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省优课赛课堂实录之一:《走遍天下书为侣》优秀8篇

下面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8篇省优课赛课堂实录之一:《走遍天下书为侣》,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实录的写作思路。

领悟表达方法——《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案例 篇一

今天,我执教了《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共2课时。

第一课时实录:

一、导入

师:采访一下,你们读课外书,一本书一般读几遍?

生:2遍。

生:3遍。

师:英国作家尤安。艾肯读书跟咱们不一样,他一本书可以读一百遍。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走遍天下书为侣》。看老师板书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

师: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谁来解释一下题目?

生无人举手。

师:难度有点大,降低一点,谁说说你哪个词不懂。

生:侣

师:谁来解答一下?

生:伴侣。

师:对,侣就是伴,同伴的意思。天下什么意思?

生:世界。

师:整个题目什么意思?

生:走遍全世界,带着一本书。

师:没写着带一本书呀。就说带着书就可以了。

师:谁能读好这个题目?

生读得一般。

师:通过你的读,听不出你在强调什么?想一想应该突出哪个词?

生:书。

师:现在你来读。

生读得不错。

师:大家一起读。

生一起读。

二、质疑题目,激发阅读课文的兴趣

师:读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以书为侣?(教师板书)

生:作者是怎样写的?(教师板书)

师:还有吗?

生无人举手。

师:我这有问题,作者是读一本还是读许多本?怎样以书为侣?(教师板书)

师:你们想解决这些问题吗?

生:想

师: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怎样?

生:读书。

三、明确课时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的第一个学习目标就是练习正确流利的朗读,此外,我们还要学习生字新词,解答一部分问题。

四、初读课文

师:下面大家带着问题读一遍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

生读。

师:读一遍,行了吗?

生:不行。

师:咱们再读第二遍。

生读第二遍。

师:认为能够正确流利朗读的举手?

大部分同学都举了手。

师:下面大家展示一下读书成果。谁来读一下生字。

指生读生字。

师:谁来说一说,这些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说,教师补充。

师:下面大家给每个自然段标注一下顺序号。

生标号。

师:我们轮读课文。教师给学生分工。

学生轮读课文。

师:谁从洪亮、正确、流利的角度评价一下这几位或某一位的朗读呢?

学生评价。

师:在读书的过程中,谁遇到了不理解的词语。

生:忽略

师:可以用不加反义词的方法解释,谁来说一说。

生:不重视。

生:老师,什么叫品味呀?

生:品尝。

师:那可不对,怎能说品尝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呢?解释词语要注意联系语言环境。

五、理解第一部分

师:下面,我们来解答第一个问题——作者是读一本,还是读许多本?是读一遍,还是读许多遍?大家在书上圈划一下答案。

师:谁说说。

生: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师:对。

师:下面大家自由朗读一遍。

生自由朗读。

师:我再找一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指一生读书。教师指导学生读好“我会选择一本书”“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等句子。

师:作者说是读一本书,还是许多本?

生:一本。

师:读多少遍?

生:一百遍。

师:一个如果,表明作者并不是真的去周游世界,通过作者创设的情境,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作者对读书的喜爱。

师:程度深不深?

生:深。

师: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自由朗读一下第一部分吧。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如果第一部分我直接写“我喜爱读书,一本书我可以读上一百遍”好不好,为什么?

生:无语。

师:作者没有直接表达,而是创设了一个情境,这样写,显得很形象,很有情趣。你们说是不是?

生点头。

师:文章第一部分又把题目扩展开来,具体进行了解释,这些有何作用?

生:点明中心。

师:不对,应该是点题。

六、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教师手指板书)

二、感悟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

师:作者的读书跟咱们不一样,很有个性。一本书,作者为什么他能够读上一百遍呢?大家在树上圈出答案。

生圈划。

师:谁说说?

生:第4自然段。

生:第5自然段。

生:第6自然段。

师:概括地说,就是第6自然段;具体地说是5、6两个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不是。

师:为什么这样说,可能有的同学还不明白。没关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大家可以通过多读,加深感受和理解。下面大家自由读一遍,用心地读一读,仔细地体会。

生自由朗读。

师:下面,我请一个同学读,大家认真听。

一生读。

师:读得不错,很有感情。

师:下面我再找一个同学来读。

指一生读书。

师:读得也不错。下面大家看一下第六自然段,标注一下重音词。

学生标注。

指一生读这一句,评价指导,让学生再读。学生齐读。

师:下面咱们师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5、6自然段。

师:下面大家一起读一下。生齐读。

师: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理由?

生举手的不多。

师:看来理解得还不是很好,下面大家再反复读几遍,直到能向别人讲明白这个问题为止。

生过一会停了下来。

师:现在,谁能给我讲一讲。

一部分同学举手。

生:因为每次读书都有新的发现。

师:这就好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

生: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师:“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含着的意思是——

生:对朋友有了新的认识。

师:每次读书,都有新的发现,就像过了多少年后又回到家,你会说——

生: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差!

师:这句话含着的意思是——

生:无语

师:对家有了更新的发现。

师:看大家的神态,好像还没有完全理解作者的观点。没关系,以后你可能对此有更深的感悟。

师:作者在讲述理由的时候,实际上第六自然段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那我能否把第5自然段删去呢?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无语。

师:这样可以把为什么说每次读书都会有新的发现,讲得很明白。

师:第五自然段,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三、感悟读书的方法

师:以书为侣,一本书要读上一百遍,那究竟怎样读呢?大家在树上标记一下记号。

师:谁说一说。

生:第七自然段。

师:对。谁来把第七然段读一下。指生读。

师:下面我们合作读。(教师读首先,然后,最后等词语)

师:作者写了几遍读书呀?

生:5遍。

师:那也不够一百遍呀?

生:作者用了省略号。

师:作者为什么用上“首先”“然后”“最后”等词语呀?

生:条理清楚。

师:说得非常到位。

师:这段话里前面谢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最后一句又写同船而行。这是为什么?

生无人举手。

师:联系上文的内容和题目想一想。

生:和上文相联系,点明题目。

三、学习结尾

师:我们一起把结尾读一下。

生齐读。

师:结尾写得很简短,但是含义很深刻。第一句中的朋友,表明作者与书的感情怎样?

生:感情深厚。

师:朋友就不能有一次交往,说明这本书读多少遍?

生:许多遍。

师:随时想去的故地,“故地”说明原来读过这本书吗?

生:读过。

师:作者在结尾再次强调一本书可以读上许多遍。大家注意一下,上文都是书像什么,这里变成了书是什么,由此,你能感悟到什么?

师:作者与书的感情在步步——

生:加深。

师:最后一句有不明白的吗?

生:我不明白。

师:因为人与人不一样,读书的方法不一样,读书的感受和收获也不一样,所以作者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

(学生似有所悟)

四、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感受到作者与众不同的读书个性,也学到了作者巧妙的写法:创设情境,写得富有情趣;巧用比喻,写得形象、生动;注意点题;前后贯通,结构严谨等。在读书方法上,相信大家都能得到启发。

【反思】

这两节课,感觉是在“读”上有所加强了,读的次数增多,形式上也有变化。通过读来加强感受,寻求理解。朗读与感悟结合在了一起。第二,我用问题串起课堂结构,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动力。第三,在写法渗透、读法指导上有所加强。

不足之处:1.句子训练不明显。有的句子虽然孩子们读了许多遍,但并未真正的理解,这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来。如“一本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这句话的含义孩子们真懂了吗?此外教师的训练目的也不明确,到底训练哪个句子,训练学生应用哪种方法品味,教师心中都不明确。2. 有感情地朗读还不是很充分。3.写法的渗透点太多。4.课后第三题,仿写句子和背诵第七自然段的任务没有完成。

自己细读文本的功夫还要再加强!

《 3、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篇二

【教材简析】

这是英国作家尤安·艾肯的作品,作者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层层递进的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设问、反问、比喻等写作方法的灵活运用,更是让文章魅力无穷。

阅读此文,我们仿佛与作者对话,感受着作者爱书如友、爱书如家的美好情怀。引领我们爱读书,会读书,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设计理念】

书是人类的朋友。读书明理,读书启智。中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真是数不胜数。本文作者采用层层深入的表达方法、新颖别致的比喻、强烈的反问等方法引导学生用真心去阅读,用热情去拥抱书籍,用科学的方法去反复品读,不断思考,几番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与书共鸣,读出自我……用名人读书名言激励自己,联系自己读书实践体验,感受读书带来的无穷乐趣,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并在多样的语言实践中陶冶性情,习得方法,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并受到启示;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侣”的阅读习惯。

3、通过多种形式地读,领悟作者的观点,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学习用比喻的表达方式写出“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也是_______”。

4、阅读《神奇的书》,感悟比喻、拟人表达方式的妙处。交流名人读书名言,增加语言积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漫谈引入,激趣导入

1、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

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刚才大家谈了很多,我们似乎很难作出选择到底带什么东西好。可有这样一个人,她说(课件出示):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请大家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味儿?相机理解“毫不犹豫”的意思,朗读体会。

(“毫不犹豫”的意思是一点也不迟疑,很坚决果断。文中指在常人难以作出选择的问题上,自己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达了对书喜爱的程度,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朗读体会“我”对书的痴爱。)

3、这个“我”是谁?(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这是她在1974年为国际儿童图书节所写的献辞里讲到这话,让我们再次感受那份感人至深的献辞吧!出示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

从漫谈引入,任思想游疆,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畅谈自己的选择,有助于拓展思维。这为下面的“走遍天下书侣”作了对比映衬作用。

4、朗读课题,解读课题:

⑴ 谁愿意来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学生自由读课题,教师随机点评:“你的声音真好听!╱你的声音里透出了疑问。╱你用饱满的声音读出了欣赏!╱你念得真准。“侣”是生字,知道它的意思吗?(伴侣、同伴)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⑵ 读了这个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你猜猜作者会在文中告诉我们什么?

预测:

作者为什么要走遍天下书为侣?

怎样与书作伴侣?

与书为侣有什么感受?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读课文前,先琢磨琢磨题目的意思,猜一猜,想一想,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更是一种会学习的表现。现在,我们就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巡视、倾听、随机点评。)

2、反复朗读难读的段落:

(教师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老师指导全班同学反复读。在语境中检查字音,纠正字音,识记生字。)

3、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概括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读书交流,探究体验

1、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毫不犹豫地选择一本书作为环游世界的伴侣?现在,让我们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来细细地体会其中的道理。请大家默读课文,用心思考。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全班交流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书作为自己的伴侣的原因。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随机点评。)

3、书像她的一个朋友,像一个家,这是为什么呢?

课件出示:

你不会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意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一个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⑴ 自由练习读。

⑵ 找出对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⑶ 全班交流:

你可以抓住一个词、一个句子、一处标点、一段话来谈你的体会和发现。

课件出示:

你不会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意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①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② 对比阅读,抓住“?”读出反问的语气感受反问的语气,以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课件出示: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一个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① 理解比喻写法的好处:作者把书当作什么?(一个朋友和一个家)

②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联系生活畅谈书与“家”、“朋友”的相似之处: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作者把书和家相比,表示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样。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自己温暖的家。另外,作者将书比喻为家,不仅表达了喜爱之情,还说了家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发现不同的美,来说明一本书值得反复去读。)

(朋友,是你孤单寂寞时的陪伴,是你伤心难过时的安慰。朋友能给你快乐,给你许多新鲜的东西。谁不愿意与朋友在一起呢。把书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足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珍爱。)

③ 作者还把书当作什么?(一个与我同船的人,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课件出示: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感受?

(“故地”,老地方,这里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随时想去就去,也就是打开自己喜爱的书就开始阅读,那么简单地就开始了故地重游。这个比喻真形象。)

⑷ 朗读体会: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一个家。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

① 反复读:

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的爱书情怀: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② 仿写:

书像一个朋友,像一个家;书就是一位朋友,就是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爱书之情,读书之法。其实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你读过这样的句子吗?或者结合你自己的课外收集到的名人名言,也试着用“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来说一说。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体验情怀,悟出写法。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或名人名言,仿写中进一步感受爱书之情,明白读书的意义,增强读书的兴趣。

4、创设对话情境,师生合作朗读体会作者对书的无限喜爱之情。

采用合作朗读的形式,引导学生读中领悟设问和层层深入的写作方法,深华情感。

四、复习生字,活用新词

1、出示生字“侣、娱、趟、诵、盒、豫、趟、零、编、某”,引导学生识记,交流一些易混易错字的笔画。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

2、挑选自己喜欢的字组词后再编个故事或片段、诗歌等。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走遍天下书为侣,作者又是怎样去对待这个书本朋友呢?怎样去阅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整理自己的读书方法,收集名人读书小故事。另外在书库中选择你曾经很喜欢的一本书,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见到朋友般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刚学过的课文中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3、走遍天下书为侣

伴侣

朋友

书是   家

故地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新词。

2、回顾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作者特别喜爱书,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会阅读。)

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的根据,然后反复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3、学生研读第三段,边读边做笔记:

课件出示:

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

⑴ 自由读,想象着你就是著名作家尤安·艾肯,你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读书方法。相机理解“新东西”的意思。

⑵ 梳理写作顺序:请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你的读书方法:

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来介绍读书的方法。

引导学生梳理、概括,这既是理解内容的过程,更是锤炼思维的过程。

⑶ 谈谈“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本书”对我们的启示: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书,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这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⑷ 挑战读,比一比谁的朗读最富有感染力:

试着背一背这一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⑸ 你看,读同样的文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怪不得作者说,读书,“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⑹ 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这句话的含义。

三、阅读链接,学习致用

1、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本书,我们中国人称之为“煮书”。想想为什么叫“煮书”?

2、补充阅读:

《趣谈“煮书”》(见资料链接),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结合英国作者尤安·艾肯和《趣谈“煮书”》,联系自己的平时读书心得和经验,也可以联系名人读书的故事来谈谈对读书的看法。最好用上“首先……然后……最后……”来说一说:

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4、实践运用:

下面我们就用尤安·艾肯的读书方法来读一首诗歌,题目叫做《神奇的书》。(见资料链接)

⑴ 画一画书神奇在哪里。

⑵ 品一品哪儿最让你感动。

⑶ 说一说作者的表达方式。

⑷ 谈一谈你的独特理解。

⑸ 背一背这首诗歌。

四、感悟写法,积累语言

1、《神奇的书》和《走遍天下书为侣》写得这么感人。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你最喜欢哪种写作方法?

(帮助学生小结“比喻、设问、假设”及层层推进等写作方法,并相机引导读课文片断)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2、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与书为友,爱书如家。漫步书海,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及时记录;感受沐浴书海的快乐,领略人世的真谛,欣赏人类灵魂的全部美丽!让我们做一个爱读书,好读书,会读书的人!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2、推荐阅读《书比人长寿》。

【板书设计】

3、走遍天下书为侣              首先

一遍又一遍地读  然后

最后

【练习设计】

1、读一读,写一写:

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

2、用“毫不犹豫”写一句话。

3、仿写填空: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一个家。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5、写几条读书名言。

【教学建议】

1、盘活资源:

收集名人读书名言,激励学生自主读书。教学中,注意文本与生活的联系,适时引进课外收集的资料,沟通课堂内外,加深情感的体验,让“书之侣”在学生脑海里丰满起来。注意文本的拓展,能联系自身平时阅读,结合名人读书名言,讨论交流读书之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体验阅读的乐趣。课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名人读书故事开展课外阅读,建议在班组里开个“读书交流会”,以交流学生自己或名人的读书故事,激励学生的读书热情,懂得读书之道。

2、朗读感悟:

教学时要重视朗读,要注意朗读的层次性,读准、读通、读美,想象读、比赛读、师生合作对读等多样形式交替,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积累,读中升华,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注意朗读的激励与评价,做到以评导读,以评促读,读中理解,读中升华。

3、积累运用:

教师引导学生细细揣摩、反复品味比喻、列举、反问、假设等写法的精妙,通过仿写、背诵、补充课外阅读资料等形式,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习得方法,真正做到学习致用。把练习设计中的练习适时地穿插进课堂实践中去。

【资料链接】

1、《趣谈“煮书”》:

女作家茹志鹃是一位酷爱读书的人。她家里有一帧条幅,上面写着两个字:“煮书”。茹志鹃曾经向人解释说:“书,光看是不行的,看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应该读。读,就仔细得多了。然而,读还不够,进而要‘煮’,‘煮’是何等的烂熟、透生彻,不是一遍两遍可成的。”

2、《神奇的书》:

(美国)艾米莉·狄金森

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没有一匹神奇的骏马,/能像一首诗,/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即令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多么质朴无华的车骑!/可是它装载了/人类灵魂的全部美丽!∥

3、读书名言:

书是面包──鲁迅说:“书是营养面包”。

书是营养品──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是船只──凯勒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书是顾问──凯勃司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

书是大学──卡莱尔说:“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书是阳光──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书是高尚的人──歌德说:“读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书是珍宝──别林斯基说:“好书是最贵重的珍宝。”

书是钥匙──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书是益友──考尔德说:“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

书是顾问--凯勒司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

书是社会──皮罗果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书是遗训、忠告和命令──赫尔岑说:“书──这是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未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

4、徐鲁:《书比人长寿》

领悟表达方法——《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案例 篇三

第九册书上有一篇课文是《走遍天下书为侣》,写的是作者在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时,选择书为伴侣。他把书比作朋友,温馨的家,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学完了文章后,正好课后有个小练笔: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我《以走遍天下何为侣》为题,把这个小练笔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按照以往的惯例,学生都是用一两句话来应付差事,而这次却有所不同,虽然在语言表达上有些与课文有些雷同,可学生的作文中写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我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只能带一样东西,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书,因为书书不仅能使我积累了大量的优美词汇,对我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不管你读多少遍书,总会从中发现新的知识,书能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能让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

如果我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只能带一样东西,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书,因为书中有丰富的知识。有了这本书,会在你的旅途中,给你带无穷的乐趣。在没有人时,独自一个人在船舱里,尽情地遨游在书的海洋里,津津有味地享受着书带给你的喜悦。书像一位老师,教会你各种知识;书像一位天使,把你送到知识的天堂。

如果我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只能带一样东西,我会选择一支画笔。美丽的风景、各地的人土风情,都是我要用画笔所描绘下来的。回到家后,我会细细地欣赏这一路所创作的作品,会好好保管,让我的子子孙孙都能有机会欣赏这些画。我会骄傲地对我的子孙说:这些画是爷爷周游世界的见证。

如果我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只能带一样东西,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一个百音盒。一个百音盒!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在坐船时心情烦躁,可以听听音乐缓解你的心情,让你的心情变得愉快。如果你在心情愉悦时,再听听音乐,会让你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起来。

如果我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只能带一样东西,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一架照相机。为什么呢?仔细想一想,如果我带上一架照相机,在大海上望着蔚蓝色的海水,美丽的红霞,洁白的海鸥,我会用相机把它拍下来;在森林里,歌唱的小鸟,涓涓的细流,帘帘的飞瀑,我也会拍摄下来。一路上,我可以拍下许多美景,回到家时,看着这些美景照片,会勾起我对旅行的美好记忆。

如果我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只能带一样东西,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书。古往今来,历史上涌现出了多少知名的人士,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在阅读了大量名人故事后,我发现这些名人,并不是有特异功能,也不是天生奇才,他们都是靠勤奋学习,勤奋读书,最终成为博学多才、知识渊博的人。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书籍。特别是我,我从小爱读课外书,那里的优美的词句,动人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打动着我那幼小的心灵。由于小时候爱读书,所以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在作文时常常下笔流畅,没有提笔不知写什么的烦恼。渐渐地我发现作文越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越是写得生动。我认为:人类最有知识、最忠实的老师,应该是书籍,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老师,也是我们知识的源泉。

走遍天下何为侣?很多人都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爱物随之周游世界,而孩子们却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选择。当我批改孩子们的作文时,忽然间觉得孩子们长大了,被孩子的文字所感染。到底走遍天下何为侣?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知诸君如何选择走遍天下何为侣呢?

《 3、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篇四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如果你独自船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

同学们的回答真是多种多样,老师刚才问你们的问题,是英国作家尤安。艾肯曾经假设的,那么她作出了怎样的回答呢?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1~3自然段。

2、抽生读,边读边引导以下几个方面:

⑴ 体会所罗列的事物应读出疑问的语气。

⑵ 体会“毫不犹豫”的意思:

(一点也不迟疑,坚决果断)她对常人难以作出选择的问题,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你体会出什么了?

⑶ 读出坚定的语气。

⑷ 像文章的第一到三自然段,作者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这叫设问句。你能不能也自己试着说一个设问句?抽生交流。

⑸ 分角色读:

第一自然段女生问,第二三自然段男生答。

3、小结:

由此可见,作者的回答坚决果断,她的回答是:走遍天下书为侣。侣是什么意思?那题目你是怎么理解的呢?知道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话想说?(为什么只带一本书?这一本书她怎么读?……)

二、深入学习课文

同学们接着读课文,找出作者以书为侣的原因与方法:

1、理解作者以书为侣的理由:

茫茫旅途,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作者长久地以一书相伴而不厌倦?

交流,重点体会。

⑴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位朋友,就像你的家。

① 启发引导:

这句话是个比喻句,把书比作了什么和什么?

从中你体会出什么?

启发引导:

作者把书比作了朋友,让你体会到什么?

当你孤单寂寞时,朋友会──陪伴你,当你伤心难过时,朋友会──安慰你,当你孤苦无助时,朋友会──热情帮助你,谁不愿意与朋友在一起呀,作者把书比作自己的亲密的朋友,你体会到了什么──对书的热爱。

朋友所给予的不止这些,我们看下文:

“你已经见过一百次了……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可见即使是老朋友,每次见面感觉不同,也会有新发现,新惊喜,新收获。

读出惊喜与热爱。

② 启发引导:

那作者为什么把书比作家呢?

家给人以温馨与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了,作者就把书和家相比,表明了对书的喜爱犹如──对家的喜爱一样。读自己喜爱的书,就如同回到温暖的家。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对书的热爱)

不止如此,我们看下文:

“你每天都回家,可……光线怎么那么美!”

虽然天天回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发现不同的美,给你带来新的惊喜,新的收获。读出惊喜与热爱。

③ 小结:

书像朋友,像家,让人热爱,同时给人惊喜,请同学读读第五自然段。

朋友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都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书如同朋友与家,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正如她所说:“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2、那么作者坐在船中是如何反复阅读一本书的呢?

交流,重点体会:

⑴ 首先──思考写作意图。

然后──续编故事、欣赏片断、找忽略的地方,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

最后──想象。

引导多种形式读,达到背诵。

与书交流,由书引发思考、想象,难怪作者说这正值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也难怪作者会选择走遍天下书为侣了。

⑵ 你从中学到哪些读书的好方法呢?

⑶ 作者的做法让你想到了哪些读书的名言呢?

⑷ 同不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与大家交流一下,如果用上首先……然后……最后更好。

⑸ 小结:

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学习完这篇课文,希望大家也能学着作者将一本书读精──一遍又一遍地读,相信每读一遍,你就有一遍的收获。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引导体会: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随时想去就去说明什么?(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

故地是什么意思,把书比作故地说明什么?

从中体会出什么?

(对书的浓厚的情感,对一本收喜爱到了百读不厌的程度。

三、拓展

在作者眼里,书是朋友,是家,是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书真是神奇无比呀,请同学们阅读《神奇的书》看看作者又把书比作了什么?

抽生读,体会书的神奇所在。

你也读过很多书,那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

四、小结

愿同学们也能喜爱读书,像作者一样:“走遍天下书为侣”。

五、布置作业

课后将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像作者那样,再多读几遍,看看有哪些收获。

《 3、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篇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把握主要内容,逐步培养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

似乎很难选择。

②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板书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指名学生读课题,正音并理解“侣”的意思。

③他为什么选择书作为他一路上的伴侣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并且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是否正确。(出示生字卡片)

③你发现了哪个生字容易写错,给大家提个醒。你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④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读。

⑤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3、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①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②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④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4、作业布置:(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培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2、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重点、难点:1、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培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2、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教具准备:重点句投影。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语言。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

②引导学生提问。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学生汇报)指名读有关的句子。(投影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

过渡语:就因为这样,作者才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③汇报交流怎样一遍又一遍的读?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聪那些语句看出“我”在一遍一遍地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④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说说你的理由。

三、布置作业:(一)向大家推荐你喜欢的一本书,让大家读了你的文章,也对这本书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2)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四、板书设计: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朋友 家 故地

假设 比喻 反问 列举

领悟表达方法——《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案例 篇六

五上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课堂实录集锦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我认为就两点:一个是“太学生了”,另一个是“太语文了”。因为我们是教师,所以要把课上得“太学生”;因为我们是语文教师,所以要把课上得“太语文”。“太语文了”和“太学生了”都聚焦一个“太”字。精彩的语文课妙就妙在这个“太”字上。“太”字最早源于“太极”一词,是“大”与“、”(表示“小”)组合而成的汉字,意思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既指极大,又指极小,是“大”与“小”的辩证统一。“太学生了”就是实现了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课堂既给予了学生主体地位,使之成为课堂的“老大”,又着眼于学生视野不宽、认识模糊、见解肤浅或错误等“小”处的指导。“太语文了”就是实现了从“泛语文”、“窄语文”向“本位语文”的转变,课堂既有宏大的语文背景,有“大语文”的境界,又能深入到文本的字词句、标点符号等“小”处去探究。像这样,语文课堂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大即是小,小即是大,“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这就是我追求的语文课堂“太”之境界。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执教了《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现实录和自我剖析如下:

一、素读

(一)引起阅读期待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填空游戏:长满 的大树。你会怎样填?

生:长满树叶的大树。

生:长满果实的大树。

生:……

师:可有一位老奶奶不像你们这样填,她写了一本小说叫《长满书的大树》。够奇特吧?

生:(点头,露出惊讶的神情)

师:(出示尤安·艾肯的照片)这位慈祥的老奶奶名字叫尤安·艾肯,是英国著名的儿童作家。1974年获得了安徒生文学奖。安徒生文学奖被称为“小诺贝尔文学奖”。你们想知道她在获奖献辞中说了些什么吗?

生:想!

师:请打开书,一起读读第3课的课题——

生:走遍天下书为侣。

【学生“小”,理性不足,喜欢感情用事。开课以填空游戏切入,凸显“长满书的大树”之奇特,激发学生兴趣,引起阅读期待。】

(二)自由阅读文本

师: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大声阅读,遇到生字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为止。

生:(自读课文,读通顺后举手示意)

师:大家真的把课文读通顺了吗?我们来检查检查。(教师出示生字词和难读的句子,抽学生朗读。略。)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头脑风暴”。请大家再自由阅读课文,在“收获卡片”上写下自己读懂了什么,在“问题卡片”上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我给大家10分钟时间。看谁写得又多又好。

生:(学生边读边写)

【学生“大”,首先表现在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这里,不预设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时空“素读”,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三)交流初读收获

师:刚才,我看了同学们写的卡片,密密麻麻,精彩纷呈。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尤安·艾肯成为作家的秘密就是喜爱读书。

生:我知道了假如要驾舟环游世界,尤安·艾肯会带上一本书。(师板书:“带书出游”)

生:我知道了作者阅读一本书的方法。(师板书:“怎样读书”)

生:我知道了一本书,不管你看了多少遍,总能从书中发现新的东西。

师:这就是作者驾舟环游世界带上一本书的——

生:原因。(师板书:为什么带书出游)

生:我知道了喜欢读的书就像朋友,就像家一样。

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还说——

生: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是你自己的东西。(师板书:“书是朋友,是故地,是你自己的东西”)

师:“故地”是什么意思?

生:故乡。

生:不一定是故乡。词典上说,“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都叫故地。

师:这么说来,故地包括——

生:故乡。

……

师: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就知道这么多,真不简单!请大家看着板书,用一句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带书出游

为什么带书出游

怎样读书

书是朋友,是故地,是你自己的东西

生:课文先写了作者驾舟环游世界一定会带上一本书,再写为什么带书出游,然后写怎样读一本书,最后说喜欢的书是朋友,是故地,是你自己的东西。

【此环节,教师既了解了学情,又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适当点拨,帮助学生弄清了文章的结构,掌握了主要内容,为深入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摸清学生需要

师:“学贵有疑”。刚才,同学们在“问题卡”上写了不少问题。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讨论,看能不能自己解决。解决了的,就用斜线画掉。实在解决不了的,待会儿,我们共同来研究。

生:(四人小组讨论,相互释疑,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大”,也表现在学生本身具有学习的本能和创造的天然潜力。让学生相互释疑,就体现了对学生这种“大”的尊重和信任。】

师: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出乎我的意料!不少问题,都在小组内解决了。我发现有两个问题特别有意思,有价值。请和把你们的“问题卡”拿上来,在投影上展示给同学们看。

生投影:

为什么“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这句话为什么不用“?”而用“。”?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要服好务,必须摸清学生学习的需要,准确把握住学生的“小”。因此,我设计了这个质疑展示环节,将学生思维之惑充分暴露了出来。】

二、导读

(一)文本推理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在课文中找到“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个句子。读三遍,想一想:能用几个字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出来吗?

生:(读后)一本书读多少遍都有新的发现。

师:这是几个字吗?

生:多读都新。

师:四个字!语言简洁了,能不能再准确一点?

生:旧书多读也新。

师:六个字,走回头路了。用“常读常新”这个词好不好?

生:好!

师:作者是怎么推出书常读常新这个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生:(默读)

师:能说说作者的推理过程吗?(学生沉默)这样吧,我们一起来读读。(引)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把它背诵下来。对此,我的回答是——

生:(读)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背诵的程度。

师:(引)这有什么关系呢?

生:(读)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师:(引)朋友和家都太熟了,怎么还能发现新东西呢?

生:(读)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师:(引)因此——

生:(读)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师:谁来用更简洁的话说说作者是怎样得出书常读常新这个结论的?

生:一本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朋友见过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还会有新的发现。家每天都回,不管过了多少年,也会有新的发现。所以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师:你把意思说得很清楚,很好!可不可以再简洁一点?

生:喜爱的书是朋友和家,朋友和家再熟悉,只要我们留心观察,都会有新发现,所以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师板书:

书是朋友、家

朋友、家再熟,都可以有新的发现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师:请大家看着板书,把作者的推理过程说一遍。

生:(齐说)

师:说得太好了,言简意赅!作者通过比喻推理让我们明白了常读常新这个道理。

【语文之“小”,可以小到一个标点符号,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小到一声唏嘘,一个表情,一次心跳,一丝细微动作。这里让学生把“大”书读“小”,用一个词来概括问题,用一个句子来表达推理过程,追求的是“小语文”之精进幽微,培养的是学生聚焦概括之能力。】

(二)互文印证

师:书真是“常读常新”吗?不光尤安·艾肯有这样的体会,古今中外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来读读——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司马光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生:(熟读)

【小课堂,“大语文”。阅读既要收得拢,更要放得开。这里引入名言警句,不但可以拓展学生视野,更可以加深学生对常读常新的理解和深信度。】

(三)唤醒体验

师:同学们,你有常读常新的体会吗?谁来说说?

生:我喜欢读图画书,一本图画书要读好几遍,越读越想读,有时晚上躲在被窝里还在读。

生:我读《猪八戒的故事》,读了三遍。开始读只觉得好笑,后来慢慢觉得猪八戒有很多好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生:我读《唐诗三百首》,开始只是觉得好玩,读久了觉得写得很美,越读越想越,不知不觉就能背诵了。

生:……

师:这都就叫常读常新!由此看来,同学们并不比作家、名人差,你们一样有常读常新的感受。我相信,有书为伴,有书为侣,你们的人生一定很辉煌!让我们再读读这精彩的句子——

生:(齐读)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大”即是“小”。“大”道理往往表现在“小”体验中。这里让学生谈自己读书的体会,既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是为了让常读常新的思想“入脑入心”,点燃孩子读书的热情,正所谓“读书也是读自己”。】

三、研读

(一)巧设“支架”

师:再来看第二个问题。“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这句话为什么不用“?”而用“。”?这个问题的确提得非常好!我给同学们一些参考资料,先读读,看能不能读懂?

出示:

问号的三种用法:

1.用于疑问句末尾。疑问表示有问题提出来。一般会在句子末尾加上“吗”、“呢”等语气词,有时也不加。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2.用于设问句的末尾。设问是明知故问,以引起人们对问题的注意。设问要作回答,一般是自问自答。如,“难道我们就万事不如人吗?不是。”

3.用于反问句的末尾。反问又叫激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已包含在反问之中。如,“今天依然屹立的金字塔不正是奴隶们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吗?”

生:(默读)

师:这里介绍了问号的三种基本用法。大家真的读懂了吗?请在我们的语文书中找出每种用法的例子来说说。

生:“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是疑问句。

生:“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是反问句。

生:“怎么办呢?我就放学回家以后,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是设问句。

……

(二)自我探究

师:看来,同学们真读懂了问号的三种基本用法。下面分组讨论,“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话为什么不用“?”而用“。”?

生:(小组讨论)

师:说说你们讨论的意见?

生:这个句子虽然用了“怎么”这个词,但不是在提问题,所以不能用问号。

生:这个句子既没有疑问,也不是反问,更没有设问,所以不用问号。

师:同学们真有学问,一下子就把这个难题攻克了!今后面对这样的问题,大家可以自己先找找有关方面的知识来探究,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三)朗读深化

朗读课文,读好问号是关键。请大家只有朗读课文1-6自然段,注意读好问句。

生:(自由朗读)

师抽学生朗读,并指导读出感情。

【“小”即是“大”。“小”问题背后往往有“大”学问。这里借助学生的“小”问题,补充关于问号的知识,给予学生探究的“支架”。学生很快解决了问题,不但获取了语文知识,而且语文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四、延读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阅读了课文的1-6自然段。弄清了“走遍天下书为侣”的道理。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次旅行的话,需要有好书为侣吗?请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

《沉思录》是总理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他说这本书“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

生:(齐读)

师:谁来说说读了这句话的想法?

生:总理工作那么忙还坚持读书,一读就是100遍,很了不起。

生:我们不光是旅行需要带本喜爱的书来读,平时一样需要读书。

生:好书值得天天读,百读不厌,常读常新。

师:是啊!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把“走遍天下书为侣”改为——

生:走完一生书为侣。

生:书是我们一生的朋友。

生:一生一世书为侣。

生:书啊,我一辈子的朋友。

师:的确如此,书是我们一辈子的朋友!有好书陪伴的日子是充实的、美好的。同学们,课后给自己选一本枕边书吧。常常翻翻,好吗?

生:好!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读书,要基于文本,但不能“螺蛳壳里做道场”,局限在豆腐干大小的文本上。“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千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而应该让语文课立于所身处的历史文化、社会人心之中。课尾,之所以让学生从“走遍天下书为侣”引申出“一生一世书为侣”,是因为我深知:只有让语文课在宏大的疆域中驰骋,才能让学生越学越聪明,培养出语言和精神的“操盘手”。】

二、省优课赛课堂实录:《走遍天下书为侣》

课前谈话:

老师说一句诗,学生来猜节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秋节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节

其实我们刚才猜的这些节日,都是——传统节日

一年的很多日子都是节日,今天就是一个节日——国际消除贫困日,你说重要吗

你还知道哪些节日?

生:十一国庆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

师:还会想到什么节日?

生:清明节、9月10日教师节

师:你没有忘记我们老师的节日。同学们,我再给大家猜2个。4月1日?第二天4月2日是什么节日?老师把它写下来,你们看仔细了。

师板书:世界儿童图书节

每年,安徒生获得者要做一个讲座。

一、感受作者义无返顾的选择

1、揭题、解题

师:在1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节上,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她作了热情洋溢的献辞,在献辞中她做了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

她选了一本书,并且以此作为献辞的题目,那就是——生:走遍天下书为侣

师:老师把题目写下来,请大家认真地看。

师:侣是一个生字,很有意思,右边紧挨着2个口,看到侣字你会想到什么?

生:伴侣、情侣

师:你会想到哪些四字词语?

生:形影不离、情比金坚 你的词汇量非常丰富

师:比如“如影相随”把这些词语放到题目中去,你会怎么理解课题?

师:理解到了这里,谁愿意来读读题目。让我们一起来读

师:课文都已经预习了是吗?课文围绕“走遍天下书为侣”到底写了哪些内容呢?注意把生字读准了,课文读顺了。

学生交流。

2、初次读课文,我们要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深入学习课文,我们就要尽量走进作者创设环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现在让我们走进作者创设环境中。她要去环球旅行,要多少时间呢?

出示资料:

麦哲伦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

日本一位71岁老翁独自完成环球航行历时234天。

XX年,中国人首次完成帆船环球航行历时185天。

二、感知作者以书为友的理由

1、创设情境,质疑:你们心中是否有什么想问问作者?

师:跟随这一叶孤舟到达这茫茫大海

音乐响起:

当第一缕晨曦穿破云雾,我静静地读这本书

当月光伴随孤独挥洒,我静静地读这本书

当乡愁如薄雾缠绕,我静静地读这本书

当暴风雨即将袭来,我还是静静地读这本书

多少个白天、多少个黑夜,陪伴着她的只是这一本书

师:此时你们心中是否有什么想问问作者?

生:你要读那么多遍不厌烦吗

生:为什么选择一本书

生:不觉得孤单吗

2、作者是怎么回答的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来,自由地读读作者的回答吧!

三、领悟作者与众不同的观点

1、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作者的态度、语气表达出来。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句。

2、交流

生: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师: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平时不太会做菜的妻子做了一桌美味的菜,感觉家特别的温馨

你们有这样的感受?

生:我知道这是爸爸买给我的新书。

师:此时,你的心情怎样?把这份心情送到书中读。

生读

师:高兴的心情请你带上笑容来读。你自己感受到了吗?带着微笑读,不仅要体会心情,还要带着表情来读。谁还愿意来读一读?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出的是?

师:回到这样的家,除了惊讶、高兴,你还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生读

生:我还会非常激动。[小学教 学 设计 网--更多课堂实录]

师:那就激动地读,再激动一点。

师:比第一次激动多了。还愿意读读其它的句子吗?

生:是的,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

师:让我们一起坚定地说。你从哪个词语听出来的?

师:谁愿意再来读读?照顾下后面同学,你来

生读

要是稍微读得再快一点,再坚定一点

师:让我们一起来坚定地说——生齐读

师:还愿意读读哪个句子?

生:“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

师:你发现这是什么句子了吗?反问句的语气特别强烈,谁还愿意把反问句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还有愿意读读其他句子吗?

生:见到了朋友,发现朋友居然还懂这个。

师:见到了朋友,发现朋友居然还懂这个。你会有怎样的心情?

生:惊讶

师:把惊讶送进去读

生:兴奋

师:兴奋送进去读

生:激动

师:把激动送进去读

生读

师:的确是非常地激动。

3、练习

朋友经常相见,可总是还能有新的了解,那叫——常见常新;家每天都回,可也总有新的发现,那叫——常回常新。其实,我们读一篇文章,不仅要体会作者情感我们要触摸作者思想,作者用这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其实要说的是什么?

生:要说的是一本书

师:一本书能够怎样?你可以找到书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概括的话来说一说。生:能让你找到快乐

师:作者其实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观点呢?能找到书中的语言吗?

生: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师: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叫做常看——常读常新。

师:那么一遍又一遍读这本书,能发现什么东西呢?你已经读了一百遍了,第一百零一遍读这本书,你还会说什么?或者不经意的发现,或者不引人注意的地方,你会说什么?

生:这段句子的什么这么好?

生:我怎么从来没有发现小草的生命力是那么地顽强

师:是啊,你多读就发现了

生:我还会说,我怎么才发现作者还有这种打算

师:这样的发现的确是不容易的

师:当你拥有了新的发现,此时你会拥有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兴奋

生:新奇

生:喜悦

生:欢快

引读,回归课题:

师:所以,我相信你愿意把一本书读上十遍,因为——(引读)你总是能发现新东西。

我想,你愿意把一本书读上五十遍,因为——(引读)

你愿意把一本书读上一百遍,因为——(引读)

你愿意像作者一样——“走遍天下书为侣”,因为——(引读)

4、多么独特的观点,老师多想与尤安艾肯有一番面对面的交谈,你们愿意当一回尤安艾肯女士吗?你们现在就是作者的代言人,你们要把作者的毫不犹豫、义无返顾,通过你的朗读、回答表现出来。(师生对读)

四、存疑结课

1、作家毕淑敏用一生的精力来读一本书《人鱼公主》,师配乐朗读毕淑敏《常读常新》。

师:每一遍读都有的新的感受,每一遍读都有的新的发现,这就是——

生:常读常新

2、写话:在你的眼中,一本你喜欢的书又是什么呢?

一本好书能让人“常读常新”,就像 ,就像 。

3、通过大家的体会,你们已经深深地明白,书是能够——(生:常读常新,)但是怎样才能常读常新呢,怎样一遍又一遍地去读一本书呢?相信我们下次还能从这献词中有新的发现。最后给大家推荐一本书《长满书的大树》,里面收录了每年在世界儿童图书节的献词,希望大家喜欢这本书,并且能从中常读常新。

三、《走遍天下书为侣》课堂实录

汉川市马口小学 喻琴

教学目标:

⒈认识文中出现的生字,正确拼读。

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4.通过多种形式地读,领悟作者的观点,感受作者对书的热爱,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漫谈引入,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旅行吗?如果现在给你一次机会独自驾船环绕世界旅行,你们愿意吗?你知道这一趟下来得用多长时间吗?

2.猜不出来了吧,别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数据,请看(出示课件)可以小声地读出来。

3.从这些数据上你发现了什么?

4.是呀,最快都得185天呢!这么长的时间,你会选择带上一样什么东西供自己娱乐呢?

5.看得出大家都愿意带上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一个人她是这样选择的。

出示: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快回答 www.kuaihuida.com*

谁来读读?(指名朗读。)

6.这个人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这是她在1974年为世界儿童读书节所写的献词里讲到的一段话。她选了一本书,并以此作为献词的题目,那就是走遍天下书为侣。(板书课题)

7.注意侣是一个生字,很有意思,单立人,右边紧挨着两个口,给这个字组几个词。(伴侣,情侣)看看字型,想一想字义,由此你能联想到哪些四字词语?把这些词语带到题目中去,你会怎样理解课题?理解到这,一起读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感知理由

1.课题读得这样好,相信你们等一会学课文也一定很棒。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听听这篇热情洋溢的献词吧!一边听一边思考:看看作者围绕“走遍天下书为侣”写了哪些内容呢?

播放录音

2.说说你得到的答案。

3.初次读课文,我们要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深入学习课文,我们就要尽量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扬帆启程,开始这段环球之旅吧!

出示课件,音乐响起:

4.多少个白天、多少个黑夜,陪伴着她的只是这一本书。看看课题,此时你们心中是否有什么想问问作者的?

是啊,老师也感到惊讶!我也想问问她:如果这一趟下来,你能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把它背诵下来,你也愿意吗?

5.请大家打开课本,看看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是作者的心里话,她是怎样回答我们的。(第5自然段)自由读读,看看作者到底做了怎样的回答。(学生自由读)

那作者是怎样回答我们的?谁来读读作者的心里话?

作者的回答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肯定的)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肯定?抓住重点词指导学生读出肯定的语气。

6.在这一段回答中有这样几个句子,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句子了吗?

出示反问句:

这有什么关系呢?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

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谁来读读?(指名读)反问句的语气特别强烈,谁能再试试?还有谁试试?

7.三个反问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把你体会到的情感带到文中再来读读

8.反问句中的朋友和家在这里喻指什么呢?你能找出作者的原话吗?

指导朗读比喻句,慢读,读出依恋与温馨的感觉。

作者的比喻多贴切呀!在作者的眼里书如友,书似家。(板书:书如友 似家)

9.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要好的朋友,每个人都有温馨的家,同学们说说你对朋友和家的感受。

(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后发言)

学生自由畅谈感受。

10.大家都说的非常好。生活中有一个好朋友,会给你很多帮助,远在千里的游子总是眷恋自己温暖的家,下面让我们带着对朋友和家的依恋之情再来读读下面的句子:

出示: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加以朗读指导2-3遍,语气要缓,慢,有陶醉与温暖的感觉,)

11你们读得真好,你们的朗读让我陶醉,你们的朗读让我体会到了书里的温馨。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读书吗?说说平时你都读过哪些书?同一本书读过两遍以上的同学请举手。你最多读过几遍?读了那么多遍,每一遍的感觉是一样的吗?

12.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感觉厌倦,每一次新的接触反而会给我们新的感觉,会让我们的情感更深一层,书亦如此。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就叫常读常新。(板书常读常新)

13.引读,回归课题:

是呀,常读常新,每一次读都有新的发现,每一次读都有新的收获,每一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所以,我相信你愿意把一本书读上十遍,因为--(引读)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想,你愿意把一本书读上五十遍,因为--(引读)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你愿意把一本书读上一百遍,因为--(引读)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你愿意像作者一样“走遍天下书为侣”,因为--(引读)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一本好的书不仅要读十遍百遍,而且要用人的一生去读,去体会。

三。存疑结课

1、《海的女儿》看过吗?作家毕淑敏就是用一生的精力来读它,并写下了这样的诗篇:(课件配乐朗读毕淑敏《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师:每一遍读都有的新的感受,每一遍读都有的新的发现,这就是--生:常读常新

3、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已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怎样才能常读常新呢,怎样才能做到十遍百遍地读同一本书而不感到厌倦呢?下节课作者会在这篇献词中告诉我们很多她读书的方法,相信我们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最后给大家推荐一本书《长满书的大树》,里面收录了每年在世界儿童图书节的献词,希望大家喜欢这本书,并且能从中常读常新。

板书: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如友

书 常读常新

似家

《 3、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走遍天下书为侣》(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二篇精读课文)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五年级学生经过在一至四年级八个学期的培养和强化训练,已经养成了查字典的好习惯,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阅读的意识和分析、理解、体验、感悟课文内容的能力及水平,并且能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和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将是学习本课的基础。

教学内容分析: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二篇精读课文。它介绍了作者环绕世界旅行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读书方法。告诉我们要与书为友,以书为侣;善于读书,常读常新,其乐无穷,充满了人文情怀。文章紧密围绕教材本单元的专题“我爱阅读”编排,短小精致,角度新颖,比喻、假设、反问等独特灵活的表达方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本,重感悟,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重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品味词语,引其情,动其辞。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重点)

2、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难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回顾自己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想想自己阅读经历与方法。

2、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书呢?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2、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一本好书,能使我们懂事明理;一本好书,能引领我们走出人生的困惑。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与读书有关的文章。请同学们跟老师写题目。(板书课题)

二、释题明意,质疑课题

1、题目中的“侣”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侣字的两个口要上面小,下面大,这样才能屹立不倒,使友情之树长青。)课题是什么意思?

2、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4.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作者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发现新的东西。说明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注意评价的多样性。)

此外,你觉得作者选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尊重学生的独特解读)

2.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猎,大都不求甚解。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五、课堂总结接读全文,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课堂练习

1、请正确、漂亮地书写“侣、豫、盒、娱、趟、诵、零、编、某”等字。

(温馨提示:想要写好写对每个字,一定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字形,还要特别留意一些易混易错字的笔画。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 的上边是“甘”不是“廿”。一些笔划较多的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2、请有感情地朗读刚学过的课文中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3、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另外在书库中选择你曾经很喜欢的一本书,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作者特别喜爱书,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会阅读。)

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的根据,然后反复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1)假设

这篇文章通篇都用了假设来贯穿全文,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一步步表明观点说明方法。开始作者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然后又进一步假设别人感叹,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读上一百遍,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最后假设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复地读书,如有人为伴。在假设的情境中,

作者仿佛在与人交流,把自己对书的独特情感以及自己在书中体会到的乐趣表达的淋漓尽致。

(2)设问

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毫不犹豫地回答直接显示了自己对书的情有独钟。

(3)反问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连续两个有理有力的反问让你不得不点头称是,朋友越见越亲,家越回越依赖,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我们情感更深一层,书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4)比喻

作者还运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得更形象。

①作者把书比喻为家。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作者把书和家相比,表示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样。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自己温暖的家。另外,作者将书比喻为家,不仅表达了喜爱之情,还说了家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发现不同的美,来说明一本书值得反复去读。

②作者将书比喻为朋友。朋友,是你孤单寂寞时的陪伴,是你伤心难过时的安慰。朋友能给你快乐,给你许多新鲜的东西。谁不愿意与朋友在一起呢。把书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足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珍爱。

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作者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③作者还将书比喻为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拓展练习: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

④作者将书比作人。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有情。作者读书,就如与人在交谈一样。

⑤作者将书比作伴侣。这正是与题目相呼应,《走遍天下书为侣》。书,也就是在生命中时刻陪伴,能够共担风雨,分享喜怒哀乐,特别亲密的伴侣。这个比喻就更能表达出作者对书的喜爱。

补充积累:

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爱书之情,读书之法。其实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你读过这样的句子吗?或者结合你自己的体验,也试着来说一说这样的句子。

学生展示自己的积累和收集的资料。

(5)列举

作者将自己读书的方式方法详尽地叙述下来,给我们以启发指导,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反复读一本书,不断体会新的收获。

以上几种表达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相机教学,不必面面俱到。

作者正是通过以上多种表达方式把自己对书独特浓厚的情感贴切地表现给我们的。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阅读链接

朗读补充诗歌《神奇的书》。

1、画一画书神奇在哪里。

2、说一说作者的表达方式。

3、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4、背一背这首诗歌。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的接读课文。

2、说说自己对书的感受。

板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

爱读书 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会读书 一遍又一遍

作业安排: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3、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

4、继续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读书,注意及时记录。

上《走遍天下书为侣》课堂实录 篇八

课前谈话:

教师以诗为“谜面”,让学生猜猜这首诗当中写的是什么节日。

如: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元宵节

说说还有哪些重要的节日。

再来猜猜:四月一日是什么节日 ?——愚人节

四月二日什么节日?(世界儿童图书节)

开始上课:

一、引出课文

在1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节上,世界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做了献词:如果你独自架舟进行世界旅行,如果只能带一样东西,你会带什么?她带的是一本书。以此做为献词的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板书课题)

理解课题 侣 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整个课题是什么意思。

一起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将课文读正确,看看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谁愿意先来交流,课文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我愿意带着书独自旅游

生:书就像你的朋友你的家,你不会因为见他一百次而不愿意再见他一次

课文写了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书陪伴自己进行旅游的理由。

作者是如何读书的。——她一遍又一遍读书的……生:方法

三、走进课文。

1、要了解作者文中的内容,就要走进作者创设的情景当中

2、让学生了解完成环球航行的时间。

英国

日本:

中国:185天时间

3、让我们的想象随着一叶孤舟来到着茫茫的大海上。

教师配乐朗诵:

当…………的时候,她静静地读着这本书。

多少个白天,多少个黑夜,陪伴着她的就是这一本书。

你有没有什么想问问作者。

生:你读了那么多遍,就不觉得厌烦吗?

为什么一本书要读一百遍一千遍呢?

她不觉得孤单吗?

4、对于大家的疑问,作者是怎样回答的呢?让我们回到文本中来。

回到文本中,读文中作者的回答

学生自读课文

交流:

谁来通过自己的语气、朗读来表现作者的态度。

你有这样的感受吗?哪天回到家,突然发现家里有了新的感受

生:爸爸买了一本新的书。

师:你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

师:把这份高兴放到课文当中,读一读。

生读

师:高兴的时候请你带着微笑读。

生再读

师:谁愿意再读?

生读

师:你读的时候是一种激动的心情。

谁还能带着另外一种心情来读。

生读

师:再激动一点。

生再读。

师:谁还愿意读读另外的句子。

生读: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这是听到的学生朗读中读得最好的,但是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抓住这好的朗读榜样,进行放大,可以进行大胆的表扬,并带动其他学生也像她一样地来读一读。或者让我们再来听她读一读,再听她是怎样读的,然后再来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语气。)

师:从他的朗读当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语气和态度。

生:我觉得她很认真,很坚定的态度。(是的!、愿意……)

师:谁来读一读这几个愿意。

生: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会背诵的程度。

师:你通过读两个愿意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坚定。

再请学生来读一读。

齐读:我愿意……

继续关注另外的句子: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而不愿再见他们了吧?……

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

谁再来读一读。

师:朋友经常相见,可总有新的感受,发现。这叫常见常新。

家我们常常回去,可是总有新的发现,这叫常回常新。(板书)

其实这里作者要说的是什么?

生:其实要说的是一本书。

师:一本书怎么样?可以用书中的语言进行回答。

生:作者想对我们书,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位朋友,就像你的家,常见常新。

师:她想要告诉我们的观点是什么?

生: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师:这叫做常看常新,常读常新。

你常常读一本书,你会发现什么呢?

这本书你已经看了一百遍了,当你看一百零一遍的时候,你会说什么呢?

生:这段句子的一个词怎么那么美。

我怎么从来都没有发现过原来小草的生命力怎么那么顽强。

我……我……我还会说原来作者怎么还有这样的打算。

我怎么从来没有发现这本书写得这么精彩。

师:当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一本书,有了这么多新的发现,你的心情怎样?

生:激动、高兴、兴奋……

师:你愿意把书读上50遍,因为……

生接:你总能从一本书中……

师:你愿意把书读上100遍,因为……

生再反复接读

师再问,生再一起接读上句。

生当作艾肯女士

师问(用文中的句子)

学生朗读文中艾肯女士的句子。

举作者毕淑敏反复读《人鱼公主》的事,来告诉学生一本书可以反复地读,每一遍读都有新的发现。(可以放到课的开头,作为引入。然后开头时的世界图书节放到课文的结尾处。)

再次理解“常读常新”。

四、学会表达

用“一本好书常读常新,就像 ,就像 。”

交流:

就像过节时放的烟花……

水能浇灭大火,却浇不灭人们对于一本好书的热爱

黑夜能吞噬

儿时拿着小汽车玩着不同的花样,就像一盆花草每天都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就像一望无际的大海取之不尽。(师补充:取之不尽的财富。)

五:结束

推荐一本书《长满书的大树》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快回答为大家整理的8篇省优课赛课堂实录之一:《走遍天下书为侣》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