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优秀7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篇一

【教学案例】

再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导语:

是呀!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请快速浏览全文,用“  ”画出相关的答案。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时,教师可相机展示重点句: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⑴ 请生个别读。正音:“脊梁”读作jǐ 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

(因为花朵都朝外开,那么在屋里看到的“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叶子。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⑵ 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

(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

⑶ 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轻轻一笑。)

⑷ 补充材料:

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

(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让学生感悟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德,并能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美德的人,在学校里学会关心老师和同学,在家里,能够多替爸爸妈妈想想,为他们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篇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读后感

今天我学习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课,感触很深,不由得动笔写下这篇读书笔记。

课文讲的是:“我”在德国读书时,发现德国人家家户户临窗外都种了花,他们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年后“我”再次回到德国,发现变化很大的德国“美丽”却依旧如昔。由此,“我”体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境界。

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说我们做清洁,虽然有些同学上完一天课很累,但他们仍然将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收拾的整整齐齐。他们就把教室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一样,一丝不苟地做着清洁工作。

我们就是应该把我们的祖国当成我们的家,把每一个人当成这个”家”的一员。德国人民正是因为这样想了,才会把花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把自己的花种给别人看……我们就是应该有这样的精神,才能把自已最美好的东西给别人分享,给别人看。

最后,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像德国人民一样“赠人玫瑰,一手清香”。(程婧然 辅导老师:黄锦琳)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让我领略到了异国绮丽的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

德国人家家户户都养花,中国人也养花,可养花的习惯却大不相同。德国人把花样在临街的地方,让每一个过路人都看到;中国人却把花养在家里,自己的花自己看。德国人走在街上,就仿佛进入了花的世界里,满眼都是鲜花,你欣赏我的花,我欣赏你的花,你为我带来好心情,我为你送去满心的愉悦。德国人这种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境界应该让我们好好学习学习。中国人的自私随处可见,你瞧吧:公交车上抢座位,随手扔垃圾,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许多人就是这样,只顾自己的利益,自己好了就行,不管别人。

还是让我们学习一下德国人这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精神吧!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叫《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后,使我感受到了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德国人爱花的特点。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都把花种到临街窗外,让花朵向外开。大约过了四。五年,作者再次来到了德国,发现德国人爱美之心还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见过类似的情景,就像班上创立图书角,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捐一本书,那你就可一看到几十本书了。这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体现;如果班上每一个同学都轮流打扫课室,我们一进到教室,就是一尘不染的了。这就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读了这一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后,德国人给我留下一个懂为人着想,无私地付出这种好印象。他们人与人之间懂得互相帮助,互利互惠这种美好的境界。我还懂得了只要心中有他人,有社会道德,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世界就会更美好。只要“我为人人”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可以实现“人人为我”这个美好的愿望。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文章后,我感触颇深。

在德国人人都爱花,不论男女老少都有属于自己的花,她们把花奉献给了别人,正表现出人人互帮的精神。

当你在德国哟一天灰心,垂头丧气时,来到任何一条街道上,抬头一看啊!这是一个花的海洋,所有的花都向你开放,正是人人为我,我把花摆在窗户外,让别人欣赏,而在户外时,又看别人的花,正是我为人人。每一次我们

有综合实践时,做完后我们都会把自己的作品摆在桌上,当你看别人的作品时,别人又在欣赏你的作品,正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在院子里,我们通常会在隔台上摆满自家的花,孩子的作品等,人人忙完后走进院子那一刻会放慢脚步来欣赏别人家的独特风景,而我们也会欣赏别人家的美丽花朵。正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就要互帮互助欣赏快乐时,分享友谊,培养情操,正是有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我们的大家庭才如此美丽。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读后感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叙述了作者在德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文字简练优美。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每个人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从这篇课文中,我感受到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崇高精神。我觉得德国人他们的邻里关系很好,不会因为小事而吵架,反而更会为别人着想,他们让花往外开,让路人看到漂亮的花,而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虽然这是一个多么小的做法,但却可以看的出大家是多么为他人着想。

而这种为他人着想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就在我们身边,清洁工阿姨扫完地,地面上干干净净,透出一丝丝光泽。但有些同学却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一点都不尊重清洁工阿姨的劳动成果。我们需要的美丽并不是外表上的美丽,而是需要品德、品质和心灵的美丽,这种美丽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读后感

作者:徐敏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中心小学501班

花,美;心,美;人,美。这就构成了一个德国。不但大街上的花美,人也美,人们那默默奉献的心灵也美。德国,好一个美丽的国家!

这是我读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的感受。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季老先生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了作者再一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我读完这篇课文,掩卷沉思,就仿佛置身于德国。我走在街上,看到了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开满了鲜花,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在这些奇特房子的窗台的花连成一串,汇成了一条花的彩带,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种享受,真香真美。主人们正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阳台,换成一盆盆正在开放的鲜花,许多蝴蝶围绕着翩翩起舞。那窗台上的花就仿佛是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微风一吹,就向我们频频点头。真是“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

倘若你亲自到了德国,肯定会流连忘返。看了楼上,还想看楼下;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盛开的,还想看含苞待放的。看得你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人们自己种的花,却是要让别人看得,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民看来,却是那么的平凡。

德国,真是一个美丽的国家!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flash课件《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已经对《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德国,领略异国风采。

2、请同学们回忆作者两次到德国的感受分别是什么?作者发出了深深地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二、感受奇丽与奇特

1、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句段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又是从哪些句段体现民族的奇特?

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2、感受奇丽

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丽”

(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2)“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3)课件加深理解:看(出示课件),大家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景色,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请你们用朗读把老师带到这美丽的异国风光。你们想不想美美的读一读?想读的同学就站起来读,能背的同学也可以背诵。

3、感受民族奇特

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你从哪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把花都栽种在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2) “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到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能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

4 、理解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德国人给予别人美的同时也得到别人赋予他的美。不只在养花中如此,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为别人着想,这已经形成一种美好的品质,进而形成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形成一种可贵的民族精神。

延伸:你还知道德国人的有什么优秀的民族精神?

朗读:当我们再次读这段话的时候,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

5、写作知识

作者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

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四、深化主题

学生举例

听到你们说的这些,我也想起了一首诗,和大家分享一下。

给 予

如果你给我一条鱼

我就让你看到整个海洋世界

如果你给我一朵花

我就让你拥有一片花海

如果你给我一片树叶

我就让你看到整片树林

如果你给我一双翅膀

我给你一方自由飞翔的天空

如果你给我一滴眼泪

我就让你得到爱的阳光

让它温暖你那四季如冬的心

让快乐和幸福永驻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让我们每个人都绽放成最美的风景

在自己的心里

也在别人的眼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篇四

一、说教材

这篇优美别致的短文是北京大学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它不同于那些纯粹描写景物风情的文章,而是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讲述了自己1935年在德国求学时的亲身经历,描绘了德国家家户户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并用凝炼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最后讲述1980年再次来到德国,再次看到这番情景,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读起来既让人大开眼界,又叫人回味无穷。

纵观全册,第八单元是最后一个教学单元,它的主题是“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训练重点是“揣摩积累语言、了解异国风情、拓展搜集资料”。而作为第八单元的开篇课文,并且是讲读课文,文本的诗情画意、作者的真情感受、编者的编写意图、教者的预设生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要能做到五心合一,找到共鸣点,形成教学目标:(大屏幕出示)

1、体会文本语言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披文入理,积累语言;

2、感受风土人情美——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3、拓展搜集资料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于揣摩、积累语言,了解德国风土人情;教学难点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文熏陶。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大屏幕出示)教材文质兼美,但较为浅显简明,五年级学生容易理解接受,主要采用“课前搜集资料—质疑研读课文—把握重点读议结合”,并辅助采用“图文结合法、情境渲染法”等。

2、说学法:(大屏幕出示)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用“搜集资料—自主质疑—以疑促读—读议交流”的方法来学习,即课前收集资料,增进对季羡林和德国的了解,然后自主质疑,以疑促读,做到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读议交流。

三、说教学过程与设计理念

(一)课前预设——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课前,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请他们自学生字词(部分重点字词将结合教学加以指导),把课文读通顺;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可以设置四个小专题“季羡林与德国”、 “鲜花胜地——德国”、 “德国的风情我知道”和“我知道的德国历史和名人”,这样更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无效。

&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课前预习、搜集资料,既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实践能力,又拓宽了学习的领域,构建了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促进了学生对德国、对作者的了解,以及对文本的理解。

(二)课堂行动——一咏三叹,滋养性灵。

1、导入——从民族的经典走向世界的多元。

在唐诗宋词的诵读中拉开教学序幕,回顾祖国优秀文化,接着切入互动游戏“我们的邻国尼泊尔的摇头与点头习俗”,当学生了解到尼泊尔人的摇头才是表示同意的奇特风俗时,就会产生一种到世界各地去走走看看,了解异国风情的好奇心。

& 好奇心就是学习成功的重要驱动力。

2、质疑——“主动索取”永远比“被动接受”得到的东西多。

先让学生介绍作者——季羡林(大屏幕展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个题目本身就耐人寻味,也会引发学生疑问,归纳板书:(大屏幕展示)[德国人怎样种花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色?自己种的花为什么要给别人看?……]

& 这个质疑环节的设置,旨在“以学定教”“以疑促学”,让学生由“冷”变“热”。因为“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就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美国教育家哈。曼)

3、研读——“埋头思考”远胜过一千句夸夸其谈。

首先,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通过学生汇报积累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脊梁、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颇、耐人寻味”,再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来课文大意。

&之后组织学生谈读后感受。引导学生用书中的句子谈。

是啊,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板书:奇丽、奇特)

接着,请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他们提出的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同桌或小组的交流;然后自主发言,交流体会。教师相机把握以下要点组织教学:

(1)、研读“自己在屋子里看到的花”——叩问“莞尔一笑”的灵魂。

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屋子里看到的花:大屏幕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板书:花的脊梁

(大屏幕出示)当季羡林为德国人与众不同的养花方式感到奇怪时,女房东却只是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这“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微微一笑,平静的一笑,淡淡的一笑,朴实不张扬的一笑)从女房东淡淡的、平静的一笑中,我们看出女房东是个怎样的人?(她是一个爱花的人,而且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和大家一起分享。这种淳朴的人生境界像花儿一样美丽自然。)

(2)、研读感受“别人看到的花”——欣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色。

文章第三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重点段落,也是作者语言的精彩之处,更写出了德国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让学生说说别人看到的花(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家家户户都把花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那么,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让学生说出句子。)大屏幕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我准备引导学生从“任何、家家户户”等词语体会养花的人家之多,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 等地方理解花的数量和颜色之多、花的颜色之娇美,结合图画资料的呈现,(大屏幕出示两幅图片)走进鲜花的意境,领略风景的奇丽;再通过个别朗读、配乐朗读把师生带到花的海洋,带入美丽的山阴道上。

此时,你正漫步在这样的街道上,你有什么感觉?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别人看到了一个花的海洋)指导学生背诵。

(大屏幕出示)然后拓展想象写话:“如果你是一位当地的居民,请为我们介绍一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美丽景色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进对文本的理解。

(3)、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这是一个许多人穷其一生也难以透彻的哲理,我觉得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所感悟,心生向往就很好了。先联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欣赏别人的花”这种奇丽景色、奇特民俗初步理解;(大屏幕出示)再回忆发生在同学之间、邻里之间、校园里、社区里、家里的事情,谈自己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

4、拓展

四五十年前,20几岁的季羡林先生感受到了德国人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今天,当他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他又有了怎样的感受呢?大屏幕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是的,四五十年后,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奇丽的景色没变,那奇特的民族没有变。这是一个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啊!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齐读)与此同时,老人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生答)

四、小结拓展

(1)教师小结:(多么美好的梦啊!今天,季老先生带着我们去了一趟德国,让我们收获了满街馨香的愉悦,更让我们收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一份心灵的充盈。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带着对德国这个伟大民族的敬重,再次齐读课题。(齐读课题))

(2)让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了解德国还有哪些奇特的风俗。

附:

板书设计

依照作者的思路,把握文中作者的思路线、重点词语线和感情线,三线交*而设计的词语式板书,从而辅助于教法的实施和学习的落实。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花的脊梁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花美人更美

奇丽 奇特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 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爷爷。今天,我们要同季爷爷一起去德国看看。

2、播放德国的风光片,请同学观看,并讲解: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把画面停在街道画面上)德国人家家户户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们知道他们这是做什么?原来……(板书课题: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二。初读感悟

1、德国人养花给季老先生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莞尔一笑 脊梁 应接不暇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姹紫嫣红:嫣:娇艳。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读文后汇报。(引学生用书中的话说出来。)

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书:奇丽、奇特

三、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到底是怎样一番奇丽的景色,一个怎样奇特的民族呢?让我们一起随着季老先生走进德国,自由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

我刚才看见许多句子都被同学们划上了记号,谁先来说一说?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语句“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谈谈自己的理解。(“花的脊梁”只是一些枝干和叶子,并不美观,而花最美丽的部分──花朵自己却不能完全欣赏到,那自己岂不是得不偿失吗?可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讨论一下,明白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自己也能看到更多更美的花)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让我们走出房屋,来到街道欣赏美丽的花朵吧!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朗读)

生: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生:我仿佛看到在这些奇特房子的窗台上的花连成一串,汇成了一条条花的彩带。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种美的享受,真香真美。

师:谈得真好,想象丰富,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请接着说……

生:我仿佛看到主人们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阳台,换上一盆盆正在开放的鲜花。

生:我仿佛看到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来了大批的蝴蝶,围绕着各家各户的窗台翩翩起舞。主人闻着花香,欣赏着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时驻足观赏,真是“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

生:……

师:是的,通过想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让我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再通过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把这奇丽的景色表现出来吧。

2、.现在,你还会不会为你刚才在屋内没有看到自己种的美丽的花儿而后悔呢?(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明白人人都把自己美丽的花奉献给大家,才能欣赏到如此美丽、奇特的风景。)

3.随机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的体会。(每个人都把自己种的花儿展示在窗外,自己也能看到多于自己的更多、更美丽的花。)

(2)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再读读这句话,谈谈你明白了什么。(“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4.学到这里,你觉得德国或德国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街道景色奇丽;德国人懂得为他人无私付出。)

四、小结拓展

师:多么美好的梦啊!今天,季老先生带着我们去了一趟德国,让我们收获了满街馨香的愉悦,更让我们收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一份心灵的充盈。四五十年之后,季老先又一次来到德国,此时他又看到了什么,想了些什么呢?下节课再讲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1、2、3

板书: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奇特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篇六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本文写作特点,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初步领悟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感悟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3.初步领悟以小见大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四、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研读教材,精读季羡林著作《德国印象》、《留德十年》、《季羡林文集》,品读“以小见大”课外小品文。

设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访谈录。其中大树指谁?

2.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教给我们读书要做到三个“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这就是他一生读书学习的真切体会。比如他精通 12国语言。光是德国,1935年至1945年,他在那儿就整整呆过十年,德国人爱花、养花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以后,当他故地重游,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指题)

3.齐读课题。(强调: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再读。

(二)学习新词,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50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2.这些词语大家会读吗?

课件出示新词: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莞尔一笑 脊梁颇

指名读、齐读。教师随机指导。

3.指导书写。

(1)加点的字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谈。

(2)教师范写生字“脊”,强调笔顺;范写“暇”,关注日字旁。

(3)学生练写。

4.请4位学生轮读课文4个自然段。学生评价。

5.请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花美人美)

(三)自主研读,体会“花美”。

1.请学生读课文,找出写花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相机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请学生再读这3句话,用横线划出描写花美的词语。

(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板书: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描绘的是怎样一番景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这两个词边想象画面。(课件再现词语所描绘的画面)

(2)“山阴道”

①山阴道指的是什么?(学生谈)

②小结:山阴道是地处我国的一处山清水秀,令人陶醉的风景名胜。

(3)“花的海洋”

①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小结:作者把大片大片,没有边际的花儿比作浩瀚无边的海洋。

③这段话中还有用得非常贴切的词语吗?说出理由。

(4)“任何”

去掉“任何”,让学生读句子,体会作者用词贴切。

(5)“家家户户”

“家家户户”指的什么?能去掉吗?有更贴切的词语替代吗?

(6)“应接不暇”

①请学生谈什么是“应接不暇”。在哪见过这个词语?

(比如在《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见过,课文中的“应接不暇”就是指眼前的花儿多得看不过来。)

②“应接不暇”在这里还包含着看花人怎样的情感?(喜爱,生怕错过)

小结:作者用词多么贴切啊。正所谓增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改一字嫌不当。真让人折服!

③课件播放画面,师生美读并背诵。

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教师配乐范读)

课件:图片配乐连播。

学生多种形式读。

3.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画面、用心揣摩文中每个词语的意思,融入了文章的意境,全身心沐浴在花海中,闻到了花香,看到了花美,读出了文章所蕴含的真情。

(四)合作探究,感悟“人美”。

1.关于“人美”,请同学们再回到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相机课件出示:

①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的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②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学生读。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4.刚才我们读到的内容是描述德国什么时候的情景?四五十年之后,当作者再次来到德国,看到的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课件出示: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5.如果今天我们再去德国,看到的一定还会是怎样的景象?

6.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会由衷地发出怎样的感叹?为什么?

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书: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五)总结学法,拓展延伸。

1.养花是件平凡的小事,但作者通过写“花美”和德国人民种花习俗的特别来赞美德国人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美;通过写德国人民一代又一代传承这种爱花、养花的习俗,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德来赞美德国民族精神的伟大,这种写作方法就叫——(板书:以小见大)

2.推荐阅读:《德国印象》

六、板书设计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脊  花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奇丽的景色)

以小见大

暇  人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奇特的民族)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篇七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齐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自己的花是让谁看的?怎样读?

(生读,重读“别人”。)

师:谁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生读,重读“自己”。)

师:谁的花是让谁看的?

(生重读“自己”、“别人”。)

师:重读不同的部分由不同的感受,体味不同。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你的预习情况,我们来听写。注意听清要求,听完一组词以后再写。

师读词,生写。

师:老师看到有很多同学写的又快又好,奖励你们一组词(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耐人寻味)。

师:请大家对照屏幕自己批阅一下,全对的画上一个可爱的笑脸,错的马上改过来。

生批阅听写。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起来说一说那个字值得注意,并说一下为什么?

生交流。

师:请同学齐读词语。

师:大家对词语掌握的不错,不知道把这些词语放到文章中你还能认识吗?谁愿起来读一下课文。

老师请四位同学读课文。

师:其他同学要仔细同,说一说德国人养花有什么特别之处?还有想一想课题中别人看到的花是什么样子的?

生读课文。

师:初读课文就读的这么流利真不容易,你们真棒。请同学起来说一下德国人养花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交流。

师:别人看到的花是什么样子的?

生交流。

师:让我们一起到德国的大街上去感受一下,自由读这一段文字。

(大屏幕出示。)

师:你觉得德国的街道怎么样?

生:(齐)美。

师:从那些词中你读到了美?

生: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

师:请大家读一下这些词,读出它的美,怎样读?

师泛读,请学生跟读。

师: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

生:东西很多看不过来了。

师: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生造句。

师:还从那些词中感到了花多?

生:花的海洋。

师板书:

花的海洋

师:请你读一下这一句话。

生读。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

师:你能读出它的美吗?谁来读?

师:好,请这位同学读一下。其余同学把眼睛闭上,细心听,漫步在德国的街道上你想到了什么?

师生听。

生:我仿佛看到了我就在德国的街道游览,看见了家家户户窗台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生:我仿佛听到了游人在赞叹着美丽的花。

生:我仿佛听到了小鸟在歌唱,看到了蝴蝶在花上飞舞。

生: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也要去德国旅游。

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大家想不想亲眼目睹这么美的景色?

生:想。

师播放课件:

德国街道美丽的图片。

师:走在这样的街上你会发出什么感叹?

生:美。

师:你能读出它的美吗?

(指导朗读第三段。)

请两位学生朗读。

师:感情处理得非常好。

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两位同学。请大家美美的读一下。这么美的文字你能背诵下来吗?让我们试一下。齐诵。

师:别人看到的是花的海洋,自己看到的是什么?

生:花的脊梁。

师板书:

花的脊梁

师:注意脊梁的读音,脊梁是什么?

生:花叶、花茎。

师:无怪乎作者会惊奇的问“(课件出示第二段对话)”。

生读对话。

师:“莞尔一笑”你会吗?请你起来读一下这一句。

生读词,并微笑。

师:你笑得真甜,你笑得着美。

师:当年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一直住在这位和蔼、善良的女房东家里,像一家人一样。当女房东跟季羡林先生说这句话时她是不是觉得这样很了不起?

生:不是,很自然。

师:请你自然的读一下。

师:是不是只有这位女房东是这样的?你从哪得知?

生:不是。德国人都是这样。我从课文的第三段知道,家家户户都是把花养在窗台上。

师:当你再次走在这街上,你会之赞叹花吗?谁想说一下?

生:德国人的花美人更美。

生:德国人的心不花更美。

生:我们应该学习德国人这种品质。

师:如果不想说,请将你的赞叹写在课题边。

师:让我们交流一下。

生:我们中国应该学习德国人的品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生:有机会我也会去德国看一下。

生:……

师:四五十年过去了,可这美丽依旧,让我们把这永恒的美记录下来,(课件出示小诗,音乐起)请同学们把这个小诗补充完整。

生交流。

师:季羡林先生的文章耐人寻味,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篇基先生的作品,请同学读一下,说一下你的感受。

生读。

畅所欲言。

师:老师着还有一些季先生的资料,大家可以读一读,希望课下你能多去找一些季先生的作品认真地品读一下。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生:老师再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这7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是来自于快回答的花团锦簇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