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丰碑》教案优秀7篇(cctv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哔哩哔哩)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丰碑,快回答整理分享了7篇《丰碑》教案。

丰 碑 篇一

丰碑

(第十册)执教:方雪媛

教学目的: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

1.文字投影片二框

2.音乐一段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板书课题丰碑(bei)

“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

课文中的“丰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找答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流

问:知道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

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

4.介绍时代背景

《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革命不少革命战士倒下了。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

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

一(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一(1-2)

二(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二(3-7)

三(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三(8-11)

四(14)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四(12-14)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什么叫艰难?

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

(1)“冰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这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2)“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3)“吞掉”说明风雪之大,大得要把这之队伍吃掉。

3.同学们已经有所感染了,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4.小结:这一段的天气描写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亏困难?把描写这些困难的句子找出来,自己站起来读一读。

2.灯片出示第三句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释“恶劣”、“袭击”

(2)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指名读。

板书:遇到的困难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a.提示:“吃不上饭”时说什么呢?

“睡雪窝”呢?

“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呢?

“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呢?

b.那么,你能想象一下,红军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c.这句话,一连串用了四个“可能”,写出了红军前进中将会遇到种种困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是的,读了这个句子,红军战士所遇到的一个一个困难都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朗读。

(4)这个长句写得也很有顺序,它按什么结构来写的呢?我请全体同学读总述的句子,四个大组分别读分述的四个可能。

3.小结引读第四句

困难实在太多,任务实在太艰巨,这不是一般人能经得起的,将军陷入了沉思,他想些什么呢?------

板书:严峻的考验

4.齐读第二小节

5.配乐感读1.2节

四。作业

1.选词填空

严肃严厉严格严峻

(1)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经受住各种()的考验。

(2)李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一贯()。

(3)对待工作,我们的态度要()认真、不能马马虎虎。

(4)爸爸的目光变得()起来,弟弟惭愧地低下了头。

2.抄写词儿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丰 碑 篇二

22丰碑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根据同名小说改写的。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文章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先写将军对红军行军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考验的思索,为下文所发生的事情作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接着写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冻僵在雪地上时的激怒和对军需处长的责备;然后写将军得知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的震惊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最后写在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将军率领红军战士继续前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课文叙述的顺序;二是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从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是在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先抑后扬及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难点是理解“丰碑”的含义。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教学开始,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够说出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围绕“思考·练习”3,让学生重点反复朗读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文字,讨论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文字集中体现在第7自然段。重点要让学生领会从军需处长那种坦然自若的神态中所表现出的坚韧刚强,把生命的希望留给战士把死亡留给自己,面对困难和死亡处之泰然的忘我精神。

描写将军神态的文字,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准确地找出来。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将军神态的变化以及这些神态变化所体现的不同思想感情。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脸色严峻,“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两腮的肌肉抖动着”。这些神态描写表现了将军两种不同的情感。有对军需处长工作的不满和责备,有对红军战士深深的爱。当得知这位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些神态、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将军内心的巨大震动。又体现了将军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一是因错怪军需处长而感到深深愧疚,二是对军需处长崇高的敬意。将军的不同神态及所表现的感情变化,要让学生在细读课文的过程中仔细揣摩体会。教师加强启发引导,不要一股脑和盘托出,要提倡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

3.作者为了表现军需处长克己奉公的高贵品质,采用了欲扬先抑和侧面的表现手法。将军开始责备军需处长为什么不给冻僵的战士发棉衣,我们似乎觉得军需处长没有很好尽职尽责。及至读到下文,原来冻僵的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我们不能不为军需处长的忘我精神所感动。课文的主人公虽然是军需处长,但文中对军需处长的直接描写,落墨不多,然而,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却在有关环境和将军的描写中突现出来。这样写,恐怕会比更多地直接描写军需处长产生更加感人的力量和留给人们更多的回味余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感悟这些表现手法。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理解这样写法的好处:假如警卫员一开始就告诉将军说,军需处长被冻死了。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在学生回答是军需处长后,再问既是主人公,作者只用了几句话写他,你是怎样体会到军需处长是文章的主人公的?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第7自然段,要怀着对冻死的老战士的崇敬、怀念之情,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语速较慢,句调平直。朗读第8—12自然段,要注意把描写将军不同神态的词句读得重一些,要从不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出将军感情的变化。第8—10自然段要读出一种激怒感,将军的几句话,要表现出斥责、威严的口吻。读第12自然段要体会将军得知冻僵的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那种震惊、内疚、敬仰的复杂心情,语速缓慢,读得深沉、庄重。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面词语。

冰坨:坨,是成块成堆的东西。冰坨就是冰堆。文中是说整个云中山冰封雪冻,看去简直是一座冰山,极言气候严寒,行军艰难。

严峻:意思是严厉、严格。经常和“考验”“形势”“态度”“神色”等词搭配。比如文中“严峻”一词出现了两次:一是与“考验”搭配,“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里“严峻”含严格意,“严峻考验”指重大的、不寻常的考验,这种考验应该说是很严格的。一是与“脸色”搭配“将军脸色顿时严峻起来”。这里“严峻”指将军神情很严肃。

丰碑:本指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碑,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的石头。课文中的“丰碑”是指冻僵了的军需处长。文中写道:“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军需处长是负责军队所需给养的,但他自己却穿着单薄的破旧衣服,以至冻死在雪地里。军需处长的形象是我军战士无私忘我精神的活的体现,从军需处长的形象中我们体会到了红军战士为革命事业建立了怎样的丰功伟绩。所以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晶莹:光亮而透明。文中写到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晶莹”在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方面是说雪冻结后,本身光亮而透明。另一方面,它又喻指军需处长的形象光彩照人,闪闪生辉。

6.课外开展为“丰碑”写碑文的活动,各人按自己想法写好后,在班上朗读、交流。这一选做题不做统一要求。

丰 碑 篇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经营、”等。

2、读懂课文,正确理解的含义。

3、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正确理解的含义。

2、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课后老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再板书一个“丰”字,让学生查字典据词定义(多,丰富;大;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用来纪念谁的?相信同学们通过朗读,自己能够明白。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

2、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

伍 坨 啸 劣 酷 袭 僵 倚 秃 塑 豹 覆 莹

特别注意:啸 (xiào ) 劣(liè) 塑( sù )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纠正读音。

4、谁说说课文所讲的是什么,课文什么地方点明了?

(课文讲的是一位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

三、理解教材

1、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研究。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把军需处长比作一座,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2、同样老师相信大家通过阅读思考,互相交流,一定能解决这个难题。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有什么相似之处?(画批在书旁)

4、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处,按4人小组进行交流。

5、在全班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军需处长那种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理解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了解了故事发生在战争时代,一支队伍艰难地行进在白雪皑皑的云中山中。那里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边说边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座巍峨的雪山,同时播放北风呼啸的录音)

二、研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回忆我们上节课质疑的问题。

2、你们认为军需处长和之间,第一点相似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懂的?

第一个相似点: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辉形象像一座晶莹的。(板书:形象)

(1)怎样读,才能把“ 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辉形象像一座晶莹的”表现出来?各自练习朗读。

(2)你们觉得第7自然段,应该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指名读。

(3)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请你再读一读。

(4)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们认为第二个相似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懂的?

第二个相似点: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板书:精神)

从课文7、8、11自然段的联系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作为军需处长就是负责办理军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资的领导,然而他却把所有的棉衣分发给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冬天雪地中冻僵了,所以军需处长具有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

三、互换角色,体会情感,自由表达。

1、如果你此时身在云中山中,身为军需处长,你会怎样想?

(我可能会犹豫,虽然我从心里也愿意给战士们棉衣,但寒冷的滋味太难受了;我将毫不犹豫的像老战士那样,把棉衣让给别人;我想如果能和战士伙着穿,你穿一会,我穿一会,既可以保全生命,有可以关心战士。)

2、现在你就是军长,面对这样一位衣着单薄的被冻僵的老战士,你能想到什么?会怎么说?朗读描写军长的句子。

(让学生置身情境去体会文中的角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四、进一步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1、课文既然歌颂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作者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笔墨写了……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样的问题?

(课文歌颂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品质,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篇幅写将军情感的变化?)

2、请同学们默读画出将军情感变化的句子。

3、读一读你们画的句子。

4、在什么情况下,将军的情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我们进行对读。(先师生对读,再生生对读)

对读中,你们体会到将军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

点拨:起初将军担心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能否禁得住严峻的考验,后来,他为什么变得信心十足,坚定不移?(虽然环境恶劣、装备很差,但是又像军需处长这种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的精神,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因此将军信心十足,迈着坚定的步伐,大步走进了漫天的风雪之中)把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句子多读几遍来体会感情。

五、小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谁说说你在写作方法上学到了什么?背诵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按思想感情发展的变化顺序记叙,抓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描写。

《丰碑》教案 篇四

上了一节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请大家给我提提意见。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丰碑》教学设计

一、配乐导入。

1、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后读题

2、学生借助学习网站中“忆海畅游”网页自由选择浏览一下图片、录象或文字资料,加深理解时代背景

[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了,今天的孩子不容易理解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精神。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量,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浏览,对于理解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帮助。]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同时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

[扫清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能力,同时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这个环节打开学生相互交流的闸门,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在读中获取的信息内容表达出来。]

三、再读课文。

1、师: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再读课文,在文章开始和结尾处找出两个带问号的句子;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后齐读。

3、第一句是将军的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呢?在课文中找一找。

4、学生找出四个“可能”后,师生合作读句子。

[在初读了课文之后,学生能很快地找到有关句子,同时,也有意识地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

师生合作读句子,把老师放在了学习的合作者的位置上,是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既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重点突破,精讲赏读。

1、(过渡)如此恶劣的环境,让所有人都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那么这支队伍有没有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队伍在继续前进,展现在将军面前的是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

(CAI课件出示画面,教师配乐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

2、师:下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借助网页“自学天地”中“自学向导”“词语导航”的帮助进行自学,最后还可以选一段你认为最合适的音乐进行朗读。

3、学生自由学习,自主浏览网页。

4、学习小组交流自学收获和疑难。

5、交流反馈。

6、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你为这段选择了什么样的音乐?

(指名读;同学推荐读;全班模仿读)

7、面对着这样的感人画面,将军的神态发生了变化,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将军神态的有关句子。

8、学生进入“自学天地”自由复制粘贴描写将军神态的句子,并思考将军为什么发怒?

9、(广播教学)根据学生回答,调用学生机。

10、师:将军指导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吗?这时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学生齐读这一段。

11、师问:将军由发怒到现在愣住了,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12、师:将军的千言万语只能化作一个动作:敬了一个军礼。让我们带着对这位军需处长的敬意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配乐朗读)

[两个自然段的借助网页自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本环节教学设计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配上恰如其分的音乐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思考,动情地去学习朗读,发展语感,同时在思想感情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小组学习,强化了主动参与、相互交流,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启发,情感和认识水乳交融,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体现了师生、生生、人机的多项互动。]

五、理解感悟。

1、(过渡)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同时课件出示插图)

同学们,你们见过碑吗?碑是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纪念物的石头。军需处长是一个人,为什么这时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同座位互相讨论。

3、交流反馈。

4、师:、同学们,可敬的军需处长,离我们远去了,并和高高的云中山化为一体,然而在人们的心中,他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却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高高矗立着,它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永远前进,让我们把对军需处长的深深敬意化成我们笔端的文字,请同学们打开网页中“童心飞扬”,在这儿有一座我们为军需处长建立的纪念碑,请你们为这座丰碑配上简短的题词。

(教师电脑监控学生,调用学生留言。)

5、谁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说一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6、师:对,我们的军队中有这样关心战士的将军,有这样无私忘我的军需处长,有这样勇于克服困难的战士们,胜利怎么会不属于我们呢?

[学生通过近一节课的学习、体会,对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充满了敬意,对于理解“丰碑”的含义自然是水到渠成。让他们书写题词,也使他们积淀的感情得以宣泄,同时也将写的练习落到了实处;交流题词,则使他们的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总结拓展,升华中心

1、现在让我们进入“网海采撷”,去回顾一下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

2、生浏览网页,实现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3、总结:(再次出示插图)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座晶莹的丰碑。

[给学生们进入教师提供的网站自由浏览的时间,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并且习惯使用这种工具。]

板书设计:

22、丰碑

处将军:怒愣

语文教案-《丰碑》 篇五

以下是小学语文课文《丰碑》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

《丰碑》是人教版第十册的第二十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为了把棉衣让给战友穿,而自己却被活活冻死的感人故事。课文用了大量的笔墨细致地描述了军需处长和将军的神态,有力地表现了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

二、教学目标

遵循叶圣陶先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通过对本单元训练目标和本课三维目标的整合,我把本课的微观目标设定为:

1、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感受军需处长崇高的精神世界。

四、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五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诵读感悟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法:根据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读一读、悟一悟”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习课文,入情入境,自悟自得。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酝酿情感

利用多媒体出示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的行军画面,播放狂风呼啸的录音。教师激情导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板书课题“丰碑”)

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理解“丰碑”的含义,并再次引疑——“丰碑”文中指的是什么等问题。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教学时启发学生质疑,会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影片导入则能激发学生情感,达到“课未始,情已发”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出文章的表达顺序。接着,让学生交流初读收获,粗略地体验情感。最后,让学生质疑问难。初读课文后,学生不难从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找到答案:“丰碑是指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后可能提出:“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呢?”等问题。

这样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而且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三)品读感悟,深化情感

圈点勾画,初步体会

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对文章主题方面的想怎么圈就怎么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既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

紧扣人物的神态、动作,想象、揣摩心理活动

在学生对文字有了表层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去揣摩军需处长的心理活动,从而让学生更近地触摸人物的心灵,挖掘人物的品质。

深入理解,突破难点

这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小组讨论:为什么把军需处长比作“晶莹的丰碑”?在刚才品读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明白:原来,是因为军需处长的精神和丰碑一样永垂不朽啊!这样,难点自然不攻自破。

专题整合,合作探究

在学习“抓住将军的神态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采用找、品、演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探究。

找是让学生找出描写将军神态、动作和语言变化的句子,进行课文集美、教材整合;

品则是让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态细读品味,如:体会“肌肉抽动”和“肌肉抖动”在神态上和感情上各有什么区别;从“愣了一下”到“愣住了”这之间将军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得到了训练。

演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表演,通过学生兴趣盎然地研究人物的情感,模仿人物的神态,创造性地设计人物的对话和动作,这时我再趁热打铁,在同桌排练的基础上,推荐一名同学扮演将军,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记者采访,如:

将军,你为什么发那么大的脾气?

将军,我发现你的眼睛湿润了,为什么?

将军,你为什么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这就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当了一回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代角色说话,让他们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更深刻的体察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继而成为自己的情感。

(四)巧妙拓展,升华情感

课堂虽已接近尾声,但此时学生内心的情感却在彭湃着,内心的激情却在涌动着,我不失时机让学生为“丰碑”写碑文和献花圈,将自己要说的话写入其中,使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倾吐他们对军需处长那份由衷的敬佩。接着,我又加以引导:“无论是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今天的和平时期,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丰碑还是无数座,“白衣天使”“抗洪英雄”“消防战士”等等。他们的确是人们心中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也是共和国的中流砥柱!请同学们在课余多找这一方面的书籍读一读吧。”

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走出了文本,而且丰富了文本解读的内涵,激起了学生读书欲望,文本解读和情感熏陶相得益彰。

六、作业设计

首先我推荐学生课后借阅红军长征的故事书,然后在班里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同时附有“推荐目录”和“借阅途径”来指引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

(1)推荐书目:《长征故事》、《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红星照耀中国》、《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陈云的《随军西行见闻录》等;

(2)借阅途径: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或村办图书馆等均可找到相关图书。

自选题:1、观察,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2、摘录文中你所喜欢的词句,并把它抄写下来。

第二,我布置了两道选做题。此设计目的是落实讲练结合,大量积累的教学初衷。

以上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抓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去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这一主攻目标进行探究和训练,学生学有所疑、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对话中,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创新为灵魂,以发展为目的”的课堂优化目标。

丰 碑 篇六

教学要求

1.学习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并按要求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安排材料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题“丰碑”的深刻含义。知道“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内涵。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从审题入手先说说“碑”有几种?为什么要建碑?“丰碑”的“丰”在这里什么意思?那么这座丰碑是谁呢?是用什么雕刻的呢?我们就来看课文。

二、读课文,学字、词。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

2.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自学要求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字义。

(2)读通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课文层次,分段。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

如“劣”(li)不读(l)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碑”的笔顺,与“脾”“卑”“啤”区分;“倚”与“椅”区分;“豹”的偏旁不是;“润”不要多写一点;“覆”下半部的“復”注意是“一横”。

3.词义: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

4.读课后“读读写写”中词语。不理解的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思考题。

(课文记叙了红军在冰天雪地里行军,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冻死了的感人故事。)(分3段)

四、练习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质疑,做好记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问:军需处长是做什么的?军需处长是管理负责分发棉衣的处长,却因为没有棉衣被冻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二、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老师板书:环境恶劣残酷;军需处长被冻死;晶莹的丰碑。)

三、读讲第一段

1.自己朗读课文第一段。从哪儿看出环境恶劣残酷?读后在书上划出词、句。

2.谈理解,大家讨论。

3.这里对于环境天气的描写用的笔墨比一般的课文要多,这是为什么?(衬托红军战士的坚强。)

四、读讲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大家思考:知道有人冻死,到看到冻死的人再到知道冻死的人是军需处长后,将军的神色有什么变化?划出其神态描写的词句和动作描写的词句。

2.朗读所划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样的神态和动作说明什么?(说明将军很关心战士们,体现了将军对战士的爱。这一点在第二段中已有所体现。)(体现了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高敬意。)(投影打出)“将军愣住了……军礼”分析此句。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体会将军感情的变化。

五、朗读第十二自然段,背诵一遍

1.问:为什么这样一个军需处长会使将军和战士们对他产生如此崇高的敬意呢?

(因为他身为军需处长,军队里有很多的棉衣,却没给自己留一件,都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在冰天雪地里冻死。这种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实在是感人,可歌可泣。)

2.看插图。(或打出投影图片)

那么这是怎样一个军需处长呢?我们来看。谁来把这幅图描述一下儿。

3.我们看书上是怎么描写的。齐读第七节,划出书上对军需处长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结合插图,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军需处长神态十分镇定自若,说明他心里十分坦然。因为他在这种恶劣残酷的环境里,没让一个战士冻死,而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说说中心是什么?(赞扬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4.指名朗读,大家看插图,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大家齐声朗读,并背诵这一节。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熟第7节和第12节。

第三课时

一、背诵第七自然段,引入本课时。

齐声背诵第7自然段,投影打出插图。

背完问:军需处长为什么能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呢?(他忠于革命。)

二、学习最后两自然段,思考

1.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晶莹”什么意思?

(因为他有纯洁的心灵,崇高的品质。)

2.分析句子。(投影打出)讨论后进行朗读训练。

“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还会属于谁呢?”

(问:“那声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大家讨论回答。(那声音是指在军需处长精神鼓舞下,战士们充满胜利信心的坚定的脚步声。)(因为①在红军队伍中有很多像军需处长一样的干部和战士。②军需处长的精神鼓舞着大家,激励着战士们,使大家精神振奋,对胜利充满信心,有高度的凝聚力。因此一定会胜利。)

3.课文中两次出现“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各自包含什么意思?

(第一次感到很突然,不知说什么好,想着看情况再说。第二次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所感动,说不出话来。)

4.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三、练习背诵(第二段是重点,详写;侧面烘托前后照应)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者:张凤英)

语文教案-《丰碑》 篇七

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1.这篇课文记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个真实的故事。课文记叙了在红军行军途中,一位负责掌管棉衣等物资的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他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2.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了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第三段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第四段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3.学习时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一是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体会到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为了表达中心思想,课文详细描写了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还通过将军神态的变化来突出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对红军部队的任务、所遇到的困难等都写得比较简略。

4.学习本课生字,要注意“愣”是后鼻音,注意“碑”“坨”右边的写法,“袭”的上面是“龙”。

“丰碑”“恶劣”“袭击”“考验”等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5.句子解析

【例1】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析“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说明自然条件极为恶劣。既渲染了故事发生的悲壮气氛,又从反面突出了军需处长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的难能可贵。“冰坨”,成堆的冰块。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说明天气非常寒冷。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队伍行军极端困难。

【例2】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析这是将军走到前面,看到的一位老战士已冻僵的样子。共有3句话,第1句话是讲这位战士冻死在哪里。从“倚*光秃秃的树干坐着”,可以想像到他当时可能是由于疲劳,坐在那儿歇一会儿而再也站不起来了。第2句话是讲老战士牺牲时的神态。这是一个长句子,分为两层:前面4个分句讲他确实冻僵了,大雪已经落满了他的全身;后面几个分句讲他牺牲前还想抽烟,可看出他当时的心情还是很镇定、安详的。第3句话是讲老战士身上的穿着,从“单薄破旧”等词语可看出他的衣服是十分少的,也从中可以看出他是被冻死的。这3句话是按观察顺序写的。

【例3】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析“晶莹”,光亮透明的意思。“丰碑”,高大的碑,比喻不朽的功绩。这句话含义深刻。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确实像一座晶莹的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象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学习要点提示

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并练习用“湿润”“晶莹”造句。

2.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体会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3.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七自然段和后三个自然段

重点问题解析

1.揭示课题。

“丰碑”原指高大的石碑,本文比喻不朽的功绩。课文记叙的是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文章细致地刻画描写了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和将军的语言、神态的变化。从而表现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2.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此题是以“内容”和“中心”进行设问的。可以用来分清课文的主次,也可以凭借此题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做此题时,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更要深入体会课文的内涵,然后归纳整理领悟出的要点,再用准确通顺的语言表述。应抓住两方面的要点,一是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体会他的精神境界。二是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体会其内心。从而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光秃秃的树干一动也不动地坐着,身上落满了雪,神态十分镇定、安详,左手微微向前指着,单薄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大雪很快就覆盖了他的身体。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着,确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以将军为代表的战友们深深地被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感动了,对他充满了敬佩之情。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战友们心中的一座丰碑。所以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3.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此题是检验同学们对课文中重点句的理解能力。从中提示同学们在理解重点句时,不仅要了解句子的表面意思,还要领悟句子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1)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将军为什么愣住了,为什么庄严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愣住了”是因为将军怎么也没想到眼前的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并误认为这是军需处长的失职造成的后果,所以当他听说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由于惊讶而愣住了。

“庄严”是庄重、严肃的意思。说明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军礼。将军对这位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充满了敬佩之情,表达了对这位老红军战士的崇敬与哀悼。所以庄严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2)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那声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那声音”表面指的是“沉重的脚步声”,实际上指的是革命队伍中的那种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和团结一致的钢铁般的意志。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这种意志,任何艰难险阻、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文中用反问句,更加肯定地说明胜利一定属于红军队伍。

4.读读写写,并用加粗的词语造句。

(1)湿润:潮湿润泽的意思。

例句:昨天下了一阵小雨,地面湿润了,空气显得更清新了。

(2)晶莹:光亮透明的意思。

例句:天空飘浮着朵朵黑云,一会儿晶莹的雪花漫天飞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的7篇《丰碑》教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丰碑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