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英语评课稿(精选8篇)(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评课稿)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等。快回答分享了8篇小学英语评课稿,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小学英语评课稿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小学英语评课稿 篇一

[关键词]实验稿;2011版新课标;课程改革;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10-0037-04

在进入21世纪以后,教育部开始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也正是在《实验稿》的基础之上,整个中小学的英语教育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但是在十年的改革中,《实验稿》也存在一些需完善之处。于此,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2011版新课标),这对于《实验稿》是一种有力的补充和完善。同时,从2011版新课标的内容发展也能够洞察过去十年英语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果和问题。

一、2011版新课标的发展

2011版新课标在很多方面都延续了《实验稿》的思路,包括总体框架、设计思路、课程理念和总体目标等。与此同时,其也对部分地方作了修改,这些修改对《实验稿》是一种发展,更是突破。

(一)强调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001年《实验稿》中提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而2011版新课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尽管《实验稿》也提到人文性,但是可以看出其主要还是追求将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工具,这也是长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事实。2011版新课标则正式提出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首先,英语课程作为工具要求学生去掌握这门语言。其次,英语课程的人文性表明在将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掌握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二)减少学习内容、灵活课程开设

就笔者对两次课程标准对学习内容的分析来看,2011版新课标在学习内容上大为减少。《实验稿》中对各年级掌握的词汇量要求为:小学700个,中学1600个,高中3500个。而在2011版新课标中,小学词汇量是600到700个,初中是1500到1600个,高中是3300个。仅仅从词汇量来看,新课标减少了学习内容。

尽管两次课程标准都提出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但实际上在全国各个地方,英语课程开设时间并不相同。于此,2011版新课标提出:“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各地可根据师资条件、资源配置等情况,制定本地区的课程实施方案,确定小学开设英语的起始年级及小学和初中毕业时应达到的级别要求,特别是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要充分考虑师资力量的配备和教学条件等因素。”在这一程度上讲,新课标对于课程的开设灵活性更大,更加注重地域性的差异。

(三)增强新课标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笔者在对比两个版本的课标时发现,2011版新课标在课标附录中增加了大量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的增加有利于一线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也更有利于增强新课标的操作性。

(四)改变对“任务型教学”的表述

在《实验稿》中,已经有关于“任务型教学”的提法:“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描述让很多教师认为《实验稿》否定了其他教学法,只提倡“任务型教学”。于此,2011版新课标提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选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样的提法就避免了一线教师的误解,也更为严谨。

除此之外,2011版新课标还在许多地方作了改变,由于比较细微,笔者在此不再一一叙述,在后文中会有涉及。

二、经验与问题并存:十年英语课程改革

2011版新课标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未来英语教育的展望和指导,同时,从课标的修改情况也能够洞察出十年来英语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之处和问题所在。

(一)经验:十年改革的成功

在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下,英语基础教育改革也迈入了自己的轨道。在十年中,英语课程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些成功的经验也是未来英语教育发展的宝贵财富。

1.英语教育人文价值的凸显

与语文课程相比,英语教育的人文性一直受到忽视,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英语课程仅仅是作为工具而存在。但是,从《实验稿》明确提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开始,英语课程也逐渐改变作为工具的一条腿,而成为工具与人文兼具的两条腿。在英语课程中,人文性理应得到彰显。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陶冶自身情操,培养个性,都是人文性的体现。同时,英语作为外语,还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通过对英语的学习,学生对外来文化理解和鉴别,逐渐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文化也能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些也都深刻影响着人文性的形成。在2011版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英语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对人文性的坚持也表明对此理念的认同,更体现出英语课程改革在这一方面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说,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是将来英语教育发展的一大特点。就笔者对教师的访谈结果看,人文性等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实质上已经融入教师的脑海中。尽管在考试制度的压迫下,教师在很多时候不得已而需要采取很多灌输的教育方式,但是教师在课堂之余都会学着去反思,去寻找符合教育理念的更好的教育方式。人文价值与教育理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过去的十年课程改革,英语教师已经在这方面有所改变。

2.多种教学方式并存

在以往,由于众多学者对凯洛夫教育学的误解,造成了凯洛夫教育学的教育方法在中国成为简单的讲授法,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课程改革之前。在课程改革中,诸多专家开始学习美国和日本,寻找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目前,除了简单的讲授法之外,还有诸如讨论法、情景教育、任务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并存。也正是这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了英语教学的发展,而学生在这些新的方法中更加发展了主体性,身心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当然,新的教学方式的发展并不否认传统讲授法的优点,相反,讲授法在目前还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笔者从《实验稿》和2011版新课标对任务型教学的描述中分析到:英语教学鼓励多种教学方式,在注重讲授法的重要地位的同时,也希望教师多采用更多的先进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3.多元评价方式形成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传统评价往往以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对象主要限于学生。这样的评价方式在英语课程改革中是被抛弃的。从《实验稿》开始,已经倡导多元评价方式并存。在十年中,教学评价逐渐走向一个多元的趋势,表现在:分数依然是主要评价方式,但已经不是唯一的标准;更多的评价方式逐渐展现出来,如表现性评价等;评价对象由学生变成学生、教师、教材甚至是课程标准等。甚至在2011版新课标的附录中增加了评价方法和案例。

(二)问题:不容忽视的存在

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这十年的英语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功经验,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关于英语教育的问题却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也要求对英语教育进行更深的改革。

1.区域性差异造成英语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笔者在前面已经分析了新课标和《实验稿》之间关于课程开设的差异,这里主要是以地区之间的差异为依据而定的。我国人口众多,城市与农村之间差距也非常明显。而英语作为一种外语,对各种条件的要求远远大于其他课程。就目前国内英语课程开设的情况分析,在城市或者一些条件好的农村地区,英语课程在幼儿园阶段已经开始开展,进入小学就正式开设;而在大部分农村地区,英语课程还是在小学三年级时候开设,实质上很多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课程更多体现在形式上,真正的教授英语课程还是在进入中学后。除去城市农村的差异外,我国还有诸如东部和西部的差异等。就笔者的调查发现,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英语教育水平差异非常明显。如,一些东部地区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能够无障碍地与外国人进行交流,而一些西部地区学生在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并且他们的英语学部分还处在“哑巴英语”阶段。

由于地区差异造成的英语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并不能完全依靠英语教育本身的改变来得到解决,这更多地需要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以及地区差异的缩小才能得以根本地解决。从新课标的发展我们能够看到课标对此问题已有所洞察,在制定上也提出了灵活的方案。

2.课标的操作性和执行力存在偏差

在我国教育界,一直存在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脱节。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也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但是却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说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某种脱离的话,那课程标准应该起到联系二者之间的桥梁作用。就课程标准制定来讲,其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教育实践的引导下制定的;在作用上,课程标准应该对教育理论进行“消化”,体现出先进的理论思想,并能够很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最为重要的是,课程标准所面对的主要对象是一线教师,因此其必须具备很强的操作性。而长期以来,课程标准似乎总是面临着“可有可无”的尴尬情况。20世纪90年代,教师对课程标准几乎是脱离的;到了21世纪以后,课程标准才开始被重视,教师也开始逐步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但遗憾的是,教师对于《实验稿》的把握和理解还都不能深入,这一方面与教师的理论知识欠缺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实验稿》本身在制定上存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在2011版新课标中,尽管部分地方作出了修改,甚至在附录中加上了操作案例,但是在正文中很多地方仍然缺乏明确性,更需要专家的解读和教师自身的理论理解。从这个过程中,笔者认为,多年来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并没有因为课程标准的制定而得到解决,加强操作性将是未来课程标准的发展方向。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课程标准本身作出的努力,只是这样的努力还需要加大。另外,多年以来畸形发展的考试制度也制约了课程标准的执行力实施。在考试的重压下,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去执行课程标准的某些要求,而只能选择传统的增加分数的方式来讲授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醒专家,仅仅寄希望于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能够带来较好的变化是不现实的,还需要在症结上“下药”。

3.英语教师专业化尚不完善

新课程改革在改革路径上主要着力点在学校和教师身上,通过改革学校和教师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笔者在前面提到,作为压抑着教师和学生的考试制度目前还无法得到较大力度的改革,因此改革需要从学校和教师身上入手。)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改变原来的形象,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过去的十年中,教师专业能力的确得到了部分改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在招聘新入职教师时,提高了学历、专业知识等要求;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加大了对教师的在职培训。通过这两个主要方式,教师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些新的教育理念至少开始在教师脑海中形成。但是,这种改变仅仅是表面的,众多教师还是停留在以往的专业水平上,他们无法在考试制度的打压下寻找到一种能够提高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好方法。(笔者以为,如窦桂梅这样的老师在中小学中属于现象存在。)近年来,在中小学,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还是处于紧缺阶段,因此在广大农村地区,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还相当低,这不仅体现在教育理论水平低下,更表现在英语专业知识不够。对在职教师的培训无法保证能够让每位教师都获得提高。往往是本身优秀的教师去接受培训,再回来将主要思想以讲座形式介绍给其他教师,这样的培训注定是片面的,也不具备普及性。总的来看,英语教师专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很不完善,这需要在未来的课程改革中加大力度。

(三)新的挑战

从《实验稿》到2011版新课标,英语课程改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之中,英语课程改革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2011版新课标对英语课程改革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和挑战。

1.本土抑或舶来:英语教育的立足点之思

可以说,在英语教育中怎样处理好本土观念和舶来思想,一直是个争论不休并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英语教育的立足点的问题,它直接关涉着英语教育的整个发展方向。就目前来看,国内的英语教育建立在第二语言学习理论上,基本上采用国外关于第二语言学习的理论进行教学。除却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在文化上,英语教育也更多选择外来文化作为教学文化。《实验稿》和2011版新课标都强调要坚持立足于本土,兼收并蓄。然而,怎样将本土文化和理论融入英语教学中依然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2.考试制度对评价方式的制约

在十年的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是比较重的转变,传统以分数为中心的评价方式正在发生改变。目前,已经有多种评价方式并存,这对英语教育来讲是极大的改变。然而,我们也深深地明白,在高考制度未发生真正改变的情况下,要让多种评价方式真正走入评价体系中恐怕还是不切实际的。这正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与现实考试评价的实际操作尚不能很好地协调的原因。这就要求教师学习评价的理念,而不仅仅限于评价方式。即使是采用传统的分数评价方式,教师也可以在这之中加入现代评价新理念,以此来推动评价方式的改革。诚然,要促进评价方式的真正改变需要进行考试制度的调整,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结语

2011版新课标标志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开始,回首过去十年,英语教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笔者在对两版英语课程标准进行分析以及对一些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访谈后发现,英语教学十年来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也还有很多问题存在。没有哪一次课程改革是完美的,也正是这些问题引领英语课程改革迈向新的方向。众多中小学教师表示,在十年中,他们从英语教学的门外踏入门内,开始逐渐地接触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除却教学本身,他们还以研究者的姿态审视课程改革,不断地反思,摸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随着《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未来的十年是值得教育理论者和实践者期待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荣风静。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目标对比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3).

小学英语评课稿 篇二

利用学区年纪轻、学历高、干劲足的年轻教师,开展联片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各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增强学科教研氛围,有效促进教师的学习交流、实现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二、工作要点

1、主题优化。本学期的教研主题是:如何做个会听课的老师。促使教师学会听课、学会评课,能让片区的教学研讨活动真正让做课与听课的教师都有所提高。

2、加强理论学习。要求各组员认真阅读《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以及《区中小学教学规范》。同时加强教育书籍的阅读。推荐书目:《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新课标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与实例》、《感悟abcd小学英语教学创新》、《行动教育 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非常教师——优质教学的精髓》、《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鲁子问教授编写的一套关于(中)小学英语教学方面的书籍。

3、落实常规,加强课堂实效。重点要抓好备课和上课教学常规的落实;有效地组织好集体备课、业务学习、研讨、讲座、教材分析等活动,对照新课标,反思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同时,针对学区的教育现状与教育装备,研究该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4、提高教师技能。每位组员积极练习教师基本工,如:三笔字,口语等,积极参加区中小学英语语音达标活动。

5、加强教研组制度建设。

教研组制度 :

(1)全员参与制。

(2)一学期一次理论学习制度。每个学期由各组选出代表,对全员进行理论学习辅导。以求更新教师们的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理论的知识结构。

(3)教案打印发放制。听课前为大家发放教案,使得大家在听课时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与记录那堂课里的情况。

(4)评课制。在课前,每位老师发到一张《评课单》。听课结束后,给每位老师大概15分钟的时间写《评课单》。在这15分钟里,听课者要浏览听课笔记,整理自己在听课过程中所做的小结。然后再有重点地与大家进行交流自己的观点。最后由主持人汇总评课内容。每个人回家一个星期内上交评课稿。

(5)每学期教学实践中认真做到“六个一”的学习管理制度,即每个月至少写一个教学反思,向教研组提供一个本人遇到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个有新意的典型案例,设计一份试卷,上一节研讨课(或说课),交其他的附带作业:上课老师说课稿与上课的案例。

(6)请假制。每周四下午的教研活动为工作时间,如有特殊情况需向学区教科研负责人请假。

附:

1、分组。

a组:瑶溪一小、瑶溪三小、瑶溪五小、金岙小学、黄山小学、黄石小学。

b组:瑶溪二小、上江小学、上庄小学、元庄小学、屿田小学、横街小学、状元三小

每次专题活动之前小组间进行活动。(如:开课时,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说课——修改——片区活动)

2、活动安排:

周次

时 间

活 动 内 容

4

3.10—3.16

学区全体教师会议

1、传达区2011年上半年区小学英语科研训工作重点部署

2、贯彻小学英语教学规范

3、备课组建设策略

4、2011年上半年片区小学英语教学工作重点部署。

5—7

1、区级活动

2、小组活动(集体备课)

3、理论学习:如何听课、评课。

8

4.7—4.13

学区小学英语专题研讨活动

1、开课:谢琛琛(横街学校)、张丽丹(金岙小学)

2、小组讨论

3、评课

9—15

1、区级活动

2、撰写评课稿

3、理论学习:阅读教育累书籍并撰写读书笔记,供读书会交流。

16

6.2—6.8

读书会(学习笔记交流)

3、学校特色活动(待整理)

小学英语评课稿 篇三

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八忌”

《教育实践与研究》“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征文启事

中国特色教育督导制度30多年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本刊关于作者投稿及稿件处理的重要启事

多措并举减轻课业负担

浅谈如何用学校愿景激励教师

关注心灵成长播种微笑阳光

让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

引导探究,上好科学课

电子书包推广面临的十大障碍

回首课改十年路展望未来一片天——沧州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情况调查总结(校本研修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篇)

抓好阅读教学三部曲

对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几点思考

奏响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曲

让语文教学成为学生展示能力的平台

浅谈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

创设课堂情境,让英语教学贴近生活

浅谈小学生的数学作业

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凝心聚力创新管理跨越发展

《论语》里面有“酱油醋”

清末民初义务教育学制变化评述

提高家长觉悟强化家庭教育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学业评价与考试改革研究及探索

农村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慎”与“善”——以重庆市巫山县中小学课题研究为例

对目前学校升旗仪式教育价值的思考

“QQ乐园”,我的“互动”班级

把“0”幽默一次

寻找支点,生成阅读教学文本的“磁场”——阅读教学中基于儿童立场的行为引导

新课改理念下语文课后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语文课堂教学要“实”字当头

三“策略”寻觅三“感觉”——小学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之我见

怎样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听课习惯

精彩的课堂源自精美的细节

低年级识字教学之我见

小学中年级英语简短语篇教学浅探

让小学英语课堂体现时代特点

浅谈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十月,有一种思绪在绵延

课堂教学应是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和良性互动

本刊关于作者投稿及稿件处理的重要启事

就石家庄山区谈贫困山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

谈基于学生发展的学习评价

创建学习型学校的有效途径

让平实成为校本研训的灵魂

运用发展性评价改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走出作文教学高耗低效困境的思考

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及指导对策

引导学生在探究实践中理解与运用语言

语文课堂应走向简约朴实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感培养与交流

数学课堂教学中画图的运用

学生需要怎样的数学课堂

激活例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学英语评课稿 篇四

关键词:初中英语 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学有所获,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做到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改倡导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的能力;并逐步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因此,优化英语教学过程,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建构初中英语的高效课堂呢?

一、高效课堂应该具有的特点:

1、分层教学,以人为本,谋减负新平台;2、教师要重视对课标、教材的研读,注重备课的实效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3、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删除无效劳动,使教学过程最优化。4、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5、落实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6、关注学生情感,及时反馈矫正,增强课堂调控能力。7、注重过程评价,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8、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二、建构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

1、教师要认真编写好导学稿

高效课堂建设的第一步就是教师要编写好导学稿。若要真正让我们的英语课做到高效,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编写好导学稿,因为只有教师编写好了导学稿,学生才能按照导学稿上的学习目标、语言点导学以及预习作业去认真预习课本,学生的预习有了目的性,预习就不会盲目。根据学习目标学生可以知道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以及重难点是什么;结合语言点导学,学生通过自学查阅资料以及对学、小组讨论,可以理解课文中的大部分内容;然后通过预习作业来检测预习的效果,可以发现在预习中还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及时解决,或是反馈给老师,在课堂中解决。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认真备课、查阅资料,要确保导学稿有利于学生的预习,要让学生真的能结合导学稿充分预习好课本内容,从而保证不会因为预习不充分而影响课堂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的有效。

2、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首先,让学生明确预习任务,自主预习课本内容。

由于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要求,教师一定要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指导好学生预习,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教师一定要告诉学生,在预习课本时,一定要认真把课本中的内容阅读两遍,同时结合导学稿上的学习目标,了解本课主要学习的知识是什么;然后告诉学生结合音标试读本课生词,并且尽量在预习时就做到会写本课的单词;在掌握了单词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结合导学稿上的知识点试着理解课文;在学生自学了单词和课文之后,让他们结合预习作业中的问题,检测自己预习的效果。

其次,指导学生对学、群学,解决自主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个人自学能力毕竟有限,在学生自主预习之后,对于单词的读音和课文内容的理解,一定还会有问题,所以对于学生自主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指导学生对学、群学。对学是指导学生结对学习,群学是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学、群学解决自主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如单词的读音不会或是课文中某个知识点不理解都可以通过对学、群学来解决,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加深了,更有利于课堂教学。

再次,要充分发挥学的作用,指导检查督促学生预习。

无论是学生自主预习还是对学、群学,教师可以指导的时间毕竟有限,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学的作用,让学以及学科组长对预习的各个阶段进行指导,并及时检查督促本组成员的预习、导学稿的完成以及预习笔记,尤其是对于本组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学在预习时也要给予充分的指导帮助,让他们能读好、写好本课的单词,并能理解课文中一些简单的知识点,保证本组每一个成员都能充分进行预习。

3、完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英语学科要学习的内容多,初学英语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激情很高,很乐意学习,学习劲头十足,可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词汇量的增加,语法难度的提高,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不愿意学习了,很多学生逐渐掉队,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在学,却是被动学习,这种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怎么会好?所以,若想使得英语课堂教学高效,推动英语高效课堂建设,完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后,在课堂大胆展示后,教师要给以及时的评价,多给学生以鼓励,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评价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如对导学稿预习的评价,对预习作业展示的评价,对课堂展示的评价,对课本知识提出质疑的鼓励,对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纠正错误的奖励,对完成作业的评价等,所有这些都会给学生以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预习、主动展示、认真听课、积极完成作业,而把这些都做好了之后,一定会对课堂教学有利,使得我们的英语课堂更加高效。

小学英语评课稿 篇五

根据调查,目前的英语写作课程并没有十分具体的内容和课时规定,大部分教师会让学生根据教材文章后的写作练习或者是大学英语四级的作文题目进行练习。在写作教授方式上,一般教师会讲解和补充一些写作技巧,并附带范例讲解,然后由学生进行模仿练习。由此可见,在教学内容上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技巧上,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和抵触情绪,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对英语写作的兴趣。

2对新办本科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2.1创新教学理念

对新办本科基础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不仅要解决英语教学课程设置的问题,还要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教师应多了解学生,特别是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状况、关注的内容和所付出的注意力的分配情况,从而在写作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利用课前指导写作过程、课堂监控写作过程、课后辅导以及最终评价等措施实现提高教学水平。

2.2增加英语课时

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在“重听说,轻读写”的大环境下,很多学生语法功底薄弱,拼写句子的能力差,而英语本科专业的基础写作课程只有36个课时,很难满足写作教学的要求。因此,在英语的课程设计上,应在学生入学初期就开设基础英语写作课程,一直延续到二年级,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写作习惯,并在英语写作中检验学习成果,不断巩固英语知识,可谓一举多得。同时,在平常以及正式的英语考试中增加英语写作的比重,这也能够起到相同的效果,并且两者相得益彰。增加英语课程的课时,不仅能够更好地为英语写作服务,有效地平衡精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还有利于教师发挥课堂效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写作要求的逐步提高、写作难度的梯度上升,让学生夯实基础,循序渐进。

2.3注重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作用需要充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上给予指导;二是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的问题,可以在写作教学中,让学生训练组织句子。通过大量经典句型的模仿和实际应用,使学生慢慢体会、了解和掌握语法规律,从而在写作中正确地组织语言,加之词汇量的积累,就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基础英语的写作。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写作过程作为教学的中心和重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写作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包括前期准备、初稿、反馈、修改、重写。在前期准备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写作要求进行小组讨论,明确写作主题。初稿完成后,教师应仔细审稿,指出优点和不足,让学生不断进步,并督促学生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不断的修改,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2.4丰富教学内容

在基础英语写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英语简历、通知等的写作方法,以便更好地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强化学生专业性的写作练习,比如管理专业的可以适当地增加合同、建议书等文种的写作;中文专业可以增加新闻通讯、会议纪要文书等的写作。2.5三位一体教学方式合作、监控、拓展。合作与监控表现在课上和课下的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写作知识的教学多以课上小组讨论、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形式由学生发现、归纳和总结。拓展意味着课上教学与课后丰富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课上所学,课后所用。

2.6优化教学方法

小学英语评课稿 篇六

关键词:高职英语 课堂教学

我国英语的主要学习方式就是课堂教学,课堂师生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改善课堂教学的方式很重要,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在入学的时候英语基础不好,而且对英语缺乏学习的兴趣,英语课上很难集中精力。课堂教学处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的讲解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可是学生却没有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甚至一些学生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通过课堂实践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正确对待英语课堂教学

一些教师总是抱怨学生不能够很积极的参与英语课堂活动当中,可能会有很多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不了解语言英语学习的过程,他们只是灌输给学生英语知识,有时候学生不能达到教师的要求,这就导致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的失败。教师在教学当中是主导作用,不仅仅是灌输给学生基础知识,还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并且吸收英语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教师首先要选定明确的教学任务,要预测课堂教学当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来设计教学任务,随着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的增强而增加教学任务。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输入到输出的过程,让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

二、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从而因材施教。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要能够通过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了解学生的词汇量来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鼓励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而且,要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去思考,力争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了一套教学活动,分几个步骤来进行课堂教学。第一步,把学生分为3人一个小组,总共十组。每组学生中有成绩好的,也有基础差的。第二步,教师布置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关注任何一个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有关的话题,每组提供一个演讲稿,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形式在课堂上由组员讲解。第三步,学生在组内确定个人的职责。包括确定话题,收集资料,编辑演示文稿,讲解文稿内容。组内成员根据各自特长分工合作,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第四步,教师将每组编号,由其它小组给予评分。第五步,每个小组向全班讲解该组的演示文稿。第六步,演讲结束后,其它小组的学生对其做出口头评价。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表现自己,提高交流与合作精神,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培养。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因素。高职学生的英语底子薄,所以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从而顺利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特点来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比如讲到体育的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奥运会、亚运会等等运动会中的比赛项目,鼓励学生发言,讲讲学生们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好的学习英语。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感是一种内动力,师生之间的交流要做到平等,这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得体,要严肃,谦虚。要满怀激情去上课,通过自己积极的态度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受到鼓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评价语言要真挚,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以及尊重,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恰当,尤其是课堂上学生回答了问题以后,教师要多多给予鼓励的语言。

小学英语评课稿 篇七

一、 课程性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标准(2011年版)》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明确告诉全体英语教师,语言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关注对学生的意志品格、正确的价值观、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 课程理念——注重语言学习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

《标准(2011年版)》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更注重了语言学习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这一课程理念不仅体现在按学生发展设计的课程总目标、分级目标和分级标准的描述中,也体现在课程内容的设置和课程容量的调整中。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必然经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进深入过程。在学习方式上,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强调教师要创设有意义的语境,为学生学习、实践和运用英语创造条件;此外,进一步完善了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三、 课程内容——调整课程容量,体现语言学习规律

《标准(2011年版)》充分考虑到小学英语师资现状,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单列出小学阶段应该学习的语音项目、语法项目、功能项目和话题项目,减少了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话题范围,调整了部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目标要求。

在语言知识的要求上更好地体现对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指导性,如将原二级目标中对“语音”的要求从“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改为“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从强调语音知识转为语音能力。二级目标的“词汇”要求在原700个词汇的基础上,提出了总量为600~700个的弹性要求,并确定了小学阶段的423个基本词汇,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基本词汇表达二级规定的相应话题。删除了二级“话题”要求中的有关植物、玩具、时间等内容,文字调整为“理解和运用有关下列话题的语言表达形式:个人情况、家庭与朋友、身体与健康、学校与日常生活、文体活动、节假日、饮食、服装、季节与天气、颜色、动物等”。进一步明确了小学阶段对语法的要求:“理解以下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并能在特定语境中运用:1. 名词的单复数形式;2. 主要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3. 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时态;4. 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词;5. 简单句的基本形式。”以前的要求没有明确小学还是初中,使得一些小学教师不清楚语法到底需要教哪些内容,因而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教材的难度和考试的难度。

在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要求上进行调整,有的适当降低难度,有的要求略有提高。如,减少了一级和二级语言技能中学唱英语歌曲和歌谣的数量,从原来的一级和二级分别学唱15~20首和30~40首英文歌曲和歌谣减为10~15首和15~30首。将一级“玩演”要求“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如《小红帽》等”改为“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将二级目标描述中“说”的要求中的“语调达意”改为“语调基本达意”。在二级“说”的要求中新增加了“能就日常生活话题做简短叙述”,从把握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出发,在一级“写”的要求中,增加了“能模仿范例写词句”的要求,将二级目标中“说”的要求“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改为“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在二级“写”的要求中将“能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常用的标点符号”提前,凸显字母书写的基础要求,将二级 “写”的要求“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修改为“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在二级“读”的要求中增加了“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短信息”等语言运用的要求。

另外,在二级情感态度、基本策略和文化意识的目标描述上也进行了调整和修改。这样调整一方面为了适当控制难度,另一方面为了更科学地体现语言学习渐进性的规律,有利于目标的逐步达成。

四、 课程实施——加强对小学英语的明确要求和指导

《标准(2011年版)》针对《标准(实验稿)》在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的二级目标描述比较笼统,对教学和评价指导力度不够,缺乏操作性强的建议和案例等问题,进行具体的补充和修订。在“教学建议”别强调小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评价形式;评价应以形成性为主,重点评价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小学高年级的终结性评价要合理采用口试、听力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的英语能力。同时,还提供了大量操作性很强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例、评价方法与案例、技能教学参考建议等等。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课程标准不仅是理念的引领,也是方法的指导,这些实例有助于教师从课堂教学实践的角度,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涵,研究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

小学英语评课稿 篇八

关键词:网络平台;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同伴互动评价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注重人全面、自由、充分地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因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成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但英Z教学最重要的作业评价环节却成为严重制约学生全面、自由、充分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小学生英语写作评价机制为传统的教师评价,即单一性、终结性的教师评改模式。这种模式存在一些缺陷:教师任务重,不能面面俱到;终结性地评改,导致学生只在意分数而不在乎评价过程的学习。就如演员在台上表演,而台下只有教师一个观众一样,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持续?

笔者自2010年开始参与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国家”课题,教学过程中发现网络班学生在使用vClass教学互动平台时,偏爱使用评论功能,即在浏览完他人的作文后对其进行评论,包括提出修改意见、说一些鼓励性的话语等。既然学生偏爱使用评论功能,那么,笔者就在思考:能否将这种个体之间的网络互评与写作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借助学生对网络互评的热情提高学生对英语写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发挥网络互评的优势,提升其对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基于网络平台开展同伴互动评价不仅可以减轻教师批改英语作文的负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教师所从事的行动研究中,教师本人即研究者(外来人员可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研究的对象是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本研究以分属一个自然班的30名小学四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为期一个学年的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在教学实践中探讨如何通过平台、教师、学生之间的信息交互,使基于网络平台的同伴互动评价过程更为有效。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反思,不断调整学习活动和内容,使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各个阶段都能够有效参与,从而提升同伴评价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次行动研究的过程如下:

一、前期培训

进行该研究前,首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评估调查(参看附表一)。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同伴互动评价的接受程度。学生进行同级评议之前,为了消除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和不自信,也为了防止学生在评价时过于片面,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详细的文章评议对照单,并分别说明了反馈的依据和标准,从文章的整体性、结构的连贯性、语言表述的无误性及单词的准确性方面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反馈和评价。

二、学生分组

对学生进行分组,介绍平台的资源和功能,按照预先制定的教学设计方案开展教学实践。

三、构建课程

基于北师大的vClass教学互动平台,构建了专门的英语写作网络课程。主要是基于讨论区部分开展“同伴互动评价”的教学实践。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写作过程的写前步骤,即每个人在各自的活动区针对本期的作文话题利用头脑风暴或概念图等方法搭建支架,然后先后进行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随后,学生根据支架完成写作并提交至讨论区,小组成员之间以“回复”的形式对初稿进行互评。学生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相应的修改之后,再将作文终稿提交至“课程作业”模块。

四、观察学生

观察学生对这一学习方式的适应程度、学生在讨论区回复的内容、提交作业的效率及作业的内容质量。

五、教师引导

在同伴反馈的过程中,教师既评价学生的作文,也评价学生的评价,对准确到位的评价予以鼓励,对不当甚或错误的评价及时纠正。小组成员意识到老师参与自己的协作进程时,得到了鼓励,会更认真地对待互评活动。

六、总结评价

同伴互动评价结束,学生完成修改稿之后,教师在课堂上给予总结性的反馈,对全班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强调,重点放在正面评价上。

七、反思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基于网络平台的英语写作同伴反馈这一学习方式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之间能够提出中肯、有效的评价,也能够欣然接受小组其他成员对其提出的建议。并且评价过程本身能够促进学生的反思和学习。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同伴反馈的教学过程更加有序和有效,尤其在最后的总结和评价部分,教师通过对比初稿和终稿,重点分析两稿之间的区别,对提高之处进行正面的强化。事实证明,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佳方法。

此外,通过访谈,学生也肯定了网络平台在同伴反馈教学中的作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集思广益;能看到其他同学的作品,能看到所有的修改版本;讨论过程可以全程保留帮助反思;帮助别人找问题时也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可以更多地了解同学的想法。

基于网络的英语写作教学不等于教学材料的数字化,而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充分互动与交流,将基于网络平台的英语课堂建设成充满交互真实语境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平台、学生、教师三要素之间充分而有效的信息交互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所在,也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上面的8篇小学英语评课稿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小学英语评课稿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