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的生活型综合课程,为大家分享了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教学计划,快回答分享了8篇《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道德与法治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道德与法治 篇一
关键词:薄弱 法律 教学观念
中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习、模仿能力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时期,自身缺乏自制力也很容易受到不法行为的诱惑,走上违法的道路。所以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打下良好的法律基础,对他们自身今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振兴。
这个阶段错误或者产生误导,将会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造成很大的隐患。另一个角度来看,普法、用法是法治社会的必须条件,学生懂法,社会的法律氛围和法律的威慑力都会逐渐提高。
但是中学生的优点也是他们的薄弱之处,初中生认识水平、能力都比较低,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其实问题的发生都是有长期隐患的,等待问题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后就为时已晚了。这与中学生法律意的培养没有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有着直接关系。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加强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使中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当前在课程中出现的法治意识问题
第一,时代性不强。我国中学教育中关于法律方面的知识都是穿插在《道德与法治》的课本当中的,由于升学压力没有专门的法治教育课,专职的法律老师也没有,学生、学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就决定着法律知识的传授效果。一系列因素导致中学生法治意识薄弱,学法氛围不够浓厚等现状,还好目前新更改的教材已经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进,许多法律知识不仅明确而且实用。只是教师的教授方式还有待改进,目前来看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让学生感受对法律的需求,更没有了解什么样的形式才是当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这久要求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变化,跟进教材的变化,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才能让法治意识培育有明显的效果。
第二,过于单一的培育途径。传统的教育方式导致对于法律知识的传授还是停留在理论灌输为主,形式化的东西过多,法律意识的培养不能只是简单的普法教育,不能停留在单纯的告诉学生有哪些法、哪种法,没有办法让学生参与或模拟参与到某种法的运用。真正的了解到法律的作用,法律的知识。学校的应试考试使得《道德与法治》中法律知识的传授比较零碎,缺乏实践的检验途径,学生单纯的背会某个法律条例,并不会在乎他有没有深入理解并且知道在哪可以运用的到。内心有没有形成对法律的信仰。
第三,应试化教育影响严重。新课程改革后,《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在教c学的关系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一切的理论知识要让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感受到。教学应当回归学生活,从学生身心发展出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当今学校教育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一味地关注升学率,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忽略了学生是否需要法律常识,忽略了学生是否需要掌握法律运用能力,忽略了中学生的法律修养。法治教育本身在应试教育中的地位不高,有些法律常识不是必考点就被忽略。许多学校不管这些内容是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多么的重要,完全毫无道理的放松了对学生法治观念方面的培养,认为学生当前在学校学习,法律的应用、法律意识的培养都是大学之后的事情,目前还顾不上这些知识的学习。
另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就是《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大部分不是法学专业出身。入职之前的专业把控不严格,没有特殊专业要求,许多初中教师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法学教育,只是凭借自己对法律的理解进行授课所以对中学生进行法律概念、原则、制度等基本知识的解读就会略显浅薄。这样有着很大的风险,如果教师本人法律知识丰富,那还可以弥补,如果教师自身就对初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没有重视起来,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差。教育教学实践中就会发现虽然有些教师意识到了法治教育不容小觑,但自身水平有限,在进行法律案例分析教学时,品德课教师描述案件本身浪费太多时间,反而将违法者所承担的法律惩罚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损害一带而过,教师自己对法律知识却是一知半解,更无法对学生引起深刻的自我反省。
二、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建议
首先,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浪潮下,教师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要,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应适当选择法学专业,一方面弥补法律人才的确实,另一方面可以培训之前不是法学专业的教师,一举两得。对于法律意识的培养,教师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承担者,是第一责任人和直接推动者。只有紧跟时代要求,对于在职教师进行法律教学进修,从教师内心重视法律的作用,让教师认识到法律意识对于中学生的重要性。提升师生共同的法治文化意识努力创造为校园中每位教职员工学习法律规章制度的机会并贯穿教师学习培训始终,帮助教师知法、懂法,树立高尚的师德与法治意识相结合。每年的新晋教师中一定要有法学专业方面的毕业生,使学校教师队伍更专业化。
再次,建设高素质的法治教师队伍。法治意识培育是一项集理论与实践以及必要的政治、法律学知识于一体的涵盖范围广且具有一定综合性的工程。所以从教学承担者上下功夫是关键。第一,实行严格准入制度。在教师招聘入职环节就应当从源头上做好把关,适当加入一些有关法治意识考核的内容;第二,加强培训。不同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拥有一支规模相匹配的以法学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在能够教学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外界相应的法律规定变化和案例情况,对于其他教师和学生学习都有促进作用。第三,强化持续学习。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不断学习法律知识,研究对初中生进行法治意识培育的有效策略,加强自身法学素养,从而更好地将已有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实际中去。
参考文献:
[1]左勇。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J].新西部(理论版),2014,(08).
[2]何丽丽。思想品德教科书的法制教育内容研究[D].西南大学,2013.
道德与法治教案 篇二
课 题: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学目标:亲近自然,在大自然中美活动,爱护环境,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了解春天的诗词及节日习俗,了解风筝的文化;学会做风筝,放风筝,愉快的玩。
教学重难点:了解春天的节日习俗,会做风筝,放风筝
教学准备:相关的诗词,图片,放风筝的短片
教学流程
活动一、和春风做游戏
1.春天的脚步近了,用猜谜语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师生畅谈春天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的讨论。
2.感受春天。用插图、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鼓励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和小伙伴们做游戏。
3.选择适合孩子们的动画,儿歌或视频等方式**教学,增加趣味性。
4.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制作各种简单的风力小玩具,让孩子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
活动二、风车转 风筝飞
1.做风车中,**学生充分的讨论,动手制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的制作风车,感受与同学一起欣赏风车、玩风车的快乐。
2.带好材料,制作风筝。
3.放风筝。了**风筝的技巧。先看视频,再让学生两人一组体验。
4.课后让孩子与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一起玩风车,放风筝,亲近自然,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美。
5.做好相应的总结。
板书设计
忙趁东风放纸鸢
1.和春风做游戏
2.风车转、风筝飞
道德与法治教案 篇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我的成长相册、成长中的纪念物。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懂得感激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
感受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教学难点:
感受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看P19插图:
(1)图1是教室里,几个同学凑在一起看一个同学的成长相册。
(2)图2是学生在介绍照片中的自己,讲述照片留住的记忆。通过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感受自己的成长与家人的密切关系。
二、请你拿出几张自己的照片,说说拍照片时的年龄和情景。
三、成长中的纪念物
1、导言
我们有许多成长中的纪念物,它们蕴含着爸爸、妈妈对我们深深的爱。
2、分析例图
四个小同学分别找到了自己小时候的衣物、玩具、生活用具和妈妈给孩子的成长日记。
3、把你成长中的纪念物也拿出来给同学们看一看吧!
4、说说看到这些东西后,你有哪些感受?
5、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四、板书设计:
6、我是怎样长大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爸爸妈妈抚育我、谢谢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
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和感激,懂得关心和孝敬父母长辈。
教学重点:
怎样感谢爸爸和妈妈。
教学难点:
怎样感谢爸爸和妈妈。
教学过程:
一、导言
我们每一步成长,都饱含着爸爸妈**关爱,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离不开他们的耐心教诲。
板书课题:爸爸妈妈抚育我
二、引导学生看例图
图1:蹒跚学步的孩子在爸爸妈**鼓励下迈出了“人生第一步”;
图2:上学第一天,爸爸送孩子去学校,引领孩子走进人生又一段陌生而崭新的旅程;
图3:在爸爸的鼓励下,孩子第一次像小鱼一样在水中**玩耍;
图4:在风雨交加的时刻,有爸爸坚实的臂膀可以依靠。
三、讲讲爸爸妈妈抚育我们成长的故事吧!
四、谢谢爸爸妈妈
1、导言
爸爸妈妈抚育我们很辛苦,我们应该怎样感谢他们呢?
2、分析例图
上图中,孩子们在一起探讨应该怎样感谢爸爸妈妈和其他关爱自己的家人。一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辜负他们的期望;二是在家庭生活中要懂事儿,学会孝敬父母和长辈。
3、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
4、记住特别的日子。(1)爸爸的生日(2)妈**生日
5、在这些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怎样做?
6、写一写:我准备
五、板书设计:
6、我是怎样长大的
道德与法制 篇四
【关键词】科技水平;市场竞争;道德建设;法制建设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国市场经济有了长远的发展。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市场竞争中道德与法制的缺失,致使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只有不断的建设和完善道德与法制,才能够使市场经济诚信并公平的发展,进而使个人、组织、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能够按照统一、规范、公平的市场规则进行竞争。
二、市场竞争下的不道德和违法行为
有以下几种市场竞争不道德行为:投机诈骗、钱权交易、强买强卖、敲诈勒索、伪劣假冒等。投机诈骗是指打着冠冕堂皇旗子的社会闲散人员和不法分子,扰乱经济社会秩序,坑蒙拐骗他人钱财的行为;钱权交易是指使用权利获得金钱和使用金钱获得权利的行为,钱权交易已多样化起来,由送红包到送礼,再到送各式各样价值连城的纪念品等都是钱权交易的方式;强买强卖是指威逼利诱顾客购买其商品,强买强卖商品在全国各地都已见怪不怪了,在夜市地摊上,随处可以见到强买强卖商品的摊贩;敲诈勒索是一种犯罪行为,但仍有不法分子不畏惧法律的制裁,依然顶风作案;伪劣假冒是全国都在打击的行动,但伪劣假冒商品依然层出不穷,三鹿奶粉、地沟油等都是血淋淋的案例,伪劣假冒不仅伤害人民的生命财产,更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国家政府应大力开展打假活动。
三、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1.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人与人及人与社会关系调整的行为称为道德,倘若人人都具备良好的道德,那么社会将形成良好的风气。一个具有远大理想、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道德情操高尚的人,会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开始步入正轨,人民逐渐形成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创新、自强、自尊、自主、自立、效益、时间、公正、务实、开放、公平的竞争的思想道德观念。然而依然有着不易被发觉的市场竞争不道德行为,少数人具有的个人利益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念,致使这部分人在利益的驱使下通过坑蒙拐骗、以假乱真、伪劣假冒、欺行霸市、偷税减税、走私贩毒、巧取豪夺、贪赃枉法、行贿受贿、等非法行为和手段赚取利益,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遭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建设市场竞争下的道德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有序发展的前提是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加强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公平竞争的前提。市场竞争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提高立法质量,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创造一个公平、诚信的竞争环境是很有必要的的。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没有民主与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加强社会注意民主法制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在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全党全社会面临的共同任务。市场竞争中长期存在无法可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这与我国依法治国,建设法制社会的战略方针是不匹配的。
四、市场竞争下如何加强道德与法制建设的建议
市场竞争需要同时加强道德和法制建设,也就是说,市场竞争需要法律进行规范,同时需要道德加以规范,二者相互制约与补充,缺一不可。要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树立进取精神和敬业精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建立自愿、互惠的市场交换原则,杜绝上文提到的不法行为;还需要树立健康文明的道德观念,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提倡艰苦创业和勤俭持家,对待西方文化应该批判的接受,切勿一刀切;急需颁布相应的市场竞争法律,并大力加强执法力度,发挥法制市场的作用。根据我国市场竞争出现的问题,政府应成立相应的监督部门,完善法律条令,加强法制监督力度,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创造良好市场竞争环境的前提是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市场竞争需要人人平等、公平、诚信,充分发挥法制对市场调节的作用,加强道德建设,加强研究理论、经济、政治与市场结构的平衡,大力开展反腐斗争行动,遏制腐败现象的出现,从小抓紧法制社会和公平竞争的思想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市场竞争的诚信和公平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市场竞争中存在的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法制建设的重要性都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引起建设市场竞争道德和法制的相关部门的重视,从而加强市场竞争诚信和公平性的建设,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应宗颖。论代际伦理转型中的道德嬗变――以赫勒的道德观为架构[J].理论与改革,2016,01(05):181-184.
[2]宁玉杰。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企业诚信文化建设――透析美的“紫砂门”事件引发的道德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01(14):26-27.
道德与法治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感受校园生活的重要性,体验快乐的校园生活。
2、学会明辨是非,珍惜校园生活,热爱学习,能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
3、能够在体验中感悟校园生活的重要性,珍惜校园生活,珍惜学习机会。
教学重点:
感悟校园生活重要性
教学难点:
维护受教育权
教学准备:
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校园中的喜悦》
二、校园生活
1、算一算:你在学校的时间
在校一天是六个小时
在校一周是( )个小时
在校一个月是( )个小时
在校一个学期是( )个小时
2、小讨论:一天的在校时间那么长,那你在校园中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你感觉快乐吗?你喜欢这里吗?
3、描绘我的校园生活。
4、小观察:请你观察一下一天的内容,归纳一下,我们在学校都会做哪些事情?
5、师:学校是我们成长的天地。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学到很多本领,认识不同的老师和同学,而且还可以参加各种活动。
6、明辨是非。(P41页:小玲的故事)
7、总结: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对我们的成长很重要。
三、维护受教育**
1、播放视频《父母重男轻女,不让女儿读书》。
2、讨论:
(1)看了视频以后,你能理解这些女童上学的渴望吗?
(2)如果遇到视频当中的这种情况,她们能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吗?
四、法律讲坛
1、课件出示相关法律:凡具有*******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享有*等接受义务教育的**,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义务教育法》第四条。
2、齐读。
3、教师解读。
五、教师总结: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
六、朗诵《女孩》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学校生活、学校的设施、环境等,热爱学校,珍惜校园生活,能为解决学校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关心校园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美好校园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学校生活、学校的设施、环境等,热爱学校,珍惜校园生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关心校园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美好校园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多**课件
学生完成“校园垃圾报告”。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同学们,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今天,老师就想跟小朋友们比一比,看谁发现校园里的美景最多,好不好?
2、出示校园美景图片,学生畅所欲言。
二、我为学校出点力
1、教师:学校正在开展“我为绿色校园出点力”的活动,朱可可和同学们发现学校总有扫不完的垃圾,他们决定**校园垃圾问题,你可以根据本校情况把**报告补充完整。
2、教师;我们的学校还存在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请分组**,可以通过拍摄照片或文字报告等方式记录下来。
3、学生交流:学生课前进行**,补充**报告。
课件出示校园垃圾**报告:
(一)校园中的垃圾问题
1、有些同学随地扔垃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大家对“校园垃圾”问题的看法
1、有同学认为学校的垃圾桶位置设置不合理,扔垃圾不方便。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们的建议
1、学校可以在操场和教学楼增设垃圾桶。
2、如果学校有运动会或者其他大型活动,垃圾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我们可以行动起来,与同学、老师和校长一起,为学校建设提出建议。
(四)我们学校有待改进的地方
(五)大家不同的看法
三、制定行动方案
教师:学校可以改进的地方,很多与我们的行为相关,请同学们做一个行动方案,赶快行动起来吧。
四、教师总结
道德与法治法律范文 篇六
关键词:道德、法律、德法合治
一、道德与法律
中华民族素称“礼仪之邦”,我国历史上的以礼治国就体现了治国中的德法兼施。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有的现象是由社会经济生活条件决定的,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维系的,调整人与自我生命、人与人、人与自然等多方面关系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是一种偏重于情感的、柔性的社会调节机制,是一种自律。“道德对于人的行为的评价,重点对于人的内心,在于主体由自身利益和文明素质熔铸而成的思想动机,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及人们知识水平的不同,法的行为规范不可能囊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交往所达到的所有领域,而在法涉及不到的地方就是道德发挥作用的空间。不仅如此,法本身也需要道德上的支持一切合乎理性的良法同时也肯定是道德的。
道德主要利用文化沉淀中的善恶标准来影响人的行为;法律是通过既定规则的遵循和实施而发挥其功能。道德扬善、法律禁恶;道德是一种被内部化的、自律性的规范,法律则是一种外在的,他律性的规范。道德与法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但是二者各自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优势和边界。基于此,不但要注重道德与法律之间的联系,也要重视两者的界限和区别。道德和法律两者并不是必然对立的。法律无法调整之处正是道德的用武之地,法治与德治之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二者应统一起来,相辅相成。
二、德治与法治
道德发挥作用的特点是求之于内而直指人心。古人讲:治世在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心的主要手段就是靠“德治”。德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到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因素的制约。道德教育是德治的基本手段和途径。
从渊源上讲,法治是一个古老的概念。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有人研究探讨过法治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曾对法治的含义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他说:“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现代法治源于西方,它经历了数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而且至今仍在变革超越之中。我国具有两千多年的农业文明历史,人治和德治传统厚重,法治意识明显缺乏,因而我国法治化的道路应当在认识到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在注重法治“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对道德这一“软件”的开发上,加强道德建设,实施以德治国。
三、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结合的治理选择
为什么法治与德治能够兼容而且必须兼容呢?因为法治强调法律至上,并不意味着法律万能。
1996年我国在通过宪法正式确认建设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之后,又于2001年前后提出以德治国主张,且有德治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偏废、相辅相成”之论证,意味着德治不只作为传统存在,更可能直接跃升为当下的治式选择,且可与已成既定目标和进路的法治并肩而行。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是对法治社会中的治国方式、治国手段的完善和补充。依法治国作为治国基本方略的地位绝不能动摇,同时也要看到以德治国作为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和重要补充的这种治国方式的重要作用。
以德治国是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德治,其有着健康的、蓬勃向上的、与时代精神相符合的肌体。德治对法治的实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些社会关系领域法律不能调整的,或者没有相应法律调整,往往需要道德作为补充。
中国历经了历史上德治与法治的几经离合后,而在现代终于选择了德法合治的社会治理模式。在现代中国努力构建德法合治的过程之中,在对德治与法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情况下,似乎应将德治即道德建设置于更为重要的地位。选择法治作为我国的基本社会控制模式,只是起到了治标的作用,而加强良好道德对社会的引导和调节作用,进一步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增强人们的守法意识,提高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自觉性,才是社会治理的根本。
法治离不开德治,离开道德的法治就没有社会基础,同时德治也离不开法治,离开法律的德治就没有效力基础。因此同志才说:“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社会主义时期德法兼治,不仅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
德法合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需要健全的法制体系,而且需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意识作为前提。要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选择德法合治的治理模式,既要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同时还要通过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来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德法合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在大力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更加需要人们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信念。如果社会上大多数人缺乏道德修养,不坚持道德原则,即便有法律武器对其进行约束和规范,也不能从根本上使人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必然造成社会秩序的紊乱。因此,在解决大量复杂的社会矛盾过程中,德治的重要性不可低估,道德建设将越来越成为调节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安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必要调控手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将法治和德治结合并用,施行德法合治,有力的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才能使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朝着健康、正常的轨迹发展,才能把我们的社会真正引入和谐的社会。
四、结束语
德法合治这一治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我们要立足我国的国情与实际,批判吸收中外历史有关法治和德治的文明成果,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模式。(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2]屈振辉。中国传统礼制对现代法治的启示[J].边缘法学论坛。2010.
[3]孙莉。德治与法治正当性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
[4]田文富。薛新立。论和谐社会构建中法治与德治的关联互动[J].学习论坛。2005.
[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6]胡怀应。构建“法德合治”体系[J].党政论坛。2004.
[7]郁建兴。法治与德治衡论[J].哲学研究。2001.
[8]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9]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10]葛然征。对法治德治人治的再认识[D].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
[11]李悦。依法治国与道德建设的张力与互补[D].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0.
[12]杨长泉。法治与德治互动结合发展研究[J].青年法苑。2008.
[13]张祥浩。古代的德治、法治及其现实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1999.
[14]于帆。法律与道德,当代中国的治理选择[J].管理科学。2006.
道德与法制 篇七
[关键词] 礼仪教育 人文社会 可持续发展 道德与法
引 言
在当今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中,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首要任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通过加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与有效的管理,妥善兼顾与协调社会不同阶层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创新社会机制,有效地增强社会的活力和竞争力。
人文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2-3],它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口众多、资源匮乏,虽然有“礼仪之邦”之称,但社会人口素质参差不齐的大国来说,具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水平、法制建设的积极作用。
礼仪教育[4-6]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教育,通过传授礼仪知识,以其规范性、共同性、多样性、时代性、差异性、继承性等特性,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不断代传承下来的饱含传统文化的“礼”向当代中国不同的人群传递着礼仪素质、礼仪意识,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文明不断前进。
因此,如何在礼仪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制内容,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与人文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礼仪教育中,使其具有现代气息,这无疑是现代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礼仪教育的与时俱进观
我们传统的礼仪教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以国家的典制形式固定下来,通过一套完整、严格的礼制,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礼”,成为维护古代政治制度及上层建筑的主要仪式;同时,通过行为规范的特征,作为古代不同阶层的伦理规范也起着表达敬意和修身养性的作用。
西方的礼仪教育一词源于法语中的“etiquette”,其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7],后来,“etiquette”一词进入英语并几经演变,便有了“礼仪”的含义,意思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并逐渐演化为现代西方礼仪。主要强调人的举止、言辞或风度等,是人的行为、行动的规矩或规范。
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交平台的增加,礼仪教育已经从传统的“面对面”、“书面”等单一的形式逐渐地向多元化、全方位、一体化等方向转变,诸如,网络礼仪、涉外礼仪、商务礼仪等。这也给礼仪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与时俱进的礼仪教育多元化特征
礼仪教育的多元化特征一直存在,从中国古代的家庭礼仪中的“三纲五常”、国家礼仪中的“周礼”、到自身修身养性的“礼仪”,在礼仪的方面都着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质。西方的礼仪教育的多元化更是将其视为与人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礼仪教育的多元化出现了两个新的特征:
(1)礼仪教育向社会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侧面逐渐延伸,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礼仪。同时,伴随着社交平台的增加,在多元化的礼仪教育中,又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体现出新的特征,这就使礼仪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传统的、一成不变的礼仪规范上,而要针对不同的社交平台、不同的延伸面,形成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具有鲜明侧重点的全新礼仪教育类型。
(2)礼仪教育将面临个人素质严重参差不齐的不同人群的挑战。尽管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在抓人民群众的礼仪教育,但个人素质教育的低下与我们原来所倡导的礼仪教育观严重脱节,使得礼仪教育在个人素质面前形同虚设,再比如,我们经常会见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践踏草坪”、“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严格意义上说,我们不能说这些人是“坏人”,只能说这些人的素质或者素养较低。因此,礼仪教育的内涵要紧跟时代步伐,解决礼仪教育与个人素质缺失之间存在的不协调问题。
据此,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礼仪教育,要把握时代脉搏,深挖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赋予传统礼仪教育“多元化”特征以新的时代气息及现实意义。
2.与时俱进的礼仪教育社会化特征
礼仪,很早我们就作为一种国家的典制被固定下来,广为人知的“周礼”就是其代表和佼佼者。在国家的领导者或者统治者对礼仪的使用下,一方面规范了社会不同阶层的行为,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将礼仪以法制的形式规定下来,即,所谓的“礼法”,来调和不同阶级的关系和矛盾,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这也就是礼仪教育的社会化特征。
而在新时期的社会,礼仪教育的社会化特征依然存在,并且将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诸如,“三个代表”、“八荣八耻”。主要体现在:
(1)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因此,礼仪教育应该发挥其调整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作用,与国家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促进社会的公平竞争与发展、发现并暴露新的社会矛盾、保证社会和谐发展;
(2)礼仪教育应该与我们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经济建设目标、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未来的四个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大方向一致,引导人民群众向有利于社会发展与稳定、民族团结、国家公平与进步的健康方向发展,不能流于表面,要扎扎实实地做好礼仪教育的社会化推进。
礼仪教育的社会化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循序渐进,以人民群众能够接受的形式有效开展礼仪教育。
3.与时俱进的礼仪教育道德与法制特征
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缺少了道德与法制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纸上谈兵”,因此,自古以来,礼仪教育就与道德与法制建设是分不开的。
思想道德与法律同属社会上层建筑,均与社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并受其制约。道德和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体系,这种规范性和功能上的同质性构成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部分教育内容融合的可行性[8]。以往的礼仪教育中,都将道德与法制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体系被应用,因此,无法更多地体现社会主义不同阶段的道德与法制特征。
为此,在新时期应该主要从以下方面研究礼仪教育中的道德与法制特征:
(1)礼仪教育中,应该将法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针对当前法制意识淡薄、法制普及面低等缺点,通过人民群众通俗易懂、耳熟能详的方式把法制教育融入到礼仪教育中,为新时代礼仪教育赋予法制教育的特征,使礼仪教育不再停留在条条框框,与我们的法制建设进程一致;
(2)礼仪教育中,以“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社会主义道德作为基调,从人民群众身心中散发出一种爱国、爱党、为民族而骄傲的气质,并以此为准则,指导自身的行为、规范,提高自身素养,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礼仪教育中的道德与法制的融合,以及三个方面的互相融合,将是社会主义阶段一个长期的发展目标,需要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真正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理想状态。
4.与时俱进的礼仪教育文化特征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传承,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如何在向其他的国家和人民传递优秀的文化信息也将是礼仪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
近年来,国家在传递中华民族文化中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诸如,海外众多的“孔子学院”、“汉基教育”等,通过正式的学校教育的方式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注重经济发展的今天,尽管国家倡导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但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失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在新时期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有效地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达到双方“平衡”已经成为一个难题。
而传统文化中,诸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理念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礼仪教育的传统文化“核心”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礼仪教育,适应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通过赋予传统文化中的新内涵,倡导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养性,提高个人素质的理念,“剔除糟粕,吸取精华”,一方面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机遇,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加速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2)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礼仪教育,使传统文化融入到人民群众的道德和素质教育中,在个人的礼仪体现中表现传统文化,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向不同的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民传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底蕴。
因此,礼仪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核心”观,不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赋予传统文化时代气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观需要。
礼仪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最先是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的[9]。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的领域都在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诸如,政治、经济、社会等。原国家主席更是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礼仪教育也是如此。在社会主义社会礼仪教育无疑会带来新的发展特点与特征。如果还是因循守旧地以古代或者借鉴其他的礼仪教育为基础的话,将会使礼仪教育背离原国家主席邓小平提出的“以实际为出发点,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落入“形而上学”的怪圈。
只注重礼仪形式和外在表现的礼仪教育,就会成为“繁文缛节”的老套,而不赋予新时代特征的礼仪教育只能被丢到“故纸堆”,因此,礼仪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已经迫在眉睫。
礼仪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礼仪教育中道德与法制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社会主义时期的道德和法制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与法制建设的深入逐渐拓展的,礼仪教育应该遵循“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规律,在发展中成熟和完善。
(2)礼仪教育应符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法制、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为国家的基本建设服务,而不应该脱离实际,盲目追求形式的创新,难以深入人心。
(3)礼仪教育自身的丰富与完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时刻保持礼仪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4)礼仪教育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精华的部分共同可持续发展,保持血脉相连。
总 结
礼仪教育中的道德与法制建设、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时俱进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社会主义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保守和墨守成规已经不是礼仪教育的特征。
1.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制是新时期礼仪教育的底线,没有它,礼仪教育将无从谈起,而礼仪教育也应该为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制建设保驾护航。
2.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新时期礼仪教育的核心,没有文化传承和底蕴的礼仪将是“空洞”的和“虚无缥缈”的,礼仪教育的脉络中应该流淌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礼仪教育和个人气质。
3.提高个人的素质和素养将是礼仪教育的最终目标,个人素质和素养的欠缺将使礼仪教育缺少扎实的根基,将是“空中楼阁”。
4.礼仪教育本身与时俱进的发展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目标,与实际脱节的礼仪教育将会被社会所淘汰。
5.礼仪教育内涵的丰富、形式的多样将有助于礼仪这一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规范以更加快速的方式推进。
6.礼仪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确保与时俱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线,不考虑礼仪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将落后于时代。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 2006-10-19.
[2]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R].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10.
[3]李江凌。合理协调社会关系努力建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要求[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
[4]王金玲,王艳府。 图说礼仪[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18.
[5]朱燕。现代礼仪学概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8.
[6]姚礼萍。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素质——对当代大学生礼仪情况的调查[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69-72.
[7]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3.
[8]何玉芳,张艳红。“基础”课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内容的“融合”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3):59-61.
[9]韩秀琪。可持续发展需要理论创新[N].光明日报, 2002,6.
《道德与法治》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懂得水和电的用处大、来之不易,我们应该节约水电资源。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节约水电资源的具体方法。
3.让学生懂得要从身边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节约水电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节约水电资源和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具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水娃娃》的录音。
学生:完成《水娃娃的旅程》**表,收集节约水电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认识标志图
教师:同学们好,认识这个标志?还记得在哪里见到的吗?
教师:它又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
(出示课件)*节水标志图,图中小水滴动态出现。
配录音:“我呀,一会在小溪里散步,一会在池塘里睡觉;一会在江河里奔跑,一会又在海洋里舞蹈。”
教师:就是这一滴一滴的水,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课件呈现《水娃娃》,板书课题:水)
教师:关于《水娃娃》,你们对它了解多少呢?(生小组交流)
2.对比认识
教师:如果这一大缸水**地球上所有的水,那么这一小勺水就是地球上的淡水,而我们人类能用的水只有这可怜的一滴。
教师:看到这,你感受到什么呢?
学生:水太少、太少,太宝贵……
3.交流水的作用大
(播放音频:《水娃娃》)
“大家好,我是水娃娃,我的本领可大了。如果没有我,地上就没有植物,没有动物,更不会有你们小朋友了,地上的万物离不开可都要靠我呢!”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水娃娃并不陌生,它真有那么大的作用吗?
教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水有哪些作用,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看谁的发言更积极,谁的倾听最认真。
生交流。(浇花,解渴,洗衣服……)
教师:有了水,小朋友就不口渴了;有了水,花儿开得更鲜艳了……(生回答)
教师:看来我们的生活真是离不开水!
(出示课件,板书:作用大)
如果没有了水,就没有嫩绿的小草;
如果没有了水,就没有茂密的树林;
如果没有了水,就没有美丽的蝴蝶……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一:水娃娃的旅途
1.滴水的水龙头
教师:听了同学们的美赞,水娃娃应该很高兴,可它却在叹息。
(出示课件:滴水的水龙头)
“这一天我来到了校园里,水龙头,低着头,滴滴答答泪着流。问它哭什么,它却低头不开口。”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水龙头的心事吗?
教师:很多同学看见滴水的水龙头,会关紧,但也有些同学看了却视而不见,心里想:不就是那么小的一滴水吗?(生发表看法)
2.滴水实验
教师:水娃娃在旅途中来到一间教室,它请老师帮忙提前一节课将矿泉水瓶放到了教室,水龙头没有关紧,就这样滴答滴答,一滴一滴地流,一节课过去了,你们看,流了多少水?
学生:这个矿泉水瓶已经装满了。
教师:同学们和我来做道算术题。
教师:一个水龙头一节课漏掉一瓶水,一天就要漏掉一桶水。
教师:我们这个街道(社区)有100个水龙头,会漏掉多少水?1天乘100个等于100桶。一个月呢?100个乘30天等于3000桶水。这3000桶水汇在一起,能装满一个小型游泳池。
教师:生活中你做过浪费水的事情吗?(生沉思片刻回答)
教师:水娃娃在旅途中将我们的这些做法都记录了下来。
(课件呈现:节水标志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答)
教师:虽然我们生活的城市水资源相对比较充足,你还记得去年冬天全城停水的事吗?家家都在买水、找水。
3.缺水现象
教师:同学们,在我国的一些水贫瘠地区就是这样的。
(课件呈现:水娃娃的旅途镜头切换到“缺水的地区”)
故事内容: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淡水的国家,在我国一部分干旱地区,地都旱得裂开,因为缺水庄稼颗粒不收了。因为缺水,人们不得不用浑浊的水做饭。而他们洗脸也只是用水往脸上喷一喷,甚至是用舌头舔一舔,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缺水。还有那里的同学们,洗脸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奢侈,他们从未想过痛痛快快地洗一个澡。即使是*时饮用的水,他们也要到十几里甚至几十里以外的地方去驮。课件中一位74岁的老婆婆,正坐在一口井边排队水回家做饭,大概还需要5个小时才能轮到她打水。
教师: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教师:我们曾经以为水有很多很多,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是你们知道吗?
(出示课件)
教师:我们的地球虽然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可是大部分是咸水,是不能饮用的。
(实物演示)
教师:跟着水娃娃,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身边的水看起来很多,实际能用的却很少。
活动二:电宝宝比本领
1.断电(投影切换成断电模式)
教师:唉!这是怎么了,怎么断电了,它是在提醒我们什么吗?
(播放动画:电宝宝闪出来)
教师:我们还有一位朋友呢。
教师:没有了水,就没有美丽的生命。如果没有了电,又会怎样呢?
教师:瞧,刚才电宝宝就跟我们开了个玩笑。
2.比本领
(播放录音)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可别小看我,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家家户户都需要我。
教师:那么,你们知道电宝宝有哪些本领吗?
学生:电灯能让夜晚明亮,冰箱冷藏食物、电脑电视、火箭发射等)
(教师补充介绍“电宝宝本领大”视频。)
教师:听了电宝宝的介绍,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答)
教师:那就让我们看看生活中常用的一度电可以做些什么。
学生:一度电可以让冰箱运转一天,一度电可以……
教师小结:真是积少成多,滴水成河呀!别小看这一度电,加起来可不少。看看我们的大**。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活动三:节约水电好方法
1.生活大**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过同学们**人们浪费电的现象,你们有哪些收获?
浪费电的现象**表
地点现象浪费量
教师:能讲讲你们**的事例吗?(生:开着电视玩手机,不热的时候也开空调,爸爸单位的电脑一直开着……)
教师:你们知道电是怎么产生的吗?
(生答)
教师:除了这些,还有核能发电。
教师:我们生活中的用电大部分是靠煤来发电,大约一斤煤才能发一度电。
2.行为指导
教师:电宝宝和水娃娃一样,都非常宝贵。
教师:在学校、在家里,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节约水电呢?
情景一:这里有一盆水,要冲马桶、拖地、洗菜,怎样洗最节约?
情景二:晚上我们学校的教学楼上亮起了五彩的灯光,让学校更漂亮,可是每晚要浪费好多电,你有好办法吗?
(生讨论)
教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们知道了这么多节约水电的方法。
教师:你们知道吗,全世界许多城市曾发起过“停电一小时”活动。
教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来制订一份“节约水电公约”吧!
(出示课件)
教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怎样制订这份公约,并写下来。
教师:把你们组的公约读出来吧!(学生读完粘贴)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把自己制订的公约贴在教室里,让它成为我们教室中最美最亮的一角!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共同遵守公约,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
四、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从今天开始,让我们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一个月后小组为单位统计家中的水电费。比较这个月和上个月,计算节省了多少水电。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懂得了水电的作用之大,知道了水电资源很宝贵,今后我们更加去珍惜它。
(补充板书:珍惜——资源 )
(在珍惜资源的中间绘制四朵花瓣形状,贴上水娃娃和电宝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纸和米的来历,知道节约用纸和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2.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初步培养节约用纸、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去关注环境和资源,树立起绿色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纸和米的来历,认识到节约用纸、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养成节约用纸、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教(学)具准备:
教师:制作动画视频“纸的来历”,水稻种植过程动画,*节能认证图标。
学生:**人们浪费纸和粮食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谈话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老师在地上捡到的一个小纸球,它全身缩成一团,正在伤心地哭呢!你们听。
(播放录音)
教师:你们想想纸娃娃为什么会哭呢?聪明的你来猜猜看!(学生**发言)
2.揭题
教师:你们可真是纸娃娃的知心朋友。小小纸娃娃,它的用处可大了!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珍惜资源》。
(板书课题:纸)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一:一张纸的来历
1.认识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纸。
教师:如果我把这张纸送给你,你能用它做些什么呢?(生:画画、写作业、做手工……)
2.作用
教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纸?
学生出示自带的纸制品,全班交流纸制品的作用。
(课件展示:纸杯、纸袋、台历、***……)
教师:在学习中,购物用到的包装纸可谓是丰富多彩,(出示图标)好多纸制品上印有这样的标识,知道它在告诉我们什么吗?
(生答)
教师:*时你的家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纸袋可以重复用。
教师:从你们的交流中我听出了,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色彩,我们天天都离不开它。
3.来历
教师:你们对纸在生活中得应用了解的可真不少,那你们知道纸是怎样被制造生产出来的吗?为了清楚地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有请纸娃娃来讲述。
(播放课件 “纸的来历” )
教师:听完了这么复杂的造纸工序,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我想到制造纸娃娃的妈妈是大树。
学生:我想到一张纸需要好多人的劳动。
教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造纸工人需要付出很多的劳动和汗水才有能制成我们写字用的纸。
活动二:珍惜每一张纸
1.小**
教师:小小的一张纸真是来之不易,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要用到各种各样的纸。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你们做一份“*均每人一天大约用了几张纸”的**表,完成了吗?
教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投影展示)
教师:你们看,这位小朋友一天的用纸量。让我们也像他一样,算一算,自己一天用了多少张纸?(出示表格,计算自己、全班、全校同学一天的用纸量)
教师:我们刚刚统计了全班40位同学的用纸量,每人*均一天用5张纸,大约得用200张。那全校50个班,20xx位同学一天要用多少张纸呢?20xx×5=10000张。
学生惊讶。
教师:刚才有位同学提到过,纸是用大树做成的。我们每天用这么多的纸,要砍多少棵大树呀?
(课件补充资料:制造4000张纸,大约需要一棵长了20年的大树)
教师:同学们经过**,还知道造纸会消耗大量的水,排出的脏水,会污染河流,破坏环境。
2.节约行动
教师:如果我们每天节约一张纸,那么全区、全省、全国节省下来的纸张就可以留住一片森林。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该怎么做呢?
生:节约用纸,少砍树。
(播放课件:大树哭了)
教师:看到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包装礼盒,大树爷爷为什么哭了呢?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大树爷爷的一段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制造20xx—3000个包装礼盒就要**我们一棵大树,每当逢年过节,不知要有多少棵大树为此而被砍掉,呜呜呜……我越想越伤心,同学们,快快想办法救救我们吧。”
学生:我们可以一纸多用、节约用、回收纸……
(板书课题:节约每一张纸)
3.废纸回收小分队
教师:从你们的办法中,我明白了你们要提倡一纸多用,或者尽量少用。
教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废旧纸张也可以再次被巧妙利用,用先进的科技方法来研究新材料的循环纸。。
教师:瞧,这是我们班同学用牛奶盒制作的作品——“绿色家园”,多美啊!你们也可以利用家里的废旧纸品来创作,打扮我们的教室。也可以留心将他人随手丢掉的纸送回到可回收的垃圾桶。
活动三:一粒米从哪里来
(播放课件)听音乐,背景是田间劳作的人们在唱歌。
教师:随着摄像机的镜头,我们一起到田野里走走吧。
教师:同学们,你们明亮的小眼睛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答)
教师:看到这,我想起了每天餐桌上的米饭,你们知道这小小的一粒米是从哪里来的吗?(生思考)
教师:让我们以对唱的形式表演儿歌
香喷喷的米饭哪里来?
白花花的大米做出来。
白花花的大米哪里来?
金灿灿的稻谷脱出来。
金灿灿的稻谷哪里来?
农民伯伯种出来。
教师:“一粒米”是那么普通,那么*常,但是,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它。
(课件展示:水稻种植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边听边想,一粒米的诞生要经过哪些生产过程?(生汇报)
教师生梳理:播种——插秧——施肥、浇水、除草——收割——脱粒——运输——碾米。
教师小结:一粒米,一滴汗,每当吃饭时我们必当思“米”来之不易。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活动四:粒粒皆辛苦
1.剥稻谷
教师:**学生进行“剥一剥稻谷”的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亲手剥,看哪个小组最先将这一盘稻谷剥完。
(生谈感受)
教师:每当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时就想到粮食的来之不易。说到珍惜粮食,你们最先想到了哪首古诗?
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话节粮
教师:可是现在有不少人认为“粮食多得都吃不完,浪费点没关系”。你们怎么看?
(课件播放公益广告:小朋友点了满满一桌子菜,吃不完就离开了。)
教师:在生活中,像这样浪费粮食的现象随处可见,你遇到过吗?你是怎么做的呢?
(生谈自己看法和做法)
生:吃多少,盛多少……
生:积极参加“光盘行动”。
(课件呈现:*节能认证图标)
教师:节约粮食就应该对“浪费”行为勇敢地说“不”!
教师小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要求:“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一粒米、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请珍惜我们的有限资源。
(在珍惜资源的中间,四朵花瓣中贴上米和纸)
四、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小一张纸、一粒米得来不容易。 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珍惜资源”行动组吧(课件)。
1.把班级中节约用纸的金点子向你周围的人积极宣传。
2.搜集珍惜粮食的名言名句。
3.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我们节约的好习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快回答为大家整理的8篇《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道德与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