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最新7篇】

历史科目需要我们有组织地记住。在学习初三的历史过程中,我们要掌握每一个重要必考的知识点,进行一系列的复习和总结。下面这7篇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初三历史复习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篇一

关键词:初中历史;会考复习;复习策略

经常听到老师们感叹,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能上好一节初三历史的复习课,那是难上加难。因为复习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不再新鲜,经常会出现“炒冷饭”的现象,老师“输出”了全面的知识却“输入”不到学生的脑子里,同学们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而无法深入,也达不到复习提升的目的。在“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备考阶段,让复习课上的高效和有新意,搞好历史会考复习,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难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搞好初三历史会考复习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增强历史复习课的趣味性

历史复习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学生们会产生轻视心理与枯燥无味的感觉。如果我们历史教师只是重复旧知识,只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会越复习就越缺乏动力,越复习就越厌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历史复习课中的学习兴趣呢?

1.深入挖掘历史考试标准中的饶有趣味的历史教学素材

包括有趣的历史故事、传说、轶闻、图片、影像、文字资料等。因为我们的学生还是初中生,他们的思维中感性的成份多于理性成份。如果我们可以对此加以合理利用,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课堂复习效率的目的。如,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我注意以各个朝代那些有趣的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复习兴趣。这些历史故事包括:尧、舜、禹的传说故事,春秋五霸时的成语故事,刘邦、项羽的故事,三国故事,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故事,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故事,唐僧们的故事,成吉思汗故事,朱元璋时故事,清代十个皇帝故事等。通过这些历史故事的叙述,丰满了历史人物的形象,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感悟与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复习效率。

2.构建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

因为,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是信任与崇敬,不但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双边活动,还可以对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予以良好的配合与训练。那么,如何构建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去掉教师的清高与所谓的“师道尊严”意识,多与学生平等地对话、沟通,融洽师生关系。

(2)将学生看作是发展中的有个性的人,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够包容与原谅学生所犯的一些小错误,让他们在错误与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进步。

(3)运用自身的知识素养与道德、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吸引”,让他们对教师产生崇敬与亲近的感觉,增强师生关系的和谐度。

(4)在课堂中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与措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运用各种有效的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特别是要利用好教师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经验等这些人力资源。

(2)充分与灵活利用多媒体技术。

(3)创设历史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与感悟历史人物与事件,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这也是让复习课变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注重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性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

(1)考试范围。

(2)复习指导丛书上的考试说明。

(3)考试目标要求。

2.研究兰州六年中考命题的原则

(1)基础性与能力性并重。

(2)追求热点性、生活性、材料性、情景性、思维性、活动性、开放性命题。

(3)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比较大一点的知识网络结构:如中古史里的朝代更替,重要人物的活动,重大改革;中近史里的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近代化运动,新民主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中国现代史中的几个分期,各方面的成就与失误;世界近代现代史中资产阶级统治确立的方式,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两次世界大战等。比较小的知识网络结构:如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的有关知识,我们可以构建这样一个小的网络结构图: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苏联政治经济的弊端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苏联和东欧改革失败)剧变(在这个结构图中,可以加入这样一些内容:中国改革的成就,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两次重要创新: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其次,是联系与比较能力。如复习“一战”有关知识时,有意识地联系“二战”知识并进行比较。复习“改革”时,我们可以将一些国家的改革进行横向或者是纵向的比较。

再次,是阅读与分析能力。这一能力培养主要是配合“材料解析题”来进行。应教给学生判断材料出处,带着材料看问题,从材料和书本知识得出答案等方法。

最后,是创新能力。我们在复习课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不要求学生的答案是唯一的,更不要是老师为他们事先就设计好了的。如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作用,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鲜卑族的消亡。你赞成这个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学生可以赞同这一观点,也可以不赞同这一观点。但是,不管持哪一观点,都要求说出自己的理由。可以让学生进行小辩论,进行观点的争论与思想的碰撞,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三、有选择性地进行一些专题复习

我主要分为三大块:

(1)中国古代史的政治、经济、文化。

(2)中国近代史的政治、经济、军事。

(3)世界近现代史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

最后,用一句顺口溜来总结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教学方法显灵活,趣味课堂出效益;

知识基础要夯牢,能力训练为主轴;

发散思维不可少,创新精神很重要;

资料编选少而精,重点难点在其中。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篇二

关键词: 初三历史 有效复习 复习策略

初三是学生备战会考最重要的一年,不仅学生学习任务重,教师教学任务也很重,如何全面、系统地提高初三历史复习的有效性,保证学生复习效果,是很多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初三课程任务重、课时有限,复习时教师往往采用讲练结合的传统复习模式,以致学生感到厌烦和疲倦,无法掌握、理解、应用重要的历史知识,且极易遗忘,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从而导致复习效果差。为提高初三历史复习有效性,教师要改善复习模式,采用适宜学生的有效复习对策。

1.制订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初三复习时,学生共需复习六册历史教科书,所以有必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详细复习计划。制订和实施好的复习计划意味着成功了一半,但由于每个学生实际情况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其制订复习计划。此外,教师还应兼顾班级大多数学生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整体复习计划,例如:初三上学期讲完这一学年需学习的上下册历史内容,下学期则进行循环复习。初三是教师教学任务重的阶段,为保证在上学期讲完上下册历史内容,且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要结合考试范围和教师目标要求,向学生讲解重难点内容,对于其他较为简单的知识点可适当简化。初三下学期复习过程中,教师至少应进行两轮复习,第一轮复习应结合《会考说明》要求,系统地复习初中所有历史知识;第二轮复习注重专题复习,即教师拟定专题题目让学生不断练习,并记忆知识点。结合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初三学生历史复习效果。

2.激发学生复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复习时教师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联系实际生活等措施,激发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兴趣,进而调动其复习积极性,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

在初三历史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应用多媒体课件有效结合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复习,从而提高复习效率。例如,复习人教版初三历史上册《俄国十月革命》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并串讲俄国十月革命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图片,也可组织学生根据图片记忆学过的历史知识,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复习范围内深入了解和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历史意义及该章节的重难点知识。

历史的功能是服务于现实社会,初三历史复习中联系实际生活,关注时事热点,可激活历史复习课堂,转变学生接受历史复习的心态,即由“要我复习”转变为“我要复习”。例如,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签署“购买”合同;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些事件进一步恶化了中日关系,教师可将此时事作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复习中日关系专题。

3.指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规律复习

与初中其他学科相比,历史需推理的知识少,需记忆的知识多,尤其是初三复习阶段,没有科学的复习方法,仅靠记忆无法复习好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间地点等。历史是一门知识有特点、有规律的学科,即每个历史阶段、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联系和前因后果,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规律性,应用先分后合法、集中归类法、一石多鸟法等进行复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复习效果。

先分后合法是指化每个重大历史事件为零,先分头记忆再整合记忆。例如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历史事件时,分别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背景、经过、结果、历史意义,之后根据事件内在联系整体把握,并进行综合记忆。

集中归类法是指按一定顺序、规律集中归纳相同或相近性质历史知识,之后击破式地进行学习和记忆。例如,复习改革变法时,可按历史发展顺序列表集中归类关于改革变法的历史知识,该表内容包括朝代、时间、人物、改革变法内容、影响、意义等方面。

一石多鸟法是指复习相关历史知识时,由此及彼地联想扩充,有机结合和掌握同类历史问题。例如复习《南京条约》这一历史知识时,可联系《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三个条约不仅丧权辱国,影响也逐渐加深,使中国从开始、加深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强化基础和重难点知识

复习初中历史过程中,完成基础架构搭建和弄清基础知识点后,需对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进行强化,才能牢固掌握基础和重难点知识。对历史基础和重难点知识的强化,不仅能强化学生复习效果,而且能培养其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三复习历史时,教师要注重复习历史基础和重难点知识。例如复习《侵略与反抗》时,侵略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等不仅是基础知识,而且是重难点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辩证分析侵略对中国的利与弊,即侵略破坏了中国文化、资源、经济等,并导致人员伤亡,同时侵略也摧毁了中国旧制度,唤起了民族意识,发展了部分地区商品经济。

总之,初三历史有多种复习方法,每次系统复习均有一定侧重点和连续,复习时由于基础知识巩固、重难点知识突破相互渗透、掺杂,导致学生难以取得复习效果。为提高初三历史复习有效性,教师要采用适宜学生的有效复习对策,即在复习过程中,制订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指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规律复习,强化基础和重难点知识。

参考文献:

[1]张震宇。浅谈初中历史第二课堂的几种可行方式[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4).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篇三

尴尬的初中历史课

初中历史课是非常重要的,但又是不被重视的。为什么说它重要?唐太宗曾言:“以铜为境,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境,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历史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知史者人文素养必定是残缺的。初中历史课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文化沃土,因此不可谓不重要。但它又为什么不被重视呢?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它在中考中的地位不高;二是它不是基础性学科,对其他学科学业水平的影响不大。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面对的是一门既重要又不被重视的学科,这是很尴尬的事情,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笔者认为,常规的应对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逃避,另一种是讨好。所谓“逃避”就是指历史教师默认学生对历史课的不重视,对这门课程提不起精神来,照本宣科,草草了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上历史课时的感觉必然是味同嚼蜡。所谓“讨好”是指以“有趣”为宗旨,或笑谈野史,或大话奇闻,或以各式活动调动课堂气氛,或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视听刺激,结果学生的注意力都被“玩”给吸引去了,知识没掌握好,思维也没有得到发展。所谓“寓学于乐”只剩下了“乐”,“学”的味道却被严重冲淡了。因此这两种方式都是对历史课的敷衍,甚至是亵渎!

思维可视化来了

要让学生们发自内心地爱上“尴尬”的历史课,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要有趣;第二,要有用;第三,要高效。然而教师如何能做到这三点呢?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确很难做得到。

如今,“思维可视化”来了,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首先,使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将教学的焦点从“知识层”推进到知识背后的“思维层”,从而使教学活动实现了从“灌输知识”到“发展思维”的跃升,也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同步发展了思维能力。其次,以直观的图示化语言帮助教师将原本不可见的思考路径清晰地呈现出来,使抽象的、复杂的思考过程更容易被理解,从而大幅度提升教学效能。

如何用“思维可视化”重塑历史教学

在“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中包含多种图示技术:学科思维导图、学科思考策略模型图、解题鱼骨图、概念图等。其中学科思维导图与学科思考策略模型图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前者适合用来梳理知识或帮学生打开思路,发展辨证思维能力;后者则适合用来揭示或总结规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或形成有效解题策略。而学科思维导图又大体分为归纳型、分析型、创作型三类,其中归纳型与分析型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最为常用。

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是基础,学生可以通过自主绘制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来完成预习,在头脑中形成较为清晰的知识结构;分析型学科思维导图是深化,学习小组借助绘制分析型学科思维导图对关键知识点(大多数是难点)进行深入探究或引发思维碰撞。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绘制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入手,但不能一直停留在这个层面,因为绘制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偏重于对书本知识的梳理,缺乏对关键知识点的深入探究,思维仍然停留在知识表层,无法满足激发学生深度思考意识,发展学生深度思考能力的需求。据笔者了解,虽然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但大多数都停留在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层面,甚至是粗糙低劣的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层面,所以效果很难显现出来。

因此,要绘制分析型学科思维导图,教师必须对关键知识点有准确的把握和深入的理解,既要找得准(什么是关键知识点)又要探得进(深入本质,总结规律)。当然,教师不能把“自己的分析”直接给学生画出来,而是要通过有效提问引导学生去画(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逐层深入,使他们体验到发现的快乐。

下面笔者以九年级上册《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人教版)为例来说明如何通过绘制分析型学科思维导图(结合模型思想)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一步,鼓励学生跳出教材知识表述局限,小组合作探究,寻点设疑(找到关键知识点进行深度探究)。

第二步,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学科基本思考策略模型(发生了什么?为何会发生?如何发生的?会有何影响?)进行解析。

第三步,挑选一名学生扮演老师,以绘制分析型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并讲述对关键知识点的分析。其他学生则进行质疑,并提出改进建议,使分析更为完善。

第四步,教师依图对学生的分析过程和结果进行点评。学生则同步完成对分析过程的反思,更正思维误区,修补思维漏洞,强化优质思考策略,从而使综合思维品质得到升华。图1所示的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除了对关键知识点的深度分析,教师还可以通过绘制分析型学科思维导图来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基本步骤同上)。下面是笔者引导学生对“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究竟是一种罪恶还是发展”这一问题所进行的辩证性思考,并通过绘制分析型学科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呈现该思考过程(如图2)。

结语

以思维可视化技术重塑初中历史课教学,让原本看不见的思维跃然纸上,简化了教师的“教”,深化了学生的“学”,使我们找到了“减负增效”的新支点。不仅如此,思维可视化技术还让笔者的历史课超越了历史课:学生上历史课不仅仅是为了学好历史,而且在学习过程(即有效思考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获得较高水平的学习能力。

点 评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篇四

历史课程是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活都有着重要意义。历史教学除了可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外,还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情怀及情感态度进行培养。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符合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对学生人生态度培养及价值取向培养都有着重要意义。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取有效的课堂导入对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应用意义分析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课堂导入策略对历史学习有着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首先,对原有知识进行巩固,为新的历史知识的学习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其次,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对课堂气氛进行活跃。最后,有利于师生之间展开良好的沟通交流,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但在课堂导入策略应用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下列问题:首先,在应用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导入策略,从而对学生们的历史学习效果进行提高,使得历史学习的针对性得到增强。其次,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应以激发学生兴趣,对原有学习成果为主要目标。再次,应对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时间合理把握,一般会在课堂开始前5min开始。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导入策略的开展都应该有其针对性。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

1.复习导入法

这种策略也就是指通过对以往学习知识的总结、回顾及梳理,进而引出新的需要学习的知识。复习导入法在历史教学开展过程中应用情况十分普遍。高中历史教学无论是对教材的编撰,还是教学工作的展开都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些历史线索按照时间的推移或事件发展情况进行展开。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复习导入法,使得前后知识都相互关联,事件的逻辑性得以理清,这样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更好。另外,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可以对学生们学习的实际情况详细掌握,对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记忆程度进行充分了解,从而获得新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如在学习“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时,考虑到学生关于初中学习知识的记忆已经模糊了,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情况,凸显出历史事件的历史发展事件脉络,进而让学生思考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后对我国近代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2.悬念导入法

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另一种有效的导入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中应用到的内容,设置出具体的悬念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得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高中历史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应对学生敏捷的思维充分利用,在课堂中善于设置悬念,积极设置悬念,进而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过程中。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中,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太平天国运动的起点――金田起义爆发所处的历史背景。这时,若仍然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然还是不高。这时,老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不断思考中帮助学生继续学习下去,如老师可设置这样的问题:“太平军东征胜利后,已经对我国长江下游的大片领土全部占领,这时太平天国的政权已经到达了鼎盛时期,形势大好,但在这时太平天国内部却发生了一件事,直接导致其政权由胜转衰,是什么事?而这件事又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3.故事导入法

高中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而相较于枯燥式的学习,学生更喜欢老师在课堂上为其讲述各式各样的历史故事。历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尤其不能照本宣科。实际上,历史也是充满趣味及可读性的,因此不能采用被动学习的方式,浇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时,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用故事化方式讲述,让学生激起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更为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篇五

【关键词】初三历史;有效复习;策略

初三历史教学中复习课是最常见的一种课型。必经全面系统复习阶段,才能全面地、系统地提升学生驾驭历史知识的能力。但是,初三课程多,任务重,时间紧,课时有限。复习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如知识掌握不牢、遗忘率高,理解、迁移、应用能力差,不易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内容多而时间少等困惑。要化解这些困惑,就要讲究复习策略。本文根据笔者教学实践,谈谈初三历史有效复习的策略。

一、全面系统复习,注意知识连贯 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课后自己动手,把所学的基础知识,按照内在逻辑串联,形成一幅网络图。如复习中国近代史中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时,让学生围绕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华,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人民的探索三条线索展开。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华史,书中主要通过①1840年―1842年的鸦片战争;②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的第二次鸦片战争;③沙俄乘机割占中国东北部、西北部的大片领土;④1894年9月―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⑤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来体现,至此,中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国到了被瓜分豆剖的最危急时刻,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也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已经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因此,“落后就要挨打成为历史的必然”。

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主要是通过一部分有志之士选择了抗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鸦片战争期间关天培的以身殉国;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邓世昌;义和团将士……这说明中国人民是不会屈服的。

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主要是通过①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的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的洋务运动;②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戍变法;③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④资产阶级激进派民起的新文化运动来说明,中国的近代化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起步、曲折推进,传统社会开始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型。

二、科学有序复习,力求实际成效 1.结合课标的复习

依据课标对课本进行逐章、逐节全面复习,但要注意不要弄成上新课。复习不是简单知识的重复,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这章节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理清史实和知识点。特别是要注意课本中的图片与文字材料,并让学生做好知识点目录。然后配以相关的练习进行训练,来巩固复习的基础知识。最关键的是要通过复习让学生熟悉教材。

2.结合考试说明要求进行复习

因为考试说明是会考的重要指南针。考试说明里面属于识记部分的知识点正常情况下是考在选择题。那么这一部分的复习就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就可以,不用过于深入和延伸。考试说明里面属于理解和运用部分的知识点正常情况下是考在问答题,那么这部分的复习必须要求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点的纵横联系、懂得拓展,懂得结合实际。

3.讲究复习方法

初中历史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是,靠推理掌握的知识少,靠记忆掌握的知识多。特别是到了复习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角色不同的历史人物,千变万化的时间地点,如果没有科学的复习方法,单靠机械的记忆想把这门功课学好,简直是望洋兴叹。笔者认为这门学科并非千头万绪,知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每个历史阶段有着继往开来的联系,每个历史事件有着前因后果的结局。时间、地点、人物与事件融为一体。根据这些规律性,就不难找到科学的复习方法,为提高复习阶段学习效率,现介绍几个常用的复习方法。

(1)集中归类法

此种方法就是将性质类型相同或相近的有关历史知识,按照一定的顺序、规律进行有机的分门别类的集中归纳后,进行各个击破式的分类学习记忆。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变法时,可把所有改革变法方面的历史知识,按照先后朝代及年代的历史发展顺序,列成表格形式进行集中归类。此表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朝代、时间、人物、改革或变法内容、影响及意义等。再如:综合学习掌握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知识,可把全册中所涉及到的科学文化名人及发明贡献成果分门别类的进行集中归类。科学类可分为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文化方面可分为文学类和艺术类,再具体一点可分为医学类、发明创造类、小说类、诗歌类、绘画类、音乐类等。

(2)一石多鸟法

即在复习掌握有关知识时,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扩充,将同类问题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做的好处,往往能收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丑条约》这个内容时,你可联想到《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这三个条约的共性都是丧权辱国的条约,其影响一个比一个严重。第一个是使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个是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第三个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家国家。这种联想拓展,复习掌握这三个条约时,既生动又省力,更不至于将三个条约中的有关问题张冠李戴,混为一谈。

(3)“连缀成篇”法

就是把时空跨越大,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知识点归纳联结成篇进行记忆。如中国古代历史中所出现的所有朝代,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单纯记忆就不是那么容易,若把它们编成顺口溜的形式连缀成篇,既朗朗上口,又增加知识点趣味性。学生既愿背诵又容易掌握,自然会收到时半功倍的效果。

(4)先分后合法

此法如同作战采用的战略战术,将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化整为零,分头进行学习记忆,然后再进行整合记忆。如复习“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时,可实行记忆三步走:第一步,掌握起义的背景;第二步,掌握起义的经过;第三步,掌握事件的历史意义。在分别掌握的基础上,再根据事件的内在联系,进行整体把握,综合记忆,切忌瞒天过海。

总之,只要教师勤于动脑,勤于思考,就不难找到初中历史科学的复习方法。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篇六

在中考中历史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因为历史成绩不佳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在初中复习中针对历史做好有效复习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但是在实际中,很多同学还是习惯性地重视对语数英这些学科的复习,而对于历史复习没有具体的计划,也没有科学高效的复习策略,从而使得在复习过程中形成低效的复习环节,使得历史成绩始终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针对这样的情况,优化复习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势在必行。那么我将针Τ踔欣史教学,浅谈引导学生复习历史的有效策略。

1、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他们一直都在学习历史,但没有掌握学习历史的内涵,不知道学习历史究竟是为了什么,或者是学习历史又有怎样的作用。先贤早有言:“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总要学习一些看似对个人没有过多用处的东西,但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它产生的用处倒是极大的,往往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学习历史不是做的无用功,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与文化底蕴,不管是在言谈举止中还是今后的工作中,都是有极大的积极作用。大部分学生之所以无法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就是因为自身的学习能力不够,也使得学生在复习中难以进行有效的复习。所以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帮助学生提升复习有效性的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系统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系统完整地掌握知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近代史有三条主线,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中国人民抗战史、中国人民探索史。那么这些内容具有很强的线索性与特征性,教师在复习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特征与线索,进行系统地学习,能够完整地掌握历史知识。并且教师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性、阶段性与理论性,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每一个阶段结束之后引导学生做好总结,注重对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特征。当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历史知识,并运用历史知识,将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为后期的学习做好铺垫。

2、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在考试中,大多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容,并且其中都是具有紧密的联系,一旦能掌握完整的知识网络,就能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并且历史也是一门知识极具系统性的严谨学科,构建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有利于进行有效的历史复习。我发现,很多考生在考试中总是容易丢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学生的知识网络结构不严密,答题时出现漏洞,或者是知识点的相互关系不够清晰,不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准确表达。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能意识到这一点教学策略,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零散,于是在复习中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好知识,从而在考试中能够轻松地运用知识来解题。比如,教师进行通史复习的时候要帮助学生梳理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把历史知识按照发展阶段进行梳理,抓住知识点,深化知识面,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形成点、线、面立体式框架知识结构。同时教师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分析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从而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与特征,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形成整体性的理解。

3、规范学生答题模式

在考试中,学生容易丢分离不开答题模式不够规范,造成了不必要的失分,这样因为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是非常可惜的,所以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复习,提高历史成绩,规范学生的答题模式是必由之路。并且一个清晰的答题模式,会给阅卷老师一种视觉上的冲击,让教师感觉这个学生的思路与态度是非常好的,自然在心底就给学生打上了一个较高的分数。但是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认为历史是一门主观性较强的学科,不需要想理科答题一样十分机械刻板的答题模式,所以没有刻意地训练学生的答题模式,但是这样的想法是比较片面的。历史答题讲究的也是逻辑思维,而体现逻辑思维则是需要从答题模式来实现,只有一个严谨有序的答题模式,才能从根本上体现学生的答题思维。我认为学生利用错题本总理错题,归纳有效的答题模式,是教师可以采纳的策略。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活页笔记本用来总结错题,把练习与考试中的错题誊抄或者剪贴到错题本上,然后把错误的方法进行记录与反思,并且写下自己的错题感悟,把正确的答题模式写在一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错题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不断巩固答题模式,从而在考试中能够运用自如。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篇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在这种背景下,便意味着初中历史教学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和提升。初中是学生系统学习历史知识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历史的学习对于W生正确认识历史学科,准确掌握的历史知识,产生历史兴趣都尤为重要,而历史同时也是一门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学好历史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三观的正确养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破除旧有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弊端,尝试实践新的历史教学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下面本文将针对这两方面展开详细的论述。

一、传统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是“副科”观念的影响

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主科,其他的像历史、政治等学科只能往后放,放在了副科的位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我国应试教育体制是分不开的。在考试中,语数外这三科单门学科总分要超过政史地这些学科的单科成绩总分,也就是说,主科在最后总成绩中占的比重稍微大一些,所以,与之相应的,学校在安排课时也会适当的匀出一些时间给主科,对于主科的教学相对来说也更加重视。

受此影响,对于历史等科目,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思想上都略显松懈,甚至更有一些学生认为历史、政治等这些科目主观性比较大,答案也比较固定,考试前随便背背,考试的时候随便写写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成绩,这样一来平时上课便更加不认真听讲了。长期对历史学习的懈怠,使得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深入历史,探寻其中所蕴含的魅力和奥妙,在不得不应付考试的压力下进行机械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境和心态之下更不要谈论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了。各种因素相互积累、影响,最后导致了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和效果的不好。

(二)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大都单一,在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课桌上昏昏欲睡,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枯燥的历史知识,大段口述或摆在PPT上让学生自行消化理解,这样使得再壮观再惊心动魄的场景都失去了吸引力,并且在授课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按照考试大纲要求,将相应的知识点指出或解释,貌似称职的完成了一个教师的“任务”,但是在此之中,几乎没有关注学生感兴趣与否和接受程度,只是单方面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强迫学生去死记硬背。然而当学生面对大量枯燥的知识点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厌烦心理,教师的讲解并没有充分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只是文字表面浅显的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没有深入了解这事件背后深层次的内涵和它如今所带给我们的深刻现实意义。对历史的误解使得学生形成了一个较为片面的历史观,无法真正意识到历史在我们现今及未来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初中时期对历史留下的阴影很可能使学生在未来大学专业的选择上忽略历史这条可行之路。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策略探讨

(一)端正学校、教师的历史教学态度

首先,历史教学的改进和提升首先要自上而下从端正思想做起。尽管在考试之中,历史等“副科”成绩占的比重较小,但我们不能以此忽视这些科目的教学,每一门学科的开设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历史不仅仅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描述,其中更蕴含着当今社会及未来社会发展前进的指点和启示。只有通过加强对初中生的历史教育才能让他们更好了解历史,更好的肩负起祖国和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更好的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来。历史教育所带来的重要意义是每位校领导和教师应该意识到和重视的,只有学校和老师充分关注了,才有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扭转学生对于历史松懈的态度,进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水平和效果。

(二)拓展历史教学的方式方法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教育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历史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引用播放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历史视频,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注意,在PPT展示的过程中要避免大段知识的堆砌,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的概括知识重点并辅以合适的历史图片,增加真实感,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感受当时历史的真实状况。除了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之外,还可以用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同学们真正的融入到历史中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选取重要的历史史实,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人物,真实的还原当时境况,表达角色的性格和情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和切实的接触历史,发现其中魅力,增加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在旧有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课堂一直保持相对严肃的气氛,较为压抑,并且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只注重单向的知识灌输,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接受程度。学生在这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为了应对考试不得不被迫学习背诵看起来比较枯燥的知识,即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往往事倍功半。为了更好的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是必要的,因此在课堂之上,教师应加强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大胆尝试将学习的主导性放给学生,同时进行正确和必要的指导,还可以利用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交流和探讨。较为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7篇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初三历史复习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