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体育教学论文【最新7篇】(体育教育教学类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的7篇体育教学论文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体育教学论文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篇一

1.1围绕体育教学大纲、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和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展开体育教研

《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对学校体育基本任务、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场地、器材、体育教师和组织领导等都提出了明确规定。此后各地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检查验收工作,截至1987年我国已有33785所中小学达到了《暂行规定》的标准l6],这为恢复学校体育教学秩序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了物质和制度保证。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学校体育工作又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着眼,将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作为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并在教学大纲中强调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增加了以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主的教材,广泛运用多种身体锻炼方法,强调体育课练习的密度和强度,添加了对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体育教学评价。这一阶段的体育课出现了运动技术传授课、身体素质锻炼课、运动技术传授+身体锻炼课三种课型。l7]此后,针对体育教学中出现的教材枯燥和课堂气氛不活跃的弊端,改革教学内容和教法手段。1987年过渡性的教学大纲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7大原则:思想性、增强体质性、科学性、理论实践相结合、全面性和兴趣性、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体育教材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原则l8]。随后又提出“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l9]”。1988年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还指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如何使体育课教学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应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实际的体育课教学体系。尤其要重视探索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对体育形成爱好,养成习惯的实验和研究ll0]。这一时期的体育教学开始强调“育体”和“育心”的结合,并根据体育学习的心理过程探索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动机迁移法等【“〕;此外此时期对学生学法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观察法、研讨法、强化练习法、目标评价法和动作编排创新法等学法。这些探索和尝试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奠定了基础。

1.2探讨体育教学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索

随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科学理论的传播,学校体育领域也展开了“学校体育课主要任务”的大讨论,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教学思想有以下几种:“以三基教学为主”、“以增强体质为主”、“三基和增强体质结合”、“以培养体育能力为主”。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除了始终贯彻教学目标任务为准则外,还展开了对学校体育功能、目标的讨论,提出了学校体育的教养目标、教育目标、竞技目标、娱乐目标、发展学生个性和促进学生社会化目标等多目标理论。学校体育开始重视追求体育课的长远效益,在1987年过渡性教学大纲中提出:“使学生懂得锻炼身体的基本原则和独立进行科学锻炼的方法,以适应终生锻炼身体和生活娱乐的需要。”ll2]1

1.3学术团体、专业杂志与体育教研群众团体的助推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和中国体育科学学校体育学会分别于1980年、1986年和1987年成立,它们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学校体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适应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展的需要,专业杂志《学校体育》于1981年9月正式创刊发行,该杂志对我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锻炼、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均有较好的宣传和推动作用。同年创刊的《体育教学》也积极宣传报道学校体育改革的新动态、新理念、新思想,交流和推广体育教法手段和技术,并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研讨活动来促进体育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此外,体育教研群众团体的重要形式一教学评优和教学研讨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特别是一批跨地区的交流研讨活动对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活跃教学研究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发展(1990一1999)

2.1教研队伍不断成长

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的指导和服务等作用”。这一时期为搞好教学大纲的试验和推广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室组织开展了多层次的教研和培训来提高教研员的业务能力。国家教委体卫艺司在1994年9月举办的全国学校体育教研员骨干培训会议中指出:教研员的工作任重道远,应在指导教学和研究、总结教学经验、培训师资上发挥作用。上述一系列的文件要求都促进了教研队伍的发展。

2.2加深对体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研究

在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深人研究是此阶段体育教研的重点。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人们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追求上形成了三维健康观。此外,随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体育教学不但重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而且还重视对学生学法的研究。这些研究促进了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呈现以下特点:¹普遍重视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º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体育课程内容安排具有综合性特点;¼组织形式由单一和死板发展为生动和多样;½教学方法日益丰富、多样化;¾教学手段、器材设备出现许多改革【‘3〕。

2.3体育教学模式成为体育教研的热点

体www.kuaihuida.com育教学模式成为体育教研的热点,出现了“情境式教学”、“发现式教学”、“创造性教学”、“分层递进教学”、“小群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有了较系统的理论研究,明确提出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指导下,根据对象的身心特点和教学条件以及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模型结构和程序,探讨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分类和发展趋势等,并在实践中通过一些省市开展的教学改革和科学实验来促进体育教学研究的发展。

2.4创建快乐体育园地

为使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一些地区的中小学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建了各种类型的快乐体育园地,这被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并在全国迅速推广。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虽已公布,但快乐体育园地依然是中小学体育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和形式。

2.5体育教材质量不断改善

体育教材质量从无到有和质量的不断完善,集中体现了此阶段的体育教学研究成果。体育课本的出现打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课虽然是必修课但始终没有课本的局面,有利于体育学科地位的提高。体育课本质量不断完善,自1993年以来,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的列人国家教委推荐目录的体育课本有五套,其内容比较全面、系统,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运动实践,且运动实践内容不但重视知识性和技术性,还将健身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2.6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不断壮大

为加强体育卫生科学研究工作,国家教委于1991年底成立中央教科所学校体育卫生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也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各种调研、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成为组织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活动的中坚力量。这一时期《中国学校体育》开设了“一线话题”栏目,成为体育教师交流教学改革经验的平台。此外,这一时期有关体育教学的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体育教学研究工作在这一阶段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¹经验性总结和文献类研究较多,缺乏长期稳定的整体实验且研究成果的使用价值不高;º体育教学综合目标的操作性较差、体育教法体系分类方法仍局限于对经验的总结;»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对其内容体系的理论研究有待深人,教法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较低;¼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得不到保证,体育科学研究难以开展。

3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兴盛(1999一至今)

3.1建立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工作部

为适应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加强教研工作和教研队伍建设,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5月建立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工作部,积极团结和组织全国中小学体育教研员和广大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此外工作部还积极促进体育教研员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开展教研工作,促进了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3.2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课活动

为使教学研究更好地促进中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人发展,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此后又举办了第二和第三届。展示活动推动了教学研究的深人开展,其表现为:¹优秀课的评选促进了教研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º观摩展示的不断创新能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教学实践和理论总结相结合,有利于体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形成。

3.3举办中国体育科学大会

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自2001年举办之日起到现在,有力的推动了体育教学研究的发展。科学大会的论文从不同角度展现全国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工作者在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中取得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了我国学校体育的科研水平。我国中小学体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有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研究和解决、有许多新思路新举措需验证、也有许多新经验和做法需提升,论文能较好的将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但提高了研究的使用性、巩固了教学改革成果、促进了教学理论的创新、完善了体育课程和教学体系,还推动了体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发展。

3.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组织形式

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没有具体规定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各级各类学校可根据课程目标的需要选择开发和引进适合本校开展的体育教学内容。这一时期,我国校本体育教研以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和高中选项为主要内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当然,提倡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各级体育教研员的工作,相反,校本教研的开展对体育教研员提出了新要求,他们不仅要对本地区的体育教研进行统筹规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形成自己的特色,还要承担指导校本教研的责任,加强对教师教学潜能的开发,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培养其创新精神,积极发现和总结教师在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中的亮点和经验。有的省市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校为本、地区统筹、跨区合作的教研活动机制【‘4],有力的推动了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5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使得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成为素质教育的平台。借助互联网进行体育教学研究和交流,拓宽了教研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体育教学和研究水平。目前常见的网络教研活动包括:教育博客、QQ、教育网站论坛、远程培训、教学资源网络共享等。这一阶段的中小学体育教研围绕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展开,虽然取的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¹低水平重复研究很多,缺乏重大突破且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º课堂教学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体育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较大,缺乏运动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身体锻炼,有些教学内容缺乏教育性,教学效果难以保证;¼对教学评价的研究不够深人,研究成果的推广价值不高,体育教学研究难以满足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4总结和建议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效益,建议将全国性的大型且集中的教研活动与区域性、地方性的中小型分散的教研活动结合起来,建立以学区教研组为中心,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的常态教研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教研机构与学术团体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最大限度的激发和调动体育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自觉性。继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实现总结、展示、交流教学改革经验与课程、教学理论的结合,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水平和综合效益。

课堂体育教学论文 篇二

关键词:体育理论;体育教学;体育教师;体育成绩;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60-01

体育理论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视理论教学,是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有不少体育教师只重视实践课,忽视理论课,致使一些体育教师对理论的学习不够重视,平时也很少安排理论课,长期下去造成了不良影响,最终导致一些学生不能运用理论去指导技能技术正确的发挥,因而体育成绩不能真正得到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体育教师应如何重视理论教学,笔者有如下浅见与同仁共勉。

一、要重视理论课教学

首先要重视理论课的教学,以促进体育教师认真学习理论,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理论课教学进行考核,以促进教师持之以恒地学习理论。 过去,不少体育教师把体育教学的任务都局限在传授运动技术与锻炼身体上,而忽略了在全面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要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给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保健知识,美学知识,社会学多方面的知识。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体育就是体质教育,因而体育教学变成了单纯的身体锻炼,这种观念之所以片面,一方面是夸大了学校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忽视了体育理论教学在心理、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多种功能。因而,把体育教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近期效益方面,即增强体质的方法和手段上,而忽视了知识课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随着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不仅要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文化知识教育,这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师加强对理论教材的钻研,提高自己的知识索养,这主要靠平时学习,多看报纸、电视体育节目,多积累体育信息和资料,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体育理论的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提高知识课的透明度。

二、要用理论指导实践

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对学生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认真备课,从写教案到登台上课的各个环节,都要力求精益求精。板书布局有科学性、合理性,字迹要端正。语句要通顺,这需要体育教师长期不断的实践和学习,在现有的体育教师队伍中,有部分体育教师的水平难以达到体育理论知识课的教学要求,存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所以知识课只能照本宣读,内容肤浅,不成系统或搞“一言堂”,七拼八凑,随心所欲,教师要克服或防止理论课上出现的这种弊端。

例如:我在给学生上理论课时,谈到“体育与美的素养”时,在言语上用美的语言来进行传授,以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板书设计上从审美的角度,设计多种新颖的图形,线条清晰,井然有序,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耳目一新的美感。讲到“姿态美”这部分时,首先告诉学生姿态对青少年形成健美体态的重要性。引用我国谚语“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在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站、坐、走中渡过。一个人健美姿势的形成可以说始于正确的站、坐、走。现在看看同学们爬在桌子上听课,这种姿态是不是不正确,不美呢?然而这种不正确、不美姿态同学们却带进课堂。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坐姿呢?应该是躯干正直,肩平头下,眼向前看,两手轻轻放在腿上,腰背贴着椅背,两腿曲,两脚平列踏地,给人以自然舒适的感觉。当学生们听完正确的坐姿后,都以最快的速度摆正了自己的坐姿,把美的坐姿展现在老师面前,这堂课结合理论后教学效果好,也给学生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三、要提高科研的能力

现在的学校教育已开始冲破学校围墙的束缚,采用多种途径,多种功能,多种形式来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我们要培养学生因地制宜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意识和兴趣。教师必须加强知识课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把理论课提高到一定高度,并不断提高自己科研的能力。根据我们本地的实际,下列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1、积极参加现代体育理论和体育科研方法的培训。进入学习型社会,继续教育开展得轰轰烈烈,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也因此得到不断加强,我们要充分利用继续教育来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科研意识,了解体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体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

2、聆听专家、学者关于体育科研的讲座或报告。体育专家和学者不但站在了体育科研的最前沿,而且他们也具有很强的体育科研能力和丰富的体育科研经验,他们进行的各种关于体育科研的讲座或报告,能有效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体育科研能力。

3、定期撰写教学心得和教学论文。定期撰写教学心得和教学论文是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体育科研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体育教师就必须要学会整理、分析大量的资料,并对观点材料进行思考,要学会将理论信息资料和上课实践经验积累进行有机的整合;另外,体育教师在撰写论文时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

4、学会选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体育科研工作是一项一环扣一环的系统工程。学会选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学会并掌握了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亲身体验和感受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我们体育教师的体育科研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学校体育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素质,特别是年轻教师,虽然专业技术好,但知识面窄,理论水平较低,科研能力差,做新课改的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论,了解新信息,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方法,全面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使其从技术教学型转变为科研教学型。因而,体育理论教师必须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为更好的搞好体育教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体育教师如何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体育科研能力,教师论文中心[OL].互联网。

[2] 刘勇。体育教师如何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体育科研能力,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研究2010.3.

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篇三

阳光体育运动从舆论宣传入手,致力于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它掀起学习、普及身体健康知识、体育运动知识、体育欣赏知识、运动营养知识等的高潮,广泛传播了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掀起了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高潮。

2、突出学生个性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很多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时,都注重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突出个性,展现特色。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制定了适合本校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并与学校整体工作目标紧密结合,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同时,结合学校实际,重点在体育特点项目活动上大做文章,通过特点活动的开展不但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要培养每个学生的体育特长。通过学校活动项目的多样性,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学生投入其中。

3、着重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开展多样体育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学校要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同时,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课程体系,积极组织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探索学生有兴趣、学校有特色的群体活动,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吸引力,进而增强广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激励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真正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比赛”的活跃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所有班级的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法定课外锻炼时间,安排体育教师组织辅导,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辅导等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并负责到人,使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有指导、有监督、有目标、落到实处。

4、“阳光体育运动”刺激体育教师教师转变观念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坚持了健康第一的理念。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的角度出发。依照这样的理念,运用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营养等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这势必打破了传统的身体健康老思想。同时,阳光体育运动激发从运动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注意学生个体差异来进行针对性教育。这些都会完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

[摘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坚持了健康第一的理念。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的角度出发。

体育教学论文 篇四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析不足和总结经验得出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主要内容是教师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为学生相应课程的学习创造一种轻松、活跃和高效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来达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对课程学习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情境教学法以其创新的教学思想和显著的教学效果,正在广泛地应用在教学中,并且发挥着更大的价值。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并且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情境教学法正是针对学生的这一阶段的年龄和学习特点进行的有效的体育教学。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发展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活跃、轻松和趣味性强的教学情境,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大幅提升。因此,情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视和全面素质发展的关注,进而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小学体育教学也充分地践行这一教学目标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全面素质发展上面。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氛围和环境中,逐渐形成体育意识,并且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可塑性强和思维活跃的特征,教师要抓住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思维和素质的提升进行培养和提高。在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中,教师运用多样化的创新策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在模仿、学习和教师的科学引导的过程中,思维水平和自身能力得到了提高。情境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意义重大。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1.创建活跃的体育游戏教学情境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一,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和对游戏的兴趣,为学生创建良好而体育游戏情境。将体育游戏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之中,合理设置游戏内容和安排游戏的应用时机,保证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和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将游戏融入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就能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巧。例如,教师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短跑效果时,可以通过“红绿灯”游戏对学生的反应能力进行锻炼。学生可以在一块规定的场地上行走,当听到老师喊红灯时,学生就要立马停下,喊绿灯时,学生就可以继续行走。一旦有学生反应慢没有跟上节拍就要做两组老师规定的体育动作,蛙跳或者是高抬腿等。

2.营建良好的问题情境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很大程度上是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质疑和解疑都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为学生营建良好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巧。教师选择的问题的难度要适当,并且要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符。例如,在学习跳远这一体育课程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跳远这项运动,对于跳远的动作知道多少。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进而学生会对跳远学习有一定的期待和兴趣,学生在真正学习完成后也会记住教师教授的技巧的体育知识。

3.创造舒适的音乐情境

音乐会给人以美的感受和轻松愉悦的心情,并且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造轻松舒适的音乐情境,能够将学生从枯燥呆板的单纯体育教学中解放出来,拓展学生的天性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教师要注意选择学生喜闻乐见或者是感兴趣的音乐,吸引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重视,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励志类的歌曲《水手》《团结就是力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做放松操时,播放舒缓的音乐帮助学生放松身心。

四、总结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应用价值极大,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注重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创建良好的游戏情境、问题情境、音乐情境等,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进而实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课堂体育教学论文 篇五

以《新课程标准》为动力,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校的体育工作越上一个新台阶。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小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争创学校的体育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深化教育科研,强化学科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2、抓实传统项目,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运动质量。

三、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2、规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表上足、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两操三活动”,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本学期,要强化学生室内广播操的训练,举行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比赛,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成绩合格率达市规定指标。

3、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学校关于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本学期的体育教研组的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新课标的领悟和运用能力,并更好的抓好运动队的训练,在已有的训练经验上不断的总结提高和完善。在总结过程中注重训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正常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学方法,注意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促进体育教学水平和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上好每周一节篮球课,,普及篮球活动。组内教师要开展好听课、评课活动,分管体育的校行政要加强随堂听课并及时反馈意见,以促进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4、抓好学校运动队的训练

我校是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建立健全完善的校级运动队框架,是长远的事。按照体育竞赛计划表,认真抓好篮球队的训练。制定好周密而详细的计划。每天保证训练一个小时。并规范运动队训练制度,要求各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为我校能成为体育特色而积极努力。

5、做好器材管理

课堂体育教学论文 篇六

以《新课程标准》为动力,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校的体育工作越上一个新台阶。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小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争创学校的体育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深化教育科研,强化学科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2、抓实传统项目,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运动质量。

三、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1、狠抓课堂常规,提高课堂质量

本学期体育组将狠抓体育常规,提高堂课质量,根据大纲,新教材,积极组织好体育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体育教师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根据新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好教学计划,备好室内和室外课教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德水平,理论水平,教学和教科研能力。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严守学校作息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上课统一运动服装,对待学生耐心细致。建立好体育科研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科研,多统计数据,以论文的形式来汇总。上课多练,多讲,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2、规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表上足、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两操一舞活动,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本学期,要强化学生室内广播操的训练,举行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比赛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成绩合格率达市规定指标。

3、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学校关于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本学期的体育教学的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新课标的领悟和运用能力,并更好的抓好运动队的训练,在已有的训练经验上不断的总结提高和完善。在总结过程中注重训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正常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学方法,注意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促进体育教学水平和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上。组内教师要开展好听课、评课活动,分管体育的校行政要加强随堂听课并及时反馈意见,以促进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4、抓好学校运动队的训练

我校是长跑传统项目学校,建立健全完善的校级运动队框架,是长远的事。按照体育竞赛计划表,认真抓好的训练。制定好周密而详细的计划。每天保证训练一个小时。并规范运动队训练制度,要求各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为我校能成为体育特色学校而积极努力。加强田径队训练,争取在小学生田径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5、做好器材管理

有标准,有计划地配置器材、设备等,落实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制度,做到器材有借有还的制度,确保其最大的使用率和安全性。

三、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订体育工作计划,召开体育教师会议,部署学期体育工作。

2、制定教学计划,备好课,认真进行体育教学工作。

3、各训练队制定训练计划,健全梯队建设。

4、一年级认真训练广播操。

十月份

1、一年级广播操验收。

2、积极搞好体育教学工作与运动队训练。

十一月份

1、做好《冬节三项赛》测试、上报工作

2、积极组队参加区毽绳比赛。

十二月份

1、积极搞好体育教学工作与运动队训练。

2、各训练队认真进行冬训。

一月份

1、考查学生体育成绩。

2、总结体育组学期工作。

课堂体育教学论文 篇七

关键词:体育人生;高级教师;高仲明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7-0012-02

提起高仲明老师,广州市中小学的体育同行都不会陌生,作为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力量之一的教研员,高老师将其毕生精力都投入到学校体育教学研究和面向全体学生的群众体育工作中。他把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作为教研工作的目标,把帮助和指导一线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作为教研工作的抓手,把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把增进每一个学生的身体健康作为最终目的,为广州市体育课程改革目标的落实、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体质的增强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师德:魅力之魂

高仲明老师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管理和指导工作三十多年,获得多种社会奖项。他用非凡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感染与之共事的体育同行们。他告诉一线体育教师,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而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勤读、细读,用智慧与理性去读。而作为身负教育职责的教师,更应该具有这种智慧。要用智慧阳光般的感染力去塑造具有乐观健康人生态度的学生。在体育教育这个领域里,高老师用他无愧于教育事业的坚定决心,尽职尽责的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想尽一切办法去实现体育最本质的目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他经常说,自己首先是一位体育教师,然后才是一名体育教研员。因为只有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心理特点、站在一线体育老师的位置上,亲身感受他们在课堂上、在训练场上、在生活上的点点滴滴,才能更明白现在体育课程的发展现状,了解体育教师的需求、面对的问题,才能更充分的发挥体育教研员的使命,更好、更有效地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组织推广体育教学经验,普及教育理论、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胜任“引领者”的角色。帮助体育教师坚守这份教育信念。在广州市各种教研活动、理论学习、听课评课的现场都能看到高仲明老师的身影,感受到他听课时的关注,评课中语言的精妙、指导的精巧,对一线体育教师的谆谆教诲。他用自身素质彰显人格魅力,谱写着师德之魂。

责任:工作之重

尊重自己的岗位,意味着在这个岗位一天,就应当完成这个岗位所赋予的责任,就应该在这个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所能,把自己应该做好的事尽可能做得最好。

一、实施新课程,致力课堂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它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着全体学生能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体育教研员,高老师致力于体育教学的研究,在改革体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全市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开展专题教学研讨,如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活动等,组织研讨课、公开课评比等教研活动,有效促进了体育教师研究教学,从而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每年举办一次广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公开课观摩评比活动,从中推选优秀课例参加“十城市”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各区的体育教学及优质课的研究力度和水平。同时,高老师为更好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活动,向体育教师提供教学资源。

二、开拓创新,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为贯彻“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以及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深化学校体育改革,高老师积极推动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倡导学校特色,提出小学“跳出健康,跳出团队,跳出活力,跳出创新”,中学“跑出健康,跑出团队,跑出斗志,跑出成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并亲自下校指导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从音乐的选择、活动内容的安排、组织形式的设计等,与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一起研究,在高老师的亲力亲为下,广州市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涌现了一批有特色的学校,取得了显著效果。2005年,中国“十城市”第二十届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广州市海珠区举行,出席此次活动的代表2000多人分别到我市的八个区观摩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给予了一致好评。同年1月,原教育部体卫艺司杨贵仁司长到天河区黄村小学参观指导大课间体育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高老师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在推广鼓励与指导下还组织了广州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欢迎和赞同。

三、服务学校,服务教师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如何开拓体育工作的新视野呢?高老师根据学校的需求,深入学校,与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一起研究并指导体育校本的实验,取得了显著成果,受到学校的欢迎。如指导天河区柯木小学的体育校本课程(毽、绳)建设与开发、昌乐小学“活力校园——大体育跳绳活动”、增城仙村中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等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工作,得到了省和体育院校专家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

为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新课程理念,高老师指导学校举办“体育节”“家庭(亲子)运动会”等群众性课外体育活动,被许多学校所接受,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缩小城乡差别,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高老师组织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在促进乡校教师理念的提升、教学经验的借鉴同时也锻炼了骨干教师如何用教学技能和机智去调动基础差而又陌生的学生。另外,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需求,高老师到天河、花都、萝岗、增城、从化等区,开展体育新课程专题讲座,对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起到了引领作用。

发展:引路之人

一、走科研之路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扎实推进,教育科研已经深入学校教学领域。高老师深深认识到,教育科研是促进学校体育课程蓬勃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与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功之路,也是全面推动教育创新,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高老师在抓体育教学教研中,坚持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将微型课题研究引入常规的、常态的体育课程中,不断生成教科研的新成果,开阔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事业与思路;2005年高仲明老师被评为广州市体育科学学会优秀会员。他所撰写的论文“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研究”获中国“十城市”第20届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工作期间,担任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新课程“体育与健康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初中新课程“体育与健康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小学新课程“体育与健康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三本书的副主编。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因此,高仲明老师时时关注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希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课堂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发源地。高老师倡导一线体育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立足现实,开拓进取,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人深我精”的教学思想,积极探索体育教学规律。在教学中进行反思,以研究者的眼光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此,高老师通过开展体育教学评比和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围绕教学抓教研、以活动引领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促进了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的稳步提高。在2005年的中国“十城市”第二十届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上,高仲明老师指导的二节优秀课例均获一等奖,同时被评为中国“十城市”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优秀教研员”。每年举办一届“广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报告会”,体育教师的科研论文写作水平逐步提高,在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三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上,我市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9名。

三、突出骨干、名师的培养和引领作用,

一位名教师可以带动一个学科,一位名校长可以带好一所学校,高仲明老师对“校长、名师、特级教师”的培养不遗余力,希望突出骨干、名师的培养和引领作用,来带动广州市体育教育课程与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在他的努力下,名师不断涌现。如:第一届“十城市”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的作课教师黄美珠现任香港游泳队教练;第11届“十城市”作课教师钟卫东,现为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体育教研员、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彭佩华老师1992年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教师、现任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先锋小学副校长;第13届“十城市”作课教师钟春玲,成为海珠区梅园西路小学校长;第18届“十城市”作课教师唐丽华现为黄埔区政协委员。2004年全国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学展示特等奖获得者胡新桥老师,现任广州市天河区新元小学校长、2010年被评为广州市第二批基础教育系统名师。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7篇体育教学论文,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体育教学论文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