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体育教学中的寓教于乐最新3篇(体育教育中寓教于乐)

为了能提高孩子的成绩,我国大多是应试教育。可这种填鸭式教育确实局限了孩子们潜能的发挥和知识面的拓展,因此我们必须懂得如何寓学于乐。下面快回答为大家整理了3篇体育教学中的寓教于乐,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与“寓乐于教” 篇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为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我们只有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才能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工作原则、工作属性,从而找到通往目标的基本路径。

对于文艺工作者而言,“寓教于乐”与“寓乐于教”,既是思想方法又是工作方法,掌握好它,就像是找到了过河的“桥”或“船”,就可以顺利抵达理想的彼岸。

“教”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这是不言而喻的。毋容讳言,近年来,我们在运用“教”时,显得方法单一、陈旧、不合时宜;在内容的表现方面依然存在“高、大、全”、“假、大、空”的现象。这种状况不改变,就很难使文艺工作有的放矢。因此,“教”必须摆脱僵死的、生硬的、一成不变的老方式,而应当在传统“教”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多元的“教”的方式。做到实现手段与表现形式的创新。譬如,廉政教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让人们在这个严肃的课题面前受到“寓乐于教”,这是摆在文艺工作者面前的课题。去年,河北省文化厅与邯郸武安平调落子团就在注意在挖掘成语典故《黄粱梦》上做文章。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集传统戏曲、现代舞蹈、杂技、魔术、现代声、光、电技术于一体,精心打造了一台舞台魔幻剧《黄粱梦》。作品一经推出,在河北、北京等地演出多场,引起强烈反响,使人民群众在尽享其“乐”中,受到了“教”育,成为一台反腐倡廉的活教材。

文艺工作者首先是一个教育者,言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正确运用“寓教于乐”与“寓乐于教”的思想方式和工作方法时,要处理好“教”与“乐”的关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理念,植根于群众,贴近人民,想人民之所想,做人民之所需,就一定能创作出更多更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组织好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文艺活动形式。

“寓教于乐”与“寓乐于教”既是文艺理论的基本原则,又是文艺创作的指导思想,更是文艺活动的实现形式。

“寓教于乐”是文艺工作者把理念和价值取向通过观众的习惯和兴趣传递过来,使对方愉快地接受,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和宣传效果。

“寓乐于教”把目的性与实践性结合起来,把满足人民群众的身心愉悦做为教育的目的,把教育的理念方式做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最好表达方式,使教育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出发点和落脚点相吻合,达到知与行高度一致。

“ 教”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乐”既是形式,又是内容。“教”既是动机,又是效果;“乐”既是载体,又是过程。

“寓”检验我们的思维能力,“于”检验我们的工作能力;“寓”是一个运筹、谋划、策划的过程,“于”是一个参与、运用、实践的过程。

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教”是目的,反映到文艺工作中,就是让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乐”是手段,反映到文艺工作中,就是运用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譬如舞蹈、杂技、交响乐、戏曲等等。在“寓乐于教”过程中,“教”是手段,即对核心价值观和人民群众共同追求的精神文明的宣传;“乐”是目的,即人们在“教”过程中享受到深层次愉悦。

我们要学会把手段、路径、目的、效果更好地统一起来,这就是二者的同一性。两者的不同点在于“寓教于乐”是把“教”的要求做为重点,需把握好“教”的方式,使之融于“乐”的目的性要求之中;“寓乐于教”是把“乐”做为首要的问题,把“乐”的本质性、目的性要求,体现在“教”的形式要求上来。

由此,“寓教于乐”和“寓乐于教”做为文艺理论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根据不同目的和对象采取更为有效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实质性的教育内容。 “寓教于乐”中,“教”是内容,“乐”是形式;“寓乐于教”中“教”是形式,“乐”是内容。

文艺品种是表现是形式,文艺活动是宣传的渠道,文艺创作是实践的过程,文艺享受则是“教”与“乐”的共同目的。

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就是把党委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紧密结合,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表现出来,宣传出去,使人民群众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既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又涵养心智、培树理想。文艺工作者在具体的实践中,是选择“寓教于乐”,还是“寓乐于教”,就应当因地、因时、因事而异。

“寓教于乐”是把“教”的理论充分融入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当中,通过潜移默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这种方式是当前文艺工作主要实现形式,既能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和谐社会的目的,应当大力倡导。

“寓乐于教”则是把观众的兴趣点引导到教育或宣传的主题上来,让观众在接受“教”的同时,享受着获得新知的快乐,会心地接受教育,使观众觉得接受“教”是一件无比愉快的事情。

“寓乐于教”必须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教”的方式、方法,避免刻板、生硬、教条地说教。而是强调主动性、互动性、参与性、和谐性,达到“乐”与“教”互动双赢的效果。譬如,最近,河北省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荣八耻》编成木板大鼓,在民众中广为传唱,声情并茂,通俗易懂,其艺术感染力远胜直白的说教,群众易于接受,便于教育。实现了“教”与“乐”的统一。

在实际文艺活动中,我们发现“教”与“乐”都是能动的,这就是“教”的基本动因,也是“乐”的生命力之所在。“寓教于乐”与“寓乐于教”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有所侧重、有所不同。应该说,这两种形式都适用于当前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

由此,文艺工作者既要研究“教”的内容,又要研究“教”的方法,既要研究“乐”的形式,又要了解“乐”的目的。

文艺工作者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的“传声筒”,是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感情的“连心桥”,是人民群众的“快乐天使”。其地位与作用决定了文艺工作者,必须躬身实践,创作出好文艺作品、策划好的文艺活动,才会不辱使命。因此,在文艺理论、文艺实践活动中必须坚持“寓教于乐”与“寓乐于教”的思想方式与工作方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强调“乐”这一主观能动性在“教”中的重要作用。一般来看,“寓教于乐”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要求;“寓乐于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要求。反映到现实生活中有时则是相互交叉、相互联动的。

“寓教于乐”是根据主题宣传与教育对象的主观与客观要求,来确定与选择符合时代要求并被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付诸实际,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寓乐于教”是要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和价值需求加以引导和教化。这里最为重要的是,要注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与价值需求,并以此设计教育的形式与内容,让人民群众快乐地、自主的、自愿的接受,而不是毫不情愿的、被动的、内心抵触地接受。这对于文艺工作者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

文艺工作者必须时刻了解人民群众的精神和价值需求,把握时代脉搏,传递人民群众的呼声,有针对地、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方式灵活、内容多样,而不能搞那种毫无目的、毫无实际意义的“说教式”的文艺作品及文艺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寓教于乐”是直接、感性的、具体的、主动的;“寓乐于教”则是间接的、理性的、抽象的、被动的。“寓教于乐”是初级的,而“寓乐于教”则是高级的。“教”是党委和政府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任务对文艺工作的质的要求;“乐”则人民群众不断提升与变化的精神需求。

文艺工作者,只有把“教”的本质要求与“乐”的实际需求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够体现自身的价值存在,同时,恰恰由此反映我们的工作水准,这也是检验文艺工作者理论水平高低的“分水岭”。

只有“教”而没有“乐”,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就会严重脱离群众,就失去文艺的生命力与价值;只有“乐”而没有“教”,就会使文艺工作偏离正确的轨道,甚至背离社会主义先进文艺的方向。反过来,也会伤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分析,“寓乐于教”是检验我们文艺工作者工作水平高低的“试金石”。

能不能注意研究和了解人民群众在一定时期的文艺需求,并且正确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弘扬主旋律,已经成为考量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政治、思想、艺术水准的一把标尺。所以,“寓乐于教”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更难、更不易。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引导文化工作者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坚持正确文化立场。认真对待和积极追求文化产品社会效果,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把学术探讨和艺术创作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当前,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就应当运用多种文艺形式,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组织多种多样的文艺活动。因为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是多元的、动态的、丰富的,文艺工作者要加强对“寓教于乐”与“寓乐于教”文艺理论的研究与运用,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组织更多的文艺活动,这是当务之急。

诚然,当前在文艺界,在群众文艺活动当中,我们不愿看到的,却也已出现的“三俗”现象,即“庸俗”“低俗”“媚俗”的文艺节目充斥文艺舞台,既影响了文艺形象,又影响了社会风气,让我们广大的文艺工作者痛心疾首。

这里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有些文艺作品过多的强调满足观众的娱乐性需求,更多的在迎合市场属性,而忽略其教育属性和社会属性。所以,如何“寓教于乐”成为当前文艺界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必须妥善处理好的一个突出问题。我们坚决反对无限度的强调文艺作品的娱乐性,文艺娱乐性的过度夸大,是导致“三俗”泛滥的根源之一。当前的文艺作品、文艺活动,应当把“寓乐于教”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要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要以“主旋律、主基调、主阵地”做为文艺宣传的永恒主题。要把群众的兴奋点和娱乐取向引导到“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方向上来,这是我们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文艺复兴赋予文化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是光荣而又艰巨的。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繁荣大发展掀起新高潮之际,作为文艺工作者在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方面,既要倡导“寓教于乐”的文艺理论与工作方式,积极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更要倡导运用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达到“寓乐于教”的效果。守土有责,占领主战场,当好生力军。掌握和运用好"寓教于乐"与"寓乐于教"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使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相映成辉。

唯有如此,文艺工作者才会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组织更加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只要我们牢牢地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尊重艺术生产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就一定会创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组织更好的文艺活动,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体育教学中的寓教于乐 篇二

目前,快乐教育不断被运用到学校教学中,这对传统的学校教学模式产生强烈的冲击。因此,把“寓教于乐”思想融进学校体育教学中是目前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它强调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教学过程,以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与向上态度。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采用有效的、积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必要强化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能力发展的氛围,才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主动学习和愉快的发展。

“教”即是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乐”即是受教育者在当时的心情、兴趣、情景等;“寓教于乐”就是教师把要传授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要在受教育在心情愉快中进行教育传授,达到教师教学效果。教育学和心理学普遍认为:在体育教学中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快乐,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喜欢和乐于学习、练习,使体育兴趣不断得到加强、巩固,并能使学生对体育运动和体育课产生持久和深远的影响。在我多年的体育教学中深知,体育课只因为在室外上,貌似很乐。然而如何达到“乐——学——汗——会”这四个字,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我便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探索,觉得以下几种方法颇有成效。

一、游戏法

游戏具有情节性、趣味性、竞争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游戏是他们最为喜欢的一种活动,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法”,可使学生在竞争、欢愉中锻炼身体。例如,在教学跳高时,我穿插了“看谁跳得高”这个游戏,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4队,成纵队站在起跳线后,在起跳前拉五道高低不同的橡皮筋,各队排头按规定的方法依次跳过像皮筋,全部跳过得5分,每触及橡皮筋一次扣一分。排头跳过后第二人开始跳,如此依次进行,以得分多的队为胜,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完成了练习的基本要求。

二、口诀法

使用口诀法教学,学生喜欢听,容易懂,记得牢,用得上,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动作要领。例如,学习单脚连续跳的动作时,教学生口诀:“小鸭一只脚,快快向前跑,不得放下脚,否则学鸭叫。”学习篮球传接球时,可教学生口诀:“接球迎,传球送,身后协调腕放松”。

三、情境法

教师用故事性的语言,优美生动的图画,引导学生进入某种情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例如:在教学武术组合动作时,我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为一次“郊游”活动,用启发式的故事性的语言讲解整个“郊游”过程。“郊游”开始(下达任务)——出发途中(身体准备,活跃情绪,设计“平地骑车”、“划船过河”、“穿过树林”、“钻过山洞”、“爬上陡坡”等游戏)——达到目的地的活动(掌握两基发展个性)——返校途中(放松鼓励),体现出较多的内容,层次清楚,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很有兴趣,并很快掌握了动作要领。

四、音乐、舞蹈法

音乐具有欣赏性,舞蹈寓于表现力,在体育教师中采用音乐、舞蹈法,学生会感到兴趣盎然,对发展学生美的情操和锻炼身体都有重要意义。例如,在体育课的结束部分。让学生听着轻松的音乐,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学生就会愉快地,不知不觉地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放松肌肉,逐渐恢复到相对的安静状态。

五、练习多样化

总是机械地重复练习一个动作,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多样的练习法,使学生觉得新颖有趣,教学效果会截然不同。例如,在教学投掷时,我们在教会学生基本动作后,可再采用打沙包,投纸飞机的练习,练习运球时,可让学生原地运球。移动运球。面对墙上运球,斜坡上运球等。

六、故事感染法

小学生都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采用故事感染法可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情绪高涨。例如,教学投掷实心球,越障碍时,我们可利用《舍身炸暗堡》的故事内容,设计一堂有故事情节的体育课,分为踊跃参军——苦练杀敌本领——舍身炸暗堡——欢庆隆化解放。四个步骤进行。

“寓教于乐”强调的是发挥快乐,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愉快教学的宗旨是要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欢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由此而产生体育兴趣。教师要以充沛的情感、专注的精神、优美的动作、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技巧、组织得法的体育游戏、和蔼可亲的态度来感染学生,建立起体育教学中师生之情,用“乐教”影响学生“乐学”,防止由于体育活动内容的苦、累、脏及其它因素造成学生”惧学“的消极心理,“寓教于乐”把“乐学”思想贯穿于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各管理环节之中;把学生是否乐于学习,乐于参与,是否体验到乐趣作为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尺度。一堂课的成功,不光是看它的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还要让全体学生体验到学习愉,体验到快乐。在体育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觉得体育运动其乐无穷,在高兴的玩乐中,学到技术并能按照教师上课要求,自觉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每一项练习,不知疲倦地完成本课堂的教任务。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篇三

摘 要: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静下心来细想一下,老师的成功做法便是能让学生喜欢上老师的学科,即:老师要做到寓教于乐,同时尽最大努力帮学生做到寓学于乐。

关键词:教学热情;善待学生;团结协作

一、饱满的教学热情使师生两情相悦

教师之所以被称之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的理解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具有鲜明特点的人。因此,我们要学着摸透每一位学生的心理,要善于捕捉他们的眼神,要尽力想他们所想,切不可为了赶教学进度而自顾自的讲解。如果没有学生的配合,老师的劳动便是无效劳动。自然也就会出现这种结果:老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自顾自的玩耍,根本不买老师的账。久而久之,老师不爱进课堂,学生也不爱上课,这种恶性循环现象一旦形成,教师的教学质量,自然裹足不前。

而我遇事总能耐住自己的性子,努力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在课堂上,看到学生喜悦的目光,我会给他们鼓励,与他们同乐。看到学生疑惑的眼神,我会放慢节奏,陪他们一起解难释疑,共同度过难关。这样,我总是能带着愉悦的心情进课堂,从而热情饱满、激情洋溢地上好每一堂课,课堂效率特高。在我的课上,很少有学生不听课,因为他们都被我的激情感染了。

二、善待学生,便是善待自己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因此,我们不怕犯错误,怕的是犯了错误不知道改正。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总能理智的处理到最好,从而更进一步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如:

老师,厉xx从高墙上掉下来了,坐在地上哭……老师,王宇航把讲桌敲破了……老师,何xx在走廊里被人撞到了……在初一新学期前两个月的时间里,稚气未脱的学生一遇事就去我那儿打小报告:有些消息令我苦笑皆非;有些消息令我后怕不已。可不管怎样,我都会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处理。

叮铃铃……叮铃铃……听到下课铃声,我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准备去教室看看。可刚迈出办公室的门口,张x跑过来对我说:“老师,厉xx和马xx在后门那儿闹,玻璃破了,马xx的手流血了……”我一听,头“嗡”的一下,急忙向教室跑去。边跑边说:“张x,你领着马xx去找校医诊断一下,我留下来找号码联系家长”。

张x领着马xx去了校医那儿,我立刻问厉xx要他家长的电话号码,可这孩子怕挨家长的批评,怎么都不开口说。幸亏我手机里存了马xx家长的号码,我很快便拨通了电话并说明了情况。然后我又迅速跑到办公室找出学生建档时的信息表,找到了厉xx家长的联系方式,并迅速与之联系。电话刚放下,张x和马xx回来了。张x告诉我说:“老师,校医说伤口有点深,需要去医院……”

话音未落,马xx的家长到了,我做好了受家长数落的准备,令我感动的是我一句话还没说完,家长把话接了过去:“没事,孩子皮打皮闹,很正常。我领着上医院看看需不需要缝针。噢 对了,连这个孩子一起领着去看看,没事我再给送回来”。我赶紧插嘴说:“真的对不起,我……”又没等我说完,马xx的妈妈说:“王老师,您对孩子的关怀我们都知道,这和您真的没关系……”。我们边说边向学校大门口走去。这时,厉xx的妈妈也来了,看见马xx的手有些吃惊,自然狠狠地训了自家孩子一顿。马xx的妈妈又插话说:“快坐我家的车一起去医院给两个孩子都看一下,没事就放心了”。

我要跟着一起去,马xx的妈妈没让我上车,还说:“王老师,您在校处理一下碎玻璃的事,我一会电话联系师傅来给镶玻璃”。我忙说:“不用,不用……”她一边关车门一边说:“没事,玻璃的事你就不用管了……”,然后关上车门开着车走了。

我赶紧回教室领着学生打扫碎玻璃,不一会儿,来了两个师傅安装玻璃。又过了一小会,马xx的妈妈打过电话来说没事,但需要打针“破伤风”,并观察40分钟。让我给孩子记好作业并收拾好书包放到保卫科。

放学了,把学生送走,我提着马xx的书包在保卫科等着。很快她们娘俩来了。“王老师,放心吧,厉xx一点事没有,我把他娘俩送回家了。马xx缝了两针,不碍事”。面[www.kuaihuida.com]对这么深明大义的家长,我感动得无言以表,再一次表示歉意与感激。马xx的妈妈说:“王老师,说真心话,孩子在您手里我们放心。这纯属意外,和您真的没关系。我们也从孩子时过来,能理解……”我没再说什么,目送她们娘俩回家。

孩子出了点小意外我很伤心,可有家长的理解我又很宽心。在回家的路上我自言自语:“善待他人,便是善待自己”。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善待学生,这样才会得到学生的理解与家长的支持!我们的工作会开展得更加顺利!

三、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因此,在班里我们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同桌师友和谐互助”的教学模式。小组有具体的量化措施,干劲十足。比拼的学习模式使每一个同学都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中,从而做到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作为老师,我们同样做到了团结协作,共同进步。我们英语备课组的每位老师敬业奉献,树立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我们坚持集体备课,共同制定教学进度,无论是新授课、复习课或辅导课,我们都集体商量教学对策,做到重点、难点突出,教学层次目标分明,及时交流复习效果,调整复习计划和策略,不搞题海战术。我们强调师爱的深层次是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在以人为本,以爱育人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关爱后进生。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如果我们能走到学生“心”里去,我们会很快乐,学生也快乐。最终实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标。

(作者单位 山东省五莲县第二中学)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以上这3篇体育教学中的寓教于乐是来自于快回答的寓教于乐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