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的10篇圆数学教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圆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认识圆形》小班数学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椭圆形。
2.能够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熊妈妈、熊妹妹、椭圆形的镜子图片、圆形、操作册
活动过程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活动。
引导语:“有一天,熊妈妈和熊妹妹一起去逛街。它们看到一家店里挂了好多的镜子,就走了进去。熊妹妹拉着熊妈妈走到一面镜子前问:“妈妈,这面镜子真奇怪!”
2.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1)出示椭圆形的镜子图片,请幼儿自由发挥。
(2)出示圆形,让幼儿感知椭圆形和圆形不一样的地方。
3.小结椭圆形的特征,重点引导幼儿能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1)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
(2)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4.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5.分发操作册,幼儿探索操作:
(1)引导按照颜色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3)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椭圆形。
6.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并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动手操作。
7、老师对本次活动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这节认识椭圆形的活动课结束了、觉得孩子还是学会了至少目标是达到了。我的这节活动是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认识图形、我还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本班孩子的特点来安排的,我们班幼儿很活泼所以不能用太沉闷的教学模式来上、我是想让孩子在动静交替的模式中去学习去探索。这节活动整个设计流程不错、就是在对孩子提问上有点差错、老是提问的不够准确。有的问题太过成人化了、这是我不足的地方。还有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把握程度不够。这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篇二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及其所处的位置与作用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内容,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圆形物体,在低年级也已经初步认识过程,但都是直观的表象的认识。
3、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及其内在的联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学会用圆规画标准的圆。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让学生初步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各种方法画圆(知识目标);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解释圆的特征(能力目标);
3、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情感目标)。
三、说教学和学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操作,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具体特征。用“小组合作法”让同学们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创造性的以不同方法画圆。如果按照以上的方法实施教学,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主动尝试,自主探索,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入地认识圆、了解圆。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教师展示了一个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对着实实在在的孩子,我的设计本着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教学思想,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三个主要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上课,我会马上出示多媒体课件,在渐进的音乐声中,米老鼠和唐老鸭分别推着小车过来了,唐老鸭的车起路来上下颠簸的厉害,而且走的慢,米老鼠的车却很平稳且比较快;“为什么米老鼠的车走起来又快又稳?”我再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是否跟米老鼠的车轮有关系呢?认真学完这节课你就能找到答案了!”同时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二)突出主体、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圆
首先我会让学生举举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光碟、路标、钟面、车轮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接着,我会出示的两组图形,第一组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第二
组就是刚认识的圆,通过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组图形是由线段首尾连接所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所围成的,形成正确表象——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1)找圆心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
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亲手操作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些折痕的交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数学上把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作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有意设置一些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 认识半径、直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小组议一议,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能画无数条,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这里因为有半径的知识做基础,我会尝试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直径的知识,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也能画无数条,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 探讨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分组讨论在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关系。得出d = 2r与r = d/2的字母公式,并在练习中通过填表强调了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对应关系,还要求学生在圆内一些线段中,找出半径和直径。(设计意图: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3、掌握画圆方法
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绕线钉子画圆,还有用圆规画圆等等。最后我会试着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圆,并要求一边画,一边想画圆的步骤有哪些。通过学生的汇报,我引导他们归纳出画圆的一般步骤:
(1)定点(也就是定圆心的位置)
(2) 定长(也就是定半径的长度)
(3)旋转画圆。接着我会示范一次画圆的方法,强调画好后要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三)利用特征,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充满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因此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让同学们试着用刚才所学的圆的知识来解析一下,为什么米老鼠的车走起路来既平稳又快,而唐老鸭的车子走起路来却既颠簸又慢?那是因为米老鼠的车轮是圆的,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处处相等,车轮滚动起来轴心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走起路来比较平稳,比较快。而唐老鸭的车轮是方形的,方形中心到方形边上的距离不相等,车轮滚动起来时,轴心不能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走起路来上下颠簸的厉害,走的也就比较慢。
《圆》教案 篇三
一、主题解读
有哪些东西是圆的?圆会滚动吗?怎么滚?圆会变吗?怎么变?本主题的活动将引领幼儿走进多样、会滚会蹦、会变幻的圆的世界,感受多种多样的圆,倾听豆子滚动带来的摇摇响音乐,感知小球滚动的快快慢慢,尝试滚弹子作画……最后,讲带着幼儿一起寻找、发现会变的圆,让幼儿尽情探索、体验和感受圆的世界的'精彩!
二、主题目标
(一)认识圆形,感知、探索生活中、自然界中有很多圆形的东西。
(二)知道圆形会滚的特征,了解它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能用绘画、粘贴、搓等多种形式表现圆形的物体,乐意尝试画一些圆形的物品,初步感受生活中圆形物体的美。
(四)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并能较好的控制跑的方向和节奏。
(五)能概括出物体的共同特征,找出不属于一类的物体和圆形。
三、主题网络图(附后表)
四、主题环境创设(附后表格)
五、主题活动的开展(附后表格)
六、区角活动的开展(附后表格)
七、生活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关注身边圆形的物体。
八、家园共育:
(一)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关于生活中“圆”的东西,让幼儿认识圆、了解圆、喜欢圆。
(二)请家长配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圆形,让幼儿熟悉认识圆形。
九、主题反思:
在本主题的各项活动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会滚动的东西比较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如在《滚滚和蹦蹦》、《龟兔第二次赛跑》等故事中,幼儿体会到了圆形物体都有可能滚动的特点,体验了故事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谁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大家需要团结友爱,同时在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绘画《圆圈变变变》、《圆圆的春天》等活动中,幼儿敢于表现,大胆地动手操作,其自信心得到了增强。整个主题围绕活动目标进行,让幼儿在玩玩、想想、做做的过程中解决了各种问题,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思维习惯。
圆数学教案 篇四
活动目的:
1、复习所学的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所学知识情况。
2、认识图形,发挥想象。
3、学习粘贴方法,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 A4纸每人一张,胶水60支
2、 三角形、圆形若干
3、 拼好的图形5张
活动过程:
一、(拍手)幼儿按常规坐好,集中注意力,准备上课。
引言:"小朋友们好!"(老师好)你们看,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好多客人啊!小朋友们告诉我他们是谁呀?(爸爸妈妈)哦,那爸爸妈妈到幼儿园来干什么呢?嗯、我知道了,他们是来陪宝宝们上课的,看看我们在幼儿园里表现得怎么样?在这学期里掌握了多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好好展示一下吧。
二、复习展示把我们的小手举起来,一起做律动吧!
1、律动:《拍手》《方向律动》《摘果子》
2、歌曲:《种瓜》《好娃娃》《金孔雀》《找小猫》
哇!爸爸妈妈们,我们的宝贝们棒不棒啊!(棒)为我们这些可爱的宝贝们鼓鼓掌吧!(拍手)接下来我们再把部分儿歌也复习一下吧!
3、儿歌:《一笑露出小白牙》《洗澡真快乐》《美妙的琴声》《早晨真美丽》
4、复习数字这学期我们不仅学习了律动、歌曲、儿歌,还有我们的数字宝宝,对不对?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看看哪个数字像哨子?出示数字宝宝6(6像哨子吹的响)。(复习1-10数字宝宝以及儿歌)小朋友们表现的真不错,老师为了奖励你们啊!带小朋友去卡乐互动学堂里去看看吧!
三、数学《三角爷爷圆奶奶》
今天,我们教室里不仅有爸爸妈妈,还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哟!让我们请出他们吧!(封面)看,他们是谁?(老爷爷老奶奶)用你们明亮的眼睛找一找他们的脸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哦,老爷爷的脸是三角形的,我们叫他三角爷爷,看看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了?(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像小山,立得牢)老奶奶的脸是圆形的就叫圆奶奶吧!圆形的特征是圆溜溜的像小球,滚来滚去真能跑。
小朋友们,你们知不知道三角爷爷和圆奶奶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哟,我们先来听听故事吧!
1、 绘本阅读(幼儿观看故事《三角爷爷圆奶奶》)三角爷爷和圆奶奶的故事好听吗?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2、分页阅读(1)三角爷爷和圆奶奶,住在山脚下
(2)三角爷爷喜欢什么形状的东西,圆奶奶喜欢什么形状的东西。
(3)一天,他们吵着要分家,老爷爷说;三角形的东西归我,老奶奶说;圆形的东西归我。
(4)小朋友们来我看看。哪些是三角爷爷要分的三角形物品(屋顶)哪些是圆奶奶能分到的圆形物品呀!(窗户)
(5)三角爷爷进了屋,发现桌子上的大西瓜是什么形状的呢!
(6)圆奶奶进屋发现大西瓜变成了什么形状呢!
(7)他们相互看了看,三角爷爷发现圆奶奶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圆奶奶发现三角爷爷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原来他们是分不开的,他们乐了,哈哈!
(8)老俩口一起吃起了西瓜。
四、互动游戏
我们听了三角爷爷和圆奶奶的故事,认识了三角形宝宝和圆形宝宝,它们等不急要和我们一起去玩游戏了。
1、分饼干小松鼠和小白兔有不同形状的饼干,可是一部小心把饼干混在了一起。小白兔说我只吃三角形的饼干,小熊说我只吃圆形的饼干。现在请小朋友分一分。(请幼儿玩分饼干的游戏)桌子上的饼干分完了,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帮忙分对没有,我们一起表扬他们。
2、找朋友这个游戏好玩吗?好玩,那小朋友们还想不想接着跟图形宝宝玩游戏呢!这学期,我们不仅认识了三角形和圆形,还有长方形、正方形,老师准备了这些图形宝宝,那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吧!图形宝宝们说,要找和他们长的一样的图形做好朋友,找到以后手拉手。
(游戏)在游戏中,小朋友们表现的很不错,请爸爸妈妈为我们的宝贝们鼓鼓掌吧!得到了爸爸妈妈的'掌声,宝贝们接下来可要加油哟!
1、 幼儿创作小朋友们知不知道,三角形和圆形宝宝不仅会做游戏,还会变魔术呢!瞧,变出了什么?(小鸡,小鸡,用圆形变出它的身体、头、眼睛。三角形变出了它的嘴巴和脚,小猪,小乌龟、再看下一张图片(小鱼,花。老师能变出这么啊好看的图案,小朋友们想不想试一试了)。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三角形和圆形宝宝,现在就把它们送给你们,(给小朋友发图形) 想想还能把图形宝宝变成什么呢?变出来之后把它贴在纸上,看谁变得又多又好!爸爸妈妈也可以到小朋友们身边,帮他们开动脑筋,当他们的小助手!
2、作品展示(大部分小朋友都贴好后)小朋友们,你们做好了吗?举起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点评幼儿作品)嗯,小朋友们真不错, 没有做完的小朋友也没关系,我们就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用灵巧的小手拼一拼,五、结束语小朋友们也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图形宝宝来拼出更多的图案。看谁拼的多,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比老师更棒哦!
马上就要放暑假了,在家里,可别光想着玩,还要经常复习一下我们在幼儿园学过的知识!老师期待我们中一班的每个小朋友在下学期都有更出色的表现哟!小朋友们,下学期再见吧!(出示幻灯片)
活动反思: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认识圆形》小班数学教案 篇五
一、活动要求:
1、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2、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1、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
2、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三、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
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
1、出示小棒
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
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
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
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四、教学反思:
比较的物体比较少,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整体还不错。
圆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弦、弧、弓形、同心圆、等圆、等孤的概念;初步会运用这些概念判定真假命题。
2、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教材、亲自动手实践,总结出新概念的能力;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知识的能力。
3、通过动手、动脑的全过程,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积极主动获得知识。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
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理解圆的有关概念。
2、难点:对“等圆”、“等弧”的定义中的“互相重合”这一特征的理解。
3、疑点:学生轻易把长度相等的两条弧看成是等弧。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交流和与教师对话交流中排除疑难。
教学过程设计:
(一)阅读、理解
重点概念:
1、弦: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2、直径:经过圆心的弦是直径。
3、圆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半圆弧: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叫做半圆;
优弧:大于半圆的弧叫优弧;
劣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
4、弓形:由弦及其所对的弧组成的图形叫做弓形。
5、同心圆:即圆心相同,半径不相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
6、等圆: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
7、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二)小组交流、师生对话
问题:
1、一个圆有多少条弦?最长的弦是什么?
2、弧分为哪几种?怎样表示?
3、弓形与弦有什么区别?在一个圆中一条弦能得到几个弓形?
4、在等圆、等弧中,“互相重合”是什么含义?
(通过问题,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学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排除疑难)
(三)概念辨析:
判定题目:
(1)直径是弦()(2)弦是直径()
(3)半圆是弧()(4)弧是半圆()
(5)长度相等的两段弧是等弧()(6)等弧的长度相等()
(7)两个劣弧之和等于半圆()(8)半径相等的两个半圆是等弧()
(主要理解以下概念:(1)弦与直径;(2)弧与半圆;(3)同心圆、等圆指两个图形;(4)等圆、等弧是互相重合得到,等弧的条件作用。)
(四)应用、练习
例1、已知:如图,ab、cb为⊙o的两条弦,试写出图中的所有弧。
解:一共有6条弧。、、、、、。
(目的:让学生会表示弧,并加深理解优弧和劣弧的概念)
例2、已知:如图,在⊙o中,ab、cd为直径。求证:ad∥bc。
(由学生分析,学生写出证实过程,学生纠正存在问题。锻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实践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积极主动获得知识。)
巩固练习:
教材p66练习中2题(学生自己完成)。
(五)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做出总结:
1、本节所学似的知识点;
2、概念理解:①弦与直径;②弧与半圆;③同心圆、等圆指两个图形;④等圆和等弧。
3、弧的表示方法。共5页,当前第3页12345
(六)作业
教材p66练习中3题,p82习题l(3)、(4)。
第三、四课时圆(三)——点的轨迹
教学目标
1、在了解用集合的观点定义圆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了解轨迹的有关概念以及熟悉五种常用的点的轨迹;
2、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3、提高学生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熟悉。
重点、难点
1、重点:对圆点的轨迹的熟悉。
2、难点:对点的轨迹概念的熟悉,因为这个概念比较抽象。
教学活动设计(在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对话中完成教学目标)
(一)创设学习情境
1、对“圆”的形成观察——理解——引出轨迹的概念
(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
观察: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的点的集合;(电脑动画)
理解:圆上的点具有两个性质:
(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的长r);
(2)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的点都在圆上;(结合下图)
引出轨迹的概念:我们把符合某一条件的所有的点所组成的图形,叫做符合这个条件的点的轨迹。这里含有两层意思:(1)图形是由符合条件的那些点组成的,就是说,图形上的任何一点都符合条件;(2)图形包含了符合条件的所有的点,就是说,符合条件的任何一点都在图形上。(轨迹的概念非常抽象,是教学的难点,这里教师要精讲,细讲)
上面左图符合(1)但不符合(2);中图不符合(1)但符合(2);只有右图(1)(2)都符合。因此“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
轨迹1:“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研究圆是轨迹概念的切入口、基础和关键)
(二)类比、研究1
(在老师指导下,通过电脑动画,学生归纳、整理、概括、迁移,获得新知识)
轨迹2: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轨迹3:到已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三)巩固概念
练习:画图说明满足下列条件的点的轨迹:
(1)到定点a的距离等于3cm的点的轨迹;
(2)到∠aoc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3)经过已知点a、b的圆o,圆心o的轨迹。
(a层学生独立画图,回答满足这个条件的轨迹是什么?归纳出每一个题的点的轨迹属于哪一个基本轨迹;b、c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或带领下完成)
(四)类比、研究2
(这是第二次“类比”,目的: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螺旋上升。这次通过电脑动画,使a层学生自己做,进一步提高学生归纳、整理、概括、迁移等能力)
轨迹4: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并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
轨迹5:到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五)巩固练习
练习题1:画图说明满足下面条件的点的轨迹:
1。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2cm的点的轨迹;
2。已知直线ab∥cd,到ab、cd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a层学生独立画图探索;然后回答出点的轨迹是什么,对b、c层学生回答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要从规律上和方法上指导学生)
练习题2:判定题
1、到一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直线。()
2、和点b的距离等于5cm的点的轨迹,是到点b的距离等于5cm的圆。()
3、到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等于8cm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的平行且距离等于8cm的一条直线。()
4、底边为a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轨迹,是底边a的垂直平分线。()
(这组练习题的目的,练习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正确性。题目由学生自主完成、交流、反思)
(教材的练习题、习题即可,因为这部分知识属于选学内容,而轨迹概念又比较抽象,不要对学生要求太高,了解就行、理解就高要求)
(六)理解、小结
(1)轨迹的定义两层意思;
(2)常见的五种轨迹。
(七)作业
教材p82习题2、6。
探究活动
爱尔特希问题
在平面上有四个点,任意三点都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你能找到这样的四点吗?
分析与解:开始自然是尝试、探索,主要应以如何构造出这样的点来考虑。最轻易想到的是,使一个点到另三个点等距离,换句话说,以一个点为圆心,作一个圆,其他三个点在此圆上寻找,只要使这圆上的三点构成等腰三角形即可,于是得到如图中的上面两种形式。
其次,取边长都相等的四边形,即为菱形的四个顶点(见图中第3个图)。
最后,取梯形abcd,其中ab=bc=cd,且ad=bd=ac,但是这样苛刻条件的梯形存在吗?实际上,只要将任一圆周5等分,取其中任意四点即可(见图中的第4个图)。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四点有且仅有三种构形:①任意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及其外接圆圆心(即外心);②任意菱形的4个顶点;③任意正五边形的其中4个顶点。
上述问题是大数学家爱尔特希(p。erdos)提出的:“在平面内有n个点,其中任意三点都能构成等腰三角形”中n=4的情形。
当n=3、4、5、6时,爱尔特希问题都有解。已经证实,时,问题无解。
圆小班教案 篇七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圆形创造地进行拼贴、组合。
2、学习用连贯地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3、养成专注倾听同伴的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圆形的东西。
2、彩纸、剪刀、胶水、双面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参观,引起幼儿的兴趣。
1、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看一些奇妙的东西,看看这些奇妙的东西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幼儿自由观察、讨论)
2、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呀?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3、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关于圆的材料,小朋友看是些什么?
4、那么你们会用这些圆的材料拼成什么东西呢?请你和你旁边的小朋友商量讨论一下,你想拼什么?(幼儿自由商量、讨论)
5、小朋友真聪明,老师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材料或者可以自己动手剪一些圆形,也可以做一些圆来试一试,拼一拼,玩一玩,还可以添画上一些漂亮的画,使你的作品更漂亮。先完成的小朋友可以把你的作品编成一段好听的话或编成一个故事,去讲给老师和好朋友听。
二、幼儿自由操作。
三、请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四、小朋友拼了好多的东西,还把他它编成了一段好听的话,在我们周围还有好多是圆和用圆做的东西,请你回家找一找、做一做,再来告诉老师。
圆数学教案 篇八
学习目标:
1. 了解圆的定义,理解弧、弦、半圆、直径等有关圆的概念.
2. 从感受圆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到圆形及圆的形成过程,探索圆的有关概念.
重点、难点:
1、 重点:圆的相关概念
2、 难点:理解圆的相关概念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知识准备
(1)举出生活中的圆的例子.
(2)圆既是 对称图形,
又是 对称图形。
(3)圆的周长公式C=
圆的面积公式S=
2、探究
(1)圆的定义1: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 ,另一个端点所形成的图形叫做 .固定的端点O叫做 ,线段OA叫做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 ”,读作“ ”
决定圆的位置, 决定圆的大小。
圆的定义2:到 的距离等于 的点的集合.
(2)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 叫做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 叫做直径
(3)弧: 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半圆:圆的任意一条 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 都叫做半圆
优弧: 半圆的弧叫做优弧。用 个点表示,如图中 叫做优弧
劣弧: 半圆的弧叫做劣弧。用 个点表示,如图中 叫做劣弧
等圆:能够 的两个圆叫做等圆
等弧:能够 的弧叫做等弧
[课堂活动]
活动1:预习反馈
活动2:典型例题
例1 如果四边形ABCD是矩形,它的四个顶点在同一个圆上吗?如果在,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
例2 已知:如图,在⊙中,AB,CD为直径
求证:
活动3:随堂训练
1、 如何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是5m的圆?说出你的理由。
2、 你见过树木的年轮吗?从树木的年轮,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树木生长的年轮。把树木的年轮看成是圆形的,如果一棵20年树龄的红杉树的树干直径是23cm,这棵红杉树的半径平均每年增加多少?
活动4:课堂小结
《圆》教案 篇九
活动:有趣的圆,圆形变变变。
活动目标:
1、发展孩子的空间智能。想象所建国的圆形物体,并清楚的表达出来。
2、圆形变变变,看看圆形还能变成什么?说水看上去象什么?
3、 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用各种各样的圆、圆的对折变,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拼出有趣的图形。
活动准备:
大大小小的圆,各种颜色的圆
活动过程:
开首语:
自我介绍。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问题,要比一比看谁最能干,最聪明,想一向我们的身边有多少种圆形的物品?爸爸妈妈也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想一想:如 太阳、十五的月亮、孩子的脸、图章、张开的嘴巴、眼睛等。哦~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圆,那么请你们用一张圆形的纸折一折、看一看这个圆是可以变成什么样子的。它像什么?讨论。
好了,现在我们来做一做,每个小朋友都要想一想试一试,用老师给你们的圆品铁成一副你想象中最美的图画,每个小朋友可以选择大大小小的圆形。通过折贴的手法做一张你最喜欢的画。也可以选大小不一样的圆直接粘贴或折叠后粘贴。小朋友想一想你最喜欢的玩具,也可以是你们身边有趣的人或物。
最后请小朋友上台来说说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
圆数学教案 篇十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与圆的位置的种类;
(2)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两圆的连心线长;
(3)会用连心线长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设两圆的连心线长为,则判别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当时,圆与圆相离;
(2)当时,圆与圆外切;
(3)当时,圆与圆相交;
(4)当时,圆与圆内切;
(5)当时,圆与圆内含;
3、情态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理解并掌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与难点:用坐标法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设想
问题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1、初中学过的平面几何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类?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以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并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学生回顾知识点时,可互相交流、
2、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明确两圆的位置关系,并发现判断和解决两圆的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解题的方法、
问题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关系的方法、
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发表自己的解题方法、
3、例3
你能根据题目,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个方程所表示的圆吗?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
教师应该关注并发现有多少学生利用“图形”求,对这些学生应该给予表扬、同时强调,解析几何是一门数与形结合的学科、
4、根据你所画出的图形,可以直观判断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如何把这些直观的事实转化为数学语言呢?
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利用判别式来探求两圆的位置关系、
师:启发学生利用图形的特征,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
生:观察图形,并通过思考,指出两圆的交点,可以转化为两个圆的方程联立方程组后是否有实数根,进而利用判别式求解、
5、从上面你所画出的图形,你能发现解决两个圆的位置的其它方法吗?
进一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精神,培养学生
师:指导学生利用两个圆的圆心坐标、半径长、连心线长的关系来判别两个圆的位置、
生:互相探讨、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通过图形的直观性,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两点间距离公式寻求解题的途径、
6、如何判断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呢?
从具体到一般地总结判断两个圆的位置关系的一般方法、
师:对于两个圆的方程,我们应当如何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呢?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说出各自的想法,并进行分析、评价,补充完善判断两个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7、阅读例3的两种解法,解决第137页的练习题、
巩固方法,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
生:阅读教科书的例3,并完成第137页的练习题、
问题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8、若将两个圆的方程相减,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两个圆的相交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师:引导并启发学生相交弦所在直线的方程的求法、
生:通过判断、分析,得出相交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9、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否可以转化为一条直线与两个圆中的一个圆的关系的判定呢?
进一步验证相交弦的方程、
师:引导学生验证结论、
生:互相讨论、交流,验证结论、
10、课堂小结: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1)通过两个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你学到了什么?
(2)判断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方法?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利用两个圆的相交弦来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
作业:习题4、2A组:4、7、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10篇圆数学教案,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圆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