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对称》教案【优秀8篇】

为了让您对于对称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快回答给大家分享了8篇《对称》教案,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对称》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对称》教案 篇二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第一课时公开课

教学设计

时间:20xx.5.5 执教人:方万胜 轴对称图形(第一课)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6~61页的内容,内容分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数学课程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部分特别强调了内容的现实背景,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轴对称图形,这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对称,使学生体验“对称美”。通过学生动手创作轴对称图形,在创作中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中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具体、直观的的内容有较大的'依赖性。所以,本课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观察、操作中探索研究,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学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

步体会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使学生能根据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彩色笔两支、彩色纸。

学生预习:

1.预习书本56-61页,在看书的过程中,把你认为主要的画出来,并反复读一读,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2.在看书的过程中,如有不认识的图形,请上网查一查或向他人询问,知道它的名称,并写在图下

3.生活中哪些物体也具有对称的性质,请你写在横线上。

4.剪下书本第115页的天安门城楼图、飞机图和奖杯图,并对折,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5.搜集一些轴对称的图形,打印出来,并能作简单的说明。

6.搜集一些著名建筑的图片,打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物体,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

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外形都有什么特点? (对折后两边相同、对称、都是轴对称图形)

预设1:左右两边相同。像这样两边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物体,我们可以说是对称的。那怎么来验证呢?(对折)

这些物体都是立体图形,我们不方便直接对折。不过我们可以把它们画下来,得到一些平面图形。现在可以对折了吗?

预设2:轴对称图形(对称)。那你说说你对轴对称图形(对称)的了解?

1.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怎么验证?(对折)这些对称的物体都是立体图形,我们可以把它画下来,得到一些平面图形。看,现在这些图形还对称吗?(对称)板书:图形

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又是怎么对称的?我们又怎么来证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2.你怎么理解轴对称图形?(学生的回答可能很零碎)

好,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

二、教学例题

1.课前让大家剪下了这三个图形并对折了,现在能把你的发现和大

家说一说吗?

生交流。(两边是一样的、左右两边大小一样、对称、有一条线、折横、对称线等)

(1)两边的大小一样、对称、完全重合。

问:你是怎么折的?比如说这个天安门图(左右对折)飞机图?(上下对折)

有没有不同的折法?那我可不可以这么折?为什么?(不能完全重合、两边不一样大小)也就是说,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要——完全重合。

(2)对折后是以前的一半。问:为什么只能看到一半?(两边都重合了)

(3)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那你是怎么判断的?都是这么折的吗?有没有不同的折

法?我这样折可以吗?为什么?

(4)折横、有一条线。若学生说不到,师可这样引导:我们再来看这几个图形,对折后都留下了什么?(一条线——这条线我们叫折痕)那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我们叫——对称轴。对称轴用点划线来表示。画时,先画线,再画点,点和线间隔画。我们可以竖着画,也可以横着画。(黑板上演示)

那你能尝试找出其中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并用彩色水笔画一画吗?开始。

生在对折的纸上找一找并画一画。

反馈。画得正确吗?下面画对的同学请举手!真棒!

下面,老师要看看我们同学有没有掌握了。出示图——汽车图形、钥匙图形、桃子图形、蝴蝶图形、青蛙图形、竖琴图形、香港区徽章图。(想2)

你能判断出下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交流反馈:这个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

这个呢?

重点讲解:香港区徽章图。外面完全重合了,里面的图案没有完全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

2.教学试一试

轴对称图形其实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也有一些。

出示:你能判断哪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交流反馈: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怎么对折的?(上下、左右)有几种折法?(2种)

正方形、长方形:怎么对折的?还有别的折法吗?(还能怎么折?) 师:不管怎么折,只要对折一次后图形能完全重合的,都是轴对称图形。

正五边形是吗?为什么?

着重提出: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是?

生拿出平行四边形折一折,小组讨论后,指名说理由。

问:你的想法是怎样的?谁愿意来折一折?

《对称》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观察物体,找出对称图形,并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重点难点

1、认识对称现象,绘画对称图形。

2、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画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活动准备

有趣的对称图案,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

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

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

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

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教学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 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对称》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例,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一、走进生活,准确建模。

1、重现生活,感知特点。

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上面几种物体,它们是怎么运动的?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缆车滑行和国旗徐徐上升这样的运动,我们叫它“平移”,像直升飞机螺旋桨和风车迎风旋转这样的运动,叫“旋转”。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运动(板书课题)。

这样,我将数学学习回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

2、感受生活,发现特征。

接着,我顺势利导通过多媒体再现一组与生活有关的画面。(演示课件)

师提出问题:“那么同学们,这些物体的运动,是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呢?”

通过勾连学生的生活实际判断数学现象,他们对平移和旋转运动准确建模就相对容易了。

3、体验实践,领悟特征。

课程标准并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只要求学生能紧密联系生活去感知、体验、辨别。因此我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做一做、演一演的环节,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感知和表述这两种运动的特点。(放录象解说)。

师提问:“同学们,大家一起动起来,用你喜欢的动作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运动吧。”

孩子们在做一做、演一演的的实践活动中体会到两种运动的本质特征:平移是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旋转始终绕着一个固定点或一条轴转动。这也正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4、探究生活,拓展延伸。

课程标准倡导数学学习回归儿童的生活,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当孩子们对这两种运动特征有了深刻的体验时,我再次引领学生回到生活中。

找出许多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这正体现了课程标准“在生活中找数学,为生活学数学的基本理念。”

二、创清激趣,自主探究。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正确的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的情境教学活动突破难点。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利用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通过数一数、移一移,感受船上的小鸟向左平移几格,船就向左平移几格。从而概括出:看一个图形移动几格,只需看图上的某一点移动的格数就行了。

2、观察想象,拓展思路。

通过一道有趣的题目让孩子们体会物体向不同方向平移的现象,拓宽思路。

3、水到渠成,学会画图。

学生掌握了数图形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能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后的图形也就迎韧而解了。

通过交流,学生归纳出合理的画图步骤:先将平行四边行的四个顶点分别向上平移三格,描上点,再将平移后的四点用直尺依次连起来。

三、创造奇迹,应用生活。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广泛应用于生活的精彩描述。最后,我向学生展示了一组这样的例子。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只有回归生活学数学,才能使数学展现出丰富的魅力,才能让学生学到真实的、有活力的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养。

《对称》教学设计 篇五

在学习《对称》之前,我布置学生回家动手做书上的小衣服、小树、心和葫芦。大多数孩子都是从中间对折着剪的,只有几个学生是画下来再剪的。于是,我就拿着这几个不对称的图形问孩子:“你们觉得这几个图形跟你剪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吗?”孩子们都说,两边不一样大。于是我又说,那你们几个能想个办法让它们变得跟大家的一样吗?那几个孩子很轻松的就知道先从中间对折,然后再去剪。剪完之后,我问学生,这下跟大家的一样了吗?学生们都纷纷点头。这样一来学生对对称图形就有了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比老师讲效果好得多。我紧接着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对称图形,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学生抢着举手说,那条对折的线就是对称轴,我肯定了学生,然后把图形粘到黑板上,教学生画对称轴时要用虚线,这个难点顺理成章地就突破了。只有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备课,我想上课其实很简单。

《对称》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 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2. 会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观察与分析,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找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与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是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活动准备:收集各类有关对称的`图案和各种现实生活中有关对称的实例,作为教学时互相交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投影或演示各类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图案(如课本上所绘的图象或由学生课前收集的各类具有对称特点的图案)

3. 分析各类图案的特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和分析,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议一议

1.试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也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2.让学生感到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它们都是关于一条直线形成对称。

三、做一做

1.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

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让学生说出以前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2.弄清楚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而言的,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它们都有没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图形能重合的特征。

小 结: 今天我们经历观察和分析了现实生活实例和图案,了解了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有关对称的事例,认识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后记:

学生对于判断是否轴对称图形较清楚,但是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较难掌握,在举例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上课的气氛较好。

《对称》教案 篇七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剪纸作品3幅,字卡"对称"、"重合"、"对称轴"

2、实物图片:风筝、天安门、飞机、脸谱

3、实物:剪刀、衣架、手套、围巾、眼镜、爱心盒、望远镜、梳子等

4、自制操作泡沫板人手7块、粘有双面胶的垫板人手1块、教师操作范例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三个剪纸作品,感知理解对称(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案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你觉得这些图案好看吗?好看在哪里?)(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出示字卡"对称"教师尝试将其中一个图形对折(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咦,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出示字卡"对称轴"

2、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天安门、面具(脸谱)、飞机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平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教师作品(坦克)(今天老师还用泡沫块拼搭了一个图形,大家猜猜老师搭的是什么?它对称吗?怎样让它变成对称的?它的对称轴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增加一块泡沫块或减少一块使其变成对称图形,幼儿尝试。

2、幼儿用泡沫块拼搭对称图形

(1)用四块泡沫进行拼搭(请每个小朋友拿4块泡沫,在垫板上粘贴拼搭成对称图形)教师进行验证。

(2)用七块泡沫进行拼搭教师个别验证后,邀请客人老师协助验证。

结束: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拼搭对称的图形,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

《对称》教学设计 篇八

背景与导读

《对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的内容。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1.从兴趣入手,以兴趣为先导,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找出数学规律。

2.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唤醒学生自我许价的意识,让学生建立自信,超越自我。

片段与反思

[片段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春光明媚,森林艺术学校的小动物们就要出国演出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些为国争光的小艺术家们呢?

生:想!

师:看,它们来了!

(教师一边说,一边演示课件;学生一边看课件,一边说……)

师:看看,这些小动物艺术家们多可爱呀!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每个小动物艺术家面部的左右两部分,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1:小动物面部两边的大小是一样的。

生2:小动物面部图形的左边和右边是相同的。

师:你怎么知道它们面部左边和右边的大小是一样的,形状是相同的呢?

生:我是看出来的。

师: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把小动物对折起来,看它的左右两边重不重合。

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就用对折的方法来验证一下,看看它们面部的左右两边真是一样的吗?

(课件演示,在动物们的中间出现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大小和形状是一模一样的。)

师:老师把这些小动物沿着这条直线对折,对折后两边完全一样,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它为对称图形,中间的这条直线就叫做这个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课件演示: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全过程。)

师:其实这种对称现象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许多多,比如:

师:你们还能举出一些特点和上面一样的对称图形吗?

生l:我们教室黑板的形状是对称的。

生2:我们家吃饭用的方桌是对称的。

生3:我家用的多用插座左右两边是对称的。

生4:我家桌子上的像框是对称的。

[反思]

用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导入,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背景素材中,充分发挥听觉、视觉的作用,自然地找出规律,体会对称的特点。创设这样的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课件的动态演示,贴近了生活的实际,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

[片断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下面每一类图形中的哪些图形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并说出为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商量,愿意选择哪一类就选择哪一类。)

数字类:

05984707977910000

〔评析者语:这里用多位数作为对称图形的判断不太合适,建议改用0~9这10个数字,让学生找一找数字中的对称图形。〕

图形类:

国旗类:

标志类:

鱼类:

生活用品类:

昆虫类

(各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作交流,组间互评,奖智慧星以示鼓励。)

组1:老师,我们组选择的是生活用品类,我们组认为牙刷、剪刀、酒柜是对称图形。

师:有没有和他们意见不一样的同学?

生1:酒柜不是对称图形,因为酒柜右边有4个酒杯,左边没有。

生2:我看酒柜的形状是对称的,它里面放的东西不是对称的。

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酒柜的轮廓是对称的,但里面放的东西一边有,一边没有,所以它不是对称的。

〔评析者语:我们所研究的对称图形都是平面图形,即教材中所说的“剪出来的图形”(厚度忽略不计)。那么这里用实物图片是否合适?会不会误导学生?这是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这里的酒柜是用的实物图片,而不是平面图形,所以才出现了“你们说的都有道理”的结果,这是不妥的。还有茶壶也是用的实物图片,如果采用俯视的角度从上往下看,那它又是不是对称的?另外,折扇的形状呢?〕

组2:老师,我们选择的是昆虫类,我们组的答案是,四种昆虫全部是对称图形。

师:那你们组能不能派一个代表来指一指,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呢?

生:它们的对称轴在这里。(该生到前面指出。)

师:同学们,他指的对不对?

生:对!

师: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只要看它们对折后是否能够重合,能够重合的就是对称图形。

[反思]

教师挖掘了各种种类的图案,加强了学科间的渗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本身的感受、领悟和欣赏。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两个层面的合作交流,第一个层面是组内交流,第二个层面是全班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也有助于反思并完善自己的认知方式,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让学生在相互争论、补充、交流中寻找知识的答案,体会学习的乐趣。

[片段三]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师:请同学们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你喜欢的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你们拼的对称图形很美吧!现在请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在彩纸上画一个对称图形。

……

师:同学们,请拿出你们学具袋中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看哪些图形是对称图形,并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动手剪一剪,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呢?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剪得又快又好,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剪得又快又好的呢?

生1:我剪的是一朵花。我是这样剪的,先把纸对折,然后画出花的形状的一半,再剪下来,打开后就是一朵对称的花。 生2:我剪的是一个圆形,我是这样剪的,先把纸对折,剪出圆形的一半,打开后就是一个对称的圆。

师:(边说边演示课件)这个方法真好!我们剪对称图形的时候,就可以用同学们说的这个方法,先把纸对折一下,再在纸的一侧画上要剪的图形的一半,然后沿着画的线剪下来,打开后就是一个对称图形了。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自己的作品吧!

(教师把学生的作品依次投影在大屏幕上,和全班同学一起欣赏。)

[反思]

通过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对称图形的活动,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自己的作品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

[片断四]自我评价,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中我们一起欣赏了许多美丽的对称图形,而且同学们还亲自参与了设计,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收获,这节课你认为谁最棒?你对自己满意吗?

……

师: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对称图形,课后大家可以自己设计或收集一些对称图形,来装点我们的教室,让我们的教室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反思]

过去,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总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主宰者,理所当然地也是教学成果的评价者,而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往往被忽视了。这一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学生学会了既会欣赏、发现自己,也会欣赏别人、帮助别人,在互相评价中提高了自己,完善了人格,让学生建立自信,超越自我。

对称图形是这么的有趣,一节课的时间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与欲望。因此,我布置了一个具有开放性、趣味性、挑战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了发挥创造力的舞台空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局限在课内,而且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乐!

点评与拓展

这是一节快乐的数学课!在这节课中——

学生知识的获得是轻松的。你看,在美丽的童话情境中,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同学每在观察、比较这些小动物们头部的特点。随着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随着“对折”的验证,同学们轻松地知道了什么是对称,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且还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学生学习的材料是丰富的。你看,王咏梅老师为了学生能快乐的学习,可谓费尽心机,收集了许多漂亮的图片,有小动物,有生活中的物品,有数字卡片,有几何图形,有各国国旗,还有各种标志、鱼类、生活用品和昆虫,真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但学生绝不仅是停留在图片上学“对称”,他们还联系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动手拼、折、剪对称图形。如此丰富的“对称”世界,如此生动的学习活动,怎不叫人“乐在其中”!

学生创造的作品是美丽的。你看,一块块七巧板在桌面上移动着,一会儿,它们变成了美丽的对称图形;一把把小剪刀在小手中舞动着,一会儿,从它们的口中飘出了一朵朵美丽的花儿,也许其中还有一朵梅花呢,那是孩子们对王老师的赞赏;一张张稚气的脸在作品的赏析中绽放出了美丽的笑容,这是我们的创造,这是我们的成果,我们欣赏着作品,我们享受着快乐!

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愉悦的。你看,在“对称”的世界里,他们观看着有趣的童话,或聆听着优美的音乐;他们探索着“对称”的奥秘,或交流着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他们欣赏着美丽的图形,或自己创造着“美”;他们互相评价着“谁最棒”,他们对自己表示“最满意”,他们还想让自己的教室、自己的生活变的更加绚丽多彩!

这节课是快乐的,愿我们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更多地享受快乐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8篇《对称》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对称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