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一面教学设计最新9篇(不如见一面歌词完整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一面教学设计相关内容,快回答精心整理了9篇一面教学设计,欢迎查阅与参考。

《一面》教学设计 篇一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一面》这篇回忆录写得很别致,它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叙了作者阿累与伟大的作家鲁迅在内山书店不期面遇,短暂而又激动人心的一次会面的经过。在众多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一面》的成功之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于细微处见人物的伟大品格。作者把"一面"作为中心事件来记叙,但在此之前巧设伏笔,层层铺垫。

学情分析

文章选材典型,小中见大,于细微处见鲁迅的伟大品格,要启发学生深入讨论,小事中所表现出的鲁迅的伟大品格,将所见之“小”与鲁迅的人格之“大”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学习本文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鲁迅的肖像描写中体会其性格、精神。结合课文内容,可用朗读、讨论的方法体会其性格、精神。

难点:归纳和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可在分析三次肖像时,引导学生找出其

共性,归纳出写作方法,然后通过课堂片段练习来巩固。

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让学生齐读课题)

2、了解背景,作好铺垫

向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阿累: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齐读预习提示,整理出预习提示中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二: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三:交流交流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划出表明“我”与鲁迅先生会面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读出来。

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事情的的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事情的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3)让学生将上面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联系起来,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说说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4、深入探究,体会重难点

(1)让学生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并齐读出来。提问学生: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并加以详细分析。

提示: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

第一处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

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写了面孔、寸发、胡须。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

第三处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是面孔、头发、胡须、长衫、烟嘴,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

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意。

(2)在课件上展示鲁迅的相片,加深学生对鲁迅外貌的印象。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三处对鲁迅外貌的描写,说说这三处外貌描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外貌的哪一特征?

明确:“瘦”。(板书:瘦)

(3)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总共有几次写鲁迅的“瘦”,读出相关词句,并找出瘦的原因。

明确:6处。“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4)除了肖像描写,本文还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其中“我”同鲁迅先生的对话很精彩,意味深长,由学生找出“我”同鲁迅的对话,并自找拍档一起表演对话,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感受。

(5)让学生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严肃慈爱/顽强战斗/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

5、详析课文,加深理解

(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并读出来。

明确:“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板书:秋深、风大、天冷)

(2)提问学生:文中对天气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①既点明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又说明了“我”进店的原因;

②通过写天气的寒冷衬托内山老板的热情,鲁迅先生的关怀给“我”带来的温暖。

(3)提问学生:当“我”发现鲁迅译的《毁灭》时,心情如何?哪里可以看出来?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惊喜。“《毁灭》?”、“我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得到了保证似的”。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信任,说明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4)提问学生:看到鲁迅,“我”的心情如何?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指名让学生朗读出来。

明确:激动。“那种正直而慈样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受交织着的抚摩似的;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我的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5)指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7自然段,看哪一位学生读得最好。提问学生:为什么那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像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提示:1932年,中国正处于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非常猖獗,大肆捕杀革命人士,各大城市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中,中国革命处于低潮阶段。

(6)让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提问学生:

①“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提示: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②“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

6、课文延伸,升华情感

(1)播放关于鲁迅的视频

(2)让学生结合课文与视频,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三个问题: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提示:切合鲁迅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自由发挥。

7、布置作业 找一部鲁迅写的小说来读,写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一面

环境:秋深、风大、天冷

人物:鲁迅——瘦——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

事件:赠书给“我” ——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

教学反思

《一面》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此文写的是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抒发作者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教学此课我从两方面入手使学生体会“一面”内涵。一是鲁迅外貌,使学生体会鲁讯“瘦”的特点;二是鲁迅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对青年关心。

面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幻灯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

同学们,你们有过一面之交的朋友吗?他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可以用词语,也可以用几句话概括)。售票员阿累和鲁迅也是一面之交,但这一面却让阿累终生难忘,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累的《一面》。去解开这个谜。

板书课题:一面

齐读课题。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同学们,对于这篇文章的作者阿累,你们了解吗?把你知道的课前搜集的资料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好吗?

(生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3、同学们讲得真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与阿累有过一面之交的鲁迅吧。对于鲁迅,我们以前曾学过有关他的文章,你还记得吗?你知道他的为人吗?

(生介绍鲁迅并谈自己的看法。)

师说:(出示鲁迅的幻灯片)同学们大多知道他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而对他的为人或许并不了解。其实。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民主战士。他在《〈自嘲〉》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鲁迅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要学习《一面》,相信大家经过“一面”之后,一定会对鲁迅其人有更深的了解。

二、自读自悟

1、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默读课文,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讨论交流

1、师、你读了课文,鲁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出示幻灯。)

2、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共几次写到他的“瘦”?

3、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

4、鲁迅先生怎么会这么瘦呢?想像一下,鲁迅先生平时是怎么工作和生活的,请同学们用一段话描述。

5、除了“瘦”,鲁迅先生还带给你什么印象?

6、师、是的,鲁迅瘦而且有精神。你能通过朗读展现“我”所见到的鲁迅吗?

7、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8、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9、师、同学们,鲁迅先生那“黄里带白的脸”,“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担心的身体”,这不正反映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吗?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走近敬爱的鲁迅先生吧。

四、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师: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我们从鲁迅的外貌描写中知道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那么从他的言行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3 ~29)段,想一想,鲁迅先生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读书,交流。)

2、师:“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是对老苦大众的深切关怀;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是那么谦逊;那微笑点头,蕴涵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任和希望啊!那么,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3、师:是啊!“一面”给人的力量又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来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

1936年,伟大的鲁迅先生与世长辞了,这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悲痛。如果你是鲁迅先生的亲朋好友,学生,或者就是一位鲁迅先生的仰慕者,这时,让你写一篇文章来悼念先生,你会怎么写?

(学生说,写。)

五、升华感情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的时候,诗人藏克家曾经写了一首十分著名的纪念鲁迅的诗,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怀着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敬和怀念的心情一起朗读这首诗吧。

(生齐朗诵诗。)

六、课后作业

1、搜集鲁迅先生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2、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一面》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读通读顺课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的意思。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引入

鲁迅逝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32年,他怀着“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坚定信念,写下了一系列战斗的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的污蔑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他曾说:“从俄国文学那里,看见了被压迫者善良的灵魂、辛酸和挣扎。”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鲁迅先生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却说:“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力。”他认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因此特别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今天,我们学习阿累的《一面》里所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里。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4)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的句子。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

(4)课文收集展示。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基础知识展示。

1、我会读、写生字新词

“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

2、我会用“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各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朗读课文。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是个卖票员,一天下雨,我去上班,还早,就躲进了内山书店。我发现了鲁迅翻译的《毁灭》,很想买,但是买了书,就没有饭钱了。正在我犹豫时,鲁迅先生推荐我买另一本《铁流》,并让我用一块钱买两本书,他翻译的那本书算是送给我的。我非常感动。这件事一直鼓励我克服生活道路上的种种艰辛。

(2)从文章的重点词句体会情感。

生1:“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摸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我体会到面孔的瘦、【快回答】长而直竖的头发、“一”字胡须,抖擞的精神,给作者的第一印象是很深刻的。

生2:“我又仔细地看了他的脸——瘦!”我体会到作者担忧鲁迅的身体,敬佩他的顽强精神。

生3:“他的手多瘦啊——”我体会到作者为鲁迅憔悴的身体感到心痛。

生4:“‘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祥交织着的抚摩似的。”我体会到鲁迅在作者眼里,既正直严肃,令人尊敬,又是充满关爱、无比亲切的。这种感情就如同一位父亲对待自己的孩子。

生5:正是他,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我体会到作者被鲁迅这种一心为民族大众,革命不息的战斗气势和忘我精神所折服。

生6:“我的鼻子陡然一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来便走出书店的门。”我体会到作者为鲁迅身体担忧、心痛。

(三)创作性展示。

1、同桌声情并茂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三、激发知识冲突。(此环节有时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课文用“一面”做题目好不好,好在哪儿?

四、知识拓展延伸。

1、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2、练笔: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出人物性格

了解内容 篇四

1、课文已经读了一遍,因为是作者对鲁迅的回忆,所以,文章写得很具体、很细致。那么,如果文中的这位青年工人向别人讲起这件事,他又会怎样说呢?试着用青年工人的口吻,用两三句话讲清楚这件事。

2、学生各自独立准备2分钟,请两、三位学生试讲,评价。(内容大致是:我是个卖票员,一天下雨,我去上班,还早,就躲进了内山书店。我发现了鲁迅翻译的《毁灭》,很想买,但是买了书,就没有饭钱了。正在我犹豫时,鲁迅先生推荐我买另一本《铁流》,并让我用一块钱买两本书,他翻译的那本书算是送给我的。我非常感动。这件事一直鼓励我克服生活道路上的种种艰辛。)

[设计意图]

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对于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设计了一个口头练习,即用青年工人的口吻用两三句话来讲述书店偶遇鲁迅的事情。

面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学习本文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鲁迅的肖像描写中体会其性格、精神。结合课文内容,可用朗读、讨论的方法体会其性格、精神。

难点:归纳和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可在分析三次肖像时,引导学生找出其

共性,归纳出写作方法,然后通过课堂片段练习来巩固。

三、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让学生齐读课题)

2、了解背景,作好铺垫

向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阿累: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齐读预习提示,整理出预习提示中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二: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三:交流交流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划出表明“我”与鲁迅先生会面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读出来。

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事情的的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事情的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3)让学生将上面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联系起来,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说说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4、深入探究,体会重难点

(1)让学生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并齐读出来。提问学生: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并加以详细分析。

提示: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

第一处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

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写了面孔、寸发、胡须。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

第三处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是面孔、头发、胡须、长衫、烟嘴,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

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意。

(2)在课件上展示鲁迅的相片,加深学生对鲁迅外貌的印象。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三处对鲁迅外貌的描写,说说这三处外貌描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外貌的哪一特征?

明确:“瘦”。(板书:瘦)

(3)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总共有几次写鲁迅的“瘦”,读出相关词句,并找出瘦的原因。

明确:6处。“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5)除了肖像描写,本文还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其中“我”同鲁迅先生的对话很精彩,意味深长,由学生找出“我”同鲁迅的对话,并自找拍档一起表演对话,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感受。

(6)让学生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严肃慈爱/顽强战斗/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

5、详析课文,加深理解

(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并读出来。

明确:“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板书:秋深、风大、天冷)

(2)提问学生:文中对天气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①既点明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又说明了“我”进店的原因;

②通过写天气的寒冷衬托内山老板的热情,鲁迅先生的关怀给“我”带来的温暖。

(3)提问学生:当“我”发现鲁迅译的《毁灭》时,心情如何?哪里可以看出来?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惊喜。“《毁灭》?”、“我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得到了保证似的”。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信任,说明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4)提问学生:看到鲁迅,“我”的心情如何?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指名让学生朗读出来。

明确:激动。“那种正直而慈样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受交织着的抚摩似的;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我的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5)指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7自然段,看哪一位学生读得最好。提问学生:为什么那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像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提示:1932年,中国正处于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非常猖獗,大肆捕杀革命人士,各大城市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中,中国革命处于低潮阶段。

(6)让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提问学生:

①“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提示: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②“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

6、课文延伸,升华情感

(1)播放关于鲁迅的视频

(2)让学生结合课文与视频,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三个问题: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提示:切合鲁迅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自由发挥。

四、布置作业

找一部鲁迅写的小说来读,写读书笔记。

五、板书设计

一面

环境:秋深、风大、天冷

人物:鲁迅——瘦——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

事件:赠书给“我” ——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

面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窖、赫、译、懊、莽、捻、挲、颓、捏、熏、憎、虐这12个生字。

2、能正确理解地窖、赫然、翻译、懊悔、莽撞、捻着、摩挲、颓唐、捏着、熏黑、憎恶、虐待、踌躇、历尽艰苦等词语。

3、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边学习边运用,进一步了解鲁迅,同时能积累好词好句。

4、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正确领悟文章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感受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感受青年作者对鲁迅革命忘我、关爱忘我崇高精神的敬仰和爱戴。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有关鲁迅的纪念文章、评论文章,把相关信息有机地渗透本课的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情感延续

1、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里,我们已经从作者讲述的几个故事中,弄清了为什么在鲁迅的追悼会上,有那么多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来悼念他。谁能说说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从而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2、是的,前来悼念的人们,尊敬和爱戴鲁迅的心都是一样的,看,这句话是和鲁迅同时期的作家郁达夫在悼念鲁迅时写的,读一读。(大屏幕出示郁达夫写的话:……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学生自由朗读。)

说说你的感受?(许许多多青年男女,都爱戴鲁迅,他们对鲁迅的逝世无比悲痛,对那些鲁迅所憎恶的敌人也同样无比的愤恨。)

3、鲁迅的作品表现出对整个中华民族命运的炽热情怀,这种强烈的思想和情感,震撼着许多青年读者,影响和引导着他们的生活。不仅通过作品传递这种思想和情感,鲁迅还直接关心和帮助广大青年朋友。自由读一读课文前面的这段导语。(学生自由读导语)

今天这个有关鲁迅的故事,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自由读课文。

二、了解内容

1、课文已经读了一遍,因为是作者对鲁迅的回忆,所以,文章写得很具体、很细致。那么,如果文中的这位青年工人向别人讲起这件事,他又会怎样说呢?试着用青年工人的口吻,用两三句话讲清楚这件事。

2、学生各自独立准备2分钟,请两、三位学生试讲,评价。(内容大致是:我是个卖票员,一天下雨,我去上班,还早,就躲进了内山书店。我发现了鲁迅翻译的《毁灭》,很想买,但是买了书,就没有饭钱了。正在我犹豫时,鲁迅先生推荐我买另一本《铁流》,并让我用一块钱买两本书,他翻译的那本书算是送给我的。我非常感动。这件事一直鼓励我克服生活道路上的种种艰辛。)

三、质疑解疑

1、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课文是用“一面”做题目的,对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1)学生提出问题,估计有:

①“一面”是什么意思?

②课文为什么用“一面”做题目?

③从这“一面”里,青年工人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④为什么仅仅是“一面”,却给青年工人带去了那么大的精神力量?

(2)梳理问题:

问题①:根据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说说“一面”的意思。(一次偶然,青年工人在内山书店见到了鲁迅一面。)

问题②:课文用“一面”做题目,究竟好在哪里,等我们解决了③④这两个问题,自然就明白了。

2、我们先来解决第③个问题:从这“一面”里,青年工人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或者说,从作者对自己见着鲁迅“一面”的描述中,鲁迅先生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请大家默读全文,找到相关的语句,并划下来。

(1)根据学生交流,归纳印象,并引导解疑:

①鲁迅先生不顾自己的身体,奋笔疾书,坚持革命斗争。

②鲁迅先生十分同情和体恤穷人。

③鲁迅先生非常关心青年的进步成长。

④鲁迅先生很谦逊,能看到别人的优点。

(2)重点围绕第①点研读:作者几次写到了鲁迅的脸,每一次看他的脸,作者的情感有什么不一样?带着不同的感情读好这些句子:

①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摸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面孔的瘦、长而直竖的头发、“一”字胡须,抖擞的精神,给作者的第一印象竟是那么深刻。)

②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作者惊异自己竟然得到了鲁迅的帮助)

③我又仔细地看了他的脸——瘦!(作者担忧鲁迅的身体,敬佩他的顽强精神。)

④他的手多瘦啊——(作者为鲁迅憔悴的身体感到心痛。)

(3)从大家的朗读中,不仅可以感受到鲁迅为民族大众日夜操劳、忘我革命的精神,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者,这位青年工人对鲁迅的敬仰和爱戴。作者对鲁迅的敬佩和爱戴,除了从鲁迅的外貌描写中体会到,有的是作者通过自己的联想,直接抒发出来了。找到这些联想,读出作者的感受来。

重点研读这三句:

①“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祥交织着的抚摩似的。(鲁迅在作者眼里,既正直严肃,令人尊敬,又是充满关爱、无比亲切的。这种感情就如同一位父亲对待自己的孩子。)

②正是他,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作者被鲁迅这种一心为民族大众,革命不息的战斗气势和忘我精神所折服。)

③我的鼻子陡然一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来便走出书店的门。(作者为鲁迅身体担忧、心痛。)

3、出示课文末尾一段:在这四年里,我历经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引导齐读。

(1)想一想,在黑暗的旧社会,一个最平凡最底层的工人可能会遭受到怎样非人的虐待?

根据反馈,引导笔练:是的,当我被老板无辜责骂时,当我因失业饿得三天没吃上一顿饭时,当我病得全身无力,一个人躺在床上时,我好像又见到了鲁迅“一面”,拿起笔,选择一句,补充写完整。(出示以下三句练习,学生笔头练习,再朗读交流。)

①当我被老板无辜责骂时,我的眼前就会出现鲁迅的严肃而慈祥的面容:

。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②当我因失业饿得三天没吃上一顿饭时,我的耳边就会响起鲁迅亲切的话语:                       。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③当我病得全身无力,一个人躺在床上时,

。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2)“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可见,鲁迅时时刻刻影响和鼓励着作者克服困难,度过艰难万苦。解决问题④: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仅仅是“一面”,却给这位青年工人带去了那么大的精神力量?(大致围绕鲁迅不怕反动恶势力,全心为民族解放而不懈战斗;不顾及自己的病体,关心人民大众的疾苦。)

四、交流收获

1、课文用“一面”做题目好不好,好在哪儿?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短短的一面,却给了作者深刻永久的印象;匆匆的一面,却影响着作者的一生。

2、我相信,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也都有很多收获。来谈谈自己的收获吧。

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几方面的获得:

(1)鲁迅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为人和他的思想艺术成就,都表现出对整个民族和社会命运的炽热情怀,深深地影响并开阔了一代代中国人的身心。

(2)作者在细致入微地描写鲁迅外貌、语言、神态时,紧紧抓住它外形上“瘦”的特点,反复描写,突出了他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

(3)作者不仅具体写出了鲁迅的外貌、语言、神态,还在外貌、语言、神态描写后展开联想,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烘托出了对鲁迅崇高精神的崇敬和赞佩。

(4)课文最后一句话包含着深刻的含义,联系全文可以知道鲁迅精神,能够催人奋进。

3、出示“只要有着这灯,天黑的时候,也便有了行人。”齐读。

同学们,这盏在黑暗里永不熄灭的灯,就是鲁迅。“鲁迅精神,烛照千秋。”相信,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能够读懂鲁迅的作品,那时,我们就可以走进他的心灵世界,去倾听他对黑暗的痛斥,去感受他对民众的挚爱。

面教学设计 篇七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课前准备

鲁迅的照片。

教 学 过 程

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

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跳读课文,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看能收获到什么。

3、学生读书,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

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4、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出示鲁迅的照片,自己观察,对照课文的描写,对作者的描写作出评论。

5、引导思考: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6、在写人物方面,你收获到了什么?

7、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默读讨论:

“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的、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起头?

(2)真情朗读。(范读──个人读──集体读)

真情朗读,升华感情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探讨: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缘”,你还有其他有新意的不同理解吗?(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交流收获 篇八

1、课文用“一面”做题目好不好,好在哪儿?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短短的一面,却给了作者深刻永久的印象;匆匆的一面,却影响着作者的一生。

2、我相信,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也都有很多收获。来谈谈自己的收获吧。

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几方面的获得:

(1)鲁迅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为人和他的思想艺术成就,都表现出对整个民族和社会命运的炽热情怀,深深地影响并开阔了一代代中国人的身心。

(2)作者在细致入微地描写鲁迅外貌、语言、神态时,紧紧抓住它外形上“瘦”的特点,反复描写,突出了他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

(3)作者不仅具体写出了鲁迅的外貌、语言、神态,还在外貌、语言、神态描写后展开联想,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烘托出了对鲁迅崇高精神的崇敬和赞佩。

(4)课文最后一句话包含着深刻的含义,联系全文可以知道鲁迅精神,能够催人奋进。

3、出示“只要有着这灯,天黑的时候,也便有了行人。”齐读。

同学们,这盏在黑暗里永不熄灭的灯,就是鲁迅。“鲁迅精神,烛照千秋。”相信,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能够读懂鲁迅的作品,那时,我们就可以走进他的心灵世界,去倾听他对黑暗的痛斥,去感受他对民众的挚爱。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这一环节中体现得意犹未尽。环节开头,关于课题,教师的小结语,促使着学生沉浸在一种积极的深入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当交流了收获,结课时,教师引用的那句话,又让学生产生了一种深远的遐思,每位学生对鲁迅的探究和了解还将继续,还会更深入。

面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面孔、轻视、陡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情感与思想】体会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和作者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拓展与延伸】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搜集鲁迅先生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如《给颜黎民的一封信》等。

【重、难点突破】这“一面”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说说理由。这“一面”又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是篇课文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与我们有一面之缘的人真可谓是千千万万,可是能够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却是微乎其微,甚至是没有。然而,一位普通工人与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却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至在四年后,鲁迅先生逝世之际,他还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那这“一面”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这“一面”又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板书: 一面

二、初读课文,思考:这“一面”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教学提示:先讲这个问题是为了下面把全部精力用来学习课文重点部分上。估计学生基本都能够找出相关的句子——“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但对于句子的理解应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采用讨论的方法加以解决,教师只是做适当的点拨。

教学参考:

影响:“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这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是“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给了“我”巨大力量。通过这句话,将一次“小”的见面同鲁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结合起来,画龙点睛,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注:这里的“鲁迅先生”其实是指他在遭受了旧社会的千万种打击之后仍然坚强地与旧社会做斗争的精神,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鲁迅本人。这一点可以从倒数第二自然段中加以印证。所以,就势对该自然段加以学习。

三、重点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一面”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说说理由。

教学提示:既然是“一面”,我们就要利用以前学过的写人的方法对这“一面”进行学习。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方法呢?引导学生讨论——即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来分析人物。

下面我们就用所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珍贵的“一面”吧!

教学提示与参考:

1、针对问题要求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所找到的相关句子,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又是多么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先生那“黄里带白的脸”,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

2、重点分析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看看你能够从中感悟到些什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结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加以理解)

课文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紧紧扣住一个字——“瘦”。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激活想象,感悟鲁迅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句子的含义。如,“精神抖擞地直竖着”和“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寥寥几笔,既是鲁迅外貌的特征,又显出了刚毅坚强的性格。

附课文重点句子理解:

①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父亲”,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一个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公交车售票员,被人歧视。然而此刻鲁迅先生却对“我”这样温和,这样亲切,使“我”从心底感到温暖,感到慈父般的亲切,感到长者的慈爱。

②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一个是崇拜鲁迅的文学青年,一个是关心、热爱文学青年的鲁迅,心有灵犀,一见如故。“我”那种激动的心情简直无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结结巴巴”,显示出“我”突然发现自己崇敬、热爱的鲁迅先生就站在身边,激动的神态和幸福的心情,难以用言语来表达。“我向四周望了望”,表现出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和险恶,怕有密探之流在旁边。作者阿累当时是“左翼剧联”成员、中共地下党员,养成了高度警惕的习惯。“没有蹦出”鲁迅先生的名字,一是当时环境的险恶,不能暴露鲁迅;二是作者有意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这表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由衷敬爱之情。

四、谈谈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提示:问题相对较简单,可以由学生交流解决,但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结合前两篇课文加以理解。

教学参考:

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五、有感情地自读课文,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感激与热爱。

教学提示:采用个性朗读的方式,读出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情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这9篇一面教学设计就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一面教学设计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