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掌声》教学反思【优秀4篇】(掌声生字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为了加深您对于《掌声》教学反思的写作认知,下面快回答给大家整理了4篇《掌声》教学反思,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掌声》教学反思 篇一

《掌声》这篇课文非常感人,讲的是一位因小儿麻痹症,而腿脚落下残疾的小女孩英子,开始的时候很自卑、忧郁,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使她变得开朗、活泼,自信地面对生活。课文主要是围绕英子的心理变化为主线,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老师主动设计的产物。情境是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开始我就请同学上台表演,以掌声引入课文。第2至4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首先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英子自卑的句子,他们很快就能找出来了,当同学们说到“默默地”“犹豫”、“慢吞吞”时,我就创设情境,抚摸其中一个同学的头问:“英子,你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呀?”“你为什么低头?”“你为什么犹豫了?你在想什么呀?”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当时英子的心理。当同学们给予英子掌声时,我又创设情境“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现在你想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此时孩子们有的说:“英子勇敢点,你可以的。”有的说:“英子,别怕,我们会和你在一起的,加油!”……当英子讲完故事时,同学们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时我又创设情境:“此时此刻,你想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这时同学们都纷纷举手回答“英子,好样的!”“英子,你讲的故事真好听。”“英子,你看,你是可以的,只要你自信一点,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做到的。”此时的英子太激动了,英子你想对大家说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如身临其境,进行推测、想象,探索英子情感变化的轨迹,不但丰富了想象,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增进了情感体验,升华了思想认识,学生所体验到的远远超出了课本上局限的内容,使学生的精神、情感、思想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体验中也得到了浸润、感染和丰富。

二、读中感悟

阅读是现在读文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本课教学中,我也把朗读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从读中感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例如我在讲英子在掌声之前的性格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反映英子性格特点的句子,然后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方式:小组读、男女读、个人读、自由读、比赛读等,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如“默默地、犹豫、慢吞吞”等,在读中体会到当时的英子是个多么自卑、忧郁的孩子。接着在讲英子变化之后也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掌声前后的英子的变化。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领悟到人物的喜怒哀乐,也让学生很容易就可以理解课文内容。

三、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本文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鼓励。既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所以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小组讨论:你想把掌声送给谁?这时同学们的思维就可以扩散开了,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要把掌声送给汶川地震中受到影响的人们,让他们知道我们会一直支持他们,会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有的同学说要把掌声送给警察叔叔,因为警察叔叔为了保护人们,也很辛苦,有的同学说要把掌声送给爸爸、妈妈,因为父母生养了他们,没有父母就没有他们……接着就根据同学的回答进行小结,然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诗歌《掌声》,在音乐声中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想想身边的人和事,最想把掌声送给谁,这样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建议:老师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准确。老师提问的语言非常重要。如果教师的提问语言不够明确,就会指向不明,导致学生回答错误。

《掌声》教学反思 篇二

《掌声》一课写的是残疾女孩小英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改变了小英的生活态度,从此微笑着面对生活。全文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在这一课中,“掌声”代表着鼓励、尊重,代表着“爱”,这样一个情感主题。

智障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不强,情感表达不畅,如何引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怎样通过小英的外在动作、语言来体会小英的心理变化,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培智语文教学生活化、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凸现语文本体,凸显语文课程审美特点,让智障学生在情境诵读中入情,在切己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呢?我反思教学过程,觉得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一、关键词理解文本,指导读感悟文本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刘勰在这里说明了“情”对于创作者和鉴赏者所起的重要作用,文章是心灵的产物,鉴赏一篇文章同样也需要用心灵去感悟,只有观赏者的心灵和创作者的心灵产生了沟通,乐其所乐,悲其所悲,才算读懂了一篇文章。所以说,在潜移默化上,在情感熏陶上,在对于学生思想产生影响上,语文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语文课堂教学能做到“披文以入情”,以及“讲文以入情”,就一定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认同并引起共鸣。

语言文字的美有时往往需要通过读来体会,智障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不强,他们往往无法正确理解文字意思,从而无法理解文字的美。《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要求:能借助关键词句,说出课文主要内容。课堂上,我通过抓住本课关键词“掌声”,让学生找到两次掌声、掌声前后小英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将目光缩小到一个句子、几个词、一个词去体会、感受人物的心理。

二、挖掘教材空白点

“语言艺术是不具备形象的物质形态,欣赏者凭感官直观不到任何形象,而需要通过语言符号在想象中感受艺术形象。”语言艺术具有表现性和再现性,表现和再现的桥梁是想象,这确实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问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善于启迪。要让智障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就要引导他们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揣摩人物心理,激发思维,主动积累,学会读书,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让原本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生动活泼的走入课堂,落到实处。

在教学中,我以讲故事的形式启迪学生去想象,引学生入情入境,适当设计导语,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我穿插点缀,试图激起学生情感的源头。如讲到“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我说:“孩子们,看到小英站在讲台上,你会怎样做呢?”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是一种鼓励,一种支持,一种同情,一种与文本交融的体验。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产生了共鸣。

综上所述:“披文以入情”,并进一步做到“讲文以入情”,以情营造教学氛围,以情再现课文形象、意境,以情朗读,以情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是语文教学情感熏陶的良好途径。

三、抓住揭示文章中心的重点句段,反复诵读

本文最后一段,通过小英的来信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是全文☆www.kuaihuida.com☆的精髓。在教学中,我始终将这部分内容贯穿整节课,多次出示、诵读。这一段话,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通过反复诵读,让孩子们知道自身的缺陷并不能打倒一个人,要坚强;面对别人的缺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献出掌声,鼓励他,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当然,没有一节课是完美没有瑕疵的,这节课我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能够通过圈划重点字词、批注等学会“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如何更有效阅读。

2、还要给每个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都有发展。

《掌声》教学反思 篇三

《掌声》一文写的是一位原本内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爱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出色的爱的教育机会。让爱的掌声响起在课堂的每个角落。

整堂课通过师生共学、自主探究、发散想象、主动积累等学习方法;体会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在学习时,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索,让学生找到描写小英的神态、举动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创设情境,当学生读到英子犹豫时,我及时设计对话情境:英子,你为什么低头呀?你能说说你的心里话吗?学生这时走入文本,猜想英子是怎样想的“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不上去,才来的新老师老师要批评,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办?”此时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忧郁的心理。当英子鼓起勇气一摇一摆地走上去时,我鼓励学生说:“难道我们不该为英子这样的勇敢鼓掌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但是这一部分也有不足的地方,英子心里活动的3个句子,虽然找出来了,但是我没有即时好好地让学生通过朗读去品味。特别是“低下头”“犹豫”“眼圈红了”“慢吞吞站起来”还没有好好突出,没能深刻体会英子此时的心态在慢慢发生变化。这一部分处理太匆忙了,还需多指导学生朗读,为下面学生为何自发地送给英子的掌声做好铺垫。

《掌声》教学反思 篇四

文章题目是作者反复斟酌才定下来的,或点明中心,或概括全文内容,下面的千言万语往往从上面的课题就可见端倪。因此,第一课时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大意,切莫忽略了文题的作用。对于很多课文来说,抓住了文题也主抓住了课文的中心内容。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很有意思。首先,“把掌声分给她一半”是个无主句,我们可以提问“谁”把掌声分给她一半?文中的“她”指的是谁?为什么要把掌声分给她一半?把这些内容串联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这篇课文很长,作者洋洋洒洒地写了几千字,但是通过对课题的补充、深入、探寻,就能把其主要内容提炼出来,可见文题不是文章的装饰,而是经过作者潜心推敲才确定下来的。因此,在第一课时入课伊始,我就带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4篇《掌声》教学反思就到这里了,希望在《掌声》教学反思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