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下面的8篇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北师大版一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 篇一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如:学会并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分类等。但是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差,作业完不成,学习习惯差造成了成绩较差的现象。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和教训,推动今后的教学工作,再上新的台阶,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知识的掌握:
1、教学生活中的数,以学生常见的事物入手,从数铅笔、数书本、数桌椅、数同学、数老师……从小空间到大空间,从课内到课外。认识了1到10各数,建立数的概念。
2、在认识数的基础上的,通过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来掌握了这部分知识,从建立了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的概念,学会了比较事物,培养学生用对比的眼光看问题。
3、在加减法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摆小棒、红花、以及其他的学习用具,让学生学会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学会使用“>、
4、分类的教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也能够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分类活动中学生充分体验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5、通过位置与顺序的教学,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了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并逐步养成了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好习惯;能过“你“你说我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在学习中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6、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和图形,通过操作和观察学生知道了它们的名称,掌握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在平面图形的认识中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区别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反复的练习还是有少数同学区别不好。
7、认识钟表。本单元的学习以认识整时和认识半时两个内容为主,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了时针、分针,学会读钟面上的整时和半时,并同时引导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8、在统计的教学中培养了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初步接触简单的数据整理、看简单的统计图。
二、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用数学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迅速准确的判断出怎样计算,并能很快的说出得数;
3、在现实的生活中能与同伴交流,发现并能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初步学会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的数学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下面我就谈一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是幼儿园里直接过来的,对于一些学习习惯、课堂纪律一概没有概念。刚开始一个月,我有些大意了,疏忽了这一点,后来我发现他们上课坐姿不正确,想怎么坐就怎么坐,老师讲课他们在下面随便插话,书写不干净等问题,学习习惯养不好,再加上家庭、智力等差异,学生就会输在起跑线上,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周我开展一次评选遵守纪律小明星活动,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我就给他在雏鹰争章上贴
上一个小笑脸,并表扬他。“你们看他做的多好,你们有没有信心超过他?”这样就让做的不好的同学有了意识,对有进步的也给予奖励,慢慢课堂纪律有了很大改善。对于书写问题,在每一次作业完成后,我在本子上通过画笑脸、小星星、贴小花、贴优等不同方式奖励,每个学生都尽量是自己的作业干净、漂亮,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更好进行学习。
二、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三、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班上的同学都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生活条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维方式等不同,他们对同一数学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过分强求一致。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样化,允许每个儿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
如教到《9、8、7、6、5加几的计算中》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算法去计算,对能解答出得数的同学我都给予肯定,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创造之乐,增强了对数学美丽的正确认识,也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教学中反思:
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本着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对学习优秀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困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帮助,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让全体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教然后思过,通过这一学期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以下地方要改进和加强:
1、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应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广泛的教学活动的经验。
2、对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还不够。在教学中还要改变教师提出问题和方式,努力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在教学中要创设性的开发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适当扩展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还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评价来促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里面肯定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开拓创新,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走的更远,更好,在学习中更加开心、快乐!
北师大版一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二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
1、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2、教材注重为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统计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
3、教材为教师留下创造空间,可结合自身教学需求,生发出新的思想创意,内华自己的教学设计。
学生情况分析及改善措施: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教研专题:恰当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安排:周次时间内容第一周第一单元:可爱的校园-快乐的家第二周玩具-文
第三周第二单元:动物乐园-比高第四周比轻重-第三单元:有几辆第五周国庆
第六周摘果子-跳第七周可爱的企鹅-乘第八周整理与复习-第四单元结第九周第五单
第十周期中考试、第六单第十一周第七单元:捆小棒-有几瓶牛第十二周有几棵树-买铅第十三周飞行表演-美丽的田第十四周整理与复习和第八单第十五/ 4
第十六xx第九单元:统第十七xx期末总复园 具矮车 节绳 车束 元元 奶笔园元周计习第十八周第十九周期末考试、期末工作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40人。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 方形、三角形。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三、教材分析/ 4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 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 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 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 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关系。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 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 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 4
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五、教学安排/ 4
北师大版一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三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
2篇)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但,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根据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教材注重为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三、教学重点、难点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法。这两部分内容和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方法与措施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2.加强游戏、儿歌、演示、观察与操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加强听、说、读的分量,创造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4.贯穿审题、解题思路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思考。5.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教学进度安排1--2周3--4周5--6周7--9周10--11周12--13周14--15周16--18周19--20周可爱的校园、生活中的数比较加与减(一)整理与复习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图形
数学好玩、认识钟表总复习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但,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根据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编排教材,课堂教学以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为主。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到10各数。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
10以内数的大小。
0
=”、第二单元“比较”。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第四单元“分类”。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以内数的大小。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
20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三、具体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2、备课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按照学校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互相取长补短,把集体的结晶运用到教学中。同时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作业练习。3、上课(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沉闷的局面,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积极回答问题。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根究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4、作业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对学生的每一道错题进行纠错。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布置分层作业,使所有学生都学有所获
。5、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
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够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上等。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6、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思。六、教学进度安排
1--2周3--4周5--6周7--9周10--11周12--13周14--15周16--18周19--20周可爱的校园、生活中的数比较加与减(一)整理与复习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图形
数学好玩、认识钟表总复习
北师大版一级上册数学 做个加法表 教案 篇四
《做个加法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50页。)学情分析
入学以来,同学们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这些内容是一节一节的、零散的。本节课学生第一次系统的整理数学知识,经历整理加法表的过程,提高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引导学生体验、经历独立思考、有序整理的过程。
在教学中,呈现了一组数量不多的散乱的算式卡片作为整理的线索,将分散学习的10以内的加法知识综合起来,并通过淘气和笑笑的对话,为学生点明了思考的方向,控制了活动的难度,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整理加法表这一学习任务的必要性。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课件、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首先我们做一道练习题。(课件出示)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看这些算式卡片,想要把它们整理好,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2.淘气发现了,这几个算式得数都是3;笑笑发现了这几个加法算式时都有5。还有什么规律呢?(算式得数是10)。
3.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一排。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学生排,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说说。(出示笑笑和淘气的排序)。4.你能找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吗?排一排。指名说说。(出示笑笑和淘气的排序)
5.你能写出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吗?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①学生排序。(教师巡视、指导。)②指名说。6.还有得数是8、7、6、5等的加法算式,淘气帮我们制作了一个加法表。有了这个表,我们以后计算10以内的加法就容易多了。
下面是淘气做的加法表,你能帮他填完整吗? ①我们来看得数是10的有什么规律?
指名说说。(前一个数由大到小,后一个数由小到大。)②填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指名说说。
③填得数是8、7、6……的加法算式。(与课件核对。)7.智慧老人问: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分别指名说说。)
8.谁能根据加法表的规律,试着背一背。三、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板书
10以内加法表9 8 7 6 5 4 3 2 1 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0 9+1 8+1 7+1 6+1 5+1 4+1 3+1 2+1 1+1 0+1
8+2 7+2 6+2 5+2 4+2 3+2 2+2 1+2 0+2
7+3 6+3 5+3 4+3 3+3 2+3 1+3 0+3
6+4 5+4 4+4 3+4 2+4 1+4 0+45+5 4+5 3+5 2+5 1+5 0+5
4+6 3+6 2+6 1+6 0+6
3+7 2+7 1+7 0+7
2+8 1+8 0+8
1+9 0+9
0+10
一级数学上册 还剩下多少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篇五
还剩下多少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情境与活动中,认识减法的含义。
2.能列出、读出减法算式,并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3.能根据提供的情境,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问题。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并能联系 生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教具准备:
情境图,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日期: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示果树图,让学生观察图,读取图中信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去描述这些信息。二.体会减法的含义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一说笑笑看到了什么/ 2.根据图,提出问题,并引出减法
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树上还剩下几个苹果? 你怎么知道是3个。从图中看出来。比5个少2个是3个。从5个中去掉2个,可以用一个减法算式来表示,5-2=3中间的 符号是减号,算式读作5减2等于3.表示有5个苹果,去掉2个 还剩3个。
3用圆片代替果子摆一摆,先摆5个圆片表示什么,再拿走2个表示什么,最后剩下3个表示什么/? 换个算式5-4=1 摆一摆
4.还剩下几块饼干?说一说,数一数。
引导学生说一说,原来有多少块,搬走了几块,还剩多少? 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列出算式。5-2=3 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5.你能象这样说出几个减法算式并读出来吗? 6.寻找身边的减法问题
小朋友认识了减法,能不能在自己的身边找到减法问题呢?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算一算书P27 学生先划去圆圈,再列式,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2.试一试
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图意,弄清搬走几个?用什么 方法计算,再列式计算。3.看算式,说一说
出示4-1=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说一说这道算式可以表示 什么? 四.拓展延伸 完成练一练第2题
最后两道开放题要求图要和算式相对应。
多请不同答案的学生说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五.课堂小结
回首这一节课,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己的收获。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
减法的认识
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
5-2=3 读作5减2等于3.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第3到6。
北师大版一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六
小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
9.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说得比较完整而简洁。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轻声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合作。能与同学友好合作完成数学游戏、数学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学研究。
⑼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本班数学教学工作,班里共有学生32人,三分之一以上同学表现出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剩余部分学生对学习兴趣浓厚,但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积极引导。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加强游戏、儿歌、演示、观察与操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听、说、读的分量,创造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贯穿审题、解题思路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思考。
5.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教学进度安排
1--2周 可爱的校园、生活中的数 3--4周 比较 5--6周 加与减(一)7--9周 整理与复习 10--11周 分类 12--13周 位置与顺序
14--15周 认识图形
16--18周 数学好玩、认识钟表 19--20周 总复习
北师大版左右教案_一级数学教案_ 篇七
北师大版《左右》教案_一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北师大版《左右》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左和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难点
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
教学设计
一、初步认识左和右.
(一)活动一:认识汉字.
1.教师:老师早知道你们没上学的时候就认识好多的字,对不对?
出示汉字:左右
2.教师:谁认识?都谁认识左和右?把手举得高高的.
3.教师:你们真棒!那么多同学都认识!你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那只手呢?你用右手做什么?
(二)活动二:通过左和右介绍自己
1.教师提问:谁能把你的手举得高高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哪是你的左手,哪是你的右手?你的左手和右手可以帮你做什么?
2.教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眼、耳、脚……)
(三)活动三:找朋友游戏.
1.教师: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们就来找一找这些好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我一说左手,你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立刻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
3.放“找朋友”的音乐,慢到快,由有规律到无规律: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右肩、左手(空)摸左耳,右手(空)摸左耳……
(四)活动四:找位置.
教师过渡语:爱吃水果吧?桌面上每个袋子里都装了一些水果,轻轻倒出来.
1.看见什么了?
2.请像我这样摆上三种水果.(苹果、桔子、梨)
教师提问:最左边是什么?最右边是什么?
3.拿出香蕉,把香蕉和苹果挨着,放在苹果的右边.再拿出西瓜,西瓜和梨挨着,你们说放在哪儿?桔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4.盖住三个水果贴在右边,告诉学生从右数梨是第四个,能猜猜白纸后面藏着几个水果?为什么?现在一共有几种水果?
(五)活动五:找同学家.
教师过渡语:左和右的用处太大了,你们看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1.出示图片:找朋友
教师:小龙到好伙伴小明家去玩.只知小明家在左边,到底是几号呢?他犯难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
二、进一步认识左和右,使学生明白左和右是相对的.
(一)活动一:讨论.
1.指定学生和老师一起玩.
2.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右边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
3.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判断一下我们俩谁做得对?
4.怎么办?
教师:由于老师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好相反.(玩拍手游戏.)
(二)活动二:帮一帮.
1.出示图片:上学路口
教师:小明上一年级了,他想我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要自己去上学,于是,妈妈欣然同意了,妈妈把上学的路线告诉了小明.到了路口,可把小明难住了,你们能帮帮他吗?
2.找人来指一指.像小明这样站好指右边.
(三)活动三:上下楼梯.
1.出示图片:少年宫
1.教师提问:这些小朋友是靠右边走的吗?
2.展开讨论.
3.学生体验.五人模仿上楼,五人模仿下楼.想想靠哪边走.中途停.
(1)老师提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老师提问:(亲自体验上下楼的同学)你们是靠右走的吗?
那你的右边怎么一会儿在这边,一会儿又在那边呢?
4.除了在楼道里行走时我们要靠右行之外,还有干什么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靠右?
(四)活动四:找球.
游戏规则:找一个同学被蒙上眼睛,再找一个同学拿好奖品站在教室的某一个位置,游戏开始,全体同学开始告诉被蒙眼睛同学的行走路线,如果你们把行走路线告诉得特别清楚,他就能找到球,我就把球送给你们.
三、小结.
你喜欢上这节课吗?为什么?
教案示例二
左右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左右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一、活动一: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左右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左右吗?哪是左,哪是右?
1.学生:左右手;左右眼;我写字的手是右手.……
2.引入课题:你们说的真好,说明你们对左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左右.
教师板书:左右
(二)在游戏中初步认识左右
教师:我们来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
1.游戏(师说生做)
(1)请举起你的左手,右手……
(2)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做?(指名做:举左手、右手、左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
(3)快请你们看一看挨着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教师提问:不知你们看出没有,这个同学怎么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呢?
二、活动二:动手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左右)
(一)情境引入
今天,一些同学要去看电影,他们准备带上一些水果,我们快看看他们都带了哪些水果,并把水果摆整齐.(小组拿出水果图片)
(二)老师说,小组合作摆.
1.中间摆一个梨,梨的左边摆一个苹果,梨的右边摆一个草莓,在这三个水果的最右边摆一根香蕉.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1
2.桃子摆在从左数的第二个.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2
(2)观察这五个水果的左右的位置,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3.把糖摆在梨的左边(体验不同的摆法)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3
(2)出示图片:水果图片4
(3)出示图片:水果图片5
4.讨论:为什么这三种摆法都对?
(三)练习
1.教师:观察你座位的左边都有谁?右边都有谁?
2.自由活动
还有一块饼干,请你们把饼干摆个位置,摆好后说一说饼干的位置在哪.
三、活动三:在生活中进一步认识左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一)出示图片:找朋友
1.教师:我们帮同学们整理好水果,准备出发了,可是一检查还少小明没有来,于是
就派小刚去请,但小刚却忘记小明家是几号房间了,只知道是在一上楼的左边,我们快帮助小刚找一找吧!
2.集体反馈
3.拍一拍、想一想
(1)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左右,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好吗?
(2)拍手游戏
小组两人相对,用自己的右手拍对方同学的右手,用自己的左手拍对方同学的左手.
(3)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4.做一做,动动脑
(1)教师:认识左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出示图片:练习3
(3)小结:由于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作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
下楼时,都要向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按次序走.
(4)出示图片:练习4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你们喜欢这节课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认识左右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帮助,就让我们在生活中去体会吧!
探究活动
拍手游戏
游戏目的1.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前、后、左、右、上、下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反应能力.
游戏歌词
冰板、冰板,冰冰板板,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骨碌骨碌锤,骨碌骨碌叉,骨碌骨碌一个还剩三,看谁能得大红花.
游戏过程
1.教师介绍拍手游戏的歌词,并教会学生.
2.要求学生根据歌词加上手上的动作.
3.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分组进行表演.
4.选出最好的一组作为班级课间休息的游戏.
听反话
游戏目的1.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会左右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游戏规则
1.学生要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出相反的动作.
2.做错动作的学生要为其他学生表演节目.
游戏过程
1.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纵队),面向教师站好.
2.教师发出口令,学生做出相反动作.如:教师说:“向左看”,学生就把头转向右边;教师说:“向前一步”,学生就向后一步;教师说:“摸左耳”,学生就摸自己的右耳.
游戏说明
1.这个游戏可以在教室中进行,也可以在操场上进行.
2.在操场上活动时,可以增加一些内容.比如“向上跳”“向前跑”“蹲下”等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数出数量是4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4.
2.了解4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4以内数的大小,掌握4的组成.
3.初步建立“序数”概念,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4.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4的含义,掌握4的组成.
教学难点
掌握4的组成.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三个数字娃娃,你们看,谁来了? 演示动画“3的组成” 生:1来了.
问:1的后面应该是几?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师:对!现在2也来了.谁说说2是由几和几组成的?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问:2的后面是谁呢?
师:对!是3,看3也来了.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问:几和几组成3?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问:你们知道3的后面是谁吗?
师:对!就是数字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的认识”.(板书课题)探索新知
1.建立4的概念
出示图片“4的主题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有3辆拖拉机在收割,后来又开来1辆,一共是4辆. 我还看到有4位农民伯伯.
师:4台拖拉机、4位农民等,它们的数量都是4,都可以用4来表示.(出示“4”)师:这就是印刷体的“4”.你能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吗?请你试一试. 请你用掌声表示4.
问:谁愿意模仿小动物叫4声? 4里面有几个1?几个1是4? 2.了解4以内的数序
演示:先拨3颗珠子,再拨1颗珠子,现在一共拨了几颗珠子? 问:3添上1是几?4去掉1是几?(再拨去1颗珠子)出示图片:点子图.
问:3的后面是几?4的前面是几? 让学生从1数到4,再从4数到1. 3.比较大小
出示图片:方块图
问:左边的图可以用几来表示?右边的呢?
比较3和4的大小用怎样的符号连接?为什么?(板书:3<4=)问:由“3<4”你能想到什么?(板书:4>3)4.教学4的组成学生摆学具:将4个小圆片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总结出:
师生对口令,练习4的组成.
5.建立“序数”概念
演示动画“序数”
问:这些人在干什么?
师:他们多有秩序啊!
问:谁排在第一个?小朋友排在了第几个?
师:听口令:这一行第4个同学起立,前4个同学起立……
6.指导书写
演示动画“4的写法”:学生练习描红,然后独立写一行4.
巩固练习
1.填空
2.按顺序摆出1、2、3、4的数字卡片.
3.划掉任意4个圆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片断赏析
“圆的周长”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第十一册教学内容,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答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目标是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索过程,初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情感目标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现节选几个有创新的片断,与各位同行探讨。片断一:
开始上课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谈,老师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大家还记得吗?”“整数”、“小数”、“自然数”、“分数”学生纷纷回答,老师继续说:“你能说出一个小数吗?”学生举例:“0.3”、“5.2”……老师接着说:“你能说出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吗?”有的学生说:“我知道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老师问道:“还有哪些同学对π有一些了解,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生1:“π也就是圆周率。”生2:“祖冲之研究了圆周率。”生3:“圆周率是3.1415926……。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老师适时介绍圆周率的发展历史:
自古以来,古今中外的很多数学家都在研究它。公元480年,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充之就计算出π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把π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第一个人,直到一千多年后,欧洲人才求出来。祖充之在数学上的伟大贡献得到了世界的公认。1959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第三枚宇宙火箭,第一次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把其中一个。定名为“祖充之山”,由此可见,祖充之在国际上享有崇高荣誉。1946年,人们开始用计算机计算圆周率,试图把它算出来或发现它的规律,算到了620位,但是没有获得成功。到1999年,日本的两位科学家把π值精确到2061亿位,如果把这些数字全部记录下来长度可达421185千米,如果用A4纸把这些数字一个挨一个的打印出来,这些纸落起来的高度和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塔一样高,即使是这样,人们还是没有算出它的结果。
在老师讲述的过程中,教室里鸦雀无声,每个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就连平时那些坐 不住的学生,此刻也深深地被故事所吸引。这时,老师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对于这样奇妙的一个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生1:“我想知道π是怎样算出来的?”生2:“我想知道π到底是多少?”……老师顺势点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π。”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数学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发生与发展过程,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找到一个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契机: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发展历史,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实践的效果: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充之在数学上做出的伟大贡献,以及在世界上享有的胜誉,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同时,在研究圆周率的漫漫历史中,古今中外的科学家们付出了很多艰辛,但至今仍没有计算出它的结果,使学生对这个奇妙的数产生了神秘感,产生了研究的欲望,因而提出了“圆周率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圆周率到底能不能算出来?”等一系列疑问,学生的学习欲望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收到较好的效果。正如新大纲所要求的,不仅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调动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使探究、发现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陶冶。片断二:
在探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老师请各小组讨论:要想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 倍数关系需要做哪些工作?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出示探究建议:(1)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2)记录数据;(3)进行计算;(4)得出结论。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的探究材料有:纸杯、硬币、圆形杯子垫、硬纸片剪的圆、纸剪的圆、布剪的圆、直尺,线绳、水彩笔,剪刀。每组学生可以从学具盒中选出2--3个圆形学具进行测量,把数据和结论填在表中。(表如下)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 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1 2 3 4 在汇报交流时,各组测量的方法多种多样:
方法1:用硬纸片剪出的圆或圆形纸片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方法2:先用线绳绕在纸杯口,然后再把线绳拉直测量长度。
方法3:先用剪刀沿着布圆或纸圆的周长剪下一条,剪得越细越好,再测量布条或纸条的长度。
方法4:先用水彩笔沿着硬币的圆周长涂上颜色,然后将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量纸上留下的痕迹的长度。
各组汇报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之后,老师问学生:“虽然大家的算出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观察后发现:“都是3倍多一些。”老师进一步激疑:“为什么大家算出的结果会不一样呢?”老师的问题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问,引发了学生深入地思考,过了一会有同学说:“可能是我们在测量圆周长时有误差吧)这时,老师借机介绍科学的研究方法“割圆术”(老师一边讲述,一边演示电脑课件):
我们的祖先也曾用这种方法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后来,人们发现,圆的周长是无法精确地测量出来的,于是改进了研究的方法。把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看作是圆的周长的近似值,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后来,又把圆内接正六边形的边数加倍,得到圆内接正十二边形,再加倍得到正二十四边形,边数越多越接近于圆,它的周长也越接近于圆的周长,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也越来越精确,但是人们发现,它永远也算不完,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数,人们把它命名为希腊字母π,于是人们就用π来表示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这种研究的方法叫“割圆术”。
听了关于“割圆术”介绍,有的学生恍然大悟地点着头,嘴里情不自禁地说着;“噢,原来这么回事),有的学生还在若有所思地回味着、思考着,……,从学生的表现来看,显然对“割圆术”颇感兴趣。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学生对“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数学教学内容始终反映着显性的数学知识(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和隐性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这两方面。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精髓,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形成优良思维素质的关键。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必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我在设计“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一教学环节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为这正是一个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的很合适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想办法测量圆周长的过程中,由于圆的周长是曲线,无法直接用直尺测量长度,这对学生的原有认知是一个挑战,无论学生想到哪一种都方法,都是在想方设法把曲线变成直线去测量,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激起学生心中的疑问之后,适时地介绍“割圆术”,不仅渗透了“极限”的思想,而且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引发了学生爱科学,尊重科学的积极情感,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片断三:
在巩固应用部分,我以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作为素材,设计练习题: 第一组练习:
出示史家胡同小学操场的照片:
老师提问:“这是我们学校的操场,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里面有圆形吗?”学生一看是自己的学校,积极性很高,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找。学生很快观察到“罚球区是圆形的。”老师提出问题:“要想知道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你有什么办法?”学生回答:“测量圆的直径。”老师提供数据:“我们班的体育委员帮大家测量了一下,这个圆的直径是3.4米,你能算一算这个罚球区的圆周长是多少吗?”学生兴致很高地算了起来。第二组练习:
出示史家胡同小学操场另一个角度的照片:
照片一出,学生立刻发现:“大树的围栏是圆形的。”“大树的树干是圆形的。”老师提出问题:“要求大树围栏的周长,该怎么办?”有的学生还是想先测量围栏的直径,再计算圆周长。但马上有学生提出异意,生1:“测量围栏的直径不方便,因为有大树在中间挡着。”生2:“测量围栏的半径也不方便,中间也有大树挡着。”听了生1和生2的发言,大家觉得有道理,那该怎样测量呢?这时,生3提出:“可以用皮尺直接测量围栏的周长。”很多同学恍然大悟:“噢,对了),生1自言自语“这么简单的方法,我怎么没想到)正在学生颇有兴致地进行交流时,老师抓住时机又进一步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大树的直径,有什么办法?”生1:“先测量大树树干的周长,再算出它的直径。”生2:“先用两块很大的木板把大树夹在中间,然后测量两块木板之间的距离。”生3:“把大树锯开,测量横截面的圆的直径。”有的学生提出生3的方法不好,如果把大树锯开,就破坏了生态环境。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第一种方法比较好,既方便可行,又不浪费。这时,老师提供数据:”我测量了一下,这棵大树树干的周长是3.6米,你能算一算树干的直径吗?”学生迫不及待地算了起来。在计算第一组题和第二组题的过程中,所有学生都在积极地参与,脸上始终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第三组练习:
出示史家胡同小学运动会六年级接力赛跑的照片: 在放录像的过程中,由于都是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让他们感到非常亲切,颇感兴趣。这时,老师提出问题:“这是我们六年级四个班在进行接力赛,他们为什么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呢,你们知道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他们沿着不同的圆周长跑,跑步的长度不同,所以不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教师追问:“你们知道怎样确定他们的起跑位置吗?”有的学生怕没有机会回答问题,还没等老师叫他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应该根据圆周长的差来确定起跑位置相隔多远。”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习情绪非常高涨,直到下课铃响了,学生还意犹未京
“数学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这是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修订版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通过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能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求解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在设计“巩固应用”这一教学环节时,我想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身边很多地方都有圆形,如果把他们熟悉的事物编成练习题,就会让他们感到更加亲切自然,更加有兴趣,使他们感受到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获得成功感。于是,我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校园操场作为研究题材,如篮球场的罚球区、大树围栏、大树等,并都是“以你……”的语气陈述,这样使学生身临其境,当解决问题的主人,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完成了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而且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全体学生都在积极地参与。第三组练习本是一道思考题,但学生并没有感到很高深,而是觉得是自己身边的事,接受起来很容易。刚一下课,有一个同学高兴地跑到我面前说:“老师,今天做的题挺有意思,我特别喜欢)由于这些问题就在学生的身边,就让他们感到有意思、有想头、不枯燥,他们就愿意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教学效果。正如华罗庚所说的:对数学产生枯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11――20各数的写法教案
教学内容:第86页的内容:11―――20各数的写法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第3----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十位和个位”
学生情况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教具准备:小棒若干,数位筒,计数器,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和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一堆有几个十?几个一?
一捆加一根
一捆加三根
2捆
4、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往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
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再在右边放4根,这时一共是几根?
问: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讦数器
观察:从右边起,每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边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边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在个位上写几。
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4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等待教师摆小棒,学生写数。
讨论:“20”个位上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也没有)
三、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
十一
十九 十四 十七
二十 2、听老师读数,学生写
517
16203、给小马虎错误
十一写成10十八写成81
二十写成24、做练习十四的第3―――5题。
教学后记: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北师大版一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八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2、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3、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学生情况分析:
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由于家境好,大部分养成了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
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平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学期教学的内容及目标:
本册教材安排9个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数与代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认识钟表、比较。
2、空间与图形:认识物体、位置与顺序。
3、统计与概率:小统计和分类。4、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有找一找、说一说;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整理自己的房间,向同伴说说是怎样整理的;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怎样分类,并与同伴说一说;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班中每个小组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等等。/ 4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5、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6、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7、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4、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5、在小统计的过程中,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 4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3、通过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www.kuaihuida.com)
四、教学措施: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2、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3、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和家长积极沟通,做到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系统化。
五、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7课时(1——3xx)第二单元比较3课时4xx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12课时(5——8周)第四单元分类2课时9xx/ 4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4课时10xx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2课时11xx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8课时(12——14周)第八单元认识钟表1课时15xx 总复习4课时16xx以后/ 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这8篇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就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