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信息技术教学【通用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6篇信息技术教学,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信息技术教学范文 篇一

学生最爱上什么课,就是我所教学的:信息技术。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我的教学内容中,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让学生理解电脑独特的思维;不仅要会使用电脑,还时常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个程序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思路。

在课堂上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学生智慧的激活,会反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次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学生间积极思维的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师生可从中尽情地去体验教学创造美的乐趣,并可获得教案目标之处的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关注知识的结构和学习学习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的迁移,使这些结构具有适度的灵活性。让学生成为主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发现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这就要求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选择方法是自由的。创建多向的交流环境,学生可以问教师,也可以互讨论,还可以查资料来解决。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教室是你们的,电脑是你们的,老师只是你们的学习伙伴,能学到多少知识,全看你自己的了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堂课下来,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根据自己的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真正成课堂的主角。学期末我还让学生尝试,自己给自己的作品打分,学生的诚实、信心也是我所教学的体现。

教学的确是一门艺术,而且这门艺术又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即教师又要赶进度,又要尽量把课上得生动,的确很不容易。你可以尝试着课前先告诉他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把这个结果通过实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调足他们的胃口,然后再上课,这样他们也许会更有兴趣,同时,听课时也更有方向感。还有,可能的话课下跟学生多交流,可能会更知道他们的想法。其实,有时候学生对信息课不重视,也不完全是课业负担的问题。

总之,我觉得只要付出总是有回报,看到学生获奖的高兴,也是我的成绩的认可,当然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做,有更多的学生正渴望老师用知识去浇灌。

信息技术教学范文 篇二

一、培养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还处在摸索阶段,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我曾听过许多语、数老师的课,其中不乏经验丰富者,从导入到总结,整个过程阶段分明,条理清晰。我曾借鉴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不能说不好,但整个过程死气沉沉,完全背离了信息技术课的宗旨。我也曾借助于教参来设计我的教学过程,可也只能用“生搬硬套”这个词来形容。不同于自己的初衷,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不一样的基础层次,当然就会在教学效果上打折扣。从事这门课教学久了,我慢慢体会到在教学设计时只有深刻地了解了教学内容后丢掉教材和教参,在不受任何牵绊的情况下,才能设计出好的教案。特别是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一定要有创新,才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如巧妙设计一些学生容易接受又能起巩固作用的作业形式或练习形式。汉字输入在小学教材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我们的教学重点,可这部分内容实践性强,但却机械、枯燥。

二、通过现代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又不能完全脱离理论。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好这两部分的比例关系。教学中学生们对理论有时会有排斥感。因为计算机课时本来就不多,好不容易盼到上信息技术课,老师又一味地理论来理论去,也难怪大家会反感。其实这样的情况如果处理好了,也是可以避免的,如今的教学方式已日趋现代化,比如,网络、多媒体的应用已大大地方便了现在的多方位教学。所以针对信息技术理论课较枯燥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弥补。

信息技术归根到底就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千万不要以为实践课同学们就乐意上了,如果长时间连续练习同一个内容,保准会磨掉大家的积极性,所以实践课的安排也是不能忽视的,如在英打练习中可以适当地安排两种练习软件,我现在常用的是cai和tt。当大家对cai有一定的了解并都能掌握操作的情况下趁热打铁介绍另外一种英打软件,不光可以激起大家的好奇心,而且能避免学生对反复练习的厌倦感。最后还可以利用字母游戏来测试大家的成果,也许整个教学过程是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利用练习软件这种互动式的教学却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局域网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特别是在实践练习中通过局域网可对每位学生进行实时监控,一发现问题马上可以现场指导,而不会干扰其它学生正常练习,若学生有困难又可以电子举手,或通过文字发送跟教师机进行单线联系。要进行全体讲授时,又可以将所有学生的机器控制住。这样教学,不光能减轻老师的负担,而且能互动式解决问题,真顺应了现在流行的“个性化教学”这一观念。

三、成功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心态的调整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或失败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这种成功或失败的情绪体验,常常形成一种循环效益。因此,学生的学习欲望往往取决于自己对课程所表现出来的心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一致公认的规律,结合心理学研究结果,我觉得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是让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让更多的成功带来兴趣,让成功——兴趣——成功成为一条规律。如:学生在学习POWERPOINT应用软件时,我在最后一阶段的学习中安排了几个练习形式:1.利用你对POWERPONT的现有知识给你的同学设计一张美丽的课程表,2.利用你对POWERPONT的现有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份简历,3.利用你对POWERPONT的现有知识给你最喜爱的动物或植物设计一套系列小报。让他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作业形式进行练习,然后给他们充足的时间练习,有的同学学有余力,可以在完成一项练习后再择题练习。而其它学生则至少让他们能有一个完整的作品诞生。这样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软件应用能力,同时又能在兴趣和爱好的驱使下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作品,当我们全班交流时,别提他们有多兴奋了,更让我欣慰的是学生在成功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进而将乐趣转成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对这门课一有兴趣,课堂学习学变得不再枯燥。因此我深深体会到成功教学的重要性,所以我常常将学生的作品保存起来,让学生互相传阅;对学生提出的任何做法,都会加以重视,并将它们付诸实现,让学生觉得自身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互相管理学习,成果好的介绍操作方法,这比老师在堂上讲的效果要好很多,而且学生在无形中得到了锻炼。

四、前景教学有助于学生认清现状,确立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范文 篇三

摘 要:信息技术走进学校,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322-01

学习信息技术是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需要,21世纪是一个不同国家民族相互依赖的世界,信息已经成为国家与国家联系的纽带,是世界科技进步、国际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必备工具。学习信息技术,是知识、技术创新的必须之路,是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特定的环境,运用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和谐的发展,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一、教材引路,激发兴趣

教材里面有很多思想性强,探索性强的知识,如大型游戏,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这一特性,在教师多演示、勤指导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操作,让精美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在配上文字说明,学生怀着极大地兴趣,高效率的掌握了课本知识,教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玩家爱教学内容,加大了教学密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目前的教材中的一些实例大多是关于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环境等学生不感兴趣的事物,这些例子本身就让学生很难理解,更谈不上应用了。因此我在实际教学中常摒弃这些实例,而引用身边的例子,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如在Excel教学中我从班主任手中调来了各班刚刚完成的考试成绩作为实例进行,要求学生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由于学生对考试成绩都很重视,对实例中所涉及到的操作探究兴致都很高,实际教学效果比照本宣科要好得多。所以在教学中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学的技术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实现,

二、改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的意向活动,具有内在的趋向性和选择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给学生创设出和谐的情境,在每次操作演练时,让学生明确训练目标,并要求他们尽力能凭借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应用新学知识,扮演角色,以达到操作的目标,使枯燥乏味的课变得更加生动,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录像教学与实际操作相互结合

录像教学能真实地再现客观事物和各种情景,要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观看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联系、科学性、趣味性强的参考片,如:在学习文档保存处理上,先通过看录像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怎样建立文档并保存,再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很快的熟悉了这一操作过程,从而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加深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根据间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范文 篇四

黑龙江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是对以前微机课的一次较大的革新,信息技术新教材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较旧教材都做了很大的改进。课程的改革也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和教研员,一直在着手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质量。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信息技术课的内涵,准确把握本次新课改的精神信息技术新教材,不但重视知识讲解,更重视能力的培养。 不但有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而且还有一些图像、动画处理软件,还有数据库管理软件及程序语言设计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应用为中心,以突出素质教育为中心,以理论联系实践为中心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知识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并重。所以,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师讲课时要将上课的内容定位在信息技术的概念范畴上,而不是仅仅教一点微机的操作知识。 二、使学生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让他们知道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目的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是人们对信息处理的各种技术和操作,包括信息的、显示、传输、存储、加工等。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方面的问题。要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目的是能否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进一步明确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目的,要向学生讲清的是如下几点: 1、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它能将各种信息整合、归纳,形成一个再认识的过程。 2、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比如信息的分类、检索、查找、归纳等。将传统的信息用现代的信息手段对它进行操作。 3、让学了解信息的种类、存在方式、传播形式多种多样。 比如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等。存在形式有固体中、气体中、或是液中。 在信息课中一定要突出信息技术课的工具性、实用性,现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对网络技术涉及的很少,对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检索,培养学生检索信息的能力这方面的训练也很少,对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去解决一些其它学科的问题的训练较少,教师(甚至包括非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有所加强。 三、关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1、利用“任务驱动”法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在教学时发现有的学生在听课的时候看似听懂了,觉得自己都会了,但是当给他们分配了一个任务去完成时,他们才意识到这任务的完成过并不像他们想的那么简单。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即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 比如让学生自己去搜索去完一个其它学科的问题的答案。并能用搜索到的材料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者就信息技术课的内容设置一些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计算机系统或是网络的设置、对文件或文件夹的复制粘贴等任务;让学生在D盘上建立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然后将教师讲课时自己完成的作业都存在该文件夹下等操作。由小组合作完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精神,培养他们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根据学生兴趣,通过智能机器人和VB程序设计,加强对学生编程思想的渗透。 新课改的最大亮点就是向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渗透了编程思想,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对于中学生计算机编程来说,一切都刚刚开始,还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完善。对学生编程思想的渗透,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能力等,进行对学生进行编程思想的分层次教学。由喜欢编程的学生成立兴趣小组,这样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渗透编程思想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死记硬背的东西尽量要少讲一些(比如第几代计算机都是哪年生产等),中国的软件业还很落后,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印度软件业的崛起也是由于他们从小就给孩子渗透了编程思想的结果。我将和我县的信息技术教师一道,以素质教育为本,努力工作,为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特别是软件编程思想方面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虽然这是一个艰苦而又长期的工作,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完成这样的工作。 将来我们中华民族的软件业也会有很大的进步。 以上是我根据课堂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一点经验,随着信息技术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相信我县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信息技术教学范文 篇五

王立超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各种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时着力贯彻这一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本人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谈以下几点思考。

一、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一)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了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外、数之后的第五位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

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

2.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3.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4.信息道德: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三)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涉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

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通常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把学科“任务”包含其中的真实性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例如,安徽省编写的初一《信息技术》第3.3.1节中要求学生输入的一段英文,取自初一英语课本第16单元第120课,第3.4.4节练习第4题使用了初一语文课本中的要求背诵的名篇《爱莲说》。

在整合过程中,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教师进行“任务”时,要尽可能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

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当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现在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就是一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别人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

1.设计者:通过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2.导学者:(1)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2)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3)指导学生区分好与坏的信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4)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习兴趣;(5)身体力行,为学生作表率,以此感染和影响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3.合作者:师生间相互交流、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既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可在合作的环境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4.评价者:教师可通过评价对学生具有导向、激励作用,帮助学生确定努力方向,通过学生的自控,实现学习目标。这对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竞争”者:通过网络环境给教师学生一个平等的学习和展示的氛围,建立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使师生的作品或成果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平等“竞争”,既促进教师终生学习的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形成“师不如弟子”的可喜局面。

三、灵活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范文 篇六

1.结合实际调整教学顺序

一般传统学科强调打好基础,课程的章节编排有其严密的逻辑关系,不宜调整其教学顺序。但信息课则重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学习,可以“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因为对广大小学生来说,计算机不是一种理论课程,而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所以不应拘泥于教材的编排顺序,而应合理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一个没有电脑基础的学生,可以先教他们如何上网,如何使用鼠标、键盘,如何浏览网站,如何存盘,如何复制文件,等他们掌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教他们 Windows等较深、较难掌握的内容。

2.目标的典型化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属于“累积型”或“记忆型”,而信息技术教育则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创《www.kuaihuida.com》新信息的能力,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不宜采用传统学科的逐条列出的方法,而应把教学目标结合到教师设计的任务中去,当学生掌握了某种操作技巧,我们的学习目标也就达到了。

3.组织协作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所谓“协作学习”,就是指组织若干名学生或若干学习小组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教与学任务,并以他们小组的表现为依据获取奖励或认可的一种教学模式。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协作的社会,我们上信息技术课时,同样要教导学生与他人合作,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因为在自学的过程中,同学间可以讨论、交流,互助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这点上,我们要通过对学生的上机指导和分组练习来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巩固加深。

如教学:《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时,我先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上机试验,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互相交流,亲自动手试验各种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既促进同学间进行学习交流,又促使学生课后自学课外知识。

4.因材施教,化繁为简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把有限的时间,尽量让学生在学会新知识的基础上,自由动手操作练习。同时又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PPT、配上设计成新颖的课件,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把教材中的内容,有针对性进行适当筛选,让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化繁为简。

5.精讲多练,巩固操作

熟能生巧。多练习、多操作,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例如:我在讲word编辑软件时,先展示事先做好的范例文档,让学生感受word软件的强大功能,再把几种文字编辑软件的功能进行对比,使学生对word字处理软件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软件。接着进行文字录入比赛,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学玩结合。接下来,我又趁热打铁,及时总结他们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性和速度不够,不能盲打等是他们操作慢的主要原因。进入指法综合练习后,我提出了操作要求和技巧,许多同学自我挑战。课堂学习氛围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比较浓厚。

6.合理利用网络的优势,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现在这个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的教学平台或自己动手建立教学网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网络上向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可以选择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检测练习,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活动,在不同范围内解答疑难问题,随时调控教学进度等作用。教师通过网上专题讨论为各个学生提供了单独或小组讨论的机会,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富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问题。比如在信息技术课上,可以尝试着引入留言板、聊天室等网上交互方式,这样可以让同学和老师之间可以较为自由地相互交流,也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7.整合学科,全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8.鼓励创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信息素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6篇信息技术教学,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