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蟋蟀的住宅教学(优秀9篇)(蟋蟀的住宅简短教案)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蟋蟀的住宅,快回答整理分享了9篇蟋蟀的住宅教学。

蟋蟀的住宅教学范文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字,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祖国的汉字发展源远流长。古时候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

老师这儿就有一幅画,看像什么?(房子,真厉害,一眼就认出来了,其实它是几千年前我们老祖宗创造的一个象形字,房子里有人,人住的房子就叫——宅)

谁给它组个词?(住宅)

出示图:蟋蟀的洞穴,这是什么地方?(板书课题)

明明是洞穴,可作者为什么说成是人的住宅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走入课文。

二、研读课文

(一)“住宅特点”部分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看看从文中哪些语句中能看出这是蟋蟀的住宅?用——画下来。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做批注。(表扬个别动笔默读的同学)

找完的同学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一同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研读。

老师看到同学们读的十分投入,圈圈、画画、写写,肯定对蟋蟀的洞穴有了不少的发现和感受吧?请带着你的发现和感受和全班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从文中那些语句看出这是住宅。

预设:

(1)第二自然段中“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从“大厅”和“卧室”这两个词可以看出蟋蟀的洞穴像人住的房子一样有大厅和卧室,所以被称为住宅。

大厅是指蟋蟀洞穴的外部,而卧室是蟋蟀住宅的内部,我们可以从它的外部和内部看看它和人的住宅有哪些相似之处。

(2)外部

出示: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A、“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这句话中说到蟋蟀的洞穴有门、有平台,这不就像人的住宅嘛!

B、同学们,这个细节你们注意到了吗?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下面我要采访一只蟋蟀了:

这丛草怎么不全部遮掩而要半掩呢?别人什么都看不见,不是更安全吗?

(出入方便通风利于阳光照进来----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住在里面肯定很舒服

也好排水)。

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语就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这真是一只聪明,用心的的蟋蟀。难怪它再饿也绝不去吃这丛草,连碰都不碰。

同时也像我们展示了作者的用词的准确性。

C、那你们还能不能抓住关键词说说蟋蟀外部特点。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向阳

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隐蔽

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干燥

D.“耙扫,收拾、弹琴拟人手法,突出对蟋蟀的喜爱。

E“最多”一词十分准确,体会到作者一定经过反复的观察甚至是测量才得出这样的结论,作者观察是耐心而细致的。

蟋蟀的住宅原本就小,作者不但发现了这些洞穴,还观察到洞穴向阳,而且是倾斜的,这需要作者对住宅反复的观察才能发现。(描写十分准确、细致,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

(3)内部:

出示: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学生谈到房子内部情况。?

??

内部墙壁光滑,地面平整,简朴、清洁、卫生、干燥。与人的卧室十分相似。?

我觉得蟋蟀很能干。

三、研读“修建”部分

刚才我们从外部、内部了解了蟋蟀洞穴的特点。正因为蟋蟀的洞穴有这么多的特点,所以被作者称为是“住宅”,但你们知道吗,这座住宅又被作者称为“伟大的工程”这又是为什么呢?找到相关的段落,小组内讨论讨论。

预设:

1、选址。

出示: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A、“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写出了蟋蟀选择住宅的条件。

B、别的昆虫呢?

读懂了吗?你们现在就是——一只只的——昆虫了,我要随机采访几只昆虫,看看他们是怎么选择隐蔽所的?

哇,昆虫甲,这儿臭气熏天,你们怎么住在这么脏兮兮的犄角旮旯?你们会在这儿呆一辈子吗?原来这只是——临时的隐蔽所。你花很长时间才找到这洞穴吗?这就叫——得来不费功夫。

昆虫乙,带你去更好玩的地方,怎么样?用课文中的话是——弃去毫不可惜。

你看,读书就要关注这样的关键词,才能捕捉重要的信息,才是真正读懂课文。

诶,蟀哥躲哪儿?你怎么不像他们图个简单随便找个地儿?(特立独行,不与他们同流合污,要求真高啊!)你选择这个地方作为你的住宅有什么标准条件吗?(排水优良、光线温和)

C、师生对读

现在我来当其它的昆虫,全班同学自然就是蟋蟀啦!(师引读,师生对读)

我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而你们常常慎重的选择住址,

我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而你们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我利用现成的住宅,而你们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儿挖掘的。

D、小结写法

题目明明是“蟋蟀的住宅”,作者只要写“蟋蟀”这一条线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写其他的昆虫?(鲜明的对比,突出强调)

他们一个随随便便,随处均可安家,用一个词语概括——随遇而安。而蟋蟀认认真真,非常讲究,那就是?——慎重,这就是作比较。

2、挖掘。

出示: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A、时间: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一直到冬天。了解作者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

B、工具(柔弱):钳子

前后足

后腿有锯

C、

挖掘动作。体会作者把本不易的细小的工具和细微的动作,非常准确的写了出来,感受作者观察时的细致入微。

(前足扒

钳子搬

后足踏

后腿有锯,推——铺)

出示: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A、劳动方式:建造时,连着几个钟头干活,累了休息一会儿。

钻到土底下干活的蟋蟀,累了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又进去工作。

B、你体会到了什么?小蟋蟀非常不容易,很辛苦。

C、“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感受作者持续细致的观察。

3、整修

出示: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A、抓住“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体会长时间。

抓住“加深加阔”感受整修的任务。

B、正如你们所说,这个小不点,就是这样,用他柔弱的工具,“一点一点挖掘,从大厅一直到卧室”,修建了是他身长10倍的住宅,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大家一起读读,感受感受。??????

C、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蟋蟀非常能干,很不容易。

D、在修建住宅过程中,小蟋蟀那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精神不仅值得我们赞扬。谁愿意来试试?(指名一生读)

4、教师小结:

蟋蟀,这个不起眼的小精灵,仅仅靠它简单的足,完成了选址、修建以及修整等一系列繁重的工序,修建了这样精致舒适的住宅,对于这么柔弱的小生命来说,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呀!难怪法布尔在文中写到??(课件出示)全班齐读“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四、总结升华、感受作者的耐心、恒信及求实的精神。

????

蟋蟀的住宅教学范文 篇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转变观念;激发兴趣;质疑

在新课改大力推行的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当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并积极推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努力打造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与低年级相比较,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将做以下解析。

一、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职责并非是单一的传授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学习,促使学生能自主学习。传统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是采取“满堂灌”的形式,即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讲记录,课堂结束后死记硬背课堂学习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索学习,学生只会机械地记忆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在这种模式下师生互动环节很少,无法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由此,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让学生积极探索、发现知识,掌握与之相应的自主学习方法,以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意识。

二、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对某科学习是否积极主动,这绝大部分取决于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需要借助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学更需要如此。

例如,人教版第八册《桂林山水》教学活动中,针对小学生对图片和色彩感兴趣的特点,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并以图片形式将学生引入其中,通过这种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开讲之前,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收集到的桂林风光图展现给学生,进而吸引学生的视线和注意力,同时笔者告诉同学们:“今天老师就将带领你们走进桂林山水中,和你们一起参观桂林的山水。”然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桂林山水的特点。在这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学生都特别积极,纷纷发表自己对桂林山水的看法,而在这一基础上便可顺势导入新课:“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文,看看作者笔下桂林山水又有怎样的特点呢?”通过图片展示,学生不仅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了更直观的感知,对于学生进行深层次文本阅读和思考意义深远。

三、引导学生质疑

传统教学课堂上,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解决问题,导致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地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因此,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实际需求,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实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鼓励学生说出不明白的地方。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全班探讨,留给学生足够多的思考时间,进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例如,人教版第八册《蟋蟀的住宅》教学活动中,笔者先将题目板书到黑板上,引导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提问,这时学生会提出许多千奇百怪的问题,比如“蟋蟀属于昆虫,为什么它的居所不叫窝或巢,而要叫住宅?”“蟋蟀的住宅是什么建造的呢?”“蟋蟀的住宅建造要多久呢?”等等。通过对课文题目的质疑,这时学生已经产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笔者再加以引导让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并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提问。如此进行浅入深进的教学,让学生在教学中不断质疑提问,可以慢慢将学生的思路引向文本,并对文本进行深层次挖掘,促使学生提问与文本相贴近。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针对性,学生在不断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完成对文本的学习,而且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学到的一种思想、方法,不单是简单的字词句段。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学生积极提出问题,主动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促使其全面掌握学习方法,最终养成自主提问、自主学习的习惯。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不同于低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转变教学的观念,学会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引导学生质疑,通过全面努力来培养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蟋蟀的住宅教学 篇三

【关键词】阅读 教学 培养 想象能力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引导学生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

一、在阅读揭题时引导质疑,激发学生想象

在教学中抓住揭示课题的机会进行质疑提问,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培养。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这课时,我在板书课题后提问:人的住房叫住宅,咦?蟋蟀的住宅,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们积极思考,发挥想象,有的说蟋蟀的住宅在哪儿?有的说蟋蟀的住宅什么样子?还有的说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造的?等等。这样,利用课题进行提问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 想象力得到培养。

二、在阅读教学中利用音乐渲染,诱发学生想象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音乐这门艺术,有着它特殊的魅力,给人无限的遐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声响的刺激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为使学生体会到月光曲的那种意境,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后,运用乐曲和富有感情的朗诵来启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全面体会情感。在播放《月光曲》后有感情地朗诵:“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既被月光曲的优美旋律和动情的朗诵所感染,又为兄妹俩酷爱音乐的精神和贝多芬对穷人的同情心所感动。

三、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插图,启发学生想象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动人的画面,利用这些图画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我国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学的说明,且可开拓儿童的想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图画,借图提问,展开联想,把画中蕴含的意境和“画外音”描述出来,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再如教学《荷花》之前,先让学生看图,提问:1. 先看见怎样的景象? 2. 再看什么?3. 再仔细看什么?4. 白荷花有哪几种不同的样子?5. 你觉得它们各像什么?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说出自己想象出的不同事物,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四、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依文画图,促进想象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小学语文教材里边有很多的古诗,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如果能让学生根据诗歌描述的情境,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诗意绘成图画,则能使学生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和感悟。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让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来绘画。“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中有太阳、山峰、云雾,写出山的高大。“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中有瀑布、山川,写出瀑布之长,写出了瀑布的浩大气势。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与想象,画出的图景会更加丰富美丽。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而且促进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五、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课文空白,丰富学生的想象

很多课文,因为内容和情节的需要也会留有空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联想。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文本的空白处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这不仅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步地理解,而且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自己去吧》写到“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 我引导学生想象:小鸭是怎样学会游泳的?小鹰又是怎样学会飞翔?它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空白,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想象力得到培养。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留有空白的课文,教师要积极挖掘,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过程通过想象的翅膀把思维推向高潮。

六、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课文结尾续编故事,扩展想象

蟋蟀的住宅教学 篇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时代的呼唤。教师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和规范学生的思维活动。我们只有把教学真正从教师移到学生,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一、下放课堂提问权

宋代教育家张载说过:“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思起于疑,他从疑的角度来谈论读书的进与退。他还说“可疑处而不疑者,不曾学。”意思是说在应该提出问题之处,而没有疑问,跟没有学一样,学书就必须质疑。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问,学生答。问题由老师提出,学生只是被动作答,处于被支配地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对这种教学模式一针见血地提出了批评:“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仍在一个牵字…… 教师顺着课文的情节不停地问,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逐一说出提纲中预拟的字眼。实际上是让学生猜老师手中的‘底牌’,学生实在说不出,最后还是由老师一锤定音。”用长沙人的话来说,我们的教师是在“装套子”、“带笼子”。我们必须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在学习上知渴知饿,能够到处找水喝,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1、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还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正是他们探索真理的开始。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使学生好奇的氛围,使学生对授课的内容具有热情,在热情的驱使下产生需要获取知识的渴望,他们就会自觉地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有位教师在教《鼎湖山听泉》时,首先让学生看着课题质疑,然后,总结为以下几个问题:(1)鼎湖山在哪儿?(2)泉声怎样?(3)作者几次听泉,分别在什么时候?后用寥寥几笔板书于黑板,并统领课文的学习,深入学习后逐个擦去,学生自己问自己答,成了学习的主人。

2、有利于展开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找出文中的空白之处进行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有位教师在教《丰碑》时,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联系当时的环境和军需处长等人的表现提出问题,学生提出(1)军需处长不是一坐下来就牺牲了,他在牺牲之前会想些什么呢?(2)将军愣住了,他站在雪地里,会怎么想?怎么做呢?(3)当战士们穿着军需处长发给的棉衣,走过这座被大雪覆盖的丰碑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一人质疑,其他同学也驰骋于广阔的想象天地。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军需处长的形象更加高大,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3、有利于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别人不同。语文教学必须注意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要爱护和培养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即使错误的想法,也要给他们一个说明理由得机会,找出闪光点,使学生在不断纠正错误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授完《田忌赛马》一文后,学生提出:田忌可以换马,为什么齐威王就不能换?马的出场顺序还有几种?结果会怎样?我们再评再议,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了知识。

二、下放课堂评价权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主宰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只要回答“对”或“不对”,教师以“法官”的姿态作出评价,学生的回答只是为了满足教师心中的标准答案。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只是“权威与依存”的关系。如果我们把评价权还给学生,教师讲的话很少,学生的活动积极,时间就充裕了,学生感觉自己已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主体”地位就体现得相当明显。

1、有利于个性的张扬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素质教育就是目中有“人”的教育,它应让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得到充分的张扬,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就要求教育要更加重视个性的发展,注意人的个性化、多样化,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要。如人教版第十册《落花生》,课文旨在通过爸爸的话,要求我们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但当今社会我们到底应该做怎样的人呢?有位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环节:“实话实说”,当今社会到底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像“苹果、石榴”那样的人,我们发现不同个性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感情细腻,性格内向要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好金子总会发光的;直爽活泼的人,要善于推销自己,不然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被人发现……这一环节的设计,不迷信文章本身的情感要素,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以表现个性,发展个性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有利于听说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作为学生的全面语文能力的四个方面,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着力需提高的。我们把评判权交给学生,使其吸收原句的优点,同时明确指出存在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仔细地进行听辨,指出自己与他人的异议所在,并在头脑中迅速进行思考,组织成一段合理的语句,如“我认为某某在哪儿说得很好,但有一点我不够同意……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使用评价性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3、有利于师生间民主氛围的形成

把批判权给学生,教师不再是管理者、领导者、信息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激励者。学生不迷信老师口中的“标准答案”,他们用“我觉得(或我认为) ……,因为…… ”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生活,成为开启儿童智力、发挥儿童创造力的最佳土壤。

三、下放作业设计权

作业是教学反馈方式之一,教师从设计到布置到批改,每天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有的学生面对作业,草草了事,甚至有的厌恶反感,索性两手一摊,没做。究其原因,多年来作业延续了教师设计,学生完成的传统。设计上缺乏新意,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不敢提出异议,孩子怎么会有兴趣?自我校开展《小学生愉快家庭作业》的市级课题研究以来,许多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打破了条条框框,学生主动性得以提高。

1、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

家庭作业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更具有让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

究、体验,自主地学,自觉地学,学习效率比强迫学习高出许多倍。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所提高。在学习完《蟋蟀的住宅》后,学生设计了一组题:画画、讲讲、编曲唱唱蟋蟀的住宅和蟋蟀的勤劳,这个题目使多学科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画中为蟋蟀的通道安装了路灯,设计了卫生间、厨房,更绝的是用树叶给蟋蟀做了张“席梦思”床;有的学生配合《粉刷匠》欢快的乐曲,为蟋蟀演奏了一曲赞歌:“我是一只小蟋蟀,建房本领高,前足扒土后足推,后足推呀土……”

2 、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蟋蟀的住宅教学 篇五

一、转变观念,变教学为导学

要突出“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就必须确定“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把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当作教学的一个专门的独立的任务来完成,当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来对待。关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该引的引,该点的点。以往那种注入式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沉闷和程式化,小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语文成绩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学生处于听众的地位,即使有时能举手回答问题,也不过是配角罢了。因此,要破除急于求成,包办代替的做法,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树立相信学生的意识,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小学生,让学生自主决定自己学习的进程轨迹。从而达到自我控制,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境界,使小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有收益,提高素养,让学习过程辉煌。

二、激发小学生兴趣,使小学生主动去学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铁匠在打铁以前便先去把铁打热……一个做教员的人在传授小学生知识之前,必须同样先使他的小学生渴求知识。”这句话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之母。”学习有了积极性,才能事倍功半。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采用语言激趣,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等教学方法,做好导向作用,让小学生探究潜能与欲望有所指向。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我借助课件展示――老师漂亮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让小学生对比,直击课文内容: “孩子们,谁的住宅大?漂亮?”生:“老师的漂亮。”师:“对,可老师的住宅一点也不出名呢,出名的却是蟋蟀的住宅。老师还真有点不服气呢,现在我们一起去参观蟋蟀的住宅,看看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独特之处,好吗?”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就顺即引导小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这节课中,我一直让小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我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先知道蟋蟀住宅出名的这个结果,再寻求出名的原因。这样,小学生有了一种强烈的自主探索的欲望。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愈来愈浓,真正使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三、指导学法,让小学生学会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法引导,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小学生,让小学生学会自己学,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单位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教学中,要改变学习的被动状态,有意识在教给学习方法,使小学生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指导小学生学会不同的学习方法,其目的之一在于教给小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授之以渔,也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多创施展才能的空间

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小学生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更要善于创设条件,为小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应该给小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小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使小学生更多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小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中,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我认真编设学习小组,按座位就近四人一组,按学习能力有机组合,指定组长负责本组学习讨论活动的开展,发挥“小能手”作用。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四名成员先后分别汇报发言,也可以先由组长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这样,让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更多了。

另外,我还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如:开展制作手抄报和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故事会、诗歌朗诵、词语接龙、口语交际课等,同时指导小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提议学生广泛阅读文学、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让他们在书本和报纸,甚至网络上寻找自己喜欢的内容,从中学生可以得到丰富的知识。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得到巩固,自主学习得到了延伸,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练习,多活动,增长知识,开拓知识视野的平台,发展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感受成功喜悦,让小学生乐学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都提供成功的机会,力求使小学生有所获。在教学中,我采用分层式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快乐地学习。

六、培养小学生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小学生自学能力贵在坚持,要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决不能一步登天,切忌一暴十寒。要做到逐步引导,长期坚持,根据小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大熊猫的**优秀作文 篇六

我是*特有的珍惜动物——大熊猫。也是*与世界各国和平友好的使者。

我胖乎乎、毛茸茸的,满是白毛的脸上镶嵌着两个黑眼圈,憨态可掬。黑白相间的我性情温顺,一般不会主动攻击其它动物。当我遇到危险时,没有任何方法保护自己,只能赶快逃跑,逃不掉时,我就会像害羞一样,用前爪蒙住脸,希望对方看不见自己。

我再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刚出生的时候非常小,只有妈妈体重的千分之一。妈妈整天抱着我,不断舔我,就是希望我快快长大。我一个月的时候虽然长出了 黑白相间的毛,但是我还不能行走,知道三个月大,我才开始学走步,然后慢慢跟着妈妈学习各种本领。两岁时,我才可以离开家独自生活。

我天生喜欢吃竹子,鲜嫩多汁的竹笋更是我的`美味佳肴。

我还是武林高手呢!**好莱坞还给我拍了一部《功夫熊猫》的影片,使我的美名更加轰动全世界呢!

蟋蟀的住宅教学 篇七

一、 生本互动——主动探索,成为主流。

生本互动是指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的。真正的互动,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得、多角度得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文本是语言符号的堆积,如果单纯的依靠学生自己是无法体会出文本中的意境的。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并对一些情境优化、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并将他们引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乐趣,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西湖》一文用优美而带韵味的语言,叙述了西湖的秀丽多姿。虽然文本中有许多适合学生体验的文本情境,如文字情境、多媒体情境等都能将学生带入到文本所描述的画面当中。所以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手段,将它组成了一个整体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索。我首先以录象导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又以当小导游、小讲解员的方式,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交流。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获得亲身体验,给他们留下了宽阔的想象余地,使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到文本描写的广远意境之中。对文本的理解,不仅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有自身情感的体验,而且由表及里对文本内在内容也有了很深的体会。学生刚从情境中走出,便提出了很有创造性的问题,而且,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也是那么富有创造性,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创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也得到了体现。

二、 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尽情交流。

语文教学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主体与群众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语文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行为,感知、理解、顿悟,无不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教师要唤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建立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分组学习交流中,教师可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民主、平等的思考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进行多向思维。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与发散性,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我就安排了足够的学生议一议,比一比,演一演,说一说,如让学生自学第二次与第一次比,第三次与第二次比,你发现狼和小羊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猜一猜为什么狼不想再争辩了?对于这些问题,都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或小组合作,或个人自学,同时又将全班讨论与教师点拨有机结合。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尽情交流,同时,学生独特的见解也得到了显现。这可是靠老师的一味讲解永远也得不来的呀!

三、 师生互动——民主平等,乐于交流。

蟋蟀的住宅教学 篇八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生活情境教学

一、引言

笔者认为,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与生活化的学科,只有提升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才能使其与现实生活构成一定的联系。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其知识内容更应体现学生实际生活的运用能力,让文本教学回归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围绕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改变思路、思考角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强调其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与实践,从而实现检测知识的掌握以及提升学习效率。

二、简述小学语文生活情境教学

1.课前准备

笔者认为,要实现小学语文生活情境教学的深入浅出,必须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以及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其能够对教学目标与现实生活有着一定的认识,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前,教师可设计问题:“同学们,你们想去观察大自然中哪些动物的住宅(巢穴)?”如此设计,既能丰富学生的休闲活动,又能为教学做出良好的铺垫。

2.生活情境教学的开展

生活情境教学的开展,其作用是联系课本内容以及现实生活,进而全面性地提升小学生听、说、读、写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从而学习与掌握课本中的知识以及其教学内涵。例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中,为了让学生更贴近自然生活情境,可预先购买一只蟋蟀放入笼中,可设计问题:“同学们,这个小东西你们生活中见过吗?知道它的名字吗?”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总结学生的回答蝈蝈、蛐蛐、蟋蟀等,教师可引出“蟋蟀”二字如何书写的教学,并提问关于生活中蟋蟀所拥有的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并围绕“蟋蟀的住宅”进行展开活动讨论,并取得其教学成效。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带有情感地齐声朗读,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与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手法,最终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这样再次把精神回归于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去体会与实践这种精神。如,帮助父母做家务、做社区义务小志愿者等,把语文所传达的内涵精神融实践生活中,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与思维能力,更能提升其个人综合素养。

蟋蟀的住宅教学 篇九

师:老师要看看同学们的字音读准了没有,这个字认识吗?(师出示字卡“搜”,生读)

师:课文中除了“宅”和“搜”,剩下的字都藏在课文第2自然段中,谁能把这一段读准?(屏显第2自然段,指名读)

师:老师要表扬你,生字读得特别准确,但有个小问题,“隐蔽所”是个词,不要断开,你能再读一读吗?(生读)

师:“隐蔽所”就是藏身的地方,我们来看看“蔽”是什么意思呢?(课件映示“蔽”的小篆写法及图片)这个是“蔽”的小篆写法,你能发现什么吗?

生:这个字左半边像个山洞,上面很像一些草。

师:对。是覆盖,遮挡的意思。会认了,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好不好?(师范写“蔽”,提示注意点)

师:第2自然段中,除了会认的5个生字,还藏着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呢。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快速看看,识记生字,过一会儿我看谁能写得端正。(屏显8个生字,学生书空练习)

师:拿出你的练习纸,开始描红。(练写生字,师提示坐姿)

师:瞧,隐蔽的“蔽”写得多漂亮啊!这个“遇”有个成语,叫——

生:随遇而安。

师:快速读读课文,看看“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

生:它走到哪里,就住到哪里,遇到什么地方,就安心地住到什么地方。

师:它指的是课文中的谁呀?

生:其他的昆虫。

师:你这叫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点评】以上教学片段中没有运用“声光电”,却几乎囊括了传统识字教学中的所有环节,教者根据课文中生字特点,从“读——识——写——理解”做了精心的设计,重难点突出,学生趣味盎然,学习效率高,这样朴实扎实的语文教学风格值得提倡。

【教学片段二】

师:蟋蟀与别的昆虫不一样,它不肯随遇而安。小动物们在昆虫集会上,要举行“住宅修建比赛”,蟋蟀也想参加,但是要提供一份“住宅修建比赛报告书”,我们帮它一起来完成好不好?(生:好)要完成这份报告书并不难,你们只要仔细读读课文就一定能完成。(屏显报告书图片)先自己独立读,再小组合作完成,好吗?(生开始读书,并合作完成报告书,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设计师的,请你们派个代表来给我们说一说。(实物投影出报告书)

生:修建总理念——不肯随遇而安;选址说明: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要有温和的阳光;住宅结构图:草丛里面是平台,草丛稍后一点是门,这边光滑的地方是大厅;施工时间: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冬的时候;施工方式: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师:这份报告书写得怎么样?能提提意见吗?

生:报告书蛮好的,但还不够完美,没有卧室。

师:你来帮他补上好吗?(另一生到台前补上卧室图)

师:小小的蟋蟀真了不起,像人一样,设计的多精妙啊!

师:小动物们看了这份住宅报告书,一定会和作者法布尔一样,发出这样的赞叹——(屏显,生齐读板书:伟大的工程)

【点评】好课一定源于好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做到因“预设”和“生成”的有机融合而精彩。怎样是好的教学设计呢?以上片段中“提供一份住宅修建比赛报告书”的教学设计,就是如此好设计的教学例证。

【教学片段三】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就这么画着画着、读着读着,发现了蟋蟀住宅的秘密。法布尔能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有趣,也有秘密,这就需要我们走进语言文字去发现:他为什么能把枯燥的说明文写得这么有趣呢?(生默读思考后交流)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因为课文里面有拟人句。比如,“有的蟋蟀会在洞的平台上弹钢琴”。

师:瞧瞧,在法布尔的笔下蟋蟀就成了一个很会生活的人。

师:再来读一读,把它当成我们身边的小朋友,你就会读得更有趣了。

生:(再读句子)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师:我觉得是因为里面用了许多的问号,就能让读者有许多的好奇心。

师:就这是你发现的语言的秘密。写得真有趣呀!

【点评】学语文不仅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要会运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有了关注写的意识,引领学生研究“法布尔为什么能把枯燥的说明文写得这么有趣呢?”通过师生的经验分享,注重读写结合,读中学写,以读促写。学生也因此有了关注写的意识。通过课文的学习,从中品味文章的语言文字,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而学会表达,这才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终目的。

【总评】今天的阅读教学需要删繁就简后的返璞归真。如何简简单单教语文呢?在姜老师的课堂上看到的就是扎扎实实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实实在在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整堂课的教学目标和环节主要有三个:“识字写字”,读懂“写了什么”,研究“怎么写的”。教师所有的设计就是为学生学习语文服务的——识字写字的指导更有侧重;创设举行“住宅修建比赛”,蟋蟀要提供一份“住宅修建比赛报告书”的教学情境,旨在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写了什么”, 变学生被动答题为主动发现,引发出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与新问题解决所需知识、能力的矛盾,使其处于心求通而不解,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形成了一个积极的思维意向和学习态度,同学们智慧的火花在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不断闪现……

我们说简简单单教语文绝不是把语文教学简单化,而是追寻着语文教学的真实,一种真真实实地引导学生学习母语的过程;寻求着语文教学的朴实,一种朴朴实实地引领学生潜心会文的过程;展现着语文教学的平实,一种平平实实地启发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体现着语文教学的扎实,一种扎扎实实地进行“双基”训练的过程。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徐悲鸿有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艺术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就是简洁。我想语文教学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也就是简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9篇蟋蟀的住宅教学,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蟋蟀的住宅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