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为了加深您对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写作认知,下面快回答给大家整理了8篇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 篇一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6-0243-02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现。理想信念问题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文明的保持和延续,关系着民族的兴盛与衰落、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社会的繁荣与进步。一个政党、国家或民族,有了理想信念,就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理想信念都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一直是党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内容。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使得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如何在社会急剧变化和文化转型的今天,做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
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须把握住大学生的性格特征、思维特点、成长环境等,有针对性、切实地加强大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教育。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
现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整体现状是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也不排除还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意识薄弱、信仰迷茫、价值趋向扭曲等问题。
这些问题呈现为:一是认知性,没有确立科学的信仰,不能全面理解理想信念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二是脱离性,不能较好地把握自我与集体、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矛盾或偏差,脱离社会实际;三是稳定性,本身理论基础不强,实践锻炼缺乏,判断能力不强,加上多元化社会思潮的不断冲击,进而理想信念不坚定,处于不断动摇、变化状态;四是多层性,大学生性格特征、思维特点、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等个人情况不同,造成了有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人追求潮流名牌,有人极端于享乐主义,有人甚至走上了不归路。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遇到的问题
当前国内外形势瞬息万变,随着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既遇到了各种有利的有形和无形条件,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1.主体自身的原因。大部分的大学生理想信念虽立足现实,但不够务实。学生主体素质的差异性、认知局限性和主体选择的盲目性影响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效果取得。多数的当代大学生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从实际出发,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自身的目标定位明确,及早规划个人未来及事业,但不排除也有一部分的大学生脱离实际空谈理想,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迷茫、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这要求我们必须确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观。
2.多元经济的冲击。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急功近利、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普遍存在,多元化的市场竞争、利益分配等因素影响着现代人。随着社会生活方式多元化、社会组织形式多元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不仅直接导致了人们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而且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作用下直接促进理想信念的淡化。社会不良风气削弱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正面作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和坚持。社会上的权钱交易、贪污腐化等丑恶现象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理、个人价值和发展趋向,这些触目惊心的现象为高校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设置了重重障碍。
3.教育差异的影响。学生最先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家人、亲戚、朋友等的教育和熏染影响不可轻视,如若家庭方面的教育是溺爱的“理想”环境,不自立、不独立,便使得他们有“自我”的优越感,缺乏人际交往的训练和艰苦环境的磨炼,致使他们人格不健全,出现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淡薄的现象。另外,在进入大学学习生涯中,任课教师在授课中对当前国际既有形势的剖析方向、方法正确与否,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正确选择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学校教育的功利性使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程度受到冲击。由此可见,任课教师能否坚持以正确的思想指导备课和教学,不断完善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是影响大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还存有教育滞后性、与现实不衔接、教学灌输性、社会生活化不足、教育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4.信息网络的干扰。信息网络化时代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挑战,网络导致大学生对“真实的自我”认识模糊。网络的开放性、多元性和交互性,在为大学生提供了获取信息和言论表达新途径的同时,也加大了意识形态的调控难度,现代传媒丰富甚至猎奇的内容,大众化、新颖、便捷的传播方式,使年青一代的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正面、好的信息使学生得以提升正能量;负面、坏的信息则使教育效果被弱化。信息的双面性、网络的可控性,对学生的成人、成长、成才也有着两面性。
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及应对策略
1.端正态度,与时俱进。据相关调查,近三分之二的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理论高度不够,教学手段不新,课堂效果不明显等,感受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甚至因物资、利益、金钱的迷惑,特别是国外一些庸俗、奢侈生活的侵蚀,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摒弃了应有的理想信念,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和价值观。要端正学习态度,真学、真信、真用,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要面对实际,不能仅看到眼前的物质和利益,而是放远眼光,让理想信念和个人追求衔接未来,体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与时俱进来说,高校教育应与国际接轨,目标准确、定位明确、与社会接轨,用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影响和教育当代大学生。
2.正面引导,人文关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要改变“坐讲”姿态,变被动为主动,深入学生、倾听心声,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状态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思考,加强正面引导,通过多种途径、多个角度,增强课堂吸引力、真实性和时代感,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力量,构筑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思想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刻在延伸、拓展、完善,在指导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解决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的同时,更要注重体现高校人文关怀,确定学生主体作用,充分正视学生建议,增强学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学生做实事,给予关怀、切实帮扶,及时疏导心理、化解矛盾、解开心结,抓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的情、理等关键点,把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
3.拓展载体,丰富形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要适应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需要,创新工作思维及方法,丰富内容及形式。在灵活利用传统的思想引领、当面交流、典范标榜、专门论坛、社会实践等特色主题工作活动方式的同时,配以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实例,依托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中的BBS、微信、微博、飞信、QQ群聊天室、电子邮箱等,把握好舆论导向。特别是手机功能的日趋强大,人们对手机依赖的程度越来越大,开发更好的软件嵌入,使网络成为开展工作的有效载体,使新媒体成为联系广大青年的多样平台,更好地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4.构建体系,优化格局。此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应当依据目标要求、思想实际和接受规律等,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建立起党政齐抓共管、层层分解落实、功能互补稳定、全员共同参与的科学架构体系,做好宣传、引导、教育和管理等工作,并不断丰富内容、拓展渠道、优化体系,在更多学生的参与中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渗透力和引领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逐渐呈现出新的特征、新的问题。当前,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过程中最普遍的问题是教育实效性不强,难以收到预期效果。高校虽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却做不到贯穿于整个始终,这就要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学生为本位,服务与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合力,持之以恒,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逐步培育出大学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觉悟,让他们在不断的服务和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确保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最终做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叶宏,等。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家,2011(15):93-94.
[2]王忠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J].理论前沿,2000(19):29.
[3]王文利,白向宁。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境遇及方式探求[J].思想教育研究,2006(4):36-40.
[4]武玲娟。论以“人文关怀”为主线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8(1):77-80.
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 篇二
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现状分析
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的基本知识能力,具有多重整合,集多种能力于一身的“通才”,即“T型”人才,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培养复合型的现代人才是适应时代要求产生的,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应作为高职院校高等教育培养的追求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迎合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1、未来社会对人才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高等教育的灵魂。”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切活动的主宰,培养当代大学生崇高的道德素养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新型的复合型人才除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品德修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备独立的个性品质、健全稳定的创新人格。
2、未来社会对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其知识结构应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以及对人文学科的融会贯通,而如今的许多本科毕业生,甚至是优秀毕业生,虽专业拔尖,但在实际工作中难有突出表现。原因是知识结构单一、不合理,致使专业知识得不到有效发挥,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高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而进行科学调整。
3、未来社会对人才具有强健的体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要求
身体素质是个人的最基本素质,没有强健的体魄身体,也就失去了成功的最起码的条件。而健康的心理素质则是高等高等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基础。随着社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信仰危机、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代高等高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分析
1、理想信念的概念界定
理想信念高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高等教育的核心,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高职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入手,研究高职学生理想信念高等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得出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高等教育可以通过理论高等教育、实践高等教育、环境高等教育三条途径去实现,同时,学校应善于利用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高等教育人,使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高等教育取得更大成效。
2、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加强理想信念高等教育,帮助其树立积极向上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前途的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是从目前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高等教育现状来看,部分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再加上受社会、网络等不良思潮的影响,使得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社会主义政治理想模糊。虽然高职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拥护共产党,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但是,由于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冲击,加上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稳定的发展形势,似乎呈现出很大的活力,使得部分高职学生的政治信仰发生了动摇,意识不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的重要指导意义,因而出现了政治觉悟低,社会主义政治理想模糊、不坚定,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等现状。
第二,重视个人理想。个别学生由于理想信念的层次低,把个人理想放在首位,淡化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在实际行动中,更关注个人的利益和幸福,且索取多于奉献,逃避责任,对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欠缺清晰的认识,也缺乏长期艰苦奋斗的信念和长远理想及目标的不懈追求。
第三,没有认识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统一关系。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前很多高职学生片面地认为,只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没有意识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相容和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不知道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实现的条件,要靠社会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而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要受社会理想的制约。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辩证认识,久而久之,造成某些学生理想信念的缺失,
第四,学业和就业的心理压力影响着高职学生职业理想的追求。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差,所以学习缺乏自信心,再加上缺乏吃苦精神和自制力,学习效果不尽如意。还有部分学生读高职院校,是出于无奈,所以,入校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影响了学业。学业上的失败影响着学生对自己能力方面的自信心,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许多学生对就业也失去信心,学习和就业成为部分高职学生的两块心病。使他们对将来从业方向、就业岗位和发展前景有些迷茫,职业理想的不确定。而职业理想影响着人的一生走向和成就大小,是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手段。所以,帮助高职学生战胜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指导高职学生将自己的职业理想与国家事业联系在一起,修正那些自私、急功近利的就业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精神。
此外,一些高职学生由于经济困难、恋爱受挫、生活能力差等也给自身带来一些心理压力。有的由于心理素质比较脆弱,缺乏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一旦遇到不顺,便出现沮丧、自卑、孤独、焦虑等消极情绪,有的甚至轻生。这需要给予高职学生更多的关爱,在物质上、精神上给予支持和援助。
3、高职院校关于理想信念高等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调查发现,当前我国的大学生理想信念高等教育在家庭与学校中都比较薄弱,究其原因是,主要为以下几点:
第一,应试高等教育导致家庭与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在应试高等教育下,社会与家庭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智力高等教育,而忽视其理想信念的高等教育,没有引导子女树立为国家作贡献、为社会学知识的理想信念,而把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作为衡量人生理想实现的首要标准,这些都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高等教育的开展。
第二,学校思想政治高等教育工作薄弱。首先是理想信念高等教育的目标模糊。长期以来,对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高等教育要么盲目地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脱离实际,要么片面强调学生不出事为原则,只求稳定,不求质量,没有开展深层次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高等教育,导致学生精神支柱不牢,缺乏政治热情。其次是理想信念高等教育内容陈旧。“两课”是学校思想政治高等教育理论教学的重要渠道。但目前“两课”教材内容往往滞后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且过多的考虑知识性、技能性和趣味性,很少将思想道德高等教育、理想信念高等教育渗透其中,没有做到寓教于,乐将教书与育人两者真正结合。。再次是理想信念高等教育方法滞后。在网络化社会大环境下,没有先进的高等教育教学方法,还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照本宣科,空洞说教,教学缺乏吸引力、说服力,“两课”高等教育没有发挥实际有效的作用,高等教育效果收效甚微。
第三,学生对理想信念高等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网络文化飞速发展,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取向功利化,当代大学生在接受信息方面更趋于感性化,更多地追求物质财富,而淡化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从整体思想上看,更独立自主,但同时也更滋养了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有害思想的产生,政治上不思进取,意识不到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成人与成才道路上的根本性作用,从而对共产注意思想产生困惑,不能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巧妙结合,价值取向产生扭曲。
三、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途径
理想信念高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配合,形成合力。但是,在此,我们仅仅探究学校理想信念高等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强化理论高等教育功能理论高等教育有强大的思想高等教育功能,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高等教育过程中,要强化理论武装工作,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学生。
第二,确立实践育人的理念,通过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落实实践育人功能实践是促进学生实现由“知”到“行”转变的中介,把思想政治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转变为学生的基本信念和自觉行动,是高校思想政治高等教育的价值目标。
第三,营造和利用良好环境,实现环境育人功能。首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好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的软环境,它以其潜在而又巨大的高等教育功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理想信念教育 篇三
关键词:生态学;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生态系统;研究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不仅关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更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党的报告指出:“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由此可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本文基于整体协调、有机关联、动态平衡的生态学观点,剖析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生态因子,在高校、政府、社会、家庭与社区等层面,探索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生态系统,以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生态学与理想信念教育生态化
1、生态学:生态学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6年提出,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发展至今,整体协调、有机关联与动态平衡的生态学发展理念已广泛渗透各学科领域,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2、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这一概念是适应我国独特的国情而形成的极具中国特色的一个词汇,理想主要侧重于未来,是人们关于未来的奋斗目标;信念主要侧重于当下,是人们对于某些事情的深信不疑的看法。两者相辅相成,但不能互相替代。3、理想信念教育生态化: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整体的、复杂的生态系统,而非孤立的、静态的、封闭的系统;研究由该教育主体、教育环境与教育过程所构成的生态网络系统,解析该系统中各影响因子间的动态平衡性、整体性与有机关联性,从而协调好教育与环境、教育与社会、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在确保自身内部构成要素之间互动与耦合的同时,使之与开放社会信息系统、社会实践系统、群体需求和营造自我发展的生态空间相协调,使理想信念教育既体现社会核心价值,又体现对大学生的实际关切,更好地将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其自觉地将社会理想内化于个人的价值观念之中,外化为个人的一言一行之中,使理想信念教育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二、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因素分析
基于生态学观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高校内部教育生态子系统,包括课堂教学、师资力量、校园活动、校园文化与管理服务等生态因子;二是高校外部教育生态子系统,包括政府、社会、家庭与社区等生态因子。他们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
(一)高校内部理想信念教育生态因子分析
高校内部影响理想信念教育的生态因子主要有:课堂教学、师资力量、校园活动、校园文化与管理服务。1、课堂教学:我国大多数高校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形势政策课等课程教学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形式以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上台演讲等互动形式。此类课程多为大班教学,互动效果一般,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同学,课堂讨论与交流无法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2、师资力量:高校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的一部分为思政教研部(室)专任教师,一部分为学工干部;在教学能力与水平上存在着差异,呈现出千差万别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理论功底深厚,课堂设计精巧,教学效果好;有的教师理论功底不深,教学一般;个别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理解不深,不透彻,使原本一知半解的学生更加迷茫。理想信念教育的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3、校园活动:演讲比赛、文艺晚会、志愿服务、理论征文、书法绘画、社团活动等,是丰富校园生活的主要形式。但这些活动较为单一,未形成系列,难以形成持久的影响力,能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产生影响的则更少。需要进一步研究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特点,挖掘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内容与形式,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4、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校史、校训、校徽、校内建筑、人文景观到学风、校风,渗透入学生学习、生活与实践的各个方面。崇高的校园文化,往往都具有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物载德”,要求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与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胸怀,这激励着一届又一届清华学子,怀抱理想,勤奋学习,造福社会。5、管理服务:宿舍、食堂、浴室、超市、校医室、心理咨询中心等生活服务类场所,是学生在课堂外接触最多的地方。这些岗位教职工的一言一行,思想境界与人文素养,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感官与www.kuaihuida.com心情。爱岗敬业,热情服务的工作状态,能给予学生温暖;而敷衍了事,态度恶劣的工作状态,则让学生感到冷漠,进而对学校也会产生反感。这是理想信念教育中,最易忽略的方面,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亟待加强。
(二)高校外部理想信念教育生态因子分析
高校外部影响理想信念教育的生态因子主要包括政府、社会、家庭与社区几个层面。1、政府:先后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政策规定,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政府部门对各行各业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上的“兼容性”、“一贯性”与“持续性”督管还不够,需要加强力度,促使各行各业与社会各个层面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形成合力。2、社会: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影响是巨大的,由于西方价值观念的涌入,通过互联网与新媒体的传播,既让学生们体验到了价值多元化的魅力,又对那些毫无社会阅历的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他们有的非常浮躁,一切向钱看的拜金思想严重;有的思想滑坡,理想信念缺失,亟待全社会高度关注。需要在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志愿服务、求职就业等环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学生成长,让他们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培养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3、家庭:家庭是孕育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单元,家风对学生的价值观影响根深蒂固,学生人生价值体系的初步建立源自于家庭教育。因此,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家校互动”、“社区联动”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与培训专题等,促使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理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4、社区:社区是联系家庭单元、家庭与社会的组织机构,是学生除学校外,居住生活的主要环境。社区的人文环境,宣扬的价值观念,呈现的精神面貌等,都对学生的思想具有影响力。和谐的生活社区,能给学生健康向上的影响;混乱的生活社区,则给人冷漠、无序之感,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因此,不能忽视社区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阵地作用,需要充分发挥社区的协调沟通与协同育人功能。
三、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生态系统构建
在生态学视域下探索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生态系统,就是整合、优化各生态因子间的关系,促使它们整体协调、有机关联与动态平衡。主要从高校、政府、社会、家庭与社区几个层面着手,整合高校内外部一切有利于理想信念教育的生态因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生态系统”内外部的信息交流,构建运行高效、和谐、平衡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生态系统,形成全社会教育合力,提升理想信念教育效果。
(一)加强内涵建设,打造高效能的高校子系统
高校要继续发挥理想信念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充分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优化现有教育方式与内容,打造高效能的教育子系统。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研究学生的思想与现状着手,精心设计教案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专业课中进行隐性的理想信念教育,重视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强化师资队伍培训,通过外引内培,校际间交流等方式,促进思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三是创新校园活动形式,通过社团活动、学术活动、体育活动以及校庆、国庆、入学典礼、毕业典礼、文艺晚会等全校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与集体荣誉感,以及独立、自信、开朗的人格品质和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四是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加强对校史、校训、校徽与校内文化建筑的宣传教育,建设优良学风与校风,传承校园精神与价值理念。五是提升管理服务品质,加强管理人员、一线教职工的爱岗敬业培训,促使他们形成遵守规范、礼貌谦让的工作作风,将理想信念教育广泛渗透进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层面。
(二)提升督管职能,建设强有力的政府子系统
政府要通过立法树规,一是明确政府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督管职能;二是明确教育界、社会力量和团体及家庭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地位。从政策保障到制度规范,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如:社区、社会机构与公益团体等;并将理想信念教育渗透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如:居住社区、活动场所、交友空间等,实现高校、政府、社会、家庭与社区“五位一体”的教育生态系统。通过政府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营造养成氛围,推进全覆盖的社会子系统
全社会要共同关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一是在全体公民层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倡导公民道德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二是利用大众媒体进行理想信念的宣传教育,利用社区、图书馆、俱乐部、公共场所等开展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自愿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公益意识与公德意识。三是重视工作职场的企业文化宣传与党团建设,让学生在工作学习中自觉接受思想教育。四是通过社会团体、公共机构协同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以讲座、报告会与志愿服务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重视家庭教育,塑造港湾型的家庭子系统
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激励功能,通过“家校互动”与“社区联动”等形式,一方面,积极营造家庭育人环境,经常与孩子保持沟通,帮助其扫除迷惘,树立自信;另一方面,让学生时时感受来自家庭的温暖力量,促使其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同时,在家庭教育中,要突出教育学生处理与亲人之间、与社会、与他人、与自己以及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相处,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等。对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五)发挥协调功能,打造共育型的社区子系统
充分发挥社区的协调功能,加大对家庭的关注,对社区大学生的关心,积极开展多种类型的义务服务活动,如:环境治理志愿者活动,为外来务工子女免费授课服务,为老年人和残疾人义务服务等;同时,开展社区公益性的健康讲座、环保讲座与教育讲座等,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促使他们在活动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对社会和国情的了解。良好的社区氛围与文化环境,有助于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社会所倡导的道德、思想与价值理念,从而达到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四、结束语
在报告中指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必须举全社会之力,运用整体协调、有机关联、动态平衡的生态学观点,在高校、政府、社会、家庭与社区等各个层面,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生态系统,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取得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董杜斌。“生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与思考【J】.教育评论,2014(2):82.
[2]余国林。发达国家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25.
理想信念教育 篇四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即二者都明确强调知情意行的统一在人们认识和行动中的综合作用。当然,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感恩”更强调“心有所感”的情感因素,而“信念”则更注重“认识”的基础地位和理性因素,在认知的基础上,情感的认可倾向才会更增强信念的坚定性。建立在“感恩”和“信念”基础上的行为也有所不同。“感恩”虽然心随情动,心动后的回报行动也可能速度很快、强度很大,但能否坚持长久却是不确定的,因一时的感动并不必然包含明确的意志持守力。而“信念”在情感认可之外更包含意志的坚持,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所以,建立在“信念”基础的行为要比纯粹的“感恩”行为,更长久更坚定。这也就是感恩教育能够作为切入点,且要上升到理想信念教育高度的根本原因所在。而“信念”与“理想”相比,理想又更具理性特征,“信念”则倾向于情感因素和养成方面,与“感恩”更为相近。因此,理想信念教育既要特别注重情感激发,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以信念教育为目的,又要继续加强理性培养为主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性和情感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入脑”、“入心”的教育目标。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感恩教育和信念教育中的情感作用,是因为情感在人们的行为和理想信念的形成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在众多的思想和理论面前,一个人究竟接受哪种观点,是与他的自身经历和真情实感密切相关的,只要这个理论说出了他的心声,有利于其自身状况的改善,即使他当时对这个理论没有系统了解,一般也会很自然地接受这一理论。比如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一些工农出身的人,正是从现实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实践,才愿意接受共产党的理论并跟着走的。其次,在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阶级感情和觉悟的基础上,如果再使他们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和钻研马克思主义,那么他们在自己的理想信念上就会前进一大步,进入更高的信仰境界。可见,情感基础不仅是接受理论的前提,也是加深认识、坚定信念的基石,否则,只注重理论认知的理想信念教育,就会使理想信念的确立缺乏“主体的特定需求”这一坚实可靠的基础,很难使人在面临各种诱惑和困境时还能保持坚守的力量,更谈不上把理论认知转化成实际的行动了。恩格斯在论述理论认识、动机和行动间的转化关系时指出,“就单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情感在认知和行为过程中的积极的甚至决定作用,已经得到心理学相关理论的认可,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思想,都对情感和情感教育问题做过系统研究。我国最早研究情感教育的学者也认为,情感不仅是人类生存的适应机制,也是认识发生的动力机制,行为选择的评价机制,还是作为生命的享用机制。一旦理想信念教育激发了情感,触动了心灵,效果自然会好。因此,要使大学生产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等积极意识,就必须首先了解和把握他们的特点和需要,激发其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情感动力系统,并使这种动力激发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相结合,使他们发自内心地认可、自觉自愿地去践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这就是我们试图从感恩教育的情感教育入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
二、情感是联结感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纽带
长期以来,我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多注重学生的智育开发,而忽视做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也过多关注知性层面的理论灌输,注重较高精神境界的教育,忽视基本做人素质的教育,忽视对学生的同情心、关爱他人的情感等内心世界的塑造和意志、行为的日常培养,尤其是忽视了道德和理想信念对个人的切身利益和实际作用的强调,从而使他们对道德和理想信念的追求缺乏内在需求的积极动因。“感恩”就是对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惠起码要心有所动、心存感激,且不说回不回报的问题。这是无须证明的人之常情。但是,现在不少大学生由于其独生子女的特殊经历,享受了太多的爱与给予“,为人处事皆以自我为中心”几乎成了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再加上生活相对富足优裕,所以对他人和社会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的付出,都觉得理所当然,更不要说感恩了。尤其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他们对物质利益越来越关注,人也越来越理性,甚至一些人的行为选择多是出于理性的利益原则,与感情无关。甚至认为对于人们给予的好处和恩惠,回报以金钱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有什么感激之心,而是“各取所需”。正是大学生这种过于理性甚至冷漠的认识,促使我们要特别强调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而以小见大,从点滴做起,培养牢固的道德情感,正是对人的道德品质和理想信念形成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也是人类长期历史实践的经验总结。通过日常养成及其教育,基本的道德情感培养起来了,那么个人在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国家、世界时,就不仅伴随着活动境遇的自然扩展,也伴随着基本情感的扩展和提升,会把身边的人、陌生人,乃至社会、世界中的人,都当成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对此,列宁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只要你还“是一个只关心自己而不顾别人的人”,你就不可能具备共产主义道德,而共产主义教育就是要反对这种我做我的事、赚我的钱,其他一切都与我无关的心理和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情感是道德信念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正因为如此,从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应该从充满着深刻情感的行为开始。”他曾断言,没有细腻的情感、缺乏同情心的人,是不可能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理想的。因为缺乏同情心就会对人漠不关心,并有可能从漠不关心、自私自利甚至发展到冷酷无情。而感恩的意识和情感其实比同情心更为基本,因为同情心总还表现为一种主动的情感投入,而感恩则是在别人对自己付出后的情感回应。对别人的施予和付出尚且不知感恩,何谈对他人的主动付出和同情!可见,对亲人、他人和社会的感恩情怀,可以增强个人的生命力,扩大和提升个人的生命价值。仅仅是为满足个人的生命理解,其人生价值却很难最大化。因为仅仅是为满足个人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价值很容易达到极限。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往往沉浸于享乐,名声达到一定程度就容易不思进取,甚至违法乱纪。而感恩回报他人、不只为自己活着的朴实信念,却可以把人引向崇高的理想信念追求。因为,不只为自己活着,就会有更多的牵挂、责任和担当,也必然在处理索取与奉献、享乐与创造、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等各种人生矛盾时不只想着自己,也想着别人,想着别人曾经给予的一切,从而自然会看淡和正确处理很多利益冲突,不会陷在患得患失的利益漩涡中不能自拔,会始终把奉献、付出作为人生的目的,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永恒意义。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就是要激发他们的情感系统,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从内心深处唤起对别人的兴趣,领悟关爱互助的真谛,而不只是囿于冷冰冰的利益关系的人际认知。因为说到底,人都是社会的人,每个人既要从社会和他人那里获得帮助和生存发展的资料,更要为他人和社会奉献付出,提供物质和精神财富。如果每个人对自己所得到的都心怀感恩,深刻感受到被恩情浸透时,就会自然而然产生回报的愿望和行为,在付出奉献中竭尽全力。相反,每个人都觉得别人欠自己的,那他就自然不会也不愿去奉献。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体现的是奉献等人生价值取向。感恩的人正是在这种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并由这种外在感动激发的动力,逐渐转向主动的创造和付出,由对某些个人和行为的回报和付出,转向对于集体、社会和人类的整体付出,并使自己在付出中感受着快乐,而这也就达到了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要求。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当然内在地包含个人的理想信念,是由无数个个人的理想信念及其奋斗汇集而成的。但我们以往单纯强调由上往下的共同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路,确实不符合人们一般的心理需求和思想成长规律,反而容易形成逆反心理,认为共同理想信念是社会的、政府的追求,与个人无关。而感恩教育作为一种共生共荣的教育,注重从生活入手由低到高的引导教育,则正好可以弥补理想信念教育的这一不足,实现由上到下和自下而上两条腿走路,使人们在自觉不自觉的点滴行为中,逐渐铺就通向共同理想信念的道路,达到共同理想信念的要求。因为很明显,对共同理想信念认识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强烈的情感认可和长期的行动过程中,即所谓实践出真知。可见,正是情感把感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联结在一起,也正是这种情感会激发人生命本身的实现自我和大我的强烈的内在需求,逐渐树立起高远的共同理想信念追求,并为此奋斗不已。
三、笃行是从感恩教育上升到理想信念教育的阶梯
理想信念教育 篇五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理想信念教育 意义作用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337-01
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政治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力量源泉。
一、要用理想信念激发工作动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执政67年以来,一直把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在革命和战争年代,战胜任何强大的敌人,克服一切艰难困苦,我们靠什么?全靠理想信念。在出生入死的战争岁月,我们的革命战士,靠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作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动力,从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和精英到每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有了马克思主义信念,有了共产主义理想,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摆在了高于一切的位置,把自己的力量、智慧甚至生命全部献给了党和人民,为崇高的理想信念献出了一切。理想信念的力量之大、威力之大、作用之大,是任何物质力量和作用无法取代的。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面对一穷二白的局面,同样靠理想信念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十以来,把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作为努力的方向,在这种共同理想的推动下,出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方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就有了精神支住,就会形成强大的合力,就能冲破国际国内一切阻力,就能战胜国际国内一切困难和挑战。
二、要用理想信念激发奉献精神
讲奉献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根本。我们党的伟大领袖,之所以被广大人民群众爱戴和敬仰,除了他的政治、思想、军事、文化等才能之外,他给世人留下的另一种最大的精神财富就是“奉献”。他老人家不但奉献了个人的一切,而且奉献了包括自己儿子在内的六位亲人的生命。这种无我的奉献精神,源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系列战略思想,归根结底是要求每个共产党要讲奉献,努力践行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十以来,我们取得了反腐倡廉的伟大成就。腐败分子的共同特点是缺乏理想信念,忘记了作为领导干部和党的各级干部必须讲奉献的根本思想和原则。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让每个共产党员牢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的奉献思想和奉献精神。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讲奉献,人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要用理想信念激发工作热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这次事业的推动离不开每个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激发工作热情和工作活力,克服懒、庸、散的惰性思想才能取得成功。要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意义和重大作用,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化为每个中国公民的自觉行动。当前,要以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大力推进四个全面的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要满腔热情干好各自的本职工作,克服形形的官僚作风和形式主义,提高两学一做成效,树立各级行政企事业单位良好的文明务实形象。
四、要用理想信念陶冶高尚情操
高尚情操是推进各项工作的思想基础。高尚情操的提升离不开理想信念教育。高尚思想道德情操的核心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P爱社会、关爱别人为己任。价值观是高尚情操的内核,理想信念决定价值取向。党的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提炼,从国家层面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提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个人层面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思想基础是理想信念,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偏离正确方向。道德情操同样源于理想信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个人品德的根本,同样是理想信念,个人的品行和思想理论文化修养,也是由理想信念决定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道德滑坡,根源在于理想信念淡化,社会关系金钱化,人际关系利益化。扭转这种局面的关键在于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五、要用理想信念提升政治品格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要思想,充分说明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有政治核心。因此,要用理想信念提升政治修养。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围绕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战略思想,出台了一系列战略举措,取得了系列辉煌成就,把远大理想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得到了国内外、党内外的高度赞誉和评价。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前提下,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加强政治修炼,做到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用良好的政治品格引领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2016年8-10期。
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 篇六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理想信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
加强大学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的变革,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我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和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1、大学生理想信念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1.1我们这里讲的理想信念是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它既包含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和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的理想,又包含现实生活中人们执着追求这一理想目标所秉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2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指有组织地对高校学生施加有目的、有理想信念的实践活动,是以政治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部分。
2、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总体情况是健康、积极、向上,主流是好的,大多数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入校后能积极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大多数学生能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国家在出现重大灾难的时候,很多大学生能积极站出来,如汶川大地震,很多大学生志愿者前往奉献爱心,也有很多大学生积极捐款,也有大学生组织各种活动为他们祈福;在国家承办大型活动时,很多大学生也能积极来参与,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活动,大学生们都能积极报名参加,为活动的顺利开展,他们不怕苦、不怕累,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也有不少学生受多种因素影响,理想信念出现问题,只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理想信念迷茫
2.2理想信念缺失
2.3理想信念存在功利性,扭曲大学生价值取向
2.4自我中心强烈,缺乏社会责任感,道德观念淡薄
2.5心理素质差,抵抗能力较弱
3、新形势下造成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出现的原因
造成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是非常复杂的,有国际因素,有国内因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本文主要从社会、家庭、高校教育尚未形成合力,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不足,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学生自身存在的原因等四个方面分别探讨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的原因。
3.1社会、家庭、高校教育尚未形成合力
3.2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不足
3.3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
3.4学生自身存在的原因
4、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途径
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因素众多,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我们必须要在教育上形成合力,各行各业都认同理想信念的价值;必须要循序渐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倡从小事做起;通过三观教育、道德教育巩固深化;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充分利用网络等科技手段;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在实践活动中。
4.1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受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只有社会、家庭、学校口径一致,互相支持、配合,合理营造一种有利于理想信念形成的大环境,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才不会迷茫。
4.2以生为本,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贴近学生的实际
我们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应该提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倡学生从小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循序渐进,慢慢领会,再把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
4.3通过三观教育、道德教育巩固深化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三观的核心,加强三观的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首要而根本的任务,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着力点和切入点。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在我们的生活中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4.4国家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规范
我们在谈理想信念教育的时候不能光谈教育,空谈教育,我们需要找一个落脚点、找一个载体,如道德,你不尊重道德要求,将受到相应的处罚,这样对于提高我们的自律也有很大帮助。
4.5充分利用网络等科技手段
新形势下,大学生受互联网的影响非常大,适应新的环境,我们必须利用网络,构筑网络阵地,抢占理想信念教育的制高点。
4.6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在实践活动中
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必须要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民情,有助于大学生的成才成长,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磨练大学生,体会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懂得珍惜。大学生缺少的是共鸣,缺少的是舞台,一旦给他们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让他们展示,通过实践活动并加强活动后宣传和总结,可以让他们体会到自豪和骄傲,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这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效果非常的好。
参考文献
[1]彭绪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2]吴蓓曹、向阳。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反思与建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
[3]俞圆。论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4]王易。增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数学与研究,2011
[5]王政堂、黄建明。增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1
[6]陈锡敏、张云莲。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导和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
理想信念教育 篇七
关键词:公安民警;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
中共中央总书记在政治局会议上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在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①。对于公安机关来说,这一问题也同样重要,公安政治工作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而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公安机关任务更加繁重,难度明显提高,公安政治工作却与以前有所差距。为加强公安政治工作,紧跟党的步伐,公安机关必须进行民警理想信念有效性的建设。
一、理想信念的概念界定
首先,溯本清源,我们需要对理想信念进行概念界定。
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与理想意义相近的词,即“志”,孟子解释“志”为“气之帅也”,而《史记・陈涉世家》中也记载陈涉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因此,“志”即“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与“理想”意近。而《新华字典》中对“理想”的解释为“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跟空想、幻想不同)”。由此可见,理想是人们对于现实生活不满,所产生的对未来的设计与渴求,而理想建立在现实生活上,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是有可能实现的。
信念在《新华字典》中解释为“坚信正确而不肯改变的观念:坚持自己的信念,进行顽强的奋斗”。可以看出信念与理想同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同时它包含着人的主观能动倾向,没有信念就不会产生意志,也就不会产生人对于目标行动的积极性。一个人只有坚持不懈的将自己的信念付诸实际,才是真正的拥有信念。
“理想信念”这一概念则形成于改革开放以后,在信念教育实践中产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其进行了阐释。在上世纪末,总书记在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我们必须不断对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信念教育, 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推动全党同志真正把理想信念牢固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础上。随后,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 以理想信念为核心, 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自此以降,理想信念这一概念在教育训练被大量引用,理想信念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和使用,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成果, 是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发展, 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②
对于公安机关来说,理想信念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2014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③具体到公安机关来说,出去上述共性的部分,还必须坚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信仰,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理想信念,才能真正保持好公安队伍纯洁的理想信念,打造一支铁的队伍。
二、当前公安民警理想信念教育的困难
在国内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影响下,公安民警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出现了新情况、新困难,与过去相比,公安民警的理想信念教育更加复杂、困难,全面地对当前形势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是提高公安民警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前提。
(一)经济全球化给公安民警理想信念带来挑战。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已经全面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这不仅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公安机关的保密性导致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酝酿和发展,而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使公安民警政治工作一时处于落后,公安民警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亦有所欠缺。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比趋于复杂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人们的思想上的对立和斗争不再被重视,甚至出现“去政治化”、“趋同论”等论调,同时,我国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人走出国门或者通过网络了解西方世界,感受到了我国与西方存在的差距,加之西方国家不断地思想渗透,一部分人可能会被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繁盛表象所迷惑,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认同感甚至归向感。而公安民警工作在社会一线,对此更是有着强烈的感触,这使得公安民警理想信念教育任重而道远。
(二)信息技术发展使公安民警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更加困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 3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了3.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手机网民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规模达到5亿,年增长率为19.1%,手机继续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④由此可见,我国互联网事业正在持续快速的发展,人们开始多元化应用设备进入网络虚拟社会。互联网在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增加政治开放性和透明度、开阔了人们视野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风貌。当前社会,年轻、有知识、善于探索创新的民警成为了公安队伍的主力,他们是一个对信息异常敏感和渴求的群体,是社会信息化的主动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因此,信息网络化已成为影响公安民警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公安民警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课题。
(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公安民警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更加复杂。市场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它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公安民警理想信念也不可避免地承受着着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一方面,市场经济有的一些价值观念对广大公安民警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平、竞争、效率等成为了公安民警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民警树立了敢想、敢干的大有作为的精神,提高了应对和承受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所大力提倡的趋利本性很容易导致拜金主义、自利主义的抬头,尽管公安机关一直在宣传和教育公安民警为党和国家的利益要勇于牺牲,克己奉公,无私奉献,但公安民警生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法不受经济利益的影响,而这也就很可能导致公安机关宣传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民警理想信念异化,甚至产生权力寻租以谋利的现象。同时,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收入差距问题,造成部分公安民警心理失衡,据我国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从1949年至 2010 年底,我国共有11440名公安民警因公牺牲。“十一五”期间,2182 名民警牺牲在公安工作的第一线,15734 名公安民警因公负伤,平均每年 400 多名民警因公牺牲,3000余名民警因公负伤。另据调查,我国基层民警每天平均工作 11 至 15 小时,每年平均工作超过 3016 小时,基层公安民警工作量是一般公务员工作量的一倍还要多。⑤公安民警在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的感觉,而当这种情况持续较长时间时,公安民警对长期以来形成的理想信念很可能产生怀疑。
三、增强公安民警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一)加强公安民警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做好思想理论基础工作。思想理论基础工作,要从最根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出发,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时刻牢记,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学习中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要为学习而学习,要摒弃形式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并在实践中检验知识的合理性,在实践中加强对公安业务知识的学习。
(二)加强公安民警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把握历史进行国情教育。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沉重的教科书,国情教育必须要教导公安民警知国、爱国、报国,而在开展国情教育的过程中应着重引导公安民警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了解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抗争,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并从中领悟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同时,国情教育要引导公安民警通过了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深刻认识在党的领导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必然性。通过国情教育,坚定公安人员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强化公安人员对社会制度、改革道路的自信心。
(三)加强公安民警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创新形式。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自媒体时代的出现,信息网络化已经深入到了公安民警的日常生活之中,在看到这一因素给公安民警理想信念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我们需要深入地了解网络信息技术,并与时俱进,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理想信念教育形式,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易于被民警接受的网络工具,采用民警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潜移默化的理想信念教育。
(四)运用典型事例,对公安民警进行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案例教育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教育方式,能够有效地运用到公安民警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开展好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广大公安民警自觉地向先进人物学习,强化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理想信念。与此同时,公安机关也应运用反面典型案例对公安民警进行警示。
(五)积极探索践行理想信念教育成果的途径。让公安民警把自身正确的理想信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才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终目的。而这要求公安机关在对民警的选拔、培训、任用等各个方面,完善对践行理想信念行为的评价体系,树立个体践行理想信念的道德规范,形成对践行理想信念的正确引导,建立起加强公安民警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机制,使理想信念教育长期有效的运作下去。(作者单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伍继纯。警察文化与警察文化建设[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111.
[2]刘德伦 戴安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培育路径[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01).
[3]龙波。新时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构建方略[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9(3).
[4]吴潜涛。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学含义[J].教学与研究,2011(4).
[5]龚正荣。构建当代中国警察核心价值观论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
[6]王瑞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警察文化建设[J].广州市公安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8(2).
[7]李文杰 赵培华。基层官兵民主素质构成和培养途径探讨[J].管理观察,2011(08).
[8]雷源煌。廉政文化教育是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J].管理观察,2011(08).
注解:
①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 2012-11-22
②吴潜涛 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学含义 教学与研究 2011.4
③在2014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理想信念教育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011-01
1.理想信念的内涵
理想信念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它是我们党在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产物。在党的十报告中,同志提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这里的理想信念,是"把一种未来的社会蓝图视为最高价值,高度地信服和敬仰,并以之统摄自己的精神生活,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矢志不渝、自觉追求的精神状态,它是对于一定社会理想的自觉认同和执著追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和集中体现。"[3]。同志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而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中国梦"也是体现了全中国人民的一种理想信念,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青年大学生要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必须是在对理想信念的内涵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基础之上。理想信念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高校教育工作者则有义务用科学的理论和知识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不断努力追求。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2.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大意义
大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心理发展的过渡期,他们的关注点更多地局限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婚恋、就业等非常现实的几个方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帮助青年大学生转变认识,开阔他们的眼界,全面提高素质,确保走出校门能够学会脚踏实地地为理想而勤奋工作。其次,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国外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传播媒介优势,竭力推销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如果大学生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和价值观渗透丧失应有的警惕,缺乏有力应对措施,则很容易落入"西化"的陷阱[5]。因此,我们必须帮助他们提高在多种思潮和价值观念中进行比较、鉴别和选择的能力,通过他们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念,确立自己的信念。
3.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
3.1 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自我发展相统一。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从大学生自身实际出发,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相结合,解决学生自身的思想和生活问题。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肯本决定于受教育者的接受需要。不顾大学生的内在需求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没有效果的一厢情愿。必须从大学生个人的现实需要入手,从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入手,在遵循社会道德规范基础上,进而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5]。此外,还要考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他们解决好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创造条件,只有满足了学生的正当合理需要,他们才能真正从认知、情感、意志上确立科学、合理的理想信念,并且将之贯彻、落实到社会实践的活动之中。
3.2 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如果单纯局限于书本中内容,就会抽象而难以理解,大多数大学生都会觉得无趣。比起纯理论的学习,学生更愿意接触具体的案例,所以,可以选取社会现实生活中典型案例充实教学内容。当前我国的社会改革处于攻坚的关键时期,各种新观念、新问题、新矛盾以及新热点不断出现,有些学生对这些问题和现象缺乏正确认识和理性分析,进而对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缺乏信心。如果教学中能够选取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案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性,消除学生的困惑和疑虑,增强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信心。
3.3 丰富理想信念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首先要创新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主题讨论、社会调查、教学实践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重点放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上来,尽可能开展多种内容、多种形式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其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潜移默化。强制性的灌输和空洞的说教,往往会事与愿违。在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特点及变化趋势,主动采取发挥其主动性的教育形式,提高学生识别不同理想信念的能力。第三,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网络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方式。如果能够进行合理利用的话,将会为高校理想信念的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帮助,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我国的政策方针,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确立自己的努力方向。但同时,网上很多不良的思想,会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恶劣影响,使其对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质疑,所以,怎样利用网络阵地来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面临的又一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 中发[ 2004] 16号。 2004- 08- 26
[2] 陈运,普魏巍。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41-43.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上面的8篇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理想信念教育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