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二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为了让您对于二年级数学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快回答给大家分享了8篇二年级数学教学教案,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82~83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轻松掌握并运用关于6、7、8、9的除法知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掌握6789的除法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谈话:冬天到了,小鸟们从北方飞回南方过冬了。这个冬天它们准备住在温暖舒适的“长颈鹿”宾馆。

小鸟:长颈鹿先生,您好!我们有42个小伙伴,想住在你这儿,请你安排房间吧。

长颈鹿:每间客房可以住6只小鸟,我要为它们准备几间屋子呢?

教师:同学们,请你帮助长颈鹿先生来算一算吧。

教师板书:42÷6=7(间)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帮助长颈鹿解决了问题。如果有48只小鸟,长颈鹿要为它们准备几间屋子呢?

教师板书:48÷6=8(间)

教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够利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除法问题。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看谁做的好就奖励他一朵小花。

二、问题探究

1. P82练一练1后,投影出示反馈。

2. P82练一练2后,投影出示反馈。

3.小动物回家。

天已经黑了,住在长颈鹿宾馆的小兔和小鹦鹉旅游团也要回自己的房间休息了。请同学们猜猜看,它们该进哪个房间呢?P83练一练3。

4.猫捉老鼠。

游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可是,尽职尽责的猫保安却坚守自己的岗位,保护游客的安全。快看,小偷老鼠出现了,我们一起来帮猫保安捉老鼠吧。

每个口诀写出了几个算式?(4个)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5.餐厅里的故事。

看书P83“数学故事”你从故事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在“长颈鹿宾馆”里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我们能干的小朋友们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你们高兴吗?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呀!

板书设计:

长颈鹿和小鸟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

(二)学会用尺子画直线,量线段。

(三)学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直线和线段都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些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所以用直观、描述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直线和线段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具和学具

教具:一根长线,直尺,三角板。

学具:一根线,直尺或三角板,白纸。

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直线、线段。

1.认识直线,画直线

(1)演示和操作认识直线

教师叙述:这里有一根线,请两个同学到前边来,将它拉紧,你们发现了什么?(这条线很直很直)我们把这条拉直的线叫直线。现在把手中的线放松,这样的线就不是直线。

现在请同学把准备好的线两手拉紧,互相说一说它有什么特点,我们叫它什么。两手放松,它还是一条直线吗?

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白纸,将它对折,再把纸打开看一看纸上的折痕,它也是直直的,也是一条直线。

练习:指出下列哪条是直线,哪条不是直线。

(2)指导学生画直线

教师示范:我们怎样用直尺或三角板来画直线呢?

首先把直尺或三角板放平,用铅笔尖紧挨直尺或三角板的一边,左手用力扶好尺子,右手用铅笔沿尺子边画直线。教师可以沿着不同方向画几条直线。

学生动手画直线,可以多画几条,画的过程中,教师进行行间巡视,加以辅导。

2.认识线段,画线段

(1)认识线段,度量线段

教师叙述:(指着黑板上画的直线)这是一条直线,我们在直线上画两个点,这两点间的一段(用黄粉笔描出)叫线段。

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条直线,在上面点两个点,指出哪部分是线段。

小组讨论: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点?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从而明确:线段和直线都是直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因此可以量出它的长度,直线没有端点。

指导学生量线段。量线段的方法和量实物长的方法是一样的,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线段右端正好对着几,线段长就是几厘米。

由学生测量课本例9中的线段长度。

教师叙述:请同学们观察,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大家想一想,周围事物还有什么东西上有线段。

练习:

①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

图a:不是线段,它是圆。

图b:不是线段,虽然是直直的,但只有一个端点。

图c:是线段,有两个端点,而且是直直的。

图d:不是线段,它虽然有两个端点,但它不是直直的。图e:不是线段,它没有端点,是直线。

②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填在()里。

(2)画线段

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教师示范:先把直尺放平,铅笔尖紧挨尺子的一边,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两边点上端点。

由学生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教师行间巡视,给予辅导。

(三)巩固反馈

1.综合性练习

(1)指出下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

(2)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全班反馈,用手势表示。

2.操作性练习(全班同学在本上画)

(1)画出长5厘米的线段。

(2)画出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3)画出比5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3.思考性练习

(1)图17给出3个点,在每两点间画线段,能画(3)条线段。

(2)图18给出4个点,在每两点间画线段,能画(6)条线段。

(3)图19给出5个点,在每两点间画线段,能画(10)条线段。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直线和线段。直线和线段都是直直的线,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它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它的长度,直线没有端点。

课后作业:练习四的第6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描述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直线和线段的特征。首先通过演示和操作观察拉紧的线,突出直线“直”的特点,线段是直线两点之间的一段,它也是直的,可以量出它的长度。

本节课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如介绍了直线,安排加深理解直线的练习;学习了线段,练习有关线段的知识,最后进行综合练习。

本节课重视对全体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指导学生画直线,画线段,量线段,按指定的长度画线段。练习的安排注意有坡度,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数学二年级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课本第57页练习七第6-10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来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计算练习

120-40170-90160-80140-70

指名口算,并说说口算过程。

2.完成练习七第6题口算。

1)同桌互指算一算。

2)开火车说答案。

3.完成第7题。

1)师出示题目。

问:左边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右边三题呢?

你能猜一猜它们的差会有什么特点吗?

2)生独立计算。

3)指名汇报。

4)说一说:在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互说后汇报。

5)师: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小,差就越小。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女:这位女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了188天。男:她打破了169天的记录。她把

记录提高了多少天?

2)你对题目有什么疑问?

师问:什么叫“她把记录提高了多少天?”(就是比169天多用了多少天。)

3)生自己完成这题,指名板演。

4)集体核对答案。

2.完成练习七第9题。

1)生观察图片以及文字。

2)通过这图你知道了什么?

3)看茄子老师要我们做什么?要你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4)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5)小组互说。

6)互说后在全班汇报。

3完成练习七第10题。

1)指名生自读题。思考:求鸡的只数是指求什么呢?怎样求兔的只数呢?

2)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核对订正。

4)指名说解题思路。

:在解答这两题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出发。

四.课堂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七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教材第8~10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认、读、写整百数和一千,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第二段,教材第11~13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认、读、写几百几十,口算几百加几十及相应的减法;

第三段,教材第14~16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认、读、写几百几十几;

第四段,教材第17~18页的练习二,是前三段内容的综合练习;

第五段,教材第19~20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第六段,教材第21~22页的练习三,是千以内数大小比较的练习。

第七段,教材第23~25页的复习,是本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由方块表示的数算珠表示的数认、读、写的过程,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计数特点,掌握读、写方法。

除小棒之外,方块(小正方体)是学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另一种好的学具。由10个小方块拼成一条、10条方块拼成一板、10板方块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不仅能使学生具体感知千以内数的多少,而且也直观地显示了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进一的基本特点。算珠表示的数,则介于直观与抽象之间,说它直观,每个数位上的数看得见、摸得着;说它抽象,相同颗数的算珠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值是不一样的。借助这一中介,再进行相应的认、读、写的活动,学生的抽象思维便能顺利展开,对相应的千以内数的认识也就更加清晰。

2.重视数(shǔ)数在认数中的作用。

教材第8页,在认识整百数时,让学生借助方块图(或拼成的整板正方体实物),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一千;教材第11页,在认识几百几十时,让学生借助计数器,一十一十地数,从370数到430,从890数到1000;教材第14页,在认识几百几十几时,又让学生借助计数器,一个一个地数,从598数到611,从988数到1000。这样的安排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第一,有利于学生从数序的角度丰富对千以内数的认识;第二,有利于学生丰富对一千的认识,逐步形成对一千的良好数感;第三,有利于为进一步学习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提供思考的基础:甲数和乙数,如果按顺序数数,甲数在乙数的前面,则甲数小于乙数,反之,则甲数大于乙数。

3.选择丰富的认数素材,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丰富对数的认识,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拓宽知识视野。

教材在选择认数素材时,既注意了学生熟悉的事物,也注意了学生能够理解的、感兴趣的事物;既强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又重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把素材的趣味性、前瞻性及其数学内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具体来说,本单元的认数素材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日常生活素材。如书的页码、方格纸上每页的方格数、电表上的读数、公路边的路程提示牌、门牌号码、自行车价格、身高的厘米数等。第二,环保素材。如,我国野生亚洲象的头数、世界上龟的种类数、我国人工饲养的东北虎的只数等。第三,自然奇观。如,世界上最大的圆形叶子的直径、世界上最大的花的直径、世界上最高植物的高度等。

4.引导学生根据对数的理解探索有关的口算方法;通过口算进一步巩固对有关数的理解。

教材第9页,在认识整百数后,安排例题教学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并让学生在练习中自主探索整百数减整百数的口算方法。教材第13页,在认识几百几十后的想想做做中,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和对几百几十的已有认识探索几百加几十以及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再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上述安排,把对数的认识和相关的口算联系起来,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在探索和掌握口算方法的过程中加深对整百数和几百几十的理解。

5.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不同方法比较数的大小。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其基本规则与百以数的大小比较是一样的,都是要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考虑到新旧知识间的这一内在联系,教学时,主要应抓住两个环节。第一,不出数的大小比较的法则,而是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先用不同方法去比较,再在交流中逐步掌握比较方法。如第19页例题比较312与285的大小的教学,可以启发学生分别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因为312比300多,285比300少,所以312大于285;如果数数的话,312在285后面,所以312比285大;如果在计数器上拨数,312的百位拨3,285的百位拨2,百位上3比2大,所以312大于285;把百以内数大于比较的方法进行类推,从最高位开始比,因为百位上3比2大,所以312大于285等等。第二,启发学生用不同方式描述数的大小。如教学第20页的第3、4、5题时,一方面要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呈现的对数的大小的不同描述方式;另一方面,也要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进行有关数的大小比较。

6.结合认数过程,灵活安排估计。

对小学生来说,估计是一种需要着力培养的意识,是一种需要逐步掌握的技能,也是一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估计的过程,有时侧重对数的大小的判断,有时侧重进行以相应口算为基础的粗略计算,有时则是为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策略。本单元教材安排的估计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结合数的认识进行的估计。如,第17页第5题估计哪几个数比较接近600,把它们圈起来。第二,结合数的大小比较进行的估计。如第22页第7题,第8题等。第三,结合简单推理进行的判断。如,第10页第6题,第25页第12、13题等。

7.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巩固对数的认识。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的数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在应用中巩固对数的意义、大小、读写方法的认识,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练习里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实际问题。如第10页第7题,以学生非常熟悉的走路上学为题材,让学生根据已走的米数和还要走的米数,求从家到学校的总米数;根据总米数和已经走的米数,求还要走的米数;根据总米数和还要走的米数,求已经走的米数。学生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进一步认识整百数的意义,而且还能体会数量间相依互变的函数关系。又如,第18页第9题,让学生根据几种果树的棵数解决一些有关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在选择信息、组合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对数的特点及大小的直觉判断能力。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手实践直观认识角。

教具与学具:

1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体、一个大三角板、一个活动角等。

2 学具:白纸2张、剪刀、尺子、小圆片、小纸条、三角板、一个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T: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角,探索角的秘密。

现在我们先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师生一起观看录象)

小朋友,刚才的录象你们发现了上面都有什么了呢?(角)

[出示综合图]

T: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了那么多角,那么从这幅图中,你能找到角吗?

A:找角,与同桌说说。

B:汇报。

T:小朋友,你们太厉害了,找到了这么多的角,那么在我们周围是否有角的影子呢?你能找到吗?

A:在小组内交流你找到了哪些角?

B:派小组代表汇报,均可补充。

二 导入探究,学习新知。

(一) 认识角

T:小朋友,你们刚才找到了好多的角,有一些老师都还没发现到,你们平

时的观察很仔细,很细心,给每一个小组往上爬一格。

现在请每个小朋友从桌面上找出一个角来。

A:找角

B:指出你找到的角再哪?汇报。

T:小朋友,老师终于知道角是怎样的,(教师画一点)原来是这样的。

A:学生判断

B:汇报

(学生判断错了,应该还要两条线)

哦,原来还要两条线。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些负面的解题,让学生再次进行判断,逐步形成角的意识。)

A:再次判断。

B:汇报:两条线要和那个点相连在一起。

[出示课件]

顶点

T:小朋友,我们把这两条线取个名字,叫——边,这个点叫——顶点。通常为了方便说出这个角,我们就记作: 1。读作:角1。

(教师演示如何画小弧号:从上一条边往小一条边画一个小弧号,然后在旁边标上1。)

(二) 第一次尝试练习。

A: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哪些是角哪些不是?WHY?

B:汇报。

(三) 角大小的认识

T:小朋友,现在拿出你们桌上的圆片,有的同学是大圆片,有的同学是小圆片,然后想办法折出一个角。

A:动手折。

B:同桌(大、小)两人相互比一比,谁折的角大?谁小?

T:小朋友,通过刚才折角比角,我们发现了角有大小,对吧,那么,现在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折角,好,我们把圆片对折,然后再对折,最后对折。

A:思考:同样折三次,同桌两人折的角,谁大谁小?

B:再次比一比。

C:汇报。

T:一样大,可是好象怎么看都是那个大圆片折出来的角大呀,你们能告诉陈老师角的大小与边有没有关系呢?

(生汇报)

哦,与边没关系,那么角的大小跟什么才有关系?拿出桌上的两根小棒。

A:利用这两根小棒,制做一个角,再小组内讨论,动手实践,角大小跟什么有关系?

B:汇报,小结。

角的大小与边没关系,而是与角的两边的张口有关系。

C:教师利用活动角及课件加以演示。

三 实践活动。

T:小朋友,我们发现了角这么多的秘密后,不知道你们现在能作出一个角来吗?

A:小组为单位,交流:有几种方法?

B:小组汇报。

C:全班参与评价。

四 第二次尝试练习。

T:小朋友,这堂课我们发现了角什么秘密呢?

A:汇报

哇,挖掘了这么多的秘密,智慧爷爷说想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Q1:数角。

Q2:思考。

对这个图形剪一刀,那么还剩几个角?

A:猜

B:动手剪——证实。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第52—54页例1、例2、“想想做做”第1—4题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比划、举例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通过测量长度提高测量操作能力,进一步积累测量物体、线段长度的经验。

3.使学生积极参加操作、估计、测量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米尺。

教学构想:

二年级上册教学了厘米和米,学生初步具有了1厘米和1米的概念,能够利用这两个单位表示常见物体的长度,会用米尺或学生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相当短,其长度达不到1厘米那么长;有些路程实在长,用米为单位计量其长度十分麻烦。这就需要比厘米更小或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学生在认识分米时,必然会联系厘米和米。所以说,没有厘米和米的概念为基础,不容易认识分米。在建立分米概念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体验厘米和米。同样,学生认识毫米要以厘米为基础,建立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联系,既认识了毫米,也强化了厘米的概念。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重点在于知道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学生感知长度,单凭介绍、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充分的操作活动中体会,才能获得对分米和毫米的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

提问:老师今天带来一个漂亮的文具盒,怎样可以知道这个文具盒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用尺量一量)

师:文具盒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10厘米)

像这样10厘米的长度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板书课题:分米,dm)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 1分米)20厘米呢?(2分米)

师:这个文具盒的长和宽还可以这样说:这个文具盒长大约2分米,宽大约1分米。

2、感受1分米

(1)提问:1分米有多长?直尺上就有答案。从哪到哪是1分米?(请学生上实物投影指出),里面有几个1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

(2)你会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白纸上。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3)体验:

①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划出1分米。

② 一人比划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③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4)师: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粉笔长……)

3、米和分米的关系

师:(出示米尺)(1)这有一把米尺,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分米?为什么?拿出直尺,平放在桌上,一人看一人数。(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4、实践操作:“想想做做”第3题

先用身体尺估一估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分米,再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有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评析:学生目测的数据与结果有差距,但通过目测再让他们去实际测量,学生又一次感知长度,培养了估计能力。]

二、认识毫米

1、初步感受1毫米

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现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同学们有的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板书课题:毫米)

2、关于1毫米

①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②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学生齐读。

③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3、体验1毫米。

提问:你能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

同桌互相比划,用5角硬币插进去量一量对不对。

4、提问: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量小蚂蚁的身长)

三、小结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学习了几个长度单位?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分米、厘米、毫米)从大到小分别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智慧屋,里面有很多难题等着我们去挑战,有没有信心?

四、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题。

(1)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怎样看更方便。

(2)第2题,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

学生独立测量。

汇报交流。提问:平行四边形的哪两条边长度相等?

(3)第3题。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

3、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铁钉长2( )。

(2)床长2( )。

(3)大米宽2( )。

(4)黄瓜长2( )。

让小朋友独立选择,在交流时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长度单位,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读一读。

六、课堂作业

基础练习:

1、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有( )、( )、( )、( ),用字母表示分别是( )、( )、( )、( )。比毫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是( )。

2、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分米

( )厘米=1分米 ( )厘米=1米 ( )分米=1米

综合练习:

1、在( )里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张电话卡厚1( ) 一根黄瓜长2( )

一支粉笔长8( ) 一本数学书厚8( )

一张课桌高7( ) 一幢大楼高20( )

教室门高2( ) 一支铅笔长约2( )

拓展提升:

一根小棒长1分米,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七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8个方向,告诉一个方向,能准确辨别其他7个方向

2、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对不同物体进行描述和测量。

能力目标: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难点

1、长度单位的换算。

2、8个方位辨别

三、教学过程

(一)长度单位

说说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 )分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千米=( )米

(二)方向与位置

独立完成数学书94页第1题

是辨认方向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小组说说,再全班交流。

(三)长度单位练习填空。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

2、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是1( ),毫米用( )表示,每1大格的长度是1( )。

3、10厘米就是( )分米,分米用( )表示。

4、1000米就是1( ),千米又叫公里,用字母( )表示。

5、 数学书94页第2题(独立完成,汇报点评)

比一比?

80千米( )8000米 9分米( )3米

5厘米( )50毫米 28毫米( )6厘米

500毫米( )50厘米 6米( )58分米

1米50厘米○1米5分米 80厘米( )700毫米

90分米○9米 300分米( )300厘米

合适的单位

数学书95页第4题(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5、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100米。( )

排列大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70米 800分米 800厘米( )

2、80米 790分米 78米( )

量一量,数学书95页第3题(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借助工具来验证锐角、直角和钝角。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用角来创造美丽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大三角板、磁铁、一条大红领巾、实物钟、小黑板(五角星、3个孪生角)、剪刀、课件、一张简笔画。

学具:一幅三角板、剪刀、水彩笔、四张卡纸(画角、简笔画)、一组(7个)角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今天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瞧:

(课件出示:一个角。)

师:那你们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生答。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角的影子。瞧:国旗上有4个角,而且都是直角。你们还能找出其它地方角的影子吗?

学生边找边介绍。(大部分找出的都是直角。)

师:刚才同学们找出了许多直角的影子,你想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动手画,引导学生说出画角的工具。画完后,同桌验证。

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画直角的过程,并且边画边介绍。

二、创设情景,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1.从实物中,比较抽象出两类角。

师:刚才同学们从我们的教室里找到了许多角的影子。现在我们再一起来找找红领巾上角的影子吧!

出示红领巾。

师:谁到上面找一找红领巾的什么地方有角的影子?

学生上台边比划边介绍。(注意引导学生简洁、准确地描述角。)

师:这3个角有什么特点呢?

生1:下面的这个角好象是直角。

生2:下面的角比直角大。

师:那么该怎么判断它是直角还是比直角大呢?

引导学生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得出结论:比直角大。

师:真棒,同学们在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懂得借助工具来判断。那你们能够再借助这个工具来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吗?

学生动手画角,请一个学生上台画在黑板上,边画边介绍。

板书:比直角大的角。

师:那左右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生1:这两个角一样大。

生2:这两个角都比直角小。

师:是的。这两个角都比直角小。那你们会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吗?动手试一试。请一个学生上台画在黑板上,边画边介绍。

板书:比直角小的角。

2.锐角、钝角的概念。

师:像这类比直角小的角,我们的数学家用简洁的语言称它为锐角。请同学们跟着说一遍,再看这个“锐”字怎么记?

而像这类比直角大的角,我们的数学家也用简洁的语言称它为钝角。请同学们跟着说一遍,再看这个“钝”字怎么记?

现在请同学们为你们刚才画的角写上名字。

3.从实物中来辨别,找锐角、钝角。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角可爱跟我们捉迷藏,瞧这个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

出示钟面,生上台介绍。(注意引导学生用简洁语言来完整,准确地描述,如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度是一个锐角。)边比划边描述。

教师再拨出3-4个钟面(有锐角、直角、钝角)让学生来辨别。

师: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把锐角、直角、钝角给辨别出来了。那么,现在我们再一起从五角星的身上来找出角的影子。

小黑板出示五角星,学生上台边找边比划,并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来描述角。(懂得五角星的身上有10个角,5个锐角、5个钝角。)

师:你们真厉害,锐角和钝角藏在一起的时候,也能这么快地给它们找也来。

4.建立锐角、直角、钝角三者之间的表象。

师:看来,同学们对角的3兄弟的样子已经有了较深的印象。让我们闭眼来想它们的'样子,并用手画出来。

师说名称,学生书空。(锐角、直角、钝角)

学生张开眼睛,说一说刚刚书空的感觉:角的开口越来越大。

三、巩固练习,丰富感知

1.判断。

师:同学们,认识了锐角、钝角之后,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首先请同学们从组长拿一张自已喜欢的角,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先看谢老师创造的角,然后请跟我是同一类角的同学,带着卡片上台来并一起说出角的名称,同时台下与台上的同学要互相检查看有没有找错朋友的。

师生互动,玩游戏。

师:同学们可真好,为这些角都找到了朋友。可是谢老师这里有3个孪生兄弟,它们找不到朋友,你们能帮它们辨别出来吗?

小黑板出示了三个很相似的角。

让学生会借助三角板的直角来判断。

2.创造角。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有办法,这么快就把3个孪生兄弟给辨别出来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用聪明的脑袋来想办法创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来创造。

学生边展示,边介绍自己创造角的方法及角的名称。(如:我用两根铅笔创造了一个锐角。)

师:刚才看了同学们创造的角。谢老师也用剪刀创造了一个角,谁来帮我介绍一下。

生:谢老师用剪刀摆出了一个直角。

师:(直角变锐角)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时两条边张开的角度变怎么了?

生:变小了。

师:这时成一个什么角?

生:锐角。

再回到直角,演示由直角变钝角。学生说出变化和角的名称。

学生拿出剪刀,按照老师说的名称来变。

小结:原来3种角是可以转换的。

3.小组合作,从生活中找角并判断。

师: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再找找3种角的影子,练习第一题。

请4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选一幅自己最熟悉的图来找,并用水彩笔描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上台展示并介绍。

四、活动激趣,灵活应用

师:同学们,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有用,而且它还能创造出美丽的图案。瞧,出示一张简笔画,你们想用角也来创造美丽的图案吗?

小组合作创造,展示并介绍什么地方用了什么角。

小结:角很美。

五、总结并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位新朋友,(揭示课题)它们有什么特点?当它们长得很像时你可以怎样来辨别?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8篇二年级数学教学教案,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二年级数学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