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快回答为大家分享了8篇高考改革方案,希望在教育部高考改革方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高考改革方案 篇一
高考网权威江苏高考新方案实行3+3模式 2021年高考实施,更多江苏高考新方案实行3+3模式 2021年高考实施相关信息请访问高考网。 江苏高考新方案实行3+3模式,2021年高考实施,具体如下,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高考网。
江苏高考新方案实行3+3模式 2021年高考实施
备受关注的江苏高考改革新方案2月23日终于尘埃落定。2月23日上午,江苏省教育厅举办新闻会,会上,省教育厅厅长沈健透露,江苏高考新方案已获批,将实行“3+3”模式,即考生总成绩将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
据沈健介绍,江苏高考新方案,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中实施,2021年高考开始实施。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新的高考方案中的英语将一年两考,对听力和口语有一定的改革,化解考试风险。高考总分将超过480分。
江苏高考新方案在高考科目设置方面,和现行高考方案相比,我省普通高考统考科目仍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保持不变;选考科目由现行的“6选2”调整为“6选3”,即由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选考科目,并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高考改革方案 篇二
关键词:改革;兴趣和优势;减负;素质教育
随着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我国教育部门已经制定完成了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即将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方案包括“在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等内容。到2020年,将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模式;健全考试与招生相对分离,学生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这种考试制度对我们师生和家长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作为一名高中的政治教师,我体会到我的课堂教学还是尽量去吸引学生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应该来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从课堂反馈中可以看出来,学生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让他们有点喘不过气来,学生说很想听政治课但由于自己想选择理科,为了以后理科成绩更好点需要在政治课堂上做点理科作业。学生的想法我作为老师很理解,作为学生也很无奈。学生也想靠自己的兴趣去听课,但由于现实的压力让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而家长也只能跟随现实走,给自己的小孩更多的压力,从幼儿园开始就强迫自己的小孩一定要在更多的方面超过同龄的孩子,告诫自己不要让自己的小孩“输在起跑线上”,不断地强迫他们去学习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也几乎没考虑他们小孩的优势和特长。
而现在的考试改革方案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和优势,自觉选择部分等级性考试科目来参加考试。每一门课程学完即考,“一门一清”,避免毕业时,一次考3年学习的内容。并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一门课程可以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并计最好的成绩。增强考试内容的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顺应民意的举动。可以说,此次高考改革的总体方向,无疑是向好的,因为它基本上没有回避长期以来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也试图在一些共识性的弊端上做出更多改变。我认为这样的改革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优势,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和擅长的学科来进行学习,这样注重到培养学生们的深入研究探索能力。改变了“一考定终身”这也有利于减轻学生们的负担,从而更加实现中国早就提出的素质教育。若是高考制度的顶层设计不动,中国要想实现素质教育都是一句空话,这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却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也真正的给我们广大的中国师生和家长带来了希望。还有就是探索外语科目一年多次的社会化考试,学生可自主选择考试的时间和次数,使外语考试、成绩、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这个也极大的减轻了学生们的负担,也有利于引导我国学生更加注重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利于我国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增强我国国民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凝聚力和综合国力。
还有这个高考改革的方案也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有着指挥棒的作用。近日,教育部已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即将印发。在合理划定入学范围、有序确定入学对象、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全面实施阳光招生、不断减少特长招生、大力推进均衡发展、实行学区化办学等方面,对各地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一方案一旦执行将有利于缓解择校热的现象,也将更淡化家长和学生还有社会对重点中小学和重点班的选择,也更有利于我国的均衡教育的发展。对全体学生们的教育来说也是更有利的。
于教育而言,从不同的角度,或许可得出完全不同的意义。对于个体而言,教育或许就是一个人成长、立足社会的根本;而对于社会来说,教育却是一个社会流动的问题。不可否认,现实中的确存在“拼爹”的现象,也存在“毕业即失业”的尴尬,但还是有不少人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正如有评价所言,高考或许不是最公平的向上渠道,但在当前的氛围下,我们的确找不到一个比高考更加公平的上升渠道。在这样的境况下,高考改革的重要性,便显得不言而喻了。让高考改革向着更优的方向发展,自然是每个人最大的期待。
从这来说,高考改革的方案,便不仅应注重内涵、注重效率,更要注重公平。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招生黑幕频频被挖出,“100万元上重点大学”、“10万换好专业”的新闻报道屡屡出现,再加上“人大腐败案”,这的确让招生公平蒙上了尘埃。如今的高考改革方案,其所涉及的环节、涉及到的面,比之前更加广阔,如果没有必要的监管,那出现漏洞、出现寻租、被人钻空子的几率,显然是要大很多的。分散化、多元化的大方向的确是高考改革的正确方向,但与之配套的监督、保证公平的措施,也应及时跟上。不然,高考改革的正义性,便会被现实消解不少。
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这种方案要实施还要注意很多的细节,既然要尝试抛弃百分制应试,既然让学生根据兴趣志向选择科目,那么在最终报考上,也该改变过去的以分数和学校录取线来填报志愿的做法。“多考”只有对应多次选择、多次录取,建立起全新的多元的招生和评价体系。这样的高考改革,才是价值最大化的。
参考文献:
高考改革方案 篇三
一谈到高考,我们一直以来秣马厉兵,全民皆兵备战。英语科目一直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英语原本是由两部分构成,听力测试部分和笔试部分。2010年广东英语高考改革方案对英语听力做了较大的变动。从2011年开始,广东高考将取消听力测试,但会增加一个听说测试。听说测试与高考原来的笔试部分是分开举行的。听说测试将会在每年的3~4月之间举行。更重要的是听说测试的分数要留底并记入高考英语科目的总分之中。这部分测试的分数却降低了,就只有15分,只占高考总分的10%。改革前后最大的不同有两点:一是改革之后,听力测试和口语测试结合到一起,而且是作为必考部分,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二是在改革之后,听力考试的分数大大地降低了,由原来的35分降到了15分,15分之中还有部分分数是属于口语测试部分的。这次英语高考改革会有什么影响呢?
二、后效的定义
对于反拨作用,语言学家Hughes曾说:“测试对教与学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就是反拨作用。反拨作用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Hughes,1989)Hughes还利用三分法来界定反拨作用的层面。他认为考试的影响涉及参与者——考生、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教学材料编写人、教科书出版商等;过程——大纲制订、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学习策略等;结果——学到的知识与技能。Alderson &Wall(1993)对测试反拨作用的定义更加细化,更加有说服力。他们对测试反拨作用的研究已经从最初的仅限于假设考试对教与学都产生反拨效应,推进到开始对反拨效应的各方面做科学的实证研究。同时,他们还提出了几个反拨作用假设:(1)测试影响教学;(2)测试影响学习;(3)测试影响教师教什么;(4)测试影响教师怎么教;(5)测试影响学生学什么;(6)测试影响学生怎样学;(7)测试影响教学进度与顺序;(8)测试影响学习进度与顺序;(9)测试只影响部分教师和学生(Alderson&Wall,1993)。
本文讨论的后效是基于Alderson&Wall(1993)的后效假设,来看高考改革对于教与学的影响。
三、听力改革对教学的后效影响
对于这次听力改革的后效影响,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1.积极的方面
这次改革由于把一直忽略的口语列入高考的必考部分,这对于教学会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外语教学的重点从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逐步转变到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新课程标准改革也对英语的交际功能做了强调,外语学习的重点应该是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的语用功能。而这次英语高考听说改革,增加了口语部分,强调的就是如何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就是如何在交际中运用语言。
2.消极的方面
这次改革由于在分值上大大降低了,在某种程度上,这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是有好处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能减少农村学生和城市的差距,尤其是在听说能力上的差距,但是由于听力在高考中占的分值比较少,对其重视不够。因此,在农村学校中,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和教师放弃这一部分的分数,而去更多地关注语言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由于听说测试会有一定固定的模式,教师也会将听说课堂变成是考试演练场,这并不能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负面的影响。
高考改革方案 篇四
变化一:XX 年起全面放开异地高考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我省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粤府办〔XX〕137号)的有关精神,XX年起,经县(市、区)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在我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我省居住证,按国家规定在我省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中考并在父母就业所在城市具有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的,可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并可与我省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消息真是越来越利好了,对于这几年高考的外地生,主要是外省的考生及家长要注意,看看自己留在广东参加高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不齐全的手续和证件,从高一开始就得想办法办齐了。那么对本地考生来说,是否会降低录取率呢?据省教育考试院方面透露,届时会向国家争取更多的招生指标。
变化二:XX 年起广东要用全国卷了
XX年起广东省普通高考直接使用语文、数学 (包括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全国卷;英语科目仍然包括听说和笔试两个部分,笔试部分使用全国卷,听说部分保留现行广东省自主命题方式和分值不变。
广东省普通高考使用的全国卷以教育部编发的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实验)》、教育部考试中心当年编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及其说明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及其说明为命题依据;各科试题结构、赋分以教育部考试中心当年编发的考试大纲及其说明的规定为准;试卷适用于使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据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年的招生计划是分别下达到各省的,各省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划定各批次录取分数线,因此,使用全国卷不会影响广东考生的录取。言外之意就是在广东省内,大家都一样,无论你用全国卷还是不用,广东的同学都是同一起跑线上的!
高考改革方案 篇五
考生报考科类分为文史、理工、体育、艺术(文)、艺术(理)五个类别。其中,艺术(文)类考生可以兼报文史类志愿,艺术(理)类、体育类考生可以兼报理工类志愿。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推动中学不断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建设。促进高中课程改革,建立高校选拔的多元评价机制;促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利于选拔优秀人才。
三、科目设置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科目设置为:“3+小综合”。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不含听力)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必考科目。其中,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
“小综合”指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报考文史、艺术(文)类的考生必须参加文科综合考试;报考理工、体育、艺术(理)类的考生必须参加理科综合考试。
报考艺术(文)、艺术(理)、体育类的考生还应参加相应的术科考试。
四、考试形式、时间与分值
外语听力考试单独安排,全省统一组织,成绩供普通高校录取时参考。
五、试卷结构
“3+小综合”试卷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分必做题和选做题。
六、考试范围
“3+小综合”考试范围严格执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规定。
七、命题原则
(一)体现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命题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要求,不超越各学科课程标准,不超越考试大纲。力求符合中学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既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又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
(二)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理念。试题设计力求突出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的解答能反映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体现公平性。试题素材和解答要求对所有考生公平,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识和特殊解答方式的题目。同一科目不同选修模块的选做题分值相等,难度、区分度力求均衡。
(四)注重试卷整体设计。力求题型结构、内容比例、知识覆盖面构成科学、合理,试题有适当难度、区分度,试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
(五)注重考试的可操作性。命题要有利于考试的组织和评卷的实施。
八、录取办法
(一)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依据考生“3+小综合”考试成绩、结合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综合考核,择优录取。
(二)录取对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
1.普通高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7个书面考试科目和信息技术、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4科实践操作考试。书面考试科目成绩以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等级呈现,实践操作考试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2.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个方面,评价内容以写实性表述方式和等级方式(A、B、C、D四个等级)呈现。
3.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时,省招办将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全部提供给高校,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高校如果对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有要求,应在其招生章程中向社会公布。
4.普通高校录取保送生,可以对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提出要求,并在其招生章程中向社会公布。
(三)非普通高中毕业生和2010年之前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对其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不作要求。从2010年起,这些考生可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考试,其已经取得的考试等级也将提供给高校作为录取的参考。
九、保障措施
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高校、中学要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保证目标责任落实、政策规定落实、工作措施落实,确保高考改革方案顺利实施。
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新课改和高考改革为契机,建立和完善对中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引导中学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全省各级招生考试部门要适应高考改革的要求,加强报名、考试、评卷、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招生考试部门和各高校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高校招生制度的逐步完善。
高考改革方案 篇六
这次的高考改革方案,和之前的一些改革方案一样,习惯于在“即将出台”前给公众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参与改革方案制订的相关专家的一些发言,则会造成“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可即便如此,因为事关许多人的切身利益,这仍然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在看到“考语数外三门,外语一年两考,再让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这样一个总体方案内容时,我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正在制订的高考改革方案,完全避开了“深水区”!因为这几项改革,都是事关“怎么考”的问题,但公众最关心的其实不是“怎么考”,而是“怎么录取”。笔者认为,绕开了“怎么录取”只对“怎么考”进行改革只是谋求在形式上发生变化,根本无法达到公众的预期。
高考改革不能在遇到困难时绕着走,不能处理问题“软着陆”,要敢于改革那些影响高考公平和教育公平的复杂问题。笔者认为,关于高考,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
第一,全国高考是不是应该打破地域划分,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在北京,考500分就可上名校,而在其他省份却可能连本科都上不了的现实,早已被人们诟病许久。笔者认为解决此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命题,统一划定分数线。
第二,名牌大学招生是不是应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分配名额,尤其是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是不是也应该规避“沦为北京人的大学”的嫌疑?名牌大学在所在地招生过多、招农村学生比例下降的问题,同样涉及到社会公平,高考改革方案也不应该对此回避。
第三,高考去英语的诉求不能被忽视。近些年来,关于国人英语学习过度但实用性很小的问题一直备受争议。目前,北京已经削减了英语在高考中的分值,这是好的开始,也是好的表率,但就全国而言,似乎也需要一个弱化英语学习的改革方案。但这显然不是“一年两考”就能解决的问题。
第四,异地高考,该如何破冰?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和参加高考的问题,国务院和教育部早就有所关注。2012年9月,国务院发出文件,要求各地在2012年12月31日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如北京这样聚集了全国最优质教育资源的省市,仍然十分顽固地对抗着异地高考。因此,关于异地高考的政策,在高考改革方案中也应该有所涉及。
高考改革方案 篇七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考核方案改革
0 引言
在长期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考试不仅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导学促教、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改善教育教学效果的教育教学作用,而且在人才培养质量形成、控制、改进与保证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1 高职院校考试改革现状
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大潮下,考试改革明显滞后于整体改革进程,现行考试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本位要求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甚至在很多方面严重掣肘了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主要表现为:
1.1 考试的内容结构不合理
重知识考核,轻技能、能力和素质考核;考试的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要求脱节。经过多年教学改革探索,高职高专教育形成了以培养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的教育教学模式,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接近或超过1∶1,但目前绝大多数课程技能和能力的考核比重仅占考试的30%左右,比例明显失衡。
1.2 考试形式(方法)单一
许多课程的考试仍然基本上是闭卷笔试,多样化的考试形式结构尚未普遍形成。不利于全面真实地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1.3 重期末总结性鉴定性考试,轻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诊断性考试
对学生课业成绩的评定过分依赖单一的期末总结性考试,其成绩往往占课程总成绩70%左右,这种以期末成绩为主确定学生课业成绩的做法,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过分依赖期末死记硬背搞突击,使考试的导学促教功能难以发挥。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电子类专业课程特点,针对实际教学条件及学生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分别实施多元化的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2 以数字系统与PLD课程为例的专业课考试改革的研究
本文在课程层面上,针对项目化教学的职业技能课程进行考试改革的探讨。以数字系统设计与PLD等课程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以项目驱动任务为导向,在教材的编写及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多元化的改革,在此基础上,课程的考核也应与教学改革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并将考核方式多元化、全面化,避免理论考核占大头的情况出现,力争通过改革,使得考核成绩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通过考试的改革,突出过程考核的重要性。切实针对我院学生喜欢操作、害怕理论的实际学情,加强实操考核与平时表现的比重,对实操及平时课堂表现优异的学生可根据课程考核标准予以免考,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改善学习风气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在数字系统设计和PLD应用课程的考试改革中,突出技能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占70%,期末成绩占30%。课程针对各个单元模块分别设计具体的考核项目。在课程教学中,采用过程化的考核方式对每个项目的详细的评价环节(各个项目及成绩按照不同权重给出,如表1所示),最后综合给出平时成绩。
2.1 考核方案改革具体实施方法
该课程计划进行的考试改革重点在于将考核重点落实在平时,课程结束时对于每位学生的平时成绩进行总评:平时总评成绩累计达到优秀以上(90分以上)的学生,将予以免考,该生的最终成绩即为其平时总评成绩;平时总评累计未达到优秀(90分)的学生,将参加期末考试,该生最终的总成绩为: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即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核占30%。
表1 单元项目考核权重分配表
此类过程性考核方式,能够在考核中突出对各个技能点的考察,适用于电子、通信类专业大部分教学内容项目化的课程,例如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高频电子线路、电子线路cad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各门课程可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对考核方式、分值比例、是否免考等方面进行调整。
3 总结
通过考试的改革,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有明显的改善:首先,课堂的到课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迟到、早退乃至早退显现有明显下降;第二,课堂上实践性教学内容较多,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动手的同时学到了知识,玩手机、睡觉的人减少了;第三,平时成绩的过程化考核,使得学生对每个项目都不敢懈怠,都希望能够获得较好的平时成绩,为期末考试减轻压力;第四,不及格率明显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激励,对改善学习风气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通过考试的改革,平时过程化考核的细化,使教师对学生对各个技能点的掌握情况有了更客观的认识,哪些部分掌握的较好,哪些部分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有利于教师更好的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促进课程的教学改革。
总之,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教学改革的实践也需要通过考试改革去促进和验证。
【参考文献】
[1]肖文芳。高职真实性学生评价及其标准的设计和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1).
[2]季顺宁,邹传琴。电子信息类专业项目课程考核方法与形式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26).
高考改革方案 篇八
(一)科学性原则。方案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以先进的教育理论、考试理论为基础,确保方案实施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
(二)基础性原则。方案要根据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接受高等教育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要考核内容,确保方案实施后被选拔出的学生具备接受高等教育的共同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三)公平性原则。方案实施有利于维护教育的公平性,确保不同年龄、性别、地区、报考专业的考生享有相同的权利。
(四)选择性原则。方案要反映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要,满足个体发展不同的需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科类高校选才的需要,设置可供选择的考试和录取办法。
(五)导向性原则。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六)操作性原则。方案实施要使考试组织、中学备考组织、高校录取等方面的操作简便、直观,易为考生、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理解并接受。
二、指导思想
在认真总结我省“3+X”高考科目改革的基础上,积极稳步推进普通高考改革,实现“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目的。
三、考试与招生方案
(一)考试安排
1、科目设置
考试科目设置为: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
“3”为必考科目,指语文、数学和外语,其中数学分为数学(文科)和数学(理科)。
“文科基础”指报考文科类专业考生所需具备的基础,为指定选考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内容,其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内容占70%,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占30%。
“理科基础”指报考理科类专业考生所需具备的基础,为指定选考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其中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占70%,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内容占30%。
“X”为专业选考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等9门学科。
2、科目组合
考试科目组合按照高等学校招生专业分为文科类(含外语类,下同)专业、理科类专业、体育类专业、艺术类(含音乐和美术,下同)专业科目组合。
文科类专业的考试科目组合: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科)、外语;指定选考科目为文科基础;专业选考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每一招生专业至少指定一门专业选考科目。
理科类专业的考试科目组合: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理科)、外语;指定选考科目为理科基础;专业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每一招生专业至少指定一门专业选考科目。
体育类专业的考试科目组合: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科)、外语;指定选考科目为文科基础;专业选考科目为体育术科。
艺术类专业的考试科目组合: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科)、外语;指定选考科目为文科基础;专业选考科目为音乐术科/美术术科。
外语类专业及对外语有特殊要求的专业需加考口语。
在每年普通高考报名前,由高等学校根据上述4种专业分类公布每个专业招生考试的指定选考科目,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需要,选择一门专业选考科目(X科),组成考试科目组(如需要可选择多个专业选考科目,组成不同的考试科目组)。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报考专业意向选择考试科目组。
3、考试内容
语文、数学(文科/理科)、外语的考试内容包括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的通知》(粤教研[2005]7号)中指定的选修内容。
文科基础的考试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其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内容占分值的70%,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占分值的30%。全部采用选择题。
理科基础的考试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其中物理、化学、生物的内容占分值的70%,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内容占分值的30%。全部采用选择题。
专业选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科的考试内容包括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的通知》(粤教研[2005]7号)中指定的选修内容。
外语口语、体育术科、音乐术科、美术术科考试内容另定。
4、命题原则
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考查考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查,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5、各科考试时间和分值
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分值150分;
数学(文科/理科)、外语(含听力)、文科基础、理科基础、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各科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卷面分值各150分;
外语口语、体育术科、音乐术科、美术术科考试时间和计分另定。
6、考试日期
2-3月:体育术科、音乐术科、美术术科
4月:外语口语
6月7日:上午语文,下午外语
6月8日:上午数学(文科/理科),下午文科基础/理科基础
6月9日:上午物理、历史、生物,下午化学、思想政治、地理。
(二)录取原则
1、高校招生计划确定
普通高校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把招生计划分理科类、文科类、体育类、艺术类(含音乐、美术)划定。理科类专业包括理工、农林、医科等专业,文科类专业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类除外)、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类、法学、教育学等专业。文理兼招的专业需分列文科类、理科类考生的招生计划数。
2、专业选考科目确定
普通高校根据专业培养需要,确定各专业考试科目组。理科类专业可在物理、化学、生物中任选一门专业选考科目,组成不同考试科目组。文科类专业可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中任选一门专业选考科目,组成不同考试科目组。各专业考试科目组可为一组或多组,当考试科目组为多组时,各考试科目组之间为并列关系。
体育类专业的专业选考科目为体育术科;艺术类专业的专业选考科目为音乐术科或美术术科。
普通高校应依照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原则上工学、理学类专业指定物理、化学为专业选考科目,各学科门类专业选考科目参照见附件一。需要加考外语口语的专业由普通高校根据专业培养需要自主确定。
3、录取分数线
(1)分数形式
文科类、理科类专业按5科考试成绩合成的总分为依据进行录取,各科成绩及总分用标准分呈现。即每位考生的录取总分由3+文科基础或理科基础+1门X科组成,分别按文科类、理科类考生群体转换总分标准分。文科基础或理科基础、“X”科的考试成绩按各科目的考生群体转换标准分。
外语口语成绩不计入总分。
体育类、艺术类专业按4科的考试成绩合成的总分和术科成绩为依据进行录取。4科成绩及总分分别用标准分呈现,术科成绩用原始分呈现。即每位考生的文化课录取总分由3+文科基础组成,按体育类和艺术类考生群体转换总分标准分。
(2)分数线确定
省招生委员会依据文科类、理科类、体育类、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分别以5科总分(标准分)按一定比例划定文科类、理科类专业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以4科总分(标准分)和术科分数,按一定比例划定体育类、艺术类专业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普通高校根据专业培养需要自主确定外语口语录取标准。
4、投挡和录取
(1)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分别根据文科类、理科类招生计划,在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结合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考生选考科目情况,以一定比例按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投档。
(2)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分别根据体育类、艺术类招生计划,在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结合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考生选考科目情况,以一定比例按文化分总分或术科分从高分到低分投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的8篇高考改革方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教育部高考改革方案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