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教师考试分析总结范例优秀6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6篇教师考试分析总结范例,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考试分析的写作思路。

教师考试分析总结 篇一

通过一年多来我与老师们的沟通了解,以及多次组织学生考后试卷分析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在平时高三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分析试卷的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非常重要。具体措施如下:

一、端正教师对培养学生考后自主分析试卷的认识

在每次考试结束后的试卷分析中,教师只重视讲评,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听、记、学习的效率大打折扣,老师却在讲评试卷中累得够呛,结果是出力不落好,教学效果达不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试卷分析也尤为重要。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在每次考试后,主动对试卷进行分析总结,才能减少下次考试中出现错误的几率,达到既能让学生找出本人试卷失误之原因,又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起到一举两得的功效。

二、引导学生养成考后试卷分析的习惯

学生的每一种学习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个过程,期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督促。在每次考试结束后的试卷分析中,我都引导学生自己写试卷分析,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学习、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对每次试卷的分析,我专门设计了表格,每次考试后印发给他们,由课代表督促收交。引导学生考后试卷分析的具体做法如下:

1.明确考查知识点

让学生分析试卷上每道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哪一章节内容,明确高考命题导向,有助于后期复习。

2.统计得失分率

让学生分析本人卷面的得失分情况,对自己掌握某些知识点的情况作简要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对策;统计非智力因素、知识体系不完善造成的丢分,算出比率,引起学生的重视,并提出改进措施。如对我市高三一模考试的试卷分析中,统计其得失分率。正视自己对某些知识点的情况掌握不足,针对试卷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法,确定今后的学习目标。

3.纠正错题,分析错误原因

让学生将卷面上出错的试题重新纠正,结合原来错误的答案,分析自己在考试过程中出错的原因。(1)选择题:知识遗忘(A),未掌握(B),审题不准(C),解题无方法(D),涂卡出现的技术失误(E);(2)综合题:是未审清题意,还是未连接课本知识,还是语言表达不规范;(3)思想方面的问题:是对考试不够重视,还是答题草率、条理不清。通过完成对试卷分析的问题,学生基本都能发现自身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上和思想上存在的不足,寻找良方,制定措施,明确目标,确定方向。

4.制定解决办法

让学生针对找出的错误及引起错误的原因,制定有效解决办法和改进的措施。这一步如同医生诊断病情病因后对症下药。得了什么“病”,该用什么“药”,该如何“治疗”。若是思想方面的问题就订出思想教育方面的改进措施,若是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就订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如调整心态(A)、回归课本(B)、强化训练(C),然后写成书面材料,并自主重做该题,写出解题的思路或过程。不能独立完成的,可先向同学请教解题思路,理解掌握后再写出来,并督促落实。这样做有利于调整下一阶段的学习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5.教师及时引导和点评

每次考试结束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写试卷分析,并在收集学生试卷分析信息的基础上,重视引导和点评。考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试卷分析,矫正错题,思考错误的原因,反思且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方法,反思自己课前预习、上课学习、课后复习各环节是否到位,反思所学内容是否能融会贯通,找出问题的症结,并通过查阅课本和笔记自主解决部分试题。难度较大的部分试题,学生可通过讨论、交流合作的方式解决,学生在试卷分析中明确提出不懂的难题,教师应认真点评。如教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明确这类试题的解题步骤、思路,并将其写在试卷分析的作业中,进一步强化训练,减少或避免类似现象再次发生。

教师考试分析总结 篇二

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试卷评讲课必须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充分准备。每次考试后,教师必须对试卷进行认真批阅、仔细分析。通过试卷批阅,分析统计出具体错题量及具体问题所在。与高一、高二阶段的考试相比,我觉得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的练习应在学生做错的题目上下工夫,设计几道与试题内容、题型相关的备用题,以便在评讲时有的放矢,让学生明确练习的目标。

第二,总体小结。上课开始,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本次练习的意图、考试的范围、试卷的基本特点、试题的难易度、班级平均分以及本班与其他班级相比所处的位置,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坐标,认识试题与高考试题之间的联系,强调考试说明的有关要求在本卷中的落实情况,使学生对本卷有个明确的认识。

第三,重点评讲。每次考试题目较多,每题都仔细评讲是不可能的。我的做法是,在课前将试卷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先将错题找出并订正。评讲时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错因分析。评讲时,教师不仅要指出“错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对于错误率较高的题要集中力量评讲,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如在选择题的解答中,常见的错误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审题粗心大意、忽视审题干和选择方向,对题干的内涵不能准确把握等;②对于历史概念的认识模糊不清;③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不准确、不到位;④解题方法不当等。

(2)注意整体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联系。评讲时,要通过对一道题的讲解,让学生从一个知识点联系到整个知识网,注意整体知识结构和知识点的联系。切忌就题论题,力争通过试卷的评讲,既复习巩固旧知识,又对学生有启发,让学生有新思考和新收获,使试卷评讲课起到归纳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系统的作用。如一次考试中考查了热点问题——农业问题,但题目主要侧重于考查农业发展的表现。那么,在评讲该试题时应注意对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与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评价进行复习等,甚至可联系中国近现代的有关知识评讲。

(3)举一反三,总结规律。一般来说,考查点是相对稳定的,但命题者会在设计题目的条件及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让考生眼花缭乱、防不胜防,因此考试时善于分析和应变最为关键。所以评讲试卷时,每道题按原题讲完后,最好把原题进行变化,即对某个知识点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发散延伸,引发学生解题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师还要善于将试卷分类,总结答题方法与技巧,教会学生进行比较性小结归纳。

第四,提出要求。每次试卷评讲结束,教师均应进行小结,明确提出要求及改进方向。以巩固评讲效果。在平时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建立了错题集。每次试卷评讲后,让学生把试题出错的原因、正确答案和类似题型作详细整理,以进一步巩固评讲效果,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试卷评讲的形式

试卷评讲一般可采取教师评讲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多媒体技术具有将文字、数据、声音、图像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搬上屏幕的功能,更能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疲劳感和紧张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师能将试题的正确答案完整而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结合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趋势,谈谈你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看法。解题时,大多数学生注意到了关键词“结合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但令许多学生头痛的是不知道怎样用准确的语言来建构起“趋势”与“看法”之间的联系。为此,我在课件制作时给出了这样的参考答案:角度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角度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角度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利与弊。当然,运用多媒体评讲试卷要避免喧宾夺主,不应过于花哨,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以至于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考试分析总结 篇三

关键词:临床医学;有机化学;分析;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200-02

《医用有机化学》是临床医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基础课程。医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既是对中学基础教育和大学医科学生教学的衔接,也是医科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后期课程教学奠定基础。期末考试起到评价教学质量的作用,通过对期末考试成绩的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通过分析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医用有机化学》自2010年以来的期末考试成绩,寻找存在的教学问题,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定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本院2009~2014级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899人,以陆阳、刘俊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有机化学》(第8版)为教材。2013年,为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为响应教育部MOOC新政策的号召,我校将有机化学授课学时由64学时降为48学时,其余学时以辅导和网络课程学习为主。

2.命题方式。根据三峡大教学大纲要求,由授课教师命题两套,随机抽取一套作为期末试卷,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命名10题(共10分),判断题10题(共10分),单项选择20题(共20分),填空题20题(共20分),鉴别与问答题5题(共25分),推断分析题2题(共15分)。

3.评分方法。为避免教师主观因素对学生成绩评判不同的影响,统一采用阅卷评分标准,以流水线作业方式固定每位教师的阅卷题型,核分总分均采取双人核查制。

4.统计分析方法。为获得准确数据,本文采用数理统计专用软件公司SPSS公司产品“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软件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了分析比较以及作图。

二、考试成绩统计结构

分析6年学生考试成绩的总体(平均)情况,从卷面各分值得分人数情况及其比率分析,学生成绩频数分析及正态性检验,均分、最低/最高分、不及格人数/不及格率比较,各年成绩分布对比情况,2013年前后成绩分布对比等六方面进行了比较,掌握有机化学考试成绩基本变化趋势,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1.卷面基本情况分析。将6年来所有成绩排序,初步分析卷面成绩及格率。结果发现60分以上人群占绝大多数,占总数的66.4%;均分60.4分,最高成绩97分,最低仅7分;不及格人数较多达302人,不及格率较高为33.6%。进一步比较各年面均分、最低分、最高分及不及格率。对比卷面均分,2012年最好68.4分,2014年最低57.5;对比最低分,2010年最好23分,2015年最低仅7分;对比最高分,2012年最好97分,2011年最低仅86分;对比卷面成绩不及格率,2012年最低为23.5%,2014年最高53.6%。各年卷面成绩基本分析结果表明,授课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总体把握较好,学生总体学习状况尚可。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成绩差距较大,各年成绩存在一定波动等。

2.学生成绩频数分析及正态性检验。将6年来所有学生的总体成绩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以SPSS软件做了频数分布图(图1)。以单样本k-s检验法检验全体学生成绩是否正态分布,根据P值是否大于0.05进行确定。结果表明,p=0.002。统计结果表明,学生成绩并不呈正态分布。

3.各年成绩分布对比情况。为进一步确定各年成绩变化趋势,做了成绩分布曲线比较,见图2。结果表明,考试基本情况比较稳定,各年得分基本接近。以2011年最好,2014年最差,其顺序为2011>2013>2010≈2012>2015>2014。其中,2014年和2015年高分者比率明显减少。

4.2013年前后成绩分布对比。为进一步确定成绩变化是否和培养方案改革有关,比较2013年前后各3年的成绩分布曲线。结果表明,2013年前较为稳定,2013年后考试成绩波动较大,2014和2015两年成绩滑坡较为明显;2013年前考试成绩确实好于2013年后,其高分者比率明显较多,且60分以下者明显较少。

三、教学思考

考试成绩是检验教学质量、寻找教学问题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通过对考试成绩的分析,能够达到寻找教学薄弱环节、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把握授课重点、提高命题技巧的目的[1]。为强化教学质量,我们统一了试卷题型题量及分值;为保证阅卷质量及公平性,采用了流水线阅卷方式;为了掌握教学情况,教师每学期都必须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这些都是对有机化学考试管理工作做出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基本要求,是推动教师客观掌握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日益丰富,授课从简单的黑板粉笔发展到现在的PBL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反转课堂、网络课程、慕课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提出“将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目的是保障学生课堂外学习的时间,进而修改了2013年的培养方案。但近2年学生成绩明显下滑,反映这项改革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基本素质不一致所致;二是教师对学生自学引导和要求不够;三是学风不严,自学时间过少所致;四是医学生对有机化学不够重视所致;五是教师和学生对新培养方案不适应。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在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大学管理等多个环节采取相应措施。就教师而言,应通过改革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2],使试题库更加科学、客观、完善,启发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仅仅是单方面对教师的要求,并不能完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和学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在强调教的同时,更应当强调学生的学,学生应当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主动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等。学校也应制定新的合理的管理办法,以提供更好的教和学的软硬件环境,以促进教风、学风的真正好转。只有做好了教学环节中的每一步,才能真正保证教学质量,让学生学有所获,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坤,郭晏华,孙艳涛,等。由期末试卷分析谈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6):60-61.

[2]徐正春,陈北光,陈锡沐。关于有机化学课程的成绩分析、问卷调查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2,4(130):44-46.

Analysis and Thinking on the Organic Chemistry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Our University

LIU Wei,ZHANG Hong-qi,YU Ling-ling,WANG Ying,HE Yu-min,DENG Gai-gai

(Medical Science College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Hubei 443002,China)

教师考试分析总结 篇四

[关键词]数学试卷 重点分析 题目分类 学习效率

数学课堂的特点是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根据认知心理学观点,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效果如何才能主动学习。因此,在考试后的试卷评讲中,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强的学习欲望,这种自我参与的意识无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思维速度和学习效率。下面本人将结合自己的实践以及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对如何使数学试卷的评讲更为有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分析好试卷,认真备课

试卷批改后要做详细的分析,如:试卷的难易度;涉及的知识点;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以及各分数段人数情况;各类型题目得分率;收集“病情”,诊断出错原因;新颖题型及学生的优秀解法等。在作了详细分析之后,写出评讲教案,包括评讲的重难点,评讲题目的先后次序。备课时要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和教学秩序,让学生充分展现个性,闪露灵性。

二、让学生分析错误,剖析错误原因

学生解题是否正确,得到的总分为多少是以标准答案为参照的。假如某个学生的解题过程与标准答案毫不相同,自然不可能得分。但在这个错误的解题过程中,很有可能隐藏着某种积极的思想方法,具有一定的讨论价值。如果教师讲评时对这类错误不立即否定,而是从反面入手,引导学生对错误加以分析,深入探讨,揭露假象,然后得到正确的结论。那么,不仅可以使“误”者茅塞顿开,而且能引起“对”者的再次思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较大的收获。由学生说题,再现学生思维过程。

由于知识水平和解题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学生解题时喜欢囫囵吞枣,只看重答案,不看重过程,似是而非地选择答案,长久以往养成了猜答案的不良习惯,因此,学生解题时的注意点完全集中在答案和结果上。对于这种现象我们的方法是让学生说题,教师及其他学生考察其思维过程。只有从学生的说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思维种种误区着手,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这样,既为学生下一次出错打下预防针,也为教师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使评讲真正有效。

三、教师评析矫正,提高创新

根据试卷分析,全面纠正不同的错误,并尽量用不同的方法解析。在评讲中更应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提高创新能力。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创新。教师要在总结前(或后)充分给学生“质疑解惑”的机会,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契机。教师要善于通过比较、分类、抽象、归纳等提示联系,发展学生的迁移能力。让学生展开讨论,大胆猜测,这样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概括、抽象新知,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创新能力。进行一题多变,达到举一翻三的效果。评讲时,以某一题为基点,让学生的思维在“一题多变”中向各个可能方向拓展、发散,能够大大提高思维的广阔性,促成思维及解题能力的再一次飞跃。这是为在问题的变通过程中,既可以把学生思维由浅显引向更深,获得更高层次的认识,又可以把相关知识密切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当然,“变通”要掌握好深度和难度,不可牵强附会,过于繁杂。改变学生的做题过程,由原来的学生一人独做变成师生多人齐做。学生在做答卷时都经过一番思考,无论结果是否正确,对题目已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并形成深刻印象。在这个基础上稍加点拨和延拓,学生容易实现由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师评讲要允许“百家争鸣”

评讲中教师要根据试题归类并进行变式提问,要允许学生、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和独到的见解(即使见解略显荒谬),允许标新立异,培养学生发难质疑的勇气。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努力控制好学生问题思维走向,才能有效地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力求把握好启发、设问、提问的难度。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相互交流、探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难度要有递进,不能总是停顿在一个水平线上,否则的话,不易激起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易产生思维上的疲倦和心理上的松懈、厌怠。设置的问题不仅有“是什么”,更要有“为什么”和“怎么样”等一些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和经过思考才能综合求解的问题。

五、要提高讲评的教学效果,注意一些步骤

1.讲评及时准确,分析错例及原因。测验是学生独立思考最好的实践。测试后应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讲评。然而,讲评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反馈信息的准确与否。笔者认为,讲评课不可能从头到尾,面面俱到,而应该是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教师在每次阅卷后,讲评前都要认真检查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各题的错误率,细致诊断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症结,弄清哪些题目错得较多,错在哪里,学生需要何种帮助,等等。这样,试卷评讲课建立在学生知识缺漏的基础上,建立在学生思维遇到阻碍的基础上,集中了学生易错处和典型错例的分析,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印象,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2.注重学生心理,分析思路和规律。试卷评讲课的教学过程中,表扬激励应贯穿于整个讲评始终,从试卷中捕捉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等积极因素,激发勤奋好学的愿望。同时,教师必须由重视基础知识转移到综合能力的训练上来。在练习中不能简单的对答案或订正错误,而要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即思考试题在考查什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理解和运用时有哪些注意点,该题是怎么考的,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最佳解题途径又是什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教师在讲评时要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规范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考试分析总结 篇五

关键词: 自主测试 设计 问卷结果

1.引言

与自主测试相比较,目前流行的测试应该叫他主测试,因为后者的内容(考点)确定、题目编写、组织实施、评分评讲、统计分析、题目修改等环节都是由教师或测试机构的相关人员负责,考生只需要到规定的地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科目的规定题目。考生的被动参与为其显著特征,而且考生大多只参与其中一个环节,即答题,除此之外别无他事。这样的测试有悖现代教育理论,其弊端不言自明。从表面上看,现行测试含有较强的考官与考生之间的博奕,主动与被动的对立,实际上牵涉到权威与民主的问题。教师或测试机构拥有绝对的权力,主宰着测试的各个环节,包括测试任务、要求和范围,确定考点,编写试题,规定答题方式、测试时间和程序,制定评分标准,讲解答案,分析测试结果,完成题目修改等,而考生只有服从的义务,没有主动参与的权力,也不可能或不允许改变既定的考试内容和程序。由此引发的结果可想而知。信心信任的缺失常致失信之事发生,不正常的害怕或焦虑的心态成了考生的常态,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心态和行为得到追捧。要克服这些弊端,急需一种新的测试。在笔者看来,自主测试不失为一剂良药。

2.自主测试的设计

2.1自主测试的理论基础

自主测试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或一个环节,因此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即为自主测试的理论依据。具体地讲,自主测试的理论基石为操作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意志理论、言语自我指导理论和认知建构主义理论等。

2.2自主学习与自主测试

根据现代学习理论,当学习者在学习动机、内容、方法、时间、过程、结果、环境、社会性等八个方面均能由自己作出选择或控制时,学习就是自主的,因此自主学习的特征包括了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能动性、独立性、有效性和相对性。[1][2][3][4][5][6]当考生选择或控制测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时,测试就是自主的,实际上,也具有自主学习的特点。自主学习所含的八个方面可分为学习活动前的自主制定学习目标计划,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监控、反馈与调节和学习活动后的自我检查、总结、评价和补救等。[4]自主测试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即自主测试是指自主学习所含的学习活动后的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考生通过自主编写试题检查、总结、评价自己学到了多少,同时依据测试结果对自己编写的试题进行自我检查、总结、评价和补救。自主测试的六个方面也可分为测试前的内容确定和试题编写,测试中的实施和测试后的评分评讲、统计分析和题目修改。

2.3现行的自主测试和本课题的自主测试

现行的自主测试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自主招生测试,二是课程网络自主测试。无论是哪一种自主测试,都是传统测试的变体,即测试的全过程还是由考生以外的有关人员负责。从自主测试的设计可以看出本课题的自主测试基本上实现了考生全程自主化。

2.4自主测试的设计

自主测试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自我实现,因为“自我实现的理想是人本主义课程的核心”,[7]也是自主测试的核心。全程自主测试,从表面上看,使学习者承担了教师的大部分职责,但实际上培养了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能力和精神,对他们的后续发展提供保障。

2.4.1学习者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学习者的权利和义务均表现于自主性,包括:(1)考点选择,(2)题目编写,(3)组织实施,(4)评分评讲,(5)统计分析,(6)题目修改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有:(1)布置测试任务和规定测试范围,(2)选择学习者编写的测试题目,(3)印制试卷,(4)讲解统计结果,(5)评判题目的优劣等。在整个自主测试过程中,学习者唱主角,完成自主考试的主要任务,教师是配角,是任务完成的协助者、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合作者。[8]

2.4.2自主测试的流程

2.4.2.1教师测试任务、要求和范围。本课题因是课堂自主测试,所以是指期末测试以外的测试,即一般意义上的单元测验。本课题的做法为,视课程类型的不同,每一至四个单元为一次测试的范围,如语言测试和英语语法课程的自主测试以一至二个章节为单位,综合英语课程以二至三个单元为单位,英语阅读课程以三至四个单元为单位等。除了规定测试范围之外,教师还规定测试题目数、题型,①以及试题编写的规范等。

2.4.2.2学习者在教师规定的测试范围内选择考点,编写题目,然后将题目交予同学修改,之后再重新修定题目,最后上交测试题目。这不仅能培养学习者的责任心,而且能彰显同学间的合作学习精神。

2.4.2.3教师按照测试内容和测试理论选择或编辑测试题目。如果某份试题符合要求,可把它作为测试试题;如果没有一份试题达到标准,可从多份试题中选择好的题目组成考卷。

2.4.2.4教师印制试题。

2.4.2.5学习者实施测试。如果试题来自一位或一组②学习者,则由他(们)主持实施;如果试题来自于多位(组)学习者,则选择两位(组)贡献最大的学习者主持实施。这时,教师的任务在于从旁指导协助学习者完成整个实施任务。

2.4.2.6学习者评分。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者收齐并评阅试卷。

2.4.2.7学习者讲解测试题目。在编写题目时,要求学习者同时写出答案及答案得来的缘由,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了解学习者是否真正弄懂测试内容,即如果能够解释清楚,可表明他用心去做了,同时也能表明从外显知识到内化知识及从知识到运用的转换。二是无论谁的考题被选中,都能当场讲解答案。在讲解的过程中,如果其他学生有疑问,可当场提出当场解答。这样做的好处也有两个:一是检查其他学生听讲的认真程度,而且还能让听讲学生找到自己答案与预设答案的异同,通过问答辨清是非。二是锻炼讲解人和提问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2.4.2.8学习者统计分析测试结果。教师在每一课程的第一次课里给全班讲授基本的统计分析内容和方法,包括难度、区分度等。测试结束时,由监考者课后按要求统计分析每一题目,然后将结果填写在教师制定的统计表里。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习者,包括监考者和考生,知道哪道题出得好,哪道题有问题,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为以后的题目修改和编写提供帮助。二是帮助学习者养成考后分析试卷的能力和习惯。

2.4.2.9教师结合考题讲解学习者自主统计结果,以让全体学习者明白题目的好坏,为题目修改作准备。

2.4.2.10学习者根据测试结果修改题目。试题被选中的学习者根据统计结果修改题目即可,其他学生参照测试题目的统计结果做题目修改,因为尽管每人(组)的题目不尽相同,但范围是一致的,所以考点有相似之处。

2.4.2.11教师审读修改评分学习者上交的试题。此时主要注意考题的效度(是否该考)、信度(是否正确无误)、难易度(是否与考生的水平和能力一致)、客观性等是否符合要求。另外,每位考生每一次自主测试有两个分数:测试分数和命题分数,但试题被选中的学习者没有测试分数,这时他(们)的测试分数可为满分,一是自己的题自己做当然可以得满分,二是一种奖励。

2.4.2.12教师统计分析测试结果。笔者采用了SPSS分析测试结果,得出集中量数、差异量数、正态值、峰值等理性数据。

3.课程自主测试问卷结果简述

为了验证假设和发现问题,笔者实施了问卷调查。因有专文讨论调查结果,所以本文只对此作一简述。调查结果显示,受试认为自主测试有助于课前预习(73.81%)、课中学习(79.76%)、课后复习(70.23%)和明确学习的重难点(60.71%)。虽然试题编写困难(84.52%),但他们还是认真地完成了命题工作(82.14%),且无意编写难题(78.57%)。如果试题被选中,86.90%的受试高兴,但如果未被选中,只有42.86%的受试感觉高兴,这说明受试还是在意自己的努力,也能说明他们积极参与的态度。52.38%的受试高兴监考或由同学监考,因为这样的监考不会让人紧张(79.76%),但只有41.67%的受试自认为考出了真实水平,而且他们(83.33%)更愿意做教师编写的试题。后三个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考试成绩与紧张的关系,即紧张度过小,考试成绩会不理想,以及考试成绩与试题表面效度和信度的关系,即受试认为同学所编写试题的效度和信度可能不够理想,因此他们更愿意完成教师编写的试题,这与他们以前的学习考试经历有着极大的关系,但笔者认为随着自主测试的推进,这个问题会得到解决。57.14%的受试高兴评讲自己的试卷或听同学评讲试卷,82.14%的受试高兴分析自己编写试题的测试结果或听他人分析试题,这两个数据说明学生在评讲试卷时存在不满意的地方,如讲解的清楚准确性不够,因此影响到其科学性,但因为试题的分析是有数据基础,如各选择项的选择比例、各题目的难度、区分度等,所以受试觉得言之有理,而且有帮助。绝大多数受试认为自主测试对将来的学习(95.24%)和教学(92.86%)有帮助,因此表示会将自主测试用于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这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接受了自主测试的理念。虽然调查结果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调查结果证明了自主测试的设计理念和实际可操作性。

注释:

①笔者没有指定任何必须使用的题型,只是要求每次需使用至少三个题型。

②课题初始阶段,以个人为单位编写试题,后来以小组为单位编写试题。

参考文献:

[1]张美云,王新燕,赵成亮。自主学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7.

[2]俞冬伟。自主学习活动的特征及指导策略[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4):4.

[3]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00.

[4]庞维国。自主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7.

[5]余文森。让学习者发挥自学能力,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9,(3).

[6]董奇,周勇。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自我监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1).

[7]McNeil,J.D.Curriculum: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3rd ed.).Little,Brown and Company Ltd.,1985:5.

教师考试分析总结 篇六

[关键词]讲评课;针对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9801

2016年4月,甘肃省民勤县教育局抽调人员对高三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调研,笔者有幸深入高中课堂,聆听了数节高三历史课,其中近半是试卷讲评课。在课堂上,笔者发现,在试卷讲评过程中,教师讲得十分卖力,从信息提取到角度切入、从基础知识到能力立意、从注意事项到规律性认识,可谓有板有眼、有理有据、条分缕析、透彻清楚,但是,多数学生漫不经心,感觉枯燥乏力,有些甚至昏昏欲睡。为何教师吃力不讨好?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备课不充分,讲评缺乏针对性;二是教师注重单向灌输,缺少学生参与;三是学生缺乏任务驱使,讲评效果难以持续。要提高高三历史讲评课的效率,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认真备课,明确重难点,提高讲评针对性

听课中笔者发现,在讲评试卷时,大部分教师习惯从试卷第一题开始讲,一讲到底,面面俱到。当教师将选择题讲完时已耗时大半,讲到材料解析题时已是人困马乏,剩时不多,只能虎头蛇尾。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有所选择,评重点、讲难点,而重难点的确定恰恰是建立在对试卷和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之上,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

1.备试卷。一方面,教师要统计试卷中所考的知识点及其能力要求,从而确定试卷要突出的重点和突破的难点。讲评时,教师对哪些内容应该多讲、重点讲,哪些内容少讲、不讲,要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教师要分析学生答卷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

2.备学生。一方面,教师要详细统计学生答题的正误信息。选择题可利用阅卷系统进行统计,包括每道题的得分率以及四个选项的选择率。一般得分率较低试题和错误率较高的选项可重点评析。材料解析}可选出典型的“问题答案”供大家剖析、评判,同时筛选出一部分优秀答案进行展示,指出哪些学生的试卷条理清晰、哪些字迹工整、哪些语言表达精准、哪些要点全面等。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总结,分析出错原因,总结出错规律,并确定好讲评的重难点。

二、课堂讲求策略,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其参与度

学生对讲评课的参与程度如何,直接影响讲评效果,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并让学生成为讲评课的主角。

1.努力营造良好氛围。轻松的环境和融洽的氛围有利于思维活动的开展,教师务必要尊重学生的感受,考虑学生拿到试卷后的心情,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在讲评课开始时,简单概述测试成绩,表扬全卷最高分、全卷较高分、选择题最高分、非选择题最高分,特别应重点表扬答卷有闪光点的“学困生”,帮助他们增强学好历史的信心。

2.组织学生自主校正已做答案。考试结束后,教师不仅要及时反馈考试结果,而且还要抓住讲评的最佳时期。批改好的试卷发给学生后不要急着讲解,首先让学生“趁热打铁”,在刚做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自己思考领悟,把做错的题进行更正,追求“满分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3.组织学生合作探讨正确答案。自主校正后,学生一般都想知道正确答案,此时可采取小组合作交流形式,让他们相互交流答案,深入探讨答案的生成及思维的过程。此时的讨论是高效的,学生对于自己粗心或对题意不理解造成的错误,印象会非常深刻。对于问答题,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典型的答案,让学生进行评判,找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修改,最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进行对照,看看自己的答案有何长处与不足。对于争论不下的问题或者不理解的答案,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期待的心理,这为下一步的讲评打好了基础。

4.重点讲评疑难问题。讲评课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主讲。学生讲评可能存在讲不清、讲不透、讲不全等诸多问题,但能调动学生的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更能拉近学生与试卷讲评的距离,收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当然,学生主讲时,教师必须再就学生的讲解进行补充,并就此题目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情况、解题方法、解题能力和答题规范等共性问题予以指正,从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课后坚持小结,强化任务驱使,提高讲评有效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6篇教师考试分析总结范例就到这里了,希望在考试分析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