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为了加深您对于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快回答给大家整理了6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优秀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了解作者及《城南旧事》。
2.学习领会文中插叙部分对表现父亲性格的作用。
3.学会勇敢地直面人生。
二、教学重点的确定:插叙部分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的确定:讨论作者是如何把现实与回忆有机结合起来的?
四、教学疑点: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过迟到的经历吗?对此,你的父母是怎么看待呢?鲁迅因为迟到在课桌上刻下一个“早”字警示自己。中国台湾作家林海音也记录过一次迟到的过程:因为赖床被父亲用鸡毛掸子打了一顿,之后每天早晨都是等待校工开门的学生之一。今天我们随着林海音一起感受《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
(二)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值得掌握的字词,添加到课堂笔记本中;再试着找出本文叙述了哪两件事?
生:叮嘱 骊歌 花圃 鸡毛掸子 咻咻 玉簪花
师:同学们找得很好,注意字音。
生:一个是回忆,一个是眼前。
生:一个是参加毕业典礼,另一个是回忆爸爸爱花,中间还交代了“我”挨打的事情。
(三)师生互动,探讨研究
1.师:读后,文中的爸爸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生:严厉,爸爸用鸡毛掸子打“我”。
生:有爱心。爸爸让“我”寄钱给陈叔叔。
生:爸爸爱花。
生:爸爸告诉“我”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对待生活,我们要学会勇敢。要像雏鹰学飞一样经受困难的挑战,才能翱翔于天空。
2.师:同学们,你能找出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爸爸爱花吗?读课文把它画出来。
生:第一段有,“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
生:18页有。“如果秋天来了,爸爸还要买那样多的菊花,----”“爸爸是多么喜欢花”。
生:“他回家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生:“陈家的伯伯对爸爸说:“老林,你这样喜欢花,所以你太太生了一堆女儿!””
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
生:还有,课文结尾写到:“爸爸的花儿落了。”
3.师:爸爸这么爱花,那么文中的花仅仅是指夹竹桃吗?
生:不是。爸爸身体好时,花也旺,爸爸身体不好时,花却“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
师:嗯,回答得好!掌声鼓励!花不仅指夹竹桃,还有象征意义。谁能说一下课文标题的内涵吗?可以讨论再做回答。
生:标题是说爸爸的夹竹桃花散落了。
生:和爸爸去世有关。
师:有道理。文章标题明指夹竹桃花散落了,还象征爱花的爸爸去世了,这是一语双关的用法。作者用双关语表达了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4.文章没有直说爸爸生病和去世,但我们却能明确地感知到,你能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语句吗?
生:课文21页厨子老高对“我”说:“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过去,你爸爸已经----”
生:“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
生:课文17页,“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
生:课文第二段写到,“爸爸病到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生;课文14页,“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是大了,是不是?”
生:课文20页,毕业典礼一结束,“我”就急着往家赶,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生:------
师:同学们找得很准确。课文中还有一处伏笔,写父亲去世带给“我”无尽的伤痛。把课文翻到20页,“他们在玩沙子,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这里以花来比喻父亲,把即将失去父亲的心理伤痛写得淋漓尽致。
师:其实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事情。看出殡时,最让人心痛的是声音嘶哑,呜咽啼哭几乎不出声的,反而让人心酸落泪,因为这是痛彻心脾的伤痛。
(四)师小结:文章从衣襟上的一朵夹竹桃花引起对爸爸的回忆,在经历丧父之后,终于体会到自己的长大。文章情感哀婉,感人至深。
(五)能力拓展
1.课后把文中父亲的话找出来,分析父亲的性格特征,感悟林海音的思想感情。
2.课后认真读“赖床”事件,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感受。
(六)友情链接:《城南旧事》的故事简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感知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2、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感悟人间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
自学内容:
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许感受到父爱的事件很多,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课文导入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亲,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亲,可是今天我们要为父亲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可亲的父亲吧!
一、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a、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b、“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艰难的事,只要去做就能闯过去。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急得吐血。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题目是“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经不在人世了,可以看出“花”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小说始末。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和无奈,同时又深深眷恋的感情。
二、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这篇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一话题在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能又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的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c、怎样理解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结论:
a、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的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飘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的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b、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年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起爸爸妈妈,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象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至。
c、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三、巩固训练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3、进一步阅读,思考“研讨与练习”二。
4、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与赏析的重点内容。
一、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已经基本把握了的内容,也理清了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并展开讨论。
2、出示问题组:
a、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成长有什么影响?
b、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境?这预示着什么?
c、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明确:
a、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历中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b、弟弟妹妹只是自顾自的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的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与人世。
c、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了,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体验反思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很害怕变成大人?
进一步提问: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你的体会?
2、你有没有我类似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说给大家听听?
三、拓展延伸
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教学反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让你难以忘怀的人或事,对自己的成长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有些甚至会铭记一生。老师首先应该从记忆宝库中提取,激发学生产生共鸣。让本课成为情感交流课,认识加深课,思想反思课。
本堂课的重点在于
一、伏笔的讲解;
二、两条线索的简介。
选取重点段落加深学生对于文意的理解是本课重要的学习方法,应该整理发扬。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三
一、 本单元的课文“或设计理念
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而一、二课虽文体不同(第一课是散文,第二课是小说节选)但都是记录“成长的足迹”的。教学此文,应本着新课标中“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及“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的理论指导,让学生从中获得对人生健康成长与自身成熟的有益的启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设计此课,为达到上边的要求,选用“读读——议议——说说”的形式较好。
二、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父亲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理解长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的必要性。
2、把握文中父亲的思想性格。
3、理解标题的双关意义。
4、学习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
三、 学习重点、难点
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及朴实中蕴涵真挚感情的语言特点。
四、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课下通过图书及网络查找有关作者的内容。
2、教师搜集有关作者的肖像图片制作简单的课件
五、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脉络。
2.朗读、复述课文
3.了解叙事方法及主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 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了多少年后才逐步体会到。长辈们的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和鞭策着一代代年轻人。同学们,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你是通过什么事体会到的?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在父母的神情语气里?无论是哪一种,都会令我们终生难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就写出了课文中的“我”所感受到的那种影响自己一生的真挚的父爱。板书课题。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脉络。〔读读〕
1、你了解作者吗?(让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资料,教师不必多讲)〔林海音传: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中国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中国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中国台湾报刊。〕
2、学生朗读课文(读时发现不理解的字词自行解决或同桌交流解决)。
3、简要复述课文。(主要事件复述清楚即可。)
点名复述,其他同学评价。师及时鼓励,精要指导。
4、了解叙事方法及主要作用。(学生对顺序、倒叙比较熟悉,但插叙却接触较少,教师要作必要指导)
〔⑴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中的插叙方法。回忆是要有感触点的,这个感触点就是眼前的事,由于眼前事的触发,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同学们能找出触发的事与回忆的事吗?学生分小组完成。⑵插叙使文章的内容显得丰富而不繁杂,插叙使文章的事件交错而不散乱。由此可知,插叙的方法最适于回忆性文章的写作。〕
(三)、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推选代表班级交流)〔议议〕
〔爸爸的思想性格是通过事件和语言表现出来的⑴表面严厉,实际上却充满了爱心。⑵是一个特重感情的人⑶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等。鼓励表扬把握较好的小组和同学〕
(四)小结。(也可以让学生做)
这一节我们理清了文章思路,了解了文中爸爸的性格,那么课文什么地方最感动你,并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五)推荐作业:⑴反复读课文,体会文章朴实的语言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⑵熟记“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音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品味文章语言
2.课题理解
3.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 品味文章语言。〔谈谈〕
文章朴实的语言中蕴涵真挚的思想感情。你认为本文中爸爸的哪些做法或哪些话对“我”影响最大,为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做法:⑴爸爸打我;⑵让我闯练等。话语: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⑵“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等。〕
(二)本文写爸爸的花的内容很少,但课题却是《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什么?你能另拟一个题目吗?试一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标题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另拟题时,要引导学生对所拟题目进行分析,找出优点及不足,老师不能,随便否定或肯定〕
(三) 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同学们,我们的父母也曾如文中的爸爸那样教导过我们,甚至象文中的爸爸那样打过我们吧,但我们以前却不理解,学习了本文后你有了新的认识吗?请大家谈谈。(小组交流,如时间允许,也可以让部分同学在班上谈谈。)
(四) 推荐作业
⑴课外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⑵运用插叙的方法,自拟题目写一篇反映自己成长历程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课文“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而一、二课虽文体不同(第一课是散文,第二课是小说节选)但都是记录“成长的足迹”的。教学此文,应本着新课标中“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及“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的理论指导,让学生从中获得对人生健康成长与自身成熟的有益的启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设计此课,为达到上边的要求,选用“读读——议议——说说”的形式较好。
二、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父亲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理解长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的必要性。
2、把握文中父亲的思想性格。
3、理解标题的双关意义。
4、学习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
三、学习重点、难点
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及朴实中蕴涵真挚感情的语言特点。
四、教学准备
1、让学生课下通过图书及网络查找有关作者的内容。
2、教师搜集有关作者的肖像图片制作简单的课件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脉络。
2.朗读、复述课文
3.了解叙事方法及主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 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了多少年后才逐步体会到。长辈们的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和鞭策着一代代年轻人。同学们,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你是通过什么事体会到的?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在父母的神情语气里?无论是哪一种,都会令我们终生难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就写出了课文中的“我”所感受到的那种影响自己一生的真挚的父爱。板书课题。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脉络。〔读读〕
1、你了解作者吗?(让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资料,教师不必多讲)〔林海音传: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中国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中国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中国台湾报刊。〕
2、学生朗读课文(读时发现不理解的字词自行解决或同桌交流解决)。
3、简要复述课文。(主要事件复述清楚即可。)
点名复述,其他同学评价。师及时鼓励,精要指导。
4、了解叙事方法及主要作用。(学生对顺序、倒叙比较熟悉,但插叙却接触较少,教师要作必要指导)
〔⑴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中的插叙方法。回忆是要有感触点的,这个感触点就是眼前的事,由于眼前事的触发,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同学们能找出触发的事与回忆的事吗?学生分小组完成。⑵插叙使文章的内容显得丰富而不繁杂,插叙使文章的事件交错而不散乱。由此可知,插叙的方法最适于回忆性文章的写作。〕
(三)、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推选代表班级交流)〔议议〕
〔爸爸的思想性格是通过事件和语言表现出来的⑴表面严厉,实际上却充满了爱心。⑵是一个特重感情的人⑶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等。鼓励表扬把握较好的小组和同学〕
(四)小结。(也可以让学生做)
这一节我们理清了文章思路,了解了文中爸爸的性格,那么课文什么地方最感动你,并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五)推荐作业:⑴反复读课文,体会文章朴实的语言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⑵熟记“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音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品味文章语言
2.课题理解
3.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品味文章语言。〔谈谈〕
文章朴实的语言中蕴涵真挚的思想感情。你认为本文中爸爸的哪些做法或哪些话对“我”影响最大,为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做法:⑴爸爸打我;⑵让我闯练等。话语: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⑵“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等。〕
(二)本文写爸爸的花的内容很少,但课题却是《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什么?你能另拟一个题目吗?试一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标题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另拟题时,要引导学生对所拟题目进行分析,找出优点及不足,老师不能,随便否定或肯定〕
(三) 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同学们,我们的父母也曾如文中的爸爸那样教导过我们,甚至象文中的爸爸那样打过我们吧,但我们以前却不理解,学习了本文后你有了新的认识吗?请大家谈谈。(小组交流,如时间允许,也可以让部分同学在班上谈谈。)
(四)推荐作业
⑴课外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⑵运用插叙的方法,自拟题目写一篇反映自己成长历程的文章。
(设计者:山东省桓台县世纪中学汤永张延春修改)
作者邮箱:
七年级语文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篇四
曾经听过一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并研讨了课文内容,在“体验与反思”中,许多学生谈起了自己与父母亲之间的故事,谈着谈着,竟然有好多学生哭了,教师本人也说了自己的亲情故事,她自己竟也忍不住泪流满面。佩服之余,不禁充满疑惑,课堂教学怎么可以这么动情?可是,这个学期,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我自己也经历了这样感人的一幕——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流泪了。我终于明白,学生的内心确实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学生的情感就能引起共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抓住“情”这一主线,以情导情,就能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一)意外惊喜
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后,我又引导学生分析了“爸爸”这一人物形象,并让学生分析了英子对爸爸的感情。教学顺利过渡到最后一个环节。这时,意外出现了。当时,我用了一个过渡句:“英子的爸爸在英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了英子很大的影响,他既给了英子许多的关爱,也给英子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让英子学会了严格要求自己,学会了负责任,学会了坚强。英子感激父亲,深深地爱自己的父亲。在她的父亲离开入世之际,她感觉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她知道了自己肩上的责任,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爱。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承受着父亲那伟大深沉的爱,你感受到了吗?让我们也来说说自己的父亲。”然后,我播放歌曲《父亲》-感谢你,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静静聆听歌曲。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歌词:“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以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能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亲歌一曲,合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学生边听歌曲,边看歌词,竟然鸦雀无声。我知道,学了《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学生了解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深沉的爱,了解了小英子的懂事,再加上这首歌曲,学生的情感已被唤起)
以下是学生情感被唤起后所作的发言:
生一:我想起了我爸爸爱我的一幕幕……我的爸爸非常希望我能成材,可是我很不争气,经常拿着不理想的试卷灰溜溜地回家。可是,爸爸并没有批评我,而是鼓励我:“我相信你,只要努力,你一定会好起来,千万别灰心!”在爸爸的鼓励下,我重新有了信心,渐渐地,我的成绩进步了。我感谢我的爸爸!
教师点评: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你爸爸鼓励你,让你有了自信,让你有了现在的成绩。你有一个好爸爸,好好珍惜吧,别辜负了爸爸对你的期望!
生二:记得在小的时候,爸爸常常带我去爬山。两三岁时,爸爸便背着我上山,边走边说:“女儿,你要勇敢,你看到那个山顶了吗?那儿就是你的目标!”到了四五岁,爸爸便不再背我上山了,而是牵着我,让我自己一步一步地爬上去。爸爸对我说:“女儿,人生之路要自己走,要一步一步地走好了,走稳了,要当心,不然一不小心,就要掉进万丈深渊。”我时刻牢记爸爸的教育,一步一步地走好!现在,我依然每天要去爬山,不同的是,爸爸不再牵着我、背着我了,而是每天站在山脚下望着我向上爬,等到我爬上山顶后,他就会悄然地走开。后来,干脆不陪我去了。我以为爸爸不再爱我了,我好伤心好伤心,常常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学生声音哽咽,极为入情),后来我才知道,爸爸不陪我,是因为他希望我能独自克服困难,学会承受,学会自立!我正是在爸爸的教育下,学会了坚强,我感谢我的爸爸!(学生眼中泪光闪动。其他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教师点评:你有一个善于教育子女的好爸爸!他对你的教育,让你具有了良好的品质,它将会促成你的成功!误解,曾经让你难过伤心,但误解过后,你理解了父亲深沉的爱!你更爱你的父亲了!是吗?老师也为你父亲深沉的爱感动!
生三:我的爸爸是一个农民,没有魁梧的身体,也没多少文化。他平时对我很好,可是,如果我在学习上有一点马虎,他就对我非常严厉。记得有一次,我一边做作业,一边听歌。爸爸回来看到了,举起手重重地打了我一顿……(学生语声哽咽,说不下去了)
教师点评:知道你的爸爸为什么打你吗?(学生点点头),你说你的爸爸没多少文化,他是一个农民,他深知当农民的辛苦。他希望你能学好文化知识,希望你能有出息,希望你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他才这样做的,知道吗?(学生开始啜泣,点头)其实,打在你身上,痛在他心里呀!这正体现了你父亲对你最深的爱!(该学生伏在桌上哭,周围许多同学眼圈微红,我知道,学生的情感已引起共鸣)
……
最后,教师再放歌曲《父亲》-感谢你。在学生情感被激起时,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的心灵再一次涌起对父亲的爱。这一次效果特别好,很多学生都忍不住哭了,连班中最调皮的学生也伏在桌上,似乎在想些什么。其实,我自己此时也想起了我的父亲,感到鼻子酸酸的。我知道,学生精彩的回答、教师精当的点评,再一次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师生互相启发和感染,唤醒并激活原有的体验与认识,实现了新的认知建构。
于是,我布置了课后作业:让我们以《我的爸爸》为题,把自己父亲的故事写下来,让我们也用行动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吧。
(二)教学反思
课后,我想了很多。从教十多年来,我还是第一次经历到这种情况。作者情、学生情、教师情和谐统一,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啊!可是,我们却未能常常创造这样的境界,作为一个从教多年的语文老师,在感动之余,更多的是遗憾。我的脑海里始终徘徊着一个念头:教师该怎样做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呢?认真反思这一堂课,我感觉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研读教材“入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材是情感传播的载体,凝聚着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每一部作品、文章都有其特定的情境,如《最后一课》中那悲壮浓郁的爱国情,《风筝》中那感人至深的手足情、父子情,《乡愁》中那强烈忧郁的思乡情等等。教师必须以教材为主线,充分挖掘课文内在的情感内容,使德育以情感为引导,智育以形象为先导,在保证落实知识技能目标的前提下,调动各种手段,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真正落实这一情感目标,教师在上课前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走进文本,走进作者,体会并把握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思想感情。为了教好这一课,我在课前认真阅读了教材、教参,并阅读了林海英的原著《城南旧事》,把握了作品的主题,也真切感受到了英子的懂事,并被英子的故事深深感动了。于是,我充分利用文章的情感因素,构思了这一堂课。事实证明,只有教师自己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课文中生动美好的形象,把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
其次,阅读对话“悟情”。语文是感性学科,成功的教学应把学生调入作品营造的意境中,让学生入情入境。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语文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把心放进去,与文本进行亲切地交谈。抓住人物的语言和人物的思想,体会人物的情感。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自主的阅读体验中走进课文所创造的意境,走进作者的心灵,与作者进行对话。在交流对话的基础上结合文本语言所创设的情境氛围,组织学生把真切的阅读感悟或美好的心愿说出来。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我组织学生读了四遍:第一次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次精读课文,理解爸爸对英子的深情及爸爸对“我”的成长的影响;第三次跳读课文,明白英子对爸爸的感情;最后结合歌曲,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再次默读全文,走进自己的情感生活。通过这样反复朗读,学生真正走进课本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出了作品所表达的情和意,对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情感意义有了自己的体验,最终获得了超越文本的、多元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为了让学生“悟情”,教师应善于营造宽松、和谐与安全的阅读对话情境,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自主阅读和体验感悟搭建宽阔的活动舞台,真正把阅读对话交流碰撞的时间和权利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与课文进行对话。教师应设计开放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组织大家进行入情入境的阅读交流和体验感悟,在读出作品所表达的情和意的同时,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进行多种维度、各种层面的阅读对话与智慧互动。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宽容学生的不成熟、不完美,赞赏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批判性阅读,努力使课堂阅读和对话活动成为主要的语文实践,使师生共同沐浴于一种至爱至诚、至真至美、和谐温馨的人文光辉之中。
第三、教学评价“导情”。在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精当的点评——课堂评价非常重要。教学评价正是教师作为“促进者”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对学生精彩的发言给予最大的鼓励,对理解不是很到位或观点出错的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向探索,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那些表面的、肤浅的、幼稚的思想向纵深处发展。课堂评价运用得精妙,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深化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升华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堂课最后一个环节,学生联系自己实际谈自己的情感生活时,有不少学生不能理解自己亲人对他的严格要求,教师适时的加以引导,让学生对亲情有了正确的认识。如学生三,他在说起自己的父亲打他时,语气中带有埋怨,带有不解。但老师对他提的问题:“你知道你爸爸为什么打你吗?”引起了他的思考。在教师启发下,他正确理解了爸爸对他的爱。相信他通过这一节课,对父爱、对亲情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四、情境渲染“动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种手段,创设一种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让学生置身其中,受到感染,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各种新兴媒体为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更丰富、更形象、更直观的手段,利用这些媒体,我们可以更好地诠释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可以更自然地进行情感的渗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我的学生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的学习中,能够如此“动情”,和背景音乐的恰当运用有分不开的关系。音乐是一种特殊而富有表达力的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音乐,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一定的氛围,调节学生情绪,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表达力。但是,背景音乐或歌曲的运用要适时、适量,因为我们使用的音乐是辅助性的,不能冲淡主题。在使用之中,还要特别注意:(1)恰当选择音乐。只有对教材的思想内容和乐曲的思想内容作深入的分析,才能选择出与教材思想内容紧密相关的乐曲、歌曲,才能显示出两者结合的威力,才能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相信我的学生通过这一课,他们对父母亲,甚至对其他亲人的感情都会有全新的认识,他们会更理解亲人对他们的深沉的爱。(2)要针对教材本身,针对教学重点,把课文与乐曲、歌曲的内涵,有机地、科学对联系在一起,(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与歌曲《父亲》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3)恰当运用音乐。在什么时候使用,使用的次数,都要恰当。只要运用得好,就能获得极大的效果。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抓住“情”这一主线,以情导情,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创造“作者情、学生情、教师情和谐统一”的教学境界。
《爸爸的花儿落了》 篇五
徐志耀
林海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理清全文结构,把握文章线索。
3、理解文中使用的象征手法。
4、初步感受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想大家已经不止一次地听到父母对你说:“快长大,别再象小孩子一样了!”你们想成为一个大人吗?可是你们知道怎样才算是真正长大吗?(学生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就是一篇有关长大的故事。本文选自长篇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林海英。你们了解作者和这篇小说吗?(介绍作者和小说梗概)
作者在《城南旧事》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场面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在一篇篇的小故事中,在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离她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她的童年结束了。那时作者刚满十三岁,就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该负的责任。这是一篇童年的回忆,也是对童年的告别,就让我们走入文中的世界,一起去追寻主人公英子走向成熟的足迹。
二、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本文的标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标题到底有什么含义呢?(爸爸所种的夹竹桃的垂落)这个标题还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呢?让我们首先把握全文的结构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请大家读一读文中1-2、35-37、54-67三个部分,告诉我这些段落都提到了什么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与毕业典礼有关,分别写了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和毕业典礼后发生的事)那么我们可以说全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时间顺序)
在毕业典礼前,“我”望着襟上的夹竹桃,想起了爸爸。而毕业典礼后,“我”发现爸爸的花儿落了。那么文中还记叙了哪些和爸爸有关的事情呢?(“我”在医院看望爸爸(3-12),爸爸逼“我”上学(13-30),爸爸让“我”单独汇钱(46-53))在38-45小节中,记叙了很多人都希望“我”快快长大,可这些人都渐渐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而对“我”的成长影响最大的是谁?(爸爸)为什么?(上述的三件事都是记叙了爸爸对“我”的教导。都表达了爸爸对“我”的爱)
那么,31-34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爸爸喜欢花)提问: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花和爸爸有什么关系呢?(出现了三次。1、毕业典礼前,“我”由襟上的夹竹桃想起了爸爸。2、爸爸喜欢花。3、毕业典礼后,“我”看见爸爸的花儿落了。)(花引起了“我”对爸爸的思念,当“我”享受着父爱时,花开得十分旺盛,当花儿落了的时候,爸爸也去世了。(逐步提示学生回答))那么标题的含义是什么?(喜爱花的爸爸的去世,“我”已失去了父爱,不再是小孩子了)那么花在文中就有特殊的意义,象征着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父亲的关怀,父爱,父亲均可)全文所要突出的也正是这一点。花在文章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同样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且是全文的主线。)
总结:
全文有两条线索:毕业典礼和花。其中花是主线,突出了父亲对“我”成长的巨大影响。而毕业典礼是副线,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文章的一开头,毕业典礼前,我由襟上的夹竹桃想起了爸爸,两条线索由此展开,其中,花象征着父亲的爱,也象征着父亲,由花引起了“我”的回忆,“我”想起了爸爸前一天在医院中所说的话,这些话在后面都有对应,(完成课后练习一)一件件回忆由此展开。而其中又穿插了爸爸对花的喜爱和毕业典礼的情形,用以衬托父亲对“我”的影响。最后在文章的末尾,毕业典礼后,“我”看见爸爸的花儿落了,告别了童年,两条线索又重新汇集到了一起。这两条线索相互映衬,相互配合,把一件件回忆贯穿成一个整体,使全文既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又井然有序,也突出了“我”对父亲的爱。
根据讲解内容,依次打出段落提示。
一(1-2)毕业典礼前,我由襟上的夹竹桃想起了爸爸。
二(3-12)我在医院看望爸爸。
三(13-30)爸爸逼“我”上学。
四(31-34)爸爸喜欢花。
五(35-37)毕业典礼中。
六(38-45)很多人希望“我”快快长大。
七(46-53)爸爸让“我”单独去汇款。
八(54-67)毕业典礼后,爸爸的花儿落了。
“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回忆爸爸叫她单独去汇款)
“可不能迟到。”(回忆起爸爸逼“我”去上学)
“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回家后看到夹竹桃,得知爸爸的死讯,表现得十分镇定)
三、初步感受文章的写作特点:
本文表达了父亲对“我”成长的影响,对“我”深深的爱,这种爱是通过直接抒情表达出来的吗?(不是,而是蕴含在“我”对父亲的回忆中,蕴含在花上,贯穿了全文)本文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一个个细节上蕴含了深刻的内涵。这一特点既表现在对父亲的描绘中,也表现在对一些重要情节的描写中。例如,文章中没有一句直接写父亲的病情已经危重,可却有很多伏笔,暗示父亲已经病入膏肓直至去世,请同学们找出来。
(11)爸爸说:“没有爸爸,你更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32)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55)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
在细节描写中体现深厚的情感和内涵,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色,感受这种写作手法的魅力就是我们下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
四、作业:
思考下列问题:
1、爸爸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我”对爸爸的感情?
3、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文中的父亲的形象。
2、理解文中字句的深刻情感。
3、引导学生认识如何才能真正成熟起来。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2、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爸爸的花儿落了》主要写了主人公英子对于成长的回忆,塑造了爸爸的形象,展现了英子成长的历程。那么文中的爸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我”的影响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作者如何表现对爸爸的情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重点。让我们跟着英子的成长的足迹,细细体会这份深情。
二、分析爸爸的形象,体会情感。
同学们,你们能找出文中的有关成长的第一件事吗?(爸爸逼“我”去上学)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从这一段中,你们觉得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严厉的,和蔼的)严厉与和蔼这两种性格都出现在爸爸身上,你们觉得矛盾吗?(不矛盾,这说明爸爸对“我”的严格要求完全是出于对“我”的爱)(如果象《红楼梦》中“宝玉挨打”一段,贾政毒打宝玉,甚至想要勒死他,就不是父爱的表现了,而是痛恨了)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影响?(齐读30小节,突出最后两句欣喜的语气。“我”从此学会了严格要求自己)“我”不仅再不迟到,而且也更进一步体会到了父爱。(买烤白薯的钱肯定是父亲给的,玉簪花肯定是父亲种的,这些都是父亲关怀的表现)
由此可见父亲对“我”的影响之深。不过,父亲对“我”的影响仅仅是严格要求自己吗?还体现在哪里?(学生范读46-53,爸爸让“我”单独去汇款)七十元在当年可是一笔很大的款子,而且是在外国银行,我想即使在今天,也没有几个父母敢让孩子做这样的事。可是“我”最终闯过来了,在这件事中,爸爸的形象是什么样的?这件事最终也对“我”有什么影响?(可讨论)(提示:父亲的哪一句话最终使“我”鼓起勇气?(“闯练,闯练”)“闯练”一词,表现了父亲对“我”的鼓励,可见爸爸是一位什么样的父亲。)(善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我”也有了勇闯难关的勇气)而此时的“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特别兴奋)文中从什么地方表现出来?(要爸爸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为什么要种满蒲公英呢?(向爸爸表现自己心中的喜悦,让爸爸分享自己的喜悦)由此可见爸爸对“我”的影响之大。
从38-45小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很多人都希望“我”快快长大。但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www.kuaihuida.com>没有了影子,无形中小学的毕业典礼成了一次长大的仪式。在“我”的心目中,最谁能参加这次仪式?(爸爸)为什么?(分角色朗读3-12小节,学生自由回答)(“我”实现了爸爸的期望,被选为了学生代表,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学生。“我”希望爸爸也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学校去。)可是爸爸不能来,真正的原因是什么?(爸爸已经病危了)但爸爸并没有告诉她真相,而做了什么?从这个小小的动作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爸爸对“我”深深的爱,不忍心告诉她真相)从这一段中,我们看到了父女之间深深的爱。
毕业典礼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唱起了骊歌,这是在告别老师,也是在告别童年。告别童年的事,告别童年的人。最终,爸爸也象其它人一样从“我”的童年中消失了。文中是如何表现这一情形的呢?(学生齐读54-67)大家想过没有,这里垂落的夹竹桃,掉下的没长成的小石榴各自有什么含义?(象征着爸爸,象征着孩子而零落的花草又渲染了一种凄凉和悲哀的氛围。此时此该,“我”的弟弟妹妹们还在玩耍,而“我”却“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幼小的“我”为什么能够如何镇定安静?(学生自由回答)(在爸爸的教育下,“我”已经长大了)于是,“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爱最终失去了,在痛苦中,“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走向了成熟。
爸爸“我”
爸爸逼“我”上学严厉的、和蔼的严格要求自己
爸爸让“我”单独去汇款培养“我”的独立自主精神勇闯难关
“我”在医院看望爸爸深深地爱着“我”
毕业典礼后镇定、安静,真正长大了
三、分析结构特点:
以上我们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重新走过了英子成长的历程,那么文中却并不是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是如何写的呢?(通过花和毕业典礼两条线索串连起了各个事件,这两条线索,互相映衬)通过对比上面的结构,大家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能够突出爸爸的爱,突出爸爸的形象)
四、总结:
主人公英子带着悲哀告别了童年,但此时的她已经长大了,敢于面对一切苦难和挫折。而当我们告别童年时,你将会发现,终将有一天,“爸爸的花儿落了,而‘你’已不再是小孩子”,你也会不得不告别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关怀、一些爱,你也将会去独自面对很多挑战和挫折,而此时你们应当如何去做呢?(镇定、应当安静,用自己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未来)
文中哪些饱含情感的段落同样需要我们去体会,让我们伴着骊歌声,朗读你所喜欢的段落,结束今天的课。
作者邮箱:
《爸爸的花儿落了》 篇六
爸爸的花儿落了
乐山市五通桥区杨柳中学 吴桂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能准确归纳课文内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
感知课文的语言风格,并能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3、情感目标: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验父爱,感悟成长。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人汪静之有一首诗写得很美,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几句:……生命是一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诗人关于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 多么绚丽与多情啊!可是在作家林海音的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的花儿却落了。 ____ (板书课题)
二、学生结合注解了解作者,老师简介<城南旧事>
三、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方式:指名注音,指名听写 正音正形后齐读)
注音:衣襟 鸡毛掸子 玉簪花 骊歌 花圃 抽屉 雇车 咻咻 哭号
听写: 肿胀 狼狈 栅栏 包袱 廊檐 徘徊
四、学生跳跃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1、请用自己的语言 概括全文内容。(指名回答)
2、你知道作者用什么作为线索把文章中的故事串联起来吗?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a花 (结合学生的发言可让学生勾画提到花的语段,感知其线索作用)
b毕业典礼
五、结合“毕业典礼这条线索,让学生按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把全文整理为三个部分(指名 回 答).---------理清课文脉络。
六、朗读课文第一至十二自然段。研讨下列问题:
1、这一部分写了些什么?试归纳。
2爸爸为什么不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父亲的病情沉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你能从后文中找出一些与之相照应的句子吗?
提醒学生注意揣 摩下列语言的含义:
a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
b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又转过脸去叮嘱我
3这一段中除了对父亲进行动作描写以外,主要采用的是语言描写,这一段中的父亲的几句话和后文故事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大家看着课后练习一,各小组进行讨论,把与之相照应的几件事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各小组组内交流,推荐代表发言。老师摘录精彩发言板书。
我和父亲的故事:a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b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c爸爸*我去上学,并 给我送来棉衣。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作者在毕业典礼上回忆起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主要有哪几件?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老师出示板书。
我和父亲的故事:
a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b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c爸爸*我去上学,并 给我送来棉衣。
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二、作者叙述这几件事,你最喜欢的词、句或段有哪些?请推荐给大家。
三、爱的体验与表达:
1、看了作者与父亲的故事,老师领悟到了父亲的深深的父爱,这爱的成分之一,在老师眼中,是一份严格的要求(板书),老师是从父亲*着我去上学这个故事中看出的。你知道父亲的爱中还有哪些成分吗?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 摘要板书)
a殷切的希望 b严格的要求 c温暖的关怀 d热忱的鼓励 ……
2、看了同学们所归纳的爱的成分,老师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父爱如山,我领略了它的沉稳与厚重。你也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的感觉吗?(训练语言表达)
(父爱如大海,阳光、月光、春风、春雨……)
四、英子在风里、在雨里、在爱的港湾里漂流,在一次 次的 磨练中渐渐长大,你能找出英子成长的足迹吗(板书;成长的足迹)?(结合课后练习二)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推荐代表发言,摘要板书。
a六年后我的当上学生代表b再也没有迟到c能做许多事d成长为一个小小的大人
有勇气、有智慧、有经验、懂事
五、跳跃阅读全文,你知道课题的含义及其作用吗?小组讨论并发言。
第三课时
一、生命如花,纵使多情而美丽,但有一天,它会无奈地凋谢,殒落枝头,但一个飘香的灵魂却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在另一个心灵继续散发为阵阵幽香,在爱的缅怀中得到永生,永远绽放在另一个心灵之中。让学生在 钢琴曲<爱的纪念>中自由朗读精美片断。
二、同学在学习和朗读之中,体会到了本文的语言风格了吗?学生自由发言后,引导学生认识朴素真挚的语言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比较阅读:给学生朗读同是表现父爱的另一篇文章--------<父亲的爱>(美国作家艾尔玛。邦 贝克所著),让学生比较二者的异同,再一次认识不同风格的父爱。
三、说说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
1、故事要求:注意表现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你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叙述好自己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2、各小组分别讲述,并推荐代表发言。
四、整理自己的故事,完成课后练笔。参考题目:
a成长是首歌 b阅读父亲
c父爱的光辉 d 我不想(渴望)长大
板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和父亲的故事: “父爱如山 成长的足迹 成长的启示
a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a殷切的希望 1 1
b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b严格的要求 2 2
c爸爸*我去上学,并 给我送来棉衣 c温暖的关怀 3 3
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d热忱的鼓励 4 4
教后小结:课堂教学环节清晰,问题 的设置密度与深度适宜,且有一定的创意,在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方面做得较好,教学语言较美,营造了较好的语言学习的环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很好,在发言中有许多闪光之处,其中徐俊文同学所说“父亲的花儿落了,但结出了甜美的果实,及关于父爱的比喻,说得非常精彩。学生叙述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许多同学讲得非常动情,对写作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不足之处:在进入““成长的足迹这一教学环节时,没有及时抓住徐俊文同学所说“父亲的花儿落了,但结出了甜美的果实而顺势进入,说明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留心学习。
作者邮箱: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6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优秀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