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精品课件(通用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这9篇精品课件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好课件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精品课件 篇一

摘 要 通过对精品课程内涵的分析,阐述了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其建设目标,对我国高校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我国高校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应以“五个一流”为核心,把握精品课程的目标要求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进一步打造高校体育精品课程的品牌。

关键词 体育课程建设 公共体育课程 体育专业课程 体育精品课程

体育精品课程是高校体育的品牌、学校高水平体育教学的标志之一,也是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和追求的目标。2003年4月,教育部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精品课程就是要有一流教师、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是学校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环节之一。在高校教学体系中体育课程的学时比例最多,是覆盖面最广的课程。因此,体育课程也应成为有教学质量保证,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一、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是当前教学改革新的增长点。通过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拓展体育课程的新视野,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条件为手段,借精品课程建设的契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体育课程要健康、效益,以此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中建设精品课程重在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体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精品课程精在哪里?简单而言,教师教有特色,学生学有所长,教学方法适宜,教学管理科学、到位,教学条件一流。

(二)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环节,它对实现大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影响。体育课程是体育教学的最基本单位。体育课程的总体设置、体育课程的体系、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方法等都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的模式。所以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成为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理由和不懈追求的目标。

二、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

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目标是在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和教材等方面上体现新时期课程理念和改革成果。坚持以师范性为教学特色,重视人文教育,充分发挥体育的特殊教育功能,让学生了解体育、参与体育、热爱体育和享受体育,并通过体育精品课程得到实现。把课程定位在全国高校公认的一流位置,形成规范化并具有独立特色的示范性精品课程。

(一)课程内容要不断注入新的研究成果,形成课程在内容和教法上的特色,以效果显著和愉悦身心成为学生选择的热门课程。

(二)有相应的高水平教材,制作精致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教学场地器材的数量和质量满足高水平教学的要求,教学条件先进,教学的信息量大。

(三)教师授课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同行评估为优等。什么是高水平教师,下个定义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但其形象核心应由四个要素构成:即人格、学问、教学思想和教学技术。

三、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

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等方面内容。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精品课程内容要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衔接,以体育教学为载体,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通过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教学水平。

(二)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人力资源保障。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并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首先,提高教师的学历,支持教师在职攻读。其次,积极为教师业务学习、科研学习提供保障,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是以学校体育改革为突破口。发挥高校体育特色的优势,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整体体育课程建设,全面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高校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加快体育课程整体建设的有效促进方式,是对学校体育改革创新跨跃式发展的有力推进,它的示范和导向作用能够促进体育课程质量和效益在短时内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建议

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可以拓展体育课程的内容、方法、空间,既能充分发掘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又能更好地达到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的课程目标。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学管理中应保证“精品课程”的开课率和保证学生对“精品课程”的选中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效果和队伍师资等多方面的一流状态成为学生向往和喜爱的课程,在学生中享有极高的认同度,是学校的最热门课程之一,是体育课程的招牌和窗口。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要通过不断的测评和改进,以取得公认的阶段成果,但是,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仍是一个重要并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探索中不断促进多种特色的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好课件 篇二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活动整合

一、多媒体课件自身特点。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具有科学性和形象性,通过生动有趣的形象和声音可以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多媒体的互动性强,使活动形式变得丰富多彩,教学过程优化,提高了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首先制作FLASH课件教师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其次在音乐活动中,教师都用课件播放音乐,欣赏,伴奏有时幼儿唱得不对的地方,我们也不能及时更正,没有教师弹琴来得直接;最后,如果在活动中教师既要播放课件,又要操作示范,在活动中就比较忙,幼儿的注意力会分散。

要使得多媒体课件和活动有完美的整合,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就要制作与活动相符合课件,能够促进幼儿学习课件,引导幼儿探索的课件。

二、课件制作要与活动相辅相成,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课件不仅要外表做得美观,而且要和活动相辅相成,做活动的好帮手,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果在课件制作的时候一味追求课件的美感和操作的复杂,虽然课件做得很精美,但是忽略了与或活动的整合,那么课件对于活动来说只是一个傀儡,并没有起到任何正面作用。

(一)课件制作中装有符合教学活动的“玄机”

课件能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一方面是因为课件本身能够将一些不动的画面和动物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觉得很有新鲜感,所以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整合教案时,让课件隐藏玄机。例如在大班数学活动《羊羊造房中》公共边的隐藏,当我们找到公用边的时候,轻轻点击一下公用边,公用边就变成了黄色,这样的一个动画效果,能够清楚地表示出公用边,另外当我们点击时发生的动画让幼儿在活动中产生好奇感,从而能够更好地投入活动中。

(二)课件制作中加入符合教学活动的音效

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总希望听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如果将这种肯定投放到课件中,我想幼儿就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中班健康《今天你喝了吗》活动中,请幼儿选择“纯牛奶”“过期牛奶”和“添加剂的牛奶”,当幼儿选择正确的时候就会有掌声,这样幼儿在选择的过程中体验了选择的快乐,当听到正确的掌声时,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从而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这远远比教师讲述要有说服力。

三、课件制作可操作性强,加强课件和幼儿之间的互动。

一节好的活动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幼儿是主体,那么如何让多媒体课件能够在活动中不仅是教师引导者的好帮手,而且是幼儿学习和练习的好帮手呢?如果课件的制作只有单一的播放和教师的讲述,那么时间一长幼儿也会觉得疲倦,这样课件做得再美观,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也会变得迟缓,活动的效果会削弱,所以课件要和幼儿互动起来,让个别或者集体幼儿与多媒体课件的互动中学会更多。

(一)课件与个别幼儿之间的互动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常常会利用示范操作讲述操作的要求,所以教师总是要做好一个大的操作材料,这样比较麻烦,相反通过课件的制作能够更好地达到活动的目标,也使得教师的操作更加清晰。例如在数学活动《小蝴蝶找花》中,我通过创设春天的情境,在活动开始前营造了良好的气氛,通过FLASH中的拖动命令,教师可以轻松操作示范,让个别幼儿进行示范操作,不仅帮助幼儿掌握了操作的要求,而且让幼儿和课件在活动中进行互动,这样的方式幼儿非常喜欢,也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为幼儿自己操作打下了结实的基础。在活动的评价环节中,我通过播放课件,让个别幼儿操作课件,请集体幼儿检查自己的操作卡,大家都想来试一试,做一做。这样能更好地达到活动的目标,幼儿也感觉自己在玩中学到了本领,更好地提高了幼儿操作的准确率。

(二)课件与集体幼儿之间的互动

在教学活动中,由于我们班容量比较大,往往一个一个小朋友来操作是不现实的,所以让课件和集体幼儿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在小班的语言活动《你好》中,我通过形象可爱的泰迪熊和幼儿做游戏,在课件中我加入了对话的方式,请泰迪熊提问集体幼儿回答,然后泰迪熊送出礼物,这样面对全体幼儿的语言锻炼方式,让幼儿看着好看的玩具,轻松地学会和大家打招呼。当听到泰迪熊的鼓掌声孩子们心里非常开心,也就更愿意主动地和自己的朋友打招呼。通过会讲话的泰迪熊的帮助,幼儿对活动更感兴趣。小班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主动性也不强,面对新的朋友他们总是沉默。所以通过课件的引导,让幼儿大胆的和泰迪熊打招呼,有了集体的练习,幼儿想说了,敢说了,然后在请个别幼儿讲述和练习也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四、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注意点,提高课件的实用性。

(一)多媒体课件中图片的选择

课件中永远少不了图片,选择图片十分讲究,有时我们在找图的时候不喜欢有背景的图片,因为带有背景的图片在处理的过程中会比较繁琐,而且会使得图片中人物的形象不鲜明,所以在选择图片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矢量图”,这样的图片在FLASH的制作中可以简单地去除背景的颜色,而且处理完也不会影响到画面的整体感。

其次在选在图片的时候我们不宜选择偏小的,虽然在制作的过程中没有影响,但是在播放的时候由于放大的缘故课件中的图片就会变得模糊,相反的如果一味地追求画面质量,选择的图片像素太高,在制作的时候电脑反应就会比较慢,制作起来也会不方便。有的时候花了很多的时间才做好,同时在播放转换的时候,由于图片像素太高导致导出不成功不能播放。所以在课件制作中图片的选择要适应,不能过大或过小,找有人物的图片最好找矢量图,这样便于制作。

(二)多媒体课件中按钮的安装

按钮是课件的控制命脉,准确无误的控制命令可以促使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所以课件中按钮的安装十分重要。课件的控制要简单明了便于操作,不能太复杂,在控制按钮的设计上我总结了以下经验。

1.课件中的按钮在颜色、大小、方位等方面要统一。

2.课件中的按钮要明确。

3.课件中的按钮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位置不能离得太远。

4.课件中的按钮当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标明。

好课件 篇三

[关键字]初中英语,计算机,课件教学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布鲁斯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能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本人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多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和试验发现,学生在对教学材料发生兴趣时;教师对新的教学内容进行新颖独特的呈现时;学生对老师充分信任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涨时。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时,我们老师将会收到的教学效果是最佳的。

初中生好动,自控力差,好奇,模仿力强,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运用讲授法“满堂灌”,只让学生单调模仿,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CAI能赋予学生鲜活的生命和无穷的趣味,它可以创设一个又一个交际场景,这些场景灵活多变,新颖活泼,引人入胜,促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CAI课件可以引导学生轻松进入英语活动环境,渲染英语学习气氛。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前几分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英文动画歌曲。形象的动画和欢快的音乐让课堂一开始就充满了英语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

近几年来,本人一直从事冀教版教材的教学。现在以九年级教材中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例,谈谈CAI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以及产生的教学效果。

一 、利用CAI技术搜索有关教学材料,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导入

九年级上册Unit 5,Lesson 36 Touch the World,讲述海伦凯勒的故事,让学生学会坚强面对生活中的磨难。讲授本课时我从网上找到海伦凯勒小时候的笔迹,让学生把蒙上眼睛写的字和她的字进行比较。我还下载电影《海伦凯勒》中她学习water这个单词时的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她是怎样在失明的情况下艰难地学习的。另外课本中还提到她由于失明精神一度不好,我也找到这个片段让学生观看,目的是告诉他们即使是名人也会有困扰和苦恼,让学生逐渐学会怎么样去面对遇到的烦恼。

通过利用CAI课件对本课的学习,学生更加真实的接触到了海伦凯勒世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九年级下册Unit 2中加文化差异时,我通过CAI从网上下载有关录像,把有关Canada,the United States, Japan,Korea这些国际人见面录像分成不同的画面,对于这些国际他们有点比较熟悉,有的首次接触,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快速导入,增加学生的兴趣。

比如韩国人和日本人见面要bow(鞠躬),南美一些国家见面是kiss(亲吻),英美等一些西方国家见面shake hands (握手)。另外还播放了一段加拿大人吃饭时的table manners(餐桌礼仪),学生不仅可以听到纯正的语言,还促进学生对语言和教材内容由表及里的领会,同时将教学导入阶段变得轻松自如,学生学得如鱼得水,课堂气氛灵活多变,学生思维积极活跃,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的被学生掌握。

二、利用CAI技术播放英语节目,进行英语的听力和口语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必须重视语言环境的作用。为了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可通过软件播放英语节目或英语影片,让学生观看直观的画面练习听力和口语。

有时候我会利用自习课的时间给他们播放好莱坞的经典卡通片。比如在放映《海底总动员》时,我不是全剧播放,而是从中截取一段,反复播放。在播放之前,我还设计了一点练习,为了不让他们心理有负担,影响训练效果,我没有在播放之初就把练习题发下去,而是当学生听懂了大部分内容之后,把上课前设计的填空和简答题发下去让他们完成,长期坚持训练,学生的听力水平会迅速提高,而且还能培养学生逐渐用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在听力教学完成之后,我还根据听力材料设计一点口语表达练习,比如讨论,谈话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表达和表现的机会。Practice makes perfect,训练得法,训练到位,训练有序,学生在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下长期训练,一定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利用CAI技术将枯燥的语法教学变为情景教学

在讲冀教版九年级语法过去完成时的时候,我利用CAI从网上下载一段Tina早晨上学迟到的故事。Tina起床迟了,等她到达站台时,公交车已经走了,故事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这样将枯燥的语法教学转变为情景化教学,让学生们在愉快的心情中体会到“过去的过去”,从而理解何为“过去完成时”。这样,一个重要难懂的英语时态便轻轻松松的进入了学生的头脑中。

再如,在讲解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时,我设计了一位中学生穿越到爱迪生的时代,在时光隧道里遇到著名的科学家爱迪生〖www.kuaihuida.com〗。他们在一起讨论他的很多发明是怎样产生的,在故事中呈现这一语法的要点,然后让学生利用我设计的几个故事情节,进行Pairwork和groupwork。让学生又一次在情境中学会新的语法内容。

CAI技术还可以优化我们对课堂训练的设计,开拓学生的思维,我们还可以利用CAI技术设计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一堂课不仅需要一个好的开始和发展,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在结尾部分可以运用CAI课件对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条理化的总结、归纳、呈现,让学生及时复习,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为传统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多媒体CAI课件作为学习辅助工具,发挥出了巨大的优势,是教学者得心应手,学习者耳目一新,实现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徐莹《中学英语课件制作实例与技巧》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

[2]梁仪《英语教学法研究》 北京出版社 2004年

[3]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社,2003.

好课件 篇四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中学里,特别是像我们这些贫困山村的学校,严重缺乏教具及其他相关的辅助教学设备的地理课,要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局限,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呢?

我认为,教师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设备条件,因地制宜,利用身边的条件进行地理课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创造性、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去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发展思维、锻炼各种能力。以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为例,可以通过地理实习和地理小制作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第一章第一节里,书本要求:利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模型,要求在乒乓球上画出地球的两极,赤道、经纬线等。但是,在山村中学,许多孩子都没有乒乓球,而南瓜却随手可来。我们可以利用南瓜代替乒乓球,并在南瓜中心穿上木棍或筷子,标出五带的分界线,再演示地球的运动情况,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还使他们牢固地掌握和熟记老师所讲授过的知识。

又如,在第二章第二节中有关等高线的知识,如果只在课堂上讲解这种很抽象的知识,学生不容易理解根据等高线去判别地面的高低起伏。而我在教学中安排了配合制作“等高线绘法示意图”的模型,取得良好效果。

最主要的是尽量考虑到就地取材,不受条件限制,使得人人可以参与,我选择的材料是洋芋、小刀、铁丝或竹签。制作过程如下:把洋芋切成片,厚度大体一至,取8-10片重叠在一起,用铁丝或竹签串成一个整体,然后再用小刀切削,塑成山体的形状,并完成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形态。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利用这一特殊模型,把其层层拆开,描绘到纸上,可得等高线图。这样,学生就容易弄懂相关的知识,就可知道利用等高线来判别地面高低起伏了。

在这一制作活动中,由于要求比较高,不仅制作过程较难,而且对该模型的应用也较难,对于应用,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观察身边大山的各种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全面的、精细的观察能力。把所绘的等高线图和实物模型相对比,区别出山脊、山谷、山顶、陡崖等形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对比、观察,认识在地图上等高线是如何表现地形的。

另外 ,讲“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时,我在课堂讲授后,便把学生带到河沟边,利用河沙,堆砌成黄河的样子,再从上面往下放水,就可直观地告诉学生黄河是如何形成“地上河”的,接着讲述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年复一年的沉积,河床不断抬高,进而造成水位不断升高,水面高于地面,就形成了“地上河”。

精品课件 篇五

1.1网站普遍呈现的现象

(1)精品课程网站为评而建。为了能评为精品课程,各级精品课程网站导航内容基本一致,都是依据部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中的评审指标(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而设置的;课程资源主要有课件、教案、习题等,根本没有考虑网络环境中资源的组织方式,教学视频也只是传统课程的再现[3],且内容单一。这样的网站根本不是为教学、学习服务的平台,而只是为评审而建的申报平台。(2)精品课程网站建而不用。尽管网站建设占用了大量的资源,但网站利用率不高,主要体现在:课程资源更新缓慢,更有甚者,自评审后就一直不更新;网站访问量普遍偏低,学生发帖数量非常少[2]。

1.2网站功能分析

精品课程的根本目的原本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学习者积极性,促进学习者自主、主动学习,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可是建起来的精品网站却无人问津,这不能不引起关注。究其原因,本文认为是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目标不明确,功能需求分析不全面所致。此外,网站是师生开展有效课程学习、交流、沟通的平台,网站功能分析不能不考虑课程的教育传播过程。因为,网站是处于连接传播对象的桥梁,师生根本不想从这座桥上过,说明桥对师生都没吸引力(即网站上没有学习者所需的学习资源)。因此,本文认为精品课程网站的基本功能设置应考虑以下几点。(1)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不能仅仅只是为了课程申报这一个目的。精品课程网站应包括课程申报方面、课程教学和学习两个部分,且要分清主次。课程建设是根本,课程教学内容更是精品课程的重中之重。只有在课程建设取得成效之后,课程申报才能水到渠成,才更有意义。(2)教师教学共享平台是精品课程网站必不可少的功能。教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教师是整个过程的主导者,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以及采取现代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面。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不仅需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知识储备等方面,还需要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等选择符合师生实际条件的媒体呈现以便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教师需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对选用的资源以科学合理地方式加工、组织。在教学手段及教学方式方面,教师也可以灵活运用。比如,目前较为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就可以先将要学习的目标,并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如,视频、文字资料、图片、课件等)。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效果加以检验,并对出现的问题加以辅导或深度讲解,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内化。(3)精品课程网站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平台。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双重角色,既是教学内容的接收者也是传播者。特别是在移动网络盛行的今天,学生不再仅仅纯粹地知识消费者,而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资源重组、内化已有知识。同时,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知识的理解,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这种双重角色,教育传播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课程建设才能更有成效。(4)师生交流合作是精品课程有效传播的关键。教育传播就是师生交流、沟通、传播和消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交流合作对师生同等重要,都需要集思广益,都需要在与他人思想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思想。交流合作工具可以分为实时和非实时两种。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学习目标,学习资源更新情况等,也可以与学生交流进一步了解教学传播效果。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进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与师生交流、沟通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1.3网站功能设置

从对精品课程网站的功能分析可以看出,网站的根本作用是为师生服务,为其提供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学习者在学习目标引导下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完成对知识的初步建构和管理。而后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对重难点的释疑解惑,加深对知识的内化。最后,学习者结合他人的评价以及自己学习后产生的结果进行效果评价、自我反思来调整、修改自己的学习进程,最终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4]。因此,精品课程网站的功能可以分为:内容管理、合作交流、学习反思和评价。

2精品课程网站设计

通过对精品课程网站的分析,设置合理的网站功能模块,并根据各模块选择合适的软件及平台对网站进行设计。

2.1网站的功能模块

总体来说,网站包括课程申报及教学学习平台。其中课程申报主要包括教学队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建设和效果。而教学学习平台主要包括学习资源、学习交流、课程资源导航、学习反思。学习资源包括教案、课件、视频等,资源并不一定非由教师上传不可,只要学习者认为其拥有的资源有价值都可以上传以共享。学习交流既可以利用实时工具(如,qq、msn等),也可以利用非实时工具(如,论坛等)。课程资源导航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本课程基本的参考资源或基本概念的支撑,甚至合作完成某一主题等,这可以用wiki来实现。wiki是为了方便社群的交流创造的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它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或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探讨。它是一种超文本系统,具有使用方便、开放、协作、共享、搜索方便的特点。wiki在知识共建、分享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5],因此利用它有利于知识共享与课程资源导航的建设、发展。而学习反思可以帮助学习者记录学习历程,并可以对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反思,此外也是分享、评价他人学习的工具,如博客就是这样一款不错的应用。

2.2课程网站的设计

(1)课程网站设计开放、便捷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在设计网站时尽量选用开源的软件。所谓开源,即“免费分发的源代码、模块化的体系和集市式的开发。用户不仅可以免费获得,而且可以自由复制、修改和分发”,其主要特点是模块化程度高、软件质量高,节约成本。由于设计一个完整的符合精品课程网站全部功能的网站需要多个开源软件的配合,因此这些软件的融合也是一个问题,尽量实现单点登录。(2)根据精品课程设计的原则及其要实现的功能,可以选用这两类软件。其中一类是利用xoops。它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强大的可扩展性集成,可以灵活地将其他开源软件集成到xoops平台中,目前可以完美集成了wiki、博客、论坛等各种功能的开源系统。另一类是利用开放的cms。当前的cms都能很好地支持图片、文字、音视频、动画等资源,且上传及资源检索方便、快捷。如leadwitCMS就是这样一款asp的cms,它可以利用自有的lead智能同步功能便捷地整合dvbbs、oblog等,实现全站会员同步注册、登陆、删除、更改等操作。

3总结

好课件 篇六

关键词:钻教材;筛重点;明实情;择教法

作为“新课改”理论基础之一的有效教学理论,体现在课堂上即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构建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促进新型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认为课前的“有效”备课显得至关重要、不容忽视。备课是教学的先决条件,如何做到“有效”呢?我认为:一要全面,要尽可能地备全;二要明实际、重实效。

所谓全面,主要体现在内容方面,对所教的内容力求掌握透彻,这是灵活变通的基础。

一、钻教材

即要求教师在上课前根据教学大纲认真阅读钻研教科书,熟悉教材,明确应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内容以及学生应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这是教师备课的起始步骤,就我所教的语文学科而言,在对全套教材通览、单元教材了解熟悉的基础上,再对单元中的单篇课文进行赏读,这是从宏观上来把握课文。那么,如何从微观上来把握好单篇内容呢?首先,要认真地朗读好课文,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课文所要达到的层次是“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要能对课文发表自己初读后的理解、观其大略。

其次,要充分利用好教参。详细的教学参考有助于解决初读后理解上的盲区,对教师深入理解文章大有裨益。教学参考上有时小到一个字词、一个标点符号的用法都分析得非常详细透彻,对此教师须细究,细究的目的为了懂、熟、透、化。难道教参上如此庞杂透彻的知识点都必须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吗?非也,因此就势必要提到备教学内容的第二个环节――筛重点。

二、筛重点

即对教材内容及众多知识点进行删繁就简,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备课要备教学内容,但并非只是将教参到教案作简单机械的“块移动”,而要求教师对教材重新进行结构的组织、脉络的把握以及内在规律的揭示;要求教师对各项教学内容,科学地选择取舍,巧妙地调整组合,有轻有重,有主有次地进行设计;还要求教师从参阅配套教参和优秀教案中受到启发,帮助挖掘教材、拓宽教材、打开思路。当然,教学重点的筛选要依据本册与单元的教学目标、教材的实际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确定具体的教学目的、统筹安排好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思想感情的陶冶等各项教学任务。

三、明实情

即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要使教学活动有效、良好地开展,在课前对学生情况尽可能明确地掌握尤为必要。

首先,教师应对学生平常的学习进行观察了解。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作业情况、考核成绩、课外活动的状况等,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自学能力等情况;还可以多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心理特征、智力状况、学习要求、兴趣爱好等等,从而获得真实具体的信息反馈,并通过分析归纳,发现共性、掌握个性。

其次,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摸清学生的学情,才能帮助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的重点难点,便于设计有效的提问,从而为课堂教学兼顾每一位学生作准备。

最后,备课的形式要符合实际。应区别于传统的教师独自一人冥思苦想或照抄照搬地将“备课”当成“背课”的教学形式,新的备课形式应该丰富多彩、灵活多样,要依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而异。如研究类课程要做好物质准备、分组安排等;有平行班级的应大力提倡“集体备课”的方式等等。

四、择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首先,应以实现教学目的为出发点,看哪种方法、哪种手段最适宜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其次,我个人认为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方法的选择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树立“教法为学法服务”的观念。

备课要备方法,尤其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的指导。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其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可以是一种启迪,也可以是一种激励;引导的内容既有方法和思维,同时还包括价值观、世界观和做人的道理。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脑力劳动。要求全面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还须适当地选择有效的方式方法。备课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是相互渗透、缺一不可的。教师应以新课标和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依据新课标源于教材”的原则,根据不同课型,以及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教材为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法指导为重点,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定能创造性地备出各具特色的有效实用的课案。

精品课件 篇七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关系逻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教育教学工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教育教学技术。教育工作者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生代学子的求知需求。“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人的各种感官中提高对知识体系的认知效果,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2011年起,我国教育相关部门制定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促进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根据《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精神,“精品资源共享课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必然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成为重点建设课程之一。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客观必然性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打开国门,经济逐步走向全球化,社会越来越开放,信息传播越来越快,社会环境变化很大。与此同时,现代大学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下,他们的自主性也越来越强,对事物的选择显得多样,对信息革命带来的变革反响显得比其他群体更为热烈。面对这些新情况,教师们必须要不断努力,调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育观念、目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扩展延伸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式,使过去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不断得到新鲜元素的补充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现代大学生发展新趋势促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改革

新时代里,学生的发展呈现出正负两个方面的特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对正特征如此表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对负特征表述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些正是近年来大学生发展呈现出来的趋势。

这一正一负的特征使得现代大学生多数表现出一种“理想很丰满”与“现实很骨感”的矛盾。因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意识,故而他们多数一开始就认为世界是理想的。可是矛盾论告诉我们世界是充满矛盾的,而且这些矛盾不断激化,产生动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们多数还未懂得鉴别、理解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实质。因而也就暂时无法化解情绪与理智之间的矛盾。从现实性上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首先,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正处于剧烈转型期,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人们思想观念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而发生快速的转变。大学生们作为思想最活跃的群体,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社会上的种种变化对大学生有着不可小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导致其价值观念发生偏差。其次,由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人们在生育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使得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学习、生活条件被长辈长期“包办”而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优越,以至于自我意识过强,学习容易懒散,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产生焦虑感等。再次,由于我国中小学十多年的应试教育,导致不少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生活与知识之间的逻辑,理论与实践脱节,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学习知识只是为了考个好大学,结果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或者发展不健全。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作为一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法律意识的课程,务必要扛起改革的大旗,从实际出发,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强化大学生正确、积极、健康的正特征,调整、改正、削除他们的负特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网络、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新趋势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强调,“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网络系统资源无限,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图文、声音、影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之中,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而且更利于学生的吸收理解,增加了思政理论课的趣味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思维更加活跃,对理论的理解更容易深入,使本门课程的教育摆脱了过去空洞、抽象、枯燥无味的局面。这种教学方法深受学生的喜爱。”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重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倡导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新手段,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21世纪新的信息技术革命蓬勃发展,渗透影响到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在现代信息技术领域里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早前兴起的慕课、微课、资源共享课、翻转课堂等遍袭教育界,使一线名师们甚至是普通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足不出户就能传播五湖四海。另外,近来新兴的自媒体移动端学习技术亦迅速影响着现代大学生。大学生们不断地体验到来自移动信息技术的新鲜、高效、便捷的教育改革,学习成为一种随时随地,无时不刻的事实。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促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程改革要不断地被新时代新技术推动从而被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几个逻辑关系

(一)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

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并非从属关系。专业课程培养学生专门的技术能力,为将来专门化职业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基础,而基础课程具有专业课程无可替代的独特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创新逻辑思维、综合能力,是全面培养发展学生能力和人格的重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主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起这个重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在培养人格健全,技术能力过硬的人才过程中是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的。任永辉在《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融通的思考》一文中论述到处理思政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途径,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融入行业企业文化、道德规范;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教育;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习实训要相融通,思想政治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互相融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将看似毫不相干的两类课程联动起来,共同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人才摩擦生热,打造出具有专业职业特点的思政理论课。

(二)精品课程与精品共享课程的关系

精品课程与共享课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都是优秀课程的代表,有扎实的课程建设基础和较突出的教学特色,对其他一般的课程建设启发和影响。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功用上,精品课程强调的是与其他一般课程比较而得出精致性和品牌效应,重点在于建设,是一种示范,是一个窗口。而精品资源共享课强调的是共同分享资源。资源才是这项工程的重点,如何把丰富的具有特色的资源共享是关键。精品资源共享课会对其他一般课程的建设和实际教学产生直接的实质性的影响。“精品资源共享课前期建设重点是对原精品课程进行转型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建设过程中要在继承原精品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充实、更新课程教学资源,按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进行建设,才能实现精品课程的成功转型,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共用。”因此建设精品共享课应该在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改革,挖掘更多更丰富的资源,打造更出色的品牌效应,以发挥其共享的功用。

(三)思政课程与地方资源的关系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应深入挖掘地方本土资源,纳入思政课教学体系中,打造出独一无二的资源特色。在思政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不可忽视对地方本土资源运用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多数高职院校一直不太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由此带来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诸多方面的欠缺。利用当地的资源,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通过参观丰富的、珍贵的馆藏文物、自然生态资源、社会发展资源,培育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等。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之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学生更容易接受,避免了强行灌输。促进大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很好的融入地方社会,并为本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其二,因为地方资源具有地方性的特点,可能是唯一的,独具特色的,离开本地可能就没有这种资源了;同时越是地方的资源,就越是全国的越是世界的,需要全国化世界化,应该挖掘出来推广之,并且让所有的师生共享之。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性质特征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必须要对课程进行定位分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什么样的课?课程建设应该注意什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等突出特点。针对这些特征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内涵?

首先,政治性特征说明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会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推进而发展变化。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2006年出版后,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进行了四次修订,目的在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的理论成果写进教材,及时更新供学生学习。2013年为了用党的十精神武装大学生头脑,又一次修订,全书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过程中,必须注意确保《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党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性。其次,思想性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在本质特征。从树立崇高理想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树立现代法治意识,无不反映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强烈的思想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使大学生的思想得到武装,形成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体系,以确保他们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方向正确。再次,实践性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特征。理论应该联系实践,知之而行之,把思想内化为一种行为动力。“科学的理论来之于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思想就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应该成为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构建开放性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模式,师生均能参与实践,分享共用实践资源。

四、结语

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关系逻辑分析,我们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不是人们主观愿望强硬推行的,而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应该关注几个逻辑关系和课程性质特征,这样才能更了解我们建设这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用意和路径。

参考文献:

精品课件 篇八

【关键词】 精品课程 网络资源 软件工程 计算机辅助教学

1、引言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特指为某一门精品课程而设立在网络上的,为特定对象(一般是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取或收益的资源。作为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载体的这部分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称为软件,或者应用性有特殊要求的软件,该软件必须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恰当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软件在开发的时候,都有自己严格的流程,要遵循严格的软件工程思想。软件工程作为一种工程思想,可以有效的合理组织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采用这种思想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工程的开发效率以及最终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精品课程在建设的时候也应该遵循这一思想,从而使得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能够有机的结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及应用现状,接下来介绍了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最后给出了基于软件工程思想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通过软件工程思想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应用,可以使得资源更加规范化、更新更加及时,同时可以增加网络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互动性及可维护性。

2、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及应用现状

有文献[1]曾提出了从可学习的视角,对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与评价进行了探索,认为当前包括部级的一万多门精品课程在内的大多数精品课程仅能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但离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及满足感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聂志成、石娜等人则分别在文献2,3中对网络精品课程当前的建设现状中存在的互动性、更新及时性等做了分析,认为多数精品课程缺乏对学习环境的设计,不能及时评价,互动性差,资源更新不及时。在此以榆林学院为例,自升本以来,一直注重面向本科教学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自2005年以来,已完成了6门省级精品课程、61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所有课程都按照相关的标准,严格把关,相关教学资源均已上网,学生可以方便的通过网络,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自主学习。这部分网络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课件、电子教材、作业习题、课程授课录像、考试模拟试卷等。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从使用者(学生)的角度来看,这些网络课程的使用率是比较低的。资源的更新频率也不尽人意,有的自精品课程网站建起来后,甚至从来没有更新过,资源的使用过程中的可互动性比较差,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

3、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

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对软件开发研究,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即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软件危机时刻存在,经过了软件危机,人们意识到,在整个的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思想,软件工程思想。

根据软件的功能大小,可以确定其开发的周期,而软件的生命周期被视为软件工程的基础。软件生命周期是从时间角度把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过程划分为相对独立的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尽可能独立,同一阶段任务的性质尽可能相同。软件的生命周期的划分有多种方法,其中比较典型的阶段划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与单元测试、综合测试、维护等八个阶段,总体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软件维护三个时期组成。[4]

4、基于软件工程思想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

作为某一门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在组成和构建上,必须可以在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按照教育学的规律来恰当体现教学目标、策略和内容,其往往包括网络课件、练习题库、模拟实验等一切支持该课程网络学习的教学软件的总和。在整个资源的建设上,完全可以引入软件工程思想。下面将对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开发的生命周期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生命周期指的是上述一切教学软件总和从提出、开发到淘汰的过程,我们根据该一系列软件的特性,根据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使命,可将其生命周期分为总体项目的规划、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实现以及评价和维护等几个阶段。

(1)项目的规划阶段

精品课程的建设不同于一般的软件开发,其目的是为了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全面的提高教学质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因此,在回答“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有可行的解吗,系统必须做什么?”的问题就变为要选择那些资源,为什么要选择这些资源,如何来呈现这一系列的资源,要达到什么效果,学习对象是谁?等。在该阶段,必须明确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和必须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2)总体设计阶段

总体设计阶段要确定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总体构建,具体的需要由哪些资源来构成,他们如何被组织,每一种资源在实现上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考虑这些技术的实现难度以及与其他实现技术相比的优劣等。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设计一个资源的总的构建图以及各部分资源相互之间的关系图。在这一阶段中,要注意教学设计和资源结构设计的的关系,他们是针对不同的中心来设计的,前者是从课程教学的角度来设计的,而后者则必须考虑资源信息的层次结构及浏览顺序,需要确定各个资源之间的线性结构、网状结构或者混合结构方面的展现方式。

(3)详细设计及实现阶段

详细设计和实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前一阶段的总体设计,来对各个资源进行具体的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会涉及到选择何种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等问题,这些取决于各资源软件的呈现方式及网络资源的运行环境。在此阶段,应根据不同资源的具体要求,分别来进行设计实现,尽可能的达到总体设计目标要求。

(4)评价维护阶段

精品课程的评价,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对于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目前的建设现状来看,这一阶段是最为缺乏的。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试用评价和维护修改调整。通过学生对该资源的试用情况的反馈,从总体结构上,要对资源的构建进行调整,对于不适应与某一门课程的资源,可以去掉,对于学生希望得到资源,可以重新添加;从单个资源的呈现方式及信息展现的层次等方面,要考虑进一步的优化,以期更加方便学生的学习使用。该阶段是一个渐进的完善整个精品课程网站的过程,从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一直到最终的淘汰,自始至终都应该存在。

5、结束语

当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两点,第一是精品课程网站在制作过程中缺乏规划,包括认真的需求分析、资源构建的详细设计、对教学规律的熟练掌握及对教学大纲的精准掌握等,存在为建而建的嫌疑;第二是制作网络资源的技术手段单一,只是简单的资源的堆积,制作人员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素养偏低。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网站建设规划,引入软件工程思想来指导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应用、维护等,以提高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可用性、互动性及可维护性;对于第二个问题,需要注重培养制作人员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掌握,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王佑镁 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可学习性研究。 中国远程教育 2011,(1)

[2] 聂志成 地方本科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现状及建设策略 广西教育 2011(11)

[3] 石娜,石梅香 高职网络精品课程资源运行情况调查与分析 职业教育研究 2010(8)

好课件 篇九

--运用多媒体教学之我见

临高县波莲中学陈贤川

数学科本是学生认为最枯燥的学科之一,长期以来总是在数与形、公式与定理、观察与推理等打交道,总是与趣味扯不上关系,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中,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很好的掌握知识,这着实让许多数学教师头疼不已,但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充满趣味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计算机辅助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所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决定一节课的质量。在新的课程理念中: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如果要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多媒体辅助授课,表现力强,能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图像的翻滚、移动、闪烁、重复、定格,色彩的变化以及声音效果等都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平移》一课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几组由平移得的漂亮图案给学生欣赏,然后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些图案是怎么形成的吗?然后,用鼠标拖动一个图形,并拖动边粘贴,形成一排整齐的形案,接着揭示本堂课的主旨: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种现象,在数学我们这种现象称作"平移"。学生们在刚才情境的熏陶下,对这一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寻找身边的"平移",如有些学生说自己衣服上的图案是经过平移得到的,有学生说教室墙上的红旗中的四个小五角星是经过平移得到的等等,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这样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育实践证明,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选取电教媒体,准确地把握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契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突出训练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效地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涉及到了正负数、绝对值、乘方等,学生往往对运算顺序这一重点掌握不好,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就可以突破这一重点。先出示混合运算试题让学生判断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学生说的先算部分用红色闪烁的线条标出来且配以声音,再现知识点,以此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计算机发展进入到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力,使数学教学有了质的转变,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计算机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特别是在几何图形课、应用题课的表现更加突出。在中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例如,在教学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时,如果我们光靠口头说,学生是很难掌握,如果制作实物展开给学生看,也是很不方便的,因为一个几何体往往有多种侧面展开图,我们不可能制作那么多给学生看,但有了多媒体事情就容易得多了。因此我选择了多媒体来上这节课,我运用了《几何画板》制作了几何体的各种侧面展开,只要按一下几何体就自动展开,再按一下又自动复原,这样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能让学生轻易的接受了。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运用多媒体模拟演示,不仅能够启发、诱导学生进行判断、推理、抽象、概括、比较、辨析等,而且有助于开拓思路,起到发展思维的作用。例如有这样一道思考题:"一座大桥长2400米,一列火车通过大桥时每分行900米,从车头开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需要3分,这列火车长多少米?"学生解答时有困难,我们用多媒体作模拟实验,在声响提示下火车开始移动,并以车头为准在所行路程上改变色彩,当车尾离开桥面时,再次声响提示,火车停止,学生从动画演示中,不难看出火车所行的路程就是桥长和火车长的总和,从而列出求"火车长多少米"的方程:,从而求出火车长。

四、运用多媒体,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僻如在教学《角》时,学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的认识,我们运用多媒体自制一个CAI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做法是:在讲完《角》新课后,反馈练习时,依次出示一组练习(1)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图中有的是角,有的是两条没有相交的射线,摆放的形式多种多样)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结果98%的学生能准确判断;(2)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得到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3)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这种非常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根据观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特别是CAI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引起教育技术的第四次革命。CAI课件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以及突出教材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无论科学技术以何其迅猛的速度发展,只要"人类教师"更好地控制设计,操作使用"电脑教师","人类教师"的地位将永远不会被取代,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必将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上9篇精品课件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好课件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