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高考作文红楼梦精选6篇(2022年高考作文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这里快回答为大家分享了6篇高考作文红楼梦,希望在高考作文红楼梦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高考作文红楼梦范文 篇一

论文摘要:张爱玲与《红楼梦》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仅表现在了她对《红楼梦》本身的见解和研究上,在她的文学创作中,《红楼梦》的影响也是无所不在的。《红楼梦》是以女性世界为核心的文学创作。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创造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红楼梦》的影响。

张爱玲与红楼梦之间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她自称其小说得益于《红楼梦》的为最多,《红楼梦》成就了张爱玲,而张爱玲回报《红楼梦》的,则是她的“红楼梦魔”。“千古之绝唱,旷世之才女”,才女绝唱十余年间完成《红楼梦》的考据与研究,这段书中的话这足以看出她与《红楼梦》之间的不解之缘。从儿时便接触红楼梦的张爱玲,十四五岁便开笔创写了《摩登红楼梦》。对于这本书的评价多少学者各持己见,暂且不谈,但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子便有了自己对于《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巨著的独到见解,如今想来己经很是诧异了。更何况她自己曾说过,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看到八十回以下,只觉得“天日无光,百般无味!”对于《红楼梦》有着如此敏感的触角的人,除了张爱玲我实在想不到第二个了。而张爱玲与《红楼梦》之间这样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仅表现在了她对《红楼梦》本身的见解和研究上,在她的文学创作中,《红楼梦》的的影响也是无所不在的。张爱玲的文学创作最吸引我的应属她笔下的小说,所以我今天想从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思想角度浅谈一下《红楼梦》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1创作核心

《红楼梦》是以女性世界为核心的文学创作。而女性世界同样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核心。《红楼梦》中的女子形象数不胜数,从位高权重的贾母到身份卑微的丫鬓婆子,还有多如牛毛的太太小姐们。她们的形象各异,优劣不同,但正是这样不同的形象性格造就了一部引人人胜、美不胜收,让人目不暇接的鸿篇巨著。而对于这些女子细致人微的形象描写,让她们的性格特点与故事的情节紧密联系,使故事的发展环环相扣,这也正是整个小说的成功之处。与曹雪芹相比,张爱玲本身身为女性,她对女性世界了解的更是相当透彻的。她用细腻的文笔创造了各式各样的女性形象。她披露了女性世界的黑暗面,如写心理畸形的七巧、小寒,丧失人格的梁太太、流苏,无奈的红玫瑰、白玫瑰、碧落等等。这些女性形象的创造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红楼梦》的影响的。张爱玲既写出了这些女子的喜慎哀怨,又深人的写出了女子们的内心活动以及她们的思考过程。从对女子形象的把握上来讲,张爱玲受到了《红楼梦》影响的同时也丝毫不逊色于《红楼梦》。她对于女性形象的内心把握甚至要比曹雪芹更胜一筹。可谓出之于蓝而青于蓝。

2创作重心

无论是曹雪芹也好还是张爱玲也好,他们的思想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他们的创作重心都是重在情感的表达。曹雪芹的《红楼梦》,在阅读时能让人随之而喜随之而悲,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他注重了在故事情节中情感的表达。而这种情感的表达主要体现在了男女之间的感情上。小说中感情的表达我觉得正是曹雪芹本人情感的一种寄托。而正是因为这些投入的情感在小说中真实的呈现,使得小说有了深切的感染力。而张爱玲的创作重心同样是情。我想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情的表达一方面来源于她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经历以及她的家庭背景等原因,这使得她需要在小说中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另一方面,这样的女子从小便阅读《红楼梦》而曹雪芹在小说中对于情感的流露与表达对于张爱玲小说的创作同样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这是不可忽视的。

3创作风格

曹雪芹的《红楼梦》无疑对当时的社会来说是过于大胆的,不被当时的政治社会所接受,被列为禁书。但也正是因为他这样大胆的创作,使得《红楼梦》取得了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成功。而对于张爱玲的创作风格曾见过这样的评价“强烈的残酷”和“无奈的苍凉”。乍一看,似乎与曹雪芹的《红楼梦》没有什么联系。但细想起来,这样大胆的创作又与当时的《红楼梦》有着殊途同归之感。四十年代的张爱玲清晰的看到了封建文化的腐朽,并用自己犀利的文笔毫不留情的将其揭露出来。对于这样的创作在当时我想也应该说是十分大胆的,她把她对社会的认识都倾注在其笔下。张爱玲在1943年和次年的创作一下子风靡了上海文坛,之后又悄悄的隐匿,好象是熄灭了一般,可她带来的文学上特殊的风格却至今不衰。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说《红楼梦》成就了张爱玲的原因。

4创作视角

红楼梦高考作文 篇二

一、卷面整洁,书写美观规范

近年来,高考满分作文卷无一不是书写工整、卷面清洁、字体美观、行款规范的;2001年的《诚信是最好的行囊》和2002年湖北考生的《选择》就是典型代表。上述两篇作文征服阅卷老师的原因,首先就是他们成熟而漂亮的书写,令评卷老师为之动容、争相传阅。字体、卷面如同一个人的外观,会左右阅卷老师的情绪,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心理现象。有部分考生的书写比较差:一是卷面不整洁,涂来改去,线条、箭头上下左右穿插;二是字迹欠端正清楚,有些考生的字甚至惨不忍睹。这样的作文即使很符合作文的其他要求,也会影响作文成绩的。

卷面整洁、书写美观、字体规范、行款正确这四者被称作文章的“脸面”:卷面整洁是指不随意在卷面上勾涂画抹;书写美观是指字迹清楚、匀称、好看;字体规范,是指不写错字、别字;行款正确是指题目、段落、署名位置适宜,隔行、顶格、标点符合要求。这四项是审美对象的外部形体,是审美者的第一印象;这种外部形体所产生的魅力可以使人直接获得美的享受,会使阅卷教师一见钟情。

二、切合题意,提高审题能力

细细分析考生审题失误的情况,归纳起来有三类:

1、题目要求写感情亲疏与认知的关系,考生却完全抛开感情谈认知。有的谈片面性害死人,主张一分为二看问题;有的谈主客观关系,认为主观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有的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等。

2、抛开认知谈感情。如不满当今社会的人际关系,呼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写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发誓要好好报答父母;写早恋的危害,写友情可贵……

3、风马牛不相及。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近墨者一定黑吗?》《诚信―――人生的通行证》等,一看题目,便知跑题。

高考作文不是无限制地任意挥洒,它必须遵循特定的要求与规范,否则会战败于考场。

三、中规中矩,做好常规文章

据山东省评卷组有位阅卷老师介绍:有一考生作文得了满分,其原因并不是新颖另类,而是中规中矩。这位考生的作文观点非常明确,论证和逻辑层次非常明了,语言表达也非常顺畅。打这个满分是作文阅卷组的老师们经过了几次协商、一致认同的。由此可见,做好中规中矩的常规文章是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主要途径之一。

四、显露个性,增强创新意识

虽然全国高考作文连续几年以话题作文的面目出现,但其形式和命题倾向都在不断地变化。从形式来看,话题关系复杂化,审题的难度增加;从命题倾向来看,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侧重于想象能力,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侧重于认知、思辨能力。可以预见,2004年的高考作文将要求考生既要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发展趋向,又要敢于和善于创新。

高考作文要充分展示考生的写作个性,这就要求考生敢于突破一些“框框”“套路”,大胆创新。但要把握两点:第一,考场作文求创新必须在审清题目要求的前提下进行,不能无限制地任意求新;第二,观点的求新首先要正确,创新材料必须准确。

五、文贵情真,切忌胡编滥造

感情真挚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一个新的重要标准。一篇文章,尤其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没有真实的情感,是很难打动读者的。

文贵真情,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呢?应抓住两个关键:

其一,杜绝胡编滥造。历届高考作文中总有不少考生违背“文贵真情”的原则,为骗取同情,胡编乱造,内容虚假,以致让阅卷老师生厌。

其二、重视小处着笔。生活中的确有一些“惊天动地、惊世骇俗”的事件,但是这样的事件少而又少。我们在作文选材时,不必考虑非要“不一般”不可。有“惊天动地、惊世骇俗”的材料固然可以写;假如没有,生活琐事也不妨写来,并且,琐事最可能见真情。

六、博览广积,厚实文章底蕴

应试作文的竞争其实就是才识的竞争;没有丰富的才识,就不会有汩汩滔滔的文思。

古人讲为文之道,强调“厚积而薄发”。这句话揭示了生活、读书与学生作文的关系。《赤兔之死》曾一度轰动,可以推想,如果没有扎实的文言基础,如果不是精心研读《三国演义》,就很难有《赤兔之死》的轰动。2003年高考作文中也有考生演绎《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文学名著的情节,并且能很好地与考题结合,应该说也很成功。从这些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小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

内容充实的文章必须具有高质量的材料,怎样积累和筛选材料呢?考生可按下面三个标准积累、筛选材料:一是积累有丰富意蕴的材料,剔除鸡毛蒜皮之类的琐事;二是立足现实,面对生活,积累有现实感的材料,剔除陈旧的材料;三是积累有新颖度的材料,不人云亦云。

七、理论武装,写出“大气文章”

平时注意积累一些哲理,如: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外因与内因、运动与静止、动机与效果、局部与整体、内容与形式、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也就是要求平时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和分析问题;要让考生“眼高而手不低”,即眼界要高一些,认识水平、理论水准要高一些,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大气”之作。

八、选用文体,符合体裁特征

高考作文“文体自选”,是说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施展写作才能,但不是不讲究文体。《考试说明》讲得很清楚,要“符合文体要求”。面对不拘文体的作文,考生要想取得高分,除了要选择自己所擅长的文体外,还要努力做到“规范”,即具备明显的文体色彩,绝不能写成“四不像”文。2003年高考特别重视文体要求,考生一旦选定某一种文体,就要有强烈的文体意识,阅卷老师就是以考生所选用文体的写作标准来审视考生的文章的。因此,考生首先要对记叙、议论两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和写法了如指掌,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两种体裁的比较训练,练习写好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在此基础上,再掌握几种自己感兴趣的文体,例如寓言、微型小说、日记、随笔等。

九、优化语言,尽显文章亮色

语言是内容的载体,如果语句不通,再好的内容也难以得到充分表达。高考能否获得作文高分,我看关键有四点:一是规范,即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作文,词汇和语法都要规范化;二是准确,即选词贴切、符合实际,正确使用词语,无各种语病;三是连贯,即句子内容组织得当,句子之间衔接顺畅,顺序合理;四是文采,即词句漂亮,行文华丽,在内涵上有一种韵味、一种光泽、一种气派,文采应以自然流畅为上,返璞归真为上。高考作文时考生要十分明白:文章要有文采,就要合理灵活地选用句式,或对偶、或排比、或反问、或长短相间、或整散交错;文章要有文采,还要灵巧地使用其他修辞方法,或比喻、或夸张、或设问、或反问、或比拟、或反复、或对比。在作文中灵活运用这些语言表达手法,分数必定会高出一个等级。

十、设置亮点,突出文章个性

红楼梦高考作文 篇三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有很多考生写屈原、陶潜、李白,也有的写荆轲、昭君、西施,还有的写项羽、刘备、文天祥。这表明中学生文化底蕴及文化积淀的丰厚。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文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呢?

首先,多读书,读好书。这就首先需要我们平时多读书,多看报,多记忆,多思考,注重自身文化的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首先应当积累文化知识,扩大文化视野、知识范围。中学时代是汲取知识的最好时候,我们应多读些古今中外的名著故事,熟悉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了解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并把这些知识记下来。特别是我们在上阅读课的时候,要把这些丰富的知识记录下来。

其次,平时留心观察,注重积累。我们应当确立一个“大语文”的观念。“生活之中处处皆语文”,无论是报刊、杂志,还是电影、电视,还是广告、宣传、标语等,我们都应留心积累。最后,我们在积累时应当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归纳知识材料,构筑自己的知识仓库。如分为名著类、名人类、名言类、名事类或者分为社会类、自然类、人生类、家庭类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积累仅仅是手段,学会使用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学生在作文时,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文具有文化品位呢?

一、走进名著

学生在作文的时候,要使自己的作文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取材于名著故事、史书记载、神话传说等。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阿Q正传》《史记》《哈姆雷特》等。牵涉到名著的作文大多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而故事新编式作文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奇特的古今联想,新鲜的情景创意,在近几年高考作文中也屡见不鲜。综观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2002年高考作文有两篇是对名著《红楼梦》的新编故事,写得都很精彩。福建一考生的题目是《黛玉救人亦助己 宝钗难掩利己心——新编〈红楼梦〉节选》,写的是宝玉、黛玉、宝钗诸人过春节前去爬山,黛玉从山上雪堆中救出一老人,回府后,老人给了黛玉一祖传治咳嗽的处方药,附带地讽刺了宝姑娘的利己思想。内蒙古一考生的作文题目是《送玉僧妙语如珠解心结,贾宝玉前思后想出家门》,写的是宝玉失玉,终日痴呆,有僧送玉,与之畅谈后,宝玉抛妻弃子,出家为僧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这两篇作文不仅仅体现了学生丰富的阅读视野,更重要的是流露出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所以,我们平时在作文训练时,有意识地借助古典名著或外国名著中的故事来表现作文的主旨,不仅使自己的作文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还会使自己的作文充满创新特色。

二、走进名人

一篇优秀的佳作,一定要显示出自己的个性及优势,那么,借助历史,走进名人,是一条不可多得的途径。中外的历史名人、文化名人不胜枚举,比如屈原、司马迁、李白、莎士比亚、雪莱、比尔·盖茨等。借助这些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可以展示自己的阅读视野,体现作文的文化底蕴。

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是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湖南一考生的作文《无愧于天 无悔于心》展现了王昭君、周文王、仲尼、韩非、荆轲、文天祥等历史名人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的壮举,既写出了他们的心灵的选择,又使自己的作文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从而获得了满分。其中,“英雄爱国无敌”这个标题写道:

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便投身汨罗。那“鸾鸟凤凰,日益远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变徵悲歌,同样唱出了另一位绝命英雄荆轲的深沉选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更是“永留丹心照古今”。

在这一小节里就提到了屈原、荆轲、文天祥三位文化名人,文化底蕴可见一斑。

我们在写议论文时,最好让名人走进作文中。因为议论文重在说理,必须用丰富的论据,而把名人的说与做、言与行摆出来,是极富有说服力的。比如我们要以“勤奋”为话题作文,我们可以“走进”以下名人:论述勤奋是攀登的阶梯时,可以想到孔子的“韦编三绝”、车胤的“囊萤”、孙康的“映雪”苦读、王羲之的“墨池”练字、司马迁的“警枕”、贾岛的苦吟等等;论述名人勤奋的例子,可以举曹雪芹写《红楼梦》用了10年时间,司马迁著《史记》花费了18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27年,歌德60年完成《浮士德》……光凭这些中外历史名人就能使自己作文的文化品位增色颇多。

三、走进名句

我们在作文中充分恰当地引用一些精辟的名言警句,就能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增强文化品位。这是属于作文语言方面的要求。

无论是对于一篇记叙文,还是一篇议论文,引用名句不失为提高作文文化品位的一个有效方法。比如2002年高考作文一吉林考生的作文《名句书写情志 人生重在选择》,他在全篇中连用名句,每一名句下又用文字对名句作者进行解释,为其作文的文化品位增色不少。他写到屈原,引用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写屈原的人生追求;写到李白,引用到他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等来写他的豪放、脱俗、飘逸的伟大品格;写到林则徐,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来写他的人生准则、行为指南,又写到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来烘托他人生的伟大与不朽。这样的文章,的确有着凝重的文化厚重感,给读者的心灵一次沉重的撞击。

上面说的是记叙文的例子,而作为议论文,引用名言警句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比如我们以“苦难”为话题作文,论证“苦难”的积极作用,可以引用以下名言:

(俄国)别林斯基:“逆境是人生最好的大学。”

(法国)巴尔扎克:“苦难对于天才是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捷克)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英国)拜伦:“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中国)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警句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逆境出人才。”“苦难与天才是一对双胞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从上面的名言警句可以看出,我们要想使自己的语言更丰富,就必须具有丰富的名句积累,只有这样,作文时才能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可以直接引用名言名句,也可以化用名言名句,还有俗语等。

此外,我们在作文中引用我们见过的精彩语段,以及优美的古典诗词、现代诗句也能提高作文的文化韵味。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其实,我们的作文如果能够做到上面其中的一点就不错了,而能够把以上几点综合起来加以运用,那么,作文的文化品位就更高了。而要想提高自己作文的文化品位,唯一的途径还是多读书。“日积言有物,百练笔生花。”正如清代文学家万斯同所说:“必尽读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笔为文。苟其不然,然胸中不能无碍。胸中不能无碍,则下笔安能有神。”

高考作文红楼梦范文 篇四

曹雪芹的梦中国,正是以少女为主体的青春共和国,站立于泥浊世界彼岸的净水共和国

周作人说“五四”有三大发现,即发现人、发现妇女、发现儿童。《红楼梦》正是这三大价值发现的先驱,如果说,“五四”是中国现代意识的觉醒,那么《红楼梦》早已为这一觉醒拉开了序幕。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近期在各土地电视台播出后,来自学界和民间的各科质疑和批评此起彼伏,从另一角度佐证了《红楼梦》的恒久魅力。

作为读者或观众,究竟可以从《红楼梦》中得到什么?

自《红楼梦》问世226年以来,学界对它的研究和议论一直在延续,以至逐渐形成一门显学一“红学”。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首创从哲学与美学角度评论《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其所著《红楼梦评论》被视为“红学史”的里程碑式著作。

“五四”之后兴起的“新红学”是考证派的天下,从胡适、俞平伯直到周汝昌,均更多地关注作者、版本问题,注重文献资料,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红楼梦》。

近年来,著名旅美学者刘再复,在《红楼梦》的阅读与探索上独辟蹊径,如其所言,将《红楼梦》“作为生命感悟和精神开掘的对象”而非“学问对象”。在他看来,“《红楼梦》本来就是生命大书、心灵大书,本就是一个无比广阔瑰丽的大梦。梦可悟证,但难以实证,更难考证。”

他试图把《红楼梦》研究拉回文学和人生的意境。

现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客座研究员和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名誉教授的刘再复,曾经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著有种《性格组合论》、《论文学主体性》等名作。上世纪80年代末,他旅居美国,离乡别土之际,包中仅放两本最心爱的书,其中一本就是《红楼梦》。漂泊异乡二十载,他对《红楼梦》的醉心有增无减,甚至将其视为“袖珍祖国”和“袖珍故乡”,是自己的“心灵存放之所”。

2009年初,北京三联出版社出版了刘再复所著的“红楼四书”(《红楼梦悟》、《共悟红楼》、《红楼人三十种解读》、《红楼哲学笔记》),在这些书中,刘再复一再透过《红楼梦》体认个体生命价值,用心灵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 近日,本刊记者就《红楼梦》的有关问题,通过电子邮件独家专访了身在大洋彼岸的刘再复。

在洋洋数千言的回复中,刘再复谈及以“悟法”读《红楼梦》的因由,也揭示了《红楼梦》作为一部“心灵大书”对当代中国人的意义一“《红楼梦》每一页都在告诉中国人,人生的根本在于心,而不在‘色’,不在于物,千万不要心为物役”。

对《红楼梦》,他不吝赞誉,将之与《西游记》并视为中国的“原型文化”,认为这两部书是中国文学正典;而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他则认为是变质变态的“伪型文化”,是中国文学“负典”。

刘再复指出,充分尊重每一个体尊严的《红楼梦》,乃是“中国现代意识的伟大开端”,与“五四”运动灵魂相通,“如果说,‘五四’是中国现代意识的觉醒,那么《红楼梦》早已为这一觉醒拉开了序幕。”

访谈全文近万字,本刊将分两次发表,本期发表上半部分。

“红楼之心”

《望东方周刊》:当年去国离乡时你仅携两本书,其中之一就是《红楼梦》,你把它视为自己的“袖珍祖国”与“袖珍故乡”,为什么这么说?在海外这么多年,《红楼梦》对你的意义是什幺?在你看来,《红楼梦》对于当代中国人的意义又在哪里?

刘再复:《红楼梦》第一回就嘲笑世人“反认他乡是故乡”,也就是重新定义故乡。受其影响,我也一再定义故乡。界定来界定去,中心意思是说,故乡不仅是我的诞生地,更重要的是我的心灵存放之所。哪里可以存放我的本真本然的心灵,哪里就是我的故乡,哪里就是我的祖国。在海外漂流二十年,《红楼梦》和我一起浪迹天涯,有它在,我就感到心灵有落脚之处,有存放之所,所以它就是故乡和祖国。

我一直把祖国分解为表层祖国与深层祖国。表层祖国是江河土地、田园城乡,深层祖国则是中华文化。而《红楼梦》正是中华原型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儒、道、释三大文化精华凝聚的晶体,带着它东西穿行,总是感到祖国和我一起漂泊四方。这一意义的祖国,只是一部书籍,所以可称它为“袖珍祖国”。“袖珍祖国”是德国诗人海涅的概念,我只是借用它来表述一种情感。我常说,一个人,重要的不是身在哪里,而是心在哪里。我觉得自己的心灵存放在《红楼梦》之中,也就时时连结着自己的祖国。

在海外这么多年,《红楼梦》对我的意义非同一般。这除了我在《红楼四书》的总序中所说的,没有讲述《红楼梦》,生活就没趣,呼吸就不顺畅,也就是《红楼梦》与自己的生命息息相关之外,我今天还想说,《红楼梦》一直是我的“护身符”与“文学圣经”。

说是“护身符”,是因为有它在,我就能赢得身体的健康与灵魂的健康。有一点才能,读一点书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心灵方向,《红楼梦》就启示我心灵的方向。

我把《红楼梦》当作“文学圣经”,第一意义也在于《红楼梦》给了我对于真、对于美的信仰,即推动我的心灵向真向美靠近,然后才是第二意义一把《红楼梦》视为最高的文学典范与最高文学参考系,以此参考系来看文学,才明白文学为何物,也才明白各种文学作品的优劣。《红楼梦》在我心灵中不断“积淀”,这对我生命质量的提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我相信,《红楼梦》对中国的未来的影响将不可估量。如果暂时放下“未来”不说,仅说对当代中国人的意义,其意义也极为重大。这意义首先是调节文化心理,当下的中国追求财富的潮流席卷一切,物质崇拜、金钱崇拜、品牌崇拜正在成为时尚,在此语境下,《红楼梦》这部心灵大书,书中蕴含的心灵光辉对于抑制人的物化与异化将起巨大的调节作用。《红楼梦》每一页都在告诉中国人,人生的根本在于心,而不在“色”,不在于物,千万不要心为物役。

我国古圣人说要“为天地立心”,我们不敢作此妄念,但可以给自己和帮助同胞立心。我认为,立《红楼梦》就是立心。“红楼之心”一旦立起来,就不怕被俗气的潮流所吞没,所异化。《红楼梦》可以帮助当代中国人对物质潮流保持一种批判性的距离。

“槛外人”是现代“局外人”的开端

《望东方周刊》:你从《红搂梦》中感悟到7哪些深刻内涵?为什么说它是“中国现代意识的伟大开端”?你认为曹雪芹是与“五四”新文化灵魂最相通的,为什么?

刘再复:关于《红楼梦》的深刻内涵,我在《红楼四书》中作了比较充分的表述,

今天很难再作简化性说明。但我可以借你访问的机会,再强调一下,我从哲学上感悟到两点最重要的东西,即“最高价值”与“最高智慧”。

第一是最高价值。《红楼梦》启示我:人世间最宝贵的无价之宝是真情感,真品格,换句话说,人间最宝贵的是心灵。不管你是出身豪门还是出身寒门,不管你身处什么社会地位,从事什么职业,最宝贵、最有价值的还是内在的心灵。心灵高于一切,心灵重于一切。心灵不仅高于财富、功名、权力,而且高于知识和学问。

做人最难的是像贾宝玉那样,在什么都有(有钱有势有地位等)的时候仍然保持着质朴的内心,社会的泥浊无论如何也污染不了他。这位小说主人公五毒不伤,永远不会生长出世人普遍具有的,诸如嫉妒、贪婪、仇恨、猜忌等负面生命机能。贾宝玉的心灵是中国最美的心灵,所以我说他像创世纪第一个黎明出现的婴儿。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最高智慧。《红楼梦》充满人间智慧,但最高的智慧是中道智慧。“假作真来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中道。开篇借贾雨村讲历史哲学,也是排除大仁大恶的中道。中道是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也是浸透于《红楼梦》的最基本的世界态度与人生态度。中道不走极端,它超越世俗社会中互相冲突的两端,站在更高层面用悲悯的眼光加以审视,对冲突双方的理由都给予同情的理解。

我的确说过《红楼梦》是现代意识的伟大开端。所谓现代意识,在我的理解系统里,它乃是个人从人身依附的关系网络中独立出来的意识。简单地说,便是个体独立、个性解放的意识。应当承认,现代意识首先是在西方觉醒。其觉醒并非在一朝一夕中实现,而是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启蒙运动等一系列大历史变动以后才发展为包括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权等内容的成熟体系。但最初现代意识的发生,是从反叛中世纪的人身依附关系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一项重大历史成果,是把中世纪的身份制(领主与农奴的固定化身份)转变成契约制(农奴开始作为独立的人与领主签约)。经济地位的转变使个人独立的意识也随之产生。我国明代李卓吾及泰州学派,其学说思想中也包含着鲜明的个体独立意识,到了清代反而倒退了,清朝的思想禁锢打击的正是以个体独立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意识。而《红楼梦》恰恰在文字狱极其猖獗的时代里写成,它不是时代的产物,而是天才的个案。

《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所呈现的思想意识,正是个体独立与个性解放的意识。妙玉自称“槛外人”,实际上宝玉和黛玉才是最典型的“槛外人”。所谓“槛”,就是原有的皇统、道统观念网络,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的依附等级罗网,他们意识到只有从槛中跳出来,才有自由,才有个人的生命权利。

西方现代意识成熟后,在上世纪的文学中产生了一种反抗形象,这就是法国加缪的“局外人”(也译为“异乡人”)形象,这种“局外人”从流行的中心格局中跳出来,追求人的自然化和个性化。而在加缪之前的大约二百年,曹雪芹就创造了“槛外人”形象,这种异端形象和加缪的“局外人”形象有点不同的时代内涵,但都包含着从传统格局中跳出来的个体独立意识。

我把《红楼梦》“槛外人”看作现代“局外人”的开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是突出个体,张扬个性。我在《近百年来中国三大意识的觉醒》一文中用“三个觉醒”概说中国近代思潮史。第一次觉醒是康、梁时代“民族一国家意识”的觉醒;第二次是“五四”时代“人―人意识”的觉醒;第三次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阶级意识的觉醒。《红楼梦》所以和“五四”灵魂最为相通,就因为它也是“人一个体意识”的觉醒。《红楼梦》要求尊重每一个体的尊严,哪怕是丫环、奴婢、戏子,也要尊重她们的生命尊严。周作人说“五四”有三大发现,即发现人、发现妇女、发现儿童。《红楼梦》正是这三大价值发现的先驱,如果说,“五四”是中国现代意识的觉醒,那么《红楼梦》早已为这―觉醒拉开了序幕。

红楼大梦:人可以诗意地栖居于地球之上《望东方周刊》:你说《红楼梦》是“生命大书、心灵大书,本就是一个无比广阔瑰丽的大梦”一能否描述一下《红楼梦》是什么样的“大梦”?

刘再复:因为现实世界没有自由,所以人类才需要通过文学艺术赢得瞬间对自由的体验,这便是文学存在的理由。梦是一种自由情感的虚幻形式,进入文学,便成了作家诗人的审美理想。

《红楼梦》中的梦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它包括梦中天(太虚幻境)、梦中乡(大荒山无稽崖、三生石畔等)、梦中国(“大观园”、诗国、理想国)、梦中人(恋人、情人、意中人)。我说它是一个无比广阔瑰丽的大梦,就因为此梦的内涵极为丰富,要详尽回答你的问题,即详尽描述此梦,恐怕得写一部专著。

不过,我认为,《红楼梦》的核心之梦,我们至少可以悟到两点:一是作为曹雪芹的审美理想的象征―少女,他希望(梦)这种生命之美、青春之美永远不要消失,永存永在。曹雪芹把“女儿”二字放到释迦牟尼和元始天尊之上,这是中国最早的“以审美代宗教”大思索的形象表述。《红楼梦》之梦,梦的是“女儿”不要出嫁,永远处于净水世界之中。因为一旦出嫁便落入男权的泥浊世界之中,便成了“死珠”和“鱼眼睛”,所以他最心爱的少女,如林黛玉、晴雯、鸳鸯等都宁可让她们死,也不让她们嫁出去。

曹雪芹的梦中国,正是以少女为主体的青春共和国,站立于泥浊世界彼岸的净水共和国。“大观园”里的诗社,便是梦中国(理想国)的一种具体存在形式。这一理想国和柏拉图理想国相反,柏拉图把诗人逐出理想国,曹雪芹则以少女诗人为理想国主体。

在这一国度里,有抒写自由、言论自由、批评自由,而且“一国两治”(一府两治,园内园外是两种世界)。最宝贵的是虽有赛诗,却人人皆有“不争之德”,贾宝玉(怡红公子)每每被评为最后―名,但他却鼓掌拍手称赞“评得好”,身上没有嫉妒等生命机能。

这是直接由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意象展示出来的梦。还有一个是蕴含于《红楼梦》全书的大梦,也可以说是小说的主旨,这就是它梦想人们可以诗意地栖居于地球之上。我在《红楼梦与西方哲学》一节中,说曹雪芹与德国诗人哲学家荷尔德林很相似,都在做“诗意栖居”的大梦。

人到地球上来走一回,时间很短,生命只有一次,人该怎么生活?《红楼梦》展示了两种活法,即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非诗意的活法,这就是《好了歌》所嘲讽的“唯有功名忘不了”、“唯有金钱忘不了”,把人生投人追求财富、权力、功名的活法,这是贾府大小权贵的活法,另一种则是诗意活法,则远离功名利禄的妄心妄行而追求生命个体的自由、尊严与幸福,这是贾宝玉的活法。

红楼梦高考作文 篇五

高考作文《考试大纲》对于有文采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尽吐珠玑、妙笔生花呢?笔者认为只有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才能够点亮作文的文采之灯。

一、巧用修辞意趣盎然

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是增加文采、提高文章品位的重要手段。在作文中最常用也最易用的修辞就是比喻、比拟和排比,修辞方法使用得恰当,能使语言更准确、连贯、生动地达意传情,使读者明白、理解,从而引起共鸣,受到感动。

例如,用冬日的雪花擦拭心灵,使月光在你的眉目见清凉出尘;用冬日的雪花擦拭心灵,使花朵在你黯淡的心灵里滴出沁凉的汁液;用冬日的雪花擦拭心灵,使微风在你的容颜上抚摸出微笑时最美好的弧度。将心灵幻化成光洁没有脚印的凌晨四点的雪面,你会发现,世界是这样的美。(开头)

将心灵幻化成光洁没有脚印的凌晨四点的雪面,拥有这样心灵的人,是人群中走出来的出水芙蓉。(结尾)

这是学生题为《凌晨四点的雪面》的佳作的开头和结尾,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可见,修辞是作文的魔水,如果你能够巧妙地运用这些修辞,就等于将“魔水”洒在了作文上,那就等于点石成金!

二、锤炼句式摇曳多姿

高考作文“有文采”这一考点明确要求要灵活运用句式。如,短句的作用是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长句的作用是表意严密、内容丰富、精确细致,整句的作用是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气势贯通,散句的作用是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形式灵活。只要努力做到长句和短句结合,整句和散句兼行,就一定会使文章灵动而有意蕴,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能够美化语言,增强亮点,使文章文采飞扬,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三、援文引诗自华文气

做到了以上几点,看似我们的作文已经很美了,可是细细想来似乎又缺点什么。让我们比较一下王熙凤和林黛玉的外貌描写。

王熙凤――头戴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身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I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不言而喻,书香之人,无需金银首饰的点缀和香水脂粉的化妆,但其气质、内涵和修养之高雅是无与伦比的。

例如,唐人眼中的花,妩媚而艳。“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里的落英缤纷,很美。宋人眼中的花,伊人憔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那里的花烛照红妆,红瘦绿肥,很美。清人眼中的花,飘零流水,“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那里的花,游丝无力,楚楚动人,也很美。

这段题为《今年花胜去年红》的高考佳作,撷取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欧阳修的《喋恋花》及《红楼梦》中黛玉的诗句,紧扣话题,展现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有的繁盛美丽,有的满目凄凉,昔日之花与今日之花相对照,历史之景与现今之景相衬托,为表现主题作了很好的铺垫,而且风流华美,读来满纸花色蕊香,令人折服。

如果高考考场作文能够点亮巧用修辞、锤炼句式、情叙事例、援文引诗这四盏彩灯,那么就一定会写出精彩的文章,让批卷老师折服。

红楼梦高考作文 篇六

一曰:高考作文是急中生智的快速之文。高考语文试卷,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知识点多,涵盖面广,洋洋洒洒几人版块。对高考而言,喻考场为战场,多少有点道理。诸君皆知,在战场上容不得你优柔寡断、犹豫不决,你必须运筹帷幄,当机立断。考场亦如此,尤其是写作文。你必须立即审好题,马上立好意,高速选好材,赶快布好局,急忙定好调,匆匆作好文。“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贾岛,写高考作文必败无疑。作《红楼梦》而“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曹雪芹,写高考作文必无佳绩。写作以慢著称的福楼拜,写中国的高考作文想必也会惨不忍睹,因为他完全可能作文字数达不到要求。当他思考是用这个动词还是那个动词来描写动作,当他斟酌是用这个形容词还是那个形容词来确定属性时,比黄金还宝贵的时间三分钟、五分钟地溜过去了。苟如此,作文得高分,岂不难哉?

二曰:高考作文是沙里含金的亮点之文。写高考作文,压力之巨大、心情之激动、时间之短暂是写其它文章时所难比的。欲出佳作,难上加难。除非你学富五车,奇才七步,才高八斗,如王勃作《藤王阁序》一样,倚马可待。然而,四海人无数,天才有几人?我们凡夫俗子、平常之人大可不必有天才之幻想。所以,鄙人不客气地说,大多数高考作文如泥如沙,一部分如花如草,极少数如金如玉,考生只能披沙拣金,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自己文章的亮点来,如:高迈的立意,优美的语言,新颖的题材,独到的见解,幽默的风格,古韵的典故,有趣的寓言,生动的描写,动人的抒情,深刻的议论……这些都能吸人眼球。须知,高考作文阅卷老师也并非人人皆文章高手、个个是写作大家,他们或许是凭长长的胡须,或许是借深深的皱纹才当上“文章判官”的,何足为奇呢?再说“自古文章出少年”。亮点越多,文章色彩越艳,成美文的可能性越大。

三日:高考作文是循规蹈矩的模式之文。科学贵在创新。著名数学家吴文俊的座右铭就是“创新是科学的生命”。其实作文也贵在创新。“文似看山不喜平”,实乃经验之谈也。它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云亦云、陈陈相因、老生常谈、跟风随潮的作文,决不是荚文。道理虽如此,但创新文章毕竟寥若晨星,绝大多数作文也就是表情达意而已。清朝有个皇帝,一生作诗四万余首,几乎全是平庸之作甚至是垃圾之作。若想考生作文有创意,除非他有才气、胆气、豪气、天赋。有经验的老师知道,“规矩文”打基础。“放胆文”见才气。对于才气不旺的考生,想剑走偏锋、想别出心裁、想另辟蹊径,往往风险很大。所以大多数考生为安全起见,还是写模式之文,因为保险系数大。更何况模式运用得巧妙,也可成美文。文章大家粱衡总结的“三点一线公式”、“四有标准”、“文章五诀”不都是模式吗?一个写作成功者一般都要经历学模式、反模式、创模式的反复过程。当然,像韩寒、郭敬明、蒋方舟这些才气加灵气的小家伙、小妮子不在其列,他们是怪才。

四日:高考作文是令人扼腕的遗憾之文。在高考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虽没有“沙场秋点兵”的磅礴气势,却也有“考场决雌雄”的紧张气氛,出现写作时的遗憾在所难免。在这个战场上,你很可能“饥不择食,贫不择妻,慌不择路”,抓到篮子里就是菜。你很可能把西汉的刘向说成是东汉人,很可能把英国的培根误写成法国的伏尔泰,很可能把芙国的《独立宣言》与法国的《人权宣言》混为一谈,很可能把古罗马玛克斯,奥勒留的《沉思录》当咸了法国卢梭的《忏悔录》,很可能把“航天之父”钱学森、“力学之父”钱伟长、“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张冠李戴,这些虽不影响文章大局,却也是瑕疵。正因为如此,高考作文滴水不漏者少,漏洞常出者多,何也?短暂时间里孤军奋战之缘故也。高考考生不可能查阅资料、询问他人、请教教师,更不可能象宋朝欧阳修写《昼锦堂记》,对于开头几句,再三斟酌,写完后派人送去,忽觉不妥。又派人快马加鞭追了回来。重新改写。出现遗憾之处在所难免。欲少遗憾,须熟读诗书也。

五日:高考作文是知晓度高的公众之文。此句乃笔者杜撰的句子,其意思是说,高考作文所写的事物、景致、情理、过程、方法等,必是全体考生都知晓的,决不会囿于一时一地一域一法,否则就有可能对一些考生有利对另一些考生不公。笔者斩钉截铁下此铁言,并自认“铁论”难移。高考作文不可能写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不可能写险峻的华山雄姿,不可能写古老的法源寺,除非你是有奇才的范仲淹、金庸、李敖。他们全凭图画、资料、想象,分别写出了《岳阳楼记》、《华山论剑》、《北京法源寺》。高考作文必须贴近学生实际,让其有话语可说,有体验可谈,有观点可论。正如温儒敏教授所言,高考作文题应倾向于理性思维和开放性。

高考作文是什么?真正的作文应该立意是高远的、正确的、第一位的。像北京市特级教师王德山所言,立意从高到低可粗略分为五个档次:人类、社会、团体、他人、自己,可谓点石成金之论。真正的作文应该是情真意切的。因为写作的第一道德就是诚实,正如巴金所言:“说真话,掏出自己的心。”真正的作文应该是建立在广泛阅读、长年积累、积极写作的基础上的。“汝果欲学文,功夫在文外”,考场只是检阅,训练都在平时。

特级教师高万祥希望在150分的语文考试题中,作文应占90分到100分。温儒敏教授则认为,语文考卷要从目前的150分增加到200分,其中作文增加到100分。看来,人们对作文是越来越重视了。愿高考作文成为风向标、指挥棒,引领写作的潮流、方向。愿所有考生都成为读而后有作、作而出新的大智慧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快回答为大家整理的6篇高考作文红楼梦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高考作文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