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知不觉,我们后知后觉,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该好好写一份工作总结,这里的4篇校园文化建设总结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校园文化建设总结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校园文化建设总结范文 篇一
关键词:校园信息化;规划; 前期研究;思路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9-0068-03
一、引言
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一直作为高校专项规划备受重视。信息化规划在整个大学办学规划当中具有基础性、支撑性和战略性地位。[1]高校既是互联网应用的主战场,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梦工厂。[2]信息化与教学、科研以及教育治理的深度融合是“十三五”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旋律。如何科学编制出既具有前瞻性与先进性,同时又具有现实性与适切性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前期研究至关重要。
二、研究设计
针对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编制的关键问题:校园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与启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定位、指导思想与原则;校园信息化建设主要目标与任务;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预算与保障措施等,借助软件工程思路,一方面采起自顶向底的研究思路,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对话的方法,研究当前教育信息化与技术背景下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应然状态;另一方面采起自底向顶的研究思路,通过对比分析、问卷调查、领导对话与参观考察等方法,研究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实然状态。最终权衡两种范式下的研究结果,确定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关键问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校园信息化规划前期研究设计模型如图1所示。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自顶向底研究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应然状态
通过研究当前最新的信息技术及其在高等教育中应用的最新情况,规划校园信息化建设,是描绘校园信息化建设理想状态的必由之路。因为校园信息化规划在技术层面上深受移动网络、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深刻影响,在应用层面上深受高等教育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的深刻影响。理想的校园信息化,应是运用最新、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础,能满足高等教育实践新模式的需要。通过自顶向底的研究思路,采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可以高屋建瓴地进行校园信息化规划的理论研究,构建理想化的校园信息化的功能与定位,保持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前瞻性与先进性。
(1)分析文献,从理论上构建校园信息化的应然状态
文献分析法是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不仅可以系统地了解校园信息化的技术与应用的历史,同时还可以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在高等教育中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通过文献梳理与分析,可以从理论上描绘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应然状态。
首先需要梳理与高等教育信息化应用相关的政策类文件,为校园信息化的功能与定位找到政策依据。这类文件主要包括国家和各级政府的一些政策性文件。例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同时深刻领会文件中提出的“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教育信息化的五个核心要素“资源、应用、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化和基础能力”以及未来五年需要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等核心观点。其次,从专业学术文库中,通过多关键词联合搜索,对有关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网络等新技术及其在高等教育中应用的模式、方法、可行性等相关文献进行研读与分析,为校园信息化技术定位找到依据。三是通过网页、微信订阅号、朋友圈等社会性媒体,检索最新的教育信息化研究文献并进行梳理与研读,从而获得有关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最新理念与技术成果。
(2)对话专家,了解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成果
专家引领是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前期研究的重要策略。他们或是行业的领军人物,或者是教育信息化的引领者,对高等教育信息化起着引航作用。借助参加校园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学术会议,并与讲座专家进行访谈,是了解校园信息化建设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的有效方法。
高等教育信息化相关会议繁多,选择参加那些以学术共同体为基础,以研究为目的的研讨会是快速获取有效信息的重要途径。在研讨会上不仅可以一次性地听取多个讲座报告,还可以借机可以与多位专家面对面交流,快捷获取专家们长期以来积累的研究成果,对于明确校园信息化建设定位与目标,十分有意义。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启示,参会前需要认真做好准备,带着问题去参会,有选择性地认真听取相关的讲座并积极参与研讨,对了解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成果,了解校园信息化的最新技术及其应用趋势十分有益。因为每位专家,都会把最有价值和最精彩的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无私地呈现给与会者。会议过程中边听边结合自己学校的实践,积极思考。会后针对专家讲座的内容进一步拓展,通过检索相关的文献或借助多种社会媒体保持与专家的联系,继续向专家咨询,加深理解和明确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定位与目标等。同时借助研讨会的机会,还可以与行业专家、同仁,就关心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问题进行咨询与交流,收获更多。
2.自底向顶研究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实然状态
理想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状态为编制校园信息化规划指明了方向和发展趋势。但要制定出与学校发展战略目标一致,与学校核心业务一致,与学校教学、科研与管理水平适切,满足本校师生需求的校园信息化规划,还必须采取自底向顶的研究思路,通过对比分析、师生调查、领导对话和参观考察等方法,制定出具有现实性与适切性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
(1)对比分析,总结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经验
问题导向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又一基本原则。为保持学校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学校发展战略一致性,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校园信息化发展规划,总结校园信息化建设现状,发现主要问题,提炼出主要经验与启示是重要的一环。
将当前校园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十二五”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已完成的和未完成的建设目标与项目,了解目前校园信息化建设现状,找出校园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启示,为“十三五”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制定奠定基础。
(2)对话领导,进行校园信息化业务流程再造
校园信息化建设,常被称为“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学校信息化领导力,进行顶层设计,推进信息技术与学校工作全面深度融合创新,对话校级和各职能部门领导是关键举措。
首先,通过对话学校和规划部门的领导,了解学校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结构,了解学校总体发展战略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经费保障等。其次,对话各职能部门领导,了解各职能部门新的业务流程,了解已有业务流程及其在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探讨“十三五”期间校园信息化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为将来学校管理服务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公开化,以及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打下基础。
在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前期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话决策层,让决策层能知校园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建设思路,使校领导和学校主要职能部门对今后一段时间学校信息化发展形成共识,为后续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审批、预算和经费拨付提供条件,也为后续信息化管理机制建立与政策制定打下基础;其次对话业务层,让业务层能干不仅了解自己部门的业务流程,同时还了解与其它职能部门业务流程之间的依赖与约束关系,为多部门协调推进校园信息化做好准备;第三需要面向实施层,让实施层(设计开发人员)能懂。目前校园信息化建设实施主要依赖信息化行业与企业开发人员,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需要让实施者能了解学校业务系统的特殊性与内涵,读懂规划方案的各项要求与设计意图,为今后各业务系统关系建立与开发奠定基础。
(3)问卷调查,了解师生对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需求驱动同样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原则。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学生和管理部门对校园信息化的需求不断提升。为准确了解全校师生和管理部门对校园信息化建设和业务系统建设的要求,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研。问卷调查法是一种投入少,数据较为客观,取样灵活,统计方便,调查方式多样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在互联网环境下,调查的途径更是多种多样。
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需要设计不同的调查问卷,主要有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部门问卷等。师生问卷可以从对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教学环境和信息服务三个维度的体验与要求进行设计。学生调查对象可采用按年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取样,教师可以按学院和部门进行随机抽样选取。部门问卷可以采取填表的方式,对“十三五”期间业务系统建设要求进行调研,一般做到全覆盖。有了这些调查结果,校园信息化规划就会有的放矢而不至于“拍脑袋”。如果还想进一步分析不同师生对校园信息化的需求差异,在调查问卷中需要增加一些自变量,如学生问卷中可以增加性别、年级和学科,教师卷中可以增加人员类别、职称、学科和年龄层次等。这样可以通过统计软件进一步分析男、女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或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对校园信息化需求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的教师、不同职称教师、不同学科的教师和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对校园信息化需求的差异;还可以进行师生差异分析,从而为更加精细化地制定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提供科学的数据。
(4)参观考察,借鉴校园信息化建设经验
通过参观考察,聆听考察单位领导和同行的详细介绍,亲身感受与交流对方高校信息化建设成果,借鉴其先进的经验,汲取其失败的教训,可以为科学编制校园信息化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模型。
进行实地参观考察,首先要选择好参观考察的学校。不仅要选择那些知名学校作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考察对象,同时还要筛选出那些和本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当,而在校园信息化建设具有特色和特长的学校。考察的内容包括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理念与模式、思路与方法、做法与成效、经验与教训等。参观考察过程中,不仅要听取对方单位领导的介绍,还需要亲自动手操作。考察时不仅要听取经验介绍,还需要了解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兄弟院校的建设思路,才能真正借鉴和运用兄弟院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与方法。
四、结论
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是一个战略性的规划,信息化不单单是提供一个支撑或办学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它是办学新的发展空间、新的增长空间、新的教育形式和办学形式。采取科学态度,通过有效的方法,对校园信息化的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进行前期研究,最终经过权衡博弈,制定出科学的“十三五”校园信息化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校园文化建设总结范文 篇二
学校文化是由精神文化、管理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等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建设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它引领着学校的各项建设,对于提高学校建设的层次、品位,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各学校、幼儿园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根据学校在办学中拥有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在学校特色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立足实际,吸纳经验,构建具有人本精神饱满、个性魅力独具、和谐状态呈现的学校文化体系,打造市南优质教育品牌,为师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创设和谐优良的发展环境。
二、具体措施
各学校、幼儿园要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依据《青
岛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附件)遵循教育规律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切实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领导,加大学校文化建设的投入,整合和利用教育资源,加强学校精神文化、管理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以正确舆论为导向,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为目标,因校制宜,整体推进,使学校借助文化构建,实现新的发展。
(一)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工程。各学校、幼儿园要在传承和发展中构建人本和谐的学校精神文化。
1、注重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传承:各学校(园)要充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现代教育的精华,关注学校的历史发展轨迹,紧密结合本校优良传统和特色发展状态,依据教育形势、现状规模、办学特点等要素,把精神文化建设集中体现在办学宗旨、办学精神、办学目标、发展战略、治学方针的集成优化上,集中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的“三风”的建设落实上,营造具有传承性的学校文化。
2、促进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发展:各学校(园)要紧密结合时代精神,与时俱进,弘扬时代主旋律,在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中不断重建、生成、发展学校精神文化。大力加强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建设,营造优良的教风,培养良好的学风,将教育和引导体现在细微之处,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
(二)加强学校管理文化建设。
学校管理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机制。各学校、幼儿园要把加强学校管理文化努力体现落实在本土化、人本化、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建设的过程中。
1、优化本土化的学校管理文化:各学校(园)要强化本土意识,深入了解学校文化的现实基础,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特点和优势,在特色发展中汇总、凝练、形成自己的具有独到内涵的主流文化,并将其他的文化支点融合到学校的主流文化中,体现一个思想来指导、一个主体来引领、一个目标去追求、一个核心来围绕、一个特色来弘扬,一条主线来贯穿,在现实中优化学校本土管理文化。
2、优化人本化的学校管理文化:各学校(园)要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以教师的价值需求为依据,突出以人为本,依据民主、平等、公正的原则,反思完善人本化学校管理文化的建设,切实完善并充分发挥教代会、教职工大会、基层教育工会、学生会、共青团和家长委员会等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大力推行校务公开,提高社会、家长、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文化管理的程度,创设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管理文化,形成学校管理文化的新亮点。
3、优化制度化的学校管理文化:各学校(园)要在共建学校管理文化的平台上,以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为目标,根据学校办学思想和目标,不断修改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进行包括教务管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班主任工作、评优创先等方面的学校现行管理制度的修整改革,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体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精神。
4、建设规范化的学校管理文化
各学校(园)要始终把规范化管理作为落实学校管理文化的重要内容,依据规范化建设标准和要求,扎实做好(园)学校日常规范管理工作及“省规”(省示范)、“市规”(市示范)的创建、复检工作,严格自我要求,实施符合教育发展需要的规范管理模式,让规范化管理成为学校常态下的工作面貌,切实提升管理效能。
5、建设精细化的学校管理文化
各学校(园)要以“精”和“细”为核心,以高效能管理和人的发展为目标,实施精细化的学校文化管理,“精”于规划,加强统筹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建设价值导向健康鲜明的文化风貌,;“细”致投入,实施切入细节、切实高效的精细管理,加强动态管理,强化岗位责任意识,提升学校文化管理者和实施者的责任落实能力,和即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效能,量化细分管理目标,强化细节处理能力,确保管理时时事事到位。
(三)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和重要支撑。各学校(园)要以“特色、常效、怡情、励志”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原则,做好三项工作:
1、各学校(园)要全面自查、自审学校目前物质文化存在状况,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突出主题,提升内涵,合理布局,分步优化,创建和谐人文的物质文化。
2、各学校(园)要注重发挥学校物质文化的“外显”作用,继续加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的日常管理,保证学生安全健康使用;继续做好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作,营造良好环境,陶冶学生情操;继续挖掘学校的宣传栏、板报、广播、电视台、网站、功能教室等各种物质资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加强道德教育、特色教育的宣传与普及:
3、各学校(园)要挖掘突显学校物质文化“内隐”作用,体现继承传统,把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和学校优良传统教育结合起来,重视整理、挖掘校史中的教育资源,总结校友中的优秀人物的事迹,逐步形成本校的优良传统并加以发扬;体现和谐发展,力求突出特色与个性,注重历史传承与时代特征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注重校园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育人功能和艺术价值有机融合,在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的观照中引领学生健康发展。
(四)加强学校行为文化建设
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管理文化的落脚点。加强学校行为文化
建设,各学校(园)要把握三个重点:
1、以师生养成教育为重点:各学校(园)要继续落实好《市*教体局关于开展“魅力两惯,润泽校园”工作的意见》,立足学生成长生活,从细节点入手,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要重视干部、教师良好“教育习惯”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继续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重视学校人际关系的形成,做好教师心理疏导,整体互动,提升师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2、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各学校(园)要积极从民族优秀文化中吸取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养料,通过传统经典名著、历史故事和人物的了解学习、组织中华民族文化及青岛地域传统民族文化研究性学习、设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践活动等方式,弘扬民族文化精髓,传承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3、以形成学校传统模式为重点:各学校(园)要立足三点形成学校传统模式:第一点是传统的行为模式:要关注教育教学过程和师生行为细节,在师生礼仪、校园秩序、尊重关爱、节约环保等意识的内化上形成切合实际的行为风貌;第二点是传统的活动模式:要依据每学年的教育教学时间安排,把握节日、纪念日、各种仪式等教育契机,开展切合时机和实际的学校传统文化活动;第三点是传统的成果模式:传承学校继有的在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的传统优秀成果,挖掘内含其中的文化底蕴,结合当前形势,创新传统优秀成果的表现形式和内涵特质,以行为文化典型,带动提升师生、家长的行为文化修养。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时间:20*年12月――20*年12月
积极倡导学校文化建设理论的研究的风气,积极聘请教育院校、专家教授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的专题培训,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及时引领和指导各学校(园)自查反思,概括提升精神文化建设主题,提升学校(园)管理者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认识高度,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在内涵和方式上的全面提升,确保学校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各学校(园)要对学校文化的精神系统、管理系统、物质系统和行为系统进行自鉴自查,并从这四个方面入手研究规划学校文化的整体系统建设,优化学校文化建设规划者的设计理念,增强学校师生、家长对学校文化精神系统、管理系统、物质系统和行为系统的识别、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在学校文化的精神系统中,各学校(园)要通过研读校史资料、学校章程、学校发展规划、校报校刊、年度总结报告等方法开展自我反思式的实态调研,对已有的办学宗旨、办学精神、办学目标、发展战略等进行重新审视,发现学校的主要问题点和发展点,总结与提炼办学的核心理念,科学定位确立本土化的精神文化建设目标。
在学校文化的管理、物质和行为系统中,各学校(园)要以学校精神为基本出发点,全面统筹、有序推进,做好五项工作:一是进一步调整组织结构、完善规章制度;二是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外显文化,营造独特的学校新形象;三是根据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认同度和参与度;四是对学校走廊、教室、办公室、校园环境等功能区进行规划、营造;五是着眼细节、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文化、行为文化绩效。
第二阶段:
时间:20*年12月――20*年12月
建立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的互动交流平台,举办小型、灵活的文化建设工作现场会,不断推进文化建设的科学度和深广度,以优质、和谐为总体目标,形成区域型的学校文化共建氛围,提高区域内学校文化建设层次。
各学校(园)要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措施,基本形成学校文化建设的科学系统,在精神文化、管理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各方面初步显现鲜明特色,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运作水平,形成具有浓郁校本特色和独特品牌内涵的学校形象。
第三阶段:时间:20*年12月――20*年12月
校园文化建设总结范文 篇三
高职教育是一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类型,有着不同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规模和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校园文化建设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特征和规律。近年来,虽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见诸报刊杂志,但系统研究的少,尤其是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具一定实践价值的高职校园文化研究的专著则鲜见。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贺继明、蒋家胜主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拓宽和深化了这个领域的理论研究。该书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体系完整,剖析深刻,系统总结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高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极富灵动个性的亚文化类型,根植于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土壤之中。该书作者采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面对当今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历史使命,继承和发展中国关于校园文化精华,批判地吸收西方校园文化中积极的部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探索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规律。该著作共10章40节,第一章总论,从共性的角度剖析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考察国内外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研究的现状,归纳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得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建设方略。第二章至第五章,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分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建构、动力机制、总体要求、基本原则。第六至九章,从要素与整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要求出发,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及活动文化四个维度剖析高职校园文化的四个结构元素的文化功能。最后一章,剖析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院品牌竞争力打造的关系,运用CIS理论提升高职院校的品牌形象的战略目标和路径选择。全书脉络分明,层次清晰,体系完整,总结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
第二,立足现实,紧跟时代,摆脱了空谈理论的抽象做法,凸显实践价值。校园文化并非书斋中的学问,其价值重在实践和建设。作者是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的管理者、教育者和研究者,有着较深厚的学术底蕴、对校园文化有真知灼见和实践经验,在剖析我国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成绩与不足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国情、校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国外优秀校园文化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相碰撞及融合中,建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该著作对于新时期如何进一步适应转型、提升品质、突出特色和创建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学校特色和建设规律的高职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价值。
第三,研究视角独特,开展继承性创新,突出校园文化在高职品牌竞争中的功能。作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的“软实力”之一,将校园文化与高职院校品牌竞争力联系起来,而且采用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梳理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定位、构成要素、五大原则、四大建设等创新性观点,都是比较深刻和有见地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推进高职院校改革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该著作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框架设计合理,逻辑结构严谨,重点突出,行文流畅,文风朴实,实现了理论性、学术性、可读性和操作性融于一体,增强了理论著作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是一部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学术价值和写作质量的佳作。
校园文化建设总结范文 篇四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
学校领导班子对活动开展高度重视,温校长在把握全局的同时经常过问,还亲自参与拟订活动方案和指导活动,其他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又团结协作。在上下共同努力配合下,全校师生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热潮中。今年的学校工作计划中,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具体方案,通过召开校长办公会、教师会、校会、班会,进行国旗下的讲话、常规课堂、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大力宣传,组织师生收集素材,交流学习活动心得,从而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二、加强学校校容、校貌的建设
1、新建1个篮球场地、增设体育设施,使操场蔚然一体,使学生文体活动空间增大。
2、在校园内以不同的时间根据不同的事件悬挂不同的横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校园文化的内涵。
3、教楼上镶嵌着校训;每个楼各楼层都贴有伟人图像:邓小平、伽利略、诺贝尔、鲁迅、华罗庚、雷锋……。
4、每个班级有自己的黑板报,教室的装饰有自己的特色,全部由学生自己创作、搜集、整理、制作而成,既美化了教室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创作和动手绘画的能力;各楼道的醒目处都贴有警示标语:请不要大声喧哗、走路时静悄悄、不要随地吐痰……。
5、每周组织一次卫生大扫除,清洁美化校园。
以上这些,时时鞭策和提醒学生该怎样面对学习和生活、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丰富多彩的活动
1、抓好每周一升旗仪式,开展了按班级轮流作好国旗下的讲话、出校报《闾河圃》。
2、通过值日检查逐周逐月的评比和奖惩,以两个“窗口”(广播站和宣传栏)宣传等形式,切实抓好了学生养成卫生习惯的教育。
3、为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学生对危害因素的辨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结合当前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开展对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以“责任、安全、和谐”主题的班会活动。
4、切实开展了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拓展了空间。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与思路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例如,缺乏规模品牌效应,精品活动不够规模,与社会、社区联系不够密切。
在下一阶段,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
1. 积极推进公民道德教育,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德才兼备,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竞争
2. 淡化说教色彩,使学生德育教育变被动为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形式,使其主动乐于接受教育并变成自己的主动性行为。
3. 推进素质教育,拉近社会和学校的距离,让校园文化建设走出围墙、走向社会、融入社会。
4. 学风建设坚持不懈,创建优良的育人环境。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这4篇校园文化建设总结是来自于快回答的校园文化建设总结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