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教案分析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里快回答为大家分享了9篇教案分析,希望在教案分析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教案分析范文 篇一

【关键词】财政学;案例教学法;应用优化

哈佛医学院最早开始进行案例教学法探索,随着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领域应用的成功,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育领域。我国最早开始实行案例教学法的是管理教育界。目前,案例教学法在内容、方法上日趋丰富和完善,并在各学科教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财政学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并将经济学理论运用于分析政府行为的一门学科,具体研究政府各种政策组合及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宽度和广度,更在于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具体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财政学专业课程中,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合适的选择。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应用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为了达到特定教学目的,以典型案例作为教育媒介,并在授课教师的指导和策划下,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景中,并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功能:一方面,迫使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案例教学法最主要的功能在于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具体情景,使相关人员能借助案例这个平台更加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另一方面,案例具有拓宽视野、增长知识的功能。案例中所介绍的知识往往更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学习者通过阅读来了解某一国家、地区、行业的大量背景知识。

(二)在财政学专业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财政学属于应用经济学,一方面,课程学习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课程所涉及理论派系多,且各派系的理论观点存在较大的差异,往往对同一个问题的见解可能大相径庭(如对财政的概念就有国家分配论、公共需要论、社会关系论等不同的定义)。另一方面,课程的应用性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特别是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分析和解释能力要求较高。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分析能力。传统的“讲授”模式难以锻炼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因此,通过案例教学,将学生带到具体情景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锻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社会热点事件的能力。2.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因案例教学法是将学生带入模拟的具体情景中,学生在这一情景中是参与者,甚至是案例情景中的主角。教师则充当引导员的角色,引导学生展开案例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表面上看教师的担子是轻了,但实际上,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教”的作用是启发、诱导。教师想要扮演好启发、诱导角色,首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包括选择恰当的案例、通过反复钻研案例材料拟定讨论题或思考题,确定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主持好案例分析讨论,根据讨论情况进行必要的总结等。要完成好这些工作,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财政理论知识,还要懂财政部门的实际工作流程、方法和内容,更要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从某种角度来看,不是担子轻了,而是担子更重了,教学与实际接轨了。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当前财政学专业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一)将案例教学等同于实例

案例教学之所以称之为案例教学,首先在于它有被用于案例教学的“实例”。但“实例”并不等同于案例,两者是有区别的。一方面,案例必须由实例构成;另一方面,教师举例并不等同于案例教学。比如,教师从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报道中摘用的有关介绍财政政策、法规以及财政运行的文章或者一段报道,虽然揭示了某些财政理论问题,但它并非专门为案例教学所写。尽管以这些资料为媒介也可以进行教学,但所达到的效果同案例教学是有差异的。案例教学所运用案例是具有特定的问题和写作规范的,案例应有标题、摘要、引言、背景介绍、主题内容、结尾,其中主题内容应由具有启发性的、可供分析和讨论的实例构成,其所运用的案例应符合案例教学的以学生为主的功能需求。目前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将课堂讲授时所举的零星短小例子,当作案例教学。

(二)案例素材准备不足

案例教学的成效,一定程度上受案例编写质量的影响。但我国高校财政学案例教学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就是案例库建设问题,大多数高校均未建立专门的、动态的财政学案例库,出版的财政学案例教材也比较少。具体表现为:一是案例资源供应不足,质量欠缺。案例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相当滞后,有些甚至直接采用报纸、杂志甚至直接采用国外的实例,缺乏深入发掘新闻事件“背后的理论”。二是案例老化,与实际应用相脱离,缺乏代表性。一些财政政策是具有时效性的,这就要求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必须紧跟时代形势。财政案例素材主要来源于新闻事件、国家、地区颁布的政策,提供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处在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因此,收集具有典型意义的财政学案例,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三是良性的案例开发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只有通过专业教师的高投入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案例开发,但是我国目前未把开发案例列入科研成果,这样的科研评价机制直接导致教师缺乏案例开发的动力。同时,缺乏有效的案例开发合作机制,也导致开发出来的案例覆盖性和应用性较差。

(三)教师综合素质难以满足案例教学法需求

教师是组织案例教学的关键人,一个好的财政学教师不但要对财政理论有深入的了解,还要具备一定的实际部门工作经验或者具备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比如经常下到实际工作部门调研、实岗挂职等。另外,教师还要善于组织、调动学生参与到案例讨论中,引导学生充分表达想法。但是,由于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运用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很多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不熟悉案例教学方法,而且大部分高校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对财政理论的理解仍然局限于书本知识,缺乏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融合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方法粗糙,也难以真正发挥出案例教学的功效。

(四)学生学习观念不适应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要求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深入参与课堂学习。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甚至辩论来理解案例所蕴含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课外时间进行延伸阅读,课前熟悉案例,否则在课堂讨论时容易陷入沉默寡言或偏题的困境。但很多本科学生特别是“二本”学校的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满足于哑巴学习,导致案例教学课堂发言、讨论不充分,课堂沉闷,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组织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达不到既定的案例教学目标。

三、优化财政学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加强和充实案例库建设

财政学作为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学科,必然带有国家具体财政活动的特殊性和地方特性,要使财政理论能够更好地为实际所用,它所涉及的案例就不仅需要从国家层面的角度研究、介绍财政,也需要从世界经济的角度出发,更需要结合地方经济特点来研究财政的一般规律。所以,财政学专业课程设计的案例种类就比较多,一般包含三种类型:一是理论说明型案例,主要是介绍理论和观点的背景和对理论的补充说明;二是政策介绍型案例,主要是对中外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的介绍,以及政策出台的背景、所产生的影响等;三是分析型案例,主要是对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分析。财政案例所涉及的财政政策、法规和实务内容多,而且多变。单靠一个教师推动全国财政学案例教学的多种类案例开发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借鉴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全国高校管理学院设立以共享为目的的服务性“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的案例库建设模式,通过虚拟联合的共享模式,根据“统一规划、分散建设、公共参与、资源共享”的原则,来实现建立财政学科的教学案例资源共享、师资共享、学术成果共享、国际合作共享的共享平台,来推动我国财政学专业课程案例研究和教学案例开发,传播案例教学成果。1.探索构建“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案例资源共享中心”。建议由全国财政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起草“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案例资源共享中心”(以下简称“共享中心”)章程,各高校可以自愿申请加入“共享中心”,凡是成为“共享中心”会员单位的高校每年均须承担案例资源库建设的工作任务。“共享中心”每年向会员收取一定的会费,用于维持“共享中心”的日常运作。入会会员可共享“中心”的案例,案例库应以教学案例数据库为主。2.明确“共享中心”规范案例编写的程序。“共享中心”根据“统一规范,分散开发”的原则,给各个会员高校下达案例编写任务,各个高校根据自身课程建设实际和实际教学需要,结合所在地区的情况开发原创性典型管理。案例开发按照统一规范程序进行,即按照确定主题、编写计划—实地调研收集资料—素材加工构思写作—形成案例正文、使用说明—“共享中心”确认评审入库的程序进行案例开发。

(二)努力提高教师案例教学能力

一堂效果良好的案例教学课由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评估三大环节构成,在这三个环节中,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能力水平可以说是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针对教师对案例教学认识不到位、案例教学能力薄弱等问题,我们建议通过团队建设和实岗锻炼来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1.组建教学团队。设立课程负责人,并由课程负责人担任团队负责人,组建一支相对稳固的案例教学团队,团队实行公开备课、共享案例、教学观摩等方式,达成教学重点、案例讨论组织形式等共识,提高团队成员的课堂组织引导和课后评估能力。2.推进实岗锻炼,提高案例教学水平。针对大多数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的问题,建议各高校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到相关的财政部门进行实岗挂职,通过社会实践了解财政部门相关工作的实际运作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

针对目前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够的现状,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可以转变观念,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分步来组织:第一步是分组准备,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完成一阶段教学任务后,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案例,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和要求对案例进行课前阅读和思考,并进行个人案例分析;第二步是课堂讨论,由学生围绕该案例先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小组讨论时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启发、补充、分工协作;第三步是课后评估,在课堂讨论后,每个小组结合本案例撰写一个书面的分析报告。总之,在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应结合课程具体情况,选取合适案例,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加强合作,不断改进,探索出适合实际的财政学案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秦强.财政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探讨[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7)

[2]关慧,.案例教学在财政学专业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1(4)(中)

[3]汤凤林,邱向宁.财政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财会月刊,2010(15)

[4]匡萍.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6)

教案分析范文 篇二

关键词:案例教学,研究生教学,结构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165-02

一、引言

机械工程是我校传统特色优势学科,以培养从事物流装备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的复合型、高层次港航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结构高等分析》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以港口物流装备结构研究为工程背景,要求学生掌握结构动力学分析方法、材料疲劳断裂力学理论、结构稳定性分析原理等,从而为结构设计及安全评估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手段。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椎恪

1.本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多。例如在结构动力学方面,不仅涉及一般的弦、杆、梁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也需要掌握板壳等结构的响应分析方法。如果单纯理论讲解,学生普遍感觉压力较大,不易掌握,应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研究生学科背景不同,应体现专业特色。研究生大部分来源于外校,对于起重机械不熟悉。如果能在课程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与研究生课题研究相结合介绍专业特色的案例教学,将会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3.教师积累一定数量的工程案例,具备实行案例教学的条件。课程授课教师具有多年与行业企业的丰富经验,这为系统性地引入案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具有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经历,对于他们毕业后进入相关企业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结构高等分析》课程进行实际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具备案例库教学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的教学思路与方案

在《结构高等分析》课程案例建设过程中,将依照以下思路。

1.目的性。围绕教学大纲,以解决工程结构问题为主线,结合教学内容,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2.典型性。所选案例要能够体现物流起重运输行业特色,并能作为同类问题的代表,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融会贯通。

3.难度适宜性。选择案例选择采取由易到难、逐渐深入的顺序。基础知识点的案例以解决教学难点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后期可以引入较复杂的实际案例,要求学生运用多个知识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既要有定性的分析,操作性较强的案例,也要有一定的定量分析。从而使得客观描述的事件过程、数据及相关资料清晰明了。

根据以上教学思路,在具体案例设计过程中采取以下方案。

1.明确的案例教学目标。每个案例都明确对应的知识点,通过该案例的教学,学生应该达到了解什么、掌握哪些能力等。

2.设计启发思考题。围绕该案例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设计一系列渐进的启发思考题,引导学生找准案例分析的切入点,启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3.案例的实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例取得了新的发展或产生了新的变化,要对相关内容作出修正,以保证案例的有效性。每隔一学期补充一定数量新案例入库,剔除价值不大的老案例,以体现案例的新鲜度。

4.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应先告诉学生前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或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案例,实现掌握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目的;课后则要求学生以分析计算报告等形式进一步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5.案例教学考核方式。结合具体案例,采用计算书、讨论报告、文献综述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经过搜集整理材料,组织了30个案例,可以保证每个研究专题约3―5个案例。具体案例如表1所示。

例如在讲到疲劳裂纹扩展时,就通过起重机平衡梁出现裂纹的案例来讲授。首先提供实际应力测试数据和相关标准,要求学生根据实际结构确定疲劳寿命计算模型各项参数,编写计算程序,计算疲劳寿命,并与实际结构疲劳循环次数对比。整个过程设计数据处理、资料查阅、编程计算、结果分析等过程,学生可以体会实际结构寿命分析的整个过程,更扎实的掌握了理论知识,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小结

《结构高等分析》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模式,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体现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这些鲜活的工程案例,培养这些未来工程师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解决问题,为他们终生学习和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了大学素质教育的目的。

另外,也显著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通过工程案例的搜集整理,拓宽知识领域,增强了教师自身的知识积累,对学科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能从学生提问和讨论中得到启发,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在实际教学中,案例搜集要注意丰富典型,与时俱进。例如,可选取近期发生的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工程案例。

参考文献:

[1]R.克拉夫,J.彭津。结构动力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程靳,赵树山。断裂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邹强,吴亚林。教育学案例教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教案分析范文 篇三

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224-02

分析化学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构成化学化工类各专业及相关学科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基础课,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改革,基础课教学方法已由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逐步改为CAI课件和网络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实现在学时数不断压缩的情况下,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的要求。但是,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如果仅仅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上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势必造成教师讲课速度加快、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而疲于记笔记,最终感觉一堂课下来只对其中的动画有点记忆;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仍没有突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在分析化学教学中针对性地引入案例教学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状况,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体会如何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科研生产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走入社会能迅速融入实际工作中。

一、调整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吻合

案例教学法首创于1829年的英国法学界,是指教学者选用实际生活中的典型问题制成教学案例,然后以团体讨论的方式,引发学习者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给予成员真实状况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或多个完整案例的分析和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将案例作为媒介,辅助学生将学到的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灵活地用于解决科研、生产中的分析问题,在面对实际的分析工作时能像一个分析化学家那样思考并解决问题。一个完整的分析案例包括分析方法选择、试样采集与制备、样品分析测定、分析结果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与控制几个步骤,而目前以华东理工大学和四川大学合编的工科分析化学教材为代表的教科书偏重介绍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测定技术,对于试样采集与制备、质量保证与控制方面着墨较少。实际分析工作中,由于试样状态、组成及各成分含量多寡的复杂性,实际试样的分析案例不仅是被测样品的定量分析测定过程,还包括试样的前处理和实验结果的后处理。若沿用原有教材内容,学生接触实际分析化学工作后,由于对实际样品分析过程缺少全面性了解,就会出现学无所用的情况,对大学教学的实用性和合理性产生落差。所以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吻合,让学生掌握完成一个试样测定的全面分析流程,是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保证。我们根据实际样品分析程序调整教学内容和次序,将最后两章“分析化学中的分离与富集方法”和“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合并,调整至第二章;将分析结果的质量保证和评价调整到误差及分析数据处理章节,作为第三章;同时增加第二章和第三章的教学学时,学时比例由9%调整到18%。在学生掌握了分析方法选择原则、试样采集与制备、分析结果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与控制等样品分析过程的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结合实际案例的剖析讲授各种分析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实践结果表明,教学内容调整后培养的学生接触实际样品分析任务时,不再只会单一地根据试样组成选择分析方法,而是能从样品的采集、保存、预处理开始全盘考虑分析方案,独立完成一个样品的全分析过程,参加工作后能很快独挡一面开始工作。调整后的第二章和第三章的教学内容见表1。

二、案例的来源与选择

将案例教学法作为分析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分析试样,正确选择分析方法,给出准确可靠的分析报告,以指导生产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案例的来源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教师科研项目和生产企业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案例的选择原则遵循以下条件。首先,案例内容要与教学重点和难点相对应,借助案例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深化分析化学基本理论。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显著提高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深度。其次,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如选择在应用化学、药学等相关领域均能涉及到的原材料、生产排污等样品的分析案例,可以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了解掌握分析化学在化学化工领域普遍的应用性理论和方法,同时了解分析化学在化学化工领域的特殊地位。案例的选择还要紧扣社会的发展需求,让学生感到掌握分析化学技能的紧迫感和重要性。如奶制品中蛋白质和三聚氰胺的分析检测等。这种案例的引用使学生在学习中既学到了专业知识,又增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案例教学法实践

案例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基本上可分为案例讲解型和案例讨论型。我们根据分析化学课程的特点,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模式。大一化学分析为主的基础阶段,以案例讲解型为主;大三仪器分析阶段,以案例讨论型为主,采用项目参与的体验式案例教学方法。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在案例讲解型为主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过程包括三个内容:(1)系统讲解基本理论;(2)用问题式方法引入实际案例,或通过案例剖析进一步讲解重点和难点概念;(3)从实际案例基本理论或从基本理论实际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其中(1)、(2)两步不分先后,可以在系统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再结合理论剖析实际案例;或根据教学需要先提出问题,交代案例概况讲解相关概念剖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将所学理论与实际事件有机结合,加快、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记忆。该阶段的案例选择行业性的成熟案例,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为辅,培养学生在面对科研和生产中的分析化学问题时,能以分析化学家的素质解决问题。在案例讨论型为主的阶段,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分析化学知识和技能,很多学生已进入教师的科研组,有些学生已开始关注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热门问题,所以适宜开展各种互动式的案例讨论型教学方法。学生根据科研课题或感兴趣的行业问题,从拟定案例题目开始案例撰写设计案例实践案例总结。此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作为导航者,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案例相融合,让学生在案例完成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基本理论。

四、案例教学考核方法

在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的同时,将案例教学的思路进一步引入期末考试中。大一化学分析期末考试减少了概念性考题的比例,增加了“案例剖析”的新型综合测试题,重点考核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三仪器分析期末考试,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情况,考核方法不同。毕业后继续读研和继续从事化学化工类工作的学生,一般在大二开始进入教师课题组,他们也是积极配合、参与案例教学的群体。期末以提交案例报告的形式考核,要求一个分析任务要设计2~3个以上的分析方案,通过实验验证后,在案例报告后附结论性报告。针对毕业后转行和不能认真参与教学的学生,采用以基本概念为主、案例剖析为辅的闭卷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的改革,逐渐改变了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走出考场头脑一片空白的现象。特别是大三的仪器分析结课考核形式,全面提升了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实践证明,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案例教学,使学生在“了解典型案例-讨论解决方法-建立并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强化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出能直接面向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本科生。

参考文献:

[1]Merseth K K.Cases and 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C]//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York:Macmillan,1996.

[2]李娜,刘锋,李克安。以案例教学教给学生分析化学家的思维方式[J].大学化学,2010,25(5):31-35.

[3]高琳。分析化学教学与实践案例分析关联性初探[J].科技文汇,2011,(9):105-110.

[4]武亚军,孙铁。中国情境下的哈佛案例教学法:多案例比较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3(1):12-25.

教案分析 篇四

我们在第2期讨论了教案中的教材分析与教学重难点之间的关系,这期将深入探讨几个理论问题:(1)学情分析应包含哪些内容?(2)课堂教学目标的格式如何?应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3)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制定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4)教学目标与教法之间是什么关系?

请大家议一议学情与课堂教学目标之间的三种假设:假设之一:课堂教学目标只与教材存在关联,与学情没有关系;假设之二:课堂教学目标与中等以上学生的水平和基础相关;假设之三:课堂教学目标需要分成不同的层次,以照顾体育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

【江苏苏州·凌志雄】:我的观点是:(1)学情分析应包括两大部分:①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即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班级水平、成熟程度、心智发展水平及对所学内容的态度等进行分析。②分析学生的技能储备。即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新授知识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2)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制定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从时间逻辑上说,学情分析是即时的,而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因此,要设计出合适的教学目标,就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有了准确的学情分析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而教学重难点应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来确定教学重难点。

【江西南昌·胡敏】:(1)“假设之一:课堂教学目标只与教材存在关联,与学情没有关系”这个假设理念我不赞同。要完成一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不光需要对教材做好分析,同时也需要对所要授课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进行了解并分析,才能更好地做好课的设计,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2)“假设之二:课堂教学目标与中等以上学生的水平和基础相关”这句话也不全面。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基础会有影响,但不能片面地认为与中等以上学生的水平和基础相关,要知道新课标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体育弱势学生,他们对教师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关注他们,会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还会造成良性的“蝴蝶效应”。(3)“假设之三:课堂教学目标需要分成不同的层次,以照顾体育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我赞同。体育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是“弱势群体”,体育教师要多关注,由于他们基础较差,会有自卑心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更不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有目的地将他们的目标降低,帮助他们在完成目标的同时寻回自信,提高了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福建泉州·郑钦漂】:我认为,首先,分清三者主次关系即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有的放矢: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主体,作为主体的他们,学情尤为重要,设计再好的目标,如果没有切中学情,就犹如对牛弹琴,如果没有因人而异,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其次,要把好脉。第三,教案文本应该追求底部深厚,中部坚挺,顶部开花。一份有份量的文本教案,不要面面俱到,唯有切合实际,专注关键,理清顺序,关注过程,重视结果,教学的最终领悟才能实现最大化。

【甘肃兰州·瞿学维】:我认为,学情分析就是任课老师多去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习惯、兴趣、班级的基本情况等方面,对备课和上课很重要。大的方面,有助于制定教学目标,细节方面,可以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去考虑如何分组?需要多少器材?等等。

【山东临沂·于松峰】:我的观点是:(1)学情分析包括:学生此年龄段的身体素质情况、兴趣爱好、男女生的差异、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接触程度、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等。(2)课堂教学目标:我们通常从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来确定,确定的每一个目标都必须有明确地针对性与可测量性;在技能目标中,大致分两个层次,一部分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掌握程度,另一部分又会达到什么程度。(3)在全面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分析,确立本节课教材教学的重难点,有了学情分析与教学的重难点,才能准确地制定出教学目标。(4)教法与教学目标对应并为教学目标服务,教法既有导入、启发、辅助练习等,也有难点突破、提高动作技术质量的方法。

【江苏南京·李安成】:我认为:(1)学情分析应包含:学生情况分析;学理情况分析;教学场地器材情况分析;教学环境情况分析;教学天气因素情况分析;教师教学本身情况分析。(2)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制定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首先,我们应该对教材的学理、教材本身、教学保障、教学评价进行分析。其次,依据教材内容来进行学情分析。然后,制定教学目标,最后,依据教材教法来确定教学重难点。(3)教学目标与教法之间的关系:教材教法当中实质上涵盖了某个技能动作的正确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预设可能出现的错误技术动作、针对可能出现的错误技术动作所能采取的针对性、实效性纠错策略、教法建议。因此,教学目标在前,教学方法在后。先依据教材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再选取出适合学生学练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教案编制技能案例分析

【案例】:

一、教材内容:乌龟赛跑

二、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50人

三、学情分析:小学生喜欢跑跑跳跳,这是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其中快速跑就是其中一项热门的体育活动。它动作简单,容易开展,但简简单单的跑枯燥无味,可运用情境导入以及多种渠道设计这堂课,主要强调育心和育体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在欢乐的气氛中达到应有的效果。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注重强调如何让学生赛跑,使他们在形式多变的辅助练习中掌握技能,整节都是腿部活动,结合游戏(保龄球赛)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结束活动,让学生享受体育,拥有健康。

四、教学目标:⑴运动参与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大胆展示自己;⑵运动技能目标:通过快速跑辅助练习,使9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跑的基本要领,提高学生的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⑶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快速跑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发展;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在学习中充分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得到成功喜悦;积极进取,乐观开朗。

五、教学流程:集合情境导入摆臂后蹬跑胸前贴纸跑保龄球赛放松操;其中快速跑练习为:摆臂、后蹬跑、胸前贴纸跑:三个动作的要领示范讲解清楚,摆臂练习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击掌的节奏性锻炼学生的协调、灵敏能力;胸前贴纸跑是跑时将闪光纸贴于胸前,严禁纸掉落在地面,所以学生意识到只有拼命的跑才能不让纸掉落,以便来锻炼学生的跑速,但要强调学生跑时的正确姿势和安全问题。

【浙江省温州·项为人】:以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来看,不适宜进行后蹬跑教学,建议利用跨步跑或单换跳作为跑的辅助练习较为妥当。另外,正确的摆臂姿势只能通过走—慢跑—中速跑等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逐渐建立与掌握摆臂的概念与技术,而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就能实现90%的学生初步掌握,况且是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在贴纸跑中早已忘乎所以了,还管什么正确的摆臂,跑得快就行。建议技能目标为:通过跑的辅助练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跑的正确姿势,体验与感受快速跑的方法与乐趣,培养快速奔跑能力。

【山东·李登云】:我认为这个教案至少有5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快速跑不是热门的体育活动,很少人用快速跑去锻炼,采用慢跑的较多。其次,快速跑运动并不简单,要有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等,内容很多,每一项学起来都不是那么简单,以著名的飞人“迈克尔·约翰逊”为例,他的跑步姿势则非常的怪异,挺胸、撅屁股、梗脖子等,这是非常标准的错误动作。第三,保龄球对快速跑要求不高,换句话说,这个游戏对本节课的教材没有帮助作用。第四,单纯的摆臂练习和后蹬跑练习是专业运动员或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方法,非常枯燥,建议换一种学生比较容易感兴趣的方法。第五,学生贴纸跑,有的老师采用贴报纸跑,我在上课的时候用过几次,确实,学生为了不让纸掉下来拼命的跑,但是在跑的时候,学生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纸别掉下来,采用各种身体姿势进行保护,这样就忽略了跑的姿势,导致动作变形。

三、初中教案编制技能案例分析

【案例】:

一、教材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保健》二年级教材。鱼跃前滚翻(第2次课);变向跑(复习)。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学校初二年级男生,二(3)班,共40人。该班男生特别喜欢体育活动,身体素质普遍较好,班级纪律好,集体荣誉感强,在鱼跃前滚翻第一课次后,大多数学生已经有了“鱼跃前滚翻”基本技术动作,为本课次授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技术结构,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懂得身体跃起腾空是区别于前滚翻的关键,理解变向跑运动在生活实践中的现实意义。

2.技能目标:8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鱼跃前滚翻动作,25%的学生完成动作优美流畅,具有明显的腾空过程。学习变向跑提高快跑过程中控制身体、调整速度和判断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集体环境中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自我评价能力。通过艺术体操教学,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四、学练法

1.前滚翻练习,2次;要求:在练习过程中两腿有伸直过程。2.手撑标志线做远撑前滚翻练习3~4次;要求:双手远撑。3.教师示范鱼跃前滚翻完整动作,并结合图解,归纳、诱导、讲解鱼跃前滚翻动作要领及保护帮助方法。4.学生在保护帮助下自由练习鱼跃前滚翻。5.跃过同伴平举的手做鱼跃前滚翻动作并逐渐过渡到穿越呼拉圈动作。6.根据自己的练习情况结合教师评价,组内讨论进行自我评价。选择练习难度,通过练习反馈进行自我调整。按照练习难度分为三组:基本完成组(A组)、达标组(B组)、创新提高组(C组)。7.请2-3名不同类型的同学示范鱼跃前滚翻动作。8.反应跑练习:背对或面对前进方向,从不同预备姿势开始,听信号转身跑2次。9.复习各种形式的变向跑:“之”字形跑、绕圈跑、折返跑各2次。10.变向跑接力游戏。

【河北石家庄·翟国胜】:我认为该教案有以下几个问题:(1)鱼跃前滚翻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内容,对学生的身体多方面要求比较高,是否可以将两个教学内容调换一下位置,先进行复习内容变向跑练习,充分活动身体的各部分器官组织,再进行新授鱼跃前滚翻的教学;(2)技术是完成动作的方法,是理论,它与技能是有区别的,而技能是完成该动作的能力,所以说学生掌握的是鱼跃前滚翻技术,而不是该动作的技能;(3)教学目标定的高了。两次课让25%的同学比较熟练优美的完成动作,80%的同学能够完成鱼跃前滚翻,可能困难一些,因为每次课主教材的有效时间不会超过30分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很难完成,因此建议在目标上降低一些,当然如果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远撑前滚翻的动作技能,达成目标可能容易些;(4)根据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的原则,无论是远撑前滚翻还是鱼跃前滚翻,动力的来源都是摆臂前伸及下肢的快速蹬地,做鱼跃前滚翻的目的是假想越过障碍物及遇到危险时的一种自我保护。因此,可以借助跳箱的最上面一层或者折叠的小体操垫子。作者采取钻过呼啦圈的设计很好,也可以由一位或两位同伴在练习者前面手臂拉在一起,起到辅助与保护的作用;(5)教师把学生分为完成、达标、创新三个组别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考虑到技术的难度,练习中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分组过多可能会影响教师的巡回指导,建议分为两个组即可,可以命名为达标创优组(基本能完成动作的同学或学困生)和勇攀高峰组(比较熟练完成动作的同学)。

【江西南昌·胡敏】:从上述教案部分内容看,课的内容安排和教学设计还是较合理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翟国胜老师提出的“两个教学内容调换”我也觉得会好些。另外,有些学校由于垫子不多,在“学练法”内容中,要达到一定的练习密度在时间上会比较紧(关键是要看这个案例设计中器材的安排);在通过辅助器材练习鱼跃前滚翻时,除了上述的几种方法,还有一些例如毛巾、书等也可以。安全保护和帮助非常重要。

【江苏南京·李安成】:我认为教学目标与学练法应改为如下表述:

(1)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了解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技术结构,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懂得身体跳跃腾空前滚翻是区别于蹲撑前滚翻的关键,理解变向跑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健身意义。②技能目标:5~10名男生有明显的高度和远度,同时滚动圆滑、流畅、动作轻松、协调稳定、姿态优美这样的优秀评价标准;3~5名男生能有跳起动作,同时滚动不够圆滑,动作不够流畅稳定、协调轻松和不够优美的合格评价标准;其他所有的男生有腾起的高度和远度,同时能具有圆滑滚动、动作轻松、协调稳定、姿态比较优美的良好评价标准。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集体的环境中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自我评价的能力,通过艺术体操教学,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和鉴赏美能力。

(2)学练法:①兔跳接前滚翻,体会身体跳跃起、直臂顶肩的动作。②从高处向下做远撑前滚翻,体会手支撑与顶肩的动作。③越过红横幅做鱼跃前滚翻,体会蹬摆充分、身体腾起要有一定高度。④越过不同距离的鱼跃前滚翻,体会手向远处支撑。⑤组合动作:侧手翻—鱼跃前滚翻,体会身体侧向翻转与腾空、滚动的身体感觉。⑥向学生传授一下保护与帮助的方法:现场示范、学生模仿正确的保护与帮助技能,保护者站(跪)立在练习者的侧面,一手托肩,另一手托大腿,帮助练习者缓冲、低头、前滚。

四、高中教案编制技能案例分析

【案例】:

一、教材内容

高中体育课(足球选项):学习脚内侧踢球、停球技术;教学比赛。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高二年级足球班男生,共45人。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加上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动作概念。

2. 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法

(一)学习脚内侧踢地滚球技术

教法:(1)讲解脚内侧正面传地滚球;(2)给学生做正确示范动作;(3)学生练习,巡回辅导,纠正错误动作。

学法:(1)踢固定球,做脚内侧踢球、支撑腿站位及踢球部位模仿练习;(2)两人一球,一人用脚底挡球,另一人做脚内侧摆腿练习。

(二)学习脚内侧接地滚球技术

教法:(1)讲解脚内侧接地滚球;(2)教师示范;(3)学生练习,巡回辅导,纠正错误动作。

学法:两人一组,每组一球,一人用脚内侧传地滚球,另一人用脚内侧接球,然后再练习用脚内侧接、传球,两人反复练习。

【浙江湖州·张万永】:我认为,第一,教材内容应改为“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不等同于教学内容,这一点误区很大。第二,学情分析应结合“教学内容”来谈。第三,运动技能目标不够具体,是否能按照“内容、条件、标准”的要求进行规范化、具体化。第四,教法阐述相对简单,无法看出成效,而且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未作表述。

【浙江宁波·andychar】:这份高中足球选项课教案类似于我们平时上课的一份简案。总的来说思路清晰,简单明了。但没有明确本次课的课次,相应的教学目标也比较笼统,没有突出本课次重点和解决本课次难点的教学策略。该教案细化了本课的学情分析,简化了该课的教法与学法。该课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观察、纠错辅导、学生反复练习,建议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提高教学效果。既然该课是高中足球选项课,那么,最好能增加“课课练”这个项目,以便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最后,第四部分的“教法”可改为“教学过程”,且每个教学步骤应明确相应的组织形式。

【江西赣州·廖全胜】:我认为有两点需要思考:(1)学情分析那一段,后半部分可以不要,改成学生对足球学习情况的介绍。(2)教学目标中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可以发展灵敏性,加强合作。至于能不能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靠某一节课来完成好像不可能。

【浙江金华·邵伟德】:该教案中“学习脚内侧踢地滚球技术”的学法是:(1)踢固定球,做脚内侧踢球、支撑腿站位及踢球部位模仿练习;(2)两人一球,一人用脚底挡球,另一人做脚内侧摆腿练习。这个学法安排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练习1与练习2似乎颠倒了,应先进行“一人用脚底挡球,另一人做脚内侧摆腿练习”,后踢“固定球”;其二,这个技术中有三个分解的较为固定的技术关键:一是支撑脚离球的位置;二是摆动腿运行的轨迹;三是触球脚内侧的部位与球体的部位。就这两个练习能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吗?

【点评与总结】:在上期讨论的基础上,本期着重“学情分析内容;课堂教学目标的格式;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网路交流与讨论。在此基础上,还结合了小学、初中、高中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老师们纷纷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就学情分析而言,有的老师提出了学情分析应包括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班级水平、成熟程度、心智发展水平及对所学内容的态度、学生的储备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新授知识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的老师认为学情分析应是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兴趣爱好、男女生差异、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接触程度、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等;还有的老师认为学情分析应包含学生情况、学理情况、教学场地器材、教学环境、教学天气因素;教师教学本身等方面的分析。以上观点主要的差异是“看问题的视角不同”,若从宏观角度来看,学情分析应包含学生、教师、教材、环境、天气等,也就是说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要素。而从微观角度来看,学情分析只指来自学生方面的情况。到底哪一种视角较为正确?我们认为,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学情分析若涉及的面太广,就会造成教案各个要素之间内容重复的现象。因此,从微观角度分析学情较为客观;其次,在进行学情分析时不应面面俱到,而要着重围绕与结合上课的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不能空谈,这样才更有针对性。

教案分析范文 篇五

统计学所讲授的是通用的统计方法,当我们而向经管类学生讲授统计学时,应该侧重于讲授在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管理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统计方法。因此,统计学的教学除了具有明显的理论性,还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实践性和时代性。

随着科技的变化和发展,使得不论是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还是统计理论、

方法法和技术,即使十年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现代统计教学中,以下三个趋

势成为信息社会中应用统计教学的主要方向:(1)强调统计学的应用特点,即对统计

理论和方法的介绍不是从概念和公式定理出发,而是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实际问题

出发;(2)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关注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的能力和

对统计结果的解释能力;(3)广泛使用统计分析软件,使统计数据处理、显示、分析和推断

变得快速而简单,充分体现和发挥统计的功能。而要实现这样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

成为一个必不可少、应该全面推行的重要手段。

与一般的课堂讨论不同,案例教学是以现实中的实践问题和实际观测数据为依据,以学生为主角,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对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研究和论证,选取最优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只起引导作用。案例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模拟统计实践的过程,它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方法的自觉性、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案例式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方式单一和教学效果不佳的缺点,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中心,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用相应的案例为教学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由于统计学原理都是通过一些数字表达出来,具有抽象性,这样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难度。因此我们在进行案例式教学时,应该注意一些几点:

1)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其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学生味同嚼蜡,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最后得到的效果就是使其不思进取缺乏新意。统计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种信息的交流,学生会积极思考,相互启发、讨论,他们会觉得这一学习过程很有趣,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能有更直观、透彻的理解。

2)尽管是案例式教学,也不能轻视基础知识的传授。

讲授案例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案例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统计学中所有章节都在研究如何从现实数据中讨求统计规律。所以在案例设计中,必须根据章节与内容的要求,提出问题,收集数据,使每一个案例都代表本章节的知识点。

3)进行统计分析师,要辅以统计软件。

统计离不开数据,数据离不开统计软件,因此在案例式教学过程中离不开统计软件,常见的统计软件有:Stata,SAS,Matlab,S-Plus等功能非常强大的专业软件,最基础的还有Excel。

4)注意逐步建设自己的试题库。

教学案例需要围绕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建立。每个案例需配有相应的数据库以供选择各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为了使学生对案例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还需对每个案例所涉及的数据的取得程序和方法、调查表的表式、样本点的分布、数据的含义以及案例的约束条件等作具体说明。同时案例要做到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征。

三、案例式教学的具体实施

!)用案例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将要学习内容用一个相关的案例来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案例的背景情况、数据资料进行扼要概括,提出问题让同学思考,这样本节课的内容就开始了。

2)通过设疑来推进内容。在案例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步步设疑,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进来,同时将内容不断地推进。在教师的指导和提示下,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课堂讨论,使学生自行思考、独立分析、积极讨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案分析范文 篇六

当下,学校教育管理案例中时常会出现由于组织结构功能与考核评价的匹配性导致的矛盾,使管理者不得不对管理理念、制度进行反思与重建。以下是我在管理工作中曾经出现的一个案例。

一、问题的产生

2007年暑期,学校考核工作小组按常规进行了期末考核工作。之后,我带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将考核结果与对每个教师的日常工作印象进行了比对,并相互交流了意见,试图据此了解考核的公正性并找出教师群体内存在的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问题。比对中我们发现,九年级级部的x老师和y老师整体考核成绩离同级部其他教师有一定差距。这一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交流中班子成员一直认为x老师专业素养较高,有思想,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有着上示范课、优质课的经验,有着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区内的教学能手,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正确的认识并能够身体力行地为学生打好广博的基础。y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有思想,有着典型的情感式班级管理风格,她的班级班风好,学风好,孩子全面发展,各学科教师都喜欢给她班上课。从考核结果看,x老师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成绩居级部中游,学校组织的论文比赛、班级作文大赛、体育比赛及一些早操、晨检、路队常规管理等活动参与度不够,辅导和组织得分较少。Y老师学科教学成绩名列级部前茅,但也是学校常规管理活动参与少,得分少。因此导致两位教师得分较低的情况。

二、问题的解决

根据上述情况,学校领导班子对级部其他成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和考核小组成员进行了全面的访谈了解,以求全面客观地掌握实际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又对其本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以求了解她们的思想认识,据此查找问题的根源。

通过上述细致的调研工作,学校发现这一现象反映出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校考核评价内容体系存在权重失衡情况。表现在对教育教学本质性工作和内涵性工作方面关注度不够,致使常规工作分值累积数在整体权重中比例偏大,占了几乎40%。这是考核理念没有跟上教育教学理念的问题,其结果是违背了教育规律,势必将教师工作引向琐碎的常规工作,而忽视了教书育人的本质性工作。这在教学管理中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2、学校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着重量化的现象。对模糊的难以量化和隐性的部分关注不够。如教师为学生终身发展作出的不容易评价的基础工作(包括大量阅读、系列养成活动),许多做在当下而在儿童的未来方能呈现的教育工作,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等。这也是考核理念与教育理念不相匹配而导致的偏误。其结果是将老师的教书育人引向急功近利,这也是违背教育精神的。

3、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对考核评价标准,尽管学校通过了在教代会上的审议,但从这次考核看,学校没有充分掌握这一部分教师的看法和思想。这是信息管理过程中的失误。

4、学校组织管理中存在重个人贡献忽视团队效能的问题。导致少数教师游离于群体之外,按自我个性随心办事,个体情绪和性格特性影响整体工作。

分析清了问题所在,学校在第二学年的工作中,通过教代会广泛征求意见,重新调整了考核内容和方法体系。新的考核方案体现了对教师隐性的本质性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进行了定性评价并赋分;对各部分的权重予以重新调整,把主要指标指向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对教代会的征求意见和提案制度进行了重新完善;对组织机构职能与考核进行了匹配性调整。实行了级部整体捆绑性考核评价,充分发挥集体的凝聚力量和团队精神。

实践证明,这些制度的改进,有效地提高了管理者与广大教师的互动水平,提高了团队合作水平,发挥了考核评价的目的性、调节性、导向性、反馈性功能,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益。

三、反思与评述

教案分析 篇七

关键词:新课标;英语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顾名思义是教师对教学材料的深刻剖析。所以,教材分析在整篇教案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其内容应该包括:本单元或本课的中心话题以及该话题涵盖的相关子话题;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如何;本单元主要文章的内容概括、语言特点、文章类型等;本单元对于授课对象(学生)的积极作用。教材分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梳理教学内容,明确每节课教学内容的意义,为后面的教学步骤设计以及教学过程的实施打下基础。同时,深刻详细的教材分析还有利于教师对于实际授课内容进行合理改编,使之成为最适合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学材料[1]。

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实际上就是教师对于实际授课对象的分析和情况掌握。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学生的年级、年龄段等基本信息;学生现阶段的英语能力分析(包括听、说、读、写、词汇、语法等方面);本课对于提升学生原有基础水平的意义或价值。学情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兴趣、成绩等方面的了解来制定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进一步实施教学过程。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所做出的教学设计会更具有针对性,学生也会更加清楚地了解英语语言学习目标,从而调节自身更加适应新课标背景下的英语课堂。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设计课程中,根据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达到的某些方面的标准,主要包括:语言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学习策略目标;文化意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五大类。其中,语言知识目标和语言技能目标是任何课型中都需要涵盖到的两大基本目标。新课标虽然要求学生英语课堂要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但是也不能忽视英语语言本身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只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指定更加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形式上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的英语语言教学理念。对于其余三个目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课堂需要来选择加入自己的教案设计当中。其中,学习策略目标是教师根据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学习策略还指定的学习目标,它包括英语语言认知策略;监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整理策略。文化意识目标是新课标中要求英语课堂需要渗透的主要内容。教师通过讲授本节课涉及到的文化意识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兴趣,进而更好地理解英语这门语言学科。情感态度目标是学生主观对于学习的态度或情感。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这一目标,激励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设定,有利于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清楚地明白每一步活动应该涉及到的意义。准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备课时的中心指导方针,以防教师在整理教学内容或是补充教学信息的时候偏离轨道,达不到预期的教学呈现效果[2]。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其实是教师在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及现有的认知水平提出的学生可能遇到的重点以及难点问题。教师在明确了教学重难点后,会在教学设计中有所侧重,对于这一部分知识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同时,学生在接受过程中也会有所重视,对于该部分的知识多加理解和操练,最终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以及知识掌握水平。教学重难点的设定有利于帮助教师确立教学重心,是整个教学内容更具条理性和层次性。无论是对于应试教育还是对于素质教育,良好的掌握教学重难点都能促进学生有目的、有侧重地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师设定的教学内容。

五、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英语教师在实际英语课堂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融合使用。并且注重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而不仅仅侧重于学生英语语言输入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时,多多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找到最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法,从而达到新课标要求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目前英语课堂中,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包括: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内容依托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整体语言教学法等。其中,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法是现阶段英语课堂比较盛行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通过完成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任务来实现学习过程,其优势在于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的功能在于交际运用,教师通过设计课堂活动是学生发生交际行为。使得学生产生信息差(information…gap),这样的交际活动设计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六、教学用具

英语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凭借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内容的传递,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课型使用多样的教学用具来辅助教学。教学用具使用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安排的学习兴趣。生动、有趣的教学用具能够充分辅助教师对于整体英语课堂的把控,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教师所设定的教学内容。现代课堂中主要的教学用具有: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投影、视频音频等[3]。

七、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可以说是这个教案设计中的重中之重,环节紧凑、设计新颖的教学步骤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最好的知识学习效果。现代英语课堂中,教学步骤主要依据的模式有“PWP”教学模式;“3P”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五指教学法等等。根据这些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可以纵向串联出教学实施步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步骤中要增强学生互动,互动形式多种多样,不能仅停留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要适当鼓励学生内部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4]。运用交际法和自主学习法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英语语言的应用方法。所以,在进行教学步骤横向设计的时候,要加入学生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设计意图以及活动时间。这些细节性信息的补充可以使教案设计更加完整,突显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师在课前准备更加充分,课堂实施效果也更加良好。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这一部分,在教师平时撰写教案是往往被忽略,但其实板书设计的作用不可小视。整齐新颖的板书设计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能够使得整节课的只是内容根据条理性。在撰写教案时,如果提前将板书设计这一部分做好,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冗杂的知识点罗列,学生看的一头雾水,影响学生完成整节课的学习目标。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实际操作教学过程后,对于一节课的整体评价和反思。其目的在于总结上课经验,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来反复推敲和修改教学内容设计,使之不断完善,最终成为一节使学生多方面受益的精品课程。综上所述,教师应该遵循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学习新型的课堂设计与教学方法,在课堂呈现之前,充分设计教案内容,牢牢把握以上九大基本步骤,争取让每节课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琳,程晓堂,张连仲。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8-80.

[2]陈柏华,陈冬梅。英语教育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2-14.

[3]孙鸣。英语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56-59.

教案分析 篇八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物流案例分析;“引导探究―仿真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0178-03

1 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与特殊性

1.1 必要性

以高职学生需求为导向。当前高职学生学习目的更加多元化,据有关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目的主要为满足就业、提高自身素质、继续学习深造等需求,因而在学习中更多地表现出注重课程的实用价值,虽然对于企业的实际运作及可能出现的管理问题认识肤浅,但多数学生对如何应用管理理论因地制宜解决实际问题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目前,职业教育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工厂、生产线托管、模拟市场等创新教学方式也在积极摸索实践,但是相当部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过程仍需要在校园和课堂环境内实现,采用案例教学可满足学生走向目标工作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物流课程特点使然。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科,如果只是进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会使学生觉得理论空洞抽象,难以理解,而开展案例教学,把物流管理典型案例作为主要内容,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讲评等过程,却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将所学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清晰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专业判断能力,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手段。

1.2 特殊性

(1)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在教学内容上,物流案例分析课程与一般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存在很大差异。一般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教学注重基础理论知识,注重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材提供一个完整形式上的知识理论体系,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按照这个理论体系进行讲授,教学目的也就能达到。而物流案例分析课并不是这样,案例分析更注重实践,教材提供系列物流案例,教师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将所有案例从头讲到尾,它需要教师从众多案例中选择典型案例,指导学生学习、讨论,最终形成书面文字报告,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以提高学生灵活和综合地运用物流基本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的特殊性。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教学方法相应也有很大不同。在传统的专业课教学中,很多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但案例分析课并不是案例教学法的一般运用。案例教学法是用引入案例的方法为阐述的理论服务,即运用一个或者几个案例来说明某一原理,让学生能够理解。很明显,案例在这里所发挥的作用仅仅是一个“注释器”而已,而对于案例本身所具有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一最具价值的功能却远远没有发挥。案例分析课程正是瞄准教学案例这一最具价值功能,不再是为说明一个原理对某一个案例的偶尔应用,而是面对实际,将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串联起来,让学生系统地、循序渐进地熟悉和学习,从案例模拟的情景中认识物流企业或部门的资源要素及其变化的规律,从中体会管理原理、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技艺。

2 课程教学目标与思路

2.1 教学目标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专业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活动的综合职业能力,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物流案例分析课是在物流管理专业高年级开设的课程,学生在此之前已储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对有关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已有所了解,现在是通过大量、系统的案例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从总体上、从实际的运行规律上去认识和把握那些物流企业管理原理、发现新的知识和萌生创见。很明显,这是在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经验总结,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认识活动,远比从事某一孤立的实践活动的收获要多得多。

根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结合物流案例分析课程自身特殊性,物流案例分析课程的设置应该定位于直接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服务,在必要的知识传授基础上培养学生系统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深层次地考虑问题,透过表面现象和错综复杂的关系看到问题的本质,灵活和综合地运用物流基本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物流管理意识,增强实际操作技能。

2.2 教学思路

结合教学目标与实际情况,物流案例分析教学必须突破传统“教材导向”的书本型教学模式,建立适应职业技能需要的“引导探究―仿真创新”的螺旋上升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对物流案例分析课程进行管理技能定位,即打破原有的书本教学体系,将教材中的案例选择和高职培养目标一致的物流管理专业动态技能点融合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的力度。

现代教育观、教学观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与之相适应,“引导探究―仿真创新”的螺旋上升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教练”逐步转变为“导演”,再逐步转化为“评委”。教师角色的转换必然带动学生角色的调整,即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技能的主动学习者转变。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利用案例引导、实物展示、多媒体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3 课程教学内容与实施

3.1 教学内容

企业岗位设置和专业素质需求是高职教育的风向标,教学内容也以此为依据。物流案例分析教材中案例较多,以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现代物流案例分析》为例,国内外经典物流案例有61个,涉及物流战略与规划、采购与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配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化以及客户服务与服务质量等众多层面,若要以传统的“教材导向”教学逐一讲授,面面俱到,教学任务一学期无法完成。根据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自身特点,选择以就业为导向、与相关理论知识配套、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相近的案例进行教学,突破教材章节体系结构,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是提高物流案例分析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根据调查,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工商企业、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等业务部门中的基层操作、基层管理岗位,依此可将教材知识分为两大部分:宏观物流战略规划和微观作业管理,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学习后一部分。微观作业管理主要包括采购与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配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化及客户服务与服务质量等内容。案例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正确的分析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给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其得到一个对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机会,此外,案例分析可让学员通过扮演企业总经理、部门经理或其他各种重要角色去设身处地地体验在企业组织中关键岗位的责任,学习运用权力解决企业各方面的问题,从而提高从事管理工作的能力。

3.2 教学实施

(1)精心设计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案例分析课堂。接触案例分析,学生经常感到很无措、知识点比较凌乱。这主要是因为案例多是跨学科综合反映实际社会经济背景下的物流活动,反映某一管理情景真实而全面的情况,将有关信息几乎都包括在内,往往掺杂多余无关信息,而且有关信息还不完整,其基本问题与理论表现得也不是很清楚,既有浅显的,也有深奥的,有可能清晰,也有可能混沌,需要学生自己下工夫去找出问题,理出思绪,分清主次,即“梳理辫子”,然后利用找出的机会,拟定各种备选方案,权衡决策。采用“引导”为主要教学方式进行案例分析教学,意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观察视角,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

由于案例较多,课堂教学中选择的案例是否恰当,是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学生后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时,必须选择能够反映企业经营理念、战略规划、企业变革、作业方法、经验特色以及技术水平等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笔者在教学中选择的主要案例为:海尔供应链约束下的流程再造实践、一汽大众的“零库存”、国美电器的物流体系、联邦的两种连锁和物流配送、中铁货代业务操作信息系统、UPS的物流服务及美国耶路全球公司在华扩张的反思7个案例。

(2)积极开展以“仿真创新”为主的主题探索。传统的案例分析将别人现成的经验教训和做法和盘托出,从教学方法论本源上说,本质上是式的学习,与课堂讲授如出一辙。从教育的目的和案例教学的主要功能来看,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案例应是物流案例的主体。问题待决型的案例,要求学生找出问题、诊出“病因”、开出“处方”,并在比较各项备选方案优劣的基础上作出决策,“仿真”解决管理问题的全过程,所以其能力培养功能远大于已解决问题型的。可见,案例的重点与主体应是待决型。

将上述想法应用于案例分析,以本土企业为材料,分析特定假设场景下物流作业流程管理,设置相应的题目供学生自学、提供多渠道供学生收集资料、调查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操作过程中,这种主题设计很难,教学过程中常选择既包含已解决问题,又包含未解决问题的案例为主体内容,如先描述一个问题解决的全过程,然后将以后新出现的或扫尾、遗留问题的解决任务交给学生。如根据安庆市现有路网,分析连锁企业万家旺超市的配送管理问题。

(3)教学组织与实施。“引导探究―仿真创新”螺旋上升型教学模式,主要实施方式为引导探索,仿真创新,再引导探索,仿真创新。教学过程中,首先选择中短篇、有现成的方案与计划案例,介绍某一管理事件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对之进行评价,指出其长处与高招,同时也点明它的疏漏与不足,要求以所学的理论作为论证依据陈述其评价的理由。其次,选择情况描述中隐含一些问题的案例,要学生把这些问题发掘出来,分清主次,探究原因,拟定对策,最后作决定。这无疑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工作能力,体现了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最后,结合本土企业,自由选择主题,独立完成该专题的策划,资料收集,组织整理,表达演示与辩论报告等。如此展开更高层次的新一轮案例分析,从而使得分析者的能力不断获得提高。

(4)教学实施效果。“引导―探究―创新”螺旋上升型教学思路与传统的“教材导向”书本型教学模式相比,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明显提高,能够运用常见的物流管理理论与技术方法解决企业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而言,学生分组自学、自我管理、互相监督、头脑激荡,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收获的是书本上找不到的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自主选题,选择身边的企业,兴趣引领学生带着专业问题展开探索,多方收集资料,甚至咨询生产经营企业,能够以比较生动的图片、实物、课件等形式展示出来,这样,虽然每组学生只掌握物流管理部分业务管理知识,但是通过汇报讨论和全班共享后,每个学生便能触类旁通,掌握多种操作技能。

4 课程综合成绩评定

由于案例分析课程的独特性,其成绩评定与一般专业基础课也有所不同,它来自教师评定(70%)和学生评定(30%)两方面。教师评定主要反映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一般由学习态度(10%)、讨论发言(10%)、技能展示(40%)、期末考试(40%)四部分构成;学生评定主要反映小组学习情况,一般由学习态度(20%)、小组讨论(20%)、团结协调(20%)、小组贡献(40%)四部分构成。其中,期末考试拟采用开卷形式,适当减少固定知识点的考核比重,增加对技能点的考核。题目以案例题为主,主要包含基本知识应用考查(30%)、物流背景常识考查(20%)以及分析和解决现实出现的物流问题能力考查(50%)三部分。

总之,物流案例分析的教学,不论是案例分析的引导,还是探究创新案例的总结点评,对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张惠英,金家祥。实施案例教学主体角色定位研究[J].基层后勤研究,2009,8(3).

[2]应宏。团队教学法的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9(14).

[3]尚立云。需求导向的高职工商管理案例分析教学浅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0(14).

[4]罗勇,芦娟。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8).

教案分析范文 篇九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学改革;问卷

一、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概述

(一)课程的重要性

课程是对各种典型电子商务案例的分析研究,揭示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在规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可以分为已解决问题案例、待解决问题案例和设想问题案例[1]。课程重要性表现在:通过合适的电子商务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电子商务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有机结合;通过教师和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2];与此同时,本课程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目前的教学情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不能反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重讲授少锻炼。目前,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偏重讲授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较少。这种教学模式既限制了课堂的信息,又限制了学生的思想空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电子商务案例的涉及多个相关知识领域,难以总结概括,因此电子商务的案例总结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再加上作为教材,从教材的编写到出版使用,时间周期较长,而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较快,这样更加使得教材的内容跟不上行业的实际发展[4]。教学内容重点不清晰。面对一个案例,把握不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分不清重点学习的是商务还是技术或者是管理。这不利于老师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外教学考核形式单一,过于注重卷面成绩,这与素质的培养和实践能力锻炼的要求具有很大的差距。案例较为片面。教材中基本都是成功案例,经典失败案例几乎没有。从学习的角度来说不利于学生的对比和思考。

二、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教学调查研究

为了解课程的教学与学习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实践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对所在学校该门课程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下就具体的调查情况做出分析。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9份,回收269份,回收率为100%。经统计分析各题选项结果情况如下:(1)对电子商务比较熟悉的同学仅占4.5%,大多数同学对电子商务处于一般了解的情况;11.3%的同学经常上网使用电子商务系统,而其余的同学对电子商务系统不太了解,使用也较少;认为腾讯QQ是电子商务的达到了82%,这与同学平时使用QQ较多有很大关系。(2)对课程的认识方面,95%以上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对电子商务案例进行分析。在目前教学对这门课程的总体看法上,同学们表现的观点不一,22.6%的同学认为较为简单,自己可以看懂,60%的同学对书中提到的技术性的东西不懂,反映了少部分同学认为实用性较高,表明大家对学习的认识和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3)在涉及当前教学情况的调查中,86.8%的同学能够接受现有的教学方式,不过也有13.2%的同学认为当前的教学方式不可接受,这要引起重视并在一定环节上做出改变。在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上,没有一个学生是全部掌握的,少数掌握的比例则达到了74.4%,一点没掌握的占5.3%,可见对于上课内容的教学方式还要进一步改进。(4)在教学模式上,对小组学习的形式有30.8%比较感兴趣,51.5%的有时感兴趣,但也有12.0%的表示出了不感兴趣。在是否要开设实验课的调查中,超过90%的认为实验课有必要。在几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上,对多媒体+课堂视频和实验操作两个认为效果较好的分别有41%和42.1%,有14.3%的选择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效果好。在应用案例的学习上,有54.9%的选择实验操作学习,但同时也有36.8%的希望互动学习,只有7.5%的选择了课堂讲解,这也表明学生希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5)对教学内容的调查上,分别有48.9%和31.6%的偏重于技术和商务的学习,只有19.5%的观点支持偏重于管理的学习,这说明大家对学习重点的认识上各有不同的见解。在案例范围的选择上,有57.1%的选择了自己收集案例+国内外结合,33.5%的观点是选择国内外结合,但也有5.6%的同学表达出希望自己收集案例的意愿。这也说明了同学们对案例范围有着较为合理的要求。在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重点学习的内容上,电子商务模式、技术、成功因素、业务体系和盈利模式处于前列,这也反映了同学们基本掌握学习的主要内容。另外,也有学生提出了其他的参考意见,如加强实践和创新环节,可以到当地和附近企业参观学习;希望以小组讨论,以角色的方式参加案例中的每个环节模拟;还有提出能对几个特别的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也有提出增加电子商务失败案例的分析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9篇教案分析就到这里了,希望在教案分析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