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7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的写作思路。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篇一
一、训练要求: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数:三课时
三、重点难点:
1、读写重点: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方法。
2、难点释疑:
“被捕”这一段,通过正面和侧面的描写,表现了李大钊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被审”这一段,通过李大钊同志的衣着、眼镜、头发和神态,含蓄地表现了李大钊同志伟大的胸怀。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这篇课文是谁回忆谁?
3、为什么“回忆”前要加“十六年前”呢?(“十六年前的回忆”即回忆十六年前。)
4、简介时代前景及作者。
二、初读课文,交流自学情况。
1、注意多音字。(待、夹)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幼稚:这里形容因年纪小,缺乏经验,考虑问题比较简单。
娱乐:本课指使人快乐。
轻易:本课指随随便便。
沉重:本文指“重”的意思。
三、默读课文,思考。
1、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重点回忆了哪几方面?
(重点回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
2、理清文章的脉络。
请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大意。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7小节)写李大钊被捕前在局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革命工作。
第二段(8-18小节)写李大钊同志不幸被捕。
第三段(19-29小节)写李大钊在法庭上异常坚定、沉着。
第四段(30-33小节)写全家人得知李大钊被害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四、读课文第一段,讨论。
1、课文第1小节是记什么时候的?从全文看,这一小节是什么叙述方法?为什么用这种叙述方法?
(第1小节是李大钊被害十六年之后的叙述,用倒叙的方法,因为课文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2、第1小节告诉我们什么?
(李大钊遇害是1927年4月28日,距写文章时已有了,作者深深地怀念着她的父亲李大钊同志。)
3、请再读课文,比较一下,那年春天,父亲的态度与平日有什么不同?父亲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早出晚归与平常不同;②整理书籍和文件,烧书和有字的纸片;③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局势越来越严重,工友阎振三被捕。)
4、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劝李大钊离开北京,李大钊是怎么说的?找出这句话,读一读,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什么?
(从李大钊对局势有清醒的Y,对坚持斗争有危险性有充分的估计,局势越紧张,他越紧张工作,不肯离开,可以看出李大钊对革命事业高风亮节的负责精神,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大无畏气慨。)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段,思考并讨论。
1、这一段写哪一天的事?什么事?
(1927年4月26日,李大钊不幸被捕。)
2、在这样的时候,李大钊,“我”和敌人的态度各有什么不同?从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并议一议。
3、从这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
(临危不惧、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慨和对敌人的无比蔑视。)
4、指导有感情朗读这段课文。读出“我的惊慌,李大钊的沉着冷静和对敌人的蔑视的感情。读出表现敌人的凶暴的语气。
5、小结。
这一段讲李大钊被捕的经过,着重描述了李大钊同志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精神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慨。
二、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1、我在法庭上看到父亲是什么样的?有关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这些外貌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李大钊由于不屈服,已受过酷刑折磨。即使李大钊受过酷刑,仍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深沉的爱。)
2、李大钊对亲人的哭声和喊声有什么表示?他为什么会这样?
(只是瞅了瞅,没对我们说一句话。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l,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应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3、我在法庭上为什么表现得机智勇敢?
(李大钊同志平时对“我”的教育和熏陶,“我”看到父亲被捕和在法庭上的表现,“我”从父亲那儿吸取了无穷的力量。)
4、小结。
这一段写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面对凶残的敌人,李大钊脸上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表现了李大钊身陷囹圄,但对革命事业仍然充满必胜的信心的那种伟大情怀。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段。
1、这一段写全家人听到父亲被害的噩耗后悲痛万分的情形。画出描写全家人悲痛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母亲说“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中的“记住”包含有哪几方面的意思?
(怀念亲人、憎恨敌人、报仇雪恨)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小结。
这一段着重描述了“我”和母亲悲痛欲绝的情感和母女俩饱含着强烈爱与憎的对话,以表现他们对敌人无比仇恨,要铭记这难忘日子的誓言,计还血债的决心和对亲人深深怀念的情感。
二、总结全文。
1、讨论文章的中心。
(通过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法庭上和敌人作斗争的情景,赞扬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
2、讨论文章的写法。
⑴什么是照应?(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提到了,后面再交代一下,这种写法叫“照应”。有了照应,容易把事情说得更加清楚,使文章前后联系得更加紧密,要注意,前后照应,中间在时间上或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间隔。)
⑵讨论课外练习题3,找出相应的照应句。
①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②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③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3、课文前后照应,都是为了表现什么?
(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作者:陆星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内容
2、朗读全文,能回答课后练习题1
教学过程:
一、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3、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二、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小结
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1、“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2、“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四、巩固练习
1、说说每一部分都讲了哪些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
(2)语言练习
(3)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4)“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5)最后三段与开头有和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二、总结课文
1、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2、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a)对亲人充满慈爱。
b)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c)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3、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
(1)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三、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局势严重
工作紧张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乐余中心小学教育平台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篇二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要培养语感、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的能力,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了解文本的叙述顺序,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和明确写作顺序。
3.品味文本语言,在朗读比较中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悟父亲的光辉形象。
教学过程
一、质疑“回忆”
直接出示课题,根据“回忆”质疑。(谁回忆谁,回忆了哪些事,为什么是十六年前的回忆等)
二、理清“回忆”
请你把课本翻到46页,让我们一起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带着这些问题大声地读一读课文。明白吗?好,开始。
1.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这篇课文比较长,我把难读的词语请了出来,你会读吗?请小老师来领读。
2.随机解决较简单的几个问题。
3.合作交流: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你能说一说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
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省略修饰语和个别情节,语句简洁。)
穿插视频:李大钊的生平,
三、走进“回忆”
请你再一次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先来学习父亲被捕前这部分,找一找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预设交流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1.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父亲在干什么呢?(忙碌,早出晚归,日夜不停地忘我工作。)
2.谁来把父亲的忙碌,早出晚归,日夜不停地忘我工作读出来?
3.为什么父亲要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联系第6自然段,点名写法:照应)
4.从父亲早出晚归,日夜不停地忘我工作,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你读出了什么?(时局紧张,不顾生命安危)
5.这就我的父亲,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过渡:找一找还有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出示: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1.我哪能离开呢?就是说我不能离开。
离开意味着什么?不离开又意味着什么?
2.在生与死的抉择中,父亲选择了什么?这又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啊?
3.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
4.是啊,我哪能离开呢?从这段话的写法上,你有什么发现呢?(反问)
5.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意志坚决,置生死于度外)
6.既然这两个反问句更写出父亲的`坚决,那么这样写行吗?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哪能离开呢?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不行,缺少层次,递进)
7.体会得真好,那该怎么读呢,自己先试试。推荐一位读。
8.这就是层层递进啊,我哪能离开呢,让我们捧起书,一起再读一读。
我哪能离开呢,父亲依然不顾安危工作着,依然,引读: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依然工作着,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出示: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1.同学们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敌人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备而来,全副武装)
2.父亲面对这一群气势汹汹,杀气腾腾,全副武装,有备而来的魔鬼,父亲是怎样做的?请你找一找。
出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3.哪一词印入了你的眼帘?
4.严峻,父亲这严峻态度仿佛在告诉他们什么?让我走进父亲的内心,自己再读一读。
5.但是他为什么不说?(轻蔑,不屑)
6.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仅仅保持的是对敌人的轻蔑和不屑吗?保持的还有什么呢?请你再读读这段话。(勇敢,坚毅,沉着,视死如归的本色……)
7.齐读。
8.根据板书,小结:这就是我的父亲,忘我工作、意志坚决、勇敢坚毅、视死如归的父亲,十六年来久久难忘。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三
瓦房店市友谊小学 陈丽丽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十三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我们已经进行了自学,愿意把你是怎样自学的简单地说给大家听吗?
生:愿意!(齐)
生:我是先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再读“读写例话”,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生:我是先读课前“导读”、“预习”,然后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读课后的“读写例话”,思考课后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
师:挺好!还有不同的吗?
生:前面几个同学讲的我也做到了,我还看了《自主学习》中这课的“自学导航”,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还仔细分析了课题,我知道这篇课文是写
人记事的文章。
生:我借助字典查阅并理解了本课的生字、新词,还到图书馆查阅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我还运用了反复朗读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
师:你们很会自学,现在还需要再自学一会儿吗?
生:不用!(齐)
师:那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自学后的收获好吗?
生:好!(齐)
师:提一点要求:交流时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说说你现在的学习收获?(几个学生抢先介绍李大钊、张作霖及中国当时的社会背景)
生:通过读课前的预习,我知道了本课为什么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读预习内容)
师:对!从预习中我们知道本文是李星华在回忆她的父亲被捕前、后的感人事迹(板书:父亲)本文是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正值李大钊遇难十六
周年,所以文章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那你们知道李大钊什么时候被害的吗?
生:1927年4月28日。(齐)
师:对!(板书:1927年4月28日)我们应牢牢记住这个日子!(生继续汇报自学内容。当几人讲读第7自然段后,一生问)
生:我们小组有个问题不太明白,北京局势这么严重,父亲暂时离开这儿到别处不行吗?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至都明白为止。学生继续汇报学习收获)
(当学生讲读课文最后一部分以后)
师:当时全家人的心情非常悲痛,谁能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一学生试读后,学生评价)
教师指导:当时母亲伤心过度,“我”又哭了,声音是沙哑、颤抖的,语速应稍慢一些。(学生练读后,几生试读)
师:读得太感人了!(掌声起)
师:你还想读哪一段?
(几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师生共评,教师范读第七自然段后学生齐读)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课后再练读。通过理解与朗读课文,你认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由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来小结:对!父亲就是这样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值得敬佩的人,尽管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了,但他那坚强不屈、忠于革命的精神却深深地
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师:刚才××同学谈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生齐答)
师:谁能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训练重点的理解?(几生谈后,师问:)
师:什么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通过读课后的“读写例话”我知道……
师:你也很会学习!课文中还有一些地方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大家找找看,可以和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学生交流后集中汇报)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思考后答)
师:我们以后阅读时应注意看看哪些文章中运用了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在作文时有机地运用这种写法。
师: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到这儿,你们看行不行?
生:行!(齐)
师:我为大家准备了两篇文章,你们想不想看看?(出示阅读材料)
生:想(齐)
师:那你认为在阅读这两篇文章时应注意什么?
生:读文后应弄清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还要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
师:一会儿发给你后,你要看看文中还有什么要求。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一篇来阅读,如果能阅读两篇更好,可以找合作伙伴共同完成。
(学生自由阅读后汇报,师及时点拨)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下节课再继续交流好吗?
生:好!
(下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 篇四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三
佚名
教学目标 :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学习本课7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关于李大钊的故事,大家互相交流。
教学媒体:投影片
第一课时
学习本课7个生字。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抓住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言行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1. 导入 激情:
同学们,看着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它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出示:李大钊的画像。)一起学习第13课,(板题、读题)。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十六年前,看看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 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
要求: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检查自学:
1) 读生字,正音。
2) 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简要地复述课文以及简介作品背景。)板书: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
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课文是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事,请浏览一遍课文,找出相应的三部分。
(读后提问。)
4. 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从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言行中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互学:你读了这些句子体会到什么?在小组里交流。
5. 汇报交流情况:
被捕前:
(示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板:坚决地说
(“轻易”看出李大钊的地位――当时他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重要”联系上下文――他要联系各成员开展革命地下党工作,为避免党组织被破坏,还要经常处理大量的书籍与文件。他完全明白形式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板:忠于革命)
导读:李大钊这种坚守革命岗位的态度应该怎样读?(练读)
被捕时:
(示句)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板:不慌不忙
(“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板:视死如归)
导读:谁能把李大钊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读出来?
被捕后:
(示句)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板:瞅了瞅没说
(“瞅了瞅”看出李大钊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板:坚贞不屈)为什么会这样呢?(联系上下文)
导读:对,这就是他对革命事业坚决的信心,坚定的信念。你能通过读表现出来吗?试一试。
5. 总结全文。
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3课,主要抓住了李大钊的言行来体会他高尚的革命情操。
2).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发散思维,进行思想教育)
6. 课外延伸
收集关于革命烈士、革命前辈的故事,下一课,我们开一个小故事会。
附板书:
13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坚决地说 忠于革命
被捕时:不慌不忙 视死如归
被捕后:瞅了瞅 没说 坚贞不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在理解课文后,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知道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1、复习导入 :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第十六课,你有什么体会?指名回答。(从李大钊的言行中,体会到他忠于革命,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2、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3、精读课文,体会本课的写作方法。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分小组讨论。
5、汇报交流,老师进行点拨。(这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6、进一步深化:课文里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你能举些例子,并说说体会吗?
7、课外延伸交流
把你收集到的革命烈士、革命老前辈的故事在小组里交流。
8、总结全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刽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刽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剖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制。这篇文章是李大铡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制遇难十六周年。所以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理解来回答,主要写了李大例牺牲的经过。)
3.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来理解?、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分段,提示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J“、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一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铡同志被害J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
(2)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铡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
(3)李大制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
(李大铡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
(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局势紧张,但李大铡不离开工作岗位,说吩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四、朗读第一、二段。(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语气。)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借助“思考·练习”1理解第三、四段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第一、二段。
2.说说第一、二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李大制在被捕时是怎样表现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不慌不忙”“没有什么,不要怕”““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他的表现从容不迫,沉着镇定,说明他具有临危不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制的,说明了什么?(“宪兵、侦探、警察一一拥而入,挤满了小屋子”这些都说明敌人心虚,“为了抓一个人,动用了这么多人,‘横肉’是说相貌凶恶,不要放走一个的吼叫,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枪对着父亲和我”这些都说明敌人的残暴。)
4、“我”是怎样表现的?(“剧烈的心跳”,剧烈是猛烈的意思;“恐怖的眼光”,恐怖是惊慌)害怕的意思。这说明作者年纪小,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感到害怕。)
5、练读第三段。(要求读出不同人不同的语气。)
6、说说这段讲了什么?(讲李大刽被捕时从容不迫,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三、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李大刽在法庭上是怎样表现的,说明了什么?(“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说明李大刽即使受过刑,仍保持对革命事业的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对儿女的爱。对于亲人的哭喊,他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使他在敌人酷刑下不动摇,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忧伤。这就是伟大革命家胸怀。)
3.“我”在法庭上是怎样的?(为了保护哥哥,抢着回答自己“是最大的”“父亲立刻就会意了”,“会意”是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这说明“我”在父亲沉着、镇定的影响下,在他的予命精神的影响下,由恐惧害怕到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
4.练读第四段课文,在读中进一步理解内容。
四、学习第五段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家人得知李大制被害后的情形怎样?从哪些词句看出来?(舅老爷“哭着回来”,“我”“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母亲“昏过去三次”这都说明李大刽的死给亲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母亲醒来后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咬紧牙说“昨天是4月28”“这些是说家人没有被悲痛压倒,而是牢记亲人碎害的日子,不忘敌人欠下的血债。)
3.练读第五段,要求读出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词语。(出示词语卡片)
2.结合上下文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含糊、恐怖、会意、一拥而入
3.朗读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李大钊的女儿1943年写下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回忆1927年4月父亲遇难前后的日子。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李大铡是怎样被害牺牲的,从中我们懂得了什么呢?
2.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课文赞颂了李大刽忠于革命事业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伟大精神,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凶恶的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
三、了解这篇→www.kuaihuida.com←课文的写作特点
1.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气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3.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
(这篇课文是回忆录,开头提出16年前的1927年4月28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个日子就是4月28日。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4.找出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答出:
课文的结尾与句子(1)照应。“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与句子(2)照应。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与句子(3)照应。
四、指导识记字形
1.说说哪些字可以在比较中记忆。
“剧”与“据”,“娱”与“误”、“袍”与“抱”,字形有相似之处,要注意区别,在比较中记忆。
2.说说你是怎样记生字的。
指名“阀”是形声字。“舅”上部要写正确。
五、完成“思考·练习”4
1.指名读词语。
2.书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词两遍。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
本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内容
2、朗读全文,能回答课后练习题1
教学过程:
一、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3、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二、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小结
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1、“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2、“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四、巩固练习
1、说说每一部分都讲了哪些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七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同敌人做斗争的事。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所写的人物事迹距离学生的生活年代久远,估计学生理解比较困难,需要提前查阅有关资料帮助理解;文中还有多处句子也是理解上的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4、通过重点语句的理解,领会李大钊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5、学习李大钊的临危不乱、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精神。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⑴ 课前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⑵ 查阅有关李大钊的资料。
⑶ 查阅课文的时代背景。
2、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
2、 电视出示插图照片,简介李大钊的有关情况。
二、检查预习
1、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2、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3、讨论分段:
⑴ 写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⑵ 写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⑶ 写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⑷ 写父亲被害后的情形。
4、质疑问难。
三、学习课文
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
⑴ “被难”是什么意思?
⑵ 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
小结: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第二段:
⑴ 在被捕前李大钊是怎样表现的?
⑵ “含糊”是什么意思?
⑶ 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李大钊的认真负责。
(结合有关的词谈谈。)
⑷ 小结: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书写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一、二段。
2、指名说出两段段意。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三段:
⑴ 指名读第三段。
⑵ 利用电视播放录象,思考:
李大钊的表现怎样?
⑶ 上一段中“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没有回来”你找到原因了吗?这就是前后照应的句子。
⑷ 小结:
在学习这几段时我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
2、学习第四段:
⑴ 提出学习要求。
(用以上的方法。)
⑵ 说说你学懂了什么。
(学习小组交流。)
⑶ 电视出示重点句子:
理解“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指什么?
(表现出他的坚定信念。)
⑷ 小结:
这段讲了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
3、学习第五段:
听磁带朗读,思考:
⑴ 李大钊被害后舅老爷、我、母亲各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指三位同学朗读。
⑵ 找出“妈,昨天是4月28日”的对应句。
⑶ 课文这一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⑷ 小结:
这段讲了李大钊被害后的情形。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的精神风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五、作业设计与拓展
1、必做题:
⑴ 写出课后第二、三题的意思。
⑵ 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做题:
⑴ 阅读《中国革命家故事》。
⑵ 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和同学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被害日 1927、4、28
被捕前 高度负责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时 把个生死置之度外
被审时 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
【教学资源包】
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河北省乐亭县人。他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编辑《新青年》,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1920年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1927年4月6日被军阀张作霖逮捕, 28日英勇就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7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的相关认知。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