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人教版五年级《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优秀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相关内容,快回答精心整理了3篇人教版五年级《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欢迎查阅与参考。

《最后一分钟》的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相关链接】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中央人民政府向特区政府赠送的礼品《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大型雕塑,高6米,重70吨,用青铜铸造,典雅大方,寓意深长,坐落在香港会展中心新翼的海边,已成为香港的标志之一。

【自主学习】

一、选择合适的读音填在括号里。

1、(qiāo qiǎo) 悄悄话( ) 悄然离开( ) 静悄悄( )

2、(zā zhā zhá) 扎花( ) 扎针( ) 挣扎( )

二、我能分辨同音字。

kòu ( )子 日( ) ( )问 豆( )年华

zhù ( )造 ( )作 ( )目 建(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刹那的( ) ( )地流淌 崭新的( )

( )地呼唤 微微颤抖的( ) 含露的( )

四、缩写句子。

1、最后一分钟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2、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老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合作探究】

初读感知

1、读懂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相互交流: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每一次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体会诗歌内容

1、读第一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读出这种情感。

2、读第三节,回答问题。

(1)“那深入骨髓的伤痕”指的是:

(2)“一张发黄的旧条约”指的是:

(3)“大海沸腾”指的是:

3、读第四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

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练练测测】

请选出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

A、意思转折 B、诠释说明

C、声音延长 D、意思递进

1、大家注视的是旗杆——挺直的是中国人的脊梁。( )

2、是什么缓缓流淌——饱含百年的痛苦和欢乐的泪珠。( )

3、“快回来!——”我从心底呼唤着香港快些回归祖国。( )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的五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

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体会四次“最后一分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

1、交接仪式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香港过去、现在及交接仪式的相关信息。

四、教学过程

(一)看图交流,揭题

1、交流香港的有关信息

2、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同学们,请仔细看这幅图,你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特殊的时刻吗?

3、教师激情揭题:是的,这个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大地四处开放;这一刻,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这一刻,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解决字词障碍,了解诗歌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提出困难,共同解决。

3、再读诗歌,思考一个问题:文中的四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随机板书)

(三)品读诗歌,体会、激发情感

1、师:诗歌的大概内容同学们都已有所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地品味这“最后一分钟”。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提到“最后一分钟”?

第一处“最后一分钟”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师:同学们,在第一小节中躲着一种修辞手法,你能把它找出来吗?(生:拟人)那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说一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拉着香港这位亲人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历程。

3、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处“最后一分钟”

1、师: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升起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无比的——(学生接说:激动、自豪)。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小节,边读边体会这一份激动和自豪。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师:看着同学们这么认真地读着,老师相信你们的体会肯定也到位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一起来感受这份激动和自豪。请听要求:前面部分男女同学轮读,最后三行一起读。

4、分角色朗读

5、教师范读

6、有感情地齐读

第三处“最后一分钟”

1、师:同学们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已充分体会到了那份激动和自豪,真棒!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如今的香港是非常繁荣的,可在150多年的时间里,它走过的历程却是坎坷的。

2、课件出示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等相关资料,教师介绍。

3、师:虎门上空的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发黄的旧条约也在此刻悄然落地。在这最后一分钟,又是什么在长城的脸上,在黄皮肤的脸上流淌呢?快到第三小节中找一找。

4、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大海沸腾!

(1)指名读一读

(2)理解“使大海沸腾”(学生自由说;借助图片理解)

(3)引读:在这最后一分钟,百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

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怎能不让人欢欣鼓舞呢?——

在这最后一分钟,所有中国人的喜悦都化作了泪水,这怎能不使大海沸腾呢?——

第四处“最后一分钟”

1、师:香港终于回来了,我们激动,我们自豪。香港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小节,体会这小节体表现出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去迎接第一朵紫荆,一起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香港吧!)

(四)配乐齐读,再次体会情感

1、师:香港历经百年沧桑,今天终于回来了。这最后一分钟,带给大家的是无尽的激动、喜悦和自豪,老师给同学们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分钟”!

2、配乐齐读诗歌

(五)播放视频,情感升华

1、师:刚才的学习,我们从语言文字里感受到了那份激动、喜悦和自豪。下面老师带大家走进当时的情景,再次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播放录像,教师配画外音。)

(六)课堂练笔、小结

1、师:同学们,流浪了百年的游子——香港回来了,面对骨肉团聚的动人一幕,你最想说什么?请把它写在课文空白处。

2、集体交流

3、师小结: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事隔两年,澳门也回家了;而如今,祖国母亲还有一个孩子在外头,你们知道是谁吗?(生:中国台湾)是的,虽然中国台湾回家的路还很坎坷,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台湾一定会回来的!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那时的最后一分钟也会像今天我们所读到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那样,令人无比激动、喜悦和自豪!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篇三

【江西省南昌市羊子巷小学 万江洪】

〖全有感于教学中资料的运用·帮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使这一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部分〗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不仅是信息社会的要求,还能更好地体现学科间的相互整合。

前不久,在一节研讨课上,有一位老师执教《玩出了名堂》一课时,用课件出示了大量有关列文虎克的资料,详尽地介绍了他的生平及科学成果,并指名,让学生朗读。在评课的时候,有不少老师认为,此法不妥。我也有同感。在课堂上,让孩子朗读大段的资料,十分费时,而且资料中有有些科学知识学生一时半会儿还弄不明白,并没有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互补的作用。联系自己平时的教学,我想资料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以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总有孩子说:“老师,我家没电脑。”似乎,上网成了搜集资料的唯一途径(www.kuaihuida.com)。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课文,如《鲸》,《最后一分钟》等,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作为课前预习一部分,有许多孩子带来了色彩鲜艳的图片,科普杂志等,在一起交流,从而使他们明白,上网查资料比较快捷,但身边的书籍,报纸等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好帮手。此后,孩子们也就不再为家里不能上网而苦恼了,相反,他们查阅工具书的时间反而多起来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3篇人教版五年级《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