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6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6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的写作思路。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篇一

[关键词] 《再说长江》 画面 声音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2.035

1983年的《话说长江》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巨变。23年后的《再说长江》则展现了中国的“再次变脸”。 这部大型电视记录片第一次用高清摄像机留下了长江源头的最新影像;第一次动用三架军用直升机航摄记录了海拔5800米的长江之源;第一次运用真实再现和动画全程演绎长江文明的源头;第一次用高清动画和卫星图像展现长江生命的脉络。直升飞机、高清摄像机、电脑后期制作等等带给观众最直观的就是,与23年前的影像画面相比较,现在的画面更清晰、更多彩,摄录技术的进步为人们展现了更多姿多彩、星光璀璨的中国。《再说长江》有着无与伦比的画面,可以说,每一幅关于风光的影像都是极美的摄影作品,看《再说长江》,仿佛置身美好的景物之中,恍如亲身游览了祖国长江流域的名山大川。

一、画面漂亮唯美

影视是一种声画结合的艺术,但它诉诸观众更多的却是它的画面语言,影片刚开始的三组镜头就非常唯美。每集影片序幕的第一和第二个镜头都是运用固定机位拍摄长江源头冰雪融化的第一滴水的特写,晶莹剔透、冰清玉洁,配合专门录制的水滴音响,动人心魄;第三个镜头景别扩大,拍摄的是一座挺拔的雪山,这时运用推镜头,由动转静,带着人的思绪走向青藏高原的绵绵雪山;紧接着镜头越过雄伟的雪山展现了青藏高原,长江源头绵延不绝的冰川、雪山和蜿蜒曲折的长江。这些镜头的组接顺序合理、节奏明快、转换顺畅,概括地为观众介绍了伟大长江的诞生!

二、大量使用航拍

航拍是利用汽艇、热气球或飞机等从高空向下俯拍,以展现大自然或城市等的美妙景色,总体上给观众的感觉是大气磅礴。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条件恶劣,二十余年前中央电视台在拍摄《话说长江》的时候囿于技术原因无法对长江源头进行航拍,这对展现长江源头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缺陷,对想要了解神秘长江源的观众来说也是一个遗憾!二十余年后,《再说长江》摄制组通过各种努力,得到空军协助,利用三架军用高空直升机对长江源头进行了航拍,在画面中观众看到了由七十余条巨大冰川组成的长江源头,这一刻,我们终于看到了真正生生不息的长江!

除此之外,对黄龙、九寨沟、三峡大坝、武当山、长江入海口等自然风光的航拍充分将长江的美妙绝伦、浑然大气的自然风貌通过镜头真实的呈现在屏幕上;另一方面重庆、武汉、上海等地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玻璃反射的熠熠光辉,无不昭示城市的繁荣与时尚,展现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努力,中华民族的繁荣和昌盛。

三、资料翔实丰富

《再说长江》作为一部大型纪录片,展现了长江流域二十余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范围之广、跨越时间之长、表现事件之多,令人惊叹!那么如何才能将这么多的事件清楚而有条理的展现出来就成了摆在创作者面前的一个巨大困难。《再说长江》剧组克服重重困难,多方整合资料,终于制作完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影片。

片中剧组首先横跨整个长江流域,通过航拍、借助移动交通工具、定点采访等方式拍摄了很多实景素材,这为展现长江流域二十余年的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为了能够今昔对比,详细展现长江发展还借用了很多以前的视频资料。在有些时候视频资料难以搜集,影片就搜集了很多历史照片进行补充,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对于影片中介绍工农业的发展、经济数据的变化等无法用画面展现的问题时,影片采用了大量的图表,一目了然。在《再说长江》的后期制作中,还增加了很多动画来辅助部分物理、水利知识的解说。如在对三峡工程的解说就用了动画来展现工程原理,以利于观众理解某些枯燥的专业知识。

四、对比手法的运用

在《话说长江》中,对比蒙太奇成了影片的主要叙事技巧,此次拍摄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再创造,前人的模式和手法,给了《再说长江》很大的借鉴。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组镜头都是比照《话说长江》的模式和角度拍摄的,同样的镜头,不一样的城市气息和生活状态。例如,将20年的前《话说长江》与现在的《再说长江》中重庆和上海的同一地点进行比较,画面首先展现20年前的朝天门码头抑或是上海浦东的景象,然后再对比加入今日这些地方的风貌,让人感叹今日的发展又勾起对往日的眷恋,同类对比,更加凸显20年间中国的巨大变迁。

五、以小见大,注重细节

表现中国历史变迁是一个难以驾驭的主题。单纯以前后20年的画面对比来表达主题未免显得过于空洞,缺乏说服力。该片把目光投向长江人,对相关人物的命运变化进行全景式的记录,从关注人的视角来展现社会的变迁,通观全片,也的确是将具体的人物故事放在了长江的大背景前,借助小故事反映了大主题。

影片中,上海人从80年代只要求满足温饱到开始走向时尚的潮头,他们注重衣服的布料、样式,一个个普通人开始拥有光鲜亮丽而自信的生活。在古老的城市――成都,说书艺人戴德云的生活、工作情景展现了这个城市独特的文化。二十年前重庆十一岁的孩子李曦在新竣工的重庆长江大桥上晨跑,二十三年后,李曦还坚持每天晨跑,不同的是原来的大桥已经成为长江上无数跨江大桥中普通的一座。在通天河边种树的扎西才得,在丽江接待游客的李实、时装设计师孙瑞、峨眉山的比丘尼正戒…… 这些人作为影片中种种生活的横切面,以小见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真实的反映了当下中国长江流域这样普通人的生活和变迁,真实自然。

“20年,对长江只是一个瞬间,对中国却是一个时代,一个创造奇迹的时代: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重庆直辖、浦东开发。从20年前开始的转折改变了城市、改变了乡村、改变了生活、改变了观念。”

这是片中的解说词,我们看到,在时间的长河中,山仍是那山,水仍是那水,而人在那永恒的山山水水中或多或少、或好或坏的努力生活、迎难而上、高山仰止,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长江流域的山水哺育出的中国人的时代精神。

作者简介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篇二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依托练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试一试,这句你会吗?

(课件出示:枯藤老树昏鸦,小 流水人家。)

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师:真能干!再来试试这一句。

(课件出示:一 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师:最后一句可难了,看行不行!

(课件出示:春雨断 人不渡,小舟撑出绿阴来。)

生:(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绿阴来。

师:太厉害了!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的新课文就和桥有关,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所以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会格外感动。想不想读读课文?

生:想!

【点评: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从熟悉的诗句到不熟悉的诗句的填空练习,既收到了积累的效果,又达到了导课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依托练习,学习词语

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投入,相信这些生字你一定认识了。请看第一组。

(课件出示词语:骨髓 凋零 暂时 步履匆匆 间隔 摇晃。)

师:这些词语可不好读,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吧!记住,如果同桌读错了,一定要帮忙纠正。

(学生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师:开小火车读一读。如果读对了,就请跟着读一遍;如果读错了,请举手纠正。

(一个小组开火车读词语,其他学生跟读。)

师:看来同学们刚才合作得很成功,词语都读对了。为了加深印象,请打开作业本 45页,完成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

师:同桌交换检查一下答案吧,看看哪个小老师最认真。

(学生互相检查对错。)

【点评:本课难读的字音,作业本第一题基本都呈现了。这里让学生先读一读,认一认,再动笔做一做,印象便深刻了。】

师:词语会读了,这些生字会写吗?

(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海峡 桂树 移植 台湾 彼此 袭击 余震 满怀 空旷 暂时 同胞 血脉。)

师:加点的字都是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请同学们先读读词语,然后用“万能神笔”在桌子上写写生字。如果有困难可以举手问老师。

(学生边读边在桌子上书空)

师:同学们真用心,一起测测自己的记忆力吧!请同学们完成作业本的第二题。

师:完成的同学可以看看大屏幕或语文书,检查一下有没有写错的字,如果有请及时订正。

【点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与其让学生说生字怎么记,不如让他们动笔写一写。】

三、再读课文,依托练习,了解内容

师:词语都能读了,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相信现在的读一定比刚才读得好了。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很多学生举手,教师随意点了4个学生站起来读。)

师:读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说,教师板书:杭州 小钱 白血病。)

生:我有补充,还有李博士也帮了很大的忙。

师:很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都是我们的同胞,他们在台湾,我们就叫他们台湾同胞。

(教师板书:台湾同胞 余震中 捐献骨髓)

师:谁能够根据黑板上的词语用一句话简单地说一说?

师:对了,很多的记叙文,我们都可以通过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连起来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大家选择上面的一种说法,写在课题下面。

(学生在课题下面的空白处写主要内容。)

【点评:利用“串词连句”的方法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应该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先让学生说,然后再写下来,既练了口头表达,又练了书面表达。】

四、精读课文,依托练习,走进小钱

师:同学们,这个感人的故事是在哪几个人物身上发生的?

生:小钱、台湾青年和李博士。

师:那接下来,让我们先到杭州,去看看小钱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2自然段,想想从这两个自然段当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可以圈圈画画,也可以简单地在旁边写写。

(学生作圈画批注。)

师:愿意把你的所得和大家分享吗?

生:我知道小钱患了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危在旦夕。

师:你把目光集中在了这句话上。

(课件出示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你对小钱的同情吗?

(学生读得有些悲伤。)

师:老师看见很多同学也画出了这句话,能说说你们的体会和理解吗?

生:这句话里的“凋零、含苞、绽放”三个词语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三个词语都是描写花的,这儿却用来写人,我觉得很适合。

师:请你读读这句话,试着读出这三个词的意思。

(学生在读时强调了以上三个词,赢得了掌声。)

师:你太会读书了!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比如这一句——

(课件出示句子: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读一读,哪个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

生:老师,“辗转”是什么意思?

师:遇到问题及时提问,好习惯。谁能帮助他?

生:就是小钱找了很多地方,很艰难地找到了适合的骨髓。

师:想象一下,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这个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

(学生说,教师总结: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辗转。)

师:是呀,读书时我们可以抓住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课文。你看,课文中还有这些词也很重要——

(课件出示:甜丝丝 灿烂 含苞 空旷 苍白 突如其来。)

师:你能正确地找到他们的朋友吗?请你完成作业本的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

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答案吧!

师:小钱这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最后还能灿烂地绽放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点评:词语教学是三、四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先找到重点句,再找到关键词,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的意思,这是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作业本上的题目又把这个方法延伸到了短语里,课堂上即时完成这题作业,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这种学习方法。】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依托练习,质疑导入

师:请同学们打开本子,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听写的词语为:桂树 移植 台湾 彼此 满怀 同胞 血脉。)

师:和同桌交流一下,既要看看对错,还要比比谁的字写得漂亮。

(学生互相检查评价。)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真实的故事。上节课我们到杭州去看了小钱。小钱是幸运的,因为他找到了有合适骨髓的人。这个人在哪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台湾,一起去看看那个青年和李博士吧!

【点评:作业本的第二题没有把本课所有的生字含在里面,通过听写,把其他要求掌握的生字也写了一次,这有助于让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的生字。】

二、精读语段,依托练习,悟情悟法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写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尤其是那些令我们心中一动的文字,把它画起来,反复读一读,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然后做些批注。等会儿我们交流一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作圈画、批注。)

师:真好!刚才大家读书时专注的神情,让老师很感动。谁愿意第一个来交流?

生:我想交流的句子是“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从这句话里我知道了当时的情况很“糟糕”来。

师:你从哪个词语中读出“糟糕”来?

生:突如其来。

师:是呀,李博士刚拿起针筒——

生:余震来了!

师:李博士又拿起针头,刚刺向皮肤——

生:余震来了!

师:李博士再一次拿起针头,刺向皮肤,刚要开始抽骨髓——

生:余震来了!

师:所以,李博士——

生:不得不停止工作。

师:“不得不”是什么意思?

生:只好(只能、只得)。

师:那你能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吗?打开作业本第46页,完成第五题的第二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作巡视批改,然后组织交流;最后让学生把句子写在作业本第四题第一小题的横线上。)

【点评:这里紧紧围绕重点词“不得不”,依据作业本上的题目进行了一次合理的改写和造句练习,大大加深了学生对“不得不”这个双重否定词的理解。同时,通过说话和写话的练习,提升了词语使用的准确性。】

师:情况如此糟糕,台湾青年被吓到了吗?李博士放弃了吗?

生:没有。我是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看出来的。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知道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了。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师:句中的哪个词感动了你?

生:“一次又一次”。我从小就怕打针,可是台湾青年却能忍着痛一次又一次地坚持下来,值得我学习。

师:希望你以后也能做个勇敢的孩子,不害怕打针,好吗?是的,“一次又一次”这个词语用得好,我们也来学学: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干什么,谁怎么样了。请联系实际说一说,再写下来。打开作业本,完成题目。

(学生完成作业本第四题的第二小题。)

师:作业做好了吗?我们来交流一下。谁先来?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点评:词语要在不断运用中才能真正明白它的意思。通过照样子写句子,然后交流自己写的句子,这样达到对“一次又一次”这个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师:余震持续不断,当时情况仍比较危险。可是为什么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表现仍是“沉着地”、“静静地”呢?

生:因为他们心中想着小钱,心中有他人。

师:好一个“心中有他人”!

生:也许他们想着远在杭州的小钱生命危在旦夕,为了救人,所以能“沉着地”、“静静地”。

师:看来你们已经读懂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了。来,把你们的感受写在作业本上吧。

(学生完成作业本第五题的第四小题。)

【点评: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每个学生在对课文和句子的理解上都有自己的感受,让他们用笔直接抒写,不仅凸显个性化理解,也是对学生的很好的尊重。】

师:抽完了骨髓,李博士又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开始了奔波。他从花莲到台北,从台北赴香港,再从香港转机到杭州,连续工作了近20个小时。但纵然有重重困难,也无法阻隔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此刻,老师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了“感动”两个字。那么,就让我们把全部感动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吧!

(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依托练习,升华情感

师: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处处暖人心。小钱的内心深处,一定非常感激那位捐赠骨髓给他的台湾青年,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笔,试着走进小钱的内心,写一写你心中的感动。

(学生完成作业本第六题。)

师:来,一起分享我们心中的感动吧!

生:虽然你远在台湾,我却觉得我们近在咫尺;虽然我们不是亲人,我却觉得胜似亲人;虽然我们隔着一个海峡,但我觉得你就在我身边。

师:你真是一个才女,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真好!

【点评:通过朗读体会,学生此时的情感已经酝酿得很充分了,在此处安排写话练习便是让学生的感情得以自然流露;同时也是对课文学习的一个总结。学生在心灵的对话中受到一次更为深刻的情感洗礼。】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这岂止是一个故事,简直就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

(课件出示诗的形式,并播放音乐)

手术成功了,

小钱得救了。

是——爱心,

是——亲情,

是——血脉,

让生命之花绽放了!

愿生命的火种,

愿无私的爱心,

一代一代传下去,

传下去……

(学生一齐诵读。)

师:小钱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了,让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再读一遍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师:是那份浓浓的亲情架起了这座生命之桥,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再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师:下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多元设问;问题意识

一、用丰富的史料设置情境,引出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利用丰富的史料,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引出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岳麓版必修一《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课中,课本小字部分有材料指出,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国领导人就香港问题与其展开了一系列的会谈,正式提出以“一国两制”的方案收回香港。英方开始试图续约,随即又提出以“主权”换“治权”的主张。邓小平在同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明确表示:“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在撒切尔夫人说一旦中国宣布1997年要收回香港,就會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时,小平同志指出:“我的看法是小波动不可避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中国政府在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他严肃地指出:“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邓小平还说:“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15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邓小平甚至还告诫说:“在香港问题上,我希望撒切尔首相和她的政府采取明智的态度,不要把路走绝了。如果英方不改变态度,中国就不得不在1984年9月单方面公布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我们可以看出,中央在对待香港问题上,态度是非常明确坚定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强硬的。但是在对待台湾问题上,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同时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宽。对台湾问题的态度不断柔化。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呢?

学生1: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问题,所以有不同的态度。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英国在帝国主义时期强迫我们签署了不平等条约,强硬割占香港,我们一直不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这是事关国家主权问题,不能退步。而台湾问题只是我们国家内政问题,所以主张台湾海峡两岸平等的协商和谈判,实现和平统一。

学生2:在国家主权这一重大原则上,邓小平同志的态度十分坚定明确,毫不含糊。他和撒切尔夫人的谈话,充分体现了站立起来的中华民族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体现了一个伟大爱国者无畏的气概。而在台湾问题上,邓小平主张“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据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他不仅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式。

二、寻根问底揭示矛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某些现象和历史事件的“矛盾关系”设疑发问,唤起学生兴趣并使其产生积极探求问题答案的心理,从而引导和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揭示事物的必然联系。

我们在梳理课本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对台湾问题的论述上,主要有以下五个主张: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第五,不放弃武力解决台湾的最后手段。这里看上去好像有一个自相矛盾的地方:“我们一边说‘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但是我们在2005年颁布的《反分裂国家法》里面又说道,‘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放弃武力解决台湾的最后手段。’这是不是矛盾吗?”(展示2005年颁布的《反分裂国家法》的主要条文并组织讨论)

学生3:不矛盾。《反分裂国家法》第一条就明确说明: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我们争取和平统一的原则与决心不变。之所以说不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是因为存在一部分“台独”分裂势力,所以我们才这么说的。

学生4: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台湾岛内“台独”势力加紧分裂活动,2000年,藉“台独”起家的民进党利用国民党的分裂而上台,接连施展了一系列“台独”伎俩。针对这些“台独”分子,我们才强调不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后手段。为了让台湾民众有一颗“定心丸”,《反分裂国家法》第九条也写道:依照本法规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并组织实施时,国家尽最大可能保护台湾平民和在台湾的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正当权益,减少损失;同时,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在中国其他地区的权利和利益。

三、发散思维多元提问,引领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评价、衡量和塑造学生,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让学生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得到充分的阐述。

为了打破两岸隔绝状态,1979年元旦大陆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呼吁两岸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信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而大陆方面也制定了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从此,两岸交流开启了大门。三十年过去了,两岸交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从最初的台胞赴大陆探亲寻根,到旅游、经商、求学,再到两岸实现全面“三通”,形成两岸在经济、文化、社会诸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格局。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两岸人员往来累计近1.17亿人次,其中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与旅游人数超过9000万人次,现在平均每天有近3万人次来往两岸;两岸同胞通婚已近38万对,近百万台胞在大陆工作、学习和生活;大陆商务部历年来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近10万个,台商赴大陆投资已经超过1500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近700亿美元,大陆成为台商对外投资最多所在地,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与第二大进口地区、最大的顺差来源。两岸交流三十年,成就斐然是主流,“台独”倒行逆施不得人心。如果今天让你对台湾同胞说一番话,你将会说什么?

学生5: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从香港到珠海的车程只需半小时,粤、港、澳三地将紧密连接在一起。港珠澳大桥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快速通道的建成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我在想,如果以后能在台湾海峡直接架设一座新的跨海大海,也将是一个宏伟的工程,也将会把台湾与大陆紧密联合起来,共谋发展。

学生6:我们中医药里面有一味药叫“当归”,具有补血功能。我想送一些当归给我们的台湾同胞,希望台湾的同胞们能时时想起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血脉,多多造血。也希望我们台湾能早日回归祖国,早日完成祖国统一的愿望。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篇四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xxxx市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xx市第七次代表大会,是在xx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海峡西岸建设大局,总结过去,谋划未来,进一步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拼搏、乘势而上,为实现xx的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而努力奋斗!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五年。

2001年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各项工作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宏伟蓝图和“强市富民、发展三明”的奋斗目标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推动工作。市委先后十五次召开全会,就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工作进行部署,团结和带领全市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抓住机遇,奋发进取,圆满完成了市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克服非典疫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严重自然灾害和生产要素制约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开局良好。“十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经济总量保持全省第五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全省第四位,财政总收入五年翻了一番。项目带动成效显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突破500亿元,超过前50年的总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3+1”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显现,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五年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品牌创建取得进展,实现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一批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国家免检产品等称号,越来越多的特色农产品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使用权。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市县属企业国有资本基本完成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一批企业通过优化重组、投优靠强增强了发展活力。农村税费改革成效突出,与改革前的2002年相比农民平均减负率达96%。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完成明晰产权和确权发证的主体改革任务,各项配套改革全面展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机关效能不断提升,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产值、出口和上缴税收五年实现翻番,商会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对外开放不断扩大,“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对接成果和投资额连续四年居全省前列,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翻番,设立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成功举办“海峡两岸(福建三明)林业合作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对外交往更加广泛,三明在海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城乡建设展现新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福银高速公路三明段建成,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通车里程一跃成为全省第三,被交通部确定为全国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泉三高速公路全线动工,三明机场续建工程开工,向莆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可望今年动工。街面电站年内可望投产发电,闽西北最大的枢纽变电项目500千伏三阳变电站动工建设。中心城市建设得到加强,市区“南拓北扩西进”、市县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城市联盟积极推进,市区企业“退二进三”、异地扩改有序开展,城市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化进程加快,县域次中心镇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乡村规划、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方面得到加强,水利工程和农村路网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农村公路硬化路面通村率达72.4%,农村用电实现同网同价,在全省率先完成“户户通电”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五年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9%和5.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4.5%。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用于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支出比重逐年提高,城乡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五年新增就业12万人,企业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90%、96%、94.5%,城乡贫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为民利民的举措更加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全面推进,一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乡的通村公路、饮水工程和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建成使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每年办结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持续开展“下基层、访群众、办实事、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舆论宣传工作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深化,再次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巩固和保持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泰宁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并被评为中国“十佳”魅力名镇,永安荣获cctv2006年度中国魅力城市。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产学研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双高普九”稳步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迈向新台阶,组建了三明学院、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和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永安大腔戏、泰宁梅林戏列入部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个县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卫生应急能力明显提高。体育、新闻、广电、社科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基本国策得到较好落实。妇女儿童权益得到保障,老干部和老龄工作进一步加强,老年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离退休老同志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民主法制有序推进。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落实完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和人事任免权得到充分保障,人大代表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不断增强,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内容、形式和途径不断丰富。爱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发展,各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对台、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取得新进展。党管武装和双拥工作继续加强,第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称号。依法治市工作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三明”建设成效明显,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

党的建设继续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不断深入,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完成,在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等方面取得明显实效。圆满完成县乡村三级党组织换届工作,一批群众公认、实绩突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党管人才工作得到加强,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得到推广。基层党组织活力不断增强,农村、城市、机关“三级联创”活动不断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典型示范效应进一步发挥,涌现出郑忠华、张仁和和林先雄等一批先进英模人物,培育了全国模范派出所白沙派出所、全国十佳人民法庭大田建设法庭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沙县西山村党支部、三钢集团党委等一批先进集体。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成效,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形成。

五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明部队、武警官兵、离退休老同志和所有关心三明发展的国内外人士合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历届市委继往开来、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三明市第六届委员会,向所有为三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三明各项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市委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中心、又快又好发展、统筹协调发展和改革创新促发展“四个不动摇”,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大力倡导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相同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工作主动权,才能不断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才能有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市委始终坚持围绕海峡西岸建设谋划发展,按照“六求和谐”要求推进工作,不断探索完善符合三明实际的思路和举措,找准在海峡西岸建设中的定位和空间,体现自身的地位和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三明特色的发展之路。实践证明,只有一切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站高看远、找准定位、服务大局,敢于争先、善于创先、不断领先,才能更好地把中央、省委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才能充分体现地方工作的特色和创造性,才能不断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必须坚持项目带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市委始终坚持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推动全局工作的重要抓手,持续开展“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竞赛活动,把项目工作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不断健全完善激励竞争、监督考核等工作机制,形成了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抓项目、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实践证明,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实施项目带动,真正做到以项目提升优势、以项目推动工作、以项目落实服务、以项目检验成效,才能不断凝聚全市干部群众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才能不断获得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持久动力。

必须坚持执政为民,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市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注意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高度重视社会就业和保障工作,认真解决弱势群体和贫困地区的困难,真心实意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践证明,只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才能不断巩固发展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局面。

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市委始终坚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实践证明,只要广大党员和干部队伍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就一定能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不断赢得新发展、开创新局面,就一定能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五年来的成就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但跳出三明看三明,放眼全局看三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有差距,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环境保护工作任务繁重,防灾减灾体系还需进一步加强;农民收入增长较慢,城乡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开拓创新意识不强;个别部门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够强,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现象时有发生;基层和群众对“四乱两难”等问题还有不少反映。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部分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驾驭经济工作、应对复杂局面的本领有待提高,干部队伍中形式主义、和为政不廉的现象仍有发生,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依然存在,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有待加强。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清醒,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以应对风险的气势、攻坚克难的精神、谋求发展的意识、服务全局的合力,更好地引领、促进三明新一轮发展,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开创辉煌灿烂的明天!在海峡西岸建设大局中实现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

今后五年,是三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国际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的步伐加快,世界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这为我们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央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更为我们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新的作为空间。省委作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部署,为我们加快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特别是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支撑三明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更为有利,随着福银高速的建成通车,泉三高速、永武高速、永宁高速、向莆铁路、三明机场和水利、电力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加快实施,长期困扰我们的区位不利状况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三明作为海峡西岸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和连接内陆地区的前沿区域的地位和作用将逐步凸显;随着一批重大生产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后劲在不断增强,我市正步入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期,三明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同志们,放眼全局、展望未来,全市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都有一种共同的认识和激越的心情,我们必须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时期奋勇争先、大胆作为,必须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局中加快崛起、实现跨越。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这是全市268万人民赋予我们的崇高责任!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征程,我们一定要拿出跨越发展的勇气、争创一流的决心、干事创业的激情,蓄势而发、乘势而上,为三明跨越发展倾注全部心智,为海峡西岸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省委“四四六一”的总体部署和“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扎实推进“三市”发展战略、“四地”发展定位、“两带一圈”发展格局、“五个对接、五个突破”发展举措和“六求和谐”工作重点的落实,着力构建海峡西岸重要交通枢纽,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提升区域经济和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着力推进“和谐三明”建设,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

——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实现“一个确保、两个翻番、四个突破”。“一个确保”,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以上。“两个翻番”,即到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比2000年翻一番。“四个突破”,即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2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力争更快更好发展,为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基础。

——发展后劲得到新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更具活力,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海峡西岸重要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进一步确立。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海峡西岸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充分展现。一批重大能源项目落地实施,保障有力的能源支撑体系逐步完善。一批代表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项目建设投产,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一批生态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项目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和谐社会展现新风貌。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公平正义得到维护,诚信体系更加完善,“平安三明”建设深入推进,发展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创新,社会管理更加完善,社会创造活力不断增强,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民生活再上新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和5%以上。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不断下降,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社会保障更加有力,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为主的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要着力推进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入贯彻落实同志视察福建重要讲话和给永安八一村两位农民回信精神,全面落实《三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实施纲要》,以推进“五大工程”为抓手,以实施“132”计划为重点,以“六项服务”为平台,以为农民办实事为突破口,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动粮食、林业、果茶、畜禽、水产、食用菌、蔬菜、建莲等传统产业,优质烟叶、笋竹、肉牛肉羊等特色产业,花卉苗木、药材等新兴产业集约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增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比重。提高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壮大种养基地,发展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及流通体系。扎实推进农民持续增收。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着力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在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中增加农民务农收入,在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增加农民的经营和务工收入,在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中增加农民开发性收入,在推进科技兴农、提高农民素质中增加农民持续性收入,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扎实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事业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积极发展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各项事业,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进一步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促进林农增收、村财增加、林业发展、林区繁荣。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化解乡、村两级债务,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探索建立金融支农新机制。完善推广“农业155”、“村会协作”等做法和经验,发挥“六大员”服务农村发展、服务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形成更加健全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素质。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更加重视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更加重视扩大经济规模和优化经济结构的统一,更加重视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发展能力的统一,努力形成适合三明基础条件、呼应海峡西岸大局的新型产业发展体系。推进工业立市。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布局,充分发挥在明的中央、省属企业及其他大中型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继续培育壮大冶金及压延、机械与载重汽车、林产加工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形成工业的强劲支撑。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建材、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增强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扶持发展绿色产品、新型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等新兴产业,全面提升工业综合实力,在海峡西岸产业布局中凸显特色和实力。壮大商贸流通产业。以海峡西岸金属材料制品市场等重大市场项目为重点,加快中心城市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建设,构建海峡西岸中部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科学谋划市场布局,加紧改造传统流通业,提升现有大型商贸市场的规模档次,推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业发展。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活跃和繁荣农村市场。加快发展旅游业。进一步整合优化全市旅游资源,以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为龙头,促进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客家旅游、乡村旅游的联动发展。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旅游产品策划开发,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拓展对台旅游合作空间,打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生态旅游胜地品牌,塑造“中国绿都”的整体旅游形象。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按照“生态兴市”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以资源节约、清洁生产、生态环保为导向,有效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走低消耗、无污染、高科技的生态效益型发展路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为核心,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三明”,推动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

(三)强化项目带动,增强发展后劲。继续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创新项目工作机制,增强项目工作合力,保持项目带动的强大推力。全力突破重大项目。围绕海峡西岸产业布局,建设一批“3+1”产业集群的重点项目,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支撑体系。围绕构建海峡西岸重要综合交通枢纽,推进“一纵两横三联”高速公路主骨架和“三横四纵”省级干线公路建设,实现三明机场通航,基本完成向莆铁路三明段建设,开通沙溪内河航运,形成适度超前、功能配套、高效便捷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围绕建设结构合理、管理科学、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加快电源建设和城乡电网改造,争取引进lng项目,加快开发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支撑作用。增强招商引资实效。用好“6.18”、“9.8”等大型招商平台,打响“林博会”经贸活动品牌,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推进与省内外四大经济协作区的合作交流,深化与泉州市的山海对口协作。拓展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产业对接、项目对接空间。加强与港澳台和海内外客商的沟通联系,千方百计在引进重大外资项目上取得突破,形成借智成势、借梯登高、借力兴业的良好局面。构筑产业集聚平台。发挥金沙园、尼葛园和埔岭汽车工业园的龙头作用,推动各类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向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提升园区发展的档次水平和整体实力。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引导各类科研院所、投资主体、科技人员等参与园区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和产业竞争力。

(四)推进改革开放,增添经济社会活力。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内外开放,为加快发展拓展新的空间、注入新的活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中央和省、市属国有改制企业的结构调整、做大做强,通过联合、重组、兼并等多种形式,推动优势企业的强强联合。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加强国有资产运作,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壮大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坚持“放心、放手、放胆、放开、放活”的方针,全力支持各个阶层的群众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形成多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积极引导私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创建优势品牌,壮大生产规模,提升整体素质,形成一批优势明显、带动力强的领军企业。充分发挥商会组织、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快商会经济发展,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档次水平。推动明台合作交流。拓展“五缘”、深化“六求”,积极参与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加强与台湾在农林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食品加工、苗木花卉等方面的协作,主动承接台湾机械电子等产业转移,积极引进先进的科技成果、工艺设备、管理经验和经营人才,实现互动合作、互利共赢。拓展开放型经济。继续实施外经贸追赶战略,注重出口品牌建设,增强出口企业竞争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创对外贸易优势。推进“大通关”工程,增强陆运二类口岸服务功能,提高通关整体效率。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并举,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和承包工程,参与国际竞争。

(五)壮大中心城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围绕永安——三明——沙县城市主轴线和高速公路沿线,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建设连接沿海、辐射内陆、联动周边经济协作区的海峡西岸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不断增强对三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提升中心城市形象。坚持拓展市区空间、市县一体化和城市联盟“三策并举”,凸显山水园林城市、海峡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特色,提高中心城市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水平。推进市区“南拓北扩西进”,完善城市规划布局,调动三元、梅列两区自主开发的积极性,推动城市建成区向片区发展,有效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成沙县撤县设区,实现市区与沙县整体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建设“五个一体化”。加快市区与永安城市联盟进程,依托205国道沿线工业园区、三明——永安工业走廊、沙溪滨河休闲旅游商贸走廊的建设,推动城市连片发展,夯实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壮大的基础。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继续优化“两带一圈”发展格局,“经济繁荣带”的县(市、区)要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建成省内区域性产业集聚重地、物流集散基地和区域文化中心,增强先行带动和支撑示范作用。“产业连接带”的县域要加大开放开发步伐,推进资源转化、产业升级和外引内联,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的转移,打造全市重要的产业发展基地、农产品生产和下游产品加工基地。“特色经济圈”的县域要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禀赋,因县制宜,联动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人力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全市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的重要区域。提升城镇化整体水平。通过县城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做大城区,通过发展园区经济、优化生产要素做强产业,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功能做优环境,通过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景观档次做靓城市,使县城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发挥县域次中心镇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稳妥地做好撤乡并镇工作,引导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小城镇向经济繁荣、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良、文明和谐、特色鲜明的目标发展。

(六)建设精神文明,繁荣社会事业。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更加注重发扬三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城乡文明程度。更加注重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建设和谐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共同思想基础、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创造良好文化条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扬“开明、清明、文明”的三明精神,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推进科教强市。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依托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城市、部级沙溪沿岸星火技术产业带、部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区、三明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加大科技投入,拓宽产学研合作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技术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建设有三明特色的海峡西岸创新型城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巩固基础教育,加强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加强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高全市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建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五支队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营造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保护和开发具有三明特色的客家文化、抗战文化、朱子文化、古文化等文化资源,繁荣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社会科学事业。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系。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不断提高竞技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市人民健康素质。高度重视做好妇女儿童工作,切实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好老龄、老干部工作,充分调动关工委、计生协、老促会、老体协、老科协、退协,以及档案、方志等方面在推动三明加快发展中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加强资源管理和保护,按照合理开发与节约并重的要求,做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继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有效控制工业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确保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重视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改善生态质量,保障生态安全。扎实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八)健全民主法制,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利和政治利益。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和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支持政府依法充分履行职责,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各项工作。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推进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同各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做好对台、侨务、民族、宗教工作。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村(居)民代表大会等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水平。扎实推进依法治市。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努力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治理的转变。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活动,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增强公职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深入开展“平安三明”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切实加强人民工作,认真解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巩固提高平安创建水平,力争进入全国平安创建先进地市行列。加大对公共安全的监管力度,完善公共安全预警和处置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视加强党管武装工作。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强化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提高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建设水平,切实做好人民防空工作。关心支持人民和武警部队建设,广泛开展军民、警民共建和“双拥”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

(九)服务发展大局,优化创业环境。致力于投资、创业、生活环境的根本改善,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团结和谐的氛围谋发展、促发展。大力营造务实创新的工作环境。积极倡导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务实作风,旗帜鲜明地支持探索、善待失误、激励成功,以负责任的态度保护改革者、支持创业者、鞭挞空谈者,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弘扬创业精神,强化创业理念,提高全民的创业意识,充分激发各方面的创造活力。大力营造诚信开明的人文环境。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推进以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个人为基础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塑造开放开明的对外形象,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管理体制,提高办事效率,展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增强三明人文环境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大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手续、减轻企业负担,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规范政务公开,提高为群众、基层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进一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完善绩效评估办法,加大对损害发展环境行为的整治力度,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大力营造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机会和条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害投资者、经营者人身财产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保护创业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大力营造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健全社会组织,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扎实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建成一批“安全文明、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的和谐社区。大力优化、美化城乡人居环境,加大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环境卫生等投入力度,努力为城乡居民创造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实现今后五年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以深入学习贯彻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把先进性要求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使全市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平常时期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候能站得出来、危急时刻能豁得出来;使全市党员领导干部树立起推动工作、清正廉洁、为民尽责的良好形象;使全市各级党组织不断在实践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成为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推进三明加快崛起的进程中体现先进性、实践先进性、展示先进性。

(一)在思想政治建设上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组织好《文选》的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联系三明实际,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践和“六求和谐”工作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坚持学习、遵守、贯彻、维护,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引导全市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更新观念,敢于争先、创先、领先,在全社会形成敢闯敢试、敢抓敢管、敢作敢当的浓厚氛围。坚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战,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一思想,用海峡西岸建设的宏伟蓝图凝聚人心,用加快三明发展的奋斗目标激励党员干部,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保持先进性,当好“排头兵”,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共同推进三明新一轮发展。

(二)在干部队伍建设上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全面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落实《干部教育条例》,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不断开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务员法》,按照“五重五不简单”要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选人用人公正机制,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大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力度,注意吸收选拔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交流、任职回避制度,加大市县机关与基层干部的交流力度,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办法,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干部,以群众公认选干部,凭正确的政绩用干部,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

(三)在基层组织建设上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方针,落实城市社区建设和农村乡镇工作两个《纲要》,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抓基层,打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注重提高农村党建工作水平,改进农村党组织的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探索建立村级干部创业激励机制,继续做好选派干部进村工作,加大对相对后进、薄弱村党组织的整改帮扶力度,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完善以“一岗一队一站一校”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网络,推进城市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的改革。切实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做好“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工作,形成企业党组织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的领导体制。扎实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引导各级机关党组织围绕发展大局、认真履行职能、突出效能建设,增强机关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机关工作走在前头。认真做好“两新”组织党的工作,采取“建、联、挂、靠”等多种形式,扩大党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覆盖面。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积极发现、培育、推广一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先进典型,创建一批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新水平。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认真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四)在制度建设上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构建科学、高效、有序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地区、本部门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坚持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增强领导班子的生机活力和团结统一,提高各级地方党委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注重发展党内民主,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认真落实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制度,不断推进党务公开,提高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完善监督制度,综合运用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切实完善党员经常性教育制度、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和地方党委与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努力实现党员教育管理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供切实可靠的制度保证。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篇五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着,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这位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课前,我思索着: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呢?我的目光落在那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句子。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躺在病床上的人不一样,原因也不一样。

想到这,我的眼前一亮,我决定以此作为这堂课的切入点。

教学过程从两个“静静地”开始。第一环节理解小钱为什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原因,了解白血病相关知识,品味好词句,有感情地朗读。教学平静而有序。

接着我出示句子: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要求学生细读课文,用句式写一写:虽然,但是他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不多久,小手林立。

“虽然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但是他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虽然他不知道家人的安危,但是他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虽然一次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脱落,但是他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虽然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他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

学生阅读的仔细让我欣喜。但这只是开头,我不能让学生的感悟仅仅停留于此。于是,我又趁热打铁,推波助澜。

我把学生的这些句子一一出示,然后追问:

“此时此刻,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他应该……,但是他……”

“此时此刻,他不知道家人的安危,他应该……,但是他……”

“由于余震,针头一次又一次地从他的肌肤里脱落,他应该……,但是他……”

“此时此刻,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他应该……,但是他……”

学生在我的引领下,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他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一声比一声激昂,一声比一声动情。

正所谓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此时此刻,学生的感悟已达到高潮。只需呼之便欲出了。

“在那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中,他的亲人是否平安无事,他还不知道;但是,他知道,他只知道的是……”

学生齐声答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学生的反应是令人满意的,甚至可以说已经超出了我的预设。但是,在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还有些值得挖掘出来的生成资源。我的收获可以更丰富。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那位青年说吗?把这些话写在书本的空白处。”

于是,我又获得了一份惊喜:

“你为了别人,可以不顾自己和家人的安危。你真是个勇敢的人!”

“我要向你学习。让我们伸出双手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

“我羡慕你坚强的毅力,羡慕你忍受痛苦的勇敢。你是我们的榜样。”

“虽然你不知道你的父母子女在地震中怎么样了,但你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能做到这一切,真让我感动。”

……

台湾青年的高尚品质已经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我又穿插了介绍了当时台湾和大陆的关系: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当时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能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这座生命桥上,不仅有台湾同胞给大陆亲人的骨髓,也有大陆人民给台湾同胞的骨髓。

这节课就在学生阅读我提供的课外资料《跨越海峡的生命救助行动圆满成功》中圆满结束了。

跨越海峡的生命救助行动圆满成功

公元2001年6月13日,这是一个海峡两岸骨肉同胞魂牵梦绕的日子,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心心相印的日子。

千万双眼睛共同聚焦一个大陆同胞年轻的生命,千万颗心为中国“幸子”的命运而跳动。

早晨六时四十分,黎明的曙光绽开五彩绚丽的朝霞,在宝岛台湾花莲,一位青年静静地躺在无菌室内,等候着他的骨髓从他的躯体里抽出来,流进海峡彼岸姑苏城内此刻同样躺在无菌室内的一位年轻姑娘的血管。

八时,经过全身麻醉的骨髓捐赠者,在经历了一小时二十分钟的手术之后,他的骨髓,饱含着同胞之情,从他的身躯内跃出。

九时三十分,台湾青年的骨髓,装进了盛满液氮的骨髓箱,由三名慈济会的志愿者护送,从台湾花莲起飞,十时二十分到达台北桃园机场。

十三时二十五分,骨髓运输小组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赴香港。在飞机上,志愿者们小心地呵护着骨髓箱,每隔一小时要上下左右晃动,以防止骨髓的凝结,影响细胞的活性。他们深知,手里捧着的,不仅仅是活性细胞,而且是陈霞姑娘的生命。

十五时零四分,骨髓提前六分钟运到香港特区。这意味着离陈霞姑娘的生命的希望更近了。

十九时五十五分,运输骨髓的飞机平稳地在上海虹桥机场停机坪降落。由于香港的天气原因,飞机延迟了二十分钟起飞。虽然抵达上海的时间比预期晚了十五分钟,但总的来说还是相当顺利的。

二十时刚过,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护人员将骨髓接到,迅速装上救护车。由警车开道,接骨髓的救护车从虹桥机场直奔苏州。

二十一时二十五分,接骨髓的救护车开进了苏州,开进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们翘首期盼的来自海峡彼岸的生命火种,仿佛长距离的接力赛,终于如期传到了姑苏城,传到了陈霞的无菌室,不,应该说,是传到了海峡两岸同胞的心坎里!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篇六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品读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11-01

1.培养小学生"品读感悟"能力的重要性

品读感悟是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一项有益尝试,主要是教师通过借助课堂教学工具和手段,有目的地培养和引导学生如何去品味、怎样去阅读、如何去感知、怎样去领悟。

提升学生的"品读感悟"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强化学习能动性的培养,促进学习思维习惯的养成,实现学习能力的极大提升,最终让学生们愿学习、能学习、会学习,实践证明能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培养小学生"品读感悟"能力的对策

2.1 依托反复阅读,让学生们品出"味道"。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教"的过程,更是学生们"学"的过程,须知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辅助和服务的。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重点应当是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能够被一些精妙的词句、语言节奏的变化、优美修辞手法的运用所吸引,其中的人文美、自然美、精神美都会让学生自发认真咀嚼,反复品味。比如,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中:"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通过学生们反复不断的阅读,学生们的品味和品感就会丝丝入扣、渐入佳境,对文章的学习和把握效果会提升到新的层次。

2.2 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们读出"精髓"。早晨是一个人头脑最活跃、记忆最深刻的时期。要充分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们大声地、富有感情地朗读。古人讲,读书如果能到一百遍,那么其中的意思自然而然就明了了。通过对课文一遍一遍地朗读,能够让学生们更加身临其境、置身其中,不仅能够培养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心境、作者的思考、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更直观地找到文章的重点内容和精髓部分。

在晨读上,笔者为同学们布置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朗读作业,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同学们已经通过朗读掌握了很多内容知识。在五壮士走向狼牙山顶峰的绝路上,战士们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胜利有几层含义?"喜悦"在什么地方?通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问题,学生们在朗读过程中已经读出了文章的精髓。这样的方法不仅节约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精力,也让学生们自己学会了如何通过"读"实现自我学习。

2.3 借助有效提问,让学生们感出"共鸣"。科学研究表明,行之有效的n堂提问是实现课堂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载体,对于提升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意义重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应恰当地借助这一手段,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实现思想的共鸣。

比如,在《我的战友》一文的学习中,在让学生们通读了整篇课文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文中表达了当时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在最后一自然段作者写出了当时的日期,把日期放在第一段是否可以,有什么不同?学生们陷入了沉思当中。尤其问题中的最后一个,是很多学生感觉很迷茫又解答不了的,正在自己问自己的问题。通过层层提问,引发了学生们深入的思考,并引起了学生们思想深处的共鸣,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入透彻。

2.4 凭靠教师点拨,让学生们悟到"灵魂"。语文教学要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引导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这样的桥梁是需要教师去侧重强化和传递的。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实现两者心灵深处的感情碰撞,产生火花,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文章的精髓,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师不仅要注重"引",还要注重"点",所谓画龙点睛就是这个道理。在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文学习中,在教会学生们搞清楚了"绿"的运用精妙之处后,笔者就进行了"点拨",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实际这么远的距离作者要用"一水"、"数重"这样的词呢,学生们一下子就体会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笔者又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及王安石的个人遭遇对学生们进行了"点拨",让学生们思考文中还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我的引导,学生们明白了作者还有"重返政治舞台、早日实现思想报复"的强烈欲望贯穿其中。

3.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们的"品读感悟"能力至关重要,意义重大。要注重依托课堂引导,利用好晨读时间,科学设置有效提问,发挥好教师的点拨和启发作用,让学生们会品、乐读、有感、能悟。

参考文献: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上这6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是来自于快回答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