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动迁房屋买卖合同书 (菁华【3篇】

该同学在实习其间表现出色,很好的完成了单位交付的各项工作,工作踏实认真,尊重同事,这里快回答为大家分享了3篇动迁房屋买卖合同书 (菁华,希望在企业指导教师评语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企业指导教师评语 篇一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业务实习 有效管理 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2013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面上项目,JG02131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20-0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信息化人才供不应求。会计信息化课程是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技能性,而业务实习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模块,对提升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效果具有特殊的意义。虽然许多高校都为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了业务实习教学环节,但从当前实习实际情况来看,大多都难以达到业务实习的设计初衷和预期效果。

一、当前会计信息化课程业务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实习的岗位和机会比较少

由于业务实习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加之实习的时间一般较短,致使一些企业和社会公共组织为大学生提供业务实习机会的积极性不高。一些企业虽提供了实习岗位,但大多属于内容简单、缺乏技术含量和锻炼功能的岗位,学生技能难以得到提高。

(二)业务实习时间达不到教学要求

由于企业的工作安排及学生忙于求职考研、会计资格考试等原因,致使实习经常中断和提前结束,因而使实际的实习时间大打折扣,难以达到课程规定的学时要求,从而影响了业务实习的实际效果。

(三)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不够

目前许多院校一名指导教师往往指导多名学生,同时还不能丢下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致使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时间、精力缺乏而沦为形式。同时,实习地点分散、实习责任不清等原因,使得学校一般只将学生带入实习企业,对学生实习的动态管理和后续指导不够。此外,由于实习学生不属于企业正式员工,因此一些企业对实习学生的管理较松散,很少对实习学生系统培训和指导。

(四)业务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实际评价中,一些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实际的鉴定评语撰写中有失客观公允,加之学校对实习考核结果审查不严,对实习学生旷工、缺勤等不予处理,致使考核评价流于形式,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实习情况和效果。

二、提升会计信息化课程业务实习效果的策略

(一)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业务实习创造更多机会

学校应充分动用教师、校友等资源,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机制构建,建立更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化操作岗位和机会。同时,在业务实习前,学校应主动与实习企业签订业务实习协议,明确实习中的管理和指导职责,加强双方对业务实习学生的管理、指导和帮助。

(二)加强对业务实习的有效管理

学校可尝试建立实习联络中心,加强与实习企业和实习学生的经常性联络;建立业务实习质量监控中心,对学生实习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和有效监控;根据实习分布情况,建立区域实习服务小组,确定小组长,加强与指导教师、学校的联系,提升对学生队伍的自主管理。

(三)充分发挥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能作用

针对需要带队实习的指导教师,学校要科学配置教学、科研任务,使得指导教师能有较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要积极履行职能,通过带队、抽查、走访和电话网络等交流方式,加强与企业和学生的沟通,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四)完善业务实习考核评价体系

加强学校与实习企业的合作联手,综合考虑和反映到岗率、操作技能、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情况,积极建立一套可操作性较强的学生业务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并提升对实习结果的充分运用,建立良好的实习考核奖励机制,激发指导教师和实习学生的积极性。

结束语:

在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过程中,业务实习是其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基础的主要手段,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提升职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共同努力提升业务实习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改庆。 会计信息化及会计教学变革现状研究[J]. 中国市场,2015,52.

[2]吕能芳。 会计课程业务实习管理策略[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3]刘敏。 会计信息化课程业务实习管理体系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4.

作者简介:

企业指导教师评语 篇二

关键词:高职;毕业设计;影响;评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193-02

一、引言

高职教育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理论教学包括课程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等;实践教学包括课程设计、实验课、实训课、各种实习、毕业设计等。毕业设计是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目的是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根据设计要求完成设计任务。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并没有充分发挥其本质作用。

二、当前的高职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一般为:指导教师根据所带学生情况先进行分组,首先将所选题目、设计要求、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接着安排毕业设计完成进程、现场辅导,最后组织答辩委员会进行答辩及毕业设计评阅。通过毕业设计答辩,反映出有些学生收获不少,有些学生则一问三不知或回避提问。根据调查某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近3年毕业设计质量出现了严重滑坡现象(见表1)。

1.时段设置对毕业设计的影响。根据调查,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通常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而该时间段,大量的企业来校招聘,是学生就业的重要时期。在就业形式严峻的今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倾注于找工作上。同时,部分学生在该阶段还要参加专升本考试、公务员考试等。因而,在该时间段完成毕业设计,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远不足,毕业设计收效甚微。某学院调查统计了机电一体化专业近3年完成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如表2所示,与实际的教学安排出入较大。

2.毕业设计选题对毕业设计的影响。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和课题不多,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有限。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选题时,多数是选择网络上成熟的课题或沿用校内、校外的旧题目。另一方面,指导教师毕业设计选题时,没有与学生沟通、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实际水平,仅根据自己的业务水平及想法进行选题、安排毕业设计进程。这样,同一专业的题目类似,仅是毕业设计个别参数不同,不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3.学生自身的问题对毕业设计的影响。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及招生人数的增加,参加高考人数的下滑,学生生源质量不高。一方面,学生综合素质不高。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不清楚毕业论文的撰写规程,毕业设计无从着手。同时,学生基本功不扎实,不能熟练运用Word等基本的文字处理软件,设计说明书和论文的排版不规范。对于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学生不能灵活运用Auto CAD、Pro/E及Protel等制图软件,缺乏工程制图规范的知识。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设计进行时期也是学生就业的黄金时期,学生找到就业单位后,只要单位要求学生上岗,学生会毫不犹豫地奔赴单位,将毕业设计抛之脑后;同时部分学生要复习参加升本考试,用于毕业设计的心思甚少。这样,指导教师只能通过电话、邮件、QQ、微信等方式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等到毕业答辩时,学生马上面临毕业,指导教师又不忍心为难学生,毕业设计也就只能这样匆匆了事。

4.指导教师自身的问题对毕业设计的影响。一方面,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身兼数职,不仅是专业课老师,还兼任班主任、实验室管理等工作;指导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所带课程较多,周学时至少十六,多的达二十多。同时,高职院校教师相对学生比例偏小,通常一位教师要带15~20位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另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中专升格而成,教师的学术水平有限,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薄弱,企业经验不足。教师专业知识更新慢,不能与时俱进,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可能不是自己的专长而难以很好地指导。

5.毕业答辩的形式对毕业设计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答辩形式单―为在校答辩,对于已经提前上岗的学生,教学院系一般要求:在省内就业的学生在答辩前返校参加论文答辩,在省外就业的学生(考虑到往返的不方便)不参加答辩。有的学生为了逃避答辩,胡乱找一家单位提前上岗。这导致了就业与教学的冲突,学生与指导教师的矛盾。

三、解决高职毕业设计存在问题的措施

1.毕业设计的时间提前。将毕业设计的启动时间提前至第四学期的后半学期,学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在校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接受指导教师“面对面”的辅导。同时,对于一些大学生创新项目,学生还可以利用暑假去购买材料,为后期制作打下基础。这样提高教师指导的效率和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解决了毕业设计和就业之间的时间冲突。

2.毕业设计选题依托职业大赛及企业实习。虽然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和课题较少,但每年有各种职业大赛举办,高职院校可以参加大赛为目的,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如机械行业的机械创新大赛、数控技能大赛等。另外,高职教育中有顶岗实习,学校应与企业合作,根据学生工作岗位进行选题,可按小组选题,几个学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这样利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小组成员与指导教师(校内和企业指导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形成一种校企合作的学习、探究氛围。这样,既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又加强了校内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同时由于企业指导教师的介入,校内指导教师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他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3.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在基础课学习中,教师要严格要求,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其次,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布置的作业是拓展和深化。最后,学校应开设与毕业设计相关的课程。比如,在第四或第五学期,开设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写作选修课,或增设相应的讲座,指导学生如何搜集、阅读、整理和归纳文献资料。

4.指导教师加大指导力度,注重过程管理。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指导教师的能力、投入精力和时间等对毕业设计质量影响巨大。首先,指导教师要利用假期参加各种培训和企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修养。其次,由于高职90后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不愿他人过多干涉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怎样收集资料、查找资料、整合资料、撰写论文和答辩等。最后,院系应制定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明确教研室及指导教师的职责,并随着情况的变化而调整。

5.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评分体系。毕业设计过程分为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质量审评、毕业设计答辩三个环节。首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与答辩前一周写出论文评语及评分交毕业设计质量审评小组审查,决定能否答辩;其次,毕业设计质量审评小组审阅论文,并写出评语及评分;最后,进行答辩环节,学生自述毕业设计的内容、特点及撰写过程,答辩委员会向答辩人提问,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给出得分。对应这样的三个环节形成一个三级评分体系:指导教师过程考核评分占总分的40%;毕业设计质量审评小组审核评分占总分的30%;答辩委员会结论考核评分占总分的30%。

四、结论

毕业设计是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不容回避的环节,可以沟通学校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在学生、各位任课教师、指导教师、院系领导通力合作下,通过毕业设计时间的合理安排、选题的合理选择、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指导教师的大力指导、院系对毕业设计的检查、评价等,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方来,向怀坤。改革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07):36-38.

[2]朱松节。高职高专毕业设计(论文)团队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1,(6):329-330.

[3]郭丽娜,邵亚娟。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环节[J].科技信息,2011,(5):664.

[4]杨岳,关成立。高职环境专业毕业模式改革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4):36-38.

[5]赵雪莲。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122-125.

企业指导教师评语 篇三

关键词 教学评价 改革 中学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例如,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现素质教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师院校作为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摇篮,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教育改革,才能引领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建立一个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方法多样化、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高等师范院校实施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并且应该走在改革的前列。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实践课是生物类师范生的必修课,和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同步开设。该课程训练学生师范技能,指导学生将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应用于实践,帮助学生初步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实践课为试点,对该学科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尝试。

1 传统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实践课教学评价方式

目前,在大多数高师院校里,期末考试仍是唯一评价学生的手段,评价结果完全量化。这种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注重实施终结性评价,它孤立于教学整体的有机联系之外,其结果是导致师生不能内控和调节教学和学习过程,不能有效反馈信息,从而使教学失去了主动调控的机制。

这种评价方式在满足学校对学生总体的测量与评价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优点。以分数为评价手段的终结性评价能标注、明了地反应出学生的差别,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然而,从全面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其缺陷和其优点一样明显。首先,不能有效评价学习的整个过程,容易造成“临时抱佛脚”也能得高分的现象。其次,数字化的定量评价,很难反映出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成长变化。第三,现有评价体系不能和学生互动交流,不能向学生提出发展建议。

2 改革后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实践课的教学评价方式

2.1 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实践课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最终试讲表现(终绪性评价),更为重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并且强调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该课程根据学年教学目标、学科教学目标和中学生物学教学特点,以模块教学为基础、小组练习为单位、组内配合、组间交流为载体实施教学。

2.1.1 以模块教学为线索,实施个人形成性评价

按照学号顺序,学生每10人分为一组,选出组长。每次模块练习前,学生根据自身条件提出明确的自我目标。各组指导教师根据此目标、结合当次训练内容及学生表现,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并在问题出现时,利用微格实训系统,帮助学生及时改进及强化训练结果。同时,按照专题评价标准给学生量化打分。小组学生之间互相点评,分析学生试讲作品的优缺点,谈论克服缺点的方法。针对某些“大众”问题,和试讲教师展开讨论。最后,组长代表小组写出书面小组评语。在教师评价和组内评价后,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以利进一步提高。

所有模块成绩相加是学生个人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5。

2.1.2 以期中课堂比赛为载体,进行小组形成性评价

学期进行到第5周左右,任课教师布置期中比赛内容,由各组自由推荐一名代表参加,组员协作准备。评委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实践课专任教师担任,同时实录比赛现场,留作档案。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设计、教材处理、板书板画、教风教态等给学生打分;综合点评各试讲代表的试讲情况,给每个试讲小组提出建议。

课堂比赛成绩作为小组平时成绩计入学生总成绩,占总成绩的1/3。

2.1.3 以试讲验收和期末讲课比赛为载体,进行终结性评价

课程的终结性评价包括两个部分:个人期末试讲验收的成绩和以小组为单位的讲课比赛成绩。个人的期末试讲验收在小组内进行,由各组指导老师进行评价打分。个人期末试讲成绩占总成绩的2/15。期末讲课比赛采用同课异构方式,赛前抽签选出各组代表、教学内容及讲课顺序。评委团是由学院中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评委团参照比赛评分细则打分。这一分数在试讲小组每个成员的总成绩中占1/3。

中学生物教学实践课使用了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评价手段的提升,是发展的趋势,而终结性评价作为教学评价手段之一有着一定的优势,在教学中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加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2 改进后教学评价方式的其他特点

2.2.1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图1)

定量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育测量。定量评价的优点是评价具有标准性和客观性。在本课程建立的评价体系中,使用定量评价的意义主要有以下4点:(1)保证评价的标准性和客观性。各试讲小组的指导教师不同,各指导教师的个人喜好、价值观念、评价水平都有差异。使用同一的量化评价标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评价结果的标准性和客观性。(2)简洁直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分数是能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水平高低的评价手段之一。(3)刺激学生不断努力。(4)满足学校对学生总体的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追求测量结果的客观化和标准化,但学生的态度、兴趣、情感是难以被简单地数量化描述的。美国学者格朗兰德提出了教育评价的基本信念公式:评价=定量测量or/and定性描述+价值判断。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学评价要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注意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本评价方案最主要的定性评价手段是评语。每位学生完成一个试讲作品后,指导教师都会给以口头点评和书面评语;试讲小组成员经过讨论,给出书面意见;课后,要求学生写出书面自我鉴定。评语要求指出作品的优缺点、模块自定目标完成情况以及提出改进建议。“教育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期望通过评语增加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反馈功能。

2.2.2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由教师单独完成评价工作,学生没有评价的权力。区别于传统评价体系,此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小组互评和学生自评。(1)教师在每位学生试讲完后,都会进行点评。从教学技能的各方面详细地指出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同时,组织小组讨论。在教学评价中,教师的作用是多层面的,教师既是管理者、评价者,又是指导者和支持者。(2)学生互评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上流于形式,在课后的小组试讲练习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课后试讲练习主要依靠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讨论,发现问题,共同解决。这不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教学设计理念的交流。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过:“你我是朋友,各拿一

个苹果来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把各自思想相互交流,那么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3)自我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学习状态,总结心得体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使用恰当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方法,最终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自主学习者。

2.2.3 重视个性评价

发展学生个性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现代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个性化教育。对学生进行评价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保护学生个体经验。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期待。教师和学生根据学生提出的目标和意愿对学生的试讲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要求和建议,组织学生观看不同类型教师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3 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2.3.1 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评价方案中最核心的内容,评价的主要实施者和管理者是各试讲小组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了解当前中学生物教学发展动态,熟悉中学生物知识体系。目前,大多数大学教师没有在中学任教的经历,个人研究兴趣也不在中学生物学教学方面。因此,指导学生教学依据理论标准和个人喜好偏多。另外,指导学生试讲需要教师有极大的教学热情,耐心、时间、精力是必不可少的。专职指导教师太少,不少教师都还担任其他教学和科研工作,能花在指导学生试讲上的时间比较少。

2.3.2 各试讲小组经验交流不够

生物教学实践课主要是以小组教学进行。虽然,通过两次比赛进行教学成果汇报交流,但在学习经验和训练具体实施等方面缺乏有效的交流。

3 期望

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家施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有10余年时间,这期间有进步、有挫折,更多的是对祖国教育的责任和坚持。作为基础教育的摇篮――高等师范院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实践课作为一名先行者,在教学评价上作了适应性调整。期待这份工作能为师范教育从业者提供一些经验,能真正早日做到高师院校教育和中学生物学教育的接轨。

参考文献:

[1]陆建身。生物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余文森。当代教学评价发展的特点[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6,6:26―29

[3]刘廷风,丁克强,李红艺。《环境土壤学》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探索[J]课改聚焦:40

[4]徐继存,徐文彬。高等院校教师教育核心课教材――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出版社,2009

[5]张玉田。学校教育评价[M].重庆:中南民族出版社,1987

[6]祁艳品,马瑞贤。形成性评价体系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建构和实施m.现代企业教育,2011,01,下期:191―19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3篇动迁房屋买卖合同书 (菁华就到这里了,希望在企业指导教师评语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