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初三历史中考重点知识归纳(优秀12篇)

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但古人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多了一次失败,就多了一次教训;多了一次挫折,就多了一次经验。没有失败和挫折的人,是永远不会成功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初三历史,快回答整理分享了12篇初三历史中考重点知识归纳。

初三历史标志性事件 篇一

世界近代史(上册)

1.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标志性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640 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暴政的大树被砍掉”的标志是——1649 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成立共和国。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1688 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

5.英国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的标志是——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6.英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的事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7.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775 年,来克星顿枪声。

8.美国诞生的标志是(美国的国庆日)——1776 年 7 月 4 日,《独立宣言》的发表。

9.美国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的事件——美国独立战争

10.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国庆日)

11.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的事件是——罗伯斯庇尔掌握政权。

12.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 世纪 60 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13.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14.工业革命结束的标志——1840 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15.世界开始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的事件是——工业革命

1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7.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事件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标志着巴黎公社失败的事件——“五月流血周”

19.标志着美国南北战争开始的事件——1861 年 4 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20.标志着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事件是——1868 年日本明治维新

21.使日本成为“亚洲骄子”的标志性事件是——明治维新

2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2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1914 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24.一战结束的标志——1918 年 11 月,德国投降

世界现代史(下册)

1.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得到巩固的标志——1920 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2.标志着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的事件——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3.“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4.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重要标志——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5.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1933 年,德国建立法西斯专制独裁统治

6.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1936 年,日本军部内主张建立“高度国防国家”、“加速对外侵略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

7.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1936 年,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8.标志着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的事件是——1938 年 9 月,慕尼黑阴谋

9.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突然波兰

10.标志着二战扩大的事件是——1941 年 6 月,德军进攻苏联

11.标志着二战进一步扩大,二战的规模空前扩大的事件是——1941 年 12 月7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12.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的事件是——1942 年 1 月,《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13.标志着欧洲战争结束的事件是——1945 年 5 月,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14.标志着二战结束的事件是——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15.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1947 年 3 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6.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的事件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7.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事件是——1955 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18.美苏争霸开始的标志——20 世纪 50 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

19.美苏争霸结束的标志——1991 年底,苏联解体

20.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 年底,苏联解体

初三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 篇二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乎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列宁 战争与革命的关系:战争引发革命,革命加速战争的结束

(1)二月革命

①时间:1917年3月 ②最大成果: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③结果: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代表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掌握实权】

④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十月革命 (又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1)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2)爆发时间:1917年11月6日 城市:彼得格勒

(3)胜利: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

(4)特点: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5)性质: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2)巩固措施

①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②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③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满足俄国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④迁都:1918年3

(1)建立: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⑤军事上: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苏俄军队:苏俄红军

(3)结果:1917年至1920年,取得了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

(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④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篇三

1. 基本史实的讲解和记忆不能少

这是笔者一贯的主张。中考题中,有一部分容易的题目直接考查基础知识,需要学生记忆,而难度相对较大的灵活题目往往抓住一条线索考查几个事件的内在联系,所以还是需要学生对每个考点知识记忆。没有记忆何以理解?没有记忆,理解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罢了。课堂上也要教会学生一些记忆规律、方法。例如,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恰好相隔100 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灭亡恰好都是在4 月等。对重要的史实,我们一般都要讲清楚背景、原因、特点、影响及意义等,这是记忆的内容。当然也要重视重要史实之间的联系,这就需要学生对知识加以理解了。例如,复习“五四运动”时,除了事件本身的内容外,还应把它和“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中共成立”等内容联系一起。

2.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要求不能少

复习课上, 要让学生对知识要有一个总体把握和整体印象,而后由整体再到具体知识,就像语文里所说的“总—分”结构一样。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历史分析能力、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例如,用示意图表示党中央驻地的变化:上海—广州—武汉—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京。讲解党的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讲解人民政权演变发展的过程,再如,可列表说明国共两党不同时期的关系的不同的特点:①革命名称的变化: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②时间段的划分:1924~1927 年,1927~1936年,1937~1945 年,1946~1949年(为什么到1936 年还可让学生思考);③军队名称的变化: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④所要进行斗争的政权: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统治—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统治等。

3. 整理基本专题线索的功夫不能少

第二轮的复习时,可把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分为列强侵略、救国斗争、建国方案、强国道路等。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分为资产阶级革命史、民族解放运动、无产阶级运动、国际关系、科技发展等类问题,每类问题下列若干专题。

猜你喜欢:

初三历史知识总结 篇四

22、简要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是历史的转折点,都有利于资本的发展;都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2)不同点:①改革的内容不同;②影响不同:俄国摆脱了农奴制危机,而日本改革则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严重的民族危机。

23、中国和前苏联的改革的不同后果及其启示:

(1)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2)前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苏联改革失败给我们的启示:(或苏联解体给予我们的经验教训)

①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③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惩治腐败,执政为民,立党为公; ④在建设道路的选择上,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⑤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⑥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⑦改革要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正确对策。

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教训

(1)、要抓好执政党的建设。

(2)、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要结合国情搞好改革,坚持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要警惕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独立。

24.、列举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同点。 背景相同:都是在国家面临经济困难和政局不稳的情况下的改革;

前提相同:都不改变原来的社会制度;

影响相同:都使国家经济恢复发展、政局稳定,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25.历史上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1)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

(2)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

(3)要扩大对外开放,善于学习别人长处,积极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对外来文明不能照搬照抄,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5)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

26.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

27、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近代史中国人民的革命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分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8.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

指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与1931年~1945年的侵华战争。

29.对新形势下发展中日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①日本应牢记历史,正视历史,汲取历史教训 ②中国应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③两国人民须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共创友好和平未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④加强中日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30. 从中日战争中,日本可吸取的历史教训有哪些?

①放弃军国主义,走和平发展之路;②正视中日关系史上的那段不幸经历,用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国民和青年时代;③警惕和禁止任何形式的军国主义思潮和势力的重新抬头;④要珍惜和维护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要随着时代的前进推动中日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31.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和政治大国抬头的表现有哪些?

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对外侵略的罪行;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日本对外派遣自卫队参与国际重大军事活动;日本要求修宪并要求加入联合国。

32. 你认为面对21世纪的中日关系,日本应该做些什么?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篇五

1.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统一

(1)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2)589年,隋文帝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的分裂局面,统一中国。隋朝的统一为创造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3)元朝统一全国:1276年,元朝灭南宋,从新统一全国。

2.日本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影响:

一方面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另一方面,日本的崛起也刺激了中国开始向政治近代化方向迈进,中国的维新变法正是学习日本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3.五四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4.五四运动与共产党的成立两者的关系

5.五四运动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干部基础。共产党的成立进一步发扬了五四运动风的精神与宗旨

6.科技革命的思考、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7.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1)国际地位提高,政治经济实力大增,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3)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

(1)美国的扶持:为对付苏联,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 (2)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优势;

(3)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 (4)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5)欧共体(欧盟)的建立。

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1)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美国扶持:朝鲜战争时期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繁荣;

(3)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4)引进最新科技成果;

(5)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特别在80年代,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

都有美国的扶持;都注意引进最新科技成果;都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都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① 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② 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③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策略: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顺应潮流积极加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初三历史知识点总结资料 篇六

《法国*和拿破仑帝国》

一、旧制度的危机

18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进入了腐朽没落的时期,也就是“旧制度”时期。国王路易十五通过加重税收等方式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时期,法国乃至欧洲开展了一场反对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进步的思想家们著书立说,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因此,这场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二、法国*

1.旧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致使法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支持美国独立战争使法国政府债台高筑,财政危机更加严重。为此,国王路易十六不得不于1789年5月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征税的问题。

2.按照原来的方式,三级会议分三个等级分别开会,每个等级,不分代表多少,都只有一票表决权。在这次会议中,第三等级坚决要求增强自身的政治权利,主张三个等级合并开会,实行一人一票的表决制度。此后,第三等级的代表自行成立“国民议会”,作为民众的代表,并指出制定宪法的要求。国王被迫让步,一方面同意国民议会改名为“制宪议会”,要求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的代表都加入;另一 m.niubb.net方面却暗中调集军队,企图以武力控制局面。消息传开,巴黎民众不断聚集并武装起来,支持制宪议会。7月14日,巴黎民众以死伤近百人的代价,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由此引发了全国城乡的暴 动,法国*开始了。

3.法国*开始后,制宪议会通过了多项法令,废除了种种贵族特权和税收。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权等基本原则。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基本落实了《人权宣言》的各项原则,全面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4.国王路易十六被迫接受宪法,但暗地里致信欧洲各国君主,呼吁他们武装干涉法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组成联军,进逼巴黎。法国 军队在瓦尔密击退侵略者,将敌人赶出国境。随后,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国王路易十六以叛国罪被送上断头台。法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三、拿破仑帝国

1.1799年11月,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很快建起一套高效率的国家机器。他十分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2.在战场上,拿破仑再次大败反法联盟,他的个人威望也登峰造极。1804年,经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拿破仑虽然当上皇帝,但在欧洲君主眼中,他仍然是革命的后继者。反法联盟一次次与法国较量。拿破仑大军所向披靡,几乎横扫欧洲大陆。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 国,大败而归。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初三历史必备知识 篇七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标志: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2.意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启示: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可以走向联合。

二、雅尔塔会议

1.召开时间:1945年2月

2.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3.与会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

4.内容:

(1)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2)决定成立联合国

(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

5.影响:为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四、二战的'胜利

1.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使法西斯德国东西两面受敌。

2.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5月8日,标志二战在欧洲结束。

3.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

4.胜利的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全世界人民协同作战,相互支持,共同对付法西斯。

5.二战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五、二战的影响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影响:

(1)它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六、二战的启迪

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能重演。

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初三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 篇八

1、人类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

A、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社会平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平等关系)。

B、奴隶社会:奴隶和奴隶主是两大对立的阶级(占有关系)

C、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大主要的阶级(租佃关系)

D、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雇佣关系)

E、共产主义社会:无对立阶级(平等关系)

2、历史上曾在伊拉克这一地区创造高度文明的国家是古巴比伦王国,它是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建立的,在两河流域还诞生了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3、印度的种姓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对刹帝利最有利

4、与古印度有关的文明: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

5、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实质一样:都是奴隶制文明

6、为后世的字母文字奠定基础的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欧洲字母文字的渊源是腓尼基字母。

7、我们今天使用的纪年方式是从耶稣出生这年算起的。

8、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他们较早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9、、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印刷术(隋唐)、火药(唐朝)、指南针(北宋)

10、从发源地来看,古代希腊文明不同于亚非文明,它是以海洋为中心的。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曾经在公元前6世纪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的国家有雅典和古罗马。

11、《汉谟拉比法典》地位、目的、影响: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制定者:汉谟拉比;

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权利;

影响:留给人类宝贵遗产,表明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12、雅典奴隶制发展顶峰的时间、执政者、最高权力机构、可以参政议政的人:

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人物: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

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成年男性公民,才有参加政治的权力。(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13、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地位:

《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万民法、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14、封君与封臣制度发展的概况、内容、意义:

时间:8世纪开始

内容:法拉克王国对土地分封的形式进行了改革,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意义: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欧洲普遍存在。

15、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①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

②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意义:封君与封臣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16、《罗马民法大全》出现时期、包含内容、历史地位或意义:

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又编成《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以上四部统称《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16、大化改新出现的时间、意义:

从646年开始,日本孝德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意义: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18、阿拉伯文化包含的主要内容:

(1)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2)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

(3)完整的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

(4)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

(5)阿拉伯文学《天方夜谭》

19、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简表:

罗马城(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前2世纪)→罗马帝国(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20、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给东方人民带来灾难;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21、对历史上的征服(战争)和反侵略斗争的认识:

历史上的征服战争一方面充满暴力,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

反侵略斗争维护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是正义的。

22、公历的缘起: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是古代罗马人创设的。罗马的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儒略历”是今天公历的基础。

初三历史基础知识点总结 篇九

璀璨的近代文化

1.思想启蒙运动

(1)时间:18世纪 (2)国家:法国

(3)主要启蒙思想家(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伏尔泰(领袖):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原则(最先在美国的1787年宪法中应用)天赋人权学说

卢梭:主权在民

(4)影响: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

(5)启蒙运动对法国的影响:

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锻造了思想武器(理解: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说明了启蒙思想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

2.科学的革命

(1)近代科学发展的前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主要科学家及其贡献:

a.牛顿:(巨人中的巨人)天文学,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数学,创建微积分;力学,完整力学体系 理解:牛顿为工业革命缔造了一把钥匙,而瓦特拿着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前者指牛顿的力学定律,后者指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b.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提出自然界生存法则“物竞天泽,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c.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原子时代的大门

3. 世界的文化杰作

(1)音乐家:德国 贝多芬,代表作:《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反映法国大革命的史实,歌颂资产阶级,支持资产阶级革命 (曲目中的英雄一开始中拿破仑)

(2)文学家: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因为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19世纪后期到29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3)画家:荷兰 梵高,印象派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向日葵》

初三历史常考的知识 篇十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一、发展概况

时期

主要表现(特点)

主要原因

20世纪

五六十年代

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改善人民生活,创造发展环境。

20世纪

七八十年代

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经济发展弊端显露;经济危机打击;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20世纪

九十年代

持续稳定发展,发展速度名列西方发达国家前列,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社会经济改革;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二、启示:

1.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经济建设在产业结构上应该注意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合理配置;在空间布局上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开发的力度。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欧洲的联合

1.战后经济发展(50-70年代)

(1)原因:

外因:美国大力援助。

内因: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和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2)表现:持续繁荣。

2.欧共体的成立

(1)时间:20世纪60年代

(2)作用:对成员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欧盟的成立

(1)时间:1993年

(2)单一货币——欧元

(3)性质: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

(4)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至2007年,已有27个成员国)

(5)影响:各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欧洲经济发展。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日本的崛起

1.原因:

(1)美国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美国扶持日本;

(3)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4)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2.表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3.影响:随着经济发展,国际地位加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

4.1974-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发展速度一度减缓。

5.80年代中期以后促进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实行“科技立国”的政策

初二历史知识总结 第十一篇

一、收复新疆

1.阿古柏入侵新疆:

(1)时间:19世纪60年代

(2)支持者:英国、俄国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伊犁以外(1871年俄国直接派兵侵占了伊犁地区)的新疆。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中国从俄国手里收回伊犁。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二、 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

2.重要战役:①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马关条约》的签订

①时间:1895年

②地点:日本马关

③签订者: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④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等。

⑤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年

2.目的: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权益

3.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列强第二次洗劫、焚烧北京)

4.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与列强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①《辛丑条约》主要内容: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赔款最多的一次),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②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是怎样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建议 第十二篇

1、加强对考纲和教材的研究;

2、合理安排时间(对每节课的内容做一个明确而又细致的安排);

3、回归工作要到位(回归书本,回归问题);

4、注重纸笔训练,注重学法,大力加强科学能力的培养;

5、要体现复习课的特点,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抓好主题,选择好重点;

6、加强审题和解题指导;

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汉屈群策,策屈群力。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12篇初三历史中考重点知识归纳,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初三历史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