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精选8篇(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及不足)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这里的8篇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篇一

面对这样的名篇,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读懂作品内容,真正领悟字里行间的感情,课后能静下心来读《呼兰河传》呢?我采取半扶半放的形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品读。

首先,我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我”内心的感情;接着细读课文,从写景、叙事的具体语句中体会思想感情;然后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品味小说的结尾,更深入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从整本书的视角重新审视课文,帮助学生体会作品的悲剧意味,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层次性。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篇二

这堂课,我得到了本校多位教师的热情指导,评议,尤其感谢工大附中的盛大文老师,对我的这堂课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下面是对我这堂课做一简单小结。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学生分析:

这篇文章重点写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的情景,洋溢着童真童趣,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可以感受到“我”童年生活的有趣、快乐。但文章字里行间祖父的爱,景物描写清新隽永的意境,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欢乐的文字背后淡淡的哀愁,是学生较难理解与感悟的。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想像体验,平等对话,从而触摸文字的温度,体会文字的意蕴,感悟文字的新鲜、自然之美

教学设想:

1、反复朗读,品味感受

这篇文章,文字优美,是一篇值得反复读的美文,因此在教学中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变换多种形式如:自读、默读、引读、合作读等来让学生反复读文,理解文本,丰富感受。通过读文,学生对我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祖父对我的疼宠呵护,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2、寻找文眼,形散神聚

首先,在教学中要立足文本的特点,要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从学生阅读的前理解出发,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以此来推进教学流程。文中“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可谓文眼,扣住此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体会园中景物的自由,“我”的自由自在,是祖父的爱给予“我”自由,以及心中有自由,看什么都是自由的,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步深刻与丰满,使教学如同一篇散文,形散神聚。其次,在教学中始终抓住文题,通过( )的我,( )的祖父,( )的园子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园子不仅是“我”的乐园,更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是我心目中美好的家园。

3、激发想象,体会温暖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学生想象情境的方法,来让学生体会祖父对我的爱,以激发朗读的兴趣,在学习课文5至10自然段时,让学生想象祖父在我犯错时,总会笑,他会说什么呢?这一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眼前仿佛一次又一次地浮现了祖父的笑,笑中的温暖洋溢在课堂中。

4、本文教学中,文章中所带的淡淡哀愁是学生很难理解与体会的,因此在收尾处我采用了配乐诗朗诵的形式,这时,教师不需多言,只需让生静静感受。简单渗透了淡淡的哀伤情绪,从课后教师的反馈中,这也成为我本文教学的亮点之一。

不足:

(1)、课堂容量较大,想面面俱到,但反而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2)、本文是一篇美文,在教学中让生多读,读中悟情,教师如何抓住有利时机让生入情入境,这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研讨的。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篇三

领学生学习第二课《祖父的园子》,我没再使用优教助手里面的课件。

我们教学都习惯把优教助手里面的课件下载下来,稍作修改就加以利用。以前我也是这样,自己研究完教材,已经定下教学思路,可是到优教助手上找找课件,竟发现优教里面的课件上,内容比我备的课丰富许多,恨不能解读课文及课文牵扯到的训练都设计上了。一个课件好几十张图片,很多都舍不得去掉。整理一下拿到课堂上运用,却发现一节课光走课件,都上不完该上的内容。于是两课时的课往往上成三课时,或者不止三课时。想压缩,很多内容又舍不得去掉,于是把学生延时也用来讲了课。其实,这已经是我们大家的通病,因为都反应按照课件上不完。每次按课件上,我想要执行的“挂一漏万”——一课只讲一个知识点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次开学前,我根据教材内容算算时间,发现这学期可没那么多时间在这里磨蹭。于是我决定还是不用大家下载修改的课件,而是尽量少使用课件。第二课就这样。

一、介绍作者萧红时,我用课件呈现了相关内容,不仅讲到萧红是现代作家及其作品,更简单提到她一生的坎坷。并由此导入课文。

二、领学生读通课文后,只是认识生字词我使用了课件,而后,我们的学习就在端着课本对课文的读和讨论中进行。我问学生“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很自然地就找到了前三自然段。从中我们在反复读中共同体会了院子里面有些什么——昆虫、花草树木;有什么特点——美丽且充满了生命力。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说写这个园子里的景物的段落不止这些。很快学生就找到了课文的第15至19自然段。我让学生再读这些段,看看和开头三个段所要表达的是否一样。学生读过发现,这后面的段落写的是院子里所有东西及人的自由快乐、无拘无束,是主人公在这园子里的感受。我问大家为什主人公在这园子里这么自由快乐,大家结合预习,一下想到了是因为祖父对她的宠爱。于是我让大家找出写祖父宠爱她的段落——第4至14自然段。让学生读、说自己的读书体会。孩子们很容易就抓住了文中的“我”在园子里瞎胡闹而祖父又极其和蔼宽容的句子。于是我和孩子们共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反复读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三、针对作者在园子里的快乐,我直接领学生打开《同步练习册》,把拓展阅读中萧红写给爷爷往帽子上插玫瑰花的部分也直接抓紧了课堂,和学生进一步体会爷爷的慈爱和主人公在园子里、在和爷爷相处过程中的快乐。然后顺便又读了《从井里捞上来的美味》一篇,让学生再深刻体会爷爷对她的疼爱。到这里之后,我询问学生,有谁知道爷爷为什么对这个小女孩如此疼爱与宽容?已经读完《呼兰河传》的同学告诉大家,是因为这个小女孩早早没了母亲,她的父亲又给她娶了后妈,后妈对她不好,父亲也不爱她。最后我们回到课文后面读阅读链接中的。内容那是小说的结尾部分,让大家感受作者内心的情感。大家体会到了伤感。

四、越是生命坎坷,越是怀念曾经幸福的时光和给她带来幸福的爷爷。最后我鼓励大家继续把《呼兰河传》读下去,去充分了解萧红的一生。

如此,两节课,我终于甩开课件的繁琐,上了一节大阅读式的语文课。

我庆幸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城乡之间,对课文所描写的内容还不是太难理解,这篇描写儿童童真快乐的文章孩子们也比较喜欢。不再逐句逐词地深分析课文,而是把时间放到反复读、多篇读上,我课上得痛快,孩子们也读得快乐。

我感觉这次领学生学习《祖父的园子》,很符合我的心意。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篇四

这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课文中的语言富有孩子气,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真实地再现出来了,学生读来感觉亲切,感觉这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课中,我补充了《呼兰河传》的一些节选部分,学生听了忍不住被文中那充满天真、幼稚的“我”的表现逗得哈哈大笑。笑过之后,我问:“你们为什么会笑,作者为什么会把你们逗乐。”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只是用真情实感去表现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所以会打动读者,那么我们读这类文章要带着感情去读,写文章也有怀着感情去写。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教学中把握住了重点:即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体会作者在祖父园子里自由快乐玩耍的情景。

2、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学生成了课堂上真正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新课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3、课前预习较为充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很扎实,对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

4、注重了新课导入的设计,通过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熟知的菜园子为新课学习做铺垫;后又通过介绍作者传奇的身世,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有待改进的方面:

1、教学环节的设计还不够紧凑,比如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太独立,实际是可以融在一起的。

2、第一环节用时过多,致使完成后边的任务显得很匆忙,出现拖堂的现象。

3、教学用语不够干净利落,语言激励性不强。

4、朗读的指导和对重点段落的朗读训练不够。

5、虽然有拓展,但由于时间不够实际没有拓展开。

6、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发言面少,显得拘谨。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篇五

这篇文章中,萧红的文字充满了“童年”的味道。只有童年的孩子眼中,才会有蜻蜓、蜂子、蝴蝶、蚂蚱;只有在孩子的眼中,这些东西才会显得富有生机与活力。只有在孩子的眼中,种菜才会变成踢土;只有在孩子的眼中,才会将韭菜当作野草割掉;只有在孩子的眼中,才将将狗尾草当成谷穗……

既然,这是一篇充满“童年”味道的文章,就应该用“童年”的味道去教这篇文章。

首先,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童年的乐趣,肯定与园子里面的东西有关,因此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以“祖父的园子里有哪些东西?”为题引导学生仔细、认真的阅读课文,找出祖父园子里的东西。这对学生很容易,学生很快会说出,有蜻蜓、蜂子、蝴蝶、蚂蚱、黄瓜、倭瓜、白菜种、玉米、甚至当然有作者“我”和祖父,不然这些东西是谁看到的呢?板书也可以不用老师写,直接让学生将看到的东西写到黑板上,孩子们也很开心,这样也能提高孩子的兴趣和孩子的成就感。列数了祖父园子里的东西,这是读懂课文的第一个步骤,可是祖父的园子里东西太多了,如果顺势将祖父园子里的这些东西分类,用总分的句式来表达,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便也得到了锻炼。看到了祖父的园子里有这么多的东西,能不能用一到两个词语来形容一下祖父的园子?这是分类之后的又一个提升过程,也中积累学生词汇的过程,孩子们也很快想到了一些词语,如五彩缤纷、应有尽有、生机勃勃……

其次,用“儿童”的心去看祖父的园子。从文字中,不难看出,祖父的园子里的东西有哪些。但是如果用心去看,则是将文字的理解推进了一个层次。看到祖父的`园子里“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的“愿意”,好像这些植物有自己的想法,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可以体会到园子里的植物的“自由与自在”。园子里的植物都如此的自由了,更不用说这园子里的人——萧红了。祖父做什么,他她便做什么,而且祖父是在劳动,而她不但没有帮忙,反而还在帮倒忙,只为了自己开心就行,小萧红在这园子里享尽了快乐与自由,天真与烂漫,更难得的是,祖父对于小萧红所做的一切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还很耐心的为她讲解,再用一层眼光去看,小萧红在这园子里的自由也不是没有条件的,那就是祖父的宽容与耐心。而祖父对她的宽容与耐心正源于祖父对她的爱。沉浸在爱里面的孩子,什么不是快乐的?什么不是自由的呢?

文字的“童年味”来自于祖父的宽容与爱。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篇六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在教学课文时,我从介绍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激情导入:有人说作者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

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一、走进园子,初步感知园子的自由

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用一个词语概括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通过初读很容易就能感知这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园子。学生的答案异彩纷呈,如: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二、深入园子,感知动植物的自由和我身心的自由

我让学生先学习第一和第十七个段落,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和想象画面中,在一次次的小练笔中孩子们感受到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受到园子的活泼、快乐和灵动。在作者萧红心中,倭瓜、黄瓜……是有灵性的,自己为自己做主,是自由的快乐的,不受任何约束的,由着自己性子生长,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种感受与作者快乐的童年分不开。通过交流讨论: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我们可以发现,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都是自由的。孩子们在交流互动中感受到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劳动时的那份自由和快乐,情不自禁为萧红和祖父的这份纯真亲情而感动。

三、课堂小练笔,走进童年,共享自由的阳光

学习第十七自然段时,朗读感悟“一切都活了,花开了……”分析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进行本课的第一次小练笔。在学习“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怕上房……太阳也不知道。”后,举例:哪些动植物是自由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进行本课的第二次小练笔。在总结升华这个环节,我设计了第三次小练笔: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当你来到这生机勃勃、无拘无束的园中时,你想干什么?用上“想……就……愿意……就……”这种设计,既考查了学生对这种句型的把握,又能充分体会到萧红那颗充满自由的童心,让学生与作者快乐共享。

四、走进原著,进一步感受作者的童心

最后我简单补充萧红的资料,《呼兰河传》这本书里写道:“呼兰河这座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想让学生通过这些能对作者如此眷恋故土与怀念祖父的认识会更深刻与明白,祖父和祖父的园子是萧红心灵中唯一温暖的家园,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篇七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园子里的景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平静、自由的园子在“我”眼中是一个乐园。课文的语言别具韵味,将感情蕴含在景与事之中,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

授课时学生能找出“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但是在对文章进行文章划分时,学生们不能很好的划分且上课积极性不高,可能时寒假到开学还没有过渡好,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转变学习态度抓紧进入学习状态。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篇八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新课

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东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给你留下哪些难忘的记忆呢?告别童年东阳下的骆驼队,我们走进了第7课《祖父的园子》。(齐读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文章的生字新词。读好后想一想:

这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2、自由读,交流:

(园子里有很多可爱小动物;“我”跟祖父一起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我”在园子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园子里的小动物自由自在的;“我”在园子里睡觉……)园子是丰富多彩的,我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

3、默读课文,想一想: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体会到?

2、交流:(快乐的,自由的……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板书“自由自在”

三、学习“我”在园子的做的事情,重点为朗读。

1、是啊!“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很多事情,对这些事情,作者进行了“详略”处理,其中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件事情?(铲地)

2、找出相关段落,自由读,从哪些的。动作和语言可以看出作者的自由自在。

3、交流: (5-12自然段)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动作:伏在、乱钩(哪个句子说明我是乱钩呢?)、抛给。(板书)

(2)语言:

A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把最后一句话改成直接叙述,再师生分角色朗读;

你从我和祖父的对话中体会到什么?(无拘无束、调皮、惬意、漫不经心、调皮、懒散;祖父的亲切、慈祥、宽容、哭笑不得)

B再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着读着,我们会发现,祖父有一个典型的动作——笑(板书),透过“笑”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祖父的话” 你对祖父又有哪些深刻的认识?

祖父的“笑”和我的自由有什么关系呢?(正是祖父的爱放飞了我自由的天性)

C 祖父始终“笑”着面对我,那我又是怎么说的呢?作者并没有写出来,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请你们自由的读一读,你觉得“我”会怎么说呢?(练习指名)

(调皮地、大声地、不耐烦地、嬉皮笑脸地、没大没小地、一本正经、天真地、满不在乎地……)

指名读“我”的话,加上这些词语,作者的形象就更生动更立体了!

D 同桌合作:练习、展示(多么和谐的画面! 多么温馨的情景!)

4、我们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体会出作者的自由自在,你还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呢?指名学生读相关句子,简要说明。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钩一阵。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开火车读读这几个典型的句子。

四、学习园子里其他生物的表现,重点为练笔。

1、过渡:慈爱的祖父,对“我”的瞎闹是这样的宽容,他对“我”倾入了无限的爱心与耐心,放飞了“我”的自由,于是“我”眼中一切都是自由的,特别是课文的第17自然段,字里行间都流淌着自由的气息。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果,就结一个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2、自由读,思考:你有什么感受?

3、交流朗读:(我体会到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哪个句子让你的这种感受特别深刻?

4、读着读着,你发现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

三个“就像……似的”——拟人排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啊!(男生朗读)

七个“愿意”—无比自由—作者笔下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自由快乐的!(女生朗读)

板书:“就像……似的”、“愿意”

4、只要我们的心灵是自由快乐的,那么我们眼中的一切都是无拘无束的!你们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指名学生说,如:我今天考了好分数,特别高兴,觉得校园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有一天,妈妈带我公园里放风筝,我很高兴,觉得公园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有一天我一个人在家,特别自由,觉得家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5、请学生也像作者一样用上“就像……似的”、“愿意”等词语和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写写自己心中的那份自由。

6、交流

五、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1、小结: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份自由,重新回到祖父的园子。因为我的心“情”是自由自在的,所以我看到的一切“景”色都是自由自在的;也正因为满眼的“景”色都是自由自在的,所以我的心“情”就更加自由自在了。这就叫做“情景交融”。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板书“情”“景”“交融”)

2、齐读课题:我是自由的,园子是自由的,而慈爱的祖父正是这种自由的源泉,所以作者深情地称这个园子为“祖父的园子”。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阅读补充材料A《一朵中国北方原野的花——致萧红》,深入了解作者。

4、阅读补充材料B《呼兰河传》(节选),看看这篇文章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在1和2之间选择一题;在3与4之间选择一题。)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8篇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就到这里了,希望在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