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地理教学论文相关内容,快回答精心整理了7篇地理教学论文,欢迎查阅与参考。
关于地理的教学论文(精 篇一
时间匆匆而过,回顾今期的地理教学工作,使我在教学中得到很大的收益。以下,本人谈及一下今期地理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总结:
要联系人们生活的实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关系”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因此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要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也可以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
一、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本学期八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地理教材。其内容主要是中国地理第一至四单元。包括“居民与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等。我希望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方面的初步知识,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进一步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通过提问我才发现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十分薄弱。于是,我通过与各班主任老师、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沟通,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通过上期的期末检测成绩,分析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同时,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为他们打开一扇心灵的窗口。
在此基础上,根据我校明年地理学科要参加统考的实际情况,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培养学生的备考意识,并在教学时数、教学进度上提前安排。据此,本学期除完成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任务外,还将组织学生学习下册课本的部分内容,为复习奠定基础。
二、自觉落实教学常规
1、 由于自己是一名“非专业”的地理老师,要真正具备相应的学科教学能力,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我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悉心查阅资料,学习时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有时,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平日里,积极利用网络和配套教学光盘,查找、整合课程资源,为上好一节课作有效的准备。
2、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把重点放在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上,避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的出现。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学习实效。训练题力求让学生当堂完成,对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六十人以上,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觉得它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因为,作业是与他们最多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像x班的x同学,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不及格,而本学期他对地理产生了新的兴趣,作业做得认真了,成绩也提高了,每一次测验都在及格以上。这与我对他的激励和“作业交流”是分不开的。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基本上不划“×”,针对错题我或画上一个圆圈,或在题的旁边划上一个“?”,有时也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告知学生应该怎样避免错误。
4、除教学随堂评价外,力求适时进行单元形成性检测,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有时成绩不尽人意,但我没有放弃希望。因为许多同学不仅仅是地理基础薄弱的问题,还有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显然还有些难度。尽管如此,我仍然以积极的心态,坚持培优辅差。且盼望期末有一个好结果。
三、积极参加校本研究
1、自觉进行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运用与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优质课竞赛、教育技术能力大赛等校本研究活动。虽然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比不上许多优秀教师,偶尔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并不气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激情飞扬”。
2、学以致用,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运用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合理进行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摸索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可利用的时间,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一种有声有形、师生互动、快速便捷、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力求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本学期由于学校开展的活动较多,担误的课时也就多了,所以有时候存在一些赶课的现象,另外在期末复习当中,抓得还不是很落实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倍努力,仍以素质教育为突破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力争在中考时,取得优异成绩。
作为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一日为师,就应该扛起责任,为学生负责到底。因此,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连不断的出现,要想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保持现在的工作状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同时,将教学常规和教研活动结合起来,把常规的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课前精心备课,做到形式多样化,通过相互听课、交流,不断的完善教学,充分地锻炼自己,从而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进步。
“心若在,梦就在”。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是我永不改变的目标与追求。
地理教学论文(推荐 篇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高二上学期的地理学习,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选修(3)(5)(6)册和世界地理概述的基本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全面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的但他们在地理空间概念方面、读图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初中地理基础知识严重缺乏,读图识图的基本方法欠缺。好在经过高中二年级上学期的世界地理概述部分的复习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读图识图能力,这也为今后的教学减轻了些难度。
由于高考改革特殊性,高二地理的学习主要由于高考的改革和高中地理学习与复习的自身特殊性,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在内的高中地理选修教材的学习与复习,学习任务重。高中地理选修教材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与初中地理有所共性的地方。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着重讲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而高中地理选修教材以案例形式的具体分析中国的区域差异。
二、本学期主要教学任务
1.复习初中世界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各大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及优势特点,并能分析认识形成特色的原因。
2.复习初中中国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我国地理总体特征和各自然区域的差异,并能分析认识各区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影响。
3.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1.在教学方式上,虽然注意到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在导向上,仍以教师为主,学生的自主取向表现得不明显。虽然学生能比较多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但是基本上仍然是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路在走。同时过于周密的设计往往会导致过度的控制,不敢放手。对于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教师的处理仍然带有比较强的传统教学的痕迹。如何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探究的空间更大,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研究。
2.要提高学生对课堂时空的使用效率,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义和看法,如何将教学资料变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在学生活动的深度、广度上做文章。
3.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既要考虑到发挥好学生的作用,更要照顾到后进生的参与和提高,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自主地参与学习,并学有所得,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提高。
四、安排好各周的教学活动
第1周至第6周2月21日至4月2日24课时第一部分世界地理复习:1、有关地球和地图的知识2、关于世界地理的概况,主要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大的地形单元、气候、自然带、人种、民族、语言、宗教等的基本分布特征3、讲述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地理4、区域开发利用、区域发展、区域问题是目前人类关注的重点,要注重区域地理的复习,抓住区域地理特征,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融入系统地理知识的复习。重点认识东亚日本;南亚印度;东南亚新加坡、印尼;西亚;非洲埃及、欧洲英国、德国、俄罗斯;北美美国;南美巴西;大洋洲澳大利亚等国的自然、经济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课堂上通过投影、学生读图、小组分析、讨论交流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提高课堂效率。
第7周至第10周4月3日至4月30日 16课时第二部分中国地理复习一(概述部分)1、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15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2、我国国土构成:领土面积和疆域的四至点;领海、内海和国家管辖的海域;主要的半岛、岛屿、海峡及分布。3、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置,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4、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5、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势阶梯划分及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6、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高原和主要丘陵的分布及特征。7、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8、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9、我国气温分布和温度带,降水分布特点和干湿地区,气候特征及河流概况。10.中国的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本节内容大多是结合其他内容考查,以地理背景知识出现,借助本节内容的掌握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同时还常作为时政热点的切入点,考查与政治、时事历史和今后规划发展的有关问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运用地理原理解释人口特征。根据提供的区域图作为背景,填图写出相关的山脉、平原、高原、盆地名称,并分析其对气候、河流、农业发展、污染、城市布局、地质灾害的影响。读等温线图和干湿地区的分布图,归纳我国冬夏季气温特点、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运用所学的推理夏季风对雨带位置的影响。利用气温降水图考查获得相关地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及判断分析能力。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我国邻近海域及丰富海洋资源。1、 教学时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插图及挂图来分析,使知识形象化,让学生理解本单元的有关内容;2、精讲精练第11周4课时期中复习与考试。
第12周至第14周5月8日至5月28日10课时第二部分中国地理复习二(四大区域部分)认识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区域地理知识,了解其地理位置、范围、气候、地形特征以及经济特征。我国四大地区及香港、澳门和中国台湾的区域地理特征。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如西部开发、“三江并流”的自然奇观及开发价值、中国台湾问题。1、教学时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插图及挂图来分析,使知识形象化,让学生理解本单元的有关内容;2、精讲精练。
第15周至第18周5月29日至6月25日18课时第三部分高中选修二册1、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和特点及内部差异。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特征、差异与发展。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长江三峡的河流综合治理、黄淮海平原农业低产区治理、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开发、东北农林基地商品农业区域开发、西南地区交通运输的建设、海南和海域的开发、上海浦东新区发展、西气东输的能源基地建设重点分析教材列举的案例,结合中国地理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重在分析方法的学习和掌握。1. 选修二内容难度不太大,讲课时必须注意突破重要概念和规律;以基本概念为线,总结全章知识结构2. 精讲精练。
地理教学论文 篇三
摘要:观察学习是一种通过亲身观察、感受和体验来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学习形式,巧妙地借助观察学习开展教学,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分析了观察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探讨了观察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观察学习;高中地理;应用
观察学习主要是指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比较和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从中探求出内在规律和本质,再有效地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掌握地理知识,突破学习重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一、明确观察目标,推动观察学习的有效开展
目标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明确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在开展观察学习时,观察目标是否清晰明确,将直接影响到观察学习的实际成效。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为了确保观察学习的有效进行,提高观察学习效果,教师要立足于实际,根据教学目的,明确观察对象和目标,合理安排观察时机和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如在教学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时,笔者要求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式图,并提出“太阳系的组成成员有哪些?”“按照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他们应如何排列?”等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敏捷的观察能力。
二、优选观察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观察热情
地理是一门观察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观察内容丰富,观察形式多样,既有地图、景观图、插图、挂图等图片观察法,有现实世界中自然现象、人文环境等课外观察法,又有石膏、磁铁矿、金刚石等实物观察法,还有借助多媒体软件进行动画演示的观察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妙灵活地选择观察学习法,借助学习方法的多样性,点燃学生的观察热情和探究动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研究地壳运动规律、地球公转规律等一些抽象的自然现象规律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制作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深入分析、总结规律,主动获取知识。
三、科学指引学生,强化观察学习的实效性
观察学习并非单纯地从表面观察对象后得出表面特征,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思考、分析和探讨观察对象,挖掘观察现象背后蕴藏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受知识、经验、阅历等方面的限制,许多高中生在观察事物时容易停留在观察对象的表面现象和明显特征上,忽略了观察对象的内在本质,所以在开展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问,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全面观察,透过现象把握内在本质。如在教学《气压带和风带》时,笔者一边让学生观察热力环流示意图,一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单圈环流是我们在:①地表均一;②地球不自转;③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这三个假设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倘若去掉地球不自转这个假设条件,那么大气运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如果考虑公转这一因素,三圈环流造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将会有什么变化呢?”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领悟,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注重课外观察,提升学生实践运用的能力
地理知识与生活是分不开的,高中地理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内,而应注意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和生活,积极开展多种课外观察活动,鼓励学生实地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完有关《地形》《地貌》的内容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去所在城市的制高点,实地观察城市的地形、地貌和河流情况。总而言之,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智慧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观察学习法,明确观察目标和任务,并注意教会学生科学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充分挖掘和把握观察现象隐藏的本质规律,同时积极开展课外观察,提升学生实践运用的能力,增强观察学习的实际效果。
关于地理的教学论文(精 篇四
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三大共性(能根据资料分析)
(3)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简单阐述)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它们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磁暴;极光等
注意: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至少掌握三种图形的阅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太阳光照图(侧视、俯视);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2)主要知识点:
地球自传和公转方向、周期;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比较;区时的计算(注意北京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比较;主要节气的判读;季节划分的依据;晨、昏线的判断;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简单了解地球内部的三大圈层 (2)会区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⑴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能根据p31的活动,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事例(季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课本p37的图,注意图中每个气压带中心纬度位置
(2)能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来读出气候类型,并判断气候成因(只要求跟风压带有关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会根据等压线读出冷、暖锋,高、低压,并分析它们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2)会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的方向,会判断风力的大小
(3)会根据等压线和其他知识判断某地的天气特征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会根据有关资料判断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后果
●以气象灾害(台风和寒潮)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⑵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会判断洋流的性质
(2)会简要画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流分布
(3)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等温线图的判读)
(4)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重点放在鱼场的分布)
(5)会根据洋流分布图分析污染物的流向和对海上航行的影响
●以水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 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衡量水资源的标准及水资源的定义
(2)简单认识河流的补给类型
(3)会根据资料分析一个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如以色列、咸海、我国黄河下游等)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⑶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会画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根据课本所呈现的一些地貌(如黄土高原、新月形沙丘、风蚀地貌、河流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分析形成的原因
(2)三种山岳的成因及典型代表
(3)会判断背斜、向斜、断层等一些地质构造,以及地质构造在生产中的应用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山路公路的选址问题
(2)山地、高原、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演变中作用。
生物循环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能画出生物循环的示意图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2)以黄土高原和修水库为例,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关于地理的教学论文(精 篇五
从去年毕业来到该学校,我就担任初二级七个班的地理科任。本人自始至终都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在思想上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恪守良好的师风师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认为,要想在学生心目树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的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以已服人。
作为教师,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没节课都以的在状态站在讲台上,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实施,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地理科在中学来讲是一门非统考的科目,但它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初二学生,学习的全是中国的地理知识,身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连一点中国地理常识都不认识,从这点,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故此,我们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
针对初二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还要进行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也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地图知识、地名和各种交通路线的地理分布知识。所以要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还有,适量适时的练习、作业和测验也是必要的。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我尽能减少作业量,把大多的练习放在课堂上,一来可以在课堂上及时巩固知识,二来可以从学生的练习中及时得到反馈并补救。这也可避免有少部分学生抄作业的习惯。
当然,在工作上我还是存在某些不足。譬如,课堂上不能及时地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因为教的班级多,不能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落实到位等等。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地理教学论文(推荐 篇六
通过一学期的高一地理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1、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图表,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我们每一位高一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在近半个学期的教学中,我们感觉到课时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又难于满足,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2、对教材连续性与统一性的困惑,由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现严重脱节,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相对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无疑一下难于适应,给我们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知道,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如果教师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于完成,组织学生回去自学,但部分基础较差,综合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还是难于接受。也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趣渐无。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是许多教师的困惑。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我在教学中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是我们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转变难度更大。还有,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教学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要求有记录,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讨论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备课时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使用差异性标准,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4、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力争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地理教学论文 篇七
一、通过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将新知识的有关内容设计成问题的形式,用问题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让他们围绕问题去分析、去综合、去解决问题。如讲“气候”这节课时,我是这样提出问题的:“有一年高考作文的题目是‘树木、森林、气候’,很多平时语文成绩很好的学生却不知所措,而一些热爱地理课的学生却如鱼得水,一气呵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这样的设问使学生立即展开思考,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地震”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全人类都关心的问题,学生对地震知识的掌握是一知半解。因此,在讲“地震”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唐山地震、汶川地震,使很多同胞失去了生命。我肯定地告诉大家,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今后还一定会发生地震。我们要预防地震,就必须明白什么是地震,地震在我国是如何分布的,地震到来时有什么征兆,我们应如何积极地去应对。”这段导语,把学生多年来疑惑而又期待解决的问题摆了出来,迅速地变成了他们学习的动力,为后面新课的讲授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主观条件。
二、通过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每一片土地都有着与之相关的故事、动人歌声和壮丽篇章。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些导入新课,自然会使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在导入“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这节课时,我和学生一块齐唱了歌曲《黄河大合唱》。那情景,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峥嵘岁月。把学生带入这条中华母亲河的怀抱,学生在思想境界升华的同时,学习地理知识自然全神贯注、如饥似渴。
三、通过数据资料导入新课
利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统计数据导入新课,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如在讲“土地资源的利用及保护”一课时,引用了以下数据“:我国耕地面积一亿多公顷,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是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是澳大利亚人均耕地的二十八分之一,是印度人均耕地的七分之一。我国用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那么,怎样正确认识、合理地利用及保护土地资源呢?”在讲“环境问题的产生”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显示出世界森林消失的速度、水资源消耗速度、沙漠化进程、年垃圾排放量等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防治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的导入,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探索。
四、通过直观教具导入新课
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这个阶段又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个小阶段,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和表象,也就没有理性认识。感觉是认识的起点,通过外界存在的客观事物刺激人的感觉器官才能产生感觉。所以,用具体形象的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就能突破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如身临其境,很好地帮助学生接受知识和思考问题。如在讲授自然带时,出示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自然带分布图,让学生在已有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自然带的分布,引导学生通过对两幅图的分析对比,找出气候类型和自然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内在联系中揭示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的东西。
五、通过故事导入新课
这种方法,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如在地图的教学中,我用了这样的导语:“航海家哥伦布于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时,共花了37天的时间;第二次1493年去美洲,只用了20天的时间就顺利到达了。这就是因为有了地图的指引。”在“洋流”这节课,我用了这样的导语“: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然而英军舰艇屡受德军潜艇的袭击,致使英军遭受极大损失。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所学内容中去寻找故事答案,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开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张伟欣 单位:山东省单县郭村镇中学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7篇地理教学论文,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地理教学论文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