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优秀10篇】(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为了让您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案例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快回答给大家分享了10篇高中语文教学案例,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 篇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论;案例教学法;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81-02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化,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也在发生变化。小学语文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以及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充分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教学论》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其明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论而言,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对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础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确保学生能够具备实践能力,有效地实现教学理论的构建。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必须对课程教学目标加以明确,将其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合理选择,保证其含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与教学目标一致,有效地突出教学的原则与理论,合理安排和设计教学流程,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而言,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辅导和引导作用,促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进行探究。当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必须要具备判断能力,可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案例进行讨论和评析。这样能够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分析案例,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对话的机会,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二)合理选择教学案例

案例的选择和搜集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对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其可以选择原生态案例、音像案例以及文字案例等,但是必须对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及课程的整体内容进行综合考虑,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讲解字词句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搜集字、词、句,合理选择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指导学生学习自然类课文时,教师可以一边感受课文中描述的美景,一边学习作者在字、词、句方面的写作特点,要求学生对“是……也是……”“既……又……”“因为……所以……”等词句进行仿写。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这些词句的内涵,增加学生的词汇储备,还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美景,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有效研读评析教学案例

研读和评析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重要环节。教师向学生展示教学案例时,应认真指导学生阅读和研究案例材料,并对其具体内容和有价值的命题进行深入分析。1.对对案例中揭示的情况和事实进行了解和掌握,并对案例中教师的地位加以明确,考虑教师的对策和行为是否合理。2.要案例的因果关系加以重视,全面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3.对案例中即时性问题和基本性问题加以区分,有效掌握问题与事实背后的规则和原理加以了解,并归纳、总结、推理、演绎以及解释案例中的信息。同时利用已学知识和经验综合评判案例中的内外部因素和背景材料,并提供有效的方案和解决对策。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和研究案例,并将相关的问题加以综合,借助集体的力量加以解决,这样能够有效地保证课堂教学的活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案例的背景、观点以及事实等加以熟悉,并对案例蕴涵的规则和原理等加以明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归纳和总结。

(四)创设有效的案例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并结合这个时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用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反映出来,为他们营造出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案例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逐步加深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些常识性文章的教学,案例教学情境的创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完全可以带学生实地观察生活中的常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能够融入到大自然中去亲身体验,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就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想象力和积极性。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重视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对实践的重要性加以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案例教学法加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能够通过换位思考正确地看待问题,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有效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技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般案例教学多是由师生共同合作加以完善,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并与学生相互协商和尊重,促使学生积极发表见解,从而加强师生的交流,增强合作能力,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此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重点就是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全面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在深入探究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思考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体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够促使学生积累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教学案例,通过丰富的教训和经验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优化知识结构,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巧文。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2]王本火。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4).

[3]林江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 篇二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案例教学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第八条规定“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人WT0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lO%”。然而,并非所有的法学专业课程都天然地适应双语教学。在教育部规定的十四门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中,大多具有较强的地域特性,属于国内法的内容。如民法,刑法等部门法本身的逻辑体系,法律渊源都与英美法大相径庭,双语教学必然会使学生混淆概念,得不偿失。相比之下,国际经济法更适合开展双语教学。

一、国际经济法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国际经济法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法律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具备外语表达国际经济贸易法律方面的专业问题,用外语提供国际经贸法律服务的技能。在国际经济法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法律规则,而且可以使其熟悉国际经济法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达,提高以英语提供法律服务的能力,为学生以后能顺利地从事经济贸易和国际法律交流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增强了日后就业的竞争力。此外,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还能为将来有志于从事国际经济法研究的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锻炼其掌握和分析第一手英文资料的能力,为将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培养人才。正如有学者指出的:WTO规则的背景是西方法律制度的国际化,要使我国的法律制度与WTO接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与西方法律制度接轨,这就要求我国法律学人要站在能与西方法律学人平等对话和交流的水准上,否则就不能够参与公平竞争。

国际经济法自身的学科特点也决定了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国际经济法的渊源较为复杂。其中国际条约、惯例以及外国的正式文本通常都是英文版。汉语与英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两者在语法结构、语言及表达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汉语思维者和英语思维者思维方式的不同,难免导致相互翻译时将信息遗漏或言不达意,甚至错误理解。基于中译本进行的教学,可能造成理解上的歧义。有些术语和规则,只有还原到其原来的语言文本中,才具有真实的含义。我国某些国际经济法教科书中对一些条约、惯例以及有关外国法的翻译并非完全精准,可能会造成对相关法律的误读。例如在英国法中,提单的性质属于DocumentofTitle,即权利凭证。

而在我国的一些国际经济法教材中,这一术语却被解释为物权凭证,抹煞了提单亦具有债权凭证的作用。其实英国法中没有债权和物权的区分,也不像大陆法系那样有系统的物权体系。尽管国际经济法某些内容属于中国国内法的范畴,但其毕竟调整的是涉外经济关系,例如中国的对外贸易法律法规,三资企业法等。使用英文传授该部分内容可以令学生在探索正确英文译文的表达方式的同时更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相关法律的理解。

在国际经济法开展双语课程也就有较高的可行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将“双语教学”课程定义为:指除外语课程外,采用了外文教材,并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含50%)的课程。其中教材可作广义理解,不应局限于教科书本身。大量的英文条约、惯例和案例为国际经济法提供了充分的教学材料和资源。直接采用英文版的法律文件省去了翻译和出版的环节,更能跟上法律发展和变化的步伐,将国际经济法最前沿的知识引入课堂。其次,国际经济法的授课对象通常都是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英语水平较之低年级相对有所提高,更容易适应双语教学。从学科内容来看,国际经济法与其他法学学科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这令双语教学的开展更具可行性。

二、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较之传统的讲授方式更具有启发性,能够令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过程,积极思考并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尤其适合国际经济法的双语教学。由于受听说能力相对较弱的限制,一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存在本能的距离感。如果教师仅仅使用传统纯讲授的方式,是用理论讲理论,就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久而久之可能导致某些学生因为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进而产生抵触情绪。引人形象具体的案例能够创设相关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不仅提供了令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平台,有助于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一味接受教师传授的信息的状况,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精神。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师生间的沟通和互动,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使用英文表达法律问题的机会。

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英文资料的精准翻译十分重要。但毕竟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并非法律英语的学习,而是要以精准的翻译为基础,强调对相关英文资料的深层次法律内涵的理解。国际经济法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案例的深人分析才能够把握其精髓。案例教学对于实现这一目的大有裨益。引入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双语学习的过程不再仅满足于了解甚至识记英文法律规则的中文意思,而是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去探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并将相关的法律规则应用于案件事实。通过直观具体的案例,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法律规则,更加牢固地掌握有关知识点。

三、结合案例的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方法探讨

(一)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兰德尔于1870年创立了案例教学法。学生要在课前阅读教师指定的相关案例。教师则采用苏格拉底式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进而寻找出案件背后的法律规则。案例教学能让学生学会像律师那样思索,像法官那样办案,培养其法律技能及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令法学教育变得生动活泼。

但纯粹的案例教学并不适合国际经济法。法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坚持多元化的原则,根据学科领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就国际经济法而言,以条约和惯例体现的成文法决定了不能完全摒弃大陆法系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法。该教学法在知识的系统性、抽象性和理论性方面亦具有案例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应结合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扬长避短,令学生通过讲授教学获得系统性掌握该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通过案例教学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教师也会谈及一些案例,但这只是举例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举例的目的是为了解释法律概念,而不是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不必提前预习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而是被动地在课堂上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举例所用的例子往往是为了服务于某一个特定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结合案例教学法要求采用案例讨论课的形式,真正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教师则应该作为引导者启发学生独立地分析案例,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事实上,结合讲授式与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

即便是在英国,澳大利亚,香港这些普通法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完全采用美国法学院的案例教学法,而是结合讲授(1ecture)加辅导讨论(tutoria1),同时使用教科书和案例的方式以兼顾法学知识的系统性。另一方面,案例教学也在大陆法系国家得到一定程度的使用。在德国大学的法学教育中,除了使用传统讲授方式的大课堂,也有案例课、实例练习和讨论课。日本各大学的法科大学院也一改过去日本法学部以系统讲授专业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应先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再进行案例讨论课。要适当分配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安排这两种教学方式所占的比重。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例如对国际经济法导论部分,应主要以讲授方式为主;而对于国际货物买卖法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则应适当加大案例讨论课的比例。

(二)英文案例资料的准备

法学案例教学以法律案例为课堂教学的起点,选择恰当的典型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教师应从该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出发,根据其特点决定案例教学在该部份内容中所占的比重。其中对于那些文本本身涵义较为模糊条约或惯例重要条款以及某些源于英美法的重要原则,应主要通过案例讨论课进行学习,以确保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其法律内涵,熟悉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要选取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的真实案例作为案例讨论课的资料。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提供第一手的判决书供学生研习,使其通过阅读原文理解其含义,并得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文表达。除了确立某些原则的经典案例外,还应该选择体现对该原则的突破和发展最新案例,从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相关法律的演进,接触到最前沿的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对于理论和实践中上存在争议的问题,亦应选择体现不同立场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纠正其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一味地接受权威观点的学习误区。

英文判例的篇幅较长,结构亦较为复杂,学生又缺乏普通法教育背景,直接将整篇英文判例交给他们阅读研习难度过大。某些案例往往会涉及不同的法律问题,并非全都与国际经济法这门课要求的知识相关,没有必要要求学生通读整篇案例。教师应从中摘出与所要讲授的知识点有关的事实以及法律问题,并着重保留法官的判决及推理交给学生阅读。这样即减轻了学生阅读长篇英文判例的负担,又能突出重点,提高学生对重要法律规则内涵的理解和应用。随着学生对英文案例熟悉程度的加深,可以逐渐增加案例的数量和难度。

(三)双语案例讨论课的开展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 篇三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法,案例教学,教学案例,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

案例教学(Case-study Method)起源于范例教学模式,属于乔伊斯和韦尔(Joyce &Well)的“概念获得”教学模式,目的是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新概念。案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描述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这些特殊情境(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处理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从学习者的角度分析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模式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是以讨论为基础的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技能和心智,从而完善所学知识结构,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倡导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1. 利用真实案例情境,促进学习者积极参与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接受式的理论讲解模式,学生被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很大抑制。案例教学法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积极的参与教育论文,课堂互动应该是多维度的,教师的角色是多元化的。教师应该设计和组织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反思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来指导实际的教学活动。案例材料可以是文字或音像,甚至是真人示范。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用适合的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真实、具体的案例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学生主动地学习这些生动的案例材料,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2. 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模式,利于培养探究性学习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探究学习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也称发现学习,它的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免费论文。案例教学模式是以布鲁纳(Bruner)的知识构造观点和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作为理论基础,以信息加工为主要策略,通过“教师呈现范例”,“学生分析范例”和“学生创造范例”三个不同阶段,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建构,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案例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迁移的规律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案例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的意义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师范院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法》是英语专业师范学生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增强对英语教学的认识,能用正确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评价和进行英语教学实践,并能根据中国英语教学的实际科学地进行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计划、评价教学效果诸方面的工作。为了适应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英语教学法》课程应调整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深化对教学方法及策略的理解,致力于提高英语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及素养。

1. 在教法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搭建平台,实现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转化

《英语教学法》课程本身依托于实践研究成果,如果脱离实际的教学情境,单纯拘泥于教法理论的讲授,即便教师把教法理论讲授得很深入、全面,活生生的教法也容易变成干巴巴的教条。而很多教师采用的是固定的教材,其基本理论框架大体相同,理论性过强,有效的教学法太少,操作性低。案例教学模式注重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环境,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探究与反思教育论文,促使他们将自己的专业意识、知识、技能进行整合,实现教学理念的自主构建。应用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在体验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过程中,有效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起来,进而更好地掌握教法理论知识。所以案例教学模式能够体现《英语教学法》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双重学科特点,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英语教学法》实现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教师的教学目标。

2.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实践,培养师范生的反思及创新能力

《英语教学法》是一门不断发展的介于理论和实践的课程,既强调理论又重视实践,它通过理论指导实践进而达成实践经验的形式化、理论化。然而,《英语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多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教学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机械地灌输教法理论,缺乏情景设置与活动安排,学生没有积极性,被动地参与回答,师生间的互动单一,学生对教法理论的理解浮于表面。Wallace主张通过“反思模式”中的语言发展、知识学习、实践、反思等阶段实现专业能力发展的目标。这种模式从根本上突出了知识学习和实践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例教学中,对教学具体情境分析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发展反思能力,进?促进感性经验向理性知识转变。学生完成对案例的理论分析之后,需要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检验,评价该理论的实际教学效果,最后综合加工各种信息,在大脑中构建教学理论框架,形成创新型教学理念的最终目的。所以,这种案例教学模式不仅仅使学生停留在获得固定的原理、规则,而是ü探索、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Α?

三、案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法》教学中的实施环节

案例教学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案例背后的教学理论、原则,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创新,切实地提高教学能力。在《英语教学法》课上,教师呈现具体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植根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之中,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实践来学习新的概念。案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法》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下面几个环节:

1. 课前精选案例,设计教学过程

精选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起点,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精心选择所需要的案例,而且要确保所选择的案例材料很典型,有代表性,反映一定背景下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创造探究问题的情境,学生通过该案例的学习能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法教师还需要搜集案例所涉及的背景知识教育论文,设计适合讨论的问题及相应的拓展练习。另外,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选取能够反映当下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的优秀教学案例,便于学生感受实际教学情境,了解教学的前沿动态。例如,在学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之前,教师课前可准备一堂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示范课及相关背景信息,并设计讨论的问题及探究问题的方法等。

2. 课堂呈现案例,提供探究方法

在呈现案例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案例的背景信息,然后让学生阅读或是观看案例材料。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讲解或示范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案例中获得的某种体会和感悟进行思考、分析、争辩和决策,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甄别各种信息,分清主次,抓住关键,层层推进,挖掘出现象背后的理论原则免费论文。由于选取的案例一般比较复杂,蕴含许多问题,教师必须指定某一具体问题,要求依据当时的具体情形作有针对性的分析,探寻特定案例背后所隐含的各种背景因素。所以,教学法教师要具备分析案例的能力,将蕴含在其中的教育理论呈现给学生,并且帮助学生在抽象的概念和案例情景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指导学生将获得的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3. 小组讨论案例,探究教法理论

案例教学本质是一种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式学习,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个体如何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巩固理论知识。小组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组织和引导小组思考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从执教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体会实际的教学处境,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案例讨论往往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要求学生合作探究,用观察、倾听、交流、决定以多种方式参与讨论,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推断等认知能力,同时也提高表达能力、辩论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在小组报告结束后,教师需要及时点评各组案例讨论的成果,总结案例蕴含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重申教法理论的要点与适用性,并安排课后教学实践任务,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在类似的教学情境下教育论文,运用何种教法理论,采取何种教学策略等。

4. 小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能力

案例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就是学生运用教学理论指导具体实践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活动,学生既能应用理论知识去解释和指导教学实践,又能在实践基础上深入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了能够深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学生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案例教学活动,培养小组合作意识,首先根据案例设计教学计划,然后合作演练,最后对自身、对同学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教师在案例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始终指导学生把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创新运用所学教法理论,不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需要对自身及其他同学在案例演练过程中的表现作出适当的反馈和客观的评价,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最优化,进而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案例教学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分析、讨论与实践,能够内化所学教法知识,形成教学理念,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独立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带动英语师范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学科教学能力。当然,在实际课堂操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定因素,这些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总结,对案例教学具体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2]于连江,张作功,以案例教学模式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J].外语界, 2001(6).

[3]刑志,案例教学模式探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貉ПJ].2007(4).

[4]雷彩,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J].外语研究2006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 篇四

【关键词】中职语文;场景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意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也认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人们总是或多或少地会受到场景案例的影响,将生活中的场景案例迁移到中职语文课堂中,就是中职语文的场景案例教学,它可以协调情感与认识的关系,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因此,对中职语文场景案例教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场景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场景案例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进行教学活动的方法,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让学生对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阅读、调查、分析、讨论及交流,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在掌握所学的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个是学科体系与行动体系(下图是两个体系的比较区别),而场景案例教学的方法属于行动体系,并具有独特之外,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要真正地做到“以育人为本”,就应该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各个方面发展。场景案例教学的方法,要求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对场景案例进行分析,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然后学生之间交流讨论之后提交或展示最终的成果。在场景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和组织者,根据教学的内容、目标、要求与进度等实际情况去整理、组织场景案例,设计讨论的问题和布置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会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然后组织学生体会阅读场景案例,并让学生或个人或分组讨论。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以学生为主体是场景案例教学最明显的特点之一。

(二)以场景案例为基础。场景案例教学法是以交往为基础,案例为线索的教学活动,它紧紧围绕着各种场景案例展开,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贯穿着场景案例。这种教学方法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都蕴含在场景案例中,是学生与案例、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不断交往的过程,即通过不断地深入交往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职学生性格活泼,语文又是一门需要深入理解的艺术,所以这样的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

(三)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场景案例教学法所选用的场景案例一般都来自真实客观的生活之中,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职学生们生活经验的不足,还缩短了实践应用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距离。案例教学法所使用的案例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它有助于培养实用型的人才。中职语文的价值还体现在它的实用性上,比如各种应用文的写作等,可以让中职学生在学习、工作及日常的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而场景案例教学法的实用性目标则刚好与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相符合。

(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场景案例教学法注重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收集语文案例互教,分析交流讨论场景案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其搜集、整理信息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掌握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等一些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场景案例教学法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

二、场景案例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中职语文场景案例教学的选择设计。中职语文场景案例的类型多种多样,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的范围,因此中职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目标与要求来选择相应的场景案例,并且选择的场景案例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场景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注意符合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及对语文信息的理解接受程度,否则场景案例教学法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比如中职教师在进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中,根据应用文写作标准化、规范性及严谨性的特点要求,选择以“通过接受、获取、遵照而取得”“企图说明成功而非问题解决”等实例取向场景案例较为合适;而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比如“交谈”这一课,则可以根据“掌握交谈技巧、积累语言经验”的要求选择具有“引导讨论、协助学生发展以多元观点分析问题的技能”的特点的反省取向场景案例等。另外,场景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不仅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还要注意适应“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体验和实践”的中职学生的特点。

(二)中职语文场景案例的组织实施。首先是场景安全的呈现方式。场景案例的呈现方式有很多,比如多媒体、分角色饰演等方式,它的选择要符合与内容相容、服务于目标的原则,比如场景案例是体验式的,则可以选择多媒体的呈现方式,借助多媒体设备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它的设问质疑要有层次。有层次的设问质疑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推进课堂教学的进程及实现教学的目标。设问质疑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可以针对场景案例中的文字内容或情景进行深入挖掘,让学生透过现象思考本质。但是也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设问质疑就像铺台阶一样,由下而上,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宽度。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对其进行评价点拔引导。场景案例教学的效果都体现在学生展示出来的成果中,它体现了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驾驭好课堂,可以通过交流讨论来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引导教学的节奏,引发学生情感和认知上的共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范文 篇五

1案例式双语教学的作用

1.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通过鲜活的临床用药案例,可把理论中学习中遇到的抽象的原理具体化、形象化。例如:量效关系,其定义是指“药物的效应和剂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比例关系”,但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比例关系?该关系与临床用药之间有什么联系?对于没有接触到临床知识的医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也就只能死记硬背定义,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真正遇到患者甚至是自己生病时也完全不知道该如何用药。而通过鲜活的临床用药案例(如以阿司匹林的退热作用为例)来解释,学生会恍然大悟,原来临床用药中确定的用药剂量就是依据“量效关系”而来的,亦即在一定的剂量范围之内,药物的效应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强,当达到最大效应时再加大剂量则效应不会再增强;超出这个范围要么不起作用,要么会出现毒性反应。通过该案例不仅使学生理解了“量效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同时又把药物的不良反应问题牵涉进来,使得学生能够前后联系、融会贯通,极大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达到学以致用。在教学中适时适量采用案例式双语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应用案例的兴趣,在分析案例的同时学习掌握大量的英语术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为查阅英文文献、了解世界医药科技发展的前沿打好基础。

1.2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在案例式双语教学中,必须能够熟练利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既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又要精心准备典型的英文临床用药案例组织学生讨论。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备宽厚的理论基础,又要具有较高的英文表达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求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贯通融合。

1.3促进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向互动关系,使得“教学相长、师生互补”成为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主体参与能促进这种关系的形成。案例式双语教学法使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在互动中提高各自的英语水平,为进一步了解前沿药理学知识及国内外的最新动态奠定良好的基础。

2案例式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典型的英文案例缺乏或陈旧

案例式双语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有合适的典型英文案例,这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学到知识和提高水平的关键。好的英文案例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药理学知识系统的掌握并且可以挺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但现实的状况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缺乏这样的英文典型案例,如果我们自己翻译中文案例,由于水平的限制又达不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2教师英语水平的限制

所谓双语教学,应该是不同语言的自由转换和利用,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与母语同等的教学效果。但事实上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其中,不能自如的运用英语表达和交流是关键,再加上表达不准确,造成学生理解错误甚至难以理解。因为专业英语不同于日常口语,正如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是用母语交流,非医学专业人员都很难理解的医学术语,如果再用蹩脚的英语表达出来,结果可想而知。

2.3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素质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各地区教学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差距,有的学生英语水平较高,双语教学对于他们来说较易接受,然而有的同学来自教育水平较低的地区,双语教学不能对他们能力的提高起到好的效果,反而会使他们对药理学的学习产生畏惧情绪。

3我校药理学案例式双语教学采取的措施药理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讲授药理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习并提高药理学相关内容英语的听、说、读、写以及运用等综合能力。笔者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强化:

3.1案例的选择和案例库的创建

3.1.1英文病例的选择

3.1.1.1选择典型案例案例教学不同于简单的举例子,要选择症状典型,诊断明确,药物作用显著并且案例中所使用的英语术语正规、逻辑性强的英文案例。这样可提高学生讨论的可操作性,减少学生在分析案例时的语言困难。

3.1.1.2选择案例的难易要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所选案例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案例太简单,达不到理想教学效果会还会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若所选案例太难且复杂、英语术语及英文俗语太多,由于学生知识背景不够而无从下手讨论,只有消极等待课堂上的被动灌输,丧失了主动参与的兴趣[3]。

3.1.1.3选择的案例要与教学目的相一致选择用于教学的案例要有一定的教学目的[4]。也就是教师在选择某一个案例时,想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需要学生运用哪一些药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在选择案例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3.1.2双语案例库的建立

3.1.2.1建立系统的药理学双语案例库搜集典型的药理学双语案例,要求中英文格式表达都比较典型,所用术语是我国通行的药理学术语,不能掺杂太多英文药品俗语,否则容易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产生混淆,削弱案例式双语教学的效果。将搜集的案例按照学生的课程进度编排,建立一个系统的具有明确分类的案例库。

3.1.2.2实现双语案例教学的网络化将建立的案例库放到学校的网站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到学校网站上浏览相关内容的案例,并且要附有与案例相对应的案例分析,以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安排药理学的优秀教师,每周定期在线回答学生在自学时所遇到的问题,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英文水平。

3.1.2.3与国内外各大高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采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将课程内容、教案在网上以中文和英文形式再现,使国内外学生和教师共享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及时地与教师交流沟通,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为远程教学提供资源,促进国际交流。同时不断维护、充实和完善网络资源数据库,改进浏览方式,改进各类网上资源的表达方式,完善网站建设,建立师生互动平台。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与传统的母语教学相比,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高素质的教师是限制双语教学开展的瓶颈。双语教学对教师的外语能力要求很高,不但要有较强的听、说、读、写及灵活应用能力,更要具有较强的对外语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药理学专业知识和宽厚的相关知识背景,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5]。这样,教师在授课时,才能做到以外语为媒介,将药理学专业知识游刃有余地传授给学生。为此,我们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英语口语培训;教师对每次课堂教学内容全程录音,课后回放并反复琢磨每句话更准确地英语表达方式,同时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探索双语教学的实践中共同提高;聘请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较早开设医学专业全英文授课的知名教授来校上课,校本部教师全程听课;定期派年轻教师去美国、瑞典等知名医学院校和实验室进行学术访问,使双语教师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明显提高英语授课能力等;以保证案例式双语教学顺利开展。

3.3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制定双语教学目标

药理学作为我校双语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已经连续针对四届学生进行案例式双语教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双语内容过少则达不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而实施全英文授课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6]。为此,我们首先以中文教材为主,参阅英文原版药理学教材和书籍,如MaryJ.Mycek等主编的美国医药院校药理学教材《Lippincott′sIllustratedReviews:Pharmacology》、JeanneCS等主编的《IntroductoryClinicalPharmacology》等为依据,有选择性地摘录部分内容,结合症状典型、诊断明确、药物作用显著且案例中所使用的英语术语正规、逻辑性强的英文案例,制作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药理学英文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力求英文授课内容达到30%左右;同时又定期组织尼泊尔、印度等来本校学习的留学生和校内本科生进行案例讨论,交叉组合上药理实验课。这不仅强化了学生流利、准确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专业英语能力;同时也极大地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对外国文化和医疗科技水平有了初步了解,也大大提高了查阅英文文献的能力。在期末考核时,试题中包含20%~30%的英文试题(包含英文药品名和全英文的选择题和简答题目)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试卷分析发现,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答对英文题的百分率高,而一些不常见的英文药品名称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7]。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英语教学内容所占比例逐渐加大。

4案例式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 篇六

【案例主题】

教学内容:房龙的《〈宽容〉序言》

目标设计:①以个体阅读为经,以情感体验为纬,通过教师点评、学生质疑、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蕴,体会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山民这三类人各自价值及其功过是非,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树立基本的评价尺度;②认识到对现实认识上的封闭、偏见、愚昧、守旧是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让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创新与守旧的对立与转化。

【实施背景】

①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②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回归到人文精神培养这一宗旨,启发学生用自己独特的富有个性的阅读来体验文本的真情,容许不同思想互存乃至交锋,引导学生用生命去体验真善美,张扬大写的“人”字。在课堂上,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深化与升华。从理性的角度关怀人类发展的历史,认识历史现象背后的意义,从而得到思想的净化与提升。

【片段描述】

学生:(解读全文之后,再次朗读房龙的《〈宽容〉序言》一文。)

老师:同学们读了很有感情。文章最后有这样一句话:“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作者这句话到底有什么深刻含义呢?我想让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这里我先作一个发言:无知山谷中所发生的事情,在人类历史上曾经不止一次地发生过,今天依然在发生,明天也许还会发生,历史最大的悲剧就在于悲剧的不断重演。同学们朗读课文后,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整体感悟,激感。)

生一:我认为,先驱者走出山谷,这是一种勇敢的创举,为了发动更多的山民走出山谷,他又回来了。不幸的是他竟被守旧老人运用律法的权威以及那些无知的山民打死了。这是多么的可悲。但我们为这位先驱者的英勇壮举而敬佩而自豪。

师:说的多好啊。

生二:先驱者为了真理,为了理想,勇敢地走了。但他发出的反叛声音,演绎的悲壮故事,开创的开拓精神,却永存于我们心中。而那些僵死的律法,愚昧的山民,无知的山谷,守旧的老人,也将遗臭万年。

(小组讨论,班级交流。)

师:如果我们中的哪一位是守旧老人,哪一位是先驱者,哪一位是无知山民,那现在会产生什么想法呢?现在我们分小组,以这些不同的身份来讨论,同时准备好如何回答另一方的问题,并对另一方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甲小组(守旧老人身份)代表一:山民们,我很后悔。我囿于自己的无知与偏见,也为了维护山谷的秩序与尊严,鼓动山民杀死了走出山谷又回来带领其他人一同离开山谷的人。这是我的罪过,我错了,在此我表示深深的歉意和深深的忏悔。

乙小组(先驱者身份(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分别发言)

代表一:你们不要给予我这样高的荣誉,其实我是个悲剧人物。作为一个先驱者有这样的结局并奇怪,人类的历史就是要许多这样的人。当时你们都不会理解,只有后来的人才能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要我们这样的人做铺路石,只有以我的死才能唤醒人们,使人们能勇敢地抛弃陈旧的思想,这是社会前进所付出的代价,我愿意做这样的人,并以此为荣。

甲小组代表二:先驱者的眼光敏锐,以至让人无法想象。他居然说,他的眼光看到了奇妙的景象,他居然怀疑圣书,怀疑祖先的智慧。你叫我怎能相信。我从自己的知识、眼见,以及圣书的记载是无法想象的。

丙小组(无知山民身份)代表一:我们的老祖宗从很早很早的时候就一直在山这边过着平静的生活,在圣书的指引下,在智慧老人的管理下,我们生活得很满足也很幸福。我们从来没有听说山那边有盛开的鲜花,有茂盛的森林,有奔腾的江河,有智慧的大厦,有甜蜜的生活。难怪我们听说以后,我们以为他们是在骗人,是在散布谣言,妖言惑众。他们也太大胆,居然怀疑圣书,对抗智慧老人,于是,我们拿起石头,砸死了他们。

丙小组代表二:作为山民代表之一,我认为,这一悲剧的发生应该归结为山谷的封闭与落后。山谷与外面的世界应该保持经常性的交流。封闭造成愚昧,愚昧形成偏见,偏见杀死先知。

师:(适时点评)对,人与人之间要交流,国家与国家之间要交流,地区与地区之间要交流,思想与思想之间要交流,文化与文化之间要交流。所以,我们国家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深得人心,也是符合历史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

乙小组代表二: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先驱者,他们的结局虽然很不幸,但我们流芳百世。中国古代不是有商鞅变法,被五马分尸吗?西方近代也不是有布鲁诺否定地心说,在火柱上被活活烧死的事吗?

师:(补充事例)是呀,我们中国当年马寅初提出计划生育,也曾被迫害致死。(小结)由此看来,人类历史就是在先驱者的鲜血铺就的道路上前进,没有流血的先驱者是不存在的。人类接受一个真理需要一个过程。无论后来人为先驱者的死怎样的捶胸顿足,悲剧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要倡导宽容,屏弃偏见;倡导理性,宽容异己;倡导开放,抵制封闭。

(总结)房龙站在历史的高度,以诗歌的语言告诉我们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事实,倡导人们要宽容相待,摒弃偏见,让不同的思想都能够获得生存的权利。理解万岁,宽容无价。社会在先驱者的指引下迈向新的征程,历史赋予我们唤醒民众、走出封闭、脱离守旧的职责。

【案例反思】

一、本教学片段试图通过三个教学环节(一整体感悟,激感;二小组讨论,班级交流;三拓展思路,把握精髓。),诱导学生深入文本,启发他们交流讨论,深入思考,独立解读,最终形成带有个性的阅读体验。教学片段显现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 篇七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即: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强调在教学中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根据这一要求,探索高职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优化配置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资源,科学地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遗憾的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公共英语教学的研究刚刚起步,大部分教师仍在教学中摸索前进,尚未找到一种有效的高职英语教学理论与模式,往往照搬本科或普通专科的教学模式,忽视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未来职业特征,没有建立起“实用为主、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公共英语教学仍然侧重于词汇、知识和语法结构,强调记忆和机械操练。过分强调英语学科知识结构常常会使教学中英语的实用性大打折扣,使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和生活脱节,与专业培养目标貌合神离,不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更不符合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发展的需要。

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能克服传统教学法的不足,通过行动导向使高职公共英语课与专业课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使英语成为学生自我发展、职业能力成长的工具,使学生在职业活动中建构知识体系,掌握必需的技能,加深对未来岗位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近年来,行动导向的概念在我国职业教育界被广泛提及,虽然理论成果还不丰富,但不乏职业院校主动接受、大胆实践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如刘洁(2008)探讨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电子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归晓曼(2009)在行动导向型教学策略下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进行了个案设计;卢春梅(2008)论述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模式的具体方法,等等。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

“行动导向”一词源自德文handlungsorientieurng,行动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诞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法,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要求学习过程必须依照职业的工作过程展开,以职业工作任务贯穿教学环节,以便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为核心,教学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主要有:(1)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指与专业知识不直接相关,但是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影响较大的技能。关键能力应通过实际行动获得和发展,即“在学中做,在做中学”。(3)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与人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4)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积极、愉快的精神体验。

斯蒂尔(stiehl)根据学习环境区分学习是否属于行动导向的学习。他认为,在真实环境中的教学(做中学、生产项目、企业实习、企业认识实习等)和在模拟环境中的教学(项目教学、案例研究、角色扮演、模拟游戏、实验等)属于行动导向教学,在符号环境中的教学(做报告、上大课、口头讨论及所有仅仅由课本支持的学习形式)都不属于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行动导向教学法有一套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如模拟仿真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一)模拟仿真教学法

模拟仿真教学法是在课堂英语学习中,教师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将来职业生活中担任的角色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含有真实事件的过程中,担任与现实世界中类似的角色进行语言交际,解决真实问题,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形成技能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仿真实训教师通过仿真实训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突出仿真性,选用的素材必须是真实的或接近业务原型的。

1.步骤一:教师设计情境。以讲授汽车英语为例,教师根据汽车技术学院学生的英语需求和学习内容创设真实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这是课堂授课前的准备,如在讲解汽车维修服务内容时,教师设计一个外国客户因汽车出问题来到4s店的情境,要求学生用英语对客户的车辆进行问检和维修。

2.步骤二:呈现情境。授课之初,向学习者呈现需要研究的情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放映一些视频给学生观摩,初步呈现4s店环境,让学生明确自己就是其中的某个角色,同时介绍一些基本的汽车英语语句和词汇。

3.步骤三:提出问题或任务。根据情境和当前的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或任务,让学生解决或完成,如在了解清楚车辆的情况后,开具问检单据并出示店里规定的各项维修费用的报价让客户确认,开具施工单据并让客户确认等等。

4.步骤四: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根据情境和所学词汇、句型,扮成外国客户和维修员的角色进行表演。

成立模拟公司进行综合实训模拟公司就是按照实际公司的模式进行运作的公司,如利用模拟外贸公司讲授商务英语,模拟酒店讲授酒店英语,模拟汽车快修店讲授汽车英语等,学生作为雇员在模拟公司里工作,接受公司各方面的实践锻炼。这种模拟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二)项目教学法

基于行动过程的高职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以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出发点,以团队合作为基础展开教学内容,通过构建一个个完整的工作任务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强调在“学中做,做中学”,使学习过程始终围绕任务的探究和解决展开,不仅可强化高职学生职业英语核心能力,培养职业角色意识,而且能培养高职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项目教学过程包括确定项目任务、制定项目计划、开展项目活动、总结评估、项目检查等。

(三)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于20世纪20年代起源于哈佛大学,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运用现实岗位工作中发生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就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寻找对策,从而加深对相关基本理论和概念的认识,加强知识的运用能力,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经过教学实践检验,案例教学法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增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积极创造精神的教学方式。

准备案例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是准备案例。winston tellis博士在《introduction to case study》一文中将案例分成三类:一是探索性案例,二是解释性案例,三是描述性案例。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语言应用能力,描述性案例比较适合课堂教学。教师应着手收集、设计与学生语言水平和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案例,案例必须是真实的或者是拟真的,虚拟的案例缺乏实际意义,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案例可以是书面的形式,也可以是网页、录像、ppt、vcd等多媒体的形式。案例的问题应是开放式的,答案应是多元化的,从而促进学生多种见解的形成。

分析案例分析案例可以采用个人发言、分组讨论、集体辩论等方式。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驾驭课堂教学过程,维持课堂秩序,引导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案例分析结束后最好能形成统一的意见或认识。各小组可派代表轮流上台发言,交流案例分析结果,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案例的分析、辩论必须以英语为课堂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怕出错。

讨论案例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结果升华,一般由教师完成。教师可以指出学生分析案例的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案例中包含的理论、主要解决的问题等。教师对讨论情况的讲评要思路清晰,并善于总结规律。

撰写案例报告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要求学生用英语撰写案例报告,对案例分析和讨论进行总结概括。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也可以促使学生对案例进一步思考。教师对案例报告进行评分,并记入学生平时成绩。

笔者以《汽车英语》课程为例,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汽车售后服务中用英语处理客户投诉的模块教学,先对客户投诉的案例进行选编,然后呈现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待学生了解了这些案例之后,再采用模拟教学法重演投诉和解决投诉的过程,以巩固这个教学模块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行为导向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有效教学活动,教师应根据专业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对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英语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行动导向教学法也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师提出了挑战,多数英语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而只有教师了解实际的工作流程,掌握其具体要求,才能根据职业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情境、布置任务、收集案例、开展项目教学活动。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给教师提供更加宽松的条件,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获取企业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及相关的背景资料,以不断提高英语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stiehl,h. handlungslernen. begriffe,konstrukte,konzeptede-fizite. der versuch einer systematisierung[a]. passe-tietjen,h. stiehl,h.(htsg.): betriebliches handlungslernen und die rolle des ausbilders [c].wetzlar ,1985,(s):86-108.

[2]耿娟,彭正文。案例教学法在英语口译教学中的运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3]归晓曼,李凤。“行动导向型”教学策略下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个案设计与分析[j].科教文汇,2009,(2).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雷术海。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范文 篇八

《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它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一直吸引着无数的读者,让人感慨,引人沉思。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条件下的诗歌教学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如何得到?

2.教师在学生学习体悟过程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教学策略的基本途径有哪些?教学策略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具有何种意义?

3.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

【案例背景】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运用诗歌的意象和象征这一鉴赏诗歌的入门方法,研究、探讨现代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本课学习目标则定为: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B通过教师的指导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优秀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宝贵结晶。文学欣赏活动是欣赏主客体相互呼唤、适应、契合的结果,一方面欣赏主体有某种精神需求,另一方面欣赏客体对主体具有吸引力。教学条件下的文学欣赏活动有其特殊性,首先是要认识学习者已有的学习基础及知识背景。高二学生已具备相当的鉴赏能力。读解文本的“语表层”几无困难。但正是由于对内容的“粗知”,而容易使他们产生满足感,失去进一步鉴赏的兴趣与动力。因此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强化并保持学生对鉴赏活动的需求。教学策略之一是使教学内容“陌生化”,即拉开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产生少知感甚至未知感,生疑生惑,让距离去调动学生。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不断探究并发现文本的魅力。

据此,本案例设计以学生的自我鉴赏为起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组织教学内容。以诵读为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文本意义,建构知识,最终实现提高鉴赏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课时目标、内容如下:

一课时,以诵读领起,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教会学生诗歌鉴赏方法,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具体分析来帮助学生解读作品。

【案例实录】

导入新课后,欣赏配乐朗读《再别康桥》,在此基础上提问:《再别康桥》在你的心里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它美在哪里?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

片段一:

师: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

生:徐志摩笔下的离别像暮春里牧童的笛声,既让人欣喜又让人伤感。

师:能结合诗歌具体谈谈么?

生:诗歌的感情从惆怅到热烈,在第五节达到高潮,在第六节陡然低落,沉浸于寂然,只能带着无限的怅惘离去。这种感情的变化正是基于对康桥的不可遏制的爱,这种爱让人欢喜让人忧。

片段二:

师:这种感情是直接表达出来的吗?

生(1): 不是。

生(2):感情是蕴含在景物描写之中的。

师: 对,这些景物就是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生(3):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恋情。他甚至想永远留在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

师:意象的组合就是意境,请大家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情感。

气氛非常活跃,想象异常丰富,大家沉浸在创造的欢乐和对意境的描述所产生的愉悦中。

【案例后记】

《再别康桥》是说不尽的,尽管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学生领略了这一艺术精品的风采,但认识的只是冰山一角。案例的操作必须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主线,努力“删繁就简,避熟就新”,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使学生学得乐,学得深。要激发、调动学生思考,关键是要将一定的学习目标转化为问题,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将主体鉴赏活动始终置于“最近发展区”,以最终实现有所发现的预期结果。在动态的多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行为的引导、点拨,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使鉴赏活动始终围绕一定的目标展开,通过“追问”实现“有效学习”是十分关键的。案例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具有全新的理念,得当的方法和机敏的应变能力。

【案例分析】

本案例力图体现“重在自主,重在发现,重在探究”的教学理念。

首先,学生的鉴赏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对文本意义的读解,还是对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师传递、告知的,而是由主体通过探究而发现的。在课堂上,鉴赏主体拥有比较充分的鉴赏权、思考权、发言权,这就为主体“发现“提供了保证,学生不再是名义上的、形式上的主体,而是实质性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人。

其次,教学条件下的鉴赏活动,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策动并促成主体鉴赏。案例中教师始终做到:既不将知识和盘托出、全盘授予,也没有简单地设置学习目标或用指令性任务去驱动学生鉴赏,而是努力将一定的教学内容问题化,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鉴赏实践。以对问题的探究――展开问题或解决问题为途径,从而实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

本案例中“意象与意境”这一文学知识,教师不是用定论的方式传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感悟自己去发现知识。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某一知识结论,同时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切合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一时代要求。与单向且被动参与教学过程相比,这种知识获取过程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它决不是一知半解的,更无需死记硬背,因而是一种“优质”的知识;学习者亲历知识的发生、创造过程,由此形成并拥有的知识具有极高的迁移价值,因而是一种“活化”的知识。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范文 篇九

【关键词】文学阅读 任务型 语言运用能力 文学修养 高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7-0096-02

近几年,各地高考英语卷在试题的选材上力求内容新颖、题材广泛、体现时代要求,文学名著所占比例日益凸显。现教育部正式提出“研究提出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实施办法”这一改革信号,意味着高中阶段部分英语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可提前通过英语高考。如何满足这类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笔者认为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着英语文学阅读教学,如阅读材料的限制、教师教学理念的偏颇、师生文学素养薄弱等。笔者曾开设了一堂高中英语文学作品的任务型欣赏阅读教学观摩课,开课主题为北师大版模块一Literature Spot部分的A Christmas Carol一课。在此,把该课教学设计与同行分享,供同行参考。

一 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设计主题: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模块一 Literature Spot:A Christmas Carol。

指导依据说明:高中生的文学阅读课重在文本阅读和理解,使学生在亲近文本的过程中,构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才能产生习得。理想的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可理解性,既有趣又有关联,非语法程序安排和足够的量。文学作品编排能为学生提供理想输入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大量的阅读输入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作品梗概,甚至与同学合作,改编阅读过的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编演中,升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他们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和文学修养。

教学内容分析:Literature Spot这一部分是北师大版教材的精华部分,从选材到练习编排,处处体现着编者的用心良苦和学术高度。因此,开发Literature Spot能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价值。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是高一新生,英语语言的各方面能力都有局限,这节课主要是汇报学习成果。因此,学生在课前做足了功课(阅读课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写剧本、排练等),但在戏剧的编排和表演方面,教师还是给予了一定的指导。

教学目标分析:(1)分析并弄清小说人物关系;(2)读懂小说的情节;(3)综合各种信息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故事的寓意);(4)紧扣文本中对事物的描述及对人物的心理、动作描写来分析和探讨小说的主题,体会作者的典型写作风格,从而理解语言隐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5)有信心面对有一定长度和难度的文章,包容阅读中不影响理解的新单词;(6)能够和乐于与学习伙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分析并弄清小说人物关系,读懂小说的情节,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及作品的情感,引感共鸣。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1:Section 1.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Introduce the author―Charles Dickens.

Introduce London in Dickens’ Time.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任务、小组合作探究、收集相关信息、课堂汇报展示、分享探究成果,以此激活、补充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小说内容。

步骤2:Enjoy the short play A Christmas Carol performed by students.

〖设计意图〗学生只有在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特征了解后才能改编文学作品并进行表演。这一过程可以升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修养。

步骤3:Analyze the characters in the story and discuss some questions.

10名参加短剧表演的演员再次回到“舞台”上。“台下”学生共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2个任务角色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如该角色进行哪些活动,与主人公是何种关系,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角色表演是否到位。)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位代表做汇报,其余组员和演员本人可以发表不同看法。

主持人提问:(1)What’s the moral of this story? Do you agree with it ?(2)Should the rich give a hand to the poor?(3)Is Scrooge willing to help the poor from the bottom of his heart? Why?

……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是否真正读懂故事情节,弄清故事人物关系,理解故事的深刻内涵。

让学生探讨故事寓意的同时引导学生联想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情况,深刻体会作者所要反映的社会矛盾,所要倡导的慈爱精神,促使学生实现对小说文本的深刻理解,达到真正欣赏文学的目的。

在讨论时,学生参考书本第30页的交际功能表agreeing and disagreeing,给予学生真实的情景进行交际。

步骤4:Introduce the other novels about Christmas written by Dickens.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 篇十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1.集体教学与个性差异的矛盾亟需解决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基本采取班级授课式的集体教学模式,一个班级大约有50个学生,教师按备好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统一传授给全体学生,这种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很难全ixnaadi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别。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影响,形成不同的个性。学习方式、方法、对生活的理解也是完全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也有强有弱。集体教学在凸显学生个性和平衡差异方面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也可能会成为展示学生自我学习的舞台,但展示是少数人的,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关注则是不可能做到的。也就是说,集体教学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无法适应学生个体的不同需要,无法扶植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因材施教的原则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不符合倡导个性和创新精神的社会要求。另外,传统教学实践中,集体教学的优势局限于教师的权威控制并未能发挥作用,学生的学习更多地体现为集体学习背景中的单独学习,同伴交往增进个体认知、情感、社会性、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的功能在课堂上得不到体现。实际上传统教学的弊端并不在于其集体性,反而恰恰是没有真正发挥出集体学习的优势,忽视了课堂上同学交互作用所具有的教育功能。

2.新课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这凸显了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其核心是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实施新课标的实践中,倡导语文个性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阅读教学上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应鼓励学生敢于批判质疑,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对作品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在写作教学上指出“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教学方式应该本着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化的学习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

3.个别化教学的优势“个别化教学是为了适合个别学生的需要、能力、兴趣、学习进度和认知方式的特点等而设计的教学方式,但它并不单纯意味着个体独自学习。在个别化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及进行的辅导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准备、教学条件和个性特点为依据,教师的作用也主要表现在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学以及进行独立钻研,帮助学生由不会学转变到会学”。

(1)注重差异:个别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通过个别化教学、或者具有个别化特征的小组学习,才有可能针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快更好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2)与集体教学的互补性:个别化教学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是班级教学以及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有益补充。

(3)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个别化教学的目的并不是给学生补充多少东西,个别化教学的宗旨是训练学生独立学习、独自承担学习责任、自主钻研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

(二)研究意义个?e化教学(individualizedinstruction),是指在班级式教学里,为了适应个?e差异的学习特性,由一位教师针对全班学生的特性和差异性设计不同的学习计划,包括课程、教材、教法、评量等方面,亦即提供个?e教育方案,这正是个?e化教学的真谛。个?e化教学不是个?e教学,个?e教学是指教师以一对一的个?e方式教导的一种教学形态,而个?e化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试图打破僵化的班级教学,创新教学设计,灵活教学活动,使其在功能上能够发挥适应个?e差异的效果,而不在于形式上是否表现为一对一的教学形态。个?e化教学一方面要维持班级的形态,一方面要发挥因材施教的功能,因此必须由教学历程及设计来下功夫,所以个?e化教学是一种讲求设计的教学。当前背景下,为优化教学适当运用个别化教学作为集体教学的补充,是必要的,高中语文读写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而学生的读写能力千差万别,教育技术学家在评价计算机模拟实验的这种个别化教学的意义时指出:“这给学生一个相对无限制的探究机会,他们将在业余时间,以自己的进度,迅速、准确、深入地进行这项探究。可以任意重复某些部分,也可以追循自己的思路。”

二、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一)综述:由于资料占有度和时间问题,本部分主要是通过网络与访谈形式获得资料。得出较粗略的认识。根据网上资料:国外同类课题研究起步早,研究已经颇有成效。当前,我国个别化教学应用于智障学生方面的研究教多,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环境下实行个别化教学的教学模式的诞生,实行小班制或小组制的个别化教学也比较多。

(二)课题例举: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课题批准号:fhb011580)2.网络环境与个性化高三作文辅导实验研究(提纲)北京师大附中邓虹3.盲生个别化教学之管见(作者余寿祥)从总体上看,在这些课题及论文论著中,以实施个别化教学的理论性研究为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信息技术实行个别化教学的模式研究也应运而生,但是对于具体的学科教学以及学科核心内容教学,实施个别化教学的研究还较欠缺,而且对这种运用个别化教学方式解决学生差异的质性研究还偏少。所以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高中语文读写个别化教学还是一种较新的尝试。

三、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是为解决集体教学中无法顾及到的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问题,对于学习效果差不能很好适应集体教学进度的学生予以特殊关注,对于学习效果极好而集体教学不能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学生也应给予关注,目的是为通过个别化教学寻求适合所有成员在语文读写学习上能够满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培养学生个体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所以,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为多个层面的展开,包括:对研究对象读写学习效果达成的追踪描述;研究教师实施读写个别化教学的方式方法;个别化教学与集体教学互补的教学模式研究;个别化教学对象与非个别化教学对象的比较研究;个别化教学班级集体成长与非个别化教学班级集体成长的比较研究。最终各个方向集中为具体的在个别化教学条件下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研究者力图通过对教学对象的追踪指导,破除教学对象读写学习的障碍,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读写能力。

研究者在具体的指导过程要面对一系列的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具体问题:从读写学习兴趣的激发到阅读中屏除荒谬理解,从引导教学对象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到形成文章,从发现学习问题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盲目读写到形成个性风格等等。正是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过程中,寻求教学的最佳方式方法,最后解决研究的核心问题:集体教学模式下如何进行自主读写学习的方式。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个别化教学理论:个?e化教学是一种打破僵化的传统教学,强调学生自我控制学习速度及个?e评量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至学生,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诊断者、协助者。相对的,实施个?e化教学时教师必须付出更多时间与精力,设计教材或教法,以符合学生的需求。1.鼓励自我竞争,提升挑战性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师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挑战,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后,教师宜鼓励学生向较高水平的目标挑战,以提高学生的表现。2.强化教师的认识及角色扮演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实际教学的执行者,教师本身对教育的看法及其在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常是决定教育实施程度及品质的重要因素。就个?e化教学而言,实施成败的关键也在教师,教师应把握下列重要原则:认同每位学生都有调试及进步的基本动力,并做适当的引导;不要过低或过高的期望,要合情合理;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其学习困难的原因;从处理学生学习困难中,不断检讨学习目标、内容、方法、情境等适切性,必要时做适当的调整;帮助每位学生更快乐、更有效益地学习和成长。

(二)由于本课题的研究内核仍然是语文教学问题,个别化教学只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途径,所以具体研究过程中仍然需要语文理论的指导。本课题依然采用大语文教学观的理论,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让研究对象把语文的学习放到与生活相联系的大背景中,激活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让生活成为提高读写能力、完善人格的源头活水。

五、研究方法的选择

本课题采用质性研究与量的对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是在自然情景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研究,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作出“解释性”理解,提倡研究者对研究情境的参与,与研究对象的共情,直面事实,参与过程,通过“深描”细节与事实,在重组片段成故事的过程中,让事物的质通过研究者的移情解释而逐步地呈现。利用这种研究方法研究具体的个例,可以深入而细致地将研究对象的具体学习过程一一展示,在他的学习心理、学习方式及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中,探讨实施读写个别化教学的一些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问题,这是一种比较新的研究方法,在这个角度上,本课题也是一种尝试性的研究。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本课题除运用质的研究方法以外,在比较性的研究中采用量的对比的方法,建立一系列研究对象的最初各个状况的量化表、对比量化表和最终量化表,来证明研究对象的变化,以及考察个别化教学的是否有效,以此作为辅的参考标准。

六、研究过程的设计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整体兼顾原则:把集体教学下的一个组织形式,通常是班级作为一个整体,从中选出几个个体,以利于运用个别化教学方式的班级与未运用个别化教学方式的班级做对比,从而更好地突出个别化教学的优点或不足。选择性原则:将集体内部分层后,选出典型代表,选取的个别化教学对象应该是集体各个层次(主要分为成绩、品德、能力、兴趣等方面)的代表。规范性原则:选取的对象一旦确立,要严格遵守研究者所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以保证研究的信度和课题的顺利进行。选取对象初步定为一个小组和三个个体。

(二)个别化教学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不仅仅是狭义的上什么内容的课,这里的课程应该是大课程观,不仅包括教学的具体内容,还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不仅包括教师具体操作方式,还包括学生学情的考察、分析及对学生不同情况而定的教学内容。具体操作包括:1.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2.提供多样性教学内容3.设计弹性化的课程4.阶段性的对比

(三)研究结果的呈现形式论文、案例,条件成熟可以结集成书。具体的研究还没有开始,所以,最后结果的具体呈现形式还难以明确。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上面的10篇高中语文教学案例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教学案例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