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最新8篇(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故事案例博客)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快回答为大家分享了8篇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希望在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 篇一

关键词:叙事班会;班会体系;班会主题;班会设计

在多年对叙事教育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故事是最容易走进学生内心的元素,而德育叙事更是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对象的最佳接火点。因此,我们展开了用故事改造班会的教育实践,逐渐形成了叙事班会的理论和设计策略,让班会课变得更为有血、有肉、有情并具有意义。

一。叙事班会的概念及理解

叙事班会是围绕一个教育主题,有目的、有组织、有策略地呈现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或生活事件,调动学生对故事(事件)的积极体验、唤起情感上的共鸣,影响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一种班会形式。其涵义有三:

1.主张:讲故事永远要比讲道理打动人。叙事班会与常规班会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德育实施手段的不同,常规班会往往以讲道理为主,把空洞乏味的人生道理强硬灌输给受教育者;⑹掳嗷嵩蚴峭ü鲜活生动的故事把人生哲理、生活道德传递给学生,通过故事的浸润实现“大教无痕”的境界。实践证明,故事能够让思想教育变得温润、细腻、生动活泼,也可以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诗意盎然。

2.基调:故事是叙事班会的根基而不是点缀。很多人在设计班会课时也会用到故事,比如在班会课开始前利用一个故事导入,在课堂中间利用一个故事来增加情趣,在班会课结束时利用一个故事来点睛提升,等等,这种把故事作为课堂设计调味品的班会课不是我们所讲的叙事班会。真正的叙事班会,故事是课堂设计的主素材、主背景、主基调,自始至终主导教育实施的全过程,决定对学生道德影响的主方向。

3.呈现:故事(事件)的呈现不限于讲述。从文本上看,叙事就是讲故事,但这里的“讲”并不局限于讲述,更不是单纯的口头说道。确切地说,叙事就是采用合适的方式来呈现故事。故事的呈现方式有很多种形式,除了直接使用文字或语言讲述以外,情景剧表演、微电影、绘本、话剧、戏曲等都可以成为故事呈现的方式和手段。无论使用何种手段,都应是以帮助学生内化故事为主要目标,而非单纯追求形式的新颖或独特。

二。叙事班会的设计类型与方法

一节叙事班会课的成功与否,在于选取恰当的故事,进行恰当的加工,指向恰当的教育主题。选用什么样的故事,进行怎样的设计,是一项值得每一位班主任潜心研究的事情。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重点研究开发了两大类型的叙事班会,并在每一类型内摸索出了不同的设计方法方式。

(一)单一故事型。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节叙事班会只需要一个故事就可以满足设计需求。根据故事的不同,对故事的挖掘与开发也就不同,下面介绍三种常用的单一故事开发方法。

1.勾连生活实际。有些故事本身就具有明确的价值判断或者意志导向,其情节的逐层发展又符合学生的认知递进梯度,这样的故事就可以直接拿来作为整节班会的素材主线,围绕故事展开道德教育。只不过,叙事班会的目的并不是围绕故事本身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述,而是要将故事的德育内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恰当的联系,让学生在与他人经验的比较中修正自己错误的价值取向,强化自我正确的道德行为。简单地说,就是要让故事不断与生活实际相勾连,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重构。比如,《两只蛋的爱情》这个绘本故事,讲述了两只蛋从懵懂相爱到最后理性分手的整个过程,并提出了“你看,感情破裂不一定非有什么理由,可能只是因为一一岁月在变迁,彼此在成长……”的观点,无疑是早恋主题班会课的一个绝好故事素材。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把故事分成三部分进行讲述,并在每一部分设计了勾连生活实际的问题,开发了叙事班会《故事告诉你,爱情是什么》,让学生在与故事的共鸣、共情中明白了爱情的真谛,懂得了爱情之花在合适的时间绽放才能美好而芬芳的道理。

2.道德两难讨论。有些故事或事件本身无法进行价值判断,揭示的问题具有“两难”性,容易产生“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选择困境,这样的故事我们称为“道德两难故事”,它是我们开发叙事班会的重要素材之一。在实践中,我们以道德两难故事为基本材料,让学生对故事(事件)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并回答围绕该故事提出的相关问题,以此来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经典的“两难故事”有很多,比如科尔伯格设计的系列两难故事,我们就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但是,班主任更应该学会在班级生活中发现“两难事件”,然后以故事的形式设计到班会中。十多年前,班里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一个同学丢失了一支比较名贵的钢笔,那是他叔叔送的生日礼物,价值百元以上。很久以后,班长在自己好朋友的家中无意发现了那支钢笔。追问之下,好朋友承认是自己偷了钢笔,但因为自己特别喜欢,不想还给那个同学,并恳求班长替自己保守秘密。朋友情谊、班长职责和检举偷盗者的责任,三者之间纠缠不清,让班长很是纠结,便匿去朋友名字讲了自己的苦恼,问我他该怎么办?我把这个事件演绎成一个童话故事,并据此设计了一节班会,成功消除了班长的困惑,还顺利解决了班级盗窃事件。

3.多维故事续说。有些故事的结局具有开放性,或者是一些经典故事的结尾具有时代的可变性,这样的故事可以通过“多维度续说”的方式拓展、拓宽故事的德育价值。如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我们曾经设计过《遇到坏人,如何保护自己?》的班会课。在这节课中,我们借用了《狼和小羊》的故事,让学生在“说着,狼就往小羊身上扑去……”之后进行故事叙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纷纷讲述了自己理解中的故事结局。由此,他们一起归纳出了诸如“想办法转移坏人注意力”“适当示弱博得信任”等十几种逃避伤害的办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投入度十分高涨。

(二)多重故事型。有的教育主题很难通过一个故事完成设计,需要多个故事进行不同的系统关联才可以实现教育价值的丰厚与教育意义的丰满。这种由多个故事共同参与的班会课,其设计方法与策略迥异,但也有基本的思路可循。

1.递进式关联。在设计叙事班会课时,我们通常会采用一个故事揭示德育主题、一个故事解读德育主题、一个故事深化德育主题等方式,用多个故事层层递进进行关联,形成一条完整的德育故事链,共同完成某项教育。甚至,在每一个教育链接点上,可以同时包含多个小故事,以共同阐释必要的教育内容。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教育时,曾经设计过一节叙事班会课《昨天、今天、明天》。整节课以四个情景剧,叙述了A、B、C三个同学在四个不同场景中的生活状态,实际上呈现了12个小的故事情节。通过对这12个小故事的配对组合,用叙事的方式展现出人生的多种可能性,继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人生?继而开始规划如何实现那个未来的、理想的自己。这样的组合叙事,以关联递进的方式展示了多种人生的可能性,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学生的心灵触动极大,产生了极强的教育效果和效益。

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 篇二

一、重示范

在学生的心目中,班主任是神圣而高大的,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这就要求班主任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公平公正、持之以恒,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一个好的班主任,可以通过他自身榜样的、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地面上有果皮,主动弯腰捡起;见到学生,主动问声好;升旗仪式上,肃立高唱国歌。班主任的好作风、好行为,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生照着老师的样子学,就会缩短由知变行的转化过程,能更快地完成知行转变。从而使学生在班主任的潜移默化下健康和谐的 发展 。

二、懂关爱

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知心必须贴心,这就要求班主任豁达大度,学会宽容:允许学生说错话、做错事;要给学生认识错误、弥补过失留有充分的余地;在学生需要的地方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要客观地、不带偏见地了解学生并看待所发生的每件事。

三、善观察

班主任工作需要敏锐细致的观察,只有注意对学生“观其言、察其行”,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限于小学生的知识阅历,尚未能达到“深藏不露”的 心理水平。他们的很多心理活动往往会不自觉地溢于言表,只要班主任处处留心,注意认真观察,就会从其言行举止中发现一些问题。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如:为什么有的学生这几天神色恍惚?为什么今天他忧心忡忡、双眉紧锁?为什么她近来上课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为什么有的学生成绩突然下降?为什么某同学这几天花钱那么多?等等。这些重要的信息,班主任只有做一个有心人才会发觉,发现异常现象后,班主任要从实际出发及时、有效地展开 教育 工作。

四、抓小细节

班主任工作就是细节的工作,作为班主任就应当具备做细节的精神,更应留心学生生活中的“特写镜头”,将它纪录下来,从不可忽视的小节的正反两面进行个案的研究与探讨。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就要从“小”处着手,在学生的生活点滴中“问一问”,诸如:学生的脸色不好、情绪不振、吵架、摔伤等等,班主任都要亲自问一问、看一看、查一查。在这一问中,促进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使学生感到教师所给予的温暖,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

五、会管理

由于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对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是个好办法。班主任要把每一项班级工作都与小队形式的集体竞赛挂钩。每一天的班级活动,无论是从收交作业本到打扫卫生,还是从运动会到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班主任都要按竞赛小组的表现评分,通过班干部自己管理进行量化,评选每周或每天的优秀小组,定期进行表彰。这样,学生们对自己小组每天的情况就格外关注,当然,在具体工作时,还是要以引导为主,每天的评比重点应放在比进步上。慢慢地,学生就能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小组荣誉紧密联系起来。这样,让竞赛激励学生进步,让学生管理自己,不仅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而且有效地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六、能发掘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班级里的所谓差生,其实就如珍贵的钻石被坚硬的石头包裹在中间一样,班主任就要透过这外在的一层“石衣”,善于发现中间闪光的珍宝。

班主任要 教育 好学生,首先就要相信学生,相信转变,树立“无差生观”。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许多大家眼中的差生往往只是某方面智力因素较差,而在其他智能方面,如在意志品质、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等非智力因素则可能是个优秀学生。班主任要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热情,努力发现这些学生多方面的优点,欣赏他们身上的长处和每一点进步,并不断给予鼓励和表扬。

七、勤反思

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范文 篇三

问题展现:学生们站好队,安静地穿好鞋套准备走进机房,教师站在门口仔细地审视那些没穿鞋套的学生。起初,我并没感觉有什么不妥。新机房光亮的地板、干净的桌椅,所有的学生有必要严格遵守使用规定――穿好鞋套上课。对于不按规定做的学生,教师就要加以小惩。在我的耳提面命、严格要求下,敢越“雷池”的学生越来越少,这颇令我欣慰。直到那天的一节信息技术课……

几个忘记带鞋套的学生在我的严厉注视下,尽管很不情愿,还是乖乖地脱鞋进去上课了。只有一位男生――李同学,不肯脱鞋进去上课。斥责和威胁都无济于事。最后,我妥协了,决定给这个“初犯者”一次机会,但我要求他课后必须打扫机房。对于这个决定,他并无异议,欣然地接受了。

又是星期二的信息技术课,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李同学仍然没有带鞋套。对于我的要求,他又一次采取了漠视的态度。他的举动着实让我气愤。他是故意的,肯定是故意的!怎么办?理智告诉我,必须冷静地处理这场“鞋套风波”。

在给其他学生安排好任务后,我把李同学带到一边,微笑着问道:“你不带鞋套,为什么还不肯脱鞋进来上课?你不是最喜欢这(www.kuaihuida.com)门课吗?”李同学歪着头,有点不服气地说:“是的,我喜欢信息技术课,可是……”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老师,你为什么上课不穿鞋套呢?”是啊。老师为什么上课不穿鞋套呢?学生的质问提醒了我,让我感觉一丝惭愧。我诚恳地说:“对不起,是老师错了!”

快下课时,我郑重其事地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我们是一样的,进机房都要穿鞋套。从现在起,如果谁忘记带鞋套,谁就要脱鞋进机房。”说着,我走到门口脱掉了鞋子,安静的教室里响起了真诚的掌声。

“鞋套”风波过后,我的办公橱里多了一双鞋套,课上也几乎没有不穿鞋套的学生了。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的心里,总得自己心中先有阳光。”我想说的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好。这是一种尊重,相信尊重可以更好地塑造孩子们的心灵。

评点:这个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不穿鞋套”的事件,教师研究了这一教学现象,并以教学叙事的形式来写出自己的教学心得。教师的叙事事件是真实的,说明了真正原因,是教师自己的亲身感受。教师在处理不穿鞋套这一事件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困惑和问题,通过“教学叙事”的形式梳理出来。在这个过程,教师会主动地学习有关理论,请教教育专家,与同事合作、商讨、交流,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把“事件”变成“故事”

教育叙事是中小学教师的理想生活和工作方式,因为它的简单方法就是:实践―反思―记叙―再实践,并循环往复。教育叙事并不意味着记流水账,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要遵循以下几种方法。

顿悟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某一个教育问题一直困惑不解,因某个事物突然受到启发,茅塞顿开,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或者教师遇到突发事件,在处理过程中灵光闪现,悟出了深刻的教育道理,并认识到教育规律,进而使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教师把这些事件和思考记录下来,并在以后的教育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这种方法可遇不可求。

跟踪记叙法。最具代表性的跟踪记叙是对某一个或几个有特点的学生或整个班级进行长时间的记叙。比如,教师要研究总学不会操作的那几个学生,便会锁定那几个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和教育。把他们每次为什么不会操作和操作的过程记叙下来,几年下来,就会形成具有借鉴意义的转化资料。

模仿实践法。要成为优秀的教师,教学也好,管理也好,第一步应该是模仿。从教学模式的运用、学生的管理、到与学生谈话的艺术等等。作为一名教师,从登上讲坛的那一刻起,便留下记叙教育的习惯,学习他人的长处,只不过不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经过了加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同伴互助法。教师从事教育叙事研究,不一定是记叙自己一个人或一个班的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教研小组的力量进行研究,有利于形成大家参与叙事的氛围。

教育叙事并不神秘,它既是研究,也是实践,它既包括自己的反思,也包括真实的记叙和理想的展望。成功的教育叙事研究有一个前提,即爱思考、爱读书、爱写作、爱实践。

寻找教育叙事的“活水”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叙述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事件和主题,具体可以关注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教师的课堂生活

例一:学生的养成教育

开学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在纪律方面也收到了一些效果。正当我在为这些小小的效果沾沾自喜时,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是一节普通的操作课,学习内容是利用Frontpage制作学校网站。我演示完在其中的一个页面进行插入表单的操作后,学生们马上开始操作。大部分学生的操作比较好,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这时,我发现坐C1机器的一个学生正在左顾右盼。我走过去,问他在干什么。他说:“老师,作完了,你检查一下吧。”我打开他制作的网站,看了一下,心想,做得不错,速度可真快啊。这时,别的学生还正在紧紧地盯着屏幕进行操作,而他却已经把我布置的任务完成了。接着,我随口说,那你就看看别人的操作吧。

课后,我对课上的情况进行了反思。学生的操作水平肯定不一样,有的学生操作能力强,有的学生操作能力弱。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操作完成后就没事干了,左顾右盼,这不仅会影响班级的纪律,也会使别的学生产生着急的心理,影响他们的操作;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遇到问题总是会招呼教师过去指导。针对此问题,我想出了一个方法:我把操作较好的学生任命为组长,在操作完成以后,要先预习下一部分教师要讲的内容,预习完了以后,组长负责辅导本组成员,可以离开座位。这样既能体现小组合作,又能锻炼学生能力,减轻教师的指导负担。经过几节课的课上情况来看,效果非常不错。

2.教师的课程故事

例二:一节课的教学叙述

Word教学是信息技术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Word教学从整体上来说不算太难。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基本掌握Word概念及一定的Word操作技能,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Word教学的效率不高,许多学生只能掌握基本的操作,不肯进行较为深入的操作。我总结了轻松提高Word教学效率的方法。(1)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需要全班进行知识铺垫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讲授。(2)在Word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习内容可以通过学习任务的形式分配给学生自己去探究。(3)在小组学习当中,许多问题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小组学习,彼此合作,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也能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大家都能较好地掌握这些难点。(4)通过师生交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了解学习掌握情况,互通有无,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5)在Word教学中,特别是部分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一定要安排充足的练习时间让学生练习。(6)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对小组学生进行表扬,激发小组成员的荣誉感及成就感。

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 篇四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故事;演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6-0052-02

【作者简介】黄正平,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3)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主任,研究员,江苏省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一、班主任教育故事演讲的内容要求

教育故事演讲是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重要环节。教育故事是班主任以故事形式叙述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亲身经历的印象深刻的教育案例,从而揭示内隐于这些故事背后的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理念、原则、方法和技巧。教育故事演讲主要考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与教育、与学生沟通和共同成长过程中的职业精神、教育理念、师德修养、班级管理、教育智慧、教育叙述与反思能力,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意识、能力、水平和素养。教育故事的内容一般包括班级管理、心理疏导、养成教育、特殊学生教育、师生关系、家庭教育、家校沟通等方面。教育故事的结构主要包括故事情节、反思、感悟、教育意义等要素。

优秀的班主任教育故事应该具有真实性,而不是虚构的;应该具有典型性,而不是流水账;应该具有情节性,可以是片断,但情节要相对完整;应该具有生动性,体现教育冲突,能打动人;应该具有启发性,对自己、他人都有教育意义。因此,班主任教育故事演讲是班主任通过说故事的形式,讲述“我与学生”“我与班级”的教育事件以及由此产生的所感所悟的过程。

二、班主任教育故事演讲的情况简析

在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过程中,我们听取了78位参赛选手的教育故事演讲,总体上讲,班主任老师们的表现很出色,都是各地层层选的班主任中的佼佼者。我们既为班主任老师的热情和激情所感动,也为他们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育智慧所折服。他们的演讲表情自然、语言流畅,结构完整、态度认真;他们的故事情理交融,生动感人。参赛选手的教育故事演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充分展现了职业学校班主任老师的风采、风貌和风格。班主任老师们都是用心、用情、用智去认真准备、积极参赛,充分体现了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教育情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有真挚的情感

教育故事演讲的内容体现了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尤其是对一些特殊家庭的学生、问题行为的学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们“用爱心温暖学生,用信任理解学生,用宽容体谅学生”;他们“习惯了倾听学生的诉求,了解他们的心声,坚守着那一份责任”,给学生以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认识到“再顽皮的学生也有他最可爱的一面,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一份希望!”

(二)有反思的心路

教育故事演讲中,班主任老师能够从教育故事的背后揭示出自己对教育行为的所思所想,能够从教育理论层面进行反思和提升。感悟到“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领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教育就是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响品格,情感点燃情感。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三)有创新的行为

教育故事演讲中,体现出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断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做到对症下药,从而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体验到“只要我们用心去爱学生,用情去对待学生,我们一定会听到花儿尽情开放的声音”。

教育故事演讲对提高班主任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进一步做好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感到班主任教育故事演讲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 篇五

【关键词】大班幼儿;看图叙事能力;《多彩光谱语言评估标准》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10-0015-04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是幼儿社会化、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1〕表达性语言能力(包括看图叙事能力)是大班幼儿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和社会化的重要前提。20世纪80年代,国外有学者开始对幼儿的看图叙事能力进行研究。〔2〕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的不同,国外有关幼儿看图叙事能力研究的结果并不适用于我国学前儿童,而国内有关幼儿看图叙事的研究并不多,一般都是在借鉴国外语言分析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相关研究。〔3〕

《多彩光谱语言评估标准》是用以评估幼儿表达性语言能力的重要工具。多彩光谱项目是以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亨利・费尔德曼的非普遍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发展性研究项目。《多彩光谱语言评估标准》是多彩光谱项目中的一部分,它主要从表现性、讲述结构的特征、主题贴切性、语气的使用、对话的使用、时间标记的使用、词汇水平、句子结构等八个维度考察幼儿的口语讲述能力。国内有学者运用《多彩光谱语言评估标准》开展了对幼儿故事复述能力的研究。〔4〕本研究运用《多彩光谱语言评估标准》,通过向大班幼儿呈现无字故事图书,让幼儿进行看图讲述,从而收集他们的语言素材,并运用《多彩光谱语言评估标准》对这些语言素材进行分析,以考察大班幼儿看图叙事能力的发展水平,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北京市某幼儿园大班的24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女孩12名,男孩12名。

(二)研究工具

根据研究需要,研究者对《多彩光谱语言评估标准》进行了修订,删除了原有的“语气的使用”维度,增添了“叙事长度”维度。修订后的《多彩光谱语言评估标准》仍为八个维度,具体是:表现性、讲述结构的特征、主题贴切性、对话的使用、时间标记的使用、词汇水平、句子结构和叙事长度。每个维度分三个等级水平,由低到高依次赋值1、2、3分,分别对应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由2名熟悉《多彩光谱语言评估标准》的研究者独立完成对每位幼儿的评分,并比较2名研究者的评分情况。对有争议的评分,经讨论后统一意见。

(三)研究过程

收集语言素材前,研究者先与幼儿进行简单交谈,待幼儿熟悉研究者后,研究者开始按标准指导语,一边向幼儿呈现图片,一边指导幼儿按顺序看图。等幼儿看懂图片意义后,研究者请幼儿看图讲故事,并进行录音。幼儿在讲述过程中如出现停顿现象,研究者会对其进行引导,如询问幼儿“然后呢”“还有吗”等。最后,将录音转换成文字材料作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情况

大班幼儿看图叙事能力在《多彩光谱语言评估标准》八个维度上的总体表现见下表。

(二)看图叙事过程

1.测查情况

本研究测查的24名大班幼儿中,1名幼儿看图后不愿意讲述故事,23名幼儿在研究者的引导下能看图讲故事。其中,18名幼涸诳赐己螅不需要研究者的提示,能主动讲述故事;6名幼儿需在研究者的引导下讲述故事。总体而言,大多数幼儿在接受了看图讲述的任务后,具有较高的讲述兴趣和愿望,且能大胆独立地一边看图,一边完整讲述故事。

2.幼儿的看图叙事缺乏表现性

看图叙事中的表现性主要是指幼儿在讲述时,对语气语调、神态表情以及动作的运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看图叙事过程中,大班幼儿缺乏表现性。17名幼儿始终用单一语调讲述故事,未根据角色、情境的不同而运用不同的语气或语调;6名幼儿能够偶尔使用一下不同的表达形式(如模拟角色语气、变换声调、唱歌等);只有1名幼儿能根据角色和情境的变换运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例如,在讲述到“小蚂蚁看到了一条河,他们过不了河”时,21名幼儿没有用语气或语调表现出急切的心情,只有3名幼儿的语气中有担心、着急的表现。

(三)看图叙事内容

1.能够把握故事主题和线索,故事结构较完整

研究结果显示, 17名幼儿能够把握故事主题和线索,没有偏离故事的发展过程;5名幼儿讲述的故事线索含糊或断断续续;2名幼儿没能理解图片所表现的情节内容,只是向研究者描述了每一幅图片里有什么。例如,1名幼儿是这样讲述的:“他们在荡秋千。这条河好长好长。他们很伤心。他们搬了一个木头,要把木头放在水里。他们在玩游戏呢。他们在招手呢。他们在走独木桥呢。”总体来看,大多数大班幼儿能在看图叙事时把握主题和线索,完整地讲述故事。

2.揭示人物关系和人物的情感态度较少

大班幼儿不太能揭示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人物的情感态度。有14名幼儿能描述故事中人物的一些动作,没有指明角色之间的关系。有9名幼儿提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如,“小猴子和小松鼠是好朋友”“最后,小蚂蚁与小猴子、小松鼠成为了好朋友”。大部分幼儿不能详细描述角色的情感态度,只有1名幼儿在讲述故事时能细致描述人物的情感状态。

3.人物对话较少

研究结果显示,20名幼儿所讲述的故事没有或很少有对话。4名幼儿的讲述出现了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对话,但都比较简短模糊。没有幼儿在讲述时达到水平三,即出现大量对话,并且对话可持续进行,富有意义,包含较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4.讲述故事名称和交待故事发生时间的意识较薄弱

大部分幼儿在讲述故事时,不能有意识地讲述故事的名称和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研究结果显示,仅有1名幼儿给故事起了个名字,18名幼儿没有提及故事发生的时间,仅有6名幼儿使用了时间状语,如“从前”“一天”“有一天”等。

(四)看图叙事能力

1.语词使用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24名幼儿都能熟练使用动词,但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数量不多。统计发现,9名幼儿没有使用形容词和副词;8名幼儿使用了少量的形容词,如“大的木板”“小小的木板”“长长的河”等;7名幼儿不仅使用了形容词,还使用了一些表现人物内心状态的形容词,如“惊讶”“奇怪”“快乐”“高高兴兴”等。

2.语句使用情况

研究发现,24名幼儿看图讲述时一般使用陈述句,语句较短,较少使用疑问句或感叹句。从使用语句复杂程度来看,10名幼儿讲述时用的都是单句或并不连贯的并列复句;11名幼儿使用了少量的复句,如用连词“可是”“所以”等连接句子,但连词的用法往往存在语法问题;只有3名幼儿能够在看图叙事过程中多次熟练地使用复句。

综上所述,从看图叙事的过程看,大班幼儿乐意并能主动参与看图叙事的活动,能根据图画内容展开自由讲述,但在讲述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表现性。从看图叙事的内容看,大班幼儿能基本把握故事的主题和线索,但较难揭示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人物的情感态度。幼儿讲述时,较少运用人物对话,讲述故事名称和发生时间的意识较薄弱。从看图叙事的能力看,大班幼儿能够使用大量动词及一些形容词和副词;讲述故事时语句多为单句和陈述句,部分幼儿能够使用简单的复句,但运用时会出现一些语法问题。

三、教育建议

(一)创设宽松自由、表达规范的语言环境

研究表明,宽松自由、表达规范的语言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表达兴趣,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4〕因此,一方面,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语言表达环境,充分调动幼儿表达的主动性,特别要关注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幼儿,鼓励其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另一方面,在日常交流或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作语言表达规范的榜样,以帮助幼儿提高表达能力。

(二)尊重幼儿看图叙事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幼儿的讲述能力可能处于同一水平,但构成讲述能力的要素却可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蔡毅萍,2009)。本研究发现,不同幼儿的看图叙事能力发展差距较大,有的幼儿看图叙事能力较高,教师可注意提升这类幼儿看图叙事时的表现力和词汇使用的丰富性;有的幼儿看图叙事能力较低,教师应鼓励其多说多表达。在日常交流和组织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善于认真倾听幼儿,认真分析幼儿的表达性语言发展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三)以游戏为载体,促进幼儿叙事能力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同时,幼儿也是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交往,提高自己的叙事能力的。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将游戏与幼儿看图叙事能力的发展相结合,以促进幼儿看图叙事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可将美术活动与语言活动相结合,在美术活动中鼓励幼儿自由创作,在活动结束后,可以组织开展“猜猜我画的是什么”之类的区域游戏活动,鼓励幼儿相互分享交流,并为自己的作品创编有趣的故事。

(四)帮助幼儿把握故事结构,培养幼儿的表现力

教师的有效指导对大班幼儿看图叙事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幼儿传递完整故事结构的要素信息,即一个完整的故事应该包括故事的名称、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另一方面,教师在给幼儿讲故事时,可以多尝试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语气语调、动作和表情神态,尽可能生动地表现故事情节,为幼儿提供榜样。此外,教师还可邀请幼儿一起表演故事,用不同的语调和神态表现故事中人物的内心状态,这样既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又可以培养幼儿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

〔2〕KIEFER B Z.The response of primary children to picture books〔D〕.Columbus: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1982.

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范文 篇六

在集训前几天,集训通知由县教育局发至各学校,Q群里马上热闹起来。“集训活动教育局有没有发文到学校?还是我们去和学校说?”“林老师,每个人都要去吗?能不能请假?我们星期四要期中考试,而且我们天天在加班。”

“学校也是支持我们的,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课应该怎么调,我坚持不缺少学生一节课。”这是事业―忙碌型老师发出的声音。

“我知道各位老师都很忙,但我们一学期也就集训两天,以我的经历,在走进省名班主任李桂华工作室之前,我其实已出现慢性职业疲劳,但集训回来以后,感觉非常不错,职业理想重新被唤醒,工作效率也有了很大提升。几天的培训不会拖工作的后腿。”我动员老师们积极参与,心里想,事业―忙碌型的老师虽然精神可嘉,但创新―发展型老师才是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对于老师们参与集训的热情度,我是有心理预期的。在开班仪式上,我就说过:“大家平时的工作都很忙碌,学校里很多事情都等着你们去解决,但正是因为你们的这股热情,我们才能够让浮躁的心静来,放一放身边琐事,审视、反思我们的工作。”但当工作室进行集中学习的时候,我又不得不再次做动员工作。也许是因为老师们专业发展的意识相对滞后,也许老师们也有专业发展的意识,但心存质疑,让大家抛开手上的工作,集中起来听听课,难道就能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所促进吗?特别是教龄接近二十年的老班主任,形式化、走过场的培训经历多了,其感受自然更为复杂。

当教书育人成为老师们坚守的人生价值时,忙碌便成了这一职业的写照,所以我能理解老师们发出的声音,我没有理由只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而对老师们表示不满。但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人,如今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学生群体也呈现出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班主任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常做常新,才能一直保持生命活力。况且,对于教师的成长而言,职业理想与激情的唤醒,丝毫不亚于专业技能的发展。在这一点上,我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在没有反思、年复一年的重复中,任何激情都会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情感的冷漠与精神的麻木。

所以,我一直在想,短期的培训,着力之处应该是教育信念的分享,是激情的唤醒,是激活与弘扬存在于每一位教师心中的教育智慧,如此方能真正地发挥工作室的功能,引领与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自主发展。我又想起在省名班主任工作室学习时,范曙明老师讲述的教育故事让我领会到教育之美和育人之乐,从此,我开始关注和撰写教育叙事。施铁如《学校教育研究导引:方法、思路与策略》一书指出,“叙事既是资料收集积累的过程,也是成果的表达交流过程,也是反思的过程,是经验形成、观念建构的过程”。教育叙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式,在研究与撰写教育叙事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不断收获,不断惊喜,不断成长。我确信,本次活动以“讲叙我们的教育故事”为主题,以“叙事德育创新研究”作为工作室课题的研究思路,必将为班主任专业成长注入活力。

工作室如期迎来首次集训,由于集训前通过电话、校讯通、Q群等平台的及时沟通,所有老师都到齐。他们带着期望而来,而看似简单的坐下来听听课的活动,我却付出了很多精力。为了确保顺利开展学习活动,需要与各方面进行沟通与协调,还要承担首场专题讲座,我一直都处于紧张思考的状态。怎么样才能避免工作室集训流于形式,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决定在为时两个小时的讲座中,与老师们一起学习理论知识,一起分析教育案例的思路,一起分享成长故事。“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大家既是学科教师,又是班主任、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和人生导师,润物无声、德育无痕应是我们教育本色。于是,由我承担的首场专题讲座,“润物无声,立德树人”为主题的思路在我脑海里越发清晰。在理论学习方面,我先和老师们简单学习了《中小学校管理评价》一书中关于德育的内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分享《班主任基本功――班级管理的基本技能》一书中“班主任需要更精彩的人生”部分;分享“青春老人”张万祥的倾力之作《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一书中提到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三专”――“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专业成长并非与年龄增长成正比,遭遇成长的瓶颈时有发生,理论知识是教育路上的一盏明灯,但任何理论都必须与自身的经历结合才能引发思考。老师的经历也大致相似,我把更多时间用以分享教育故事,讲述叙事文章《聆听内心花开的声音》,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无奈与困惑、执着与出色、徘徊与突破;分享德育叙事文章《我一直都在》:故事中三个学生的事迹引人深思――关注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关注师爱的表达方式,关注个别教育。我真情地叙说自身“毛虫破茧”的成长经历,交流我在案例中体现出来的新思维,让老师们走进教育故事,领会新的教育理念,反思教育的现状。

广东省名班主任范曙明老师受邀来到工作室,为大家讲叙教育故事。她从当前一些市民的不良行为习惯,甚至大学生的道德沦陷入手,引发出对“当下进行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德育”的思考。如何为缺失的德育做点什么?范曙明老师在专题讲座中和大家分享了几个叙事德育案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人生第一笔稿费;一杯水解决打架事件;愚人节和学生“过招”;为垃圾桶“减肥”等等。她动情地说:“遵循教育规律;学生不是任何时候都能接受老师对他心灵上的塑造。把握好他们的思想脉博,运用智慧因势利导,教育的结果才会水到渠成。老师,你的课堂是否有泪花闪动?老师,请不要吝啬你的情感!”这些用爱心与智慧浸润过的故事,此刻再由她娓娓道来,我们内心感受到是山谷里清澈的泉水从心头流过时的舒畅,洗净了我们心灵蒙上的灰尘,所散出来的气息犹如陈年佳酿甘醇芳香,冲散了我们对教育的芥蒂。人文关怀是班主任的核心能力,情感的关注是班级育人的基础。范老师体现的既是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品质,也展示了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名班主任风彩。以人为本的关怀意味着对学生的尊重,关注学生的处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当前学校师生之间的关系中,师爱的付出与学生对爱的感受过程,“施受错位”的问题普遍存在。范老师能轻轻拔动学生的心弦,光有爱显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在于她高尚的师德和教育的智慧。“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子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范老师丰富的育人经验无疑为缺失的德育注入了一抹鲜亮的色彩。

撰写与讲叙这些教育故事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思考自己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的过程。当我们向老师们讲叙自己的德育故事时,他们非常专注和投入。联想到自己的教育经历,也源于相似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我们产生了共鸣,一起讲叙我们的教育故事,我们互相感动着,并激发出自我成长的原动力。

对于本次集训的收获,老师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想,这里仅列举比较有代表性的声音。

李卓旭:在密集的活动开展中,我一次次地被震撼。原来我们身边的故事可以这样的精彩,原来平凡的工作可以这般高尚无瑕。培训过程中没有觉得累觉得苦,相反,这是我工作以来第一次感到如此热血沸腾。最累的是林老师,一人身兼多职,既当导师又当后勤,但是我们看到他总是面带微笑。也许在林老师看来,我们也如学生一般,只要我们有所成长,他付出再多,再辛苦也是欣喜的。

李柔旋:这次班主任培训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让我找到了更有效的班主任工作策略。面对具体细致、琐碎繁杂、艰苦而长期的班主任工作,我会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力争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黄春娇:集训的内容很丰富,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很多同事,很多人总是在抱怨“为什么我带的班都是差班,为什么我的命那么不好?”,其实,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自己不用心。试问,一个没有用心的人去做一件事情,又怎么能直抵别人的内心呢?很想把林老师的文章拿给学校的班主任老师看看,让他们明白何谓真正的“用心”。范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心灵的洗礼课,在她的讲座里,我感受到从所未有的舒心。她让我发现,原来班主任还可以这样做。在班主任工作室这个大家庭,我体会到了做班主任的快乐,体会到了分享的喜悦。

李理:原来我也可以学着用生花妙笔在教育的蓝图上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写论文常遭遇“理论匮乏”的尴尬,但在教育故事里,我可以品味灵光一现的教育机智,享受用心浇灌幼苗的喜悦,记录除掉根深蒂固的园中杂草的艰辛,抒发看到满园春色的欣慰。班主任把一个个故事记录下来,作为一份厚重的礼物送给自己,留作永远的精神财富和记忆的明珠,让孩子纯真的笑脸丰盈着高贵的灵魂,让一颗颗被感化的小苗慰藉疲惫的心灵。

在兴奋和愉快的氛围中,我们还举行了一场如何写好教育叙事的研讨会。与会老师都一致把教育叙事视为德育工作的主要研究方法。他们各抒己见,最精彩之处,是省名班主任范曙明老师介绍她撰写教育叙事的经验:一是学习,多看书,多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例如魏书生老师的作品、省德育中心结集出版的著作等等;二是多开展活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通过实践活动(如开展“每日一名言”等班队活动)才能为教育叙事创造写作素材;三是做有心人,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不起眼的小事,有时,从这些小事挖掘出它的意义,就会成为写作的绝佳素材;四是注意及时记录,把刚发生的事及时记下来,不要等到过后有时间了再来写,那时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介绍这些经验时,范老师还结合另外一个小故事《一种感动很简单》,以生动的叙事,将原本是严肃的课题研讨,变成了快乐的经验交流会,有分享但更重要的是触着了与会老师的心灵,引领老师们深入地反思教育的细节和契机。

邹磊磊在《性别差异下的道德教育研究》一文提到,“关怀理论倡导从关心的角度来组织教育,把学会关心提升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每一个孩子成为会关心的人,关心认为值得关心的事物”。范老师这篇小文章发表在当地报纸《教育周刊》,当她的学生在报纸上读到这则故事时,再次在学校里引发“关心”的连锁效应。范老师所说的“做有心人”,是润物无声的关怀,展示出一个优秀班主任的核心能力。

工作室推荐的书目本来想让与会老师各自购买,但大家纷纷表示,集中买可以提高效率,阅读的

热情溢于言表。过后,李理老师更深情地写下这样的文字:“曾经,我为梦想之花的绽放通宵达旦地忙碌,但当倦怠和懒惰袭来的时候,却连书都少翻了。如今通过工作室平台的学习,我让自己重新漫步于墨香的世界,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是教育随笔还是教学札记,我都乐意让它们化作键盘上跳动的音符,陪着我的日子细水长流,书写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和成长的足迹,让自己的人生丰盈和精彩,充实而幸福。”

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范文 篇七

一、通过叙事彰显教师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

叙事就是对过往发生的真实事件进行刻画、叙述和描写。有怎样的事,你就进行怎样的言说。课程叙事则要求老师不仅要把幼儿园课程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细微地记录下来,还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描述与理性的分析,进而挖掘出课程事件背后所隐藏的教育理念以及对教育的理解,最后以讲故事的方式予以呈现。而不同的课程叙事常常会折射出幼儿教师不同的儿童观、教学观和世界观。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认为:“正是通过叙事主题的提炼,而把日常教育生活提高到自我意识之中,从而让我们在教育叙事的过程中,把生活中偶然的教育事件历史化,把平凡的教育生活琐事意义化,把过去的教育经历永恒化,教育叙事因此才成为敞开教师生命意义之门的重要方式。”

如东县课程叙事活动开展两年来,笔者发现不同老师创生出的园本或年级、班本课程,彰显出来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不一样的。如在植物课程“小土豆、大梦想”中,班级教师非常注重孩子们的亲身体验与实际操作活动,让孩子始终站在课程活动的正中央,从土豆调查寻找种子播种希望观察生长挖掘土豆品尝土豆创意土豆等等,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亲历其中,亲身感受植物的生长特点,体验生命的变化与生生不息的过程。她们在课程叙事活动中,表达出这样的感想:一个小小的土豆,让孩子们实现了种植的梦想,播种、发芽、开花,亲自实践,收获快乐;一个小小的土豆,让孩子们实现了造型师的梦想,设计、雕刻、制作,艺术作品,琳琅满目;一个小小的土豆,让孩子们实现了美食家的梦想,清洗、刮皮、烹制,美味食品,赞不绝口;一个小小的土豆开启了孩子们观察生命、探究自然的旅程,生长、凋谢、再生长,循环再生,生生不息……

当然,课程叙事如果仅仅停留在演绎故事的层面,那就凸显不出研究的意蕴了,关键是要透过课程现象看到本质,看到此课程对儿童、教师发展的作用,从而在某个课程研究方面比如植物课程的研究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与做法,并对其他课程的开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要想叙好课程,也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一是对课程事件的描述必须真实,必须基于已经开展过课程的基础上,不能为了吸引人的眼球而胡编乱造;二是对课程事件的分析必须合情合理,要用一定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分析,不能随意猜想;三是对课程事件的总结必须深刻,要深入反思自己的课程行为,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只有这样的课程叙事,才能真正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

二、基于课程叙事建构微教学论的案例呈现

微教学论是相对于大教学论而言的。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微教学论的“微”是指“微小”,主张研究日常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内容或问题;从研究的思维方式来看,微教学论中的“微”指“具体”,即通过对具体而微的教学实践的观察、调查和实验来获得具体的教学规律;同时它主张每一个教学实践者都是教学研究的主体,都承担着揭示教育教学意义的任务。而在笔者所倡导的课程叙事活动中,每一个幼儿教师都是园本(班本、年级)课程研究的主体,都是基于本班幼儿的身心特点、发展需要和地缘优势进行的课程建设活动,解决的都是本班或本园课程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因此这种研究可以称得上是微教学论研究。

回顾两年来我县所开展的课程叙事研究活动,笔者以班本戏剧课程《犟龟》为例,尝试提炼出微教学论建构的一般程序。

第一,进入课程研究现场。

一线教师开展的微教学论研究不同于专家学者的研究,它是一种实践取向的研究,即研究者必须进入到课程研究的现场。而园本或班本课程研究的主体就是班级内的一个个教师,因此,幼儿园、班级教室就是老师们的实践场、试验田。《犟龟》班本课程的研究场域就是甜果果班活动室,以及活动室前面的一块长长的过道。

第二,观察发现课程问题。

在实施班本戏剧课程《犟龟》时,甜果果班一开始按照传统的戏剧活动模式进行,教师自己改编剧本、给幼儿分配角色,让幼儿背台词、模仿动作表演等,班级家长则配合购置表演服装,实施了一段时间后,班级石老师发现,幼儿排练倦怠、表演机械,教师也感到身心疲惫,苦不堪言。这时候,石老师产生了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想法。

第三,提出研究问题和假设。

在蚓绫硌菔保为什么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与什么因素有关?能不能改变呢?如何让孩子们喜欢表演、热爱表演呢?石老师一方面学习戏剧课程研究方面的资料,一方面开始与孩子积极对话。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发现,孩子们不喜欢老师设计的动作,贝贝说,我想这样表现乌龟,不想做老师教的动作;绘本中的语言比较繁琐,幼儿不易于表达,如绘本中乌龟陶陶有一句代表性的台词“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会改变的!”这句比较长,孩子感觉表达不顺畅;教师制作的精美的道具孩子也不是很喜欢,乐乐说,我想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乌龟壳等等。通过学习以及与孩子的对话,石老师发现,造成孩子不喜欢表演的根源在于教师的包办代替过多,剥夺了孩子主动参与、创造表达的机会。因此,要想让孩子喜欢表演,需要教师转变理念,从舞台的指挥者角色转变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第四,构建课程干预方案。

教师传统的戏剧观以及过于包办代替等因素是造成孩子不喜欢戏剧的原因,那么如何改进才能激发孩子参与戏剧的积极性呢?石老师拟采用“戏剧工作坊”开展班本剧课程《犟龟》研究活动。

戏剧工作坊就是幼儿通过肢体、声音、语言来自由想象、自愿参与、自主选择角色,大胆创编故事情节的一种戏剧游戏形式。它避免了传统戏剧表演中,教师偏爱能力强的幼儿而忽略能力弱的现象。在工作坊活动中,教师、家长和孩子一起改编绘本语言,一起创编角色动作,一起利用废旧物品制作道具、表演服装,如用方形蛋糕盒、彩纸等材料制作花草,用绿色的纱、金色即时贴等材料制作壁虎披风,用纸箱、彩卡、即时贴等材料制作车前草,用黑色毛根制作蜘蛛网,用柚子皮、彩泥和黄色毛根制作蜗牛帽子……一起建设班级剧场,一起制作表演海报,等等,他们说着自己创造的对话,做着自己创编的动作,戴着、背着或拿着自己设计的道具,和自己喜欢的伙伴,在自己亲手装饰的剧场中快乐的表演着,流连忘返,意犹未尽。

第五,验证课程干预方案的效果。

如东县实验幼儿园承担的“十二五”市级规划课题就是关于戏剧课程研究的,《犟龟》班本课程开展以来,孩子们的表演积极性非常之高,在很多场合中都进行了展示,每次活动孩子们都有新的表现、新的创造。石老师就把这个戏剧工作坊的理念与做法推广到幼儿园其他班级的戏剧课程表演中,如三只小猪、白雪公主、谁咬了我的大饼、雷诺的大痒痒等等,都取得了比较好的表演效果。

第六,总结提炼,发现具体的因果关系。

所谓总结提炼,就是要对教学设想中的因果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揭示出因和果之间的具体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通过学习以及访谈发现,开放的班级氛围、教师的角色、良好的家园关系是影响孩子戏剧表演的因素。为什么这三个因素会影响孩子们的戏剧表演呢?这是因为,孩子的表演需要宽松的心里氛围,只有在心里安全的环境中,幼儿的表演才能尽情尽兴;教师从前台隐退到幕后,使得幼儿成为了戏剧表演的主角,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表演自然创意无限;良好的家园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使得幼儿园的戏剧工作坊活动得到有效地开展。

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 篇八

1 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的内容是已经过去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它所报告的内容是实际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教育者的主观想像。教育叙事研究特别关注叙述者的亲身经历,不仅把作者自己摆进去,而且把自己经历过的事件表述出来。

教育叙事研究不仅是叙事,还要对所述事件进行分析,写出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所报告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任何东西,所以叙事研究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比如:教师在某个教育问题或事件中遭遇困境时,就要思考和谋划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的出路,这里面就会涉及很多曲折的情节。教育叙事研究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绎。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

2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主要是教师自身同时充当叙说者和记述者,而当叙述的内容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或解决某些教育问题的过程时,教师的叙事研究就成为“教师叙事的行动研究”。它追求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日常生活。教师本人通过叙述自己的教育生活史,形成教育的自我认识,达到一种自我建构的状态。

教育叙事研究特别适合于教师。因为教师的生活是由事件构成的,这些事件就如同源于教师经验的短篇故事。对教育事件的叙说,能使教师看到平时视而不见的例行事项的意义,并把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遇到这个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过程叙述出来。除了课堂教学的叙事以外,教师还可以叙述课堂以外的生活事件。

3 教育叙事材料的发掘和选择

教育叙事包括课堂题材和课外题材,课堂(课外)题材是发掘教学(或活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精彩场面即亮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就学生题材而言,包括学生的“思维火花”(创意性思维活动、对问题的不同见解、独特的思维方式、个性化学习方法、超常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心理情感,学生的家庭故事,学生成长故事。教师题材的发掘方面,包括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心理困惑、教学探索活动、难以忘怀的事、教学中的遗憾。

4 教育叙事的方式

一般是先叙事,后解释。叙事的写法是将调查研究中所获得的材料整理成一份有情节的有内在线索的故事。在整体上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和情节性,但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相应的教育主题或教育道理。而且各个教育主题和教育道理之间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具体的“写法”要么显示为“夹叙夹议”,要么显示为“先叙后议”。

教学叙事示例片段:例如:笔者开设“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公开课内容,有这样一个片段:

上课时,教师请学生阅读第102页第二段:“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做了一个实验:他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几个小时,“”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然后,他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他用碘蒸气处理这片叶,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色变化。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请指出其中值得改进的地方。

学生阅读并分组讨论,从中找出与现代设计一般原则不一致的内容。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有的小组指出: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应改为淀粉);也有小组指出:实验中曝光的部分形成的产物会转移到遮光的部分,这样实验结果不可靠。

教师在听了各组学生发言后,还指出了两点:用碘蒸气处理这片叶(叶片没有脱色),蓝色不易观察;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光合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这个实验没有证明有氧气产生。

听课老师的反映:有的老师听过以后,认为这样处理很好,值得推广。但有的老师认为这样处理应该放在一轮复习中进行,那样效果会更好。

反思:笔者所带班级学生素质比较高,上新课时可以这样处理,如果在一般班级可以在复习课中进行。这种处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课本中的经典实验,如果用现代观点来分析,可能也会有不足。同时,为了解决光合作用产物转移_的问题,可以再进一步延伸,介绍常用测定光合作’用产物的方法:半叶法。这样既可以排除了光合作用产物的转移问题,又能定量测定。

5 研究报告的撰写要求

根据前面对教育叙事的理解,叙事还是停留在讲故事加感想阶段,叙事是研究的开始,也是提供材料的阶段,要形成研究成果,不仅要有叙事,还要有一个研究报告,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应包含以下四个要素:

(1)教育思想:叙事研究首先要体现教师的思想、理念。教师具有怎样的理念、秉持怎样的信仰,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做法。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信条会引导着教师在言行举止中时时处处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考虑学生将怎样看、怎样想,从而采用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思想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如上述教学叙事片段中,通过学生讨论、质疑课本中科学史内容,体现了合作学习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主题:有了问题,学生就会产生心理困境,有心理困境才有学习的动机。问题解决的前提是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的动机因素取决于问题情境。显然,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问题情境的建构都必须孕育在某个环境中,针对教学而言,就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主题。如上述教学叙事片段中,质疑科学史中内容与现代实验思想的矛盾就是一个主题。这个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8篇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