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为了让您对于伯牙绝弦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快回答给大家分享了8篇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篇一
课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相关诗句:(课堂备用)
满面春风皆朋友,有缘千里终相会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相识半天下,知音只一人。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知我者,子期也! 士为知己者死。
教学目标:
1、正确、通顺、有节奏的朗读课文,渗透古文朗读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利用插图、注释等方法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3、通过朗读感悟、情感体验等方式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知音深情。
教学过程:
导:(板书:泰山峨峨 江河洋洋)先看看黑板上的四字词语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能不能也说几个这种形式的词语。(生说)如果说一些以景物为主的这样的词语。(生说并板书4个:白雪皑皑 清风徐徐 波光粼粼 杨柳依依 草色青青等)
一、初读课文
同学们,咱平时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啊!今天咱们学习的是一篇文言文,也叫古文,讲述的就是两千多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关于知音的故事。
1.练读。请同学们自由读三遍课文,第一遍读准两个生字的读音及读好一个易读错的字。第二、三遍将古文读通顺,注意停顿。
2.指名读。第一个:注意听,每个字都读正确了吗?第二个:注意听,他在句子中是怎么停顿的?并练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3.练读。读出古文的味道来。什么是古文的味道呢,举例平淡的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自由读出自己的味道来。
4.指名读。
5.齐读。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课文读了几遍了,这篇古文的大概意思是什么?仔细看书上的插图和注解,自己先来学习学习。静静的默读,自己学习。
2、检查:老师问两个问题,看看同学们自学得怎样了。
第一个:伯牙和钟子期分别有什么特点?
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问:这两人分别有什么特点?(伯牙喜欢鼓琴,而钟子期喜欢听琴。)
1.从哪里看出来是“喜欢”——(善)
2.善字仅仅是喜欢的意思吗?还会是什么意思?
3.擅长。(一个是鼓琴的高手,一个是听琴的高手)指名读,读出他们的特点来。
4.鼓字是什么意思,(弹)从哪里知道的?(注释能帮我们很多忙啊!)
5.再读,读出他们的特点,(突出善字,并注意停顿。)
第二个:伯牙想弹什么,钟子期都听出来了吗?(想弹高山,想弹流水,都听出来了。板书:高山流水)
三、句子学习、情感体验
同学们,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多么诗意动人的画面啊,我们也一同前往感受一下这个场面。投影:插图及高山流水的音乐。
1.同学们,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伯牙,一个怎么的钟子斯?(弹得认真入情,听得如痴如醉)
2.投影——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此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的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么的画面?(巍峨高大的泰山)——读出峨峨的感觉
3.钟子期为什么不以华山或别的什么山来感叹,而选择的是泰山呢?(五岳之尊、皇上祭天的地方,巍峨而神圣)——指名读。
4.如痴如醉的钟子期听到伯牙这美妙的琴声,会发出怎样的感叹——指名读。(激动的、痴迷的、沉醉的、、、、)
5.善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怎么感叹?(好啊,棒啊,妙啊,强啊、、、、、、)
6.再读
7.还有另一个感叹词是——兮。一个句子中一同时出现两个感叹词,此时的钟子期看来是真的听得如痴如醉了,指名读——
同学们,伯牙表达高山的琴声令钟子期如痴如醉,伯牙表达流水的琴声,钟子期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投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指名读
2.此时展现在钟子期面前的又是怎样的画面?( )
3.再读。
句式练习:同学们,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啊。如果伯牙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志在白云,钟子期曰——悠悠兮若白云、、、、、、
这正是投影——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同学们,你对这句话,现在有何感想?——念字的理解,必字的朗读。
四、补充
同学们,学到这,我们觉得伯牙钟子期能如此心灵相通,那么他们可能是什么关系呢?(学生猜:朋友、知己等)真是这样的关系吗?轻声快读——投影:伯牙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听他弹琴的,虽然大都是宫中的达官显贵,可却没有人真正听得懂他的琴声,伯牙甚感孤独。一日外出途中,他在高山流水间弹奏了起来,以抒发内心的苦闷。不想,一个砍柴的樵夫——钟子期,驻足静听,并听出了伯牙琴声中想要表达的意思。(配流水乐曲声)
板书:(高山流水)巧相遇
只可惜他们两人相处时间甚短,意犹未尽。于是相约第二年的春天再于此地相会。
投影:插图及《伤离别》曲。悠远悲伤。叙述:第二年,伯牙兴致勃勃地赶来此地与钟子期相会,再续前缘。不想,天有不测风云)快回答○www.kuaihuida.com(,等待伯牙的并不是钟子期的人,而是钟子期冰冷的墓碑。
同学们,伯牙于茫茫人海中巧遇知音,何等的荣幸。可是此时,当他跪在子期冰冷的墓碑前,昔日的知音已化作一堆黄土。此时的伯牙做了什么?
投影: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做了什么?(板:破琴绝弦)这样做意味着什么?
2.为什么这样做?(板:谢知音)
五、结尾
后人根据这个凄美的知音故事,改编成了一曲优美的乐曲——播放《高山流水》
让我们在这美妙的琴声中,再读这个故事!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篇二
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
二、谈话导入,走进课文
1、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古人用诗歌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古文。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2、板书课题,正音,绝 弦
3、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是我们本学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中国有句古话知难而上、迎刃而解,有信心读好吗?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根据实情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画停顿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四、初解知音,理解课文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从“鼓”字引导,学生说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5、预设交流
(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4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善于、擅长)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表示感叹)
(预设答案:啊!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理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
(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弹出什么。
(4)我读懂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6、你们又从哪里看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预设答案: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
7、师: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怎么赞叹?(生自由发表意见。)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①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冬天白雪皑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①师: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②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
③师: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峨峨兮若泰山。
④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洋洋乎若江河。
⑤师:当他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
(预设答案:1、失望。2、寂寞。3 、忧虑。生4、渴望。……)
⑥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
(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⑦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
(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⑧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学生感情读文)
⑨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课文最后一句。“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预设答案: 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
3.丰富内容,拓展课文
①师:伯牙在断绝琴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 2、断了他的心弦。 3、断了他的希望。……)
②师:伯牙在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
③师:有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你们想知道吗?(配乐,教师深情朗诵):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六、积累背诵,拓展延伸
1.师:课文短短的74个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
2.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生齐读课文。)
3.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音乐或flash动画。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或背诵课文)
4.师生分角色读。
5.引导背诵。
《伯牙绝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师: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伯牙绝弦》。(板书课题)
现在同学们打开书,看看今天学习的文章和以前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生: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叫古文。而我们以前接触的都是白话文。
师:想不想听老师把这篇文言文读一遍,同学们想一想它与我们所学的白话文有什么区别?
(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
生:节奏不同,韵味不同……
师:同学们真了不得,能听出它与我们所学白话文的不同。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开始喜欢文言文,喜欢文言文特有的味道。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指名读文,把文言文读通,读顺。
三、读懂课文内容
1.师:现在我们已经把文章读通读顺了,老师想交给大家一个更艰巨的任务,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纲,把这首文言文读懂了。
(1)自读文言文,对照注释自我阅读。
(2)对照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
(3)试着说每句话的意思,可以小组交流。
(4)不理解的字、词、句、问题,可以圈出来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弄懂课文的意思。
3.汇报交流。
生1:我读懂了题目的意思是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生2:我补充,我认为这首文言文中最后一句也是对题目的解释。(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它的意思是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把心爱的琴摔坏,弄断琴弦,以后再也不弹琴了。
生: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生:4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生:啊! 生2: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生:真棒啊! 生2:了不起!生3:真厉害!……
师: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其他同学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理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
生: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弹出什么。
生:我读懂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知音。
4、刚才,同学们对这篇文言文的意思有所了解。不过我们只是对其中的一句,两句进行了注解。我们能不能加入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5、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他们之间感情非常深厚。
生:我觉得他们心有灵犀一点通。
生:我觉得他们是真正的知音……
6、质疑:为什么伯牙死后会有如此极端的行为?
三:品味知音之情
(一)相遇相知
1、师: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在遇到钟子期之前,他还会缺少赞美吗?
生:不会!
师:不缺少赞美,那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
生:因为伯牙想到什么子期都能知道。
生:别人的赞美都是空虚的赞美,并没有真正的了解、懂得伯牙内心深处的感情,没有听得懂伯牙弹奏的曲子的韵味,而钟子期懂了,所以伯牙就把钟子期视为知音。
师:你能设想一下别人那些空虚的赞美是怎样的赞美吗?
生:别人会说:伯牙,你真厉害!真不愧是我国有名的音乐家!
生:别人的赞美始终是肤浅的,是表面的,根本说不出哪里好,只是说你好,没说出哪个地方好。
师:当伯牙听到那些毫无价值的、没有意义的、空虚的、肤浅的赞美的时候,他是一种什么心情?
生:一种很失望的心情!他看到来听他弹琴的人中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得他琴声的韵味。
生:他还有一种无奈!因为他想表达的情绪的高潮部分却无人能够听懂,因此他感到无奈!
师:那时候的伯牙心中一定千万次地发出一种呼唤,他呼唤什么?
生:我的知音,你到底在何处啊?
师:然而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俞伯牙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生:俞伯牙的心中一定是心潮澎湃的!
生:很快乐的,一定要在音乐事业上走得更远,一定要有成就,是钟子期带给他的希望。
生:俞伯牙的心中是十分兴奋的,因为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
生:我觉得钟子期和俞伯牙不仅是音乐上的知音,是生命中的知音。因为钟子期能在俞伯牙的琴声中知道伯牙的心情,十分关心俞伯牙,所以我觉得他们是生命中的知音。
师:这真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而那样能够完全了解自己的知音,在我们的人生路上,如果能够遇到,真是太难得了。知音欢聚,一定是一幅非常欢乐、非常融洽的场面,是吗?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请同学们感受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
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的确,多么欢乐的相聚,多么难忘的时光!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二)知音之死:
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是怎样的痛苦,这是何等的决心!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再无知音了呢?
生:伯牙认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除了钟子期没有人能理解他,所以他就终身不复鼓了。
师:伯牙觉得除了子期再也没有别人了,是吗?
生:我觉得他们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非常深刻的友谊,子期死后,伯牙就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人来作他的知音了。
生:因为只有子期才能听懂伯牙的心声,听懂伯牙心中在想什么,子期一死,伯牙就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生:他在断绝琴的同时也断绝了他在音乐道路上辉煌的前程!
师:所有的快乐都随着子期的离去而化为泡影!伯牙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希望,断绝了快乐,断绝了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寻!只留下一片无边无际的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你再读读这句话。
生:子期死,伯牙谓世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四、回味绝弦:
1、师:子期死后,伯牙来到子期墓前,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出示短歌,师范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生谈体会
3、师:我们感受到了伯牙的伤心无奈,你能用你手中的笔劝劝伯牙吗?
4、生练笔,汇报交流。
五、小结全文
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自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间的温暖。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课文。
板书:
25.伯牙绝弦
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知音)
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伯牙绝弦》教案 篇四
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炊烟袅袅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霞光灼灼 春雨绵绵 开火车读,齐读。
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呢?请打开书。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一样吗?(这是一篇文言文)学习古文,首先要求读通读顺,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课文。(出示幻灯,标注课文朗读停顿提示)老师这里标注了古文朗读停顿的标示,请用笔画在书中,再朗读课文,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师随机称赞指导:这位同学读得多好哇,我也发现,其他同学在听的同时,也做着口型,心里与这位同学一起读着,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再请第二位同学朗读时,其他同学就读得更用心了。)
3.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如:峨峨兮 / 若 / 泰山, 洋洋兮 / 若 / 江河, 伯牙谓 / 世 / 再无知音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一)学生自主理解内容
1.师:我们读了几遍课文,知道了课文有几位主人公?(板书:伯牙钟子期)幻灯示两人简单资料,学生自己读。
2、师:我们学习古文,想要理解内容,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预设:联系上下文;借助书中的注释;查看参考资料)两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先理解古文内容。想一想,从哪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自学后汇报。
(预设交流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善于弹琴,钟子期很善于听。(重点理解“善”)
预设交流2: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理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
预设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弹出什么。
预设4:我读懂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二)教师指导重点理解句子
1.幻灯示句子: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
你从什么课文地方看出“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在书中画下来。
2、师:我看同学们都画得是这两句,谁来读读其中的第一句。示幻灯: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谁能读读第一句,你从这句话中,如何能体会到“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再指名读句子。
3、师:有那么多的高山,为什么钟子期只说“俄俄兮若泰山”呢?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前面的两个“善”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是——“善于”、“擅长”的意思,那么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啊!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再次引导朗读句子。
4、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是怎样称赞的呢?(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名读,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激发学生抒发独特的感受) 生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①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冬天白雪皑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板书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1)师: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2)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
(3)师:当他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预设答案:1、失望。2、寂寞。3 、忧虑。生4、渴望。……)
(4)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5)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6)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学生感情读文)
3、感悟“破琴绝弦”内容
过渡:(激情叙述)伯牙和子期弹琴畅吟,相知相惜,结为兄度。他们相约,在第二年的八月十五再到江边相聚,再弹琴畅吟。当第二年八月十五时,伯牙带着他心爱的瑶琴,乘着一叶扁舟,乘兴而来的时候,(声音低沉)却不见子期的影子,四处打听,才知道,子期却因故不幸去世。此时,伯牙是什么心情?(悲痛万分)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
钟子期临终前,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听了这些,伯牙又是怎样的心情?(再指名读句子)
面对着子期的一座孤坟,伯牙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破琴绝弦)生再读这句话。
伯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
4.丰富内容,拓展课文
①师:伯牙在“破琴绝弦”,难道碎的只是琴,断的只是弦吗?(预设答案:1、他的心也碎了。 2、断了他的心弦。 3、断了他的希望。……)
②师:伯牙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
③师: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峨峨兮若泰山。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洋洋兮若江河。
(出示幻灯片)拓展课文,师:当伯牙志在——。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5、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练笔。
如果你是伯牙,面对着钟子期的孤坟,你想对钟子期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
学生写完后汇报。再读课文句子。
6、师:有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你们想知道吗?(配乐,教师深情朗诵):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póu)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五、积累背诵,深悟知音
1.师:课文短短的74个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道是“无琴”却“有情”(板书)
高山依旧,流水依旧,子期已死,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流传于高山流水之间!
《高山流水》的原曲据说已经失传,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2、作业:课外收集积累。
【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 钟子期
知 音
无琴 有情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篇五
【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或flash动画。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师: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一组成语:(展示)
一琴一鹤人琴俱亡琴心剑胆
琴挑文君琴瑟和好琴瑟不调
琴棋书画焚琴煮鹤对牛弹琴
请大家读一读,找出这些成语的共同点。(成语中都含有一个琴字)
2.师:谁能再说几个带琴字的词语。(预设答案: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钢琴、月琴、胡琴、口琴、竖琴、小提琴、电子琴……)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可以使我们知识视野更宽阔,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3.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小游戏入手,引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兴趣。然后激情导入新课,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
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4.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5.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发。
6.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7.学生互相交流读,教师检查读,相机指导读。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教师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韵味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2.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师: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4.预设交流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4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预设答案:啊!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预设交流:2: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理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弹出什么。4:我读懂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5.你们又从哪里看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预设答案: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
6.师: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怎么赞叹?(生自由发表意见。)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揣摩句意,理解文本,课文的文言形式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白话文。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①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冬天白雪皑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①师: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②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
③师: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峨峨兮若泰山。
④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洋洋乎若江河。
⑤师:当他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
(预设答案:1、失望。2、寂寞。3、忧虑。生4、渴望。……)
⑥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
(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⑦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
(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⑧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学生感情读文)
⑨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课文最后一句。“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预设答案: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
3.丰富内容,拓展课文
①师:伯牙在断绝琴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2、断了他的心弦。3、断了他的希望。……)
②师:伯牙在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
③师:有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你们想知道吗?(配乐,教师深情朗诵):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在指导朗读时,师生融入课文中的角色,师生形成了“知音”式的对话交流,入文,入情。这样,教师就成了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如同从远古走来,文言语言如同己出,吟诵如吐心语,阅读也就融入了生命的律动,师生在互动中成了“知音”。
四、积累背诵,拓展延伸
1.师:课文短短的74个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
2.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生齐读课文。)
3.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音乐或flash动画。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或背诵课文)
4.师生分角色读。
5.引导背诵。
[设计意图]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努力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韵味,结合古文特点的渗透,让薛孤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把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学生从读通到读懂,最后熟读成诵,达到了“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伯牙绝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节奏朗读课文,读出古文的味道。
2.能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准备:收集交友的名句。ppt课件。
一、以诗导入
1、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歌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些诗句你会读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吧!(ppt1)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读着这些诗句,你发现了什么?(有关知音的)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进一个有关知音的经典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板书课题:伯牙绝弦)
3、读准课题。伯牙绝弦(jué xián)
这是一篇古文。你们读过古文吗?第二次学古文,先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ppt2课文内容)
说说读文后的感受。
2、跟师读文,把握节奏。(随机纠正)
3、再自由练读课文,要求难读的句子多读读。
4、指名读课文。(注意评价语言)
5、再练读课文,要求流利、读出古文的味道。
6、齐读课文。
三、初步感知
文章中讲了两个人,他们是:生——。(板书:伯牙 钟子期)
读了课文你们是否发现有一个字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好几次?
(板书:善)
这个“善”字的意思是否一样呢?
打开作业本完成第一题,给“善”字选合适的意思。
“善哉”用现代的话还可以怎么说?(太棒了!真好!太妙了!)
师:一个“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可见我们的语言文字是需要仔细品味的。
什么叫善鼓琴?什么叫善听?(板书:鼓 听)
齐读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四、品味知音之情
师:同学们,课文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那么你从哪些句子体会钟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呢?请找一找,划下来。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细细读第二句,思考从哪里具体写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泰山呢?(巍峨高大)
从哪看出?(峨峨)
读句子,读出泰山的巍峨。(指名读)
师:你对“泰山”读得特别有味道,对“泰山”有什么想说的吗?(登泰山而晓天下)
子期只用“峨峨”两字就表现出了泰山的高大巍峨。一个“峨”是高大,他却用了两个“峨”。
同学们“善哉”用现在的话就是——生:“好啊!太棒了!真好!太妙了!”
谁也像子期那样赞美伯牙的琴声?指名读。(读出赞美的味道。)
2.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细细读第三句,用朗读读出感受。(指名读)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江河?(汹涌澎湃 无边无际 水势浩浩荡荡)
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像子期那样赞美伯牙吧!
师:同学们,既然伯牙是个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止表现峨峨泰山和洋洋江河,还会表现什么呢?
泰山峨峨 江河洋洋 清风 明月
指名说词语。
出示词语:
泰山峨峨 江河洋洋 明月皎皎 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清风徐徐 芳草萋萋 白雪皑皑 炊烟袅袅 波光粼粼 雷声隆隆
春雨绵绵 ……
齐读词语。
那么,你们能否也像钟子期一样,赞美一下?
出示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 明月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明月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
学生自由练说。
指名说。
师:高山也罢,流水也罢,伯牙的琴,子期都能听懂……
正所谓——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细细读第四句,结合刚才的理解,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伯牙心里想的,子期都能知道。)
师:“念”与哪个词的意思相同?(生:“志”。)
“必得之”是一定会知道。
师:其实,伯牙与子期的相逢只是偶然,读读屏幕上的文字,会对他们有所了解。
屏幕出示:
伯牙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
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有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艺术竟然遭到如此的践踏。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究竟有没有知音啊?
他独自一人来到山间排解孤独和寂寞。中秋之夜,伯牙泊船在山崖下抚琴一曲,在山间砍柴的钟子期被其琴声所引,来到了船上。令伯牙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
(1)生默读。
说说伯牙此时的心情如何?(兴奋不已 喜出望外)
师:伯牙把这种心情化作高山流水的音韵,假如你就是伯牙,你想对子期说些什么?
(2)小练笔:写下伯牙想对子期说的话。
(3)交流。
是的,当伯牙志在高山,子期必得之且赞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当伯牙志在流水,子期必得之且赞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当伯牙志在 明月 ,子期必得之且赞曰:——“善哉, 兮若 !”
当伯牙志在 杨柳 ,子期必得之且赞曰:——“善哉, 兮若 !”
当伯牙志在悲伤、志在开怀,这一切的一切,子期都能理解,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可见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而是——知音啊!(板书:知音)
5.师述:伯牙和子期约定来年再相会。到了第二年的中秋节,伯牙如期而至。然而,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一块冷冰冰的墓碑。伯牙把千言万语化作琴声……
(揪心的琴声响起,并出示伯牙鼓琴时的画面)
(1)交流:从伯牙的琴声中,你能听出了什么?
(伯牙此时思绪万千;高山依旧,流水依旧,可是你却一去不复返了;)
同学们,你们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了他的心声,你们也是伯牙的知音啊!
(2)朗读:你能把此时伯牙的心情读出来吗?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指名读。(让我感受到悲痛欲绝 , 你是情到深处。)
齐读。
读到这儿,你知道“伯牙绝弦”的意思了吗?
断的只是弦,破的只是琴吗?(破的是伯牙的情,伯牙的心。)
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的伤痛读好这句话吧!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读完《绝弦伯牙》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也许你会对这些诗句有更深的理解,请再读一读吧!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宋)岳飞《小重山》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现代)华而实《知音》
再读这些诗句,相信此刻的你一定有话想说。
学生交流。
六、朗读总结
七、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伯牙 鼓
善
子期 听
知音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节奏朗读课文,读出古文的味道。
2.能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准备:
收集交友的名句。PPT课件。
一、以诗导入
1、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歌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些诗句你会读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吧!(PPT1)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读着这些诗句,你发现了什么?(有关知音的)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进一个有关知音的经典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板书课题:伯牙绝弦)
3、读准课题。伯牙绝弦(jué xián)
这是一篇古文。你们读过古文吗?第二次学古文,先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PPT2课文内容)
说说读文后的感受。
2、跟师读文,把握节奏。(随机纠正)
3、再自由练读课文,要求难读的句子多读读。
4、指名读课文。(注意评价语言)
5、再练读课文,要求流利、读出古文的味道。
6、齐读课文。
三、初步感知
文章中讲了两个人,他们是:生——。(板书:伯牙 钟子期)
读了课文你们是否发现有一个字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好几次?
(板书:善)
这个“善”字的意思是否一样呢?
打开作业本完成第一题,给“善”字选合适的意思。
“善哉”用现代的话还可以怎么说?(太棒了!真好!太妙了!)
师:一个“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可见我们的语言文字是需要仔细品味的。
什么叫善鼓琴?什么叫善听?(板书:鼓 听)
齐读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四、品味知音之情
师:同学们,课文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那么你从哪些句子体会钟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呢?请找一找,划下来。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细细读第二句,思考从哪里具体写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泰山呢?(巍峨高大)
从哪看出?(峨峨)
读句子,读出泰山的巍峨。(指名读)
师:你对“泰山”读得特别有味道,对“泰山”有什么想说的吗?(登泰山而晓天下)
子期只用“峨峨”两字就表现出了泰山的高大巍峨。一个“峨”是高大,他却用了两个“峨”。
同学们“善哉”用现在的话就是——生:“好啊!太棒了!真好!太妙了!”
谁也像子期那样赞美伯牙的琴声?指名读。(读出赞美的味道。)
2.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细细读第三句,用朗读读出感受。(指名读)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江河?(汹涌澎湃 无边无际 水势浩浩荡荡)
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像子期那样赞美伯牙吧!
师:同学们,既然伯牙是个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止表现峨峨泰山和洋洋江河,还会表现什么呢?
泰山峨峨 江河洋洋 清风 明月
指名说词语。
出示词语:
泰山峨峨 江河洋洋 明月皎皎 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清风徐徐 芳草萋萋 白雪皑皑 炊烟袅袅 波光粼粼 雷声隆隆
春雨绵绵 ……
齐读词语。
那么,你们能否也像钟子期一样,赞美一下?
出示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 明月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明月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
学生自由练说。
指名说。
师:高山也罢,流水也罢,伯牙的琴,子期都能听懂……
正所谓——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细细读第四句,结合刚才的理解,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伯牙心里想的,子期都能知道。)
师:“念”与哪个词的意思相同?(生:“志”。)
“必得之”是一定会知道。
师:其实,伯牙与子期的相逢只是偶然,读读屏幕上的文字,会对他们有所了解。
屏幕出示:
伯牙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
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有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艺术竟然遭到如此的践踏。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究竟有没有知音啊?
他独自一人来到山间排解孤独和寂寞。中秋之夜,伯牙泊船在山崖下抚琴一曲,在山间砍柴的钟子期被其琴声所引,来到了船上。令伯牙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
(1)生默读。
说说伯牙此时的心情如何?(兴奋不已 喜出望外)
师:伯牙把这种心情化作高山流水的音韵,假如你就是伯牙,你想对子期说些什么?
(2)小练笔:写下伯牙想对子期说的话。
(3)交流。
是的,当伯牙志在高山,子期必得之且赞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当伯牙志在流水,子期必得之且赞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当伯牙志在 明月 ,子期必得之且赞曰:——“善哉, 兮若 !”
当伯牙志在 杨柳 ,子期必得之且赞曰:——“善哉, 兮若 !”
当伯牙志在悲伤、志在开怀,这一切的一切,子期都能理解,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可见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而是——知音啊!(板书:知音)
5.师述:伯牙和子期约定来年再相会。到了第二年的中秋节,伯牙如期而至。然而,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一块冷冰冰的墓碑。伯牙把千言万语化作琴声……
(揪心的琴声响起,并出示伯牙鼓琴时的画面)
(1)交流:从伯牙的琴声中,你能听出了什么?
(伯牙此时思绪万千;高山依旧,流水依旧,可是你却一去不复返了;)
同学们,你们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了他的心声,你们也是伯牙的知音啊!
(2)朗读:你能把此时伯牙的心情读出来吗?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指名读。(让我感受到悲痛欲绝 , 你是情到深处。)
齐读。
读到这儿,你知道“伯牙绝弦”的意思了吗?
断的只是弦,破的只是琴吗?(破的是伯牙的情,伯牙的心。)
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的伤痛读好这句话吧!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读完《绝弦伯牙》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也许你会对这些诗句有更深的理解,请再读一读吧!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宋)岳飞《小重山》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现代)华而实《知音》
再读这些诗句,相信此刻的你一定有话想说。
学生交流。
六、朗读总结
七、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故事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相互理解的真挚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讲伯牙绝弦的故事,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弦”的读音。学生试读“弦”。
3、解题质疑,理解“绝弦”,并提问学生通过什么知道的。渗透根据注释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4、让学生说一说读了课题后有什么疑问,伯牙为什么绝弦?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课件出示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流利。
2、指名读课文,适当让学生评议。
3、范读课文。感知课文节奏。
4、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出节奏。
5、齐读课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三、读懂课文,理解文意。
1、通过几遍读下来,我们已经知道课文中有两个人物。让学生找出来,指名说。板书:伯牙、钟子期。
2、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爱好呢?在课文找一找。指名读第一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善”的意思。板书“善鼓琴”、“善听”。
3、从课文中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自己读课文,把你读懂的交流一下。
4、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第二、三句话。提问学生这里的 “善”表示什么呢?还可以怎么说?用自己的话替换一下。并视频展示伯牙和钟子期相识部分。提问: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刚才的视频 吗?学生汇报。
5、是啊,伯牙所想到的,钟子期就能从琴声里听出来,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读一读,品一品。
6、故事的结果是怎样的呢?谁知道?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交流,视频展示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内容,感悟何为知音,板书:知音。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悲伤情感。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1、我们都知道伯牙是音乐家,在遇到钟子期以前他的得到的只是表面的赞美,肤浅的赞美。体会伯牙遇到钟子期时,心情怎样?学生自由说。
2、无奈知音已去,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3、有记载,钟子期死后,伯牙在钟子期坟墓前写下了一首短歌,课件出示诗歌,学生读诗歌,进一步感受伯牙的悲痛心情。
五、回味内容,升华中心。
1、善鼓的伯牙为什么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让学生说说原因。2、学完了课文你能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吗?
3、学生交流,指名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内容。
4、如此动人的故事,你们想不想背下来呢?自由朗读,试背课文。
5、这的确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音乐。
6、让我们再次在音乐声中诵读全文。
六、作业: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以上8篇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伯牙绝弦教案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