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示儿》教案10篇(示儿教案教学过程)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以下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10篇《示儿》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示儿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示儿》 篇一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108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全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这首诗,作为一首绝笔,无愧诗人创作的一生;作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表现诗人深厚真诚的爱国之情。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及搜集的背景资料理解古诗内容。能够了解诗歌表达出作者的爱国感情。但是,孩子们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如何让学生透过文字走近作者。感受诗中深刻的内涵,使其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呜,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知识的拓展,以情击情,引领学生在“动情感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示儿》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之情。

2、启发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四、教学准备

1、搜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时代背景和爱国诗篇)

2、舒缓深沉的乐曲。

3、写古诗内容相关的课件(插图、战马嘶鸣声、古诗诵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堪称“千古绝唱”。它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调]

2、了解作者及背景

①[资料出示]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和背景,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为体会古诗深刻的内涵,感受诗人人格精神打下基础]

3、揭示诗题

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②质疑:看了诗题,你有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关注书后注解,借助注解尝试理解诗意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4、过渡。陆游的诗有不少是专门写给儿孙辈的。在诗中,他告诫儿孙如何读书,如何做人,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等。今天,他要告诉儿子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诗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

[设计意图: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学习过程,降低难度,给所有的学生学习的和参与的机会]

三、疏通诗意,理解内容

1、理解古诗的内容

①有人说这首诗是一份遗嘱。你同意吗?(理解“家祭无忘告乃翁”“祭”是什么意思)祭,就是祭祀、祭奠逝去的先人,寄托自己的哀思。说明这首诗正是他临终的绝笔。在这首诗中,你是向儿孙交代身后之事啊)

②既然是遗嘱,85岁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了,他肯定有许多话要叮嘱儿孙,肯定有许多事让他牵肠挂肚,有许多美好事物让他恋恋不舍,是这样的吗?(只牵挂一件事,只叮嘱一件事,理解:王师北定中原日”)

③“伤别离,作者满心的悲伤缘何而生?(理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能力,老师的点播,引导,是为了引领学生透过文字,探索诗中深刻的内涵]

④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出示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68岁)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放一段背景音乐)师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这是怎样的泪呀,这是老人失去孩子的泪,是妻子失去丈夫的泪……生灵涂炭,妻离子散,家不成家,国不成国,这是人民的血泪,陆游也在“望”也在“盼”。XX年过去了。”南望王师又一年”,又一个XX年过去了,“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已68岁了,“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85岁己到垂暮。还在“南望王师”!他盼来了自己的军队吗?没有(但悲不见九州同)是啊,从中原沦陷起,人们在苦苦等着,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可是,多少个日子过去了,中原沦陷,九州破碎,陆游等不到祖国统一这一天了。同心是如何的悲痛。

2、体会作者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孩子们,请你们再读诗句,你能读出一个什么字?(悲!)为什么悲?(为国土沦丧而悲,为苦难百姓而悲……)

[设计意图:把两首诗进行整合,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遣民”的痛,“诗人”的悲,拉近孩子们与诗人的距离,体验感悟诗人的情感,把学生的感悟,体验引向深入]

3、出示《题临安邸》,追求:王师的军队到底在哪?寻些权贵、皇帝在哪?他们究竟在干什么?(读)你们此时有什么感受?(气愤)北方已沦陷,南方还歌舞不休,权贵们已把自己的痛苦建立在“遣民”的痛苦之上。你能体会到陆游一颗怎样的心?(焦急、祈盼、同情、悲愤)陆游52岁那处竭力主张抗金,结果被罢官,他忧愤成疾,大病数十日,他曾写下“位卑未敢忘忧国。而令,生命垂危的他是“临终未敢忘忧国。再有感情地读诗。

[设计意图:引出两首古诗,与《示儿》互文解诗,使学生从对诗意的理解走向对诗人情怀的感受,通过对比,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

五、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家祭无忘告翁”,虽然痛彻心扉,虽然死不瞑目,虽然万念俱灰,但是诗人还渴望有一天祖国统一。希望有一天,儿孙能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想象一下,在病榻上,他如何地嘱咐自己的儿孙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说些什么?试着写下来。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想象情境,化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丰富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去体验,把握诗歌情感的脉搏,让他们与诗人的心灵作一次近距离的对话,把读、想写相结合起来,加深感悟,使这首诗,这位伟人的诗人,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六、积累提升,总结全诗。

1、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是陆游的遗嘱,如血,如火,如泣如作,悲在其中,恨在其中,其间还隐藏一个字-国。朱自清曾评价陆游和他的《示儿》(课件出示“朱自清的评价)生读谈感受。

“真正的爱国诗人,是后人对这位诗人最崇高的祭奠,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背诵这首诗,并把他刻进自己的心里,永远!

[设计意图:引用朱自清的评价,目的是把诗人的情感浓缩成“真正的爱国诗人”这几个字,全面感知诗人情感,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崇敬,引导正确的价值观,把“国”放在心中,是崇高而伟大的。]

2、推荐读诗。课后积累背诵陆游的爱国诗篇。

如:《病起抒怀》《诉衷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

[设计意图:推荐学生读诗,扩大积累,进行知识的延伸,目的是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下感受贯穿诗人一生的爱国情怀。对诗人的一生有一个全面的感知,也激发了学生学诗的兴趣。]

[整体设计意图]

《示儿》是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临终之作,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因为其间隐含着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为了让学生透过文字,与诗人进行心灵对话,通过多元的解读,能触摸到诗人的情感脉动,我在引导学生读诗,斛意的基础上,引用相关的几首诗进行互文整合,加之背景穿插,语言渲染,情境创设,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地被情感染,为情所动,使这位伟大的诗人。这个成功的作品,这份深厚的真情,永远驻足在孩子们的心中。

[评析]我认为王老师《示儿》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很成功。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结合背景资料,深刻领会诗歌反映出来的深厚爱国之情。在设计中有以下闪光点:

1.适度拓展,全面感知。在读懂理解《示儿》后,王老师尽可能地进行拓展,如把《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有感》与《示儿》进行整合,互文解诗,全方面,多角度的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

2.创新情境,激发情感。《示儿》这首诗情浓,老师的感情也浓,她能用生动精彩的语言渲染,结合相关资料,运用多种方法创设一个个教学情境,把握全诗情感的脉搏,以情激情,让课堂闪烁智慧的光芒和情感的火花。让人“情到深处”,让人“情不自禁”。

3.读写结合,训练到位。王老师注意进行读诗,理解诗句,想象情景,写场面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真正地把语文课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完美的结合起来。注意品词,解意悟情,让学生在课中学有所得。

《示儿》教案 篇二

《示儿》教学设计三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73

唱爱国曲 寄盼归情-《示儿》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 、了解本诗写作的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列的爱国情感。

2 、能说出这首诗的意思,理解陆游临终前最牵挂得事。

3 、能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默写这首诗。

4 、能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进行再创作。

教学步骤:

一、引入,揭题

1 、播放《七子之歌》。你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听到这熟悉而又优美的旋律,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学生发言:澳门回归,普天同庆,百年屈辱,今日昭雪,祖国强盛,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毕生心愿。

2、可是在七百多年前,一位八十六岁高龄的重病垂危的老人,在临终前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投影此诗,板书课题《示儿》。

二、介绍作者,初步朗读

1

、临死前写这样一首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结合你查找的资料,介绍以下这首诗的作者及诗的写作背景。投影陆游画像。

2 、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投影此诗)指名读,正音纠错。

三、指导理解诗意,体悟情感

1 、你认为这首诗有哪些重点字、词?你如何理解?(生质疑解难)

2 、听老师朗诵这首诗,也许对你的理解有帮助。

3 、自己读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思,读懂哪句说哪句。

4 、生质疑解疑谈体会:(投影陆游躺在病榻上叮嘱儿子的图片)

( 1)在诗人心中,临死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诗人此时的心情?

( 2)你认为陆游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才能如此牵挂祖国统一大业,以至死不瞑目?

(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 、此时假如你是陆游,你该怎样读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读出来呢?同桌互相研读、指名读,体会诗情。

6 、背诵,默写。

四、激情、拓展

1、播放《七子之歌》。师引导:七百多年前,大诗人陆游盼祖国统一死不瞑目,如今,九七年香港回归,九九年澳门回归,举国为之欢庆。可是,还有一个海外游子——中国台湾至今还未回到祖国怀抱。这使无数炎黄子孙朝思暮想、翘首期盼。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下对中国台湾亲人的呼唤,写下我们盼望祖国统一的一片赤诚之心。

2、配乐,生写诗,交流。

3、课外拓展,情境描写。创造性的又切合实际地想象作者在弥留之际,在病榻上怎样叮嘱儿子,儿子怎样回答的情景,把它写具体,也可分角色表演(语文活动课上进行)。

五、下课铃声即将响起,可我们的心早已飞到了祖国宝岛台湾。听,国歌声响起,全体起立,让我们高唱国歌,牢记肩负的重任,盼祖国早日统一,祝祖国永远强盛。

点评

本课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确有所得。

1、牢牢把握思想主线,高唱爱国主旋律。本课结合实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在由本诗引申到中国台湾还未统一时,让学生写诗表达盼归之情,学生情动而词发,使学生情感写作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结束时,国歌声响起,使学生情感达到高潮;感情得到了升华。

2、教材处理独到,课堂教学流程清晰,一环扣一环,有阶梯性,突出了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

3、注意了语文知识的训练,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即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情感,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对音乐和诗的感悟能力,质疑解难、自学理解能力、创造能力等。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示儿)本文转载

《示儿》 篇三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六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示儿》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读jì )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八、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设计

元知

临终所议 但悲 (生)

示儿 渴望统一 九泉所盼北定

告翁(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侍圣。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听到这广消息后写了这首诗。

(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习了解的。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纠正字音,教师重点强调以下字音:涕:读tì ,不读dì ,还:读huán,不读hái。)

2、提出读不懂的语句。

三、理解诗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剑门关以外,指四川。“蓟北”,河北北部,安、史叛军的巢穴。“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特别高兴而流泪。这句诗讲了什么?(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从剑外传来,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涕泪就流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再看。“漫卷”,胡乱卷起。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粑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这句话讲了什么?(白天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就。这句诗讲了什么?(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峰。顺流而下把襄阳一过;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四、了解内容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多年战乱,祖国重归统一的欢快心情)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来的?(“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胜利喜讯后的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出自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从中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3、这首诗同《示儿》一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都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

五、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学习生字

“洛”,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边是三点水旁。

七、同桌互相背诵课文

八、布置作业

预习“基础训练1”。

板书设计:

涕泪满衣裳

漫卷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放歌须纵酒 极度的喜悦心情

即从……

便下……

《示儿》教案 篇四

吟诵揣摩体会感情

——古诗《示儿》教学设计

重庆市梁平县新盛镇中心小学教师 谭仕荣

教学目标:

1.思想认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情趣。

2.基础知识: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像诗歌内容,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语:我们今天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板书课题:示儿)

2.提问:我们在第十一册学了三首古诗,请回忆我们是从哪几方面学习的?

引导学生回答,投影仪显示本课学习目标:

①学习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②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

①说说“示”的意思;(告诉、告知)

②问: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答出:谁告诉儿子?告诉什么给儿子?为什么告诉儿子?

2.读“预习”,简介作者陆游和他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由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注释,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全诗,理解内容

1.读。学生默读,把没读懂的字、词写在黑板上。

2.查。学生查字典、词典讨论解决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词。

3.连。

①根据第一句中字、词意思,说说这一句句意;

②学生根据说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写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句子意思。(老师点拨板书:心事、渴望)

4.疑。

①学生针对诗歌的字、词、思想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②老师引导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较难问题。

五、再现画面,吟诵玩味

1.读。熟读全诗,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2.想。

①听录音机朗读诗歌,学生闭目想像:陆游病危,但没看到祖国统一而遗憾的情景;

②学生边读边想。

1)学生看多媒体屏幕,边听边想像,老师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离开人世,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但我要离开人间了,看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

2)先听老师范读,再点名读,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要读出老师描述的情感。

3.画。

①用简笔画画出作者病危的情景;

②同桌互相谈谈简笔画的创意;

③学生自由读,读出画画时的感受;

④看屏幕上老师选出的较好图画,听录音机朗读诗歌;

⑤全班齐读,读出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板书:爱国)

4.背。在前面读的基础上试背。

六、练习延伸,落实目标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

2.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

中国台湾小朋友:

中秋节好吗?昨天傍晚,我和爸爸在湖边散步,夕阳斜照在湖面,多美呀!此时此境,我想起了白居易的两句诗( )。夜晚,清幽的月光照进我的小屋,我在床上辗转反侧,联想到了李白写的一首诗( )。

今天是中秋节,家家户户团圆畅饮,我想到了香港、澳门小朋友,又想起了王维的一句诗( )。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可你们远离祖国母亲,我们多么盼望你们早日回到祖国妈妈身边!这里,我只好用陆游的一首诗( ),来表达我这时的感受。我深信:以后的中秋节我们会团圆的,这也是我们全体大陆小朋友的愿望!

欢迎到我们家乡玩!

《示儿》语文教案 篇五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2.体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按预习提示初读《示儿》这首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老师渲染氛围: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志华。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好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烩炙人口的好诗。(揭示诗:示儿)

2、师配乐诵读《示儿》;学生在老师渲染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3、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陆游)

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4、简介作者:(课件展示)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卷之作。你知道什么叫“压卷之作”吗?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

(二)自由读这首诗

1、 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 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三)学习这首古诗

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还应该怎样学?

1、回忆学法。

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揭示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

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

2、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

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作学习。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在圈划,在思考。咱们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收获,或许也有一些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

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4、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结合课后的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①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拔读诗方法。

②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

4、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 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板书:

15、古诗两首

毕生的'心事——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儿 爱国之情

无限的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

4、小结: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①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朗读。师给学生配乐朗读。

②生练习背诵诗句,师配乐。

(四)、课外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

老师这里查到了相关资料,看到了《示儿》“续篇”: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课件展示)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

( 诗意:……你的子孙虽然见到了统一的国家,但是这国家是由元兵统一的,怎么能在家祭的时候告诉你呢?)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

课件出示: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卞州。

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请你找出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

(3) 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课件出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中国少年,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4)是的,只有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

(五)拓展总结:

1、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

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吧。(师再次给学生配乐朗读。)

2、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两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3、今天老师还向你们推荐一些有关古诗文的网站,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同学们可以尽情地去共享吧!(下课)

《示儿》 篇六

《示儿》教学设计二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01

《示儿》教学设计二

《示儿》教案

教学要求:

1、 了解示儿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 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3、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进行背诵和默写。

4、 感悟诗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简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

对作者所处时代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

《满江红》一诗及译文

教学过程:

一、 温故而知新,背诵学过的古诗词,创设学习情境。

二、 开展文学常识竞赛,了解作者概况及时代背景。

三、 学习新诗《示儿》

1、 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请同学自由读一读,说说是什么意思。

2、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 教师导语过渡,出示《示儿》

4、 自己 www.kuaihuida.com 读一读这首诗,把它读正确,读熟练。

5、 结合注释和自己查阅的资料说一说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

6、 学生逐句理解体会,教师指导朗读。

7、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既然是“万事空”,为什么临死还要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8、 读课外短文《示儿》。

9、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10、练习在综合本上写一写。

11、 在听写本上默写,同位互相检查,统计全对人数。

四、 课外延伸

朗读岳飞的《满江红》

五、 布置作业

1、 赏读另外一首陆游的爱国诗,和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2、 学习歌曲《满江红》。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示儿)本文转载

《示儿》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能借助教材注释和课外收集的资料,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2、从诗句中想开去,通过对南宋历史背景资料的交流,通过古乐与图画的熏染以及陆游其他诗句的映照,深入体会诗人因祖国分裂而悲伤,因人民遭受苦难而悲痛,因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而愤概以及对收复失地、重新统一祖国无比渴望的思想感情。

3、在体会诗人的情感上,反复呤诵诗句并能熟读成诵。

4、通过对陆游多首诗的渗透学习,了解诗人一生的追求与梦想,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构建起诗人鲜明的爱国形象。

教学重难点:

1、跨越时空,走进南宋那段历史,并借此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字节的感受。

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陆游的资料,用一两句话进行简单的介绍。

教学过程:

一、资料交流,全面了解陆游形象

结合课前收集的陆游资料,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陆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预设情况;多产作家、文武双全、感情丰富、爱国诗人

二、解题激趣,导入新课

理解诗题“示儿”的意思,激起学生学习陆游绝笔诗、了解陆游丰富情感时世界的兴趣。

三、读通古诗,疏通诗意,感知诗人情怀

1、学生自由练读诗句。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用自己常用的古诗理解方式尝试疏通诗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抽学生交流诗剧意思。

5、理解诗意后齐读古诗。

四呤颂诗句,品味诗境,感悟诗人的情怀

《一》感悟陆游的“临终之悲”

1、黑板上勾画出北宋版图,标出汴梁、临安,画出黄河,通过南宋相关资料,理解并朗诵再现陆游因“九州不同”、自己的毕生的梦想和追求未实现而生的悲伤之情。

2、利用《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与人民在异族统治下的苦难图景的强烈对比,引导学生联系陆游的相关的诗句想象,感受并朗读再现理由因人民疾苦而生的悲痛之情。

3、推出陆游的诗作《关山月》

《关山月》节选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了解南宋统治者的屈辱求和、苟且偷安,感悟并朗诵再现陆游因当朝统治者不思祖国统一而生的愤概之情。

(二)品味陆游的“悲中有望”

1、讨论:陆游的临终遗嘱表达了他盼望的是什么?

2、从陆游的体会这种盼望他从小就有了。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这是青少年的作品)

“一闻战鼓意气生,有能为国平燕赵“ (这是他82岁的作品)以及9300多首诗中大部分表达自己的抗金情怀来体会这是他毕生的梦想和追求。

从《示儿》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体会着更是他临终前唯一的期望。

3、探究最后一句诗句中“无”的读音,深入体会并朗诵再现陆游对“九州同”的渴望之情。

五、回顾板书,总结提升,借助诗作表达的浓浓爱国之情,借助后人对他的高度的评价,全面凸显诗人的“忧国忧民”形象。

六、熟读成颂,配乐背诵积累。

板书设计

悲 悲 悲 (不见)

示儿

(陆游) 九州同 (画北宋版图)

望 望 望 (见)

《示儿》教案 篇八

一,导入课文

1.一位85岁的老人,在临终之时,他一生追求的志愿没有实现,他把儿子叫到床前,写下了遗书,短短的28个字,却没提一件家事,他写的是什么呢?(《示儿》)

这位老人是谁?谁能来介绍一下他?

(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2.那么什么是示儿呢?示什么意思?(告诉)他要告诉儿子什么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古诗,然后指名朗读。

2.讲读古诗

(1)“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 “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谁能说说这部分的意思?(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2)“但悲不见九州同”

“但”“只”的意思。 “九州指中国。 “同”统一。 “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

“悲”是悲伤的意思

谁能说说这部分的意思?(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乃翁”“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谁能来讲讲这句话的意思?(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三,体会情感

1.诗中哪个字最能表现陆游当时的心情?(悲)他为什么而悲?(板书:不见九州同)

他最大的牵挂是什么?(收复失地)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用诗中的话,板书:北定中原日)

他到死还不忘国家统一,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诗人?(板书:爱国)

3.他想收复失地,但当时的时代背景怎样?(学生回答)

4.现在他的愿望没有实现,他感到很什么?(悲伤)现在谁能够把作者的悲伤读出来。(指名读)

5.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躺在病床上,双全紧握,目视前方,不甘心就这样离开人世,我们仿佛听到了他对儿子说的话(儿子啊,不看到收复失地我死不瞑目啊,北定中原时一定要告诉我啊)

6.现在谁能把他的这种悲伤和渴望读出来。

7.谁能来背诵这首诗。

8.出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提问:这首诗是谁写的?这两首诗都体现了爱国的思想感情,我们来看看这两位作者写诗时的心情是否相同?杜甫为什么而喜?陆游为什么而悲?,两首诗在一起是突显了喜,还是突显了悲?

9.现在谁再能把他的这种悲伤和渴望读出来。

四,拓展阅读

1.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他还写过那些爱国的诗句呢?(学生交流)

2.现在,我就把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送给大家,

出示古诗,指名读,请学生讲讲意思。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遗民的心情怎样?诗人的心情怎样?现在诗人快要去世了,还没看到收复失地,他的心中感到无比的悲伤和渴望,现在我们一起读一读《示儿》,把他的这种情感读出来。

五,总结全文

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被外族占领的中原土地和人民,还期盼着祖国的统一,他的爱国情怀深深的感动着我们,我们要学习他,做一个爱国的好少年。

六,作业

收集体现爱国情感的古诗,写写自己的感想,然后背一背。

板书: 示儿

悲 不见九州同

爱国

望 北定中原日

《示儿》 篇九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八、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

元知

临终所议 但悲 (生)

示儿 渴望统一

九州所盼北定 告翁 (死)

《示儿》语文教案 篇十

导课:

1、一位85岁的老人,一个除夕之夜,临终之时,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国家统一的志愿没有实现,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提笔写下了遗书,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写的是什么呢?

2、出示《示儿》。

教学过程

一、初读全诗感受诗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读读这首诗

2、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

(借助资料,并讲给同桌听,并能纠正有错误的地方)

3、解释诗意并板书。(讲清楚难懂字词并翻译)

二、再读全诗理解深意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体会作者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

3、体会陆游这一声声的嘱咐中的感情。

(悲愤又充满希望)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个读,齐读)

三、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读这首诗,理解此诗并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异:时间,地点同:国家统一的愿望)

3、读这首诗最让人心痛的是那个字?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

四、摸拟场景感同身受

1、根据诗的内容把课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对话。

(要有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

2、朗读表演对话。

板书设计:

示儿

死去无知万事空,国不统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死不瞑目

王师北定中原日,至死不变

家祭无忘告乃翁。收复失地

汉屈群策,策屈群力。上面这10篇《示儿》教案就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示儿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