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玲玲的画 教案【优秀7篇】

玲玲的画 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准备:远程教育资源下载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谈话激趣:同学们,今天我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愿意帮助她吗?(相机板题)

2、 观察揭题:教师分别用电脑出示准备的两幅画(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启发: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幅画更好一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两幅画的来历。(板题)

一、初读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识字。互读、互听、互纠,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 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以读文为基础,以识字为重点,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为手段,突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二、朗读

1、组内读文,互相评议。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文章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积极动脑思考)

结果:得了一等奖。 (好事)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研读

1、用电脑出示文中涉及的两幅画,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合作读书,画出有关句子,细致地理清故事发生的经过。

3、读书汇报。

教师可以结合玲玲和心情变化点拨学生,也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帮学生理解课文。在理解过程中,适时地抓住重点的词句,增强学生的感悟。

如:(1)抓住玲玲的心理变化: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她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发现。(高兴(完成画作)------伤心(弄脏画面)-----满意(巧添小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相关的语句找到,(用电脑出示相关语句)。练习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人物的语言:课文中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很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有什么发现?(用电脑出示相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结合人物语言,理解人物和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教师相机点拨。

如:a、“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可启发学生思考:“仔细地看了看”是什么意思,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呢?

b、“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会想什么?“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会想些什么?

4、小组合作讨论:你从爸爸与玲玲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5、汇报交流

6、 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要务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

四、课堂小结

1、 读了课文,你想对爸爸和玲玲说些什么?

2、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今天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3、 把爸爸说的富有哲理的话积累起来。

(升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丰富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处理生活事件的能力。)

[说明] 两幅画――来源于远程教育资源下载

用电脑出示相关语句――自制

玲玲的画 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 通过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 情境中感悟,朗读中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学习重点:

1、 会认8个字,会写9个。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情景中感悟,朗读中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学习过程:

一、 导入

1、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画什么?

评1:你画的肯定很美。

评2:你将来一定能当上小画家。

2、 不仅大家喜欢画画,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你瞧!(板书:玲玲)快来和她打打招呼吧!你来吧!(生1说)(生2说)

评1:你这么热情,玲玲肯定会喜欢你的。

评2:我发现第二个玲你读得是轻声,读准了,谁还行?齐读。

3、 多好听的名字啊![板书:的画]齐读课题

4、 “玲”是这一课的生字,在这篇课文里还有许多生字,你瞧!

二、 识记生字。

1、[课件:带音节生字]你认识哪几个就领大家读哪几个?(生1)(生2)

评:了不起,你都认识啊!

评2:你读得真准,就是金嗓子。

2、 你们都认识吗?自己快借助拼音读读吧!

3、 [课件:去拼音生字]这样你还行吗?自己先试试。

4、 咱们来玩个游戏吧!你看!这是什么?[出示:魔方]生字魔方。

[师抛]怎么读?这个?会玩了吧?在小许里玩一玩吧!玩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开始吧!

5、 咱们一起来玩玩吧!(师抛生读)

6、 这些生字和词语你都读好了,这篇小短文肯定没问题了,不信你试试?[课件:小短文]

7、 谁来读?(指名)

评:我要和你握握手,你知道为什么吗?(生说)这么短的时间你读得这么通顺,你很棒哎!

8、 还有谁行?我们一起来读吧!

三、 情境中感悟

(1――3段)

1、想不想看看玲玲的画?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第一遍读课文你想提醒大家什么?(生1)(生2)

评1:提醒的好! 评2:是得注意!

2、就按这个小朋友的建议读一读吧!(生读课文)

3、大家看![课件:玲玲的画]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明天,她就要拿这幅画去参加评奖了,你认为他能得几等奖?(生随便地说)

4、玲玲自己是怎么想的?(生说)你怎么知道的[课件:第一段]

评1:你们多会读书。

5、玲玲满意地端详――[课件:满意地端详变红]再看看这句话[课件:]里还可以填什么?(生说)

6、和端详比比,你认为哪个词好?为什么?

评1:你说了自己的理解,你多会思考啊!

7、所以玲玲满意地端详――,那我们也来端详端详这幅画。你看!这小表情,太喜欢这幅画了,让大家看看,就带着这种感情读读第一段。自己读。

8、指名读。

生1:读不好。评:你不知道你画得有多好啊!你的画太美了,快美美地读。

生2:读好。评:你的画肯定能得第一的。

生3:读好。评:你看到奖状了吗?我看到奖状上有你的名字。

9、还有谁想读?齐读。

10、就在这时,你听到什么了?(生说)

11、[课件:第二段]谁来读读?(指读)

12、平时,你们的爸爸妈妈怎么催你?带着这种感觉读,谁来?

评:爸爸着急了,你怎么着急了?(生说)

评:你是担心他的身体,所以又一次催他。

13、还有什么样的爸爸?(生读)

评:你是位和蔼可亲的爸爸。

14、不论是脾气着急的爸爸,还是和蔼可亲的爸爸。都是疼爱你们的好爸爸,多幸福啊!现在我们合作着读读课文1――3段,四人小组里分工。你准备怎么分?还有一个呢?好注意,开始读吧!(上台展示)

(4――6)段

1、 就在这时,仔细听,你听到什么了?[课件:叭的一声]

呀!画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她哭着会说什么?(生说)

评:多着急啊! 评:得不了一等奖了。

2、 怎么读第6段?[课件:第6段]

生1:读不好 评:哭着说,这么美的画弄脏了,伤心死我了。

生2:读得好。 评:我都快哭了。

3、 这可怎么办?谁来帮帮玲玲?

生1:自己的办法。 评:爸爸是什么办法呢?大家看。

生2:爸爸的办法。 评:你和爸爸的办法一样。大家看。

(7――10)段

1、[课件:爸爸的办法]这一次我想来读读爸爸的办法,可以吗?谁来指导指导我?(生读)

生1:师读不好。这样可以吗?不行,为什么?

谁再来指导指导?还有谁行?

生2:生读。 我再试试。你们听听!师读。谢谢你们三位老师的耐心指导。

2、在爸爸的指导下,你看到了什么?把你印象深刻的句子用――画下来。如果是词语呢用 标出来。(生画)

3、 谁来读读?(生读)

4、 这时你想对你的这位新朋友玲玲说点什么?

评:你表象也很棒! 评:你也很会动脑筋。

5、 瞧![课件:画]看着这幅画,玲玲满意地笑了。(音乐)

6、 不仅玲玲满意了,爸爸也很高兴。[课件:9段]谁来读?

7、 看见了吧,同学们,今天玲玲的画不小心弄脏了。很糟糕!但在爸爸的指导下,她自己动脑筋,这幅画变得让大家都满意了,获得了一等奖。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个故事,分角色读读全文。

8、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事情变得糟糕的时候,通过动脑筋去弥补反而成功了,有没有?

评:原来你就是生活中的玲玲。 评:弥补得多好!

玲玲的画 教案 篇三

课前: 1、 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

2、 摘抄描写玲玲表情变化的句子。

3、 熟读课文。

4、收集战胜困难的名言警句。

5、 向家长收集坏事变好事的实例。

6、 你曾经遇到过糟糕的事情吗?

第二课时

课前谈话:

1、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最喜欢怎样的学生?

2、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好!这节课我们师生共同努力,成为受欢迎的人。设计意图:明确要求,激发上进,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玲玲的画,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与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吗?现在我们来开火车读读看。 设计意图:除了示题以外,还复习生字词,注意教学语言的低年级化。

1、复习生字词课件。用时不能多。注意正音:如平舌音,前后鼻音。

2、讲评易写错生字。体现重视写字教学。 肯 脑 筋

3、表扬摘抄了优美句子的同学

二、读悟课文,解决重难点。同学们,昨天你们摘抄了描写玲玲表情变化的句子了吗?你摘抄到的是哪些句子?可不按顺序。

课件句子(一)、“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看课件。看课件图与文字。

反复读,理解:

1、这句话写出了玲玲的表情怎样呢?从哪个词看出?满意。

2、玲玲满意地在做什么?

3、端详是什么意思?认真、仔细地看。那么端详的近义词是是看,还有哪些近义词呢?

4、端详的近义词有那些呢?:看、视、望、观、见、瞧、盼、瞄、瞪、视察、观察、眺望、凝望、凝视、瞥、目、相、窥、探、扫、白、眺、睇、睨、瞭望、瞻仰、瞩目……

5.展开想像用“一边……一边……”造句,说说玲玲一边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一边会怎样呢?(高兴、欣赏自己画、体验成功得喜悦。)

6、得读出高兴的语气吧。指名读,评点读得怎样?表扬小朋友读得真好!后再齐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端详”来深挖。反复读悟,从语(快回答★www.kuaihuida.com)感上增强对句子的感悟。有近义语的积累,有造句练习,有准确理解后的联想。

(二)、“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看课件。

1 小朋友们看,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用得好?一边读一边画出来。齐读。

2 指名说说为什么说这个词用得好?表示玲玲动作的词用得好。表示声音的词用得好。(不能说是表示玲玲声音的词)如学生找错:画,哇师相机引导学生再读句子,理解在本句中画是名词。

3、你们看这句子中描写了玲玲一连串的动作。请小朋友一边读一边想象,你好像看到了玲玲什么?好象看到了人物动起来了。这样一连串动作地描写多形像多生动呀!

4. 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老师的表演,等会儿也来说说老师一连串的动作。师生一起说,完成描述老师一连串动作的句子。

师顺口点评:这个动词用得准确。这个动词用得好。描写得真具体。再读这句话。而后请小朋友,也仿造描写一连串动作的句子,说给同座位听。

设计意图:读悟描写动作的句子,体会其生动、形象的具体描写。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三)老师也找了一句描写玲玲表情变化的句子:“小花狗懒洋洋地……”看课件。

小朋友老师找的对吗?为什么不是?

如果有个同学上课时懒洋洋地会是什么样子?谁来表演呀?师鼓励:惟妙惟肖呢。真棒哦!我们上课时可不能懒洋洋的哦。

谁能用懒洋洋来造句。

你还知道哪些abb的词。同学们你们积累的词真多,abb的词还有很多我们课后在继续收集。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老师参与学生的学习,老师也举手发言,故意也找错一句描写玲玲表情变化的句子。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敏锐的听说能力。分析能力和遣词造句的能力,并积累abb的词汇。表演理解“懒洋洋”形象化,活跃课堂气氛,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

(四)你还摘抄了哪句?请读出来。

“玲玲满意地笑了。”哦你找的是这句话我们看课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1、读了这句话。你想提什么问题?(玲玲为什么会满意的笑呢?)

师:我们来一起到课文2~9自然段里找答案好吗?分角色朗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第2~9自然段)相机指导朗读。重点要指导学生分别读出玲玲的语气:伤心,难过,焦急。读出爸爸,不慌张,镇定,乐观的语气及儿化的词语。

朗读指导后,谁会用“因为……所以……”来说明玲玲为什么满意的笑了。

设计意图:相机进行感情朗读训练,并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意。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五)、“满意”这个词语在课文里出现了两次。有课件。(点激出现下划线)。

这两个“满意”的原因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过度:玲玲看见自己把画画得更好了,满意地笑了,爸爸呢?(也很满意)他说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六)、此时爸爸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齐读:“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点击课件,全班齐读句子。

1、 坏事在文中指?

2、 好事在这篇课文中指什么?

3、 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有谁能用同样意思的名言警句代替这中心句?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读悟中心句。明白这个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收集积累名言警句。

三、引申

你也曾经遇到过糟糕的事情吗?后来是怎样解决的?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中心句的理解。体现人文性的特点。

四、分角色朗读全文。喜欢读玲玲的话的同学上台来,喜欢读爸爸话的同学站另一边。剩下的语言,坐在位子上的同学读。学生组合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通读全文,再次从语感上感悟文章表情达意的妙处。

五、拓展:续编。发散思维训练。来让我们来接着往下编故事?后来…… 上了这一课你一定知道了好多知识吧?请畅所欲言吧。根据时间请学生说。

(板书)

25玲玲的画板书:

满意

哭了 坏事 变 动脑筋

笑了 好事

六、课后作业:

1、必做题:

1)听写本课生字词。

2)朗读课文三遍。

2、选做二题:

1)续编故事给家长听。

2)造句:端详 懒洋洋

3)课外读书,读爱动脑筋的故事。

玲玲的画 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设计理念

1、以学生随文识字,教师引导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产生识字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要求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有关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会认生字,写生字。

教学难点明白“坏事变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课题

1、在古时候,有一个小男孩,他动脑筋想办法,从水缸里救出了自己的小伙伴,还记得他的名字吗?(司马光)还有一种鸟,它想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它是什么?(乌鸦)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出示头像),她的名字叫玲玲,我们一起喊喊她的名字。(出示玲)这个字就读“líng”,也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一个字,跟老师一起读。你是怎么记住它的?还有哪些字右边带“令”啊?(学写“玲”)。

2、玲玲不仅可爱还是个聪明的小姑娘,画得一手好画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玲玲的画》。(板书课题)来读读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玲玲的画中藏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咱们去看看吧。让我们打开书,先听老师读一遍,大家要认真听呦!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标出自然段。

同学们,请大声地朗读课文,遇上不认识的生字就停下来,请教课文下面的拼音宝宝,或是问问同桌,读完了就标上自然段,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好了,大家开始读吧。(巡视,表扬学生的读书姿势)

3、瞧你们一个个读的多认真啊!谁来说说这篇课文共分了几个自然段?下面就请十名同学来展示展示自己的风采。

三、感悟、品析

1、现在大家知道了吧,玲玲画的是什么?你从哪知道的?(生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玲玲的画)

(1)指名读。

(2)玲玲的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她多高兴啊!带着高兴的心情在来读读。

(3)理解“端详”,(端详)点红色 。认读“详”,记忆字形、扩词、形近字。

(4)现在大家也来当玲玲,也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这里边还有两个字,这个字就读“fú”,跟老师一起读。(分排读)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巾,一口田)咱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字含有右半部分?谁能给它找朋友?还有这个字,想和我们大家见面呢?这个字读“jiǎng”,谁能帮它找朋友?谁能用喜欢的词说句话?玲玲的这张画多漂亮啊,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她的心情是怎样的?一起带着高兴的心情在读一遍。

2、(1)出示第二幅图

师:多漂亮的一幅画呀,可惜呀,这张画怎么啦?(生观察,回答)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学习“叭、脏”

(2)这么一张弄脏了的画怎么能得一等奖呢?快从课文中找一找。(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自由读,并回答)生:爸爸让她画点什么,玲玲就画了一只小花狗。师:真是一位好爸爸,指点玲玲作画。(指名读爸爸的句子)

师:听了爸爸的话,玲玲怎样做的?(指名读课件)

(3)看着玲玲修改后的画,爸爸怎样对她说的?

(出示句子)。学习“筋”。(组词、造句、写字)现在谁来当爸爸跟玲玲说说话。(指名读)。全体男生读一遍。

师:从哪里还能看出爸爸很爱、很关心玲玲?(自由读书找有关句子)

(学习“催”。这个字就读cuī”,来和老师一起读一读。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4)结果: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还获得了一等奖。玲玲多高兴呀!作为她的好朋友,你想对玲玲说点什么?(生自由发言)

四、拓展

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以后,我们再碰到类似的事,应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言)

五、总结:同学们,(出示句子)。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玲玲一样,遇到困难动脑筋想办法。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什么事情都能解决掉的!!

六、自由读书

玲玲的画 教案 篇五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课件:将书上的插图、爸爸说的话及有些重点的句子、重点指导的字做成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①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字——“玲玲”。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②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①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②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③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④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目有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ɡ”,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ɡ”,心脏的“脏”。

⑤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⑥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三、理解词意,感悟课文

①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②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③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爱动脑筋的,是个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⑤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四、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①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

②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五、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处拟,要求有三个栏目:①你认识吗(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②你知道吗(集录课外积累的词语);③你能猜出来吗?(字谜集锦)。

玲玲的画 教案 篇六

课前透视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插图、符合课文内容的两幅画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激趣:同学们,今天我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愿意帮助她吗?(相机板题)

2、观察揭题:教师分别出示准备的两幅画。启发: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幅画更好一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两幅画的来历。(板题)

对话平台

初读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识字。互读、互听、互纠,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游戏巩固识字。可以根据课文设计“蜜蜂采蜜”、“帮小蜜蜂找家”等。组织学生识字,或者引导学生说出平时的一些识字游戏,由学生组织进行识字练习。

4、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以读文为基础,以识字为重点,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为手段,突出低年级的教重点。)

朗读

1、组内读文,互相评议。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文章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积极动脑思考)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叭、玲、狗、糟、楼梯”。引导学生观察字在格中的位置,小组交流。

2、重点范写。“糟、楼梯”,边写边提醒这几个字词各组成部分要紧凑及个别笔画的书写。

3、学生练写,引导学生评议。

第二课时

复习

1、猜字游戏:学生读字、词,书写,同桌互相纠正。

2、分段指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研读

1、出示文中涉及的两幅画,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合作读书,画出有关句子,细致地理清故事发生的经过。

3、读书汇报。

教师可以结合玲玲和心情变化点拨学生,也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帮学生理解课文。在理解过程中,适时地抓住重点的词句,增强学生的感悟。

如:(1)抓住玲玲的心理变化: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她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发现。(高兴(完成画作)------伤心(弄脏画面)-----满意(巧添小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相关的语句找到,练习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人物的语言:课文中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很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有什么发现?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结合人物语言,理解人物和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教师相机点拨。

如:a、“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可启发学生思考:“仔细地看了看”是什么意思,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呢?

b、“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会想什么?“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会想些什么?

4、讨论:你从爸爸与玲玲的对话中体岬搅耸裁矗?

5、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要务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

感悟

1、读了课文,你想对爸爸和玲玲说些什么?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今天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3、把爸爸说的富有哲理的话积累起来。

(升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丰富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处理生活事件的能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肯、脑筋”,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点拨,同桌互相评议。

(结合书写任务较轻的实际,引导尝试书写,培养学生独立写字的能力和信心。)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端详:仔细地看。

仔细;细心

相关链接: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法巴尔扎克)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美爱因斯坦)

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奥弗洛伊德)

阅读在线:

换个角度看问题

有个年轻人为贫所困,便向一位老者请教。老者问:"你为什么失意呢?"

年轻人说:"我总是这样穷。你怎么能说自己穷呢?你还这么年轻。年轻又不能当饭吃。"年轻人说。老者一笑:"那么,给你一万元,让你瘫痪在床,你干吗?不干。把全世界的财富都给你,但你必须现在死去,你愿意吗?我都死了,要全世界的财富干什么?"老者说:"这就对了,你现在这么年轻,生命力旺盛,就等于拥有全世界最宝贵的财富,又怎能说自己穷呢?"

年轻人一听,又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曾提出一个叫"情绪困扰"的理论。他认为,引起人们情绪结果的因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个人的信念。所以,许多在现实中遭遇挫折的人,往往认为"自己倒霉","想不通",这些其实都是本人的片面认识和解释,正是这种认识才产生了情绪的困扰。实际情况是,人们的烦恼和不快,常常与自己的情绪有关,同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有关。能否战胜挫折,关键在于任何情况下都不被一时的失意和不快左右,永远怀着希望和信心,就能从逆境和灾难中解脱出来。

概而言之,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就看你怎么去对待它。换个角度看问题,常能海阔天宽。

---------摘自《焦点》

玲玲的画 教案 篇七

学习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3组)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老师就让你们看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

⒉播放多媒体课件(一),让学生欣赏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令人不高兴的事,但这些事通过人们动脑筋,也变成了好事。

⒊谈话激趣

⑴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块儿看了动画片之后,老师觉得动画片中的人真聪明!他们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快乐的事,通过动脑筋变成好事。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⑴小组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出示多媒体课件(二),让学生看大屏幕,再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⑶将词语的拼音去掉,又让学生练读,开火车读,最后,再把其他字去掉,只留下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铃、详、幅、奖、催、叭、脏、筋”。

⑷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⑸将这些生字打乱顺序让学生进行抢读。(奖励读得好、记得快的小朋友。)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课文插图(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读课文,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推荐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4、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5、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6、通过读,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7、教师再指名交流,并相机进行点拨,重点指导理解词语:“端详”;理解句子:“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8、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启发思维、训练表达

⒈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把你遇到过的事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⒉推荐小组中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五、联系实际、渗透思想

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出示多媒体课件(三):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⒊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七、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听语文课《玲玲的画》有感

《玲玲的画》,正是因为有了一个墨渍,玲玲才获得了思维飞跃的契机,最后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果。这是一堂由新桥小学陈忠钰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的课文,也是一堂属于学生的语文课,这既是一个打破定向思维的教学流程,也是一例教师与学生均获得成功的大胆尝试。

一次并不陌生的“初遇”

“聪明的小眼睛看过来,我姓陈,小朋友叫我什么呢?”孩子们齐声回答:“陈老师!”“能不能甜甜的叫一声呀?”“陈—老—师!”正式开课前,素未谋面的师生们营造了和谐的气氛。“平时是怎么表扬自己的?”“嘿嘿,我真棒!”小朋友齐声回答。“再加上一声‘ye’!”“嘿嘿,我真棒‘ye’!”哈哈,顿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一个贯穿始终的提问

“孩子们,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把课文的主角玲玲叫得特别响亮。“读了‘玲玲的画’这个题目,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呢?”

教师用一个问题作为了这节语文课的开场白。他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一大堆充满想象的解释,正式启动了这堂课学生们的大脑。

在每个环节,教师都有意将这个提问贯穿着,要么做预备铺垫,要么设置理解思路迂回揭示谜底,要么让学生自主研究,找到问题的答案。本来稍显零乱的教学内容,因为这一个问题而得到了意识上的统一,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老师讲课思路也非常清晰。

一批核心关键的部件

教师提出了关于课文的理解的问题,却没有盲目求快解决。这节语文课,教师依然从分自然段、识字等基本环节入手,但在划分段落和识字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和创新。

没有用教师的权威,去确定到底有多少个自然段,而是将权力“下放”给学生,由他们来商量确定,最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答案。学生的探究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在识字环节,同桌之间进行互动,调动了孩子朗读的兴趣,超越了一般教学模式下的效果,用“开火车”的方式来提高认知难度,以及将刚学会的书面语(如“端详”),及时运用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咱们看看玲玲的这幅画,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请你仔细端详端详”)。这些施教的小细节,及时巩固了初学的生字。探究用形状相似的字来记忆的方法,既达到掌握生字的效果,还辨析了易错的字类,可谓一举两得。对“趴”等动词的强调,直接为理解课文做了充分准备。

一次无法删减的模仿

除了对动词的探究,对重点词汇的解读外,教师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情景,模仿“玲玲”的语气,读出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来。而最值得称道的是,其他学生又成为模仿者的评判人,到底是不是读出了课文中人物焦急、疑惑、茅塞顿开和高兴的语气,不由老师说了算,而是认真倾听的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之间也形成了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评价,事实上是走向了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教师将探究、评判的权力和标准交给学生,却掌握着理解的节奏和思路,提高了课堂效率,将全班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如何理解课文这一基本教学要求上。

一场不能止步的变革

尽管教师在这节语文课的课堂组织和课前准备上下了很大工夫,但我觉得上好这堂语文课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这篇课文的起因是,画被弄脏,却又来不及画,结果则是获得了一等奖。如何将坏事变为了好事?其经过是,得到父亲的提示,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这个转变的过程十分重要,这个过程,学生应该自己去细细体会,最终得出,只要积极动脑思考,坏事也可以转化为好事。

结合低年级书写任务较轻的实际,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多尝试书写,以培养学生独立写字的能力和信心。课文理解固然重要,但给孩子书写记忆生字的时间应更加充足,更应在课堂中得到突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7篇玲玲的画 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玲玲的画教案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