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2012年语文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最新4篇(202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语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快回答为大家分享了4篇2012年语文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希望在12年高考作文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2012高考作文 篇一

每年高考阅卷都会碰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20xx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好奇心”,阅卷后的感受我归纳为三个“一”:一个词语,一个电影名句,一个人物。一个一出现必错的词语:趋势(趣势) ;一个凡是议论性必出现的名句:好奇心害死一只猫,一个让阅卷老师烦透了的人物:被苹果砸中脑袋的牛顿。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品味时尚”。阅卷结束后回 与梳理阅卷情形,我还是把它归纳为三个“一”:一个词语,一个歌名,一个人物。一个错误频率极高的 词语是“品味(品位)时尚”,一首出现率破纪录的歌是周杰伦的《双截棍》,一个让所有阅卷老师都烦透了的人物: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炮走红的小沈阳。

仅以这两年高考作文为例,还是能有不少启示,带来一些有意味的思考。

错别字是每年高考前报刊大肆渲染的一个话 题,动不动就有大幅标题“错一字扣一分”,每年高考作文阅卷标准也是这样强调的。姑且不论实际操作中是不是真的能做到,但是快速阅卷进程中屡屡有错别字闯入阅卷老师眼帘,或者一些十分常用的字还不断写错,老师心中马上形成这样一个印象:这个同学的语言基本功很成问题。上面提到的两组词语 就是典型的例子,“趋势”指事物发展的动向,“趋”有趋向、归向之意,现代汉语中没有“趣势”这个词。“品 味”与“品位”完全是两个词语,“品味”指仔细玩味;体会,是个动词,命题就是用这个词这个意思;而“品位”指作品所达到的水平、级别,是个名词,“品味时尚”是两个名词联在一起的一个不伦不类的短语,现代汉语中没有这个用法。

如果是语言素养的欠缺导致误写,这在情理上是讲不通的,这两组词语的区别没有任何难度,只要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完全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是考场写作的快速推进导致的笔误,出现一次情有可 原,但不至于一再出现,更何况是大量考生出现同样的低级错误,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实际上非常简单,即每次作文完成后,留三四分 钟时间逐字逐句默读一遍。不可快速浏览,浏览是看不出错误的;而读的好处是,不漏不掉,不错不歪,那些错字、别字甚至别扭的句子、短语会自然跳出,在试卷交出去前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类完全可以避免的低级错误。这是一个应试的答题习惯问题,也是一个认真踏实的态度问题,更是一个凡事力求完美的态度问题,培养这个个好习惯是许多高三考生应做而且很容易做到的。

一个名句(或一首歌)的大量涌现,表明了考生论据运用的单一。他们视野狭窄,有限的材料基本来自娱乐圈,“好奇心害死猫”是一部影片名,周杰伦则华人尽知。说实话,娱乐圈并没有多少语文因素,特别对中学生而言,他们看到的多是好玩、剌激、有趣、新鲜、 搞笑,写作时蹦出脑海的第一个材料往往是来自娱乐圈的。当相同的论据湖水般涌来时,用何永康教授常用的比方来说就是“‘超高速公路’上的集体大撞车”。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又怎样解决呢? 首先:在考场上'当你脑中蹦出第一个材料时, 千万不可就此落笔,可以在草稿纸上依照想到的先后顺序写出若干个材料进行比较、筛选。筛选的标准是突出“自我”,即最好是只有自己熟悉的。坚决舍弃大众广为知晓的电影电视中的内容;《读者》中的材料最好也不要用,因为它的发行量是惊人的,而且读者群从少年到老年,各个年龄层次都有,已经失去了新鲜感与新颖性。

其次,千万不要跟着试题提示语中涉及的材料跑。20xx年江苏作文题“人与路”,文题前有一段文 字,第一句是“有人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 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的话,考生们一看便知,于是几十万考生往这句话奔涌而去,下笔便是“鲁迅如何如何…..走啊走,踩啊踩,踏啊踏,路就出来了”, 好像不用一下这句话总感觉不深刻。这反而让阅卷老师大倒胃口。

再次,平时的素材积累应着重突出“自我”,突出心灵过滤与筛选,让素材在情感体验中内化,在审美对照与写作实践中内化。积累素材不是为了积累而积累,更不是为了向同学炫耀自身知识的丰富,而是为了化为血脉,化为精气神。

最后,建议考生们平时有空看看《杂文选刊》之类的杂志,学会创新,学会求异,培养一份不跟风不随流的坚定和自信,一种保持独立、善于思考、不人云亦云的良好品格。其实杂文写法也是跳开一般八股式议论文的好路数,但这是另外的话题,这里不赘述。

2012高考作文 篇二

十几年学校的正规教育、社会道德法则的规范、作文高分的期望不允许学生有丝毫“越轨”的思想。于是高考阅卷场上经常看到一篇篇视死如归、舍己救人、谴责自私、弘扬高尚的作文,让人看不出厚厚包装下到底是虚情假意还是赤子之心。本不该以此来揣测我们的考生,考生何过之有?但篇篇超过考生应有道德认识的文章,不得不让人怀疑,我们的年轻一代道德水平是否真的达到或超过了雷锋、王杰、时传祥、李素丽。其实,现实是,学校道德教育无力,学生道德水准降位,暴力读物常被偷偷地带进校园,打架斗殴经常发生,喝酒也屡见不鲜。每年不少在媒体露面的各省高考状元,在畅谈学习的心得体会时,总少不了说一句“其实我也是很贪玩的”,对自己如何勤奋学习则只字不提,给人的感觉是,状元靠的是天资而不是汗水,聪明人贪玩也会取得好成绩。如果贪玩的人也能摘走状元的桂冠,那岂不是中国高考的最大失败?其实,在这谦逊的背后,是对勤奋的掩饰,他们不敢或者不想对外界说出真相――勤奋才是成功的关键,如果说出来,似乎一切成绩都不算稀奇了。高考能考出一个个状元来,却考不出做人的坦率与真诚,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记得从小学起,语文老师就告诉我们,作文不可能有满分的,因为对作文评价不可能像数学那样有绝对的标准。不可思议的是,近几年来,“满分作文”已经不再是新闻。据说,有些省市满分作文高达近百篇甚至数百篇。连我们这些西部落后省份,满分作文也不少。我有幸拜读了部分满分作文,说实话,不敢恭维,这些文章成了橱窗内的陈列品,除了思想内容的四平八稳,结构的起承圆合之外,没有多少真知灼见。何况,自古以来,哪篇好文章是考场上写出来的,如《古文观止》之类。过去我国的高考作文,一向以僵化的教条让人垢病。后来,题目开放了,评卷失去了以往的标准,只好大起大落,又引起社会的议论。现在来个分项分等级评分,内容上不能轻易判定 “偏离题意”,即使发现是抄袭的,也要叫评卷教师拿出“真凭实据”来。评卷场上有多少老师能拿出有力的证据给考生做出“宿构”或“抄袭”的断语呢?所以通常的办法就是不能判其无,只得判其有,内容上给个保险分,重在表达上去拉距离了。在老师无法核实作文叙事抒情真伪的情况下,又怎么能使考生实践写真实的要求?这种高考阅卷的标准,又怎么不使考生轻视内容,注重技巧呢?我认为应该在语文教育中重建言语尊严的伦理基础,夯实“言必信”、“修辞立其诚”的言语诚信。这是“以德治国”的第一步,人们缺乏对真言、诺言、誓言及文章、文件的基本信赖,任何社会宏图都将成为空中楼阁。美国成功的企业家荻克・荻维士,把诚实作为健全人格的第一要素。古希腊的西塞多认为“社会公正的基础是诚信”(《西塞多三论》)与孔子的“无信不立”相同。中外的经典思想家们,虽然社会理想形形色色,然而反对说谎作伪的见解基本一致。作文教育不管怎样改,必须教育学生恪守言语诚信的底线,或者说道德底线,绝不能妄言编造,必须有强烈的言语责任感。

高考作文改革实在不易,我们要积极探索解决改革中的问题,使高考作文测试渐趋成熟。

2012高考作文 篇三

高考作文,一年一度高考的重头戏,也是一场可以引发全民参与的考试。回顾性还原北京考生高考以来38年经历的作文试题的变化,从最初的命题作文,到题目作文,再到材料作文;高考作文从单一试题到另类试题,与时俱进,成为教育改革的风向标,记录着时代的脉搏。

恢复高考

这个命题铭记着时代的烙印

1977年冬天,关闭了11年的中国高考大门终于再次打开,570万考生涌向考场。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冬季高考。和这次考试一样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当年北京高考的作文& mdash“我在这里奋斗了一年”。

本文问题的提出者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已故教授郭宇恒。1977年,xxx做出恢复高考的决定后,教师就不需要提问和修改试卷了。教育部找到了当时在北师大当老师的郭宇恒教授,让他放下一切工作,拿出高考题。当时和郭宇恒教授一起的还有北大和一师的老师。教育部已经把他们& ldquo隔离& rdquo在一家酒店直到高考结束。由于时代特色鲜明,作文题目《我在这一年奋斗》方便考生动手写作,最后由郭宇恒先生定稿为高考作文题目。

当年很多考生都痴迷于这个作文题目。1977年,北京高考状元、中青在线总经理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非常喜欢这样一个开放的话题。她把自己在农村插队一年多的经历写进了作文,这篇作文也发表在1978年2月的《xxx》上。

恢复高考第一年后,考生年龄跨度大,高考作文形式多样,耐人寻味。1977年参加北京高考作文评卷的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赵回忆说,第三年的毕业生作文考得最好,但也有一些毕业一两年的青年学生,出现了许多思想内容深刻的优秀产品。参加评卷的老师都有这种感受。他们抄了一些优秀的作文,编了一个作文评选,用当年的高考题命名为《我在这里奋斗一年》。在本书的许多作品中。工作点手册& rdquo& ldquo贫穷的下中农& rdquo& ldquo“xxx”。很有特点的词,比如,讲的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八十年代

漫画第一次进入征文题

恢复高考后,很长一段时间,高考作文题主要是命题作文。当时国家刚刚改革开放,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新观念、新事物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作文命题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 ldquo80年代出现了一些哲学随笔题。& rdquo拥有丰富作文指导经验的北京精英学校校长赵宏凯说,80年代的作文题大多是议论文,有的是看一篇文章的感觉,比如& ldquo读《1980年代的彩蛋》有感:,1981 & other读完《毁树比种树容易》& rdquo等等。;作文题目中也经常出现社会话题,比如要求考生写1985年的《xxx》反映环境污染等。1986年,& ldquo树& middotForest & middot气候& rdquo如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hellip& hellip这些作文题以真实材料为基础,更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

命题形式也有所创新。1983年,高考作文中第一次出现了一幅漫画,题为& ldquo这里没有水,所以换个地方挖吧。漫画描绘了一个人挖井,挖了很多次,接近水面就放弃了。这个问题的出现,让习惯了按照一篇材料或者一个命题来写的考生大吃一惊。

曾担任高考阅卷的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薛传东回忆说,当时很多考生并没有真正看懂这部漫画,有一个学生写道& ldquo农村有个坏分子想挖通公社的大坝,幸好没挖通,不然出大事& rdquo这个故事,让阅卷老师看得哭笑不得。

1996年高考作文题给了& ldquo六指整形手术。和& other错误的切割& rdquo当时,这两部漫画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被评价为讽刺现实,直面社会的阴暗面,也引起了教育界和医学界的一些不快。后来考虑到漫画题型要求学生有准确审图信息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作文难度,所以近年来的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中很难找到漫画作文题。

九十年代

题目作文第一个满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元文化主义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视野,高考作文命题从思想层面进一步拓展。话题作文成为90年代作文命题的主流。

1991年高考作文虽然还是命题作文的形式,但是第一次要求学生使用& ldquo接近墨水的人是黑色的,或者接近墨水的人可能不是黑色的。写一篇关于这个题目的辩论稿;1992年,& ldquo根据人们对垃圾的不同行为& rdquo分析并写一篇议论文& hellip& hellip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社会热点和道德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高考作文的主要关注点。

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进入又一个分水岭。本作文题以科学家关于记忆移植的研究为例为素材,要求考生写一篇风格不限的作文,题目为《如果记忆可以移植》。正是这个问题,标志着高考作文进入话题作文时代。

赵宏凯认为,题目作文开拓了学生思维的宽度,是一种规定表达中心内容,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以题目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给考生更多的写作空间。2000年的《答案五颜六色》把话题作文的多样性发挥到了极致。

1999年,当时参加北京高考作文阅卷的薛传东和他的同事们,为中国第一批满分作文的诞生做出了贡献。薛传东回忆当时所有科目都是满分,作文没有。大家都觉得这样不利于评分标准的制定。在大家的共同呼吁下,当年北京高考作文第一次给十多名学生打了满分,有几个是高考后选出来在报纸上发表的。此举轰动全国,也是第一次写满分。从此,满分作文成为高考高频词,每年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十一世纪

& ldquo北京特色& rdquo一股新的力量突然出现

2002年,北京结束了十多年的高考,使用全国统一的试卷,开始试点高考自主命题。第一年我尝试了三科:语文,数学,英语。那一年北京卷的论文题目是& ldquo灵魂的选择& rdquo。新世纪,考生群体都是80后。他们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并有突破传统思维的独特想法。高考作文命题也随之改变,开始关注过去的政治社会热点,发展到人本身。

& ldquo北京高考作文在北京有很强的地方色彩。& rdquo赵宏凯介绍,从2004 & ldquo包含& rdquo2005年,& ldquoSay & lsquo安。& rdquo到2006年,& ldquo北京的象征& rdquo还有& ldquo2014年;旧规则& rdquo都表现出鲜明的北京特色。这些作文题的考试角度比较宽泛,要求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开放性命题给了考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同时也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语文教学注重传统文化考试的倾向。

这个变化也让很多一线教师有了深刻的认识。陈经纶中学高三语文备考队队长张红平是从山西省长治市朝阳区引进的一位名师。他在北京的七年时间里,带了五个高考学生,对北京卷的特点有很深的感触。张红平认为,外省高考作文题目是& ldquo向内看& rdquo,注重对人生感悟的审视,强调个人修养。北京高考作文题是& ldquo当心& rdquo虽然都是从学生个体出发,但更注重对学生知识积累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表现出对个性和个体的尊重。

给他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的作文题目& ldquo我有隐形的翅膀。这篇文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空间。有的同学谈追求梦想的经历,有的写自己通过努力学习感受到的快乐,有的写自己的爱好等等。那一年,张红平班上的一名学生语文考了139分,作文接近满分,成为朝阳区第一名语文学者。

> >高考作文& ldquo四个步骤。

一篇作文从诞生到最后评价有四个阶段。

建立命题小组

由北京教育考试院抽调的大学专家和中学教研人员组成,其中80%是大学专家。

钹命题的第二步

命题组成立后,考试院会召集到一个保密的地方开始& ldquo预先提议& rdquo。命题组的所有成员都被要求参加高考语文命题的每一次考试,这是集体创作的结果。命题组一般在5月中旬开始讨论。

宣布主题

6月7日中午1\www.kuaihuida.com\1:30,随着高考语文科目的结束,高考作文题正式公布。

第四步:阅卷

> >分析

未来更多地取决于命题的独创性

近年来,许多作文题中出现了熟悉的情况。比如2010年北京作文题目“脚踏实地看星星”,类似于2009年丰台区第三年末语文统一练习中的“抬头俯视”;还有去年的作文题& ldquo旧规则& rdquo它也是在2013年与喜剧演员郭德纲的长微博一起发布的。神似& rdquo;& ldquo意大利森林风格& rdquo励志故事已经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绝对主流。

薛传东认为,未来高考作文的主题将更多地取决于命题人的原创性,或者对已有材料进行改造。同时,为了维护命题的公正性,我们也会选择一些高考前出现的社会热点,加入一些时效性较强的新闻素材。

2012高考作文 篇四

What is the most valuable thing in one’s life? I think there would be different answer for different person. There is no doubt that money is a necessary approach to make your dream come to true. What we want to do with the money is of cause to purchase the most valuable thing in our lives, in other words, the dreams.

So I would like to buy a house if I have enough money but never mention to a business because the former is my dream but the later is no meaning for me.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以上这4篇2012年语文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是来自于快回答的12年高考作文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