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为了加深您对于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的写作认知,下面快回答给大家整理了3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及相关事例。
3、小调查:
问问你身边的人们,他们对器官捐献的事情了解多少?他们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吗,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阅读资料,交流感受
1、教师导入:
《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是那样热爱生活≮www.kuaihuida.com≯、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下面的资料:
(投影出示)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0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2、看了这两段资料,心中有什么话要说?
引导学生谈一谈对器官移植的看法: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后捐献器官或遗体,你会同意吗?你是否愿意在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或遗体?
二、熟读精思,探究文本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学习之后一定会对器官移植产生新的看法。
2、检查预习情况:
轮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3、仔细阅读,边读边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学习。
5、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研读:
⑴研读重点:
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⑵研读重点:
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
①投影出示: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
②投影出示: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引导学生讨论: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
④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悟。
⑶研读重点: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6、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
“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三、大胆评议,深化感受
1、评价人物:
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之后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从而进一步通过朗读品出言中之美,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2、评价作品:
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是否还有不足,应如何修改?
鼓励学生从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多角度进行大胆评议,发表不同看法。
四、交流体会,延伸课外
学完课文,你对器官捐献有什么新的体会?你打算做些什么?
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办板报、广播、写倡议书等方式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四年级语文下册:《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篇二
一、激趣导入:
前些天,老师在一本杂志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就在去年,这位34岁的电视台记者闫阿红因患癌症去世了,阿红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段话是:“我要把自己这双眼睛,献给那些失去光明的人,让他们能够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她在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封信里写道:“朋友,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我的生命在你的眼睛里延续着,祝福你,祝你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她的眼角膜成功的移植给了一位大学生和一位70多岁的老人。可想而知,这两位昔日的盲人,重见光明的那一刻,将会多么兴奋。生活将会多么美好。这样感人的故事也发生在琳达一家。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永生的眼睛》齐读课题。
二、情境入课:
1、器官捐献,这是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结合这个问题大家在课下进行了调查,你周围的人对此有什么看法?
2、这种“身体发肤,受之与父母”“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琳达也有,她也不愿意捐献母亲的角膜,课文哪儿表现了她的这种心情?(指导朗读:读出琳达痛苦和难以接受)
3、琳达一开始极力的反对,他的看法改变了吗?能够简单地说说吗?
学生回答:强烈反对捐献母亲的角膜→遵从遗愿捐献父亲的角膜→主动捐献女儿琳达的角膜
4、是什么促使她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呢?你能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吗?采取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划
5、全班交流
(1)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能够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指导朗读: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啊,你们自己也读一读。
在短短的时间内,父母亲就能够坦然接受并且身体力行,多么令人钦佩呀,能读出他们的无怨无悔吗?指名读
(2)还有什么地方表达了父亲的这一观点?
指导朗读:那个盲童将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带给人么多少美好的憧憬啊,能读出你的感受吗?(个人读)
越来越多的人得到了欢乐,那我们怎么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全班读)
6、当我把父亲的心愿告诉温迪后,温迪的反应是怎样的呢?和当年琳达知道这一情况的反应是否一样呢?如何读温迪说的话?
女儿温迪的话充分印证了琳达的父亲的话,她也愿意捐献自己的角膜,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生接答)
请你自己来读读这句话,谈一谈你的理解。
生回答:温迪为外公的行为而感到骄傲,为外公的精神而感动,这么小也为别人着想。
指导朗读:你能读出这种骄傲吗?
7、祖孙两代人对角膜捐献的支持,使得琳达在失去了可爱的小温迪后主动捐献了女儿的角膜,她再也看不到女儿那栩栩如生的画儿,但她却仿佛看到了(生接)
你又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人已去世,精神永存)
指导朗读:是呀,可爱的金发小温迪无时无刻不活在每一个人心中,她手中的画笔——
8、我们了解了琳达一家人的故事,你有了什么新的体会吗?
9、在我们的社会调查中,共采访了40个人,下面请看调查表:图表显示很多人都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角膜或其他器官,可是事实上又是怎样呢?请你看看网上提供的资料。看了这几段资料,你有什么想法?我国的角膜捐献情况显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10、但是在我们身边也有人非常积极的捐献角膜,看(出示课件)
看到这些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其实啊当人体的某一器官出现病变导致功能衰竭,威胁到人的生命时,植入健康的器官代替原有的器官成为现代医学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然而器移植供体短缺的矛盾也日趋严重,目前大约有五分之四需器官移植的病人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死亡,因此急需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的来源问题。
11、我在想,怎样才能够让更多的人都了解角膜及其它器官捐献的重要意义,让大家都能够自觉投入到捐献者的行列中,即口头上支持,又付之于行动呢?你们能想个好办法吗?
三、总结: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者的行列中来,让更多的残疾人和家庭充满幸福和快乐!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总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并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领悟课文句、段、篇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
【课时要求】
1、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
2、领悟课文句、段、篇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死后捐献器官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
【教学难点】
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
【教学思路】
1、课内外结合,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人们对器官捐献的看法。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理解父亲的话。
3、读写结合,让学生通过写倡议书的形式向人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师:
⑴本文主要讲的是有关器官捐献的事。
⑵这是个社会关注的问题,通过你对周围人的了解和网上查询的结果,谈一谈一般人为什么反对或不愿意捐献器官,他们是怎样想的?
⑶询问班里同学是否愿意捐献器官?
二、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请你按照顺序默读课文,思考:
1、父亲是怎样教育作者琳达和女儿温迪的?
2、琳达和温迪对捐献器官有了怎样的看法和做法?为什么?
3、课文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4、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三、小组讨论
1、讨论要求:
由一个同学负责,其他同学帮助归纳答案。
2、提出不懂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不了的在班里进行讨论。
3、小组讨论,教师行间巡视。
四、学生集中汇报
第一种设想:
提问:你们在小组学习中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
第二种设想:
学生不提出问题的情况下,按自学提示进行学习。
指导过程:
1、抓住父亲的语言:
⑴让学生读出父亲的语言。(两处)
⑵理解第一处(第三小节)的意思:
点拨:
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身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让学生理解对自己重要的,对别人也同样重要)导读:采用师生对读的方法。
⑶理解第二处语言(第四小节)的意思:
点拨:
第二出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导读:连贯地读父亲的话
⑷有感情的读父亲的话。(自由读,齐读)
2、理解自学提示第二题:
琳达:冲父亲哭喊、捐献父亲的角膜、捐献女儿的角膜。
温迪:神态、动作、语言。
指导学生理解“这一刻,我领悟到……一种骄傲。”
点拨:
体会这里的“骄傲”和末节中的“骄傲”的意思是否一样?母女俩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导读:学生回读父亲的话。
五、读写结合
1、学完了课文,你有了哪些新的体会?教师统计愿意捐献的人数。
2、询问学生怎样把学到的内容告诉别人,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捐献的意义?
3、教写倡议书的格式。
4、学生动笔写。
5、读倡议书。
六、总结全文
放录音《爱的奉献》集体朗诵父亲的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这3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是来自于快回答的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