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思想品德说课稿精选10篇(思想品德说课稿精选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思想品德说课稿相关内容,快回答精心整理了10篇思想品德说课稿,欢迎查阅与参考。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

爱国主义是做人之本,立国之本。加里宁说:“对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需从深入认识自己的祖国开始。在小学阶段,就要唤起儿童对祖国真挚的爱”。怀着神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精心设计了一堂综合实践活动。

这次活动,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自农村,根据农村孩子平时生活视野较窄,但渴求知识、学习热情高;有表现*,但表现能力不强的特点,我力求程度的体现生活的气息,把“祖国”这一抽象的概念赋予为丰富多彩的感性形象,让儿童初步了解祖国的知识,感受到祖国的壮美伟大,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发展儿童收集信息、资料,有意识的表现自己的能力。培养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审美情趣。根据本课的实际情况,我把这一活动主题的重点、难点定点为:初步了解祖国的知识,感受祖国的壮美与伟大,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二、说教法

本课以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通过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通过录像演示、游戏体验、实物展示、资料比较、音乐渲染等,以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孩子揭示祖国的魅力,让学生懂得热爱祖国。

三、说学法

根据“用儿童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儿童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设计思想。在活动时采取分小组表演、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体会祖国的伟大与壮美。

四、说教学过程

紧扣主题目标,我整合出这节课的一条主线,即五大板块:听歌曲,导入课堂——找中国版图,认识祖国——小眼睛看大中国,感受祖国伟大——课内活动:我们都爱大中国——课外延伸:可爱的长沙。这五个板块循序渐进,层层展开。

活动准备:

活动即将开始,上课前,我和孩子们一起从生活中收集信息,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准备包括以下方面:

老师准备:课件,地球仪,中国地图。

学生准备:自己收集的祖国风景名胜的资料、图片、照片、旅游纪念品,名人的图片,故事。

板块一:听歌曲,导入课堂

当孩子们满载收集的欣喜步入课堂,我播放了一首歌颂祖国的儿歌《中国中国,我爱你》,接着富于激情的导入:小朋友们,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我们出生在中国,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中国,中国就是我们的祖国,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可爱的祖国妈妈。

音乐是最富有感染力的,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了,课伊始,情也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开端。接着,我顺势引导下一活动:找中国。

板块2:找中国

地球仪,圆又圆,拨一拨,转一转,小朋友们,睁大眼睛仔细找,我们的祖国在哪里呢?我用儿歌启迪孩子们,让每组从地球仪上寻找中国的版图,“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找到祖国的?”学生立即争先恐后,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经验,“我看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个字”“因为我们的祖国形状就像一只大公鸡!”教师也把中国版图贴在了黑板上,接着,渗透祖国首都是北京,祖国生日是十月一日,祖国面积约有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等知识点,孩子们的爱国情感正萌发出纯真的小嫩芽。

板块3:小眼睛看大中国,感受祖国伟大

我们的祖国真可爱,小眼睛看大中国,你们能把自己的了解介绍给大家吗?”进入板块三,我先让孩子们走进《祖国风光》,通过欣赏一组祖国各地有代表性的景观图,感受祖国风景壮美,历史悠久,一个个鲜活情景展示给学生,孩子们专心观看,认真静听,小脸露出了骄傲的笑容,这笑容是对祖国的认可,这笑容是对祖国骄傲的表达,他们惊讶道:”祖国怎么会有这么美丽的地方!”祖国真了不起!”

学生讲完之后,我又引导孩子们采取贴、挂、放的形式展示自己收集的东西。展示板上琳琅满目::国宝大熊猫,中国结,陶瓷,苏州刺绣,海南椰雕等。丰富的物品,骄傲的体验,孩子们再看一看,说一说,一番畅谈后,祖国的伟大,祖国的壮美怎能不让每个中华孩子感到自豪呢?”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英杰辈出,有许多了不起的中国人,你们都知道哪些中国名人呢?”于是,我们又打开名人像册,各组比赛讲名人故事,孔子,袁隆平,杨利伟,雷锋,一个又一个响亮的名字,一则又一则动人的故事,连二年级的孩子也脱口而出,他们骄傲极了:”中国人真了不起!”“我是中国人,真好!”我又因势利导,扩宽主题,”你们还知道祖国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骄傲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致盎然,小组立即讨论交流,争相上台,遇到合适的材料,师生之间还可以相互补充交流。人人参与,个个有收获,在这样的欣赏,讲述和倾听中,孩子们的心理,情感,思维,智慧与行为尽情张扬,我也较好的突破了活动的重点,难点,实现了主题目标。

板块4:课内活动:我们都爱大中国

当祖国的魅力深深地融入孩子们的心灵。顺着这股难捺的激情,我们进入板块四:课内活动:我们都爱大中国。小朋友们,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爱吧!各组迅速行动起来,让心中的爱化为翩翩的舞蹈,深情的歌声,美丽的图画,优美的小诗。丰富的演绎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再次形成了活动的*.师生更在欣赏中得到了情感的熏陶,品德的升华。

板块5:课外延伸:可爱的长沙

课堂就要结束了,我再次鼓励孩子们去寻找家乡的美,体会祖国的可爱无限,魅力无穷: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发现祖国妈妈真美,真可爱,我们生活的城市长沙,更是我们大家的家,长沙近几年发生巨大变化。今年,全市人民也积极行动起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城市焕发出新的光彩,周末,请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去长沙的大街小巷转一转,把你看到的长沙的变化记录下来,或用照相机拍下来。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可爱的长沙》!

我的说课就要结束了,老师们,新课程改革走过一春又一春,我们深切的感受到理念不同,效果迥异。沐浴着20xx年的春风,让我们继续努力:让可爱的祖国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田,让课改理念如鲜活的甜水滋润你我,让我们共同呵护成长思想的土壤!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二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课文《我们长大了》。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的最后一个单元——我们在成长。作为二年级下册的最后一个单元,这是对二年级孩子学习的一个总结,总结他们的成长,更是对他们的期望,期望他们以更自立的状态进入三年级。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思品新课标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本课通过展示学生自己的成长,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且通过发现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这篇课文能够让学生在成长中得到自信,愿意去做懂事的孩子,为学生安排暑假生活,打下基础。

二年级下学期的孩子,还很小,很多事情还比较依赖父母,不过,他们已经有一些自立、自理的意识,而且渴望得到成长。根据本课的要求和二年级下学期孩子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和纪念物,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比较全面地认识成长的含义。

(2)积极参与与体验活动,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孩子欣赏自己的成长,学会展示自己,产生成长的喜悦感,树立自信心;

针对本课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和纪念物,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比较全面地认识成长的含义,产生成长的喜悦感。本课的难点是让孩子从具体事情中懂得热爱父母,孝敬父母,懂得关心别人。

基于以上目标,我将在课堂上采用搜集资料法、讨论法、讲述法、角色表演法和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

学生将在调查、讨论、说话和写诗等过程中,认识成长的含义,产生成长的喜悦感。

接下来,我将简单阐述我的教学设计。我这一课分为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游戏导入,体验成长。

第二个环节是成长包展示,体验成长

第三个环节是朗诵诗歌,学会自立。

第四个环节是情景表演,学会懂事。

第五个环节是制作成长树。

现在,我将详细地说一说我的,每一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体验成长

1.猜照片:挑一位班里同学的照片,让小朋友们猜猜照片上的人是谁?

2.揭示照片主人。图中的小朋友长大了,所以,你认不出来了。长大会给我们带来很大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我们长大了》。

板书课题

(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生活的乐趣,对学习知识等是很有用的。一开始采用游戏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成长包展示,体验成长

1.不仅照片可以让人感觉到我们的变化,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让我们感觉到成长的变化。幻灯展示课本48、49面。说说哪些东西可以展示成长的变化。

2、那你们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展现你长大了?请你们拿出自己的成长包,和同桌说一说吧。

(1)幻灯出示要求

(2)小组交流

(3)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成长包。

5、师小结:长大不仅是身体上的变化,更是随着你们学会了越来越多的本领,慢慢长大。

(课前我让学生去搜集有关自己成长的东西,可以是照片、作业、奖状等,把所有东西放在一起,做成一个成长包。思品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让学生动手搜集资料,可以提高学生的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让他们在自己的`搜集东西的过程中,体会到成长的喜悦。)

三、朗诵诗歌,学会自立:

1、课件展示儿童诗歌《别说我小》。学生朗读。

2、鼓励学生,编成长小诗

①课件展示老师编写的小诗

②课件演示,根据学生发言编写小诗

【我选取了两首十分贴近学生的心理儿童诗歌,通过朗诵诗歌可以勾起学生的很多回忆。并且结合前面一系列的展示活动,让学生现场编写小诗,让学生对自己的成长有具体的认识,并为之感到骄傲自豪,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四、情景表演,学会懂事

1.幻灯出示课本第51面以及要求。请学生看屏幕:遇到这两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并试着演一演,一会到前面来表演。

2、我该怎么办?

从同学们的表演中,老师知道你们长大懂事了,学会关心别人了,生活中还会遇到许多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1)在爸爸妈妈工作忙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2)有好吃的东西怎么做?

(3)同学的笔掉在地上摔折了怎么办?

(4)垃圾纸满了怎么办?

3、你生活中有什么体现懂事的故事。写在课本上。

4、夸夸班上懂事的孩子

老师知道,我们班还有很多懂事的孩子呢,那就把他们找出来,夸一夸他们吧,想一想,你想夸谁?为什么夸他啊?

【让孩子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目标,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知道学会关心他人是长大了的一种重要体现。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情景表演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关心他人。让学生夸夸班上的同学,既可以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也让被夸的孩子,感到骄傲】

五、制作成长树

1、刚才有很多同学都很棒,都比以前有进步,学会了很多本领,也学会了关心别人。我要请今天表现特别棒,特别懂事的人,挂上自己成长包里,认为最骄傲的一件东西。

2、师小结: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进步了,开心了,该感谢谁呢?你为什么会感谢他。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亲人的关心与照顾,离不开老师的教导,离不开伙伴的陪伴。所以,老师希望你们多学会更多本事,懂得关心别人,做一个长大了的孩子。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体会家长对孩子的爱,从而让他们学会关心家人)

教学无定法,还请老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成绩早些提高。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三

一、设计理念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里”。我们在思品教学中认识到,认识的发展不能代替情感的发展,因为人对某种价值的认同,不仅是认知所及,而且是情感所致。没有情感作为人的行动的动力机制,缺乏情感在人的行为系统中的调控作用,忽略情感在建立道德信念过程中的本源性基础,个体的道德人格大厦将无从矗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而现今思品课教育教学的现状看,却有过分重视空泛的、抽象的认识与理性说教而忽视真切的、具体的、生动的情感体验,致使许多学生道德认识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而道德行为仍很低下,从而导致思品教学的实效性难以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教育者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学生品德内化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使外部的文化结构、社会需求、道德意识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其内在需要,从而内化为良好的品格。

对与《孝敬父母》一课的设计,我根据《课标》要求“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整课体验次数达5次,占总时间的二分之一,在这样的实践体验中,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

二、设计思路

小学思想品德课第十册《孝敬父母》教材选用的是“陈毅探母”的事例。根据学生和社会的实际,我这样设计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

通过课前、课中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养育和教导,激发学生热爱父母、报达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

通过表演、辨析和方案的设计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分担父母的辛劳,乐于帮助父母的好习惯。

3、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说、评、演等体验父母的辛劳,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在具体生活中能孝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主动分担父母的辛劳,关心父母的生活,做个好孩子。

活动难点:

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体验父母的辛劳,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设计中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使之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

(一)、课前摸清情况

学生在以往生活中已产生了不少情感体验,这些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发展学生道德情感的基础。因而,我根据教学内容的情感目标,从家长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对学生原有的道德情感状况进行研究,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我设计了一份对家长的调查问卷来把握学生原有的情感。还组织学生设计了一张《成长卡》,在卡上贴上照片、用文字或图形记录成长中与父母之间难忘、有趣的事。调查之后,再对其进行分析、梳理,从而捕捉学生情感体验中的火花,察觉其原有的情感体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从课前就开始了情感的体验过程。

(二)、课始入境入情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人的情感波动、不同体验归根到底是客观事物作用的结果,人产生的“情感波”的'大小是由外在客体的“情势”及内在主体的“需要和期望”所决定的。因此,新课伊始,教师应营造一种体会父母养育之恩的情感氛围,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波动学生内心的“情弦”,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心理需要,为学习过程的展开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我在课始设计了学生自己介绍成长卡说一说体会,介绍自己的成长卡,找一找成长的变化,忆一忆成长中难忘的事,使学生置身于一种生动感人的情境之中,对新课学习有了情感上的初步体验。

(三)、课中情通而理达

良好的开端只是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打下一定的基础,而课中是一堂课的主体阶段。教师应该以教材所体现的情感因素为载体,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学生的情感从“接受层”引向“体验层”,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充分发挥情感的能动作用,从而达到“情通而理达”的目的。

1、以情激情

情感是有感染性的。一个典型事例或是一个学生的情感有时候可以带动全体学生的情感。我在选用了《母亲》这首歌的MTV片段,把一些父母关心子女的行动与子女孝敬父母的细微之处呈现出来,再请学生来谈谈他的感想,以身边的事例感染其他同学、,达到引起共鸣的目的。

2、以境激情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生动形象的道德教育情境是其产生情感体验的土壤。因此,教师应注重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来使学生“动情”。我在本课采用角色换位,让学生说一句话、唱一首歌、朗诵一首诗或演一演,从中表达自己的心声。又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会常碰到的两个情景:A说一说:晚饭后,小丽争着为妈妈洗碗,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妈妈说:“你看,我说我来洗,你不听,这下好了!”小丽很生气说:“我再也不洗碗了!” B演一演:晚上,你正做完作业开始看动画片,妈妈加班回来了……在看了这样的情景后,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父母想想,说说自己的想法,再来演一演通过创设情境,达到以境引情、入境动情的目的。

(四)、课后将情转化为行

学生在课中动情,情感的浪花在心头涌动。到了课末,教师应把握契机,引导学生把已有的情感通过外显,再次获得深化体验。我在课末,请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自己的《孝敬方案》。我们常说,思品课教学要坚持知情意行统一的原则,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得注重课外的延伸,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不能出现课堂里群情激昂,下了课就抛之脑后的现象。因此,教师不但要注重课外的实践体验,将情感转化为品行。设计《孝敬方案》,让学生把要为父母做的事列在卡上,并在家长的配合下让学生在家亲自做一做,从中感受“孝”的愉悦及劳动的愉悦。让学生在课后更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从而多维度地进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

总之,人的精神世界之所以丰富,情感在其中起者重要的作用,道德的内化,必然伴随着情感体验。一个感情冷漠的人,是不会有、也不可能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因此,思品课教学,只有努力将学生的情感体验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的激荡,`才能进一步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性。我在教学设计中,试图走出思品课一味传授道理的,寻找最佳的教学切入点,创设丰富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情感发生、升华,让他们去体验生活,在开放的活动中充分感悟、发展。

三、活动过程:

一、走近生活,体验疼爱

1、导入,生展示《成长卡》

师导言: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父母无尽的关爱,有很多事情让我们难以忘怀。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成长卡》。

生介绍《成长卡》并说说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背景音乐声

2、欣赏歌曲《母亲》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父母关爱我们的画面,感受到那冒着雨顶着风送到学校的小雨伞是爱,每一句谆谆教导是爱……父母无时无刻不想着我们,无处不牵挂着我们。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母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母亲》

二、表达心声,激发情感。

1、导入

师:听了这首歌,我非常感动,相信大家和我一样。这首歌唱出了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也唱出了我们作子女的心声!歌唱家用深情的歌声来表达对母亲的爱,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呢?可以说一句话,唱一首歌,或者朗诵一首诗都可以。谁先来?

2、生反馈。

三、借助材料,提高认识,指导行为。

1、导言: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父母的爱,虽然形式不同,但我们表达的心声是相同的,那就是要……(出示课题)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流传出许多动人的故事。你能用几句简短的话说说你知道的故事吗?

2、联系自身说说孝敬父母的事迹。

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甚至在我们同学中也有许许多多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同学们能说一说吗?可以说别人也可以说自己。先和你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吧!

3、看故事《该把礼物送给谁》,谈看法。

的确,在生活中,一句舒心的话、一杯热茶、一块毛巾都能让父母感到子女的爱。孝敬父母应该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体现。接下来我们来看个故事。

4、说说怎样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

心动不如行动。只有将孝心转化为行动了,才是真正的孝顺。

5、角色体验

师:可说说容易,做做难。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了解到有的同学却常忽略对父母的关心,有时甚至做出伤害父母的事。我这里有两个情景,同学们来看一看,你遇到了会怎样处理?辨析题

(1)、说一说:晚饭后,小丽争着为妈妈洗碗,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妈妈说:“你看,我说我来洗,你不听,这下好了!”小丽很生气说:“我再也不洗碗了!”

(2)、演一演:晚上,你正做完作业开始看动画片,妈妈加班回来了……

四、设计方案,指导行为。

1、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自己的《孝敬方案》。

2、发布方案

五、签订合同,指导生活

学生签合同。背景音乐《只要妈妈露笑脸》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下册第…单元第…课。这一课由…和…等几个板块组成,涉及知识点有…和…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实践中学会调查研究方法,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根据以上对教材地位及作用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特制定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有效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行为的有的放矢,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置如下教学重难点。

二、说学情

四年级很多学生思想上对思想品德学习的重视还不够,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这给他们增加负担的“副课”,但也不难看出他们的求知

欲与好奇心很强,自我意识及自主性也日趋强烈,因此教学设计应力求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并充分予以肯定,激发学生主动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新课程倡导孩子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力求寻找教材与生活的连接点进行教学,指导他们沿着熟悉课本、交流讨论、实践调查、感知升华的思路,在开放式活动中认知家乡、感悟家乡,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思路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具体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认知注意,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求知欲,我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用谈话法进行新课的有效导入,导出课题,进行板书。

(二)熟悉课本,了解各地情况

为突破学生的认知瓶颈,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师生有效互动,在互动中实现重难点的各个击破:首先让学生自己熟悉课本内容,掌握课本中所提到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会展示出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家乡情况

学生掌握了课本中的几个知识点后,我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家乡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进而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并由小组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四)课堂拓展

为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我设置了拓展环节,主要是…

(五)课堂小结

课本主要内容讲完后,我对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进行了小结,并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在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思想等方面的升华中,完成对全课的解读。

五、教学反思(上课没有学生的话,本环节不用)

以上教学设计基本都是我个人的教学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几个环节设计还不到位,比如课前的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学生并没有完成预期任务,我没有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反馈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使政治教学更好的为生活生产服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五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研究的课题是《思想品德课中调动“学困生”学习内驱力的探究》,以下结合《理想伴我成长》这一课例谈谈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渗透。

首先,本课依据课题论点及其实用性:本课作为是苏人版《思想品德》九年级课程的最后一课,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特定的意义。因此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学习内驱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显得格外重要。崇高的理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不懈动力。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课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理想,了解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的道理,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

然而,在课堂上,特别是我们农村初中的课堂上,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即学困生)对思品课堂参与度不高,从家长到老师再到学生的印象,思品就是划一划,背一背就可以了,忽略了思品课程的育人的功能。

现代教学论指出: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乐学,要坚持全面发展,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改变教学单纯传授知识、技能和片面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理性过程与情感、意志、兴趣、动机等情感活动的非理性过程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知识、技能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联系,从而在思品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内驱力。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认为: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主观能动的有一定层阶性的过程。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如何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内驱力是非常关键的。让学生发自内心想学、乐学成为了关键所在。

基于上述的因素,研究者在课堂上着重研究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内驱力,课堂中做到三乐,即乐讲、乐学、乐练,讲学练相结合,增加课堂趣味性,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快乐轻松地完成课堂教与学任务。

接下来就课题的研究成果如何在本课中的应用以及教学环节设计及科研成果的体现向各位专家老师汇报:

本课围绕温故知新、火眼金睛、刨根问底、活学活用四个环节展开教学,层层推进,使学生掌握本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生远大理想。

温故知新环节,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巩固,采用小组竞赛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小组之间互相提问、点评,增加课堂趣味性。

火眼金睛环节,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出三个问题:

1.什么是理想?按理想的内容分为哪几类?其中最根本的理想是什么?

2.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3.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是什么?

问题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可以找出,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从而渗透先学后教的理念,做到乐学。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这个环节能够让全体同学都参与进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出问题的答案。课堂中问题简单化,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内驱力。课堂上让小组成员之间互教互学,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及学习目标。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六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生需要坚强》。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人生需要坚强》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塑造健康人格第二课《磨砺坚强意志》第一课时内容,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明白坚强的意义以及培养坚强的品格,通过展现几个同学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意志的意义。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知道坚强意志对于每个人成长和成功的意义,并自觉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在遇到挫折时能以坚强的态度来面对。

二、说学情

初中的学生思维敏捷,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转变,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适应从现象中总结规律,他们在生活中都体验关于意志的现象,因此对于意志他们并不陌生,有自己的理解,老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意志的意义。初中的学生喜欢表现,好表达,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对于意志的理解,让学生讨论怎样培养坚强意志,在分享故事和讨论的过程中明白坚强意志的意义。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分析以及内容的把握,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坚强的意义,自觉培养坚强的意志。

能力目标:在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的过程中培养坚强的意志。

知识目标:知道为什么要培养坚强品质以及坚强品质的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立和教材知识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解读,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坚强品质的意义。

难点:如何培养坚强的品质。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改理念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程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因此本课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案例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是课程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程展开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导入环节我采用了案例展示的方法。

多媒体展示案例:小叶同学平时考试成绩优异,某次考试成绩很差,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并写下了遗书,给家人和朋友带来了很大的惊吓。思考:小叶同学的做法对吗?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这样的案例学生并不陌生,他们生活中接触过类似的事件,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便于老师总结出相关知识。

学生回答,小叶同学的做法不恰当,小小的挫折就轻言死亡,给家人和朋友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小叶同学不够坚强。

老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这样令人惋惜的例子,承受不了挫折,轻言放弃生命,给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其实就是缺乏坚强的表现,人生需要坚强。通过老师的总结,学生可以明确坚强的必要性,坚强在我们生命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质。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每个人都要坚强面对挫折

小组讨论,前后桌一组,讨论时间5分钟,结束后派代表发言。

讨论问题:在你的生命中都遇到过那些挫折?你是怎样应对的?

学生踊跃发言,说出了自己遇到的一些小挫折以及应对的措施。

新课改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为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也为了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此环节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

教师总结: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坚强面对,而不是一味逃避,这样我们才能走出挫折,赢取成功。通过老师总结,学生加深对于坚强的认识,并知道了每个人都要坚强面对挫折,体现了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

(二)坚强的意志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吸引学生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此环节采用了图片展示法。

展示图片:曼德拉,霍金,邓亚萍,桑兰

提问:这些人物都有哪些共性?通过提问学生可以积极思考,寻找这些人身上的共性,为坚强意志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知识点做了铺垫。

学生回答,都很优秀,都获取成功,都有人格魅力等。

提问:他们都有健康的人格,那你觉得健康人格有哪些标准呢?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健康人格的标准,这样就引出了坚强的`意志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是学生总结出来的,从而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学生回答。

老师多媒体展示健康人格标准的表格。

总结: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健康人格有八个标准,其中坚强的意志是健康人格里面的重要标准,所以,坚强的意志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老师的总结,学习明确了知识点,坚强的意志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多媒体展示名人名言:

命运的主宰是人自己,而人自己的主宰是意志—伏尔泰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通过展示名人名言,学生可以进一步知道坚强意志的重要意义。

让同学分享关于意志的故事。这样做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地位。

同学们都讲了关于意志的励志故事,老师对于同学们的故事予以鼓励和赞扬。

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自己虽然家境贫寒、条件艰苦,但是在求学的道路上没有退缩,克服各种困难,最终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毕业后找到了喜欢的工作。通过老师的分享,学生可以产生共鸣,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认识到坚强意志对成功的重要意义。

总结: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这些挫折阻碍了我们走上成功的道路,面对挫折我们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通过总结,学生会明确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习知识。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为了在学生中间发掘坚强意志的案例,也为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这一环节采用了评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评选活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班内最坚强的3名同学,并列举他或者她最坚强的原因。

老师宣布最坚强同学名单,并说出事迹\www.kuaihuida.com\。

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哪些方面还不够坚强,该怎样提升。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对本课的知识活学活用,把坚强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来。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下搜集关于坚强的小故事,下节课找人分享。这样的作业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形式灵活,可以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七、说板书

我的板书注重直观、简洁,为了突出重点,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七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一框。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设计理念与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框所在的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既是对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内容的深化,也是学习第三、四单元的基础。本框重点学习“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2、具体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依据新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

提升一种情感: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增进关心社会、关心世界进而加深对祖国、对家乡的感情。

培养两种能力:拓展创新的能力、知行统一的能力。

达成三种认识:1)懂得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什么”);

2)认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什么”);

3)探讨对外开放之路如何走,理解“引进来”与“走出去”,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之间的辨证关系(“怎么做”)。

3、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我依据本框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确立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九年级学生的认知仍以感性为主,对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种抽象的`知识难于理解,因此确立教学难点为如何理解“走出去”与“引进来”、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辨证关系。

二教法与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老师所选用的教学方法要体现“授人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人以鱼”。结合本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主要运用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来引导学生。而学生则通过情感体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的方法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是为了学、服务学”的教学思想,我对教材进行了提炼加工,分别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三个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重新组合教材,我准备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达到教学目的: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二)案例展示,师生探究。

(三)交流合作,生成知识。

(四)激发情感,明理践行。

“提出问题→师生探究→生成知识→明理践行”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以表格的形式,通过四个活动使教学浑然一体,具体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思想品德说课稿八分钟 篇八

《乐于与人交往》是陕西人教版第五课让我们同行的第一目,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了生命的珍贵、青春期自己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及自己的情绪和自己的优点缺点,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课是联接自我和他人的桥梁和纽带,在全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本目共分5层,讲述四个内容: 个人离不开群体、 青春期心理闭锁的危害、交往的重要性、与他人交往应该持有的态度。

根据政治新课程标准和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七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体验到交往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学生主动与人交往的自觉性 。

2、能力目标:

(1) 提高学生对交往重要性的认识能力

(2) 提高学生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 使学生充分了解交往的作用。

(2) 使学生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其危害。

交往的重要性及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其危害。

应该积极主动的与人交往。

下面阐述确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依据:

重点的依据: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交往的重要性及青春期闭锁心理的现象及危害,才能形成乐于与人交往的人生态度,避免因闭锁心理的出现而引起的孤独感、挫折感、寂寞感和狂躁感,形成人格的缺陷,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依据新课标要求和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本重点。

难点的依据:现在的学生刚步入青春期,存在闭锁心理的现象较为普遍,而且缺乏克服这种心理的方法,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不愿意主动和人交往,要使学生打开闭锁心理这扇门乐于与人交往,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层次,需要教师用好的方法加以引导和解决,帮助其理解交往的重要性,引导其乐于主动与人交往。

(1)利用游戏、小品表演和事例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主动与人交往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心理测验和分析预测使学生认识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其危害

按教材安排,个人离不开群体是用3张图片来讲述的,在这里我不做重点轻轻带过,在课题的导入时候用学生们喜欢的小游戏做了替代;另外在讲述交往有利于个人的进步和事业的成功时,课本有两个事例分析,我选择了第2个学生比较熟悉的李政道故事。这样做是为了使教学过程和知识结构更紧凑合理,使时间安排更科学。

七年级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变化,容易出现青春期闭锁的心理特点,必须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确立乐于与他人相处的正确态度,并学会与他人文明交往。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热情开朗的性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和政治科教学特点以及有关的教学规律,即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掌握知识与培养实践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相统一规律,主要采取了活动演示法、直观教学法和集体讨论法、问卷调查法。

1、活动探究法: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在动中学,在动中悟,在悟中成长。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直观演示法:在教学中辅以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增强感官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小游戏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4、问卷调查法:学生通过心理测试分析,发现自身所存在的心理闭锁现象的程度,以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政治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必须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引导者,即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首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学生在学习时采取如下的学习法:(1)合作法(2)讨论法(3)师生互动法 (4)独立发现学习法 (5)分析归纳法 。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活动一:游戏《过桥》

1.请一位同学上台,蒙住眼睛,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试着通过一段有障碍物的路段。

游戏后,立即采访参加者有什么感受,观众又有什么感受。

2.再次重复游戏,允许一位同学对参加者进行提示。游戏后再次采访参加者有什么感受,观众有什么感受。

3.教师小结:两组相同的游戏,参加者与观众之所以有不同的感受,是因为第二组游戏时,人与人之间积极的交往带来了语言和动作的沟通,解决了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看来,乐于与人交往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益处。

接着学生讨论积极与人交往的好处,教师概括: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他人和社会的,即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那么交往有什么重要性?与他人交往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的意图:

通过学生喜欢参与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初步感受交往的重要性,即闭锁心理的危害,在游戏中体验感悟从而认识到个人离不开群体的道理。由此导入新课。

(板书:第五课 让我们同行 乐于与人交往)

活动二:测试分析

1、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孙晓的故事,思考:自己有孙晓的情形吗?下面请学生来做个心理小测试。(多媒体课件出示心理测试题)

学生做完后老师公布记分的规则:4、9、11、18、22、27答是记0分,答否记1分其他的是记1分,否记0分 0-9分 你没有闭锁心理;10-20分你存在一定程度的闭锁心理;21-28你存在严重的闭锁心理,不管测试的结果怎样,老师都希望你能从帮助孙晓的过程中得到启示。)

2、孙晓的这种现象如果不设法调整,继续下去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孙晓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

(1)、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推荐代表发言。

(板书:一、闭锁心理现象的危害)

(2)、教师归纳总结:这种现象继续下去会使人产生极大的孤独感、挫折感、寂寞感和狂躁感,严重的会厌世轻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给小学的好朋友打电话倾诉苦闷。②看自己感兴趣的书,听听喜欢的歌曲。③与成年人交流,寻求帮助。④看些有关青春期方面的书籍。⑤开放自我,真诚、坦率的把自己展现给他人。⑥尽量缩小与同伴间的差异。⑦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等;最关键的是与人交往,交往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

设计的意图:

通过心理测验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是否存在心理闭锁的现象,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通过分析闭锁心理的危害及对此心理的一些调控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乐于与人交往的自觉性。

(板书:二、交往的作用:1、交往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

活动三:表演小品

1、让学生观察教材第一目第三◎的漫画,根据漫画编故事、演小品。

2、根据小品情节思考问题:

①你喜欢哪个故事描述的情景?

②两个故事中的同学分别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形成他们不同性格的原因是什么?

③你愿意和他还是她交朋友?为什么?

3、学生分组讨论,请三名同学回答。

教师概括总结,在交往中应该热情、大方、开朗,主动去交往才能共享交往的快乐,如果你整日沉默寡言,别人不愿意打扰你,当然就很难和你成为朋友,由此可见友谊的建立需要交往。

设计的意图:

采用学生表演小品的形式,是为了创造了丰富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体现了直观演示法。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交往的重要性及闭锁心理的表现。学生分组讨论,体现讨论式教法和学法:体现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精神。通过讨论对比两组小品的情节,再次增强学生与人主动交往的自觉性。

(板书:2、交往有利于建立友谊)

活动四:阅读讨论

1、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四◎第一个◆小雨的故事,思考问题:

①小雨担任组长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回答。

(板书:3、交往有利于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

2、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四◎第二个◆李政道的故事,思考问题:

①李政道所在的大学为什么每周要为教授提供三次共进午餐的机会?

②通过交往我们可以有哪些收获?

分组讨论,教师加入人数少的那组讨论,听取学生的见解,提供自己的建议。

请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在交往中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启发和拓展自己的思维,汲取他人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促使个人进步,获得事业的成功。

(板书:4、交往有利于个人进步和事业的成功)

3、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五◎李馨的故事,思考问题:

①李馨的故事告诉我们积极与人交往要有什么样的态度?

②你认为与他人交往还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

学生分组讨论,请每一组派一代表发言。

设计的意图:

阅读讨论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师生互动学习法,通过讨论、争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深入了解交往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交往的正确态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下节课《善于与人交往》的讲授做了铺垫。

从古至今,个人的成长、发展、成功和幸福都与交往密切相关,对任何人而言,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其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如果闭锁自己的心理,不去交往就会使我们失去安全感,产生抑郁、淡漠、敌意,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及整个身心的发展。因此乐于与人交往,学会与人交往,掌握交往的本领,提高交往的能力是我们的“必修课程”。

教师用多媒体设计几道练习题供学习练习,请学生独立完成,最后请两位同学回答。

(1)人蒙着眼睛为什么不能自己顺利通过有障碍的路?

(2)如果我们青少年关闭自己的心窗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让我们在《世界需要热心肠》的歌声中,用交往的正确态度,到课堂外结交更多的新朋友,并将最深刻的一次交往经历记录下来。

设计的意图:

板书的设计力求简洁,体现板书的科学性、系统性、条理性和艺术性,之所以写在黑板上是为了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还可结合板书设计,进行归纳总结本课知识,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巩固练习作用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加深对本科所学知识的理解,歌曲的设计使学生在“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乐曲中增强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积极乐于与人交往的主动性。

设计这个课下作业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理论联系到实际中去,拓展学习空间,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让其在生活中更充分的去体验、去感受交往的重要性。

结束语: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 篇九

一、 说教材

本课是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的最后一课,本课时共有两目,“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主要通过展示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使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为下一步的教学做铺垫。因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

情感目标: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认同感。通过学生感受奥运,传承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知道民族文化影响个人情感,个人情感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

能力目标: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重大意义,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继承,发扬,传播中华文化

教学难点: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

二、说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重点应在于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内化为一股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因此,对于本课的学习,首先应有直观的感受,图片应精而具有代表性;其次对于一些时事及重点社会问题,应注意与教材知识的切合点;最后,应注意教学中的前后承接,形成板块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学习框架。

教法和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进而通过“姓氏对对碰”、“文化驿站”、“奥运盛会找文化”、“记者调查谈文化”、 “与时俱进传文化”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讨论研究问题——交流展示、解决问题,将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更加深刻地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

由“绿叶对根有情,每一个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同样情意深重,而我们魂牵梦绕的情感源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引入新课。

〈二〉新课

第一目:1、绿叶寻根

多媒体展示:根据现有人数多寡来确立的新百家姓。让学生找一找他的姓氏现有人数在全国居多少位。(活动:介绍二位同学的姓氏来源。点数字可以链接到相应的幻灯片)。这样做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懂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同时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姓氏是一种文化,它关系我们的历史与血脉。(多媒体展示:黄帝故里祭祖大典。)近年来,不少海外华人包括中国台湾的许多台胞,纷纷回到故土寻根问祖,或是祭奠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这一现象反映了什么呢?(同学回答,教师总结)这反映了中华儿女情系祖国、不忘故土的情怀。

2、绿叶爱根

从四个侧面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感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国结、瓷器、(多媒体展示中国结和精美的瓷器的图片,配以民乐)

中国结虽小,但小中见大,它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浓郁的美好祝福。而瓷器的产生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含量和艺术魅力被喻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2)“龙”文化(多媒体展示几幅故宫中龙的图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能到处都能感到龙的文化,比如龙虾、龙须面、龙井茶……

通过龙舟赛的习俗引出龙的成语。(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语接龙活动。目的是丰富知识,感受中华语言的魅力,增强自豪感。

(3)服饰文化

大屏幕展示刺绣作品,旗袍图片,配民乐“瑶族舞曲”。

服饰中内含中华文化元素

(4)书法艺术

多媒体展示几幅书法家的艺术作品。使学生感受我国书法的美。

现场采访:现在有的同学认为,今后都是电脑时代了,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你为什么还要去练字呢?

使学生认识到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起着交流思想、传承文化的重要社会作用,我们不但要继承,还应发扬光大。

活动:

1.奥运盛会找文化

让学生找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都出现了哪些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元素?(多媒体播放:奥运开幕式片段。)

学生边看边寻找,并分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

2.记者调查谈文化

设计四个问题,请一位同学担当小记者,对大家做一次现场调查。然后通过教师的指点迷津,指出我国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补充问题: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第二目: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

学生观看苏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回答这些故事蕴含了哪些传统美德,并完成书中的 67页的作业连线题。

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诸如无私奉献、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刚正不阿、厚德载物等优秀道德品质。正是这些传统美德才使人民生活安定、社会和谐。

师:给学生补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让学生理解传统美德也是与时俱进,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

3、绿叶报根

提出问题,学以致用。面对如此灿烂的民族文化,我们自豪,骄傲,可是,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你的生活中是否处处洋溢着中华文化的气息?提问:你的生活中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的对比?(衣、食、住、行等方面)

你认为中华文化会不会断流?我们应怎样做?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把知识认知变成日常行为,进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做到知行统一,从而把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落实到行动中去。

〈三〉课堂小结

再次欣赏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同时教师小结。

目的是让学生在歌声中思想得到共鸣、情感得到升华,坚定做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做中华美德的继承者、弘扬者。

四、说板书设计

绿叶寻根——绿叶爱根——绿叶报根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 篇十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第一单元“塑造自我”强调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和心理素质,本单元开始介绍待人的基本道德原则。而诚信既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人们彼此交往时最重要的品德。因此,学习本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对在复杂的社会中怎样待人所作的铺垫。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本课自身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

(1)、懂得诚实的要求和重要性。

(2)、懂得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最重要的交往品德。

(3)、知道谎言的危害,懂得重视承诺。

3、教学重点:诚实的要求和重要性。

八年级学生对诚实有基本的认识,能够判断对什么是诚实行为,什么是不诚实行为,对诚实的行为能做出肯定的评价,对不诚实的行为能做出否定的评价,但由于生活阅历简单,他们对诚实的重要性仍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诚实、理解诚实就显得尤为重要。

4、教学难点:谎言的危害

当今社会风气不正,使得“老实人吃亏”、“不说谎办不成大事”等不道德观念流行,给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有时,不诚信的行为可能会带来利益的获得或可以逃避惩罚,如诚实的承认错误受到惩罚,而撒谎却逃脱了惩罚,这些情形使学生对认识谎言的危害产生了困难。

二、说教法

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拟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法。运用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2、活动法。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反省自我,在矛盾中做出选择。

3、讨论归纳法。通过讨论归纳,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强化道德认知。

三、说学法

诚信的品质是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培养起来的,不是一两天的教育就能完成。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诚信行为与观念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强化诚信意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活动法、自评法、小组评价法、个案分析法等提高对诚信道德的认知,进而自觉做一名诚信的人。

四、说程序

〈导入新课〉小品表演:〈〈诚信摆渡人〉〉

小品中的做船人首先抛开了“诚信”这一行囊,随即失去了更多。所以,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风浪,我们都不能丢弃的是什么?

学生:是诚信。

教师:那么,什么是诚信呢?

〈讲授新课〉

请学生阅读课本P30的图文,思考:

你同意课本中的点评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依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诚指的是诚实、真诚,信指的是信守诺言。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你的真心话。

①昨晚忘记做作业了,早上组长收作业时,你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帮妈妈洗衣服,发现口袋有50元钱,你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你发现地上有一部手机,周围又没有人,你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次考试不及格,回家可能会挨骂,你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你约了朋友,妈妈却说要带你去玩,你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学生的说的情况,教师灵活组织语言,引出“怎样做才是诚实?”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各组派代表发言。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

一、诚实的要求

⒈实事求是,表里如一

⒉不自欺,内心坦坦荡荡

⒊言行一致,践行诺言

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诚实的人比诚实的人得到的利益更多。这是怎么回事,我们要怎么办呢?

请学生家长讲〈〈一个关于诚实的故事〉〉,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教师与学生共同指出:诚实对我们有着长远的好处。

分析

二、诚实的重要性

1、只有在一颗诚实的心中才能够生长出善良、正直、勇敢、谦逊;

2、只有一个诚实的人才能信守诺言,履行约定,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3、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取得坚实的人生业绩;

4、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童话剧赏析)《狼来了》

面对牧童的哭喊,农民伯伯无动于衷,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

学生:是牧童自己。

分析

三、撒谎的危害

撒谎带来的暂时利益污染了人格,造成了心灵的晦暗,谎言败露的同时是信用的丧失,友谊的毁坏。人一旦撒谎成性,最终将遭到朋友和社会的唾弃。

(漫画赏析)《失去诚信》、《谎言》

这两幅漫画告诉我什么道理?

我们要学会诚实做人,讲究信守诺言。对已经作出的承诺,就应该兑现。没有能力做的、不打算做的、不应该做的事情,决不能去承诺。

<课堂小结>经过大家的共同探讨,我们懂得了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格的基础。要学会诚实做人,还要讲究信用。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则是诚实的外现。那么,我们是不是一个诚信的人呢?我们该怎样提高自己的诚信度?请大家先来做一下小测试,然后讨论。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提高诚信度10招)。

最后,请大家欣赏诗朗诵《感悟诚信》。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快回答为大家整理的10篇思想品德说课稿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思想品德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