣味性,侧重案例的思想性,搞好案例的实效性,才能使案例教学起到应有的作用。

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课程,它所阐述的法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虽不深奥,但对于这些缺少法律知识的大学生来说,也显得比较枯燥和抽象,这就要求教师用科学的案例,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准确、扎实地掌握所学理论,实现教学目的。

一、坚持案例的准确性

案例的准确性就是要选择最能反映法学理论本质的、最能表现教材所述观点、理论的案例。准确、典型的案例,一方面,可以启发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从而由简入繁,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理解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有示范性,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身素质,提高专业能力,为培养合格的初等教育师资创造条件。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中心,对所掌握案例进行反复比较,精心筛选。选用准确、典型案例,以增强讲课的说服力,达到教学目的。

二、加强案例的针对性

课堂教学中,案例的针对性是高师法学基础课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具体运用,只有案例具有针对性,才能达到深化教学内容,简化所述理论,正确理解我国法学基本理论和各部门法的基本精神,同时,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大学生自身发展处于青年初期,世界观正在形成,在思想认识上往往会存在一些偏差,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偏激、片面。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还需不断完善,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学生往往只注意社会阴暗面,如果不加以引导,就必然影响法学基础课授课质量。只有案例有针对性,才能针对学生实际,纠正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使学生自觉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基本观点,树立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行为准则,澄清思想认识,提高思想觉悟,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和人民教师创造条件。

案例的针对性,一是要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通过举例使问题由繁到简,由抽象到具体;二是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倾向,通过案例使学生掌握理论,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增强法制观念。三是要针对高等师范学院的培养目标,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主动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

三、注意案例的趣味性

只有教学具有浓厚的趣味性,才能够使用权学生在学习时具有积极的心理状态,获得较佳的学习效果。趣味性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

法律基础课中多为较抽象的法学理论、法律基本知识,如果我们仅用逻辑的角度从理论到理论给予论证很难为学生所接受;大学生年龄在20~24岁,抽象思维已经形成,但仍对具体、生动、形象、有趣的事物感兴趣;大学生将来工作的对象基础教育的学生,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趣味性对于教学特别重要;因此,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应选择趣味性强的案例,证明原理,使大学生在把握理论的同时,积累素材,为将来基础教育教学打下基础,应反对“乐”而“不教”或者“教”而“不乐”。

教师应从以下角度挖掘案例的趣味性:第一,从案例的内容上尽量找有趣的新颖的案例。第二,从案例的使用形式上,采取多种形式并用,如讲述式,讨论式,模拟法庭等新颖形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继承法的代位继承时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我选取了这样一个案例。冯长根(男,68岁,妻子早亡)与妻子生有一子一女。其子冯勇与高玉芬结婚后生有一女孩取名冯小丽;其女冯怡尚未结婚,与父亲及兄嫂、侄女共同生活。1995年3月10日,冯勇在陪父亲冯长根去医院看病途中遭遇交通事故,父子俩身受重伤,抢救无效冯长根、冯勇均死亡,死亡的顺序为冯勇先死亡,冯长根后死亡,未立遗嘱。冯长根财产折合人民币8万元,冯勇个人财产折合人民币3万元,对于如何继承冯长根、冯勇的遗产,高玉芬与冯怡发生纠纷,告到法院。如果你是法官,你怎样分配冯长根、冯勇的遗产?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分析讨论,较好地理解了所学继承法的知识。

四、侧重案例的思想性

法律基础课是政治性、思想性非常强的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初步懂得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成为“四有”新人。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政治觉悟尤为重要。因此,必须突出案例的思想性,它是核心,是教育学生的关键。

如何突出案例的思想性?

第一,要精心筛选,掌握“关节点”掌握“度”。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把可作为案例的素材,精心筛选,选择最有教育意义的,最有思想性的案例,在援引时,抓住案例的“关节点”——思想性,把它作为重点来突出;掌握“度”,指把案例蕴含的思想性切合实际地挖掘,既反对无限度地拔高,单调地说教,又反对“乐”而不“教”,哗众取宠,把思想性、政治性抛到一边。

第二,联系实际,突出师德。高师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因此在援引案例时,应多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使他们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创造条件。

五、搞好案例的实效性

案例的实效性,指它的实际教学效果,要想向学生传授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完成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案例的实效性,如果不重视案例的实效性,就不可能很好地教育学生,甚至有时会使案例带来不良影响。

强调案例的实效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全面了解学生。教师应通过经常性的调查工作,实事求是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行为倾向、生活环境、家庭教育和所受的社会影响,以掌握哪些是对学生健康成长起促进性的因素,哪些是起消极性的因素,为选择合理案例创造条件。

第二,坚持正面教育原则。教师应多用科学的、准确性的、典型的正面案例,去论证教学内容,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注意少讲案例中犯罪手段,而重在讲清对犯罪分子的量刑,加强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三,注意克服反面案例的消极因素。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处在形成时期,明是非、辨美丑的能力与成人比较还是较弱的,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偏激,因此,应少用反面案例,如果需要反面案例,应使用恰当,发挥其反面教材作用,同时必须注意克服反面案例的消极因素,从而使案例能启发学生思考,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高师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案例的选取应坚持案例的准确性,强化案例的针对性,注意案例的趣味性,侧重案例的思想性,搞好案例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案例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教学案例反思 篇七

在我学习新课程的这段时间里,我对自我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以往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改正自我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中要转换主角,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而不再是主导者;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师生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二、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在我们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们应当想想:“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理解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景”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一样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能够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我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能够进一步改善”,“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这样才贴合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更有助于教师教学计划的开展。

三、教师应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对话

师生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能够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四、教师应对每一节课进行总结记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当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日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善;学生的进取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供给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幼儿园教学反思案例 篇八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 教学改革 必要性 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227-02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培养反思性实践型人才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提高儿童早期教育水准,取决于家长与师资的素质,而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要适应社会对反思性实践型幼儿教师的需求。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重点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取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并能内化为正确的教育观和理论经验,依照教育目标,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各类教育活动方案,能组织成生动具体的教育活动,并能进行反思评价。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优化改革的重点。

(二)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适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教师提出的复合要求

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表层功能是准入、规范、发展功能,深层功能则是专业唤醒功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意味着幼儿园教师既要掌握三大部分知识,即基础修养知识、日常生活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能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并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应用。因此,对幼儿教师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上都提出了复合性的要求。然而在现实中,学前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与实践结合不够,理论与实践成为“两张皮”,无法磨合在一起;实践教学环节时间短,学生实习见习期间很难将先前的理论学习进行有效结合。

(三)当前高职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存在着与改革方向不相适应的问题

1.课程定位不明确。《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培养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专业技能程度的高低。但在实践中,本门课的重要性未被充分重视,存在诸如教学计划中学时过少,实训条件简陋等问题。

2.课程体系不完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分科式教学存在割裂和零碎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大多采用把“五领域教学法”的课程内容进行分科式教学,五个领域的教学法内容上相对独立、各成体系。但是,五个领域的内容存在很多共性的部分,完全可以整合。

3.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多采用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实践训练为辅。《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应用型课程。它注重学生实践的应用,是理论和实践双重性的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特点,对实现高等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促进学生向合格幼儿教师角色转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利学生在学校掌握专业技能,就业时信心不足,上岗后适应困难。

4.教学方法陈旧僵化。教师指导方式上习惯“以教定学”,学生学习方式多“被动听讲、接受”、少“主动体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只停留在观念上,实践中还是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 ,对学生的研究不够深入、细致,实质上还是摆脱不了“教师权威”意识,“教师中心”思想严重。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讲起话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操作起来笨手笨脚,捉襟见肘。”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为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就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反思与改革,改革探索初见成效,具体策略归纳如下。

(一)提升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想

要想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一定要贯彻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实现五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乐学”。

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和创造者。

(二)明确课程性质,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应用型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特点,对实现高等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促进学生向合格幼儿教师角色转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利学生在学校掌握专业技能,就业时信心不足,上岗后适应困难。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对学科性质进行科学定位和认识。

在本课程第一节课上,可对学生提出“你为什么要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这门课?”这一问题,请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结合见习经验思考:做一个幼儿园的合格教师需要哪些专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你已经具备哪些专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自己还欠缺的有哪些?以此做铺垫,再讲解本门课的学习意义和价值,学生就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同时,把本门课程两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学习任务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本门课论理学习和实践训练学时的比重,对自己将要学习和完成的实践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穿插讲解往届毕业生实习就业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掌握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教学组织实践技能的重要性。

(三)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突出本门课的实践性

根据学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的性质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认知特点,参考多本教材的内容,对本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精选重构,形成兼具科学性、整合性、丰富性、实用性的三大模块(如下图)。

一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理论模块: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基本理论、幼儿园听课和评课理论、幼儿园教育五领域活动理论等。二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技能模块:幼儿园五领域七大类教育活动设计技能、设计方案评价技能模块。三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实践拓展技能模块:幼儿园教育活动五领域七大类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幼儿园说课展示、技能展示。

(四)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专业技能渗透。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技巧要求,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技能性和实践性特点,在理论内容部分的教学中,穿插渗透展示相应专业技能技巧小环节,如讲故事、朗诵儿歌、情境表演、唱歌、跳舞、拍节奏、喊口令、学做模仿操等专业技能。

比如,讲故事能够集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然大方地在集体面前展示的能力,为试教活动打基础。可利用课堂前5-8分钟时间,按学号顺序让2-3名学生每人讲一个自选故事,其他学生欣赏,并做文字记录和评价,教师以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听故事情况,结合学生的讲与评做点评总结,为学生讲解故事评价的内容标准,示范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评)讲故事的方法、提高(评)讲故事的能力。通过讲故事技能训练,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讲一个小故事,欣赏到几十个小故事,了解和掌握了讲故事的基本技能要求,独白语言能力、自信心等方面也得到锻炼。同时,使学生专业技能的内容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进行有效互动和有机结合。

2.案例教学。在学习幼儿园五领域七大类教育活动时,精选教学活动录像案例作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七类教学活动每一类都精选1-2个视频作为观摩案例,通过“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案例还原――案例评价”,引导学生还原教案,运用所学活动设计理论分析评价案例中活动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及存在问题。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在案例教学部分,教师先采用示范法,引导学生讨论、还原案例、示范评价案例的内容和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案例还原和案例评价。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习难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听课、评课能力上逐步提高。

3.任务驱动。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学习“任务”,以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引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解决学习任务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实践训练操作,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是设计任务,即要求学生设计七类教育活动方案。在学习设计教育活动方案之前,学生进行该类活动的设计理论学习和案例学习。在布置设计任务后,教师从目标的确定到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设计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提供设计思路,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活动方案。每项设计任务都是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在课堂上检查设计方案完成情况,指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挑选部分优秀方案进行点评。二是实践任务,即要求学生进行试教活动和说课展示。试讲任务在开学初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分组,每组同学试讲任务提前告知,学生自选活动方案、自制教具、自制幻灯片。在试讲时,小组内学生扮演幼儿,其余学生观摩记录并评课。说课展示任务作为期末考核的形式,在学习完幼儿园说课相关理论和说课案例后,学生自选说课主题,自主撰写说课稿,制作演示文稿,在期末按照序号顺序逐个进行说课展示,实践体验幼儿园说课流程,展示自己的说课基本功。三是评价任务,即要求学生评教和互评设计方案、说课稿。学生设计好活动方案和说课稿,收齐后再随机发给同学们,要求每位同学都在认真研读手中的方案后,在该方案后面写出自己的评语和建议,打出分数。教师再请几位同学在集体面前进行评价,随后进行点评和总结。

每位同学试教过程中,其他同学做听课记录,并进行书面文字评价。每位同学试教结束后,教师检查听课记录,以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在集体面前对试教同学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建议,随后教师进行示范性评价、提出优化建议。

以上三个任务的实施,促使学生达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现代型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写、说、授、评”四会综合教育教学能力。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从“被动听讲接受”向“主动体验探究”转变,人人都有实践计划,人人都有实践项目,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在综合实践教学技能上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构建评价机制,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

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要改变以往的期末一次性终结评价,变为注重过程性评价,把学生的讲故事技能展示、方案设计、试教活动、说课展示及评价任务完成情况都纳入考核的范围。

期末考核以说课展示(满分100分)作为期终考核内容,平时考核(满分100分)包括讲故事(10分)、方案设计(20分、)试教(30分)、评价(20分)、考勤(20分)。

另外,可在学期初就对学生提出奖励措施计划,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可对期末综合考核优胜者进行发放图书等小礼品的奖励。

这种评价方式促使学生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认真对待每一项学习任务,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同时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14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4-JSJYZD-085。]

参考文献:

[1] 王文乔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川等。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 但菲等。幼儿园说课、听课与评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唐燕。《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1(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8篇教学案例反思范文大全推荐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教学案例反思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