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简报吧,简报不是一种刊物。因为有些简报可装订成一本,像一般“刊物”,更多的是只有一两张纸,几个版面,像一份报纸。一般简报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这9篇小学音乐远程研修观课报告范文是来自于快回答的三门峡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小学音乐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篇一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益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加强教学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益、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强化规范过程管理
围绕教学管理,学校先后建立健全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管理方案、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等。在完善制度的同时,充分发挥中心校的辐射作用,我校还加强对辖区六所村完校的管理,落实了中层干部联系村完校的制度和联系中心校年级制度,实施了校校牵手的互帮互助活动,实行每期中心校统一组织全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交换监考和半期薄弱年级的抽测诊断,增强各校抓教学质量的可信度。
(二)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要想把教师的积极性集中在教书育人为中心环节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就要体现质优酬多原则,使分配更加合理。学校制定了科学的《教师教学绩效工作考评办法》,在考评办法中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和一定范围、时期内的利益驱动机制,凝合“引导”与“鞭策”两股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形成求真务实作风
为全面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教学常规细节化,过程管理程序化。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常规量化考核细则》,使全体教师的教学工作不仅有章可循,而且也为落实《教师教学工作绩效考评办法》提供依据。
(四)理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现人本主义情怀
学校结合新课程理念和课堂教学要求,制定了科学的《学科教学评价方案》评价做到民人为本,评课时以诚相待,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有了科学的学科教学评价方案,就可以诊断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教师在反思和创新中成长。
(五)改革评价学生观念,突出“全面”“全体”发展
学校结合实际,开辟了第二课堂,开设了篮球、乒乓球、舞蹈、书法、音乐、绘画、演讲、棋类等30余个兴趣小组。学校每年还定期举行学生综合素质展示活动和综合素质测评活动,大型文娱节目表演,学生综合运动会。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个性得到了张扬,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
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质量
学科教学研究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反映学校实力和水平的核心,更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发展后劲的保障。为此,我们立足课堂,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教学规律,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形式和效益的统一。
(一)常规教研形式多样,注重实用实效
一是以村校、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经常组织常规性的说讲评活动,为教师长期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二是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开展学科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组织课堂教学;三是开展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和优秀案例评比活动;四是实施“传帮带”工程,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
(二)学科课题突出问题,力求科学解决
学校确立了“在教育改革热点中选题,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选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选题”的原则,同时教导处要确定学科研究主题,并要求根据研究主题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课题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做到定课题、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及有组织、有措施、有要求、有检查、有评比、有书面总结。
(三)完善课题运行机制,增强研究活力
为了使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学校完善并强化了以下四种机制。
一是导向机制。科研工作坚持“围绕中心”的原则,注重成果的推广。
二是制约机制,学校先后完善了《教科研工作制度》《实验教师操作制度》《课题组、实验教师学习交流制度》《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使教学研究工作有章可循。
三是激励机制。设立了教育科研成果奖,对科研成果突出的个人和课题组进行奖励,参与教师做到“三优先”,即外出学习培训优先,晋级评先优先,实验经费优先。四是保障机制,学校从组织机构、实施时间、人员落实、实验经费给予充分保障。保证课程健康有序开展。
(四)献课送教目标明确,实现促优带弱
组织好献课活动,促进薄弱村完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每学期由教导处统一组织中心校骨干教师对辖区内各个村完校进行献课活动。通过献课活动,既促进了骨干教师的成熟和发展,也带动弱势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五)充分利用远教育资源,吸纳名师众长
一是利用远程教育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二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让教师大量了解先进的教育观念、课堂教学策略,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三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观摩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立足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作为一名管理者,只有做到以教师为本,教师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现在越来越多的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唱响了教师第一的主旋律,把教师的发展摆到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去抓。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呢?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校立足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促进教师专业涵养
教师良好的基本功素养必将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能使教师有足够的信心面对学生,使教学活动游刃有余。因此,加强老师基本功练习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之一。教师基本功除教育教学专业基本功之外,还有诸如“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课件制作等。教师课余加强这些教学基本功的训练非常必要,通过训练,促进教师知识、技能、个人修养的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教师的“三笔字”、简笔画、课件制作等的质量对学生审美能力、书写能力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具有很强的示范功能。
(二)打造高效课堂,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高效课堂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于教师钻研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三维目标”的达成设计和科学规划,在于对教材的精心取舍和提炼,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出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和充分的实践活动。因此高效课的教学策略不断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探求教师自我的生存状态,走向生命自觉。
(三)拓宽培训途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根据教师的发展目标和教师的个体差异,学校为教师多元发展提供尽可能的空间。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以外,还通过专家指导、师徒结对、校本培训以及基本功竞赛等途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努力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是深化“师徒结对”,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依托“名师工程”,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是利用县、校级公开课机会,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献课并作经验交流。
三是坚持每年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和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使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四是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条件。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市、县骨干教师培训班或外出听课学习,并要求参加学习者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作一节汇报课或专题讲座。
(四)加强总结提炼,提升理论水平
为了使新课改理念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更新、学法指导得更精,在教学实践、教研活动中鼓励教师多收集、多总结,积极撰写经验文章、教研教改论文,编写优秀案例。
总结提炼包括写日记、心得体会、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等,总结提炼有利于把自己实践亲历的、理性思考的东西自然转化到文字表述上来。总结提炼旨在充实自己,给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多积累一点养料,通过记录教学得失、经验与教训、实践与反思,自然生成理性思考和创新的跟进,催生教师专业成长,成就教育教学能手。教师每学期交1份教学设计、1份教例评析、2份案例反思、1份教育成长叙事、1份教育教学经验文章(或论文)、1份教育案例,学校期末组织相关人员对材料进行评比,对优秀材料编辑成集。教科处每期编撰两期《教苑絮语》刊物,收集、整理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教研论文、教学经验文章、优秀案例。
小学音乐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篇二
结合培训内容,着眼农村实际是项目实施的关键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是教师培训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规划培训项目和选拔培训学员中,我省始终突出农村重点。一是顶岗置换项目和远程培训全部选择在农村中小学进行,学员也全部来自农村。二是短期培训,学员80%来自农村学校。三是在培训内容上,针对农村教育的特点和农村教师的特点,开设了许多“农”字味很浓的专题报告,如“农村中小学生常见问题及其干预策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专题研究”等。四是针对农村教育条件的限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如音乐学科针对农村音乐教学器材不足的现状,以乐理和常见乐器演奏技能为重点开展培训;生物学科针对农村实验教学条件不足的现状,开展自制生物标本及自主开展实验资源的培训,受到一线教师的普遍欢迎。
河南省教育厅:
“五个优化”“五个结合”“四点体会”
我们实施“国培计划”的具体做法和特点是“五个优化”“五个结合”“四点体会”。“五个优化”即优化培训方案,优选培训机构,优选培训学员,优选培训专家,优化过程管理;“五个结合”指集中授课与实践参与多种培训模式相结合,长期置换研修与短期集中培训相结合,人文关怀与严格考核相结合,教师短期学习培训与长期专业化成长相结合,“国培计划”与“省培计划”相结合;“四点体会”具体是教师需求是有效培训的基础,严格的经费使用和管理是有效培训的保障,良好学习氛围是有效培训的关键,各级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是有效培训的保证。
四川省教育厅:
做足“自选动作”,创新微观活动
着力宏观设计,落实中观指导,保证培训整体水准,打好“规定动作”的同时,鼓励培训机构大胆进行微观创造,结合自身和项目实际增加特色“自选动作”。
一是有效利用、创新运用多类型的教学方式、专题讲座、班组论坛、专家示范、名师与学员同台上课、基地校教师与学员同课异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体验、自主研修等形式灵活展开,参与式培训得到全面深入应用。
二是积极开展、创新设计多形式的交流活动。举办了茶叙沙龙、趣味体育、联谊舞会、文艺晚会等多种交流活动,组织了对杜甫草堂诗书文化、锦里三国文化、建川博物馆近现代文化等学习考察活动,对学习共同体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深入研究,形成多样化成果。各培训机构将国培作为师训工作的“实验室”,研究成果的“推广站”,在此平台上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包括:农村教师培训者主要能力标准及其测评方法、“4112”校本研修模式、“十字型”跟岗研修模型、培训过程式培训课程、信息技术分层培训课程等一系列深刻的理论成果和鲜活的实践成果,在此过程中得到提炼、挖掘、发展、完善和推广。
甘肃省教育厅:
抓住教师实际需要内化培训于项目实践
培训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我们始终坚持把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放在第一位。培训具体方案的制订与完善,都基于对一线教师在培训前和培训中的需求调查。
二是我们始终坚持把改进甘肃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地域分布上,我们以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受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为重点;在学科结构上,我们以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等学科教师为重点;在年龄构成上,我们以45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
三是我们始终坚持把引进省外知名专家,学习吸收借鉴他们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进而培养提高省内教师培训者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检验项目实施成效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是我们始终坚持在中英甘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项目、中欧基础教育项目等教师培训项目中形成、积累好做法、好经验,并继承、创新和进一步发展,在项目活动中较好地处理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湖北省教育厅:
力尽所能为参训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小学音乐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篇三
【关 键 词】音乐教师培训;调研;培训建议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107-03
从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通过对长春地区中学教师队伍进行调研,了解相关情况。调研采取调研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这次调研主要是弄清音乐教师队伍培训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为我市义务教育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一、调研教师情况概述
开展调研的依据主要是长春市教育局关于调研工作的要求,针对市内及外县初中音乐教师参训对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调研期间共组织召开座谈会3场,调研针对的人员包括市、县中小学的普通音乐教师和骨干音乐教师,总计参与调研的人员共55人,调研期间共发放55份问卷,其中收回有效问卷50份。通过收回的问卷统计参与调研人员身份的比例,其中从事音乐教育15年或以上的人有43人,他们中绝大部分参与了全部的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和考核,对培训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有着比较全面的认识。凭借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他们的需求和建议对于改进培训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参与调研的教师中,有15名县级音乐骨干教师,6名校级音乐骨干教师和29名普通音乐教师。调研涵盖了长春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地区和市县,各个层次的教师比例适当,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调研结果对大部分地区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调研过程总结
(一)调研分析结果
1. 近3年来培训的总体评价。培训的效果是调研问卷中很关心的问题,在询问大家对近3年来的中小学继续教育开展情况的效果是,选择“满意”或“比较满意”的比例占到了56%,而有44%的参与调研者选择了“一般”。可见,总体上大家对培训的效果还是给予了肯定的评价,说明新教改的推行对一线教学人员的工作起到了较强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应看到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满意度还不是很高,说明教师们对培训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效果上还有较大的期待。这也更加鼓励我们加大教改的推行力度,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继续教育培训,让那些能够切实知道教学实践的方式方法,通过继续教育的培训能够迅速地进入课堂。在选择适宜的培训模式的问题中,选择“校本和集中多模式混合,逐步推广远程教育”的人数占了28%,略高于“集中与远程培训模式相结合”和“集中培训模式”,后两者的得票分别为22%和20%,排名较低的是“校本培训”和“远程教育”,分别为16%和14%。如此分散的选票说明了各种培训模式都有一定的长处,但没有哪一种能够成为绝对适宜的培训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琢磨。从趋势上看,大家对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还是比较认可,单一的培训模式难以获得高票数。
对培训的方式,大家倾向性比较突出,“名师带教”获得了36%的票数,“以赛代培”获得了34%的票数。这两个选择占到了70%,说明了教师对直接指导的培训方式比较认可,这种方式获得的借鉴性最多,实践性最强。其余选项“经验交流”、“专题讲座”、“自主研修”选择的人数均不到10%。
2. 对新培训的期望。关于培训的教师方面,排名靠前的是“名家”、“教授”和“骨干教师”,分别占据了总票数的40%、28%和26%,而“教研员”和“进修教师”合计才占到了总数的6%。可见,教师们都对有着较高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的名家、教授们的宝贵经验很渴求,而一般的进修教师和教研员的一线经验不够丰富,难以引起教师们的培训热情,这一问题在下一阶段的教学改革中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让教研员和进修教师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对于培训的内容,教师的答案也层次分明。首先,“教学技能和教育经验”得到了总票数的48%,居各选项之首。说明了教师培训的侧重点应以实践经验和技能为主,切实将平时授课的宝贵经验通过培训的方式向大家推广。其次,“专业与科研能力”得到了32%的总票数,“教育学新知识”获得了12%,说明了教师对自身修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还是有很大热情的,这也符合教改逐步深入、教师对新理论、新方法渴求的心理。最后,“教育法规和政策的学习”与“道德和素养”只得到了8%的选票,说明教育政策和法规以及自身道德素养没有被大家所重视,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
对于教师都希望在什么时间进行培训的问题,“在学期中”得到了84%的选票,“在假期”得到了14%的票数,而“在双休日”只得到了2%的票数。说明了老师们对休息日进行的培训是不支持的,这反映了教师们希望可以享受到国家法定休息日的普遍想法。
(二)座谈环节
在上述座谈会的过程中,我们以“培训中遇到的障碍,培训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对未来培训的规划”这一议题为中心,本着总结过去,放眼未来,为今后的培训工作确定方向和方法的目的,与教师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交流的结果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 教师的老龄化问题。由于近年来整个国家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教师逐渐增多,特别是农村地区,50岁以上的教师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教师由于年龄原因,视力和记忆力都有所减退,精力也大不如前,他们对培训,特别是理论性比较强的或者是课程有特殊要求的培训(如远程培训)感觉比较困难。
2. 市区、外县发展不平衡。我市外县学校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每个班级的人数相对市区学校也较少,但是班级的数量并不少,所以外县学校音乐教师的授课量是比较大的,全天课时都有课的情况是很普遍的,所有的教学日都在课堂,所以很难抽出时间进行培训工作。甚至很多校本培训的交流活动也都占用了教师的休息时间。另外,农村教师的家一般也在本地,休息日有不少的家务事要做,所以比较难或不太愿意再抽出时间进行培训工作。
(三)培训问题总结
1. 培训认识上的问题。这里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领导认识的问题,二是教师认识上的问题。领导对培训问题重视不够会导致培训工作上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不够,对教师的激励机制不足,从而既导致教师参加培训工作缺乏有力的保证。而教师认识不到位会导致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不够。
2. 培训方法上的问题。以往培训的方法主要包括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等几种。集中培训主要是采用作报告的形式,老师讲,大家听,往往大课的听众很多,成百上千人,接受培训的效果就不好。远程培训因为很难进行有效的监控,而且在农村的很多学校中还不具备大规模远程培训的条件,也有很多学校受到地域、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培训的实际效果也打了折扣。而校本培训因为没有十分专业的引领,难以落到实处,经常成为了十分无味的读书本和照章写报告,流于形式,成为教师的负担。
3. 培训内容上的问题。培训内容以往主要是通过培训主讲人自上而下确定,教师们只是简单的接收,在后续的培训中虽然加入了调研问卷和信箱反馈等形式,但从结果看还是过于倾向于理论,在实践经验和具体方法的应用上还是略显单薄。
4. 培训有效性的问题。最后是对培训的有效性没有切实的考核机制,往往培训的效果只是通过回访或问卷的方式,简单了解,难以有效量化和客观评价。在培训之后,没有有效的继续跟进的措施,使培训课程结束变成了整个培训过程结束。教师有没有将培训内容消化吸收,有没有有效地指导授课实践,这个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问题,遇到问题如何进一步沟通解决。以上的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加以落实,以便逐步完善培训的有效性,把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四)未来培训的规划
1. 希望建立起一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使老师们变被培训到爱培训,调动起教师本身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使老师们感觉到培训的内容真正对平时的教学工作有促进作用,培训的过程能够得到帮助、鼓舞和实惠。
2. 教师对培训的内容有很强的期待。这里尤其是对那些有很强针对性、可操作性又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联系的内容。能够把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到课堂细节,有意识的锻炼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使我们的培训切实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又帮助教师提高专业能力,使他们的认识和能力与国内的名家名师接轨,甚至能够主动汲取和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教学的优点,不断地完善自身,教学相长。
3. 希望使培训更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允许教师们自选培训方式,为教师们多提供到名校观摩进修的机会,拉近教师与名师的距离,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和渠道进行沟通。
4. 希望针对不同的受众,结合地域特点和他们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
5. 希望加强培训者的队伍建设。主要是将名师资源编目汇总,不断优化填充,建立动态的名师培训资格名录和相应的激励措施,使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同时加大对学校层面校本培训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他们有机会多参与高水平的培训和授课工作,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迅速带回本校开花结果。
6. 希望加强县村级的远程培训服务平台。主要是充分运用高科技多带来的优势,让优势的资源和信息通过网络快速地进入广大的相对偏远落后地区,给教师们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使培训工作有效的开展。
(五)深入基地校听课
我们选择了两所基地校:长春市二道区53中学和长春市二道区108中学进行深入听课。按照学段紧跟授课教师每堂都去听,从中得取培训资料。教师希望能到各校区观摩,专业技能也希望有所提高,为自己的课堂增加色彩。
(六)音乐骨干教师技能大赛
通过开展长春地区骨干教师技能大赛,以赛促培,让更多的老师相互沟通了解,取长补短使我们能够掌握第一手培训材料,目的是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质量,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于教学。
三、对培训过程的几点建议
经过这次深入的调研,我们总结了以往在教师培训课程中的经验和问题,进一步细致梳理了教师对未来培训课程的想法和愿望,并且仔细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教师们的实际困难,研究了未来培训课程中最急迫的需求和急需改善的重点问题。
1. 教师培训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在制度层面保证教师培训工作的方向和力度。既要保证培训工作对学校和教师的约束力,又要建立好相应的激励办法,使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变被动为主动,逐步引导和加强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要将教师培训工作的评估考核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的内容之一,以便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
2.设身处地从教师的实践出发,大力改革培训内容。在课程培训的过程中,教师们最经常向培训者提的问题是“请告诉我应该如何做?”但我们的培训者在培训时更多地讲诉了“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最后到了讲“怎么办”的时侯,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教师们当然不满意。当前,课堂教学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
3. 丰富培训模式和方法。从教师的期望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来看,远程培训、校本研修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是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途径。集中主要解决培训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和问题指导等,远程主要解决专业引领、问题指导、交流展示等,校本研修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同时,要丰富培训的方式,如访谈课、名师讲堂、送教上门等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使我们的培训模式更加多样化。
4. 以专兼结合的方式大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首先,从经验丰富的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部分骨干充实培训者队伍,建立动态的名师培训资格名录和相应的激励措施,并严格培训者的考核评价,可通过外出学习、岗位研修、下校实践等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者每年50学时的培训研修,提高培训者的培训能力。
最后,在未来的教师课程培训工作中要注重实际效果,即培训内容上要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改进有实际作用,具有可操作性,易于推广和普及,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2,(5):18-22.
[4]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8).
[5]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6]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小学音乐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篇四
自从七月十日学校传达了教委的通知参加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晚上我就进行了注册,粗略地浏览了一遍必修课程,又看了选修课程,越看越觉得有必要认真研读。通过十天的认真有效研读、看视频、写研修日志、写学习心得、与本班级学员及其它班级相互交流、互评、跟帖、提问等的研修,学习收获很大,现将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一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
1、“备课”不等于“背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备课观,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双边的活动构成的,因此,上课的过程绝不可能僵化死板地背着教案走,要树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预设要适度,要留有空间。过度的设计必然导致对教学的控制,导致对学生活动和发展的包办、强制干预。在教学过程中,则应关注学情,准确把握“生成”,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3、重视教师的第二次备课“课后备课”。必须尽可能地征求学生的意见,细心记录学生的反映,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4、教学目标要具体,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与手段,都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注意学科之间的综合,以学生为本,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5、关注学生主体,合理使用媒体课件,有效辅助教学。
二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1、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2、教师专业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3、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
4、素质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师德境界、拥有更加优化的知识结构、具有更加全面的专业能力,不断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通过继续教育教师远程培训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最重要的就是要学有所长、爱岗敬业,具有奉献精神。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要勇于承认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加强交流和沟通,充分利用音乐在音乐审美的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德育教化功能,因此,我在平时工作中注意加强自身专业以外的文化知识以及音乐艺术素养的学习,了解并有所掌握国内、国外的音乐作品,加强自身文化艺术修养,学做心胸宽广,品德高尚的人,不断开拓综合与专业学科相关联的边缘学科知识。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对人诚恳,思想端正,以大局为重。在教学上有自己的教学个性风格,为自己树立长远计划,通过实践、反思、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加强自己专业化的提升,多实践,勤反思,多记读书笔记,让反思贯穿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学习中,不断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二)
7月至10月,带着几分激动,带着几丝憧憬,我有幸参加了由师范学院承担的省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这次培训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集中学习阶段;二是在职研修阶段。集中学习在井冈山八角楼师训中心进行,为期八天。在井冈山的学习收益很大,老师们讲课精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在职研修阶段,我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公开课,做讲座,设计研究课题等等,很好地将学校的教研活动带动了起来,受到了师生的好评。
现总结如下:
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如赣南师院文学院的孔刃非教授的《以良好的素养,高度思维责任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专题报告。首先分析了当前教育的各种缺失,指出当前的教育还是“精英教育”“应试教育”,忽视了人的素养的培养。怎样改变这种现状?他提出从中国古代优良传统找良方,将“孝”“信”“义”“耻”“礼”“忠”“枨”等纳入语文课堂,将人的精神基础打牢,提高人的素质。
赣南师院副院长陈勃教授和李东斌的报告,都关注了教师的身心健康。社会压力、职业压力让我们的教师生存不易,需要学会自我调节,需要乐观的工作生活。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越来越朝着急功就利与速成的方向发展,教师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挑战。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纠正与更新,使我们的教育不离其本质。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语文老师,他应始终站在时代文化前沿的号手,把住时代文化发展的脉博;他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为语文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而且在教学艺术方面得一次新的补充。
杭州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讲的《写什么与怎么写》的报告,睿智的指出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五种缺失,强调:1、要创造先有模仿;2、老师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指导如何写,而不是只会提要求。倪教授是全国作文教学方面的知名专家,他的方法科学而切实可行。对当下普遍迷茫的作文教学是一股清新之风。
赣南师院副院长陈勃教授的《教育心理与教师发展》的报告。陈院长强调,21世纪是“压力时代”,需要学习教育心理学,尤其是人民教师。同时,现在的教师需要有反思精神,需要掌握教育学知识,才能成长为学生喜欢的教师。
又如,李东斌教授的《课堂观察与压力管理》的专题报告。对课堂观察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提出这是聚焦课堂的教学研究的最直接的方式方法。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不断的自己更新,才能更上一层楼。
三、观摩了专家名师风采。
此次培训活动的一大特色就是理念联系实际。不仅聆听了专家的解读,而且近距离地学习了名师的教育教学艺术和班级管理艺术。
南昌教研员胡小望老师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践与反思》,强调新课程中,青年教师应有所作为。校本教研不能丢,专业成长方才有动力。如若深入多思考,目标达成就不成问题,都很有指导性。
而南昌三种的聂水兰老师的《一名普通教师的成长》和《班级管理》的报告,完全是自己的实践的梳理和总结。胡老师提出,教育是一项爱的工作,只有全身心地热爱,才能有所成绩。教学工作如此,班级管理亦如此。在报告中,胡老师用自身的实例很好的诠释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真正内涵。
四、教师自身的成长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的成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的软实力来自己于拥有
一只业务能力强,团结敬业的教师队伍。对于个人而言,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适当现代教育的需要。此次培训,很多专家与同仁重点谈了教师如何规划自己的成长之路,成为名师,成为教育家。
如赣南师院教育学院院长焦中明教授的《学点教育研究方法——做研究型教师》的报告。从全球科技发展的高度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出发,指出教师不应是“蜡烛”,要有可持续的文化知识储备,那就要学会做研究,成为专业化的教师。而研究应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又要回归课堂,服务课堂。
又如,南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胡小望的《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讲座,提出教师对课例进行研究,加强对文本的解读和探究,提倡及时反思。课例研究的价值在于:拓展教学视野、发展反思能力、唤醒主体意识和培养问题意识。最终的目的是簇进专业成长。
又如,师大欧阳芬教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的专题报告。对中西教育进行比较,得出各有利弊,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结论。今天的教师角色应该转变,由教学主体向学习伙伴转变;由知识传授向导学转变。
五、结识了全省教学名师。
此次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参加培训的都是全省教学一线的精英、名师,对教育教学都是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此次培训又是一个非常好的相互学习的机会。7月15日上午的沙龙开得很成功,大家将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互相交流。下午的说课比赛又展示了各自的风采。同时,还是建立友谊的纽带,平时只能在报刊杂志见到名师的老师,通过此次机会,终于可一睹尊容,亦为乐事。创办的QQ群,成为了大家各在一方时交流的平台。
六、在职研修硕果累累
本学期开学至今,我担任了八年级语文教学,在完成教学常规工作的同时,积极实践完成培训基地布置的作业。主要有以下方面:
1、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集中培训回来,我写博客的劲头更足了,思路也更宽了。7月25日至今,我在中华语文的博客了更新了30多篇博文,有不少质量上乘的佳作。其中《怎一个“闲”字了得》《孩子,你应该快乐》等博文被版主评为精华。
2、努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为全校教师上了公开教学观摩课《记承天寺夜游》,并录下视频;做了《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知识》的讲座,在传达集中培训的新精神的同时,将自己多年来论文撰写的体会和收获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得到教师的好评;设计了教育教学研究方案《新农村“学习型”家庭试验研究》,这个研究方案着眼于目前各地的新农村建设,目前的新农村建设只注重建屋修路,而忽视家庭内部学习氛围的营造,很有研究的针对性。准备于2011年上半年申报省级课题。
3、积极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出谋献策。作为学校的老教师,我主动将这次培训的成果带回单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积极示范,大胆引领,带领全校的语文教师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在集体备课里,在教研组活动中,我积极解答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引导互动和交流,使学校语文组成为了全校活动最丰富,效果最显著的组别,促进了大家的专业素质的成长。目前,学校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开通了自己的博客,并准备在中华语文网上开通“棠阁学校语文工作室”,成为学校语文教师交流的固定平台!
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是自己成长路上的一次重要经历,我格外珍惜。记得在井冈山八角楼师训中心集中培训时,我总是坐在前排,笔记也格外认真,生怕有所遗漏,而造成遗憾,辜负上级的期望。回到学校,我对自己严格要求,事事仔细,目的就是要将学校的年轻教师都培养出来。
回首所做的这一切,我觉得自己配得上省级骨干教师的称号。我相信,通过这次培训,我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大路上一定会走得更稳更远!
(三)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我国为提升农村现代教育水平,奠定未来教育基石而构建的系列工程之一。它对于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都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意义为此,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安装了“三种模式”的远程硬件设备;同时,中央电教馆将其丰富的馆藏资源以及与教材同步的优秀教学案例,通过卫星向全国免费播放。其目的就是让我们农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同等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这为有效解决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水平较低等问题,开辟了一条跨越时空的崭新途径。师生们足不出校,便可领略到全国各类名师的风采,迅即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实际距离。但通过走访、调研和试点校反馈的信息表明,绝大多数学校在远程教育工程实际应用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真正能用或用好这些资源的学校并不是很多,我们学校也不例外。
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是一种融自学、函授、电视广播、网络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形式。我校的远程教育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工作开展顺利,效果明显。工作中,我们按照有关要求,不断完善教学设施,积极充实管理队伍,注重教学过程的严格管理,促进教学活动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了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校的远教设备转人转管,使用的方法和成效具体可以总结以下。
一、完善设施,整合资源,创建优良的教学环境。
自从我校开展农村远程教育工作以来,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物力,进行环境和资源建设。安置了灭火器,在教室安装了规章制度的揭示板等,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协作宣传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规范行动。
二、形式灵活,方法多样,认真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为了有效地把工作组织好各项目校相互学习,我们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取长补短,为教师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平台。
在网络技术普及迅速、日益发达的今天,鼓励具备计算机和网络条件的老师直接上网学习。我配合老师下载的详细目录,便于教师查找和借用。
三、抓好培训工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要求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各学科的教学,以信息技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观念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关键。
(1)抓好教师的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对农村远程接收及应用的学习,教师都做了详细的记录。2010年暑期,我们利用现有资源,对全体老师进行了铜陵县(市)老洲中心学校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培训,使我们学校教师更加熟悉了业务。
(2)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积极应用课件,此举,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使示范课真正起到示范作用,仅年—2010学年度,就有二十多位教师上了示范课。
(三)抓好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和整理工作
为保证我校的卫星接收、电脑等远程教育设备正常运行,并要求教师对设备定期进行经常维护,有问题及时上报,排除一切困难使远程教育设备时常运行在最佳状态。县里定期检查资源接收情况,及时和教师沟通,以便能使远程资源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此项工作有两大收获。
一、教师情况。年8月对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了电脑的基本使用培训,使本校老师掌握了电脑的基本使用技巧。老师们平时编写教案、制作表格、打印论文、收集资料等,都可以到电教室来,不像以前,唯一获取知识的办法是订报刊,这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从而适当减轻了老师们的负担,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二、学生情况。学校专门排了电教的课程表,每个班级每星期至少有三个课时,而且每次使用都有记录。电教课改变了以前枯燥乏味的上课模式,让课堂教学变得富有活力,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让学生能更轻松地获取知识。从学生积极主动的发言和脸上洋溢的笑容中就可以想象出他们对电教课的喜爱,让学生对学习更加有了兴趣和信心。由于电教课活动安排到位,电教课准备工作到位,学校领导重视,班主任关心,因而,有力推动了素质教育工作的实施与开展。
小学音乐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篇五
一、切实加大经费投入,全面加强硬件建设
一个学校的发展,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为确保我校今年顺利通过省评估验收,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建筑面积不足、教学设施落后等问题,学校领导积极奔波,千方百计争取上级领导支持。2012年5月3日县规委会研究确定,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在学校院内西部建设一座教师培训楼。该项目已于2012年9月3日开工建设,预计近日将投入使用。该楼县财政投资176.3万元,设计为3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523.58平方米,一楼为学员餐厅,二楼为专用教室,三楼为学员宿舍,共48间。另外,为美化校园环境,去年7月以来,投资10多万元,对学校南楼进行了重新粉刷和包装,南楼北阳台进行安装封闭,对微机室和大门进行设计改造,微机室铺上了木地板,大门安装了玻璃幕墙、电子屏和不锈钢校牌,学校硬件明显改善,学校形象得到提升。
二、紧密围绕创新目标,不断强化学校管理
立足学校实际,认真实施教师素质提升“12311”工程。“1”,一训,即远程培训。除负责辅导全县2300多名教师参加远程培训外,领导干部带头,全体教师统一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远程培训,聆听专家讲座,参与视频答疑和交流,提高业务素质;“2”,二练。即每年度4月和10月开展两次集中岗位练兵活动。每次练兵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多媒体,统一普通话,统一当场打分。通过精心准备,人人登台,大家互评,提高了教师的授课及听评课技能,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3”,三入。即深入基层学校、深入课堂、深入教师中了解一线教学实际和基层教师需求,为有效教师培训提供依据;“1”,一活动,即持续开展“讲学习、守纪律、比贡献”活动。要求教师每周读一本和教育相关的书,每学期至少写一篇反思体会文章,引导教师把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1”,一制度,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制度。如考核制度,考虑到进修学校的特点,坚持宽严适度、有所为有所不为、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既重工作态度,更重现实表现,体现了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积极性。通过开展学习、练兵、调研等一系列活动,使教师既了解基层学校实际,又发现了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责任心进一步增强,工作能力明显提升,全校形成了干事创业促发展的良好风气。
三、积极推进培训改革,努力提高师训水平
牢固树立“服务发展、创先争优、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优质的教育资源+科学的组织形式”培训模式,着力在提升理念、提高技能上下功夫,逐步建立了一支内选和外聘结合,专职和兼职结合,理论专家和一线教师结合的优秀培训者队伍,形成了上挂高校专家,下连基层学校教师的培训链条。四年来,积极配合县教体局大力改革培训模式,共开展了小学薄弱学科培训、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中小学校长素质提升培训等一系列培训,培训教师8000余人次。实现了“四个转变”,即单一培训向综合培训、被动培训向主动培训、低效培训向高效培训、报告式培训向同课异构等互动式培训转变,达到了校长和教师双满意。
1、小学薄弱学科培训。四年来,对全县小学音乐、体育、美术、英语教师进行“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业务知识培训5次,培训教师800余人次。英语课聘请师大附中高拉明、魏翠珠,音乐课聘请作曲家县实验小学副校长胡玉河,体育课聘请太极拳名师、二中副校长张瑞民等来校授课。
2、中小学班主任培训。2011年,首次举办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参加人员150余人。在培训内容上突出班主任工作的实用性、趣味性,注重知识和技巧讲解,提高了班主任工作技能。邀请学院教授葛宏冰、市三中教师靳力和本县特级教师宋凤云等为学员授课。
3、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素质提升培训。为进一步提升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业务素质,四年以来,我校每年举办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素质提升培训班。培训以学习新知识、传播新理念,交流新经验,研究新问题为主,涵盖校长能力建设、素质提升、中小学管理与创新、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常规管理、特色学校建设等课题。分别于2010年5月7日--9日、2011年5月14日--15日、2012年4月13日--15日和2013年5月12日—15日举办4期高规格校长培训班,全县各级各类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县教体局机关领导干部80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怎样做一名合格领导者》、《有效教学与学校管理》、《特色文化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衡水中学特色文化建设》等。先后邀请了学院党委书记王韩锁、院长杨金廷,市教育局副局长曹建召,市实验小学校长陈连才,衡水中学主管教学副校长康新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田保军等省、市知名教育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管理经验作专题讲座。每次重要培训,县教体局局长都亲自听课,主管局长和师训科同志亲自组织,体现了对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认可。目前,每年的校长及幼儿园园长培训已成为领导关注的重要教育活动。
4、县级骨干教师培训班。为不断提高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学校十分注重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改革等。2010年以来,分别于2010年7月11日—18日、2011年4月16日—17日、2012年8月9日—12日和2013年8月13—15日连续举办四年4期,共有1000余人次参加培训。特邀市教育局副局长曹建召、保定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冯洪、任丘市教研室主任王玉华等省、市知名专家学者授课。特别是2013年8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继续学院院长鲍传友和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总监周卫应邀到学校上课,取得良好效果。
5、小学语文教师新课堂培训班。2010年和2011年举办了2次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培训了300余人。邀请了石家庄市教科所王运、省级骨干教师赵鹏、李长浩及我县一线优秀教师刘艳等到校授课。
6、小学数学教师新课程培训班。2010年和2011年举办了2次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培训200余人。此次培训邀请了石家庄市教科所杨亚伶、省级骨干教师杨荣和我县优秀教师朱利敏等为培训班授课。
7、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我校成立了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管理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定期召开全县校级管理员、班级辅导员和学校技术保障员会议。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监督学员注册、学习、考核情况,采取网络公告方式,2011年和2012年分别组织全县2290余中小学教师参加了远程培训。2013年远程培训进展顺利。
8、冲关作文培训。2011年7月12日—15日和2012年3月11日举办了教师冲关作文培训班,全县500余名中小学语文教师参加了培训。省教育厅客座教授、任丘市教研室主任王玉华教授亲临授课,并确定县第二中学和县实验小学为冲关作文定点培训基地。省教育厅师教处副处长张入波、市局主管副局长郭矿生及县政府分管领导出席了授牌仪式。
9、家校共育工程培训。为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2011年11月10日成功举办县县首届家教培训,顺利启动家校共育工程,200余名学生家长参加培训。省教育厅客座教师、省著名家教专家王玉华教授讲解精彩,效果很好。
10、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项目学科教师培训。2011年11月12日—20日组织实施了县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项目学科教师培训,第三中学、实验小学等学校的70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市邯山区教研室丁玉海老师为培训班授课。
11、魏书生教育思想报告会暨素质教育能力提升培训。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县教体局的安排,我校于2012年9月15日在县供电公司会议室举办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教育思想报告会暨素质教育能力提升培训班。特聘请了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魏书生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一仁讲课。全县各乡镇中心校校长、县直学校的校长、业务副校长、各中小学教师代表、教体局机关干部及教研室教研员等400余人参加培训。7个小时的培训,会场座无虚席,秩序井然,深受与会人员欢迎,有力促进了全县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新课堂改革。
教师培训工作呈现的四个显著特点:一是领导重视。在每次培训之前,进修学校都配合教体局,精心制定方案、专门印发文件,召开专项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县教体局主要领导、局中层以上干部和各乡镇中心校、县直学校主要领导都要参加开班典礼并在教室听课。特别是前年5月份全县中小学校长培训时,原县委副书记梁趁军亲自主持开班仪式,县委主要领导对重点培训亲自过问,县主管领导经常到校指导工作,更增加了干好培训工作的动力。二是组织严密。除局主管领导和师训科同志现场指导外,每次培训学校都安排专人担任班主任工作,并制定班主任工作职责和学员守则,要求班主任履职尽责,出色完成各项培训任务。三是注重创新。培训内容上,除了传统的骨干教师培训等外,新增加了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分学科培训、冲关作文培训和家校共育工程培训等。在培训形式上,大胆引进同课异构培训模式,本地教师和外地知名专家同上一堂课,通过实际教学对比,参训教师扩大了视野,看到了差距,提高了本领。四是实用性强。坚持按需施训、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教师感到培训贴近实际,更加实用有效。如师大魏翠珠老师,针对我县英语教师发音不准、基础差、缺乏自信的实际,采用独创的5R教学法,手把手地教,耐心细致地讲解示范;石家庄教科所赵鹏老师小学语文朗诵培训,发音标准,讲究技巧,感情真挚,讲解生动,参训教师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北高中学赵素芬,让丈夫带着不满3个月的孩子陪同听课,屯庄营小学59岁副校长申来的,克服困难坚持参加培训,表明培训深受教师欢迎。
同时,努力创造学校优美环境。大力开展“绿化+文化”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绿化建设,不断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制作宣传橱窗和展板,建设文化墙,打造学校新亮点,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
小学音乐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篇六
中小学教师培训对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素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引导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这些单一地通过外在压力驱使教师参与的培训,其内容是否符合教师实际工作的需要?其方式是否遵循教师学习的心理规律?其要义是否真正有助于广大教师科学、深入地理解新课程理念,及时掌握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有效实施新课程标准?基于此,笔者结合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教师培训工作实际和个人工作岗位情况谈五方面思考。
一、甘州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现状
甘州区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利用全国、省、市各级培训机构及省内外高校资源,严格按照省、市教师培训的相关制度和安排,通过全员培训、集中培训、网络研修和个人反思等多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分类、分层和分岗培训,旨在提升培训质量,提高教师素质。实践证明,这些不同类型的教师培训有力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涌现出许多富于创新的教坛新秀,成为甘州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1.多渠道、分层次开展全员校本培训
首先,切实开展教师师德培训。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创新师德培训的方式方法,主要以校本培训为主,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先进报告会、演讲大赛和征文比赛等形式,扎实开展了师德全员培训,使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师德水平进一步提高。
其次,深入开展教师岗位培训。落实全员培训工作计划,主要以校本培训为重点,注重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注重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分层次、分学科开展教师(全员、全面和全程)培训工作。
最后,不断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甘州区组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2010至2012年,甘州区完成了对4 000多位在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培训任务,耗时之长,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2.多形式、分对象开展教师专项培训
(1)中小学(幼儿园)管理者队伍培训
甘州区遵循和把握教育管理队伍的成长规律与培训需求,持续开展以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现代教育理论及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重点的中小学校长轮训和校长办学治校能力研修学习。2008年—2011年,甘州区采取分片对口培训的形式,由城区学校校长每人结对一名农村学校校长,负责承担培训任务,以进一步加强校长之间的交流学习,最终促进农村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发展。2009年暑期,甘州区组织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校长(园长)60名,赴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高级学校管理干部研修。2011年3月,甘州区组织全区教育局机关干部及各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及中层管理者258人开展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纲要》远程专题培训工作。2011年7月,甘州区组织全区中学校长、副校长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中学校长岗位培训。参加培训的有33人,培训时间共计60学时。中小学(幼儿园)管理者的培训使校长(园长)等管理者不断转变教育理念,自觉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
(2)新聘任教师岗前培训
甘州区进一步完善新聘任教师的培训培养机制,坚持组织新聘任教师开展岗前培训。2007—2010年,403名教师接受了为期15天的岗前集中培训。2011年。甘州区制定了《新聘任教师岗前培训方案》,对新聘任的87名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岗前集中培训。之后,又组织新聘任的87名教师在城区学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岗位实践学习。新聘任教师的岗前培训严谨、有序地展开,使新聘任教师一进入工作岗位就表现出应有的基本素质,使教育教学工作较快进入正轨。
(3)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培训
2008年,甘州区制定了《甘州区农村小学教师新课程教材培训实施方案》,大力实施“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城区学校优质资源,开展了基础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轮训工作。截至2011年年底,农村小学教师新课程教材培训累计达50 000多人次。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了甘州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水平,并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教育不均衡的突出矛盾。
(4)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甘州区着力加强对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积极构建优秀骨干选拔和培养制度体系,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区域特色的学科带头人和教书育人本土专家,使其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中充分发挥优秀表率和示范引领作用。2010年10月,甘州区组织了农村小学英语学科教师置换培训。40名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在河西学院进行为期100天的脱产研修。2011年,甘州区启动实施“国培计划”项目——中小学学科教师培训,42名中小学学科教师分赴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进行集中研修学习。761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涉及24个学科的远程培训项目学习。本土教育教学专家贴近甘州区教育实际,学以致用,带动其他教师自觉提高专业水平,强化了教师队伍建设,并树立勇当课改先锋的意识。
(5)“名师”队伍培养建设
近年来,甘州区以实施“名师工程”为抓手,着力于培养、建设一支集培训、教学和教研于一体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队伍,进一步发挥名校长、名教师在学校管理、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中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以带动全区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2013年,甘州区制定出台了《甘州区中小学“名师工程”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的名师进行了集中表彰,并授予名师称号。
(6)班主任教师岗位培训
甘州区深入实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计划,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训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针对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班主任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以不断增强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2007年至今,甘州区已有268名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参加了《班主任》杂志社在兰州举办的班主任高级研修班。2010年,甘州区组织实施了“国培计划”——“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项目,全区有404名小学教师参加培训。2011年8月,甘州区安排组织了中小学班主任教师研修培训,并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丁榕、迟希新亲临指导,全区950多名班主任教师参加了研修学习。
(7)紧缺(或薄弱)学科教师培训
几年来,依托“国培计划”及省、市各级培训机构以及省内外高校资源,甘州区对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和科学等学科教师进行培训,大规模提升教师特别是农村紧缺学科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同时,重视中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和历史等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培养,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弥补薄弱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作用,促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使教育均衡发展。
3.分阶段加强教师学历提升
甘州区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坚持“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原则,多途径开展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和学历提升的培训工作,加大学历提升与非学历培训相协调的工作力度,使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自2007年以来,全区教师培训工作明显加强,教师培训层次逐渐提升,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人次逐年增多,在完成国家、省、市有关教师继续教育学时任务的基础上,省级以上培训、学前教师培训呈逐步上升趋势。
二、甘州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成效
甘州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在不断向密集型、高水平迈进的过程中,取得喜人成绩。具体包括五点:一是教师对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努力方向更加明确,师德修养普遍提高;二是教育观念普遍更新,素质教育观念普遍增强;三是“教科研”意识日益增强,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四是通过支持鼓励学历培训,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高,教师整体水平明显改善;五是学前教师培训工作步入正轨。
三、甘州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经验总结
1.重视组织领导
多年来,甘州区教育主管部门始终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坚持把教师培训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及综合素质提升的有力途径,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管。每年年初,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订培训计划,精心组织安排,认真管理考核,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亲自挂帅,确保各级各类培训工作的顺利组织实施。
2.强调统筹兼顾
在多年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甘州区结合区域特点,克服存在的困难,挖掘区域优势资源,紧抓“校本研修”“网络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校本研修”结合新课程改革,突出在分析课程结构、研究教材教法和提高课堂效果等方面进行培养学习。“网络培训”解决工学矛盾,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和知识领域,使教师丰富教育思想,开阔教育视野,增长教育教学知识,提升教学管理能力。“骨干教师培训”主要以学科骨干、班主任教师为主,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培训。总之,我们坚持向农村中小学教师倾斜,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策略,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的综合素质。
3.严格管理制度
在多年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甘州区汲取兄弟区的经验和做法,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三点。一是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加强对教师培训学习的管理。二是要求各学校建立和完善教师参加培训的激励和制约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对年度内未完成培训任务或培训过程中敷衍应付的教师,在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在本年度不得评先选优、晋级聘职。
4.重视训后跟踪管理
对于教师培训的训后管理,甘州区也特别重视。具体包括两点。一是要求教师进行学习反思,并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二是引导、鼓励参训教师发挥示范作用,通过成果汇报、知识讲座、经验交流和公开示范等方式,进一步延伸和扩大培训学习成果,将培训学习引向纵深。
四、甘州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缺少专门的培训机构和专职的培训者队伍
甘州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既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培训队伍,也没有专职的培训和管理人员,因而制约了全区教师培训工作大规模、高质量的开展。另外,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和组织,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学习缺乏长远的教育需求规划,导致教师的培养、培训很难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2.缺乏充足的经费支持
甘州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缺乏充足的经费支持。具体包括三点。一是各级政府落实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不到位,极大地制约了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和实施。二是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机制不够健全,教师赴省外学习培训的安排和机会较少。三是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一线教师的学习培训费用明显不足。
3.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意识不强
甘州区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意识不强。具体包括四点。一是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重视职前教育(学历教育)、忽视职后培训的思想,认为自己的学历已经达标,能够胜任当下的教学。二是由于中小学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繁重,所以他们普遍感到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如果参加长期培训,那么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如果参加短期培训,那么就会感到没有实质性提高。三是不少教师已处在职业生涯的“高原期”,普遍出现“职业懈怠”,失去追求更高层次教学水平的动力,对参加培训缺乏兴趣。四是在教师培训过程中,过多重视对知识能力的培养,忽视教师自身发展的情感需求,最终造成教师被动参加培训。
五、甘州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策略
为了解决甘州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特提出四个策略,仅供参考。
1.构建教育培训机制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甘州区应大力构建教育培训机制。具体包括三点。一是政府统筹建立“师资培训中心”,实施教师培训工作的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和统一管理,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整合和有效利用。二是逐步培养、建设一支集培训、教学和教研于一体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新型培训者团体,提高培训者的综合素质,加强培训跟进指导。三是加强计算机网络等远程教育所必备的基本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师资培训中心的综合实力。
2.加大培训经费投入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甘州区应加大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具体包括三点。一是认真落实《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的规定,确保教师培训计划的实施。特别是要有足额专款用于农村学校的教师培训。二是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个人出资相结合的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机制。三是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逐步提高教师培训的食宿费用标准,切实提高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益,使一线教师的学习培训费用充足,确保教师培训工作有序进行。
3.完善教师培训管理体系
为了完善教师培训管理体系,甘州区至少要落实三项具体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相关保障体系。二是建立与聘任、提薪、晋级、定岗、推优相关的教师培训激励、管理和考核机制,把教师的在职培训纳入规范化轨道。三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尽量在年初制订培训计划,以便学校制订教师培养计划,进而较好地安排培训工作。
4.考虑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
小学音乐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篇七
关键词:国培计划;管理干部;双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255-02
近年来,我校在推进学校转制、办学转型的新形势下,积极适应新疆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培训工作思路,集中精力重点办好“国培计划”、“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中小学校长十百千工程”等三大培训项目,不仅形成了我校在自治区基础教育领域的培训品牌效应,而且进一步带动和发挥了新疆教育学院作为自治区“三中心,一基地”(新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新疆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新疆中小学德育研究中心和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基地)的影响和辐射示范作用,既使培训工作达到了“出精品,创品牌,上层次”的目的,又做到了“全面开花”。仅去年一年,我们就完成各类集中脱产培训11000余人、远程培训2万人次,完成各类中小学教师考核和测评17.3万人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新疆的基础教育事业特别是新疆的农村教育、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一、以“国培计划”为引领,着力为新疆农村中小学培养“种子”教师
自2010年开始,我校就与疆内外优质高校同台竞争,积极参与了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至今已累计承担了3个一级大项目(新疆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新疆幼儿园教师部级培训计划、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材培训项目)、5个二级子项目、15个学科41个三级子项目、共计2726人的“国培计划”任务,为新疆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培训了一批“种子”教师。为了监测培训效果,我们先后在培训学员中发放各类问卷近2万份,形成了8篇分析报告,2篇督查报告。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参训学员对项目管理、培训师资、课程设置、培训主题、培训方式等10个方面的满意度均达到了90%以上。对研修期间生成的课程资源,我们专门制作了内地专家《通识课程汇编》视频资料,容量平均每年达到100GB以上,各学科也制作了包括专业讲座、名师示范课、研修实践课等课程资源。学校将这些资料全部赠送给参训学员,并委托学员分别赠送给他们所在的中小学,成为农村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珍贵的课程资源。同时,学校积极通过“送课下乡”、“网络共享”、“远程培训”等形式,将“国培计划”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教学理念、运作规范、质量标准等成功辐射到新疆各类区级教师培训项目,对支持和引领新疆幼儿园、农村中小学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出了贡献。
近几年,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项目中,我们坚持了以下做法:一是开展“主题”培训。培训主题是培训活动的“纲”。我们将“教师领导力”和“教师执行力”确定为置换脱产研修和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主题,并分解出教师角色认同与师德践行能力、教材解读与驾驭能力、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等具体的教师专业能力,保证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实施“嵌入式”培训模式。我们与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研发部合作,专门为学员量身定制了“教师校本研修专题培训”课程。同时,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移植“国培计划”研修项目中,达到了“一训多能,一训多得”的效果。三是按教学规律办培训。为了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以及不同学员的个性需求,在培训中,我们注重体现教学规律,把按教学规律办培训的理念集中体现在方案设计、培训主题和目标的确定、课程与内容设置、培训路径、资源生成、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严格按教学规律及规范去操作和管理,将培训效益覆盖到每一名参训学员。四是办专业化的教师培训。我们按照培训特有的规律和特点,从针对性和实效性出发,在资源配置、培训流程、师资构建、质量评价、成果延伸、项目管理等各方面,建立规范,优化体系,凝练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专业化教师培训。五是通过“影子”培训课程、中小学课堂观摩课、同课异构实践课等,实施教师培训与中小学课堂一体化的联运模式。
二、以“校长培训”为主体,分类、分层提升新疆教育管理干部的素质
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区”战略,适应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作为自治区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在新疆的依托院校,自2010年以来,我校坚持面向基础教育,以“校长培训”为主体,以自治区中小学校十百千名优骨干校长队伍建设工程为平台,认真组织开展了部级、自治区级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新疆中小学校长影子培训、疆外中小学校长挂职培训、自治区寄宿制学校校长远程培训、自治区中学教务主任培训、自治区中小学健康教育管理人员培训、自治区幼儿园科研骨干培训以及自治区地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培训、自治区地县党委、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干部培训等各级各类教育管理干部培训5000余人次,为深化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小学音乐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篇八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权威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种学习模式的出现,教师的角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的学习者,教育工作的研究者和自身工作的反思者。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教师自身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对教育实践不断反思和建构的过程。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在学习时也只是被动机械接受,不能和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学习,学习效果不明显。采用大规模的集中培训的方式,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势必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工学矛盾突出。 要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想到了利用网络,突出校本。
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优势日趋凸现。利用网络开展教师培训,至少具有以下三大优势:(1)网络的开放性有助于教师自主学习,减少工学矛盾。(2)网络的快捷性有助于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3)网络的互动性有助于丰富教师教育的方式。因此,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校为本是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的一个教育理念,走向以校为本正是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校本发展的内涵可以归纳为三句话:“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学校中进行”。校本培训正是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学习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达到共同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目的。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进行了《开展基于网络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课题研究,以求克服诸多矛盾,更大程度地发挥网络优势,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彰显“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的功能和效果。通过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三种培训模式。
模式一:集中培训模式
一、开展信息技术培训
我们根据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学习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把教师分为中年组和青年组,实施分层、分阶段培训,提高教师应用能力。对于中年教师,我们从基础知识开始教起,如电脑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powerpoint、Excel等软件的使用,网上资料的搜索、下载等,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必要的多媒体教学。对有―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青年教师,我们提高培训内容的难度,以制作课件的软件应用和上网浏览、收集、处理信息为主。如运用powerpoint、Authorware、Frontpage、flash等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建立博客和发表BBS,电子邮件的收发、网络操作等。此外,我们还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求教师们尽快掌握信息技术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提升自身的素质。
二、专家引领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学校经常邀请一些专家名师到校做报告。河师大吴忠良教授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业培训,市教育局局长谷朝众同志为教师做《做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打造特色学校而努力》的报告。我们还邀请了市职业技术学院马春元教授、市教研室数学教研员季华老师、鹤翔小学白志江副校长等到校做报告。我们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定期组织教师通过网络观看教育名家的教育报告和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
三、培训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我们主要采用了教研和培训相结合的“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的方法,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活动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具体采用了以下方法:
(1)学科培训学习。每两周学习一次,分语文、数学、技能等几个小组。每次学习之前确定一个主题,教师围绕主题上网查找资料。等到教研活动时,大家共同分享收集的资料,畅谈学习的体会。每个小组在学习活动中都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每次集中学习后,要求教师撰写“心得体会”、“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
(2)研究课堂教学。以说课、讲课、评课的方式进行。学校规定每周由一位教师作公开课,轮流进行,每节公开课结束后马上举行评课活动。听课教师要围绕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教学媒体的使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等几个方面进行评课。实践证明,“听评课活动”是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方式。
(3)集体备课,共同提高。由教研组长,根据年级进度和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确立备课内容,安排一位教师重点备课。教研活动时,这位教师要重点发言,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教学过程、运用到的教学理论等。其他教师听后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讨论交流。所指定教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再进行整改,重新设计。
模式二:以网络为依托的自主研修模式
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是教师在拥有计算机、可以上网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持续发展的过程。
教师平时工作紧张、精力有限,很难拿出整块的时间参加正规的面对面学习。网络具有时间、空间上的灵活性,使学习变得随时、随意,更能适应教师的实际情况。此外,网上教学资源丰富。使用百度、Google 等搜索引擎能够很方便地找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素材,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所以我们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进行自主研修,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这样,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时间。例如,有的老师家里有电脑,并且能够上网,他就可以把学习安排在家里进行。
一、建立教育博客,开展网上教育叙事研究
博客为教师的反思性学习提供了更简易的平台。教师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体会、教案、课件等上传发表到博客上,既可以对日常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总结,还可以通过浏览其他教师的博客实现交流学习的目的。
每位教师都在学校的网站上建立了个人博客,教师们利用博客或反思课堂教学,或叙写教学随想,或记录学习心得,或抒发人生感悟。通过在博客上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大大拓宽了教师进行新课改的思路,为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教育技术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通过论坛,与全国各地的老师、教育名家交流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极大地方便教师的交流。网络交流主要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交互自由的环境。参与讨论者可以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有利于促进教学研究的积极开展。二是网络交流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它不受时空限制,教师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参与网络讨论,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可以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可以向他们请教教学中的难题,还可以了解到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教师通过K12教育论坛、小学数学教学网论坛、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小学音乐教学论坛、中国教育教学论坛,与全国各地的老师切磋教法,研讨课例,与名师对话。
模式三:以专题网站为载体的培训模式
一、建设学校专题网站
为了引导教师积极参加网络培训,在网络学习研究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网站为教师开展基于网络的校本培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起到了为教师培训导航、鼓劲、解惑、铺轨的作用。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外出学习后必须将带回的学习资料、学习汇报通过网络与全校教师交流;教师参加各级公开课、优质课后,要将说课材料、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教后反思上传到学校网站上,作为学校的教学资源。网站上自己的教学资源毕竟有限,为了给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使教师充分利用外界的资源进行学习,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我们在主页上建立了与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市基础教育资源网的链接。教师只要轻点鼠标就能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要的课件、教学设计或者案例,极大地方便了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为教师提供了学习的平台。
二、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网上培训学习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发了10个门类800多门网上课程,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们组织教师参加网络继续教育学习,享用这些优质的学习资源。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培训学制为两年,240学时,实行学分制。
教师首先利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进行学习,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完成网上辅导老师安排布置的练习和作业,而后把练习和作业到继续教育网站,辅导老师再对这些练习和作业进行评判,并把每个教师的得分保存在数据库中,教师通过查看系统保存的得分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上学习,教师还要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组织的网上继续教育考试,考试合格颁发继续教育合格证书。我校教师全员参与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网上继续教育学习。学校机房向教师开放,教师可以利用没有课的时候到机房自主选择课程学习,目前学员已全部通过考试,圆满完成网上继续教育学习任务。
三、参加北京大学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课堂教育技术培训
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解决教师工学矛盾,在市教育局师训科精心组织安排下,2009年3月23日,北京大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鹤壁班开班,我市共选拔了50名优秀教师参加学习,其中我校就有10名教师。此次学习采取网上远程培训的方式,学习时间为一个月,培训分为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分析、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下载加工等八个模块的内容。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学习,我校10名教师全部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习任务。8名教师成绩为优秀,2名教师为良好,成绩排在前10名的学员中,我校教师占了6名。
4月27日,北京大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淇滨小学班正式开班。淇滨小学剩余69名教师全部参加了网上教育技术培训。
这次培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许多教师利用没课的时间到计算机网络教室学习,他们认真看学习材料,完成网上测验。根据学习内容与本组同学发贴展开交流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不仅进行理论学习,还理论实际相结合,分析学习者特征,填写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用EXCEI分析统计学生成绩。
这次培训,我校教师取得了更为优异的成绩,最高分到达了98.8分,其中59名教师被评为优秀,10名教师被评为良好,教师不仅掌握了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教育技术的技能技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小学音乐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篇九
自2010年开始,我校就与疆内外优质高校同台竞争,积极参与了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至今已累计承担了3个一级大项目(新疆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新疆幼儿园教师部级培训计划、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材培训项目)、5个二级子项目、15个学科41个三级子项目、共计2726人的“国培计划”任务,为新疆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培训了一批“种子”教师。为了监测培训效果,我们先后在培训学员中发放各类问卷近2万份,形成了8篇分析报告,2篇督查报告。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参训学员对项目管理、培训师资、课程设置、培训主题、培训方式等10个方面的满意度均达到了90%以上。对研修期间生成的课程资源,我们专门制作了内地专家《通识课程汇编》视频资料,容量平均每年达到100GB以上,各学科也制作了包括专业讲座、名师示范课、研修实践课等课程资源。学校将这些资料全部赠送给参训学员,并委托学员分别赠送给他们所在的中小学,成为农村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珍贵的课程资源。同时,学校积极通过“送课下乡”、“网络共享”、“远程培训”等形式,将“国培计划”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教学理念、运作规范、质量标准等成功辐射到新疆各类区级教师培训项目,对支持和引领新疆幼儿园、农村中小学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出了贡献。近几年,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项目中,我们坚持了以下做法:一是开展“主题”培训。培训主题是培训活动的“纲”。我们将“教师领导力”和“教师执行力”确定为置换脱产研修和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主题,并分解出教师角色认同与师德践行能力、教材解读与驾驭能力、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等具体的教师专业能力,保证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实施“嵌入式”培训模式。我们与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研发部合作,专门为学员量身定制了“教师校本研修专题培训”课程。同时,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移植“国培计划”研修项目中,达到了“一训多能,一训多得”的效果。三是按教学规律办培训。为了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以及不同学员的个性需求,在培训中,我们注重体现教学规律,把按教学规律办培训的理念集中体现在方案设计、培训主题和目标的确定、课程与内容设置、培训路径、资源生成、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严格按教学规律及规范去操作和管理,将培训效益覆盖到每一名参训学员。四是办专业化的教师培训。我们按照培训特有的规律和特点,从针对性和实效性出发,在资源配置、培训流程、师资构建、质量评价、成果延伸、项目管理等各方面,建立规范,优化体系,凝练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专业化教师培训。五是通过“影子”培训课程、中小学课堂观摩课、同课异构实践课等,实施教师培训与中小学课堂一体化的联运模式。
二、以“校长培训”为主体,分类、分层提升新疆教育管理干部的素质
三、以“双语基地”为平台,充分发挥在新疆双语教师培训中的示范作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面的9篇小学音乐远程研修观课报告范文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三门峡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