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高中物理教案【优秀11篇】(高中物理思政课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的11篇高中物理教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优秀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 篇一

教学过程

1.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动能: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势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它和物体的体积有关。

4.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根据讨论结果,小结:通常情况下,对固体或液体,由于体积变化不明显,主要是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内能是否改变。

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2.问题讨论

问: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呢?(可以改变物体的温度或体积。)

问:物体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呢?或者说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如一杯水、一块铁块)的内能是否改变呢?

把准备好的钢丝拿出来,想办法让你手中的钢丝的内能增加。

2.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讨论:有的想到"摩擦",有的想到"折",有的想到"敲打",有的想到用"钢锯锯",有的想到"烧",有的想到"晒",有的想到"烤",有的想到"烫"、"冰"等等。一边想办法,一边体验内能是不是已经增加了。(把"摩擦"、"折"、"敲打"、"锯"写在一起,把"烧"、"晒"、"烤"、"烫"、"冻"或者"冰"写在一起。

3.知识的提练

问:比较一下,本质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点。(阅读课本38~39页倒数第四段。)刚才所想到的办法,它们之间有何不同?能不能把这些办法分分类?

答:可以分为做功和热传递两类。其中,"摩擦"、"折"、"敲打"、"锯"是属于做功,"烧"、"晒"、"烤"、"烫"、"冰"属于热传递。

演示课本38页的实验。(慢慢地压缩看能不能使棉花燃烧起来。)

问:刚才两次实验,为什么会出现结果的不同?

答:动作快,时间短,气体没有来得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其温度会突然升高,至乙醚的着火点,它便燃烧起来。而动作慢时,时间较长,气体与外界有较长的时间进行热交换,它的温度就不会升高太多,达不到乙醚的着火点,则不燃烧。

阅读课本39页实验,分析气体对外做功的情况。

问:同学们还能不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呢?

答:柴油机工作中的压缩冲程;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锯木头,锯条会很烫;冬天,手冷时,两手互相搓一搓;古人钻木取火等等。

再来体验一下,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情况。给大家一段细铁棒和酒精灯,演示。

学生上台做实验。把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方法和体会告诉其他同学。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再找出一些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例子。

板书:改变物体内能的物理过程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4.新知识的深入探讨

内能改变的量度

师:如何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多少呢?请大家带着问题阅读课本39页5、6两段,然后归纳出来。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 篇二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等温变化;

(2)掌握玻意耳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

(3)理解等温变化的P—V图象与P—1/V图象的含义,增强运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的能力;

1、2过程与方法

带领学生经历探究等温变化规律的全过程,体验控制变量法以及实验中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的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切身感受物理现象,注重物理表象的形成;用心感悟科学探索的基本思路,形成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

2、教学难点和重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未知规律的过程,掌握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变化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理解p—V图象的物理意义。

难点: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数据处理。

3、教具:

塑料管,乒乓球、热水,气球、透明玻璃缸、抽气机,u型管,注射器,压力计。

4、设计思路

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有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生活中也有热胀冷缩的概念,但对于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是不清楚的。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证精神。这节课首先通过做简单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气体的质量、温度、体积和压强这几个物理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然后与学生一道讨论实验方案,确定实验要点,接着师生一道实验操作,数据的处理,得出实验结论并深入讨论,最后简单应用等温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课题引入

演示实验:变形的乒乓球在热水里恢复原状

乒乓球里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就随着增大,同时体积增大而恢复原状。由此知道气体的温度、体积、压强之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本章我们研究气体各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

对于气体来说,压强、体积、温度与质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高中阶段通常就用压强、体积、温度描述气体的状态,叫做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它的三个状态参量都不变时,我们就说气体处于某一确定的状态;当一个状态参量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其他状态参量发生变化,我们就说气体发生了状态变化。这一章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气体状态变化的规律。

出示课题:第八章气体

师问:同时研究三个及三个以上物理量的关系,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呢?请举例说明。

生:控制变量法

比如要研究压强与体积之间的关系,需要保持质量和温度不变,再如要研究气体压强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需要保持质量和体积不变。

师:我们这节课首先研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变化关系。

我们把温度和质量不变时气体的压强随体积的变化关系叫做等温变化。出示本节课题: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物体做曲线运动。

(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运动。

(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运动,一定具有。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点不远处取一B点,求AB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三、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实验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如何运动?学生实验

结论: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运动方向的正前方或正后方放一条形

磁铁,小球将如何运动?学生实验

结论:小球讲做加速直线运动或者减速直线运动。

实验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运动方向一侧放一条形磁铁,小球将如何运动?学生实验

结论:小球将改变轨迹而做曲线运动。

总结论:曲线运动的条件是,

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四、曲线运动的性质

问题:曲线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引导:

速度是(矢量、标量),所以只要速度方向变化,速度矢量就发生了,也就具有,因此曲线运动是。结论: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课堂小结

1.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速度的有可能变化,速度的方向一定变化。

2.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所

以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也跟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 篇四

一、目标

1、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能举出几个反冲运动的实例;

2、知道火箭的飞行原理和主要用途。

二、重点

1、知道什么是反冲。

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正确处理喷气式飞机、火箭一类问题。

三、难点

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反冲运动。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演示:拿一个气球,给它充足气,然后松手,观察现象。

描述现象:释放气球后,气球内的气体向后喷出,气球向相反的方向飞出。

在日常生活中,类似于气球这样的运动很多,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

2.教学过程

(一)反冲运动火箭

1、教师分析气球所做的运动

给气球内吹足气,捏紧出气孔,此时气球和其中的气体作为一个整体处于静止状态。松开出气孔时,气球中的气体向后喷出,气体具有能量,此时气体和气球之间产生相互作用,气球就向前冲出。

2、学生举例:你能举出哪些物体的运动类似于气球所作的运动?

学生:节日燃放的礼花。喷气式飞机。反击式水轮机。火箭等做的运动。

3、同学们慨括一下上述运动的特点,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总结得到:

某个物体向某一方向高速喷射出大量的液体,气体或弹弹射出一个小物体,从而使物体本身获得一反向速度的现象,叫反冲运动

4、分析气球。火箭等所做的反冲运动,得到:

在反冲现象中,系统所做的合外力一般不为零;

但是反冲运动中如果属于内力远大于外力的情况,可以认为反冲运动中系统动量守恒。

(二)反冲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1、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

2、学生回答反冲运动应用和防止的实例。

学生:反冲有广泛的应用:灌溉喷水器、反击式水轮机、喷气式飞机、火箭等都是反冲的重要应用。

学生:用枪射击时,要用肩部抵住枪身,这是防止或减少反冲影响的实例。

3、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所举例子。

4、要求学生结合多媒体展示的情景对几个过程中反冲的应用和防止做出解释说明:

①对于灌溉喷水器,当水从弯管的喷嘴喷出时,弯管因反冲而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

②对于反击式水轮机:当水从转轮的叶片中流出时,转轴由于反冲而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

③对于喷气式飞机和火箭,它们靠尾部喷出气流的反冲作用而获得很大的速度。

④用枪射击时,子弹向前飞去枪身向后发生反冲,枪身的反冲会影响射击的准确性,所以用步枪时我们要把枪身抵在肩部,以减少反冲的影响。

教师:通过我们对几个实例的分析,明确了反冲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看待事物时我们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我们知道:反冲现象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火箭,下边我们一认识火箭:

水平方向射击的大炮,炮身重450kg,炮弹射击速度是450m/s,射击后炮身后退的距离是45cm,则炮受地面的平均阻力是多大?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 篇五

一、实验探究

1、学生体验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得出定性结论

全体同学体验:每个同学用力在口腔中摒住一口气,然后用手去压脸颊,你会怎么样,思考为什么?

小组体验:每桌同学用一只小的注射器体验:一个同学用手指头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另一个同学缓慢压缩气体,体积减小时第一个同学的手指有什么感觉,说明什么呢?反之当我们拉动活塞增大气体体积时,手指有什么感觉,说明什么呢?要求学生体验并说出自己的感觉和结论(即压缩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反之,体积增大压强减小)

2、猜想

引导学生猜想:我们猜想:在一般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定量关系呢?

学生:压强与体积成反比例关系(从最简单的定量关系做起)

师: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发生等温变化时压强与体积是否是成反比例的关系,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这节课我们用实验探究这一课题。

3、实验验证:

(1)实验设计:

首先,要求学生完整的复述我们的实验目的: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情况下压强与体积之间的定量关系、

要求学生根据放在桌上的器材,思考试验方案,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如何取一定质量的气体?实验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条件?

学生讨论回答:研究对象是一定质量的气体,用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注射器内以获取,实验条件是气体质量不变,气体温度不变;活塞加油增加密闭性,推拉活塞改变体积和压强;不用手握注射器;缓慢推拉活塞,稳定后再读数。(或者有其他的实验方案)

问题2:数据收集本实验中应该要收集哪些数据?用什么方法测量?

学生:要收集气体的不同压强和体积,用气压计可以测量压强,注射器上面的读数可以得到体积。

问题3:数据处理怎样处理上述数据才能得到等温条件下压强与体积之间的正确关系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常用数据处理办法有计算法,图象法等。

老师: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点呢?

学生:就是先把V和P乘起来,看看各组的乘积是否相等(或者近似相等),从而得到结论;图像法就是以V为横坐标,P为纵坐标,在用描点作图法,把得到的数据作到坐标系中,再连线,看图像的特点,从而得到两者的定量关系。

再让一个学生把我们刚才分析得到的比较好的实验方法再复述,然后师生互助完成实验。

2、实验过程:

师生共同完成实验:老师推、拉活塞,一名学生读取数据,另一名学生设计记录表格并记录数据。

数据处理:

①简单计算找压强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②学生描绘图象(提示作P—V图像)能否得出结论?

总结提问:各小组是如何处理数据的,结论如何?(实物投影展示)

问题4:若P—V图象为双曲线的一支,则能说明P与V成反比。但能否确定我们做出就一定是是双曲线的一支呢?(还是猜测)我们怎样进一步P和V之间的关系呢?

教师:有一种思想叫做转化的思想。若P—V图象为一双曲线,那么P—1/V图象是什么样子?(过原点的一条直线)那我们就再作一条P—1/V图象看看吧!

(师)计算机拟合:把P—V图象转化为P—1/V图象。我们看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P—1/V图象是一条(几乎)过原点的直线,表明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三)实验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学生叙述)

师:大家看到我们作出来的这条直线,还不是很准确,大家可以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可能引起实验误差?

学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早在17世纪,英国科学家玻意耳和法国科学家马略特分别通过更严谨的实验研究得出了这个结论,被称为玻意耳定律。

二、玻意耳定律

1、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

2、公式:PV=C(常量)或P1V1=P2V2(其中P1V1和P2V2分别为气体在两个状态下的压强和体积)

3、图象:P—1/V图象:过原点的直线——等温线

P—V图象:双曲线的一支——等温线

三、拓展思考

问题5:在同一温度下,取不同质量的同种气体为研究对象,PV乘积C一样吗?即对不同的气体,C是一个普适常量吗?(学生思考不能求解或回答不一样)

师问:怎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呢?(猜想—实验验证)

学生:改变气体的质量用同样的方法重新测量,测量数据记录在同一表格中,通过简单的计算就能得到结果。

结论:不一样。质量越大,PV乘积越大。P—V图象离坐标轴越远,P—1/V图象斜率越大。

问题6:取相同质量的同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作出的P—V图象是否一样?(学生猜想——验证)

结论:不一样。温度较高时,PV乘积较大,P—V图象离坐标轴越远,P—1/V图象斜率较大。

四、玻意耳定律的应用之定性解释:

问题一:气球涨大视频。学生分析。

问题二:小实验。装水的瓶子下有小洞,当盖子打开时水会喷出,然后合上盖子则水就不会持续地流出了。

解释:盖子打开时,小孔上方的压强始终大于外面的压强,所以水会喷出,当盖子盖上时,水的上方被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有水流出后,瓶中空气的体积变大,根据波意耳定律压强变小,当孔上方压强小于外部大气压时,水就流不出去了。

五.课堂小结

1、方法①研究多变量问题时用控制变量法

②实验探究方法:猜想——验证——进一步猜想——再验证——得到结论

2、知识玻意耳定律: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

六.教学后记:

1.课堂上让学生从自身体验开始,充分参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未知世界的一般流程,并坚持渗透实事求是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2.教学中对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数据,从而得出简洁的物理学规律的过程,让学生多练习多体验,以使学生真正掌握,并且多给时间让学生从图像中找出规律,以提高学生认识图像与应用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学生参与小实验及视频材料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物理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反之也能解释自然界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有效杜绝物理和生活相脱节的现象发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物理观的形成。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 篇六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

2.知道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二、预习内容

(一)自感现象

1、自感电动势总要阻碍导体中,当导体中的电流在增大时,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方向,当导体中的电流在减小时,自感电动势与电流方向。注意:阻碍不是阻止,电流还是在变化的。

2、线圈的自感系数与线圈的、、等因素有关。线圈越粗、越长、匝数越密,它的自感系数就越。除此之外,线圈加入铁芯后,其自感系数就会。

3、自感系数的单位:,有1mH=H,1H=H。

4、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中的电流强度的变化率成正比。

(二)自感现象的应用

1、有利应用:

a、日光灯的镇流器;

b、电磁波的发射。

2、有害避免:

a、拉闸产生的电弧;

b、双线绕法制造精密电阻。

3、日光灯原理(学生阅读课本)

(1)日光灯构造:

(2)日光灯工作原理:

(三)互感现象、互感器

1、互感现象现象应用了原理。

2、互感器有,。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

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3.知道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4.能够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原因及磁场的能量转化问题。

二、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1、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2、楞次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二)新课学习

1、互感现象

问题1: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2、自感现象

问题2: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实验1演示通电自感现象。

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A1、A2是规格完全一样的灯泡。闭合电键S,调节变阻器R,使A1、A2亮度相同,再调节R1,使两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重新闭合S,观察到什么现象?(实验反复几次)

高中物理的优秀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举例说明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分析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

条形磁铁(两个),导体棒,示教电流表,线圈(粗、细各一个),学生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基本知识

(一)知识准备

①磁通量

定义:公式:?=BS 单位:符号:

推导:B=?/S,磁感应强度又叫磁通密度,用Wb/ m2表示B的单位;

计算:当B与S垂直时,或当B与S不垂直时,?的计算

②初中知识回顾: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由磁产生电的现象

(二)新课讲解

1、实验一: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在匀强磁场中切割磁感线,教材P6图4.2-1

探究导线运动快慢与电流表示数大小的关系。

实验二:向线圈中插入磁铁,或把磁铁从线圈中抽出,教材P6图4.2-2

探究磁铁插入或抽出快慢与电流表示数大小的关系

2、模仿法拉第的实验:通电线圈放入大线圈或从大线圈中拔出,

或改变线圈中电流的大小(改变滑线变阻器的滑片位置),

教材P7图4.2-3

探究将小线圈从大线圈中抽出或放入快慢与电流表示数的

关系

3、分析论证:

实验一:磁场强度不发生变化,但闭合线圈的面积发生变化;

实验二:①磁铁插入线圈时,线圈的面积不变,但磁场由弱变强;

②磁铁从线圈中抽出时,线圈的面积也不改变,磁场由强变弱;

实验三:①通电线圈插入大线圈时,大线圈的面积

不变,但磁场由弱变强;

②通电线圈从大线圈中抽出时,大线圈的

面积也不改变,但磁场由强变弱;

③当迅速移动滑线变阻器的滑片,小线圈

中的电流迅速变化,电流产生的磁场也随

之而变化,而大线圈的面积不发生变化,

但穿过线圈的磁场强度发生了变化。

4、归纳总结:

在几种实验中,有的磁感应强度没有发生变化,面积发生了变化;而又有的线圈的面积没有变化,但穿过线圈的磁感应强度发生了变化。其共同点是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磁通量变化的快慢与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有关。

结论: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5、课堂总结: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闭合;②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

2、电磁感应现象: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3、感应电流:由磁场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6、例题分析

例1、右图哪些回路中比会产生感应电流

例2、如图,要使电流计G发生偏转可采用的方法是

A、K闭合或断开的瞬间 B、K闭合,P上下滑动

C、在A中插入铁芯 D、在B中插入铁芯

7、练习与作业

1、关于电磁感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相对磁场运动,导体内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B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导体内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C闭合电路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电路中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D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中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2、恒定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圆形闭合圆形线圈,线圈平面垂直于磁场方向,当线圈在此磁场中做下列哪种运动时,线圈中能产生感应电流

A线圈沿自身所在的平面做匀速运动

B线圈沿自身所在的平面做加速直线运动

C线圈绕任意一条直径做匀速转动

D线圈绕任意一条直径做变速转动

3、如图,开始时距形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且一半在匀强磁场外,另一半在匀强磁场内,若要使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以ab为轴转动

B以oo/为轴转动

C以ad为轴转动(转过的角度小于600)

D以bc为轴转动(转过的角度小于600)

4、如图,距形线圈abcd绕oo/轴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90?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断减小

B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90?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断增大

C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180?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

D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360?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

6、在无限长直线电流的磁场中,有一闭合的金属线框abcd,线框平面与直导线ef在同一平面内(如图),当线框做下列哪种运动时,线框中能产生感应电流

A、水平向左运动B、竖直向下平动

C、垂直纸面向外平动D、绕bc边转动

高中物理的优秀教案 篇八

1、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得给他让路。

2、成功就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3、奇迹,就在凝心聚力的静悟之中。

一、“静”什么?

1、 环境“安静”:鸦雀无声,无人走动,无声说话、交流,无人随意出进。每一个人充分沉浸在难得的静谧之中。以享受维护安静环境为荣,以影响破坏安静环境为耻。

2 、心态“安静”:心静自然“凉”,脑子自然清醒,精力自然集中,思路自然清晰。心静如水,超然物外,成为时间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情绪稳定,效率较高。心不静,则心乱如麻,心神不定,心不在焉,如坐针毡,眼在此心在彼,貌似用功,实则骗人。

二、【高考常考查的知识点】

1.静力学的受力分析与共点力平衡(选择题)

此题定位为送分题目,一般安排为16题,即物理学科的第一题,要求学生具有规范的受力分析习惯,熟练运用静力学的基本规律,如胡克定律、滑动摩擦定律与静摩擦力的变化规律、力的合成与分解、正交分解法等,可涉及两个状态,但一般不涉及变化过程的动态分析,也不至于考查相似三角形法等非常规方法。不必考虑计算题

2.运动图象及其综合应用(选择题)

山东卷对物理图象的专门考查以运动图象为代表,立足于对物理图象的理解。可涉及物理图象的基本意义、利用运动图象的分析运动过程、用不同物理量关系图象描述同一运动过程等。以宁夏、海南为代表的利用运动图象考查追及、相遇问题尚未被山东采纳。专题设计为选择题,尽量多涉及不同的图象类型。

3.牛顿定律的直接应用(选择、计算题)

与自感一样,超重失重为Ⅰ级要求知识点,此题为非主干知识考查题,为最可能调整和变化的题目。

但对牛顿定律的考查不会削弱,而很可能更加宽泛和深入,可拓展为具体情境中力和运动关系的分析(选择)、直线、类平抛和圆周运动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计算(计算题的一部分)。

此专题定位在牛顿定律的直接应用,针对基本规律的建立、定律物理内涵的理解及实际情境中规律的应用,可涉及瞬时分析、过程分析、动态分析、特殊装置、临界条件,以及模型抽象、对象转换、整体隔离、合成分解等方法问题。

4.第四专题 万有引力与航天(选择、计算题)

此专题内容既相对宽泛又相对集中,宽泛指万有引力与航天的内容均可涉及,集中即一定是本章内容且集中在一道题目中。这部分内容也是必考内容,今年考试说明中本章知识点增加了“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Ⅰ)”,“环绕速度”由(Ⅱ)到(Ⅰ)。可以理解为深度减弱,广度增加,最大的可能仍是选择题,也不排除作为力学综合题出现的可能,复习时应适当照顾。需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关注近一年内天文的新发现或航天领域的新成就,题目常以此类情境为载体。

5.功能关系:(选择、计算题)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能量守恒是必考内容,要结合动力学过程分析、功能分析,进行全过程、分过程列式。考查形式选择题、计算题

注意:必修1、2部分考察多为选择题,但在牛顿定律结合功能关系以及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部分综合的计算,出现在24题上,本题一般涉及多个过程,是中等难度的保分题。

6.静电场主要以考察电场线、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容器、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为主

7.恒定电流以考察电学实验为主,选择中也容易出电路的分析题

8.磁场以考察磁场对运动电荷和通电导线的作用为主,选择中易出一个题,在大题中容易出与电场及重力场相结合的题目。

9.电磁感应以选择题、计算题,主要考察导体棒的切割以及感生电动势,楞次定律,注意图像问题

10.交流电主要考察交流电的四值、图像,以及远距离输电变压器问题,通常以选择形式出现

11.热学3-3:油膜法、微观量计算,气体实验定律,热一律、压强微观解释、热二律是重点

10.选修3-5中动量守恒、动量变化量计算、原子结构中能级跃迁、原子核中质能方程、核反应方程是考察重点。

三、【静悟注意事项】

1. 以查缺补漏为主要目的,以考纲知识点为主线复习

2. 重点看课本、课后题、改错本、以前做过的相关题目

3. 把不会的问题记下来,集中找时间找老师解决

4. 必须边思考,边动笔。静悟最忌只动眼动嘴的学习方式,必须多动脑多动手,做到手不离笔,笔不离纸。

匀变速直线运动

【考试说明】

主题 内 容 要求 说明

质点的直线

运动 参考系、质点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知识网络】

【考试说明解读】

1.参考系

⑴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⑵运动学中的同一公式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应以同一参考系为标准。

2.质点

⑴定义:质点是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⑵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理想化模型,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及质量,只有当所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时,才能将物体看作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的主要三种情形:

①物体只作平动时;

②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时;

③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3.时间与时刻

⑴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

⑵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⑶时刻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相对应,时间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或路程)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⑴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一个矢量,物体的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就是此线段的长度,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⑵路程: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5.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⑴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⑵平均速度:物体所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相应位移的方向。公式 =(V0+Vt)/2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适用。

⑶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方向就是物体经过某有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

6.加速度

⑴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⑵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即

⑶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的关系:

①方向关系: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定相同,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没有必然的联系。

②大小关系:V、△V、a无必然的大小决定关系。

③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无论加速度在减少还是在增大,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若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得越来越慢(仍然增大);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物体的速度一定减小。

7、运动图象:s—t图象与v—t图象的比较

下图和下表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s—t图象与v—t图象中的比较。

s—t图 v—t图

①表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v) ①表示物体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a)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移为s0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

④t1时间内物体位移s1 ④t1时刻物体速度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

补充:(1) s—t图中两图线相交说明两物体相遇,v—t图中两图线相交说明两物体在交点时的速度相等

(2) s—t图象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v—t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3) s—t图象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图象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v—t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4) s—t图象斜率为正值,表示物体沿与规定正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图象斜率为负值,表示物体沿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v—t图线的斜率为正值,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与规定正方向相同;图象的斜率为负值,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与规定正方向相反。

【例题:07山东理综】如图所示,光滑轨道MO和ON底端对接且ON=2MO,M、N两点高度相同。小球自M点右静止自由滚下,忽略小球经过O点时的机械能损失,以v、s、a、EK分别表示小球的速度、位移、加速度和动能四个物理量的大小。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球自M点到N点运动过程的是

【例题:08山东理综】质量为1500kg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求 (ABD )

A.前25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B.前l0 s内汽车的加速度

C.前l0 s内汽车所受的阻力

D.15~25 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推论:

基本规律: ⑴Vt=V0+at, ⑵s=V0t+at2/2

推论: ⑴Vt2 _VO2=2as

⑵ (Vt/2表示时间t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⑶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

sⅡ-sⅠ=sⅢ-sⅡ=……=sN-sN-1=△s=aT2.

9.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

⑴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1:v2:v3:……vn=1:2:3:……:n

⑵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s1:s2:s3:……:sn=12:22:32:……:n2

⑶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s1:sⅡ:sⅢX……:sN=1:3:5:……:(2n-1)

⑷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

t1:t2:t3:……:tn=

10、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种研究方法

①分段法:上升阶段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阶段是自由落体运动。

②整体法:从全程来看,加速度方向始终与初速度v0的方向相反,所以可把竖直上抛运动看成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公式时,要特别注意v,h等矢量的正负号。一般选取向上为正方向,则上升过程中v为正值下降过程中v为负值,物体在抛出点以下时h为负值。

11、追及问题的处理方法

1. 要通过两质点的速度比较进行分析,找到隐含条件。 再结合两个运动的时间关系、位移关系建立相应的方程求解,也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及应用图象法和相对运动知识求解

2. 追击类问题的提示

1.匀加速运动追击匀速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远.

2.匀速运动追击匀加速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追不上以后就永远追不上了.此时二者相距最近.

3.匀减速直线运动追匀速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近,此时假设追不上,以后就永远追不上了.

4.匀速运动追匀减速直线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远.

【例题:09海南】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 图像如图所示,图中 和 的面积分别为 和 .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 处。(ABC)

A.若 ,两车不会相遇 B.若 ,两车相遇2次

C.若 ,两车相遇1次 D.若 ,两车相遇1次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 篇九

一、预习目标

预习光的颜色是干什么排列的,以及什么事光的色散现象?

二、预习内容

1、光的颜色色散: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由条纹间距x与光波的波长关系为,可推知不同颜色的光,其不同,光的颜色由光的决定,当光发生折射时,光速发生变化,而颜色不变。

(2)色散现象是指: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的现象。

(3)光谱: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后各种色光按其的大小有序排列。

2、薄膜干涉中色散:以肥皂液膜获得的干涉现象为例:

(1)相干光源是来自前后两个表面的,从而发生干涉现象。

(2)明暗条纹产生的位置特点: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所经过的路程差不同,在某些位置,这两列波叠加后相互加强,出现了,反之则出现暗条纹。

3、折射时的色散

(1)一束光线射入棱镜经折射后,出射光将向它的横截面的向偏折。物理学中把角叫偏向角,表示光线的偏折程度。

(2)白光通过棱镜发生折射时,的偏向角最小,的偏向角最大,这说明透明物体对于波长不同的光的折射率不一样,波长越小,折射率越。

(3)在同一种物质中,不同波长的光波传播速度,波长越短,波速越。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色散现象

2、观察薄膜干涉现象,知道薄膜干涉能产生色散,并能利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知道棱镜折射能产生色散,认识对同一介质,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率不同

4.本节的重点是薄膜干涉、白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情况

(二)学习过程:

导读仔细阅读教材P56-58,完成学习目标

1、回顾双缝干涉图样,比较各种颜色的光产生的条纹间的距离大小情况

2、据双缝间的距离公式x=,分析出条纹间的距离与光波的波长关系,我们可以断定,

3、双缝干涉图样中,白光的干涉图样是彩色的说明

4、物理学中,我们把叫做光的色散;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后,各种色光就是光谱

5、什么是薄膜干涉?请举出一实例

6、薄膜干涉的原理:

7、薄膜干涉的应用:

8、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在棱镜的另一侧出现什么现象?

9、总结本节课色散的种类:

(三)反思总结

高中物理教案 篇十

《向心力1》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节《向心力》。

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章节主要讲解了向心力的定义、定义式、方向及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前面几节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这节讲的是描述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合外力,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为接下来万有引力的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这样的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本章节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它把运动学和动力学联系在了一起,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也是学生知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方面】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具备了探究向心力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为本节课的探究性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思维基础方面】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科学和第一学期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较强的计算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情感态度方面】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向心力有关的现象有,但是有一些是错误的这就给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带来困难。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向心力的定义;

能说出向心力的定义、写出向心力的定义式和单位理解向心力的作用效果;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对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圆周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与学习,相互联系,体验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用概念前后联系的方法得出加速度的概念,感悟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学无止境的观点;

通过向心力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实验,加深学生的印象,容易让学生理解,引起学生兴趣;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向心力表达式验证,向心力来源与作用效果。设定一定运动情景,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来源进行举例说明,进行受力分析。(重点如何落实)

难点:向心力表达式的验证。通过用圆锥摆粗滤验证表达式,通过圆锥摆做匀速圆周运动解释原理,分析其在运动角度和手里角度的合外力,测量数据与测量器材,一步步得出表达式的正确。(难点咋么突破)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口述

六、教学过程

1.引入

回顾本章内容,复习向心加速度,放一个有关视屏,向同学提问物体为甚么做圆周运动?

2.新课教学(熟悉一下过渡)

一、做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实验,多问题进行思考,得出向心力特点进行总结

二、教授有关向心力的有关知识并进行一定补充。

三、用圆锥摆粗滤验证向心力表达式小结:向心力定义表达式

高中物理的优秀教案 第十一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

1、科学家的启迪 教材P4

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 教材

四、实例探究

【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

A.安培 B.赫兹 C.法拉第 D.麦克斯韦

【例2】发现电流磁效应现象的科学家是__奥斯特__,发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规律的科学家是_安培_,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_法拉第_,发现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规律的的科学家是_库仑_。

【例3】下列现象中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B)

A.磁场对电流产生力的作用 B.变化的磁场使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

C.插在通电螺线管中的软铁棒被磁化D.电流周围产生磁场

五、学生的思考: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实验与现象来说明(证实)磁现象与电现象有联系

2、如何让磁生成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的11篇高中物理教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优秀教案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